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业链发展分析

产业链发展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业链发展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业链发展分析

产业链发展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涤纶产业链 协整 E-G检验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206-04

引言

中国是世界纺织服装大国,纤维加工量约占50%,是世界化纤第一大国,2010年中国的化纤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在世界纺织业中举足轻重。在化纤产品中涤纶一直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重点。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涤纶产量最大的国家。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涤纶生产发展迅速,生产能力、产量年均增长速度在化纤中一直遥遥领先。2008年中国涤纶产量达到2 005万吨。

精对苯二甲酸(PTA)作为生产聚酯的主要原料,近十几年来需求量和产量都得以迅猛发展。亚洲PTA产能第一,占全球总产能的70%左右,而亚洲的产能也80%~90%集中在中国,中国是世界PTA生产和消费的中心。

2009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在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已经上升为40%。中国涤纶产业链的均衡发展不仅事关中国纺织服装和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全球纺织品服装生产与贸易均衡。

涤纶是整个涤纶产业链的中心,它的上游是PTA,下游是纺织服装。该文将利用协整理论对涤纶产业链均衡发展的协整性进行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一些学者利用协整分析进行经济研究。Kwan 和 Cotsomitis( 1991)[1]以及Kwan和Kwok(1995)[2]最早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情况进行研究。该文根据1984―2009年的年度涤纶产业的数据,利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整个涤纶产业链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判断整条产业链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一、模型与方法

协整分析通常被用于估计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被当今学术界公认为是近年来实证建模研究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对实际经济变量进行协整分析时,一般是首先对时间变量序列及其差分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确定变量的单整阶数;其次是检验变量间协整关系,构建协整方程;接着建立协整变量与均衡误差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

1.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前需验证所研究变量是否平稳,这可以通过单位根测试完成。目前,最广泛被使用的单位根检验是ADF[3](Augmented Dickey -Fuller)检验。

ADF检验均具有如下原假设(H0)和备则假设(H1):H0∶r = 0,H1∶r

原假设为:至少存在一个单位根;备选假设为: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其中若原假设被接受,表明{y}是不平稳的,具有单位根;若原假设被拒绝,则表示{y}平稳的,是I(0)序列。

2.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的目的是决定一组非稳定序列的线性组合是否具有协整关系,根据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了解变量序列的单整阶数。Charemza和Deadman[4]认为,在协整检验前要求:如果只有两个被研究变量,那么二者必须是同阶单整的;如果有多个被研究变量,那么因变量的单整阶数不能比任意一个解释变量的单整阶数更高。协整检验一般分为两种,对于双变量的协整检验一般采用Engle和Granger所提出的二步方法,对于多变量的协整一般采用Johansen法进行检验。该文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对不同的协整关系进行相应的协整检验。

3.误差修正模型。误差修正模型是有协整关系的一阶单整时间序列I(1)之间包含的一个反映长期均衡对短期波动影响的“误差修正机制”的,特定形式的差分方程模型。不仅能够保留变量关系的长期动态信息,而且还能够保证回归分析的有效性。

二、涤纶产业链协整性分析

该文基于涤纶产业宏观数据,用PTA年产量、涤纶年产量、纺织服装净出口额,对整个涤纶产业链进行分析。首先,从上下游企业间发展的联动角度分别研究PTA年产量与涤纶年产量,涤纶年产量与纺织服装净出口额之间的协整关系;其次,从宏观上产业链长期均衡发展的角度,研究PTA年产量、涤纶年产量、纺织服装净出口额之间的协整关系。

(一)数据与变量

该文使用的样本取自1984―2009年的年度数据,MFIBER(涤纶年产量,万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年),MPTA(PTA年产量,万吨)的数据根据1984―1999年《中国纺织工业统计年鉴》、2000―2007年《中国纺织工业统计年报和2008/2009年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数据编制,NETEXP(纺织服装净出口额,亿美元)数据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计算得来。

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原来的协整关系,并能使得趋势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所以对涤纶年产量、PTA年产量和纺织服装净出口额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用LMFIBER、LMPTA、LNETEXP表示自然对数的涤纶年产量、PTA年产量和纺织服装净出口额(见图1)。

图1对数化序列折线

由图1可以看出,三序列的截距均不为0并且具有向上趋势,并且都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必须对三序列进行稳定性检验,以防止出现虚假回归。

(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在检验涤纶年产量、PTA年产量和纺织服装净出口额的协整性之前,首先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来检验时间序列的单整阶数,再进行协整关系的存在性检验。时间序列LMFIBER、LMPTA、LNETEXP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时间序列LMFIBER、LMPTA、LNETEXP经过一阶差分平稳,所以是一阶单整序列。

(三)协整检验

对于若干个具有各自长期波动规律的变量,如果是协整的,则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变量的变动来研究另外一个变量的变动。该文分为三部分进行协整检验,分别是PTA年产量与涤纶年产量的协整,涤纶年产量与纺织服装净出口额的协整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协整关系。

