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餐馆营销思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某次滴滴打车时,和司机聊了一路,这位司机说他目前在做一个“不是电商的电商项目”,商业模式很简单,一端是在新发地等蔬果批发市场,雇一批“买手”,每天一早手机上获得采购订单后,如药方般进行采购并装车配送;另一端则与众多知名连锁餐馆达成配送合作协议,往往一个餐馆一天预定五六十种小批量的蔬果肉蛋等,都能以合适的价格准点定时送到。此外,他们还把采购的各种蔬果肉蛋等进行分拣净菜,由厨师按照各种菜谱搭成食材、佐料齐全的半成品菜品,在各个超市或者小区便利店销售,极大方便了每天下班没空买菜却又想做饭的家庭需求。
这位司机思维敏锐,他解释为什么这个项目称为“不是电商的电商项目”,如果从互联网角度,他们网站、APP、微信公众号……什么都没有,干的也是土得掉渣的蔬果配送业务,倒买倒卖挣差价,模式上似乎并没有什么新颖之处,但如果仔细思索,能够将供方和需方的信息壁垒打破,进行优化组合,解决了B、C端采买蔬果费时费力的痛点,更重要的是所有业务支撑依靠的是对需求数据的把控:“买手”采买订单由系统自动生成,除了基于现有餐馆需求及零售净菜半成品销量,更智能预测订单,比如周五到周日的餐馆订单会增加,而零售净菜半成品销量则会减少等,尽量不出现剩菜情况。
这个商业模式里有几个巧思:首先这并不是一个“先要有自行车,才能再有摩拜单车“的重新创造需求,再重新满足需求的重资产商业模式,“买―配送―卖”的商业模式清晰明了;其次,通过两端最大范围的数据集中,中间最大效率的数据处理及分发,解决了“采买”这样一个核心需求,这也成为了先占者的竞争优势及护城河所在;最后,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恰巧,为B端餐馆配送小批量多种类的蔬果肉蛋和为C端提供净菜搭配的半成品菜品,都增加了“增值”环节,并且B端和C端需求互逆(在一固定范围市场,在家做饭的人多了,下馆子的人就少了),从而需求反而相对稳定,风险下降。
短短10公里车程,听这位做着“不是电商的电商项目”的创业者的商业思路,的确醍醐灌顶,而我在想的却是印刷电商可以有的另一种思路:如果蔬果实现价值增值,并不是蔬果本身,而是源于分拣配送以及深加工等,那么印刷商品的价值增值,是否也应该在确保产品的低成本、高效率、个性化、高质量的同时,注重真正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痛点――采买。
“5分钟”快餐------以速度制胜
笔者住宅区旁边,有一家“旺角”快餐厅,老板是位飘逸的“湘妹子”,做餐饮生意很有思路。她的定位是快餐,送餐“旺角”打造的特色营销。谁到了旺角,服务员很快沏来一杯热茶,送上一碟自制的泡菜,给人的感觉“与众不同”。学校、工厂、社区...都是旺角的目标客户。“5分钟”是旺角的送餐口号。今年旺角又多开办了两家连锁店。订餐快,送餐快,以速度制胜,成就了旺角的餐饮梦想。
“特色菜”营销是硬道理
在繁华的大都市广州花地湾,有一家“遵义人家”餐厅。该餐厅的特色菜“折耳根炒腊肉”、“酸汤鱼”按理说都是家常菜。可是该店厨师敢于大胆创新,家常菜也变成了“遵义人家”的特色菜。比如“折耳根炒腊肉”的腊肉,是用
贵州传统农家腊肉,用料来自天然,而且用柏树枝烟熏,加上添加贵州天然香料。在烹饪的过程中,保持贵州菜的独特风味,辣香更突出,味道更新。所以,“遵义人家”宾客如云,偶然之中有其必然。
有很多餐饮企业,对菜品的创新与开发不太重视,或者说投入不够力度。认真研究客户的需求,“特色菜”营销是一把出奇制胜的利剑,从客户的口味出发,从色、香、味、型、营养等方面挖掘,您的餐饮基业一定常青!
