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生卫生健康教育

中学生卫生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生卫生健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生卫生健康教育

中学生卫生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一、微博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网络文化浪潮冲击下越发显得力不从心,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快速发挥发展的社会节奏和文化潮流,局限性越来越多。面对当前这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弱势发展,微博的介人应用成功为其拓展沟通渠道、提升心理教育效果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径。微博作为近年来新兴网络载体平台,已经被众多学者论证其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多重积极作用和巨大的潜在能量,可以说,微博的出现和微博文化的流行为教育改革、探索提供了新角度、新理念和新方式。对于当前稍显落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积极应用微博这种平台工具进行教育探索与改革,已经成为必然。应用微博介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了当前教育事业发展高目标、多元化趋势的必然。这种新型教育辅助工具的出现与传统单一的、平面的、封闭的教育模式形成对比,通过将当前微博平台上所能调动的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形成立体化的教育网络,从多个角度、多个途径实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施加全方位影响。这也是未来很长时间内教育领域所可能应用的最主要、最典型的教育模式之一[]l。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当前的中国社会处于经济、社会、文化的激烈转型与动荡时期,无论从近些年来国内外国际环境变化还是国内政经社探索、改革来看,我们国家无疑都经历着异常剧烈的思想动荡,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碰撞,大学生作为处在学校与社会思想碰撞最为频繁领域的重要群体,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承受了越来越巨大的压力[2]。纵观近些年有关新闻报道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因为思想偏激、心理健康问题等走上了错误的道路,这些状况的出现无疑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正确的思考引导,是确保他们正确看待各种问题、处理各种事件的保障,是他们重要人生阶段的启明星,所以,应用微博这种当前最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拥有强大影响力的社交工具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须也是必然。大学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带有不少弊端,与学生心理脱节、与社会现实契合度低,学生不感兴趣充满抗拒,都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所以,改革当前教学模式,引人微博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以一种更加优秀、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深人到学生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有助于更好的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思想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微博介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与重要价值。微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在当前多元文化价值观冲击的情况下,抵御各种消极网络文化和信息对学生们思想的消极影响,让他们在充满困惑、矛盾的时候不至于走上偏激的道路。高校通过经营微博账号对关注学生推送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更好地促进资料的共享,通过介绍相关的心理论坛、网站或优秀电视电影作品等提升学生接受度,让学生自主动手寻找和应用,通过总结学生们时常在微博上发表的各类心情、牢骚和压力来源等组织相关心理专题,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变化并给予专业化的建议,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微博作为大学生表达自己观念的新载体,越来越多的与他们的生活状况挂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能够自由发挥,在内心出现问题时有可供发泄的途径、可供求助的渠道,对于高校来说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加强交流,更好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高校师生来说都是很好的尝试途径3]。

二、微博应用价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挥

微博介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突破了传统教育空间与时间上的局限性,不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局限,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与局限从多种途径强化微博积极作用的发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当前主要实践方向。微博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还较短,从目前实践实践情况来看,其具体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分别是内容狭窄、互动交流频率低、更新速度缓慢。以内容来说,不少高校的微博平台直接被作为学校官方网站的延伸,在运作模式上还偏向新闻化、固定化,缺乏吸引力,显得僵化落后,内容上也较为狭窄,多数为一些专业的心理测试,学生们简单看过就算,很少能够保持长期兴趣进行关注,可以说得不偿失,并未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功用。互动交流频繁带来的乐趣是微博文化之所以深人人心吸引众多用户群的一大优势特点,微博平台沟通中各种图文并茂充满乐趣的语言是高校的融化剂,对于高校经营微博来说,以风趣生动充满幽默的语言来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需要高超的微博管理、运营技巧,目前不少高校在这方面的尝试成绩还是不太理想的。微博作为信息更新节奏更快的平台来说,对信息的更新有着非一般的要求,不少高校微博心理教育无论内容还是与时下新鲜新闻的契合度都十分低,因而无法吸引眼球,使得学生失去兴趣,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存在都会影响甚至限制微博能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挥4。针对当前微博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应用的局限性,应该多策并举以应对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搭建专门展开心理教育的微博服务平台,在管理模式和方法上与时俱进,应用高超的微博管理、运行技巧,打造充满趣味、吸引人的微博心理文化,吸引大学生们的关注度和参与兴趣。针对大学生心理需求和心里特点,在内容上进行精选,比如自我认知方面的知识、情绪的调控、人际关系的经营、心理健康测试等,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贴近大学生生活,渗透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微博上学生们反馈的心理健康测试信息来完成学生资料的收集,以此为基础展开相应专题教育指导。针对多数大学生不喜欢面对面心理沟通交流的情况提供微博私信沟通渠道,让他们敢于积极抒发内心问题,针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并且不断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成通稿,借由虚拟案例形式完成推送和教育,在解决大多数学生面临的共同问题过程中减少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消耗,对于特殊个案展开特殊帮扶。微博作为特殊的运营服务平台,经营团队工作人员的选拔也要具有微时代意识,能够做到对微博资源的物尽其用,配合微博经营需求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工作人员,经常与在校师生展开趣味互动,提升辨识度和亲和力,强化对这一新型媒介的高校运用,并配合校内心理健康讲座、课程与专业咨询中心服务共同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校方要积极重视微博上信息的监督与管理,在做好日常维护的基础上,避免出现误导性信息或者不当信息引发学生反感或抗议等,以一种成熟的方式做好心理教育的推广与专业化服务阎。针对学生们的留言与反馈及时在微博经营方面进行灵活调整,满足学生们心理需求的同时针对互联网上大量流行信息进行针对性鉴别和普及,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兼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负面信息严禁传播的同时也可参与辟谣等活动,充分体现高校文化的包容性与进步性,以获得学生认同与喜爱。总之,微博作为当前流行的网络交流服务工具与平台已经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应用微博的这种影响力介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展开各项工作,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度,以一种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为学生们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作者:王小宁工作单位:平顶山学院