1.PTA年产量与涤纶年产量以及涤纶年产量与纺织服装净出口额之间的协整分析,主要采用E-G两步法进行检验。

(1)根据OLS估计可以得到PTA年产量与涤纶年产量的协整方程为:

LMPTA=1.082854521*LMFIBER-1.407172152(F3-1)

(28.00927) (-6.264824)

R2 = 0.970316 DW= 0.825830F=784.5194

注:括号内的为T值。

判定系数R2取值在0和1之间,值越接近1,说明回归方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高。本方程的判定系数R2为0.970316,表明模型的拟合情况非常好。

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方程的残差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残差序列是平稳的,说明PTA年产量与涤纶年产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协整方程1显示,中国PTA年产量与涤纶年产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涤纶年产量增长1个百分点会影响PTA产量增长1.08个百分点。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DLMPTA = 0.2015383638 - 0.2066794787*DLMFIBER -

0.144813605*EC(-1)

( -0.625304) (-1.027517)

结果表明:方程的拟合效果不好,并且方程整体以及自变量系数没有通过检验,可知短期影响效果不显著。

(2)根据OLS估计可以得到涤纶年产量与纺织服装净出口额之间的协整方程为:

LMFIBER=1.170442036*LNETEXP-0.933328821(F3-2)

(24.77803) (-3.441554)

R2 = 0.962380 DW=0.722788 F=613.9508

本方程的判定系数R2为0.962380 ,表明模型的拟合情况非常好。

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方程的残差在5%的水平上显著,即残差序列的平稳的,说明涤纶年产量与纺织服装净出口额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协整方程2显示,中国涤纶年产量与纺织服装净出口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纺织服装净出口额增长1个百分点会影响涤纶年产量增长1.17个百分点。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DLMFIBER=0.1597609993 - 0.02360885622*DLNETEXP + 0.07228216872*EC (-1)

(-0.161072)(0.330828)

结果表明:方程的拟合效果不好,并且方程整体以及自变量系数没有通过检验,可知短期影响效果不显著。

2.涤纶年产量、PTA年产量以及纺织服装净出口额之间的协整分析,主要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模型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协整方程为:

LMPTA=0.729671*LMFIBER+0.423377*LNETEXP+0.261467 (F3-3)

(0.60569)(0.73098) (2.40144)

EC= LMPTA-0.729671*LMFIBER-0.423377*LNETEXP-

0.261467

(0.60569)(0.73098)

对EC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5):

表5

对EC进行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表明,ADF检验统计量在1%显著水平上小于临界值,序列EC是平稳序列。上式反映了三个时间序列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变量EC是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核心部分。

(四)误差修正模型

由Johansen检验可知,三个序列是协整的,并且通过检验确定只有一个协整关系。以下将利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均衡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三个序列进行检验,利用Eviews 3.1软件得出结果如下:

D(LMPTA)=-0.1994443615*(LMPTA(-1)-0.7296710532*

LMFIBER(-1)-0.4233769904*LNETEXP(-1)-0.261467165)-

0.2863747295*D(LMPTA(-1))-0.1219626576*D(LMPTA(-2))-

0.05748357165*D(LMFIBER(-1))-0.3854073582*D(LMFIBER

(-2))-0.1767821819*D(LNETEXP(-1))-0.3564491894*

D(LNETEXP(-2))

D(LMFIBER)=-0.07938017203*( LMPTA(-1)-0.7296710532*

LMFIBER(-1)-0.4233769904*LNETEXP(-1)-0.261467165) + 0.2177909799*D(LMPTA(-1))-0.0105837121*D(LMPTA(-2)) + 0.20185537*D(LMFIBER(-1))-0.1153684641*D(LMFIBER(-2))-0.156561679*D(LNETEXP(-1))-0.1581592223*

D(LNETEXP(-2))

D(LNETEXP)=-0.07180441799*( LMPTA(-1)-0.7296710532*

LMFIBER(-1)-0.4233769904*LNETEXP(-1)-0.261467165 ) + 0.1482716595*D(LMPTA(-1)) + 0.1402245185*D(LMPTA(-2))-

0.282933703*D(LMFIBER(-1)) + 0.09004230311*

D(LMFIBER(-2))-0.08374567473*D(LNETEXP(-1))-0.1240495283*D(LNETEXP(-2))

表6 VECM模型整体检验结果

VECM模型整体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整体的对数似然函数值为64.78547够大,同时AIC和SC值也比较小,分别为-3.459606和-2.225373,说明模型整体解释力较强。

结论

(1)由上述两变量协整方程1、2可知:两变量协整中,PTA年产量和涤纶年产量,涤纶年产量与纺织服装净出口额之间显著相关,其原因是在没有其他更直接因素的作用下,上游企业的所受到的影响无法区分直接或是间接,只能笼统地认为其影响来源于下游企业变化。(2)由多变量协整检验方程3可知,产业链中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涤纶年产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会影响PTA年产量增长0.73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净出口额每增长1个百分点会影响PTA年产量增长0.42个百分点。从长期看,涤纶年产量对PTA年产量的影响较大。

这个结果与中国涤纶产业链的发展状况是吻合的。在中国,约有80%的PTA用于生产涤纶,PTA产能的利用率主要取决于下游涤纶工业的增长速度。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纺织服装业国内外需求全面复苏,PTA及涤纶的刚性需求十分稳定,并呈现不断增加趋势。

参考文献:

[1]Andy C.C & Kwan John A.(1991).Cotsomitis.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xpanding Export Sector:China 1952―1985,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5(1):105-116.