吸引客户的妙招-----促销
促销是餐饮企业常用的手段。麦当劳、肯德基的促销活动更是连绵不断,“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升客户的消费价值,同时想办法降低经营成本,实现餐饮企业、客户的双赢局面。促销的法宝是---服务营销。
前不久,笔者偶然经过番禺区,迎宾路旁有一家营业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的海鲜酒店—渔民新村。一进渔民新村,你会被浓郁的高雅气息所包围,舒畅的环境,高档的设施,特别是渔民新村的细致服务,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五月coming,
如果按捺不住那颗出游的心,那就出发吧!
爬山、自驾、远足……面对各种各样的旅行方式,
天马行空的营销人又有哪些奇思妙想?
飞机、火车、自行车、美食、美景、好天气,
考量各种旅行因素,他们又有哪些“神器”?
嘿,春天来了,你去哪里?
跟着神奇的“营销星人”,
一起走吧!
(注:以下嘉宾按照采访顺序排列)
王雷
创达精准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
推荐地:云南丽江
推荐理由:可以窝着晒太阳的地方
对于营销人来说,平时工作比较忙,真正能去享受旅行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我觉得首先要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旅行方式。比如我就更喜欢“窝”在一个舒适的地方晒太阳,喝咖啡,放空自己。所以我推荐丽江,这里比较安静,天气、环境都很符合我的需求,而且在国内,对于惜时如命的营销人来说,时间比较好把控。
营销观察:“真的,带上手机就够了”
我发现现在旅行,真的带上手机就够了。天气、酒店、环境,基本在APP上都能搞定,而且时间比较灵活机动。比如我的丽江之行,前一天晚上我还在北京跟朋友聚会,席间说到丽江,马上就能通过手机订好第二天的机票。在路上,就可以查好攻略,将酒店、行程订好,很方便。
在丽江,我发现那里的旅游营销也越来越移动互联网化了。比如有些客栈老板会留自己的QQ、微信等社交账号在穷游、途牛、马蜂窝等旅游网站上,互加好友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直接聊,通过微信,在路上就能确定好住宿时间、价钱,等你到了他还会到火车站接你。最有意思的是,在路上他还会跟你互动,比如通过微信,他会按照你给的时间推测你大概应该到哪了,然后会问“王先生,您是不是已经到xx火车站了,路上要注意安全。”等等,这个时候游客也会跟他们互动,会把沿途的照片拍下来传给店家,聊聊路上见闻,或者询问一些当地的古迹历史,这样的互动营销很有趣。对于营销人而言,多出去走走可以认识更多人,劳逸结合,也会开阔思路和眼界。我计划以后每年都要去一个地方,下个目标是西藏。
旅行“神器”:
玩:通过微信可以找到周边一起旅行的人,三五陌生人,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相约一起旅行,这其中可以见到很多不一样的人和事,可以交到好朋友也能够开拓眼界。
晒:在微博可以实时上传自己的旅行见闻,晒出自己照片,跟朋友分享。
行:在丽江,可以自己租辆自行车,跟着高德地图,按照它给你规划的路线,自在闲逛。
叶飞
豆瓣广告部 广告策略副总监
推荐地:柬埔寨、意大利
推荐理由:寻访逝去的时光
刚在泰国清迈与好友一起度过了摄氏40度的假期,接下来我的旅行目的地会是柬埔寨和意大利。柬埔寨的吴哥窟是非常值得去欣赏的历史遗迹,同时也是非常值得去拍照的目的地。而去意大利好好行走一番,是从我儿时起就不断积蓄的梦想。在中学美术课上初识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繁荣的艺术和建筑成就,在《罗马假日》、《偷香》、《天堂电影院》等电影中感受到了意大利人骨子里的浪漫主义情怀,意大利人对顶级时装和美食的雕琢,体现了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非常想去感受一下。
达人旅行攻略:那些最美的月份
柬埔寨旅行很适合安排在5、6月份,周期以一周左右为宜,金边进,暹粒出,中间可乘坐火车一览山村风光。重点当然是在吴哥窟,清晨就将自己置身于吴哥的断壁残垣和参天古树之中,那是一种瞬时穿越历史的独特体验。还有不要忘记体验柬埔寨式的“马杀鸡”(massage)。
意大利最美的季节是在9、10月份,温度适中,最适合慢慢行走,我希望可以在意大利安排2周到1个月的假期,从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出发,经过威尼斯、佛罗伦萨,南下至罗马、那不勒斯,然后再去与大陆部分风光截然不同的西西里。
