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运营培训

互联网运营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运营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运营培训

互联网运营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客户服务;构建

[DOI]10.13939/ki.zgsc.2015.45.141

截至2014年6月,我国互联网网民数量达到6.32亿,手机网民数量达到5.27亿,手机使用率达83.4%,手机已经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兴业务不断涌现,消费者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去享受微博、微信朋友圈、APP等各种网上服务,这些变化使得运营商的服务面临巨大的挑战,用户从依靠营业厅及拨打客服热线逐步过渡至通过PC、手机登录方式进行交流和获取服务。客户行为的变化使得传统通信运营商必须提升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客户服务能力,运用其在技术、业务方面的积累,最大限度地发展与客户的关系,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创造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双赢[1]。

1 移动互联网时代通信运营商服务能力提升面临的问题

国内运营商目前都已开展4G业务,全面推广移动互联网应用,但在推广过程中给传统的服务工作带来很多问题。

1.1 通信网络质量引发的客户投诉

随着运营商用户规模的不断增加,网络承载能力面临巨大压力。互联网时代,用户需要实时在线,即使极为短暂的网络中断、延迟都会造成用户感知的下降。当一个用户正在用手机玩网络游戏,或者正在进行秒杀商品活动,网络中断将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损失,究其原因有很多,但用户最终都会把责任归咎于运营商。

1.2 客户使用互联网业务产生的资费争议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常常担心会产生高额的流量费用而不敢去上网,也将运营商的流量费用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当用户产生高额的流量费用时,往往会质疑运营商收费的合理性。

1.3 客户对运营商产品的实用性与便捷性的不满

相对于微信、支付宝、360手机助手等应用,运营商自主开发的应用在客户体验方面不尽如人意,各种投诉也居高不下。运营商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做管道的提供者,正在积极参与内容及平台的运营,力求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服务层面上,服务内容的复杂程度在不断增加,给运营商的压力也在增大。

2 运营商面向移动互联网服务体系的构建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通信运营商必须通过服务创新,构建新的服务体系来化解上述矛盾,为4G业务的运营保驾护航。

2.1 互联网化服务团队的构建

整个服务团队的构建是由管理层和员工构成,新的服务体系的搭建要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

(1)提升运营商客服人员的素质。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岗位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礼仪规范外,还要不断填充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使用培训。在培训的内容上,要加大实际操作的课程,培训结束后要进行现场考试,考试结果要与员工的绩效挂钩。

(2)提高团队的运行效率。团队能否高效地运行,内部的沟通协作至关重要,因此通过各种活动、内部竞赛,让大家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提高效率。同时,管理层要更侧重于各类规章制度的优化和重建,为团队营造一个更为人性化、纪律严格的环境,让员工“用心”服务,把企业当成家[2]。

2.2 互联网化服务工具的使用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用户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运营商应将移动互联网的各种新媒体服务应用到客户服务工作中,构建新型服务渠道。

(1)传统IVR的服务内容中添加语音识别技术,提供更为便捷和精准的服务。如客户提出“我要查询5月的通话详单”,系统便会自动识别并把用户详单为用户进行播报,用户不再需要按键操作,且可以避免由于服务人员能力和服务水平不一致而带来的服务上的差异,提升品牌感知。

(2)应用手机客户端、微信等新型互联网工具。通过这些新型工具可以将单一的声音服务拓展成为融合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全方位的多媒体服务。通过弹窗可以更加简明扼要、及时地产品介绍和促销信息;通过导航可以帮助客户快速找到所需要的内容;通过分享达到病毒式营销传播的作用等。总之,互联网时代的服务工作是高效、交互、便捷及低成本的。

2.3 客户综合服务信息管理

通过对用户各种信息的整合及数据分析,最终通过新媒体终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首先是对用户消费行为的信息进行整合梳理,如用户的消费构成、流量的使用量、经常浏览的网址等,定期进行更新,以此作为精准营销的依据;其次是咨询和投诉类信息的整理,一方面要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供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工作流程的优化;另一方面要将整理好的信息录入知识库。这两部分的信息会随着之间的推移而不断积累,不断变得完善。

2.4 互联网化客户服务系统的运行管理

互联网化客户服务系统的运营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服务人员服务标准和服务能力的管理,二是对新媒体服务系统的管理。