[2]Kwan A.C.C & Cotsomitis J.A.Kwok.(1996).Economic Growth and Exogeneity:Taiwan 1953-88,The AmericanEconomist,28(4):

467-471(5).

[3][美]罗伯特・S.平狄克.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

[4]Wojciech W.Charemza & Derek F.Deadman (1995).Speculative bubbles with stochastic explosive roots:The failure of unit root testing,

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2(2):153-163.

Cointegration Analysis of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hina Polyester Industrial Chain

SEHN Ya-ping,GU Qing-liang

(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 200051,China)

产业链发展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风电;产业链条;发展现状

引言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风电行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较大的产业规模,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风电信息管理中心2012年度风电产业信息统计,截止2012年底,我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为6266万千瓦,同比增长31%,全年风电发电量1008亿千瓦时,风电发电量约占全国总上网电量的2%。

尽管风电发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但相对于我国风资源储备,以及国家对风能在新能源产业中的战略定位,风电产业发展的道路只是刚刚开始,仍然处于成长期。而当前在产业链条各个环节上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无疑是制约风电产业健康长远发展的现实障碍。本文试图从产业链条的角度找出风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探索对策,为风电产业发展略进绵力。

1、风电产业链条组成和运行机制

1.1风电产业链条组成

目前,我国风电产业链条包含三个组成部分:(1)风电设备制造业,负责风电配套设备研发、生产、安装和调试,包括整机供应和配件供应;(2)风电投资运维业,负责风电场的开发、建设、运行和维护;(3)风电服务业,风资源评估、风电标准体系建设、风电检测与认定,以及风电保险。三部分发展特点如下:

风电设备制造业:(1)风电配套设备运行可靠性被普遍重视;(2)以企业为依托的风电技术研发体系日益完善;(3)风电整机制造业上下游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1]。主要企业为:金风科技、联合动力、华锐风电、广东明阳、湘电风能和上海电气等。

风电投资运维业:(1)央企为主力军;(2)资金壁垒;(3)政府主导。主要企业为:国电(龙源)、大唐、华能、华电、中电投、中广核和京能等。

风电服务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未建立起完善的体系,对行业发展支撑力度有限。主要机构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评估中心、保险公司等。

1.2风电产业链条运行机制

风电产业链条运行机制概括为:以风电投资企业为主导和驱动力,以风电设备制造业为硬件供应,以风电服务业为服务支撑,沿着风资源评估—风电场规划—风电场建设—并网发电—风电场运维的主线运行。

2、风电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风电设备制造业

2.1.1产能偏离市场需求,产能过剩现象严重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2011年我国主要风电设备制造业产能已超过300万千瓦。但是,2011年国内新增风机装机容量仅为180万千瓦,这导致40%以上的国产设备产能处于闲置状态。目前2012年的有关数据尚未公布,但从主要风机企业披露的年度财务报表来看,风电设备产能过剩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保持着较大的库存。产能过剩的原因在于两点:一是,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基于对于市场的乐观预期不断扩张生产规模;二是,风电设备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通过扩大产能来增加竞争优势,提高项目中标概率。

2.1.2技术挑战日益增加,技术研发成为关键

由于风机运行环境复杂多变、风资源优劣千差万别,以及电网企业对风电并网的苛刻要求,导致风电投资企业对风电设备技术参数的要求十分严格。为满足要求,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加大对风机等配套设备研发的投入,实现风机技术的创新。但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在提高风机竞争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技术风险。一些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刻意追求机组单机容量大和新机型应用速度快的效果,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造能力不足,对产品质量重视力度不够,以至部分风电机组性能不稳定,出现了多起严重风机质量事故。随着海上风电产业的逐步发展,对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能否生产出满足风电投资企业需求的风机,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整个风电设备制造业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2.2风电投资运维业

2.2.1项目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回收速度较慢

据统计,每千瓦的风电投资需要7000-10000元,据此计算一个5万千瓦的中型风电场的建设资金在3.5亿元到5亿元之间。而风电运营收入靠售电实现,资金回收速度较慢,因此这巨额的资金大多需要企业从外部解决。当前,风电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主要有:(1)银行贷款。通过所依托的集团做担保,或将电价收费权做抵押来获取建设资金;(2)上市融资。部分风电公司已经通过上市实现融资渠道的拓展。国家能源局在2020年的风电产能规划是20000万千瓦,可以估算出,未来7年内我国风电行业需要投资8700-12000亿元。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获取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成为风电投资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和投资收益率的重要着力点。