中学生卫生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 社会实践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对“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实践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 生命教育理念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社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探析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对大学生健康认知与行为的影响 高职院校体育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与健康教育对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影响 浅谈大学教师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 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机制的探索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经验重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6]姚利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探讨[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3):101-103.

[17]张海熹.中国哲学的精神――冯友兰文选[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

[18]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90.

中学生卫生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退缩型行为 成因 矫正

1.前言

体育与健康课上,常会出现部分学生沉默寡言,胆怯退缩,回避练习和紧张、恐惧、忧郁、烦躁不安的情绪表现,这些由某种心理障碍而引起的行为表现为体育退缩型行为。这些学生在课中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课堂学练,势必对教学产生消极的影响。要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的质量,就必须认真研究退缩型行为的成因,并加以矫正,尽可能的使每位学生都能自主学练,提高自身的能力,享受到体育的乐趣,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2.退缩型行为的成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个人问题行为往往起因于外界因素对自我实现的阻挠以及个人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从教学实践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学生退缩型行为的成因。

2.1家庭因素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缺乏对体育的正确认识,“重智轻体”的思想严重,片面地认为体育活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并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孩子的体育行为,过多限制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从而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对子女过于溺爱,导致他们依赖性强,自我意识过强,自我认识不足,学生一旦在体育学习中受到挫折就不知所措,经不住打击,自信心下降,易出现心理障碍,产生体育退缩型行为。

2.2教师因素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就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课中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学练,反之,则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躲避退缩。

2.2.1教师不合理的教学

教师对教材、教法钻研不足,对学生缺乏了解,就不可能制订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围绕着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和给予学生学法上的指导。教师常因缺乏对学生练习时的帮助与保护使学生缺乏安全感;运动负荷过大使学生感到身心疲惫;教学手段和方法不灵活,教学语言贫乏,使他们感到呆板而缺乏吸引力,导致他们逃避体育课。

2.2.2教师情绪的不稳定

汤姆金斯说过“第一性的动机体系就是感情(情感)体系。”可见教师的“情感功能”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体育课中教师的惊惶失措会导致学生学习信心不足;过于严肃会使学生感到紧张;训斥的结果是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对那些体育动机本来就不明确,身心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消极的刺激因素。

2.3教材因素

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教学内容过难,学生掌握不了,会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和锻炼的信心,教材内容过易学生不练即会,又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材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他们对周而复始、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产生疲倦心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就会产生退缩型行为。

2.4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由于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对体育缺乏兴趣,因而也就失去内在的学习动力,产生消极的情绪,再加上生理或心理上的健康原因,造成就某些教材的学习障碍,因而产生退缩型行为,通过请病假,事假,尽量少练或不练。

3.退缩型行为的矫正

学生退缩型行为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表现是多样的,因而对此行为的矫正也应注重针对性和时效性,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变消极为积极,变退缩为进取。

3.1正确引导,改变心理定势

学生生活在现实环境中,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和做法,总会影响到学生情绪,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经验的因素,因此不可能处变不惊,总要把一些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

3.1.1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要改变家长的体育观念,教师可以邀请他们参与学校的一些体育活动,召开专题座谈会等,使他们对学校体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他们知道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魄,磨练意志,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让他们支持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从而改变学生对体育的参与意识。