(1)互联网客服也要实行7×24H工作制,保证与服务热线的统一。人员角色上要区分VIP客户经理和普通客户经理,VIP客户经理实行专属服务,普通客户经理实行交接班制度。所有与用户沟通的信息都要留存,以备查阅。对于VIP客户,做到一站式处理,直至用户满意;对于普通客户,值班人员要做到耐心解答,如遇交班时未能解决时,接班人员需继续处理。值班长要对工作人员的情况进行观察、督促和记录,对于重要的事项要及时提交上级领导汇报,保证业务开展的顺畅。

(2)互联网客服工具需要不断完善,进行迭代式开发。一方面要定期开展用户体验反馈活动,让用户提供第一手的优化建议,同时对标社会互联网企业的成熟产品,不断优化,提升客户感知。另一方面要加强系统的日常维护,由专业人员对系统的漏洞和缺陷进行查找并及时解决,降低故障率。做大规模活动时,要好压力测试,避免系统因用户量的突增而瘫痪。

2.5 互联网化客户服务系统的考核管理

为保证互联网化客户服务系统的高效运转,需要建立一个好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3],通过考核一方面激发工作人员的潜能,让队伍进行优胜劣汰;另一方面发现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改进提供依据。

(1)加强对客服人员业务知识的考核。运营商客服人员应该掌握的技能不仅要包括运营商自己产品的相关知识,还应包括社会主流互联网产品的使用方法、智能手机的操作技巧、社会热点信息等。要定期进行业务知识考试,考试方式采取笔试与实操两种。对于考试不合格的员工要进行脱岗培训,如持续考试不合格,则应调离岗位。

(2)加强对客服人员服务能力和营销技巧的考核。主要就是通过日常的观察及对于业务的实际操作,通过抽查客服人员与客户的沟通记录,考核员工的服务能力,并与绩效挂钩,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运营商客户服务系统的互联网化是在时代科技进步及用户需求的变化双轮驱动下产生的,其主要的目的还是要满足用户的需求,使运营商能够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由于涉及很多新型的业务知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因此,需要不断地改进、创新系统,贯彻“互联网化”理念,提高运营团队的运营能力,丰富团队的业务知识,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同心协力提升企业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齐克蒙德,迈克利奥德.客户关系管理――营销战略与信息技术的整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互联网运营培训范文第2篇

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再次打乱整个通信行业的游戏规则。也就是过去的盈利模式也将被打乱。比如过去靠套卡、话费作为主盈利模式的移动、联通等运营商,随着互联网企业进入移动通信领域,它们的也逐渐向沦为“管道”的角色演化。无论是否情愿,都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因此,我杞人忧天的臆测,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的出路在何方呢?

此问题很多专家、学者、企业家……均给出了若干优秀的答案。由于我时间比较有限,加之十年多时间一直聚焦在手机终端零售领域,我也就此谈一谈我的一些浅薄认识。

我是赞成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有把控入口才能为王的道理。移动互联网时代,三大运营商谁能把控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谁将是最终的赢家。那么,方法很多,但由我来看,运营商应借助自己的先天优势,也就是门店网点多的优势,由过去以被动服务为主的经营模式,向积极主动营销模式转变。概括此战略的核心论点就是四个字:

主动卖机!

因为抢占移动户联网的入口,无非依靠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手机操作系统;

第二种:手机浏览器;

第三种:手机IM;

第四种:手机邮箱;

第五种:手机输入法;

第六种:手机搜索;

第七种:手机SNS;

第八种:手机APP。

以上八种,三大运营商多少有涉足。我们不详细展开说明,但我由我对终端的研究来看,我觉得,三大运营商的强项优势在终端设备的销售上,原因如下:

第一:手机终端设备为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苹果手机就是成功案例的典范。而苹果手机进入中国大陆的销售成功,运营商是功不可没的。试想一下,如果三大运营商的一款订制手机也有苹果手机的销量,又何愁不能掌握入口呢?又何愁没有发展呢?