2.2.2缺乏风电运营经验,存在专业人才缺口

目前,我国的前十大风电投资运维企业有七家都是中央企业,除了中广核以外均是以火电和风电为主业,在发展风电的理念和经验上,与国外成熟风电企业都有着相当的差距。同时,风电专业人才的缺乏也限制着风电行业的发展,这些专业人才覆盖风电场的规划、投资、建设、管理和运维。从某种意义上说,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风电产业竞争力的水平和提升速度。相较于火电和水电,风电的建设和运营环境更为复杂,更加凸显了行业人才和行业运营经验的重要性。

2.3风电服务业

2.3.1各方角色定位不清,运行机制不够顺畅

2012年,我国电力发电体制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体制依然不顺,被业内广泛关注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尚未,风电投资商、设备制造商、电网、地方政府和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在风电开发中的责任缺少明确清晰的制度规定,缺乏统一的价值取向,部分规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排斥、逃避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各方定位模糊的情况,直接导致风电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如项目核准、电场建设、电网输送和调度,以及风电消纳和并网等方面存在责任不对接或不配套的情况,造成运行机制不通畅,影响风电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7532万千瓦,并网装机容量为6266万千瓦,接近17%的风电机组当年不能并入电网。除了风电机组仍需安装调试的原因外,风电场投资建设与电网建设未协调发展的问题依然是关键所在。

2.3.2政策执行力度不够,行业发展导向不明

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巨额投资和并网困难的两大难题,这决定了风电产业具有投资风险高,对国家政策依赖性强的特点。然而,一方面,风电收入依赖国家补贴,《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台,虽然制订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的条款,但是收购价格未定、对电网不收购行为缺少对应的惩罚措施,导致政策的执行力度减弱;另一方面,风电接入电网缺乏政策导向,管理体制仍需完善、利益分配不均衡,电网公司面临风电上网和远距离输送成本费用高、技术难度大等问题,导致电网公司接入风电并网的意愿不强,风电并网难度大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改善。如果不解决行业导向问题,风电发展的健康性和发展速度势必受到严重限制。

3、风电发展对策分析

3.1加快建设行业标准,共享行业运行数据

行业标准建设的完善程度是一个产业发展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可以有效推动行业内企业协同发展。建立风电行业标准,应该包括风电技术标准和风电场运营标准,具体内容为:(1)风电技术标准,包含风电设备技术参数、风机微观选址标准、并网技术标准和风电项目建设标准等,满足风电企业在风机选型、电场建设验收和风电并网等方面的需要;(2)风电场运营标准,包括不同类型风电场的运营条件标准、安全标准、人员标准以及成本标准等。同时,国家有关机构对风电行业数据及时收集和共享,使行业内的企业和非企业机构对风电行业的发展有较为清楚和深层次的认识,加强企业风险意识,促进不断调整发展方向,提高企业运营能力。

3.2平衡参与各方利益,明确行业发展导向

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国家产业政策倾斜的结果,风电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需要建立在各方共同利益得到平衡的基础之上。由于风电场通常建设在偏远地区,其并网、输送成本都相对偏高,这使得电网在电力调度上倾向于对风电限电。因此,平衡风电投资企业、火电企业和电网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确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导向,为风电产业创造适宜的发展环境,对风电产业乃至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当前受欧洲经济形势低迷、CDM市场疲软的情况下,风电产业的发展更需要相关各方的支持。

3.3创新产业合作模式,解决人才技术难题

风力发电技术难题的解决有赖于技术人才,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合作机制的问题。首先,建立以风电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阵地的产学研创新合作模式是解决风电技术难题的根本途径,通过整合资源、联合创造、合理安排市场份额和知识产权,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风电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2];其次,要建立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的风电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加大对外合作力度,为风电人才出国深造创造条件,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的风电技术人才,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4、结论和展望

依托我国经济发展导向处于转变的发展机遇,风电作为较为成熟的新能源之一,风电产业在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会日趋显著,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能够完善风电产业标准体系、有效平衡参与主体利益、构建产学研合作模式以及加大人才培养的相关投入,我国风电产业未来将会实现更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012中国风电发展报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2012:44-47

[2]杨威.促进我国风电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与产业政策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58

产业链发展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疆兵团 产业链 番茄产业

目前,新疆兵团番茄产业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初级产品加工能力日益增强,己形成了价格优势、品质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延长新疆兵团番茄产业的产业链,增加其附加值,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促进兵团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业链视角下新疆兵团番茄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产业链第一环:番茄种植的发展现状

1.生产规模

番茄种植是番茄产业发展的基础。2009年,新疆兵团番茄种植面积45679公顷,比上一年同比上升58.22个百分点,占蔬菜总种植面积的61.87%;其中工业用番茄种植面积43545公顷,比上一年同比上升59.90个百分点,占番茄总种植面积的95.33%。番茄产量479.45万吨,比上一年同比上升78.09个百分点,占蔬菜总产量的80.07%;其中工业用番茄产量464.26万吨,比上一年同比上升80.29个百分点,占番茄总产量的96.83%。