营销观察:“这是一场革命”
今年元旦在巴厘岛旅行中就有一个惊人的发现:无论老外还是中国游客,很少有人再扛着“长枪短炮”,人人手中拿着一个大屏的智能手机,用一些专业的APP进行拍摄,比如Instagram,可以很方便地变换出你喜欢的色调,并分享给你的好友。Instagram和类似摄影类移动应用的诞生,是对旅行摄影的一场革命。同类型的还有InstaPlace、InstaWthr等。可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旅行“神器”:
住:出境旅行,我用得最顺手的酒店预订工具是booking.com。酒店资源很全,价格公道,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你的酒店偏好来做出精确的结果筛选,用户评论也很有参考价值,手机端也很好用。
吃:Trip Adviser是全球范围的旅行者都在广泛使用的旅行网站和移动端工具,对酒店、美食、景点都有各类特色主题的推荐,不足之处是地图的定位准确度不够,需要结合向当地问路才能找到你想去的餐馆。对于对美食、按摩等体验要求更高的旅行者而言,看Lonely Planet的专业建议会更靠谱一些。
玩:工作太忙,我通常会到了机场才开始突击攻略,翻开Lonely Planet,把重要的景点、特色项目、必去的餐馆、SPA等都标注出来,心中有数。
乐:在路途中如果无聊,我通常都会打开豆瓣FM Pro,收听离线状态下的高品质红心兆赫,也会打开豆瓣阅读,读一下当下的畅销书。
王晖
虎扑体育战略产品部经理
推荐地:呼伦贝尔阿尔山
推荐理由:火山、草原、全鱼宴,性价比最高的旅行地
在5月这个人山人海的全民旅游季,我更推荐内蒙呼伦贝尔的阿尔山景区这样辽阔人少的地方。阿尔山总人口就5万左右,是全国最小的一个市,这里的自然保护得特别好,所有景观基本都是原生态的,没有被破坏过。阿尔山的全称是“哈伦阿尔山”,蒙语“热的圣水”的意思,因为这里有火山,有火山温泉,最著名的是这里的全鱼宴。这些鱼都生长在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湖里,味道特别鲜美,绝对值得品尝。阿尔山不通火车,如果要去需要从海拉尔开车过去,大概要4个小时左右,在草原上自驾,也是不错的旅行体验。关键是这么美的地方,因为不被大众熟知,所以人不多,费用比较低,性价比很高。
营销观察:“微信——小店铺的营销平台”
最近去旅游的时候发现,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平台,在一些客栈、特色商店的店主手里,就变成了营销工具。因为对于他们来说,APP可能不太会使用,但是微信操作起来就十分方便了。而对游客来说,跟店家互加好友之后也很方便,走到哪里,只要我对这个城市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都可以直接问他,而且回的速度很快。
“两只老金威,两只纯生。”在广东的餐馆里,顾客经常这样告诉服务员。对于外地来的观光客来说,听的如同云里雾里。两只老金威,两只纯生是什么东西?广东人却都明白,老金威就是深圳金威啤酒,口味浓,度数高,适合广东人饮用啤酒的习惯,盘踞广东市场多年。纯生就是珠江纯生的代名词,广东人一直认为纯生啤酒就是珠江,所以顾客只要说纯生当然就是珠江纯生。如果服务员拿来青岛或者其他品牌的纯生,马上就被退回,如果不能够提供珠江纯生,甚至饭菜也不要了。广东人的生活方式里已经把这两个品牌的特定产品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方式里,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青岛啤酒在华南市场无论在渠道铺货、终端促销各种方面都投入了比这两家企业大的多的力度,多年鏖战,仍旧没有突破这两个区域诸侯的封锁。因为它们已经融入广东人的生活方式。无论青岛啤酒多么好,价格多么低,促销多么实惠。
事实上在全国各地,地方品牌的啤酒能够偏安一隅生存下来,都是因为它们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方式。青岛和金星啤酒积极在全国建厂,有物流成本的因素,也有本地化,试图嫁接融入生活方式的因素。所以他们收购的一些地方企业,暂时性仍旧保留了原有的品牌。例如山东的银麦啤酒。
北京人在餐馆里告诉服务员,来一瓶啤酒,大多是指燕京啤酒。点青岛啤酒的一般是外地人。北京人如果说拿一瓶牛二,外地人也糊涂。什么是牛二?牛二就是牛栏山二锅头。红星二锅头虽然在外地销售不错,但是在北京还要让位于牛栏山。
河南,在郑州,消费者如果说拿一瓶仰韶或者鹿邑,都是指的光瓶白酒。南阳人说拿一瓶“光兜儿”就是说的卧龙光瓶白酒。湖北人说的“小瓶儿”,就是指的枝江125cc的白酒。全国各地这样的现象几乎都有。