第二:三大运营商特别是中国移动,在全国直营店及社会渠道店合在一起,有着巨大的网点资源优势。而这种资源优势,恰恰是终端销售智能手机最好的平台。然后这个最好的平台,运营商确不能很好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运营商营业厅内大多是服务员,而没有好的手机销售人员。

第三:运营商、设备厂商、内容商三者之间,运营商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因为大部分厂商没有渠道,而内容商离开设备载体也是无法很好独立运转。只有运营商可以很好的整合这一切。

基于以上简析,我认为运营商的出路就在主动卖机上!而主动卖好手机有几点必须要做到的。

第一,产品的创新关,而不是过去招标模式,以价底、量大就合作。新的合作应是产品有创新,有价值。要制造出超越苹果的手机,才会有更好的出路;

第二,产品的销售关,由被动服务式销售向主动销售模式转变。要重视一线服务人员的销售技巧培训,比如像国内手机销售培训第一人周鑫教练的书《手机应该这样卖--跟我学话术》、《脱销--智能手机销售密码》陕西移动每位销售人员人手一本就是一种不错的做法。切实提高每位销售人员销售水平,值得全国借鉴;

互联网运营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实践;发展对策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一、眉山“互联网+”的研究背景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了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标志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随后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各省市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与措施。

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互联网+”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渗透与融合,正深刻改变着各个行业的生产组织方式、要素配置方式、产品形态和商业服务模式,也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目前,互联网已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眉山地处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应把握国家“互联网+”发展机遇,加快信息网络基础建设,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与档次,探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践,推进眉山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眉山“互联网+”发展现状

通过腾讯研究院的2016“互联网+”指数报告,揭晓了“互联网+”建设十大标杆城市,成都位居全国第6位,眉山位居全国第222位。通过大数据呈现眉山“互联网+”战略落地成果,成都位居四川第1位,眉山位居第9位,充分说明“互联网+”在眉山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

1.“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与发展

近年来,眉山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电商工作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成功培育了仁寿、青神两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村电商发展经验在全国推广。2016年洪雅县又成功入选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5年眉山火烧木家具、腌腊制品以及枇杷和不知火等产品单品网销量全国第一,实物单店交易指数和家装家饰网络零售额位居全省第二,电子商务健康度和农产品网上交易额保持全省前三,电商网络零售额保持全省前四,电子商务带动创业就业人员超过30万人。京东、苏宁云商、IBM等一批省内外有名的电商平台相继入驻我市仁寿、青神和丹棱。2015年,眉山市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突破50亿元,增速达到37.78%,分别高出全国和全省3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

2.“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与发展

2015年,仁寿联手京东举办了首届“中国仁寿・京东网上枇杷节”,尝试“互联网+农业”,创造四川首例农产品集体打包直供电商平台模式。利用“互联网+农产品/互联网+扶贫”,整合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名优土特产进行网上销售,提升了仁寿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农户实现销售收入上千万元。三苏柑桔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三苏湖”柑橘产品通过“互联网+”,成功入选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代表东坡味道果品走向全国。

3.“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与发展

“互联网+”融入眉山以来,一大批企业加快推进了互联网与工业融合,不仅让产品远销海外,实现效益大提升,还依靠客户反馈,在创新、转型升级上迈出了一大步。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电商部,专人运营,成为业内在天猫上销售机械产品的第一家。利用互联网的便捷与迅速,倒逼企业迅速转型,自我升级,使企业的运行透明化,加速了企业的运转速度。联合利华、金桐化学等重点企业信息化示范工作加快推进,为实现智能制造打下坚实基础。

4.“互联网+”与交通的融合与发展

如今出行更快更便捷,在网上高铁票、汽车票、火车票、飞机票等都能随时随地查到票、买到票。现场取票只需点击网络取票业务、扫描身份证,不到1分钟,一张崭新的车票便通过自助取票机打印出来,减轻了窗口“排长队”的压力。2016年,眉山市已加入智出行系列产品(网络预约车-智出行・飞猪儿,定制巴士-飞巴士)两项项目进行深度合作,将眉山市“智慧公交”不断提档升级,大大加速了眉山市智慧交通的进程。

5.“互联网+”与金融业的融合与发展

目前,眉山市的很多y行都相继推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市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足不出户就可完成收付款,网上银行转账,在线购买各种理财产品等,日常购物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了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小微企业通过一些新的融资渠道,如天府贷、P2P网络借贷平台、首付贷等,融资成本低、便捷,开拓了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创新了“银会合作”小额贷款新产品,解决了农技协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其眉山经验在全国推广。

6.“互联网+”与旅游的融合与发展

2014年,眉山市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市。不少旅行社为吸引客户,在微信平台上打造公众账号,定期推送优惠活动,通过在移动客户端做活动吸引来大量用户,再将其细分、转化成为潜在的游客。洪雅境内的七里坪国际度假区先后认证开通官网、微信平台等,在微信平台上第一时间、传播景区的各类信息。游客通过景区微信平台和手机客户端,轻点手机屏幕即可在线查资讯、免费获取语音导游服务,遇到问题还可以求助景区微博、微信得到帮助。仁寿县黑龙滩风景区内的部分酒店除在官网上宣传推介,还与携程、去哪儿、途牛等旅游电商门户网站展开合作,线上与线下旅行社结合。