新疆兵团番茄单产从2007年的83.50吨/公顷提高到了2009年的104.96吨/公顷,工业用番茄单产从85.81吨/公顷提高到了106.62吨/公顷。

2.生产品种

兵团番茄主栽品种为里格尔87-5,约占全兵团总种植面积的88%以上。育种单位主要有兵团农业技术推广站、石河子蔬菜所等。

3.生产布局

受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兵团番茄优势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次宜棉区和非宜棉区,传统番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6个师:农二师、农五师、农六师、农七师、农八师和农十二师。积极开辟的新种植区域主要有:农四师、农六师、农九师和农十师。

(二)产业链第二环:番茄加工的发展现状

1.加工规模

新疆兵团加工番茄已经有约30的历史,截至2009年,新疆兵团拥有番茄加工企业34家。规模较大的有:新疆中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中基)、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天业)。建成番茄制品生产线50多条,日处理能力4.37万吨,番茄制品年生产能力70万吨,占全疆生产能力的50%以上,占全国番茄制品生产能力的40%以上。2009年全兵团番茄酱产量67.86万吨,主要为大桶装普通冷、热破番茄酱。

兵团培育出的新中基和新疆天业两大番茄集团,集中了全兵团85.7%的番茄加工生产能力。其中,新中基是兵团最大的番茄产业化龙头企业,番茄生产能力为57万吨,有41条番茄加工生产线,在新疆有16个番茄加工厂,集中了全兵团71.4%的番茄加工能力,拥有万吨级番茄制品生产厂家11家,原料加工总量超过180万吨;新疆天业是兵团控股的第二大番茄制品企业,有6条番茄加工生产线,番茄生产能力为8万吨。

2.加工产品

兵团番茄制品主要是220升大包装为主的桶装番茄酱,属于初加工产品。 2009年,兵团番茄酱产量67.86万吨,主要为大桶装的普通冷、热破番茄酱,出口量14.64万吨,创汇1.29亿美元。

3.加工布局

番茄加工企业分布在番茄种植区周围。主要集中在农二师、农七师、农八师和中基公司。

(三)产业链第三环:番茄及其制品销售的发展现状

1.销售规模

2009年新疆兵团番茄酱产量67.86万吨,占新疆比重的60.32%,约占世界年需求量的7.09%;出口番茄酱14.64万吨,占新疆比重的33.27%,占世界番茄酱年贸易量的17.1%。

2.销售结构

兵团番茄制品企业的销售主要是与国外番茄制品经销商签订供货合同,通过参加国际食品订货会方式销售,在番茄制品主要进口国设立番茄制品终端企业。营销渠道还相对较窄,形式也比较单一,受国际番茄制品市场行情波动影响大,受制于经销商的压力也较大,缺乏国际番茄制品市场价格的主动权和影响力。在国内消费市场开拓还不够的情况下,对国际番茄酱市场价格行情比较敏感,市场销售价格波动较大,从而影响兵团番茄制品企业的效益。

3.销售市场的布局

近年来,兵团出口的番茄加工产品增长速度明显提高,日本和欧盟是其出口番茄加工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对两国市场的出口量和出口额都接近总出口的一半,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也占有一定的份额。从出口竞争力来看,兵团对世界最大的番茄制品生产和消费国――美国的出口呈现快速增长,表明兵团的番茄加工业在发挥要素禀赋方面比较优势的同时,开始注重培育品质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以提高兵团番茄酱产品在国际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的竞争力。

二、产业链视角下新疆兵团番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链第一环:番茄种植存在的问题

1.主栽品种单一

虽然目前生产中使用的品种有20多个,但杂而乱。主栽品种仍然是里格尔87-5,在北疆主产区仍占一半以上,每年其种植面积占到新疆兵团番茄总面积的78%左右。从农田生态角度看,长期使用单一品种对整个产业是一种潜在危机。美国每年有200多个品种应用于生产,且全部为一代杂种,给种植者和加工企业提供了宽松的选择空间。近年来,供种单位相继繁育推出了一些新品种,但杂交种价格高,农户接受程度低,加之推广体系不完善,影响了品种的更新换代,只在农九师、农六师有所推广。

2.种子产业化经营体系没有形成

新疆兵团从事加工番茄种子生产和销售的单位包括种子公司、科研院所、加工企业、原料种植单位等。单位大多没有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无法提供行业必要的技术支持,造成种子质量良莠不齐,供应环节混乱,尤其在供不应求的年份,换包、以次充好等不法行为时有发生。

(二)产业链第二环:番茄加工存在的问题

1.番茄加工制品品种单一

新疆兵团番茄制品90%以上为初级加工产品――大桶装普通番茄酱。品种单一,附加值较低。兵团出口的番茄酱在国外市场被加工成番茄粉、番茄沙司、番茄汁饮料等,价值增值较大。由此看出,我们没有完全发挥出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极大影响了兵团番茄酱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