同时几乎所有的地方企业,只要能够融入当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都会小日子过的不错。亚特兰方便面在陕西三级市场也是融入进生活方式之中,所以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销量。
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所谓企业获得战略性区域市场,一般都是产品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方式之中。日常生活中,当消费行为变成生活方式的时候,竞争者就很难颠覆。
王老吉在浙江通过餐饮渠道获得战略性区域市场就是如此。现在王老吉成为很多地方吃火锅必喝的饮料,也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如果王老吉继续保持这一生活方式的营销模式,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想在中国市场打败它,就很困难。
三元牛奶在北京市场,因为北京居民生活方式中已经习惯了订购三元的鲜奶,想让他们改变也基本没有可能。所以三元在北京虽然面对伊利和蒙牛的夹击,仍旧过的有滋有味。
娃哈哈的非常可乐盲测结果比可口可乐的口感好,但是可口可乐已经成为城市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在城市,消费者说一瓶可乐,都是指可口可乐或者百事可乐。娃哈哈显然不能从口味上说服消费者转变消费心理。不过娃哈哈与青岛不同,避免了直面竞争,非常可乐在农村市场销售。依靠宗氏兵法打造的“联销体”渠道,成为农村市场的可乐老大。也由此带动两乐,市场向三级下沉,对非常可乐形成包抄。而非常可乐却始终无法在城市市场突破。
只要产品形成生活方式,对竞争者就具备了防火墙的功能。所以生活方式不但能够带来销售,还可以成为营销区隔的防火墙。
如果九阳豆浆机能够形成一种九阳方式的早餐,根植于消费者生活方式之中,那么美的豆浆机就很难在豆浆机行业有所作为。事实上九阳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不过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吉列剃须刀也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吉列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剃须刀制造商。如果吉列像格兰仕一样发动价格战,他极有可能成为全球性行业垄断的霸主。
大碗们的粗糙营销
恰恰是中小企业出击的好时候
在百年难遇的奥运商机面前,中国企业有两种最典型的态度,一种是踌躇满志,一种是望而却步。前者大抵都是那些已经和2008北京奥运结缘的战略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和特许商们,花了大价钱才挤进奥运门槛的他们,理所当然地视奥运为企业的最大机遇;后者则是中国数量众多的成长型企业,它们渴望分享奥运的甜美蛋糕,但没有正式身份的它们往往有强烈的自卑感,认为奥运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只能艳羡地看着那些“有身份”的企业在市场舞台上卖力地表演。
一般说来,心态不同,命运自然迥异。但是否与奥运五环攀上“亲戚”后,企业就会自动进入坦途大道呢?没有成为奥运各种赞助商的企业是否就没有机会,只能坐听别人的掌声响起来呢?到目前为止,中国市场上那些已经花费巨大的奥运赞助商的表现,并不都是可圈可点的,在很多时候,它们甚至过于急功近利,它们的许多商业行为甚至与奥运精神背道而驰。
比如最典型的问题是,几乎所有的赞助商都将奥运当成自己扩张的好机会,在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上发力,而恰恰忽略了遵循奥运精神的基本要求,没有更好地与消费者、与当地城市、与社区环境、与国家政府等相关群体进行良性互动。这就注定了只能是一种浅层次的收获――有了知名度,却没有收获美誉度,也没有得到市场更大的回报。
举例来说,已经有航空公司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正式合作伙伴,但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除了只能欣赏它们的广告外,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它为我们做了一些什么样的努力和改变,如果它的服务还是一贯的粗糙、它的航班还是常常误点的话,奥运是不是恰恰成为传播负面口碑的最佳载体呢?