7.“互联网+”与医疗行业的融合与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有近100家医院,上线了微信全流程就诊,超过1200家医院支持微信挂号。截止2016年6月,眉山市人民医院移动智慧医院已为2万余患者提供了移动医疗服务。通过关注眉山市人民医院微信可以提供挂号、门诊缴费、住院押金等服务,避免现场排长队缴费的场面。

8.“互联网+”与公共服务业的融合与发展

如今,走进眉山市行政便民服务大厅,拿出手机扫描引导牌上的二维码,即可进入微信平台,所有窗口单位的服务信息随即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充分利用政府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获取涉税信息,进行网络抄报税等。2015年,彭山区与电信公司合作建成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实现信息化经营。

三、眉山“互联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互联网+”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1.对“互联网+”缺乏正确认知

部分企业和个人缺乏对“互联网+”的正确认知,存在认知上的差异,在商业、零售、交通等服务行业有较高的认可度,在传统农业和部分传统制造业中认知度较低。有些企业和个人由于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对云计算、大数据等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应用,不相信“互联网+”的巨大力量和积极作用。而有些由于自身惰性和历史惯性等原因,认为互联网风险太大,不愿承担革新商业模式带来的成本。这些观念将严重影响“互联网+”的推广和发展。

2.网络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据报到,截至2015年12月,成都市网民规模883万,互联网普及率61.2%,高出四川省(40%)21个百分点,高出全国(50.3%)11个百分点,所以成都的“互联网+”建设位居全国第6位。而眉山互联网用户大概有200万,互联网普及率相对较低,有一些贫困村和偏远地区,种植的农副产品和水果,由于网络不通或村民不会网络,导致信息比较闭塞,无法及时销售出去。

3.政策制度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匹配

缺少促进数据流动与共享的政策,缺少购买云服务的财政支持制度,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不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等。有些快餐店小作坊生产、卫生不达标,仍在经营。网络购物假货问题严重,主要还是质量监管不严,配套制度没有跟上。

4.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

农村电商发展比较好的主要集中在农村综合示范县仁寿、青神、洪雅。眉山比较有名的农产品如枇杷、脆桃、不知火、猕猴桃等通过各种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促进农民增收。但工业品的电商销售模式还没有形成特色,眉山其他地区还需要进一步引进知名电商或打造本土电商,根据行业和地方特色,加快电商发展。

四、促进眉山“互联网+”发展的对策

尽管“互联网+”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但互联网与制造业、现代农业、智慧城市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十三五”期间,眉山应积极发挥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把握机遇,采取积极措施,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

1.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眉山应加快推进与中国移动四川公司、中国联通四川公司等电信运营企业的“互联网+”战略合作,共同加快推M眉山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促进“互联网+”技术在眉山各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各部门、各行业建成并运行一系列各自领域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业的融合创新。快速推进光网城市建设,大力推动宽带发展普及提速,实现农村光纤入户,提高网民数量和互联网使用普及率,将眉山建成“全光网城市”。着力建设4G网络,实现4G移动网络全覆盖,实现全市所有城区、农村场镇及一类行政村100%具备提供千兆宽带和4G无线服务能力。

2.大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发展战略

依托眉山华为大数据中心,将眉山打造为四川乃至全国的双活数据中心,打造西部地区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加强数据资源招商,打造全国数据集聚应用新高地。大数据园区集城市云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展示、物联网研发、软件制造、创业培训和大数据服务于一体,带动一批电子制造企业、软件测试封装企业和信息服务企业落户眉山。利用“互联网+”运营专家的丰富经验,发挥网络基础设施、产业互联网技术、平台、资源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加大投资力度,打造“云上眉山”基础平台,构建电子政务云、工业云、电子商务云、智能交通云、智慧旅游云等,利用云计算数据中心,打造大数据平台,实现大数据资源开放、互通、共享。发挥眉山云计算服务中心作用,加快云计算服务和大数据在公共服务、社会信用体系等领域的应用实践。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利用眉山良好的区位优势,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京东、阿里巴巴、苏宁云商、亚马逊、当当网等更多知名电商企业长期入驻眉山,积极推进电商与产业、企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全省电商第二城。鼓励知名电商与重点企业、专合社签订综合产品网销合作、农产品网销、家居产品网销合作等重大贸易项目。建设西南地区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以电商产业园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运营平台为支撑,以电商协会为促动,以培训网商为抓手,以整合资源为途径,以双创孵化为契机,孵化眉山本地电商企业和电商平台。制定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计划,农业专业合作社利用电商平台,将眉山特色农产品泡菜、不知火、葡萄、崭獭㈣凌说认往全国各地。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支持,实现经济增长。