2.产品附加值低

目前,新疆兵团番茄加工企业只注重规模的快速扩张,缺乏整合产品方案的系统设计,产品品种结构低级化,加工附加值低,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产品90%以上为初级加工产品,其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够。高档次、精深加工的产品还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番茄制品竞争力的发挥。

(三)产业链第三环:番茄及其制品销售存在的问题

忽视了国内市场。2006-2009年,我国番茄制品消费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2009年约为16万吨,未来几年市场需求总体仍将呈上升趋势,预计2010年国内市场消费量将超过20万吨。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为番茄加工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番茄加工企业应当研究国内市场,培育品牌,加强产品研发和国内市场开发,在未来国内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

三、产业链视角下新疆兵团番茄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产业链第一环:加大科技投入

根据国外市场对番茄品种的需求,选育番茄出口优良品种,对在国外市场畅销的番茄品种进行大面积生产,供应国外市场,培育出适合番茄加工的新品种及优良杂交品种,高度重视国外新优品种的引进试种。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烂果、虫果,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加强肥水管理,改善灌水条件及设施,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二)产业链第二环:延长番茄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目前,新疆兵团番茄产业的产业链条较短,缺乏科学的价值链管理,面临买方和供应方的压力较大。不断延长番茄产品加工链条,获取产品的高附加值,加大对下游番茄产品的研发力度。在稳住国外番茄制品市场的同时,通过增加新设备、改造传统工艺等方法增加番茄制品的种类,开发生产番茄丁、番茄粉、番茄红素等附加值高的产品。

(三)产业链第三环:培育国内市场

培育国内市场首先应从培育国内番茄饮食文化开始,开发适合国内消费习惯的小包装番茄制品、连锁店专用番茄制品、番茄饮料等产品,并加强对番茄产品保健作用的宣传,引导国内消费者走出观念误区,采取各种方式,挖掘番茄产品健康文化,教育和引导消费者接受番茄消费理念,是当前所有促销活动应该坚持的核心主题。

参考文献:

[1]张建中,王勇,谭昭华,王景泉.巴彦淖尔市加工番茄产业发

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2).

[2]程中海,罗芳.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新疆番茄加工业竞争环

境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6).

产业链发展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价值链;有机食品;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4-0088-02

食品产业链涉及新疆地区经济的多个层面,它上承国土及生态系统的治理,下启民众的福利与健康,地位举足轻重。有机食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有机食品产业是新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能提升新疆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有机食品产业必将成为新疆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1 新疆有机食品行业价值链分析

1985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结。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行业和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战略分析框架,价值链分析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经营活动过程中。

有机食品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必将成为一个新型的食品支柱产业,是未来新疆农产品和食品出口中极具潜力的一个方向。新疆有机食品的发展涉及许多相关联的企业和群体,从农户种植、原料基地,到有机食品的运输等许多相关企业和群体已经构成了新疆有机食品产业价值创造的主体。

新疆有机食品行业的价值链可用下图表述:

2 基于价值链视角分析新疆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战略

2.1 充分认识到新疆发展有机食品产业无与伦比的优势

由于新疆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与其他省区相比,具有发展有机食品产业无与伦比的优势。具体表现如下:

2.1.1 新疆是绿洲农业区,工业不发达,污染相对较少,几乎接近自然状态。新疆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阳光充足且日照时间长,干旱少雨,少病虫害,甚至有些地方的农民很少或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这些农产品本身就是天然的有机食品原料,只要稍加管理,就可以转化为有机食品,转化成本非常低。况且新疆绝大多数农畜品种未经过基因重组,新疆的畜产品、甜菜、番茄酱、瓜果、药材、粮食等,都是生产有机食品重要的原料。以新疆羊肉为例,它品质上乘,味道鲜美,完全源自于天然环境:走的是黄金大道(沙漠戈壁),喝是的矿泉水(天山雪水),吃的是中草药(未受到污染的草原和天然的中药草)。用这样的羊肉按照有机食品标准进行加工,绝对可做出最佳的有机羊肉食品系列。

2.1.2 新疆政府正在努力打造“全国有机食品强区”,并以此作为食品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通过发挥新疆资源与农业特色产业优势来培育有机食品文化。近几年来,新疆有机食品发展势头迅猛,博斯腾湖150万亩大湖区水产养殖区的面积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有机水产养殖区,伊犁地区已成为西北最重要的有机蜂蜜生产基地,乡都酒业也已成为新疆有机葡萄酒生产领域的领头羊。

2.1.3 已经形成的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础,奠定了发展有机食品的基础。多年来,生态农业在新疆的一些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和积极推广,形成了一整套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的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的生态农业技术,与此同时,形成了沙湾县、石河子市、布尔津县、哈密县等生态县,沙湾县四道河子镇、呼图壁县五工台镇五工台村、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哈密市陶家宫乡陶家宫村、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等生态村镇。这些地方生产的农牧产品品质上乘,已经成为了很多大型食品企业的原料基地。伊利、蒙牛、娃哈哈、汇源等都在新疆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并把它作为企业营销中的一个重要卖点。

