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单位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单位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单位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单位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单位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管单位 财务会计 制度

水利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以及社会生产建设的各个方面,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则是水利事业建设管理工作的主体,做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我国水利方面的建设产业建设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水管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建设的历史

水利事业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在我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无时无刻不在和水利打交道,避免水灾、减少水灾损失,利用水资源、服务社会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水管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工作,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水管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也日趋完善,主要分析下来,我国水管单位在财务会计方面的改革主要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到改革开放前夕,这段时间我国将水管单位定性为事业单位,在管理采取事业单位的管理方法,而相应的财政开支也有国家承担,不向社会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到1993年,这段时间内,我国对水管单位实行财务改革,要求有条件的水管单位,都要自负盈亏,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相继出台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水利工程水费核定、计收和管理办法》、《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管理办法》,主要针对水管单位在水费收取环节、电费收取环节以及综合经营收入方面等进行了规范和约束,加强了生产成本的核算管理,要求水管单位要专款专用,还对经营管理工作进行了细致的规定,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水管单位开展工作,也为今后水管单位向企业过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1994年至今,国家颁布的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中充分涵盖了水管单位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方面的相关内容,但是还是不能够满足水利事业的迅猛发展,国家水利部和财政部通过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工作,重新制定并颁发了新的水管单位财务会计制度,为水管单位制定了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方法,现行方法中将水管单位仍然定位在事业单位,但是要求水管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

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前,进行水利工程单位会计制度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要,需要我们不断根据国家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的要求,不断促进水管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和科学,其重要性体现如下:

第一,当前水管单位会计制度和国家相关要求不像协调,需要完善。我们从当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会计制度工作以及水管单位在体制改革两个方面看,国家已经在2002年全面启动了水管体制的改革工作,这些改革的时间充分证明了实践活动的必要性,能够促进各项职能的清晰化,促进了权责的明确。

第二,从我国财政自身的改革出发,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与国家财政体制的改革不像契合,进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建设十分必要。众所周知,我国财政改革过程中,在部门预算环节、国库集中管理环节以及政府采购环节都进行了很大长度的改革,而这些变化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会计制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在进行算术时,水管单位报表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财政报表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这一过程十分繁琐