4.加快“互联网+”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强力打造“东坡味道”千亿产业,不断壮大泡菜、现代畜牧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建立“东坡味道”网上营销平台,培育和扶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帮助眉山农业转型升级,打造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强市,为四川省乃至全国农业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将“互联网+”的发展形态融入眉山工业企业的管理与生产,以“机器换人、电商换市”为路径打造智慧工厂,实现产业成功升级。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中积极探索,延伸新材料等产业的产品链条,依托毗邻成都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深入推进“眉山制造2025”创新创业体系,打造智能制造等行业支撑服务平台。根据眉山产业布局,吸引“互联网+”关联性强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发挥投资拉动产业发展的作用。推动“东坡味道”系列产品,“眉山制造”工业产品和“东坡文化”旅游产品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利用“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

5.加强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根据互联网在各行业的发展状况,及时修改完善或废止与“互联网+”发展不适应的相关现行法规和政策体系,规范互联网企业运作。加快制定数据资源管理、网络商品交易等法规制度,加快出台政府和企业信息化服务采购政策。制定出台数据资源开放办法、数据安全开放标准和数据安全保护政策,严厉打击各种网络侵权行为。在技术、标准、政策等多方面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充分对接,推动新业态发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强化部门间协同监管,形成融合市场的监管合力,出台互联网金融等各项监管细则,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6.加强互联网应用人才的培训

依托我市高等院校资源,开设电子信息、软件制造、智能制造等对口专业,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与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培养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制定出台互联网人才引进计划,大力支持互联网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来眉创业,并按规定给予政策优惠。借助眉山电子商务协会和电子商务孵化园,以知名电商为依托,通过“学校基础培训+行业专题培训+现场技能培训”等方式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培养更多的电商管理人才。鼓励政府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社会提供互联网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培训,让政府、单位、企业、个人都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真正拥抱互联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2]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78号.

[3]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四川省2015“互联网+”重点工作方案.2015年.

[4]马云等著.《读懂互联网+》[M].中信出版集团,2015年.

互联网运营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现代农业;微观经济学;失地农民;企业发展策略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8-0012-02中国图书分类号:F320;F49文献标志码:A

“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核心矛盾是广泛协同的广域微观经济形势与农业地区相对闭塞的信息之间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开放式市场背景环境与渴望独立封闭运行的农业地区居民期望之间的矛盾。农村淘宝、新农村电商、乡村振兴规划、新农村建設等领域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均来自这两种矛盾。因此在微观经济领域研究解决这两种矛盾的方案,是当前发展农村经济、开拓现代农业市场的重点[1-2]。

1“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基本经济架构

狭义的现代农业是指在集约化、规模化大田作物生产基础上进行农业生产的经济模式。该模式可以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减少农产品的单位成本,在集约化的基础上提升农产品质量。这一模式需要较大的生产规模,一般现代农业的农场规模均在667hm2以上,国内示范园区的农业生产规模一般超过6667hm2。

广义的现代农业包括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家庭农场等模式。这些模式的规模略小于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但要求在农业生产中更加精益化,对操作者的运营水平、农业技术水平都有较高要求。

在“互联网+”经济模式下,要求在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引入广泛协同的操作机制,即在收播作业、喷洒维护、土肥管理、水利灌溉等方面均由专业、分工细化的企业进行操作,且在股权配置、资金来源等方面开拓渠道[3-4]。

同时,在农产品销售领域,“互联网+”农业经济也彻底摆脱了国营粮站的单一收购机制,实现与食品深加工企业、饲料企业、连锁商超、线上电商等渠道的广泛协同合作,在物流配送方面也与专业的物流配送企业进行合作。

2现代农业人本核心节点的分析

在乡村振兴规划中,主要是安置本地的失地农民,解决其就业问题,但在实际工作推进中,遇到了诸多困难。核心矛盾在于农民的就业欲望较高与相对短缺的知识技能储备之间的矛盾,以及完善的现代农业从业培训机制与相对低迷的农民再培训需求之间的矛盾[5-6]。