2.1.4 独特的区位口岸优势,是新疆有机食品出口的依托。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心,与八个国家紧邻,国界线达5400多公里。更重要的是这些邻近国家居民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与新疆少数民族十分相似,特别有利于新疆食品工业的出口。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提出“全方位开放,向西倾斜,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贸易兴边”等一系列战略决策,积极开拓商道,大力开放口岸。新疆食品可以依托这些口岸优势,在更短的时间以更低成本的方式出口到欧亚市 场。

2.2 加快新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发展有机食品的基础是产业链上的生产主体,必须获得相应的比较效益。为了实现新疆政府提出的“全国有机食品强区”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让有机食品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从发展有机食品产业的经济过程中获得自己的预期价值。让种、养有机农牧产品的农牧民从有机农牧产品的种植和养殖中获得高于种、养普通的农牧产品的价值,因此,这就需要把当地农牧民组织起来,形成规模经济,建设有影响力的有机农牧产品原料和生产基地,使有机食品生产价值链上的农牧民与企业之间形成战略联盟,实现有机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互赢格局。虽然新疆具备发展有机食品的优越条件,但未形成在全国具备影响力的有机食品原料和生产基地,更缺品牌效应。因此,加快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是新疆发展有机食品的关键。

2.3 加快培育新疆有机食品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的形成源自企业为寻求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所形成的同盟。企业的生存环境可以简略地以交易成本来衡量――环境因素促使交易成本下降,则企业的利润率提高;相反交易成本提高,则企业利润率下降。因此,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价格机制作用下企业为改善生存环境的一种自然选择,只要企业有逐利的天性就有集聚的天性,这种天性就是集群形成的根本动力。

新疆有机食品要形成巨大的区域经济优势,就必须以产业集群为基础,以实现产业化为前提,依托大规模的产业开发,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形成产业规模经济,以增强价格、成本及价格成本之外的非价格竞争力,让众多的有机食品生产企业能够在新疆区域经济范围内获得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产业链发展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 SCP 建议

一、漳州农产品流通现状

漳州市农产品产量占优势的主要是水果与水产品均为生鲜农产品。2010年漳州水果总产量251.53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44.52万吨,产量均为福建省首位,其水产品出口量在2011居全国设区市第一位。目前漳州农产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大都是小规模的个体经营者进行组织,生产和流通的设施和设备简陋,技术手段落后,未形成成熟的冷链物流,在流通环节漳州有些不易保鲜水果损耗率高达40%而水产品在损失率为25%~30%,而发达国家生鲜农产品流通全程有98%是通过带有制冷系统的运输设施完成,其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因此可发现冷链物流产业是提升漳州市农产品产供销的各个环节是及其重要的支撑产业。因此冷链物流产业对漳州农产品全产业链的重要推动力。本文试从产业组织学角度,以SCP 范式为分析工具,对漳州冷链物流市场结构变化做出尝试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二、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结构、行为、绩效分析(SCP)

1.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结构分析(S)

(1)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经济水平分析。规模经济水平所谓规模经济就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当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时,产量的增加比例将会超过生产要素的增加比例,这时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即规模收益递增。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来说,研究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水平的规模经济性、服务的规模性等都是客观的需要。冷链物流服务商是该链条的管理者和实施者,面对外来服务商的竞争,规模经济发展是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的冷藏冷冻物流业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冷链市场规模以地方区域性为主,缺乏跨区域性把漳州农产品通过冷链方式运送到全国的的第三方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漳州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服务标准不统一,兼业居多。

(2)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进入壁垒和沉没成本较高。由于冷链物流需要巨大的固定资产投入,而同时高度竞争导致利润低下并形成较高沉没成本预期。冷链物流需要形成规模效应其冷链物流网络需要大量硬件、人员、管理的支撑,因此该行业进入壁垒高,外部企业难以进入。以冷链物流业务为主的专业企业拥有的冷冻车为例,按照运输规模,主要分为2吨、4吨、8吨、12吨、20吨、30吨等不同类型。各种规模不同的冻车根据不同的客户的需求被布置于不同的配送中心,提供市内短途配送或长途运输等服务该业务由于专业性较强,客户一般都习惯于和原有客户进行长期合作因此外部企业较难迅速进入该产业。并且冷冻车的平均更换时间在8年~10年左右是重资产型业务,如果没有长期的合作业务很难支撑这么高的资产折旧率。投资一个比较现代化的10万平方米的冷链物流中心需要2亿~2.5亿元,目前漳州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很难独立承担这样的投资额,这构成了潜在企业进入该产业的障碍。

2.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行为分析(C)