3.1.2加强教育,激发动机

对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目的,动机的教育,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让他们知道体育锻炼不仅增强体质而且对心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充分认识到健康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对自己学习和以后工作生活是何等重要,从而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2注重自身修为,不断提高能力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在学生的心目中有了威信,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安排教学,并合理施教,学生定会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教师的愿望很自然地会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3.2.1学生悦纳教师

教师注重自己的形象,注重教仪教态,学习必备的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剖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适当地予以满足。在方法上,给他们以指导,并适时参与练习,与他们进行零距离接触,用平和、友善的态度真诚地去关爱学生,对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一些新奇的想法和别出心裁的做法,不要忙于下结论,更不能因不同己见而呵斥、挖苦,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都要认真倾听,并对他们的创想力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倾听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了解学生的一种途径,使他们感到老师可敬、可亲、可信,心理上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

3.2.2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和他们的接触,已了解他们的兴趣中心和特点,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他们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给他们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和阶梯,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不断的满足中逐步提高。

3.3加强学生心理能力的培养

由于有体育退缩型行为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他们的心理承受力、适应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偏差。在以往的教学中,偏重技能教学而忽略了心理能力的培养。

3.3.1提高心理承受力,特别是抗挫能力

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的能力实际上是心理品质的外在表现,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身子女,抗挫能力差,而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压力很大,所以教师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对挫折的认识与抵抗的教育。比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自我定位,确定合理的个人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减轻心理紧张。在教育方式上,教师可在学习过程中适时而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难和障碍,让他们去克服,这样不仅磨练了意志,培养战胜困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了加强意志品质锻炼的重要性,从而内化为自觉行为。

3.3.2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人是社会的,同样社会是人的社会,相当多的社会问题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真诚合作,体育活动更是如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关爱集体,要有集体荣誉感,学生之间互帮互学,以诚相待,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形成群体意识,使退缩型行为的学生也产生责任感,从而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参与,大胆练习,不断提高能力。

4.小结

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培养和锻炼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消除心理障碍,克服体育教学中的退缩型行为,使学生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体育知识技能,以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宪明.对中学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3.4.

中学生卫生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一、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模式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实现观念的转变,努力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初中体育教学要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必须要重视授技与育人相结合、强身与需求相结合、教学与服务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努力构建“知识、能力、创新”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真正实现科教兴国。

二、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应明确创新教育的目的,具要有突出的超前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启发学生,激励学生,给学生提供探索新理论、新技术、新规律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建立新的评价方式。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有意地推迟评判。因为教学过程中过早的向学生讲授问题的答案或结果都会使学生以为无需进行探索和研究,会阻碍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提出问题,缓下结论或评价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积极去创新。由此可见,要进行创新教育必须有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教育要求每位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增强自身创新能力,懂得教育规律,了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热爱创新教育和创造活动,自身也要不断提高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主动地成为创新教育的主体因素,积极投入到教育改革中,用自身的创新精神来影响学生。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指导学生创新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在创造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十分重要,它是从一个思维对象出发,充分展开想象、联想、类比等具体思维形式。它具有变通性、独特性和流畅性,能突破常规和经验的限制,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提出超乎寻常的新观念。

2、 逆向思维 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从而发现新的理论、新的规律、新的结论,达到新的高度。

3、移接法 现代知识的综合运用程度越来越高,新的成果大量涌现,知识的渗透力愈来愈强,综合聚变效应也愈来愈强,体育教师要善于将其他学科中的原理、规律、方法等移接到体育教育理论体系中去,进行巧妙的衔接,创造出新的高效的教学原理、规律、方法等。移接法能够快捷地、高效地、间接性地创造出更多的新东西达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

4、极限思维法 一种极限假设,把所思考的问题及其条件进行理想化假设。当假设被一步步地推到极限时,问题的实质就凸显出来。大家都知道苹果掉到牛顿头上的故事,可是好多人都不知道牛顿是怎么想的,我从牛顿的传记中知道牛顿是怎么想的: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球上面而不是飞上天呢?如果苹果树有100英尺高,苹果还会掉到地球上来吗?1000英尺高、10000英尺高呢?假如苹果树有一天长到月球那么高,苹果还会落到地球上吗?···从而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

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遵循的原则

1 计划性原则 创新能力与技能不同,并非一朝一夕培养出来的。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具有长远性和计划性的工作。因此,需要体育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阶段性目标和培养计划,并根据相应的计划,分阶段,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 渐进性原则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遵循渐进性原则。

3 实践性原则 体育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体育创新活动,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应用、锻炼和提高。