大部分世代耕作的农民并不认为自己缺少农业知识或技能。现代农业要求农民具备水利机械、收播机械、喷洒用航空器等操作技能,而传统耕作农民不具备相关操作经验。传统农民的耕作经验更适应小规模耕种。在规模化农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农民难以满足农田作业的要求,同时没有意识到自身与专业人才之间的区别,导致了部分失地农民对就业环境不满[7]。

即便在以小规模种植为核心的家庭农场运营中,金融机构提供了扶持性贷款支持,但参与运营的农村人口缺少对家庭农场的财务管理、资产统筹、运营管理、市场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经验,缺少整体项目规划和法务运营,导致在运营过程中存在极大风险,大部分家庭农场设立后3~5年就会出现危机。

因此,大部分现代农业企业更倾向于雇佣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管理人员进行项目管理,而不雇佣当地失地农民,这就进一步激化了项目与失地农民的社会冲突。

3“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现实问题及原因分析

3.1现代农业大幅度提升了农业企业的从业门槛

在规模化、集约化运营的现代农业中,不仅要求从业者根据化验数据结果对水、土、肥进行管理,还要求农业工人拥有驾驶各种重型设备的基本技能,包括重型拖拉机、联合收播机械、农民维护飞行器等。这就大幅度提升了农业工人的从业门槛,使大部分农业人员失去工作机会。对于愿意接受培训的中青年失地农民,有关部门已经提供了免费的培训课程[8-9]。

3.2“互联网+”经济模式大幅度提升了农业企业的管理门槛

“互联网+”现代农业企业要求有完整的6大企业板块,包括行政、运营、技术、人事、财务、市场等。因为现代农业企业属于新兴企业,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管理压力较大,因此对管理者的要求远超过其他行业。大部分农业企业转型为“互联网+”农业企业后,由于团队经验不足或者渠道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管理漏洞频出,多数企业在转型3~5年会遇到严重的企业危机[10-13]。

4.1为基层农业工人提供培训机会

目前大部分地区让农民进入工厂生产线工作,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应对具有一定田间耕作经验的农民进行现代化农业技能培训,提高其技能,才能真正促进农村发展。实际上,相关技能的培训周期一般短于2个月。对农业企业来说,对招聘失地农民进行带薪培训,可以提高其就业能力[14]。

在对大部分失地农民的调查中,超过90%的失地农民不接受政府补贴培训的原因包括培训期间缺少工资性收入,以及培训结束后没有合适的岗位、相关技能在非农业企业中用途不大等。

由于大部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较低,企业可以承担失地农民2个月内的培训期工资支出,且几乎所有失地农民完成技能培训后可随时进入并胜任工作岗位,无需度过岗位适应期。“企业给工匠以尊严,工匠给产品以质量”的基本社会原理,可以让农业企业快速获得高素质劳动力资源。

4.2加强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提升企业综合管理实力

“互联网+”农业企业是农业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上规模化、发展上生态化、管理上精益化、技术上现代化是农业企业的“新四化”目标。但由于农业企业存在特殊性,导致大部分有丰富项目经验的管理人员在农业企业实际管理中,发现之前的经验与实际需求不符,这就要求农业企业持续进行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

企业的管理创新需求与相对落后的创新通道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的核心矛盾,其中企业创新通道的搭建是主要矛盾。一方面,现代农业企业需要聘用具有专业管理能力和丰富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企业应该鼓励管理人员不断学习,不断革新管理机制。

4.3加强“互联网+”经济环境的广泛协同体系搭建工作

现代农业企业必须与专业的农机、农技、农资服务企业建立稳定高效的合作关系,必须与农产品销售和物流企业建立稳定高效的O2O供销通道,必须与相关的农业主题投资机构之间形成稳定的资本合作渠道。

2016—2019年是现代农业企业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期,大量资本涌入农业企业,也有大量项目管理企业转入农业项目运作,但受到当时房地产行业余温影响,农业企业的整体市场环境并不完善,包括农业供应链环境和农业金融环境等,因此这些项目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阻力。

2020年我国已经明确将对房地产行业关注转移到基础工业领域,金融机构进行商业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大幅度提升。这时虽然进入农业行业的投机资金减少,但农业企业有较大的发展机遇。通过建立符合“互联网+”现代农业企业发展模型的现代农业项目,在“互联网+”微观经济学模型下构建合理的广泛协同体系,这一阶段将是农业企业发展的真正黄金时期。