(1)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价格策略。产品定价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价格是影响市场交易双方经济利益与决策的重要因素,因此以定价策略为主的价格理论一直是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漳州市冷链物流企业的价格主要是采取目标利润定价导向。漳州冷链物流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导致价格与价值出现背离导致企业利润水平低下。从而导致某些企业在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从业标准缺失,采用非冷藏车进行冷链物流服务业务,造成企业之间恶性价格竞争,最终使漳州冷链物流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使有心投入高端硬件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企业陷入一定的困境。

(2)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服务策略分析。漳州流通的生鲜农产品的物流储运、配送加工都由生产商和经销商自行解决,农产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也跟不上市场的发展,其冷链物流企业在服务网络的覆盖和信息传递系统缺乏完整性,使农产品在冷链物流中新鲜性、配送精确度和时效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漳州一些冷链物流企业开始通过企业内部的考核指标,对努力提高配送及时率,降低损失率,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目前行业内的企业除基础服务外,少数企业可以提供配货、分拣、贴标等附加功能,不断提供有价值的增值服务,将是未来漳州冷链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3)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并购重组行为分析。漳州冷链物流企业主要是利用滚雪球的自我积累方式进行发展, 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又缺乏政府在融资方面的配套措施, 所以很难获得贷款的支持。并购行为在漳州市的物流企业当中还很少出现。因此当物流企业遇到资本瓶颈时, 是否可以凭借自己的营业网络、固定客户、土地仓储等资源, 利用合资、并购等方式引入资本、先进的物流理念, 引入战略投资者, 以资本为纽带同业界企业构建战略伙伴关系, 从而加快自身的发展。

3.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绩效分析(P)

(1)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结构效率分析。从产业规模结构效率来看,由于我国的人口红利导致低廉劳动力和冷链物流产业中不同业务具有不可代替性。这两个原因使得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在低规模结构效率的情况下仍然具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但从总体上看漳州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处于一种较低的效率状态。在冷链物流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小规模物流企业,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较为突出的。例如投资5亿元拥有冷库、速冻库和通用仓库,冷冻库仓储量11万吨,通用仓库仓储量8万吨的东山东海岸公共保税仓有限公司其年产值将达50亿元,其他农副产品可达10亿元。是海峡两岸最大规模的水产品商业物流冷库群。漳州雨润正筹建大型农副产品物流国际采购中心。其农副产品物流国际采购中心一期将投入50亿元,将建成大型的物流企业,把农副产品通过物流的方式,降低成本,将影响福建省地区。因此,随着漳州大型冷链企业的崛起并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规模结构效率是发展漳州冷链物流的必然选择。

(2)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分析。通过市场秩序混乱的理论分析可以发现冷链物流市场资源配置存在着柠檬市场效应。由于交易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消费者无法快速简便地区分优劣产品,因此会出现外部性问题。使得没有严格经过无缝冷链操作的劣质农产品产品不必承担相应成本,而通过搭便车形式享受优质农产品产品带来的一部分收益。从而形成了一个“柠檬市场”。

(3)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创新激励分析。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漳州市冷链物流企业开始采用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现漳州大多数物流企业主要是利用ERP进行管理工作,还有少数企业整合GPS、GIS 和GSM网络为链条各个节点提供完善的冷链运输车辆实时温度监控、运力调配、查询等服务。于此同时漳州冷链物流企业冷链运输功能服务扩展到冷链配送、冷链仓储等综合性全链条服务。

三、发展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建议

首先,针对漳州农产品特点建立以水果、水产品为主的相应冷链物流体系从而鼓励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积极发展覆盖生产、储存、运输及销售整个环节的冷链,建立全程“无断链”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推进漳州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适应市场需要,选择部分高附加值的果蔬、水产品进行采摘(捕捞)后预冷、流通加工、储存保鲜和低温运输,无缝化冷链物流,从而建立跨区域的冷链物流体系,促从而在反季节促进销售。

其次,要创造环境培育漳州本土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成长和鼓励其不断创新。通过采用减税、补贴等各类形式,鼓励漳州本土冷链物流企业提高服务层次,扩大整合力度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网络的覆盖面。鼓励大型生鲜农产品生产企业如东山县海魁水产集团从生产源头实现低温控制,积极发展冷链运输和低温销售,实现冷链物流的无缝链接。支持漳州本土大型零售企业吉马超市、芗客隆超市扩建生鲜食品配送基地在保障自身配送基础上,充分利用溢出能力为社会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在管理创新方面鼓励企业对农产品实行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管理,打通冷链条的上下游,稳妥推进冷链物流服务外包。鼓励企业创新冷链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和相关适应企业自身情况的技术,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基地到终端销售点的冷链物流无缝链接。

最后,要不断提高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并加大投入打好漳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漳州冷链物流企业在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各类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产区和消费区的各类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互联互通并积极推广应用条型码、电子标签、RFID、物联网、GPS等技术。建立冷链物流信息传送速度和精确度的反应机制,从而增强监管与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0-2015).保鲜与加工,2010, 10(5)

[2]王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