4 结合性原则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时间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可根据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培养工程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活动和大课间活动中,使之有机结合起来,一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 个体性原则 学生的个性、心理、生理状况各不相同,因此体育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选择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体育课程内容大多来源生活,与学生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学生课程学习活动以前,对现知对象已经建立起了各自的认知结构,这是他们的学习活动具有选择性与批判性的前提基础。体育教育活动必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地对各自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整合,自觉地同化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建立起更为完善的新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下的“身体性体验”过程,是体育知识、技能和个性充分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只有体育课程去主动适应学生,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同时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激发,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创新精神是学生健康个性内涵的应有之意,个性是创新的策源地,一个没有个性的人谈何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发展水平和教学目标安排创设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结论

1、目前,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其主要原因是受传统体育教学、片面强调知识传授思想的影响,多以掌握运动技能为主,专业性强,灵活性差,学校体育教学设施简陋,部分教师知识老化,敬业精神不强,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创新评价内容。

中学生卫生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围生期 健康教育路径 妊娠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多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本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是引起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向孕产妇和家属进行妊娠、分娩、新生儿哺育相关知识传授和行为干预,提供必要、可行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对降低母婴病死率,提高母婴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2]。我院应用围生期健康教育路径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初产妇95例,经产妇25例;年龄22~35岁;轻度36例,中度52例,重度32例(妊娠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及分度参照参考文献[3])。2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孕周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试验组由责任护士根据围生期健康教育路径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包括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治疗、用药、饮食、活动、异常症状的判断、自我监测的方法、终止妊娠的准备、产时的配合、母乳喂养及产褥期卫生知识,科学育儿和计划生育知识、产后复查等。

1.2.1  围生期健康教育路径的内容:入院日:介绍环境、病房各种设施,主管医师、责任护士,作息、探视、陪护、安全制度,疾病相关知识,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讲解路径表的有关内容和作用,进行心理疏导;产前:开办孕妇学校,举行妊娠高血压疾病健康教育讲座,组织观看孕期保健录像,教会患者自我护理及监测的方法,如左侧卧位、吸氧、胎动记数、观察下肢水肿情况等,做好产前的各项监测,针对产妇特定的生理及心理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指导及情感支持,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产时:实行“一对一”的陪伴分娩制度,由助产士从规律宫缩开始,陪伴至产后2 h送至爱婴区,运用分娩相关知识根据不同产程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向产妇讲解分娩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及镇痛方法、示范应对不适的技巧、增强产妇的自信心和自控感,让丈夫或家属陪伴分娩,充分发挥支持系统的作用,减轻焦虑程度,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分娩,同时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并做好接产准备。第二产程应尽快结束分娩,避免产妇用力,防止产妇因过度使用腹压引起抽搐[4]。产程中加强母儿安危状况和血压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立即剖宫产结束分娩[1];产后: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讲解子宫收缩、阴道出血情况及母乳喂养指导,饮食、活动、心理护理,指导产妇正确哺乳与婴儿含接姿势与技巧、乳房护理、保持泌乳及手工挤奶方法、新生儿沐浴及抚触的方法,让产妇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出院前1 d:进行出院指导,介绍产褥期护理、出院后饮食、用药、活动、休息,婴儿护理与预防接种,产后随访和健康检查,计划生育指导。

1.2.2  围生期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孕妇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发放围生期健康教育路径表,讲解路径表的有关内容和作用。护理人员每日按照路径表内容进行健康教育,及时对孕产妇进行评估、教育、评价,护士长随时督促检查健康教育实施效果,并给予指导。患者出院时将健康教育路径表以健康教育处方的形式交给产妇,以保证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精神状态、自然分娩率和自护能力。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精神状态、分娩方式、自护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1  2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精神状态、分娩方式、自护能力比较 (略)

3  讨论

    妊娠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全身性疾病,重症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自觉症状,如头痛、头晕、眼花或恶心、呕吐等,加上肢体水肿,以及担心疾病对自身和胎儿的影响,通常会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恐惧、孤独、悲观和抑郁等不稳定情绪。应用围生期健康教育路径,从心理、社会、人文等方面为患者提供了最全面的个体化服务流程图[5],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分期分段进行健康教育,克服了健康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使每位患者了解妊娠高血压解疾病相关知识,对自己的健康状态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疾病的自我监测、自我调节和自护方法,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容应对妊娠分娩变化。从表1可看出试验组焦虑、抑郁情绪显著降低,增强了患者的治疗和分娩信心,达到了健康教育的预期目标。表1显示,试验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自然分娩率和产妇自护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了患者早日恢复健康[6]。因此,应用围生期健康教育路径可增进患者围生期健康保健知识,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患者的自护能力,提高母婴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7104.

2 陈红宇,范植荣,王虹,等.临床路径在孕产妇全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5,20:6669.

3 郑修霞主编.妇产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2103.

4 邓友农.妊高症的产程观察及护理.临床护理杂志,2003,9: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