互联网运营培训范文第5篇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从终端、技术到业务的全面深入的融合。移动互联业务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业务。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7.9%,人均每周上网26.1小时。中国 4G 用户总数达 9728.4 万户, 4G 网络的推广带动更多人上网;根据调查,2014年新网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是手机,使用率为 64.1%。手机即时通信由于其随身、随时、拥有社交属性和可以提供用户位置等特点,已经从单一的通信工具演变成支付、游戏、O2O等高附加值业务的用户入口,同时,以其庞大的用户基数为其他服务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

移动互联网不是简单的移动+互联网,它有很强的乘法效应。移动互联网具备了互联网的基础特征,如开放性、创新性、信息共享性、用户需求长尾化、交互性等;但是移动互联网又具备不同于互联网的本质特征,如便携性、身份可识别性、可定位性三大特征。移动互联网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离散眼球经济”。身份可识别性特征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即基于用户身份的信息交互和社交应用,移动支付、优惠券下载、移动电子商务等也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可定位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具有更大的商业价值。位置信息和身份识别的融合应用,可催生出移动信用服务、精确广告推送、基于位置的SNS等更多、更有趣的应用。

移动互联网开启一个新时代,它正在深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移动互联网商机巨大。从大型机到小型机到PC再到桌面互联网,每个时代都创造了比上个时代更多的财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规模和使用场景的井喷式增长,将会带来更多的业务发展与创新机会。

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如腾讯、新浪、盛大、搜狐、百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在布局移动互联网,原有的SP业务部门在转型为移动互联网部门。大量创业者、互联网从业者甚至是传统领域的企业都在积极进入,这种投融资热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得到持续。

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更加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资本市场正喷出互联网社交化的热浪。移动互联网社交化对电信运营商流量经营很重要。从用户的角度看,移动SNS是用户信息最密集、用户付出时间最多的平台式应用;从运营商的角度看,UGC内容是移动互联网流量的主要来源,而SNS又是UGC的主要来源。在移动互联时代,电信运营商应如何有效地开展业务经营呢?

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初见端倪

中国正从传统工业时代迈入移动互联时代,商业逻辑正在切换。在工业经济时代,稀缺资源是生产资料与货币,企业成功的关键是是产品规模化与市场细分化。由于电信运营业天然的规模经济特征,运营商必须成功地穿越行业“规模化”拐点,否则难过衰落或被吞并的下场;但基础业务同质化竞争,又必然要求企业实施差异化增值;电信运营商不可能长期安全地维持在规模化阶段,它必然要跨越多样化拐点。在移动互联时代,稀缺资源是客户的时间与注意力,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客户黏着化与业务平台化。在移动互联企业的成长初期,规模化的用户注意力是最重要的,因此通过新闻、游戏、社区等各具特色的应用快速形成用户流量规模,是跨越的关键;但做到这一点还不够,企业为构建核心竞争力,还必须充分利用新经济价值要素的高度关联性,企业的商业模式必须建立在对价值链的整体理解与运用上,即打造合作共赢平台以支持价值链各要素的协同配合。

在移动互联时代,电信业将发生诸多结构性变化。在传统电信1.0时代,客户对通信的需求,主要限于语音。从语音到短信,也是在通信方面的创新。运营商提供的业务主要是与网络合一的标准化通信业务,如语音、短信,网络上的内容来自通信双方。通信双方均属于买方市场,电信运营商作为卖方为一个具有外部性的群体提供服务。在新电信2.0时代,客户的需求主要是信息需求。电信与互联网的融合,满足的是客户获取信息的需求;从固定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则是顺应了客户信息需求个性化、碎片化的趋势。运营商提供的业务主要是与网络分离的个性化信息业务。供需双方处于平台的两端,形成两个市场。电信运营商作为平台组织者连接着两组群体,以帮助双方接触获利。

在移动互联时代,电信运营商纷纷启动转型战略。随着商业环境的演变、客户需求的变化、产品价值的变化与价值链的变动,电信运营商需要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再定义。

面对移动互联网给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带来的威胁与机遇,中国电信开启了转型战略:从固网运营商到全业务运营商,带来能力边界的扩展;从ICT到3I转型体现了对转型的新认知――成为综合信息服务商。事实上,电信运营商转型战略的背后,都隐藏着对客户价值的深度挖掘。