企业赞助奥运究竟是想向公众表明什么呢?仅仅是自己的商业企图吗?肯定不是。企业需要的是表明自己在商业之外的、更让人尊重和拥护的价值观,比如社会责任感,比如作为奥运公民的境界,比如说那些可以传世的精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奥运赞助商粗糙的奥运营销手法,给了快速成长型企业太多的非奥运营销机会。至少现在看来,在奥运蛋糕面前,钱并不是万能的。那些“大企业”们(奥运赞助商)的失误,恰恰可能正是小企业出击的机会。当然,关键问题是不要犯那些大企业的错误,大把烧钱其实并不需要什么智慧。
成长型企业虽然大多在奥运门槛之外,但如果注意用好以下几个方法,也能在奥运营销这种“囚徒困境”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机会。
思路一:
设计一个好的“2008式”商业创意
因为北京奥运,“2008”这几个数字也就有了特殊的含义,在人们的头脑中它不但几乎可以与奥运画上等号,而且许多人视之为吉祥、幸福、如意、健康的象征,这就为成长型企业的营销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机会。
比如,在为某企业制作广告时,可以提出“2008,为自己喝彩!”这样一箭双雕的广告语。又比如,2008年8月8日会是许多年轻人走进婚姻殿堂的好日子,集体婚礼比比皆是,像家电品牌、化妆品品牌等都可以来赞助和支持,体现祥和、欢乐、喜庆的气氛,其中还可以穿插种植2008年爱情树、2008年爱情之约等活动,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和不断地制造焦点,迅速提升企业的品牌。
思路二:
寻找一个有潜力的“缝隙式商机”
奥运会上有许多大商机,也有许多小商机,利用好了就成了不得了的大商机。几十万游客来到中国,吃、住、穿、行自然都少不了,这其中就蕴含了不少机会。
比如在汉城奥运会上,就让韩国将泡菜卖到了全世界111个国家。在此次奥运会期间,被韩国人称为“泡菜妈妈”的韩晶慧专程到奥运村负责泡菜的供应。品尝过她制作的泡菜的各国运动员都对韩国泡菜竖起了大拇指。在各个酒店、餐馆,韩国人执著地将泡菜摆在世界面前,邀请各方游客品尝。
韩国政府的解释是,他们之所以如此不遗余力地宣传韩国泡菜,并非为了帮助企业挣钱,而是为了宣传韩国饮食文化。所以在韩国政府的推动下,整个泡菜产业都成了奥运会里最特别也是最显眼的“赞助商”,韩国泡菜借此契机名扬四海。
思路三:绑定一个好的传播平台
奥运期间,各种媒体的收视率、浏览量自然水涨船高。做宣传选CCTV自然是上上之选,但却未必适合成长型企业的投入预算。因此,企业可以根据所在市场的特点,或网络,或地方电视台,或地方发行量较大的报纸,进行新闻报道赞助合作,自然也可以获得非常好的出镜率。
其实,早在首届“商业奥运会”、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就有企业用过这个办法。在这届奥运会上,富士耗费巨资成为奥运赞助商,而其竞争对手柯达却成为了ABC电视网的赞助商,并由此创造了一个非奥运营销的经典:因为赞助电视网,柯达有权在奥运转播过程中不断传播柯达的品牌标识。在没有付出额外赞助费用的前提下,柯达成功地在美国本土举行的奥运会上捍卫了自己的市场。
相比之下,富士的市场占有率虽然从奥运会之前的11%提升到了15%,但并没有赚回巨额的奥运赞助费。
思路四:
策划一场互动性强的体验活动
如果企业不能成为主要赛事的官方赞助商,那他们完全可以创造一个自己的活动和赛事,这样做不但费用较低,而且效果可能会更好。现在,蒙牛借助“《蒙牛城市之间》,激情2008,现在出发”这个覆盖全国的大型全民健身活动,让80个城市的普通老百姓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拉开了其“非奥运营销”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