中国移动也适时提出了业务转型的发展战略。但中国移动高举转型的旗帜唱了许多年,似乎至今还不太成功。竞争对手联通与苹果的合约机,拉走了移动不少中高端客户。腾讯公司的微信一开通,中国移动突然发现,业务还可以这样做,真正的竞争对手原来是腾讯等一批有极强实力的移动互联平台商。

其实,中国移动一直在积极推动企业转型。中国移动的发展战略定位,从早期的移动通信专家、到移动信息专家、再到现在的移动改变生活,反映了中国移动价值定位的不断超越。新电信时代可以说是变革转型的时代。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彻底的客户导向、组织利益再分配、专业障碍等多种挑战可能会严重威胁中国移动的战略转型。中国移动呼唤高水准的变革转型领导力,否则很难应付复杂多变的格局。

大凡成功的企业转型,除了要求变革领导者具备成熟的心智模式外,还需要参与转型者设计一套高水准的变革转型方案、并赋予足够的资源整合权力。现在,4G牌照发放了,在技术层面可以说中国移动、电信、联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就看谁能在战略转型的路上走得更快。

电信运营商业务模式之变

在移动互联时代,电信运营商业务运营的成功模式可概括为“1234”。

“1”:打造1个移动互联时代的品牌。

在移动互联时代,客户需求与传统话音时代有显著的不同。这要求电信运营商要构建移动互联时代的品牌,作为整体业务的精神统领,开展全业务运营。

“2”:坚持以客户为导向,创建合作共赢平台。在移动互联时代,客户与合作伙伴都是电信运营商重要的服务对象,合作伙伴也是电信运营商最重要的客户。

移动互联时代下的合作平台是开放、共享、共赢的平台。平台模式最有可能成就产业巨头。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里,有60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商业模式,包括苹果、谷歌等。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未来的平台之争,一定是生态圈之间的竞争。百度、阿里、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围绕搜索、电商、社交各自构筑了强大的产业生态。

“3”:在移动互联时代,电信运营商业务领域将着力向3个方向延伸:横向产业价值链整合,纵向技术一体化融合,前向客户深度运营耦合。

国际案例表明,电信运营商的横向产业价值链整合,主要从传统的网络运营向上游内容创编与整合端延伸;纵向技术一体化融合,主要表现为从传统的固网、移动网逐渐扩展到互联网、广电网;前向客户深度运营耦合,即基于客户需求把握创新商业模式如手机广告(第三方收费)、电子支付(佣金)、位置服务(搜索+广告收费)等。

“4”:在移动互联时代,电信运营商应在四大关键领域强力推进:终端、应用、平台与管道。

终端。用户价值实现的引擎。在移动互联时代,消费者决策发生了变化。消费者购机入网过程:先选终端,后选运营商。3G时代,手机终端制式与运营商几乎成了一一对应关系。在智能手机的销售环节,3G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应用越来越丰富,需要专人在销售现场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相应地,运营商的业务销售重心应从销售套餐转到销售手机,渠道重心从营业厅转向社会渠道,营业厅的重心从业务受理转到手机销售。

应用。持续激发用户需求。传统PC端的内容和应用基本上都已经平移、延伸到了移动互联网,两者在业务内容和体验方面趋于接近,而且移动互联网产品推出更快速、接入更方便。移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终端的独特优势(地理位置、摄像头、重力感应、麦克风、触摸屏等),与传统互联网相结合,带来无穷的创新空间,也蕴藏巨大的商机。由于智能手机的流行,现在的APP多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客户端;由于具备一键直达的易用性和更好的用户黏性,使得客户端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主体。 在移动互联时代,有四大重点应用――应用商店、社交应用、位置服务与移动支付需要运营商重点布局。

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助力。平台使开发者和消费者双边的需求都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匹配。平台模式将大大拓宽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内涵和外延。其商业模式的侧重点升级为构建包含内容、应用和终端的商业生态,盈利模式更多元,内容应用更丰富。运营商通过平台运营实现用户统一体验,通过账号经营实现多产品之间互联,可以掌握越来越多的用户消费行为和时间份额,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管道。提升用户体验的基础。智能管道不仅与流量经营、三网融合以及智慧城市等现实需求相联结,而且与业务转型相关;电信运营商需要汇集各种要素资源,在业务与终端等环节注入智能元素。 在智能管道建设上,电信运营商需要重点围绕四大环节做工作:感知、管控、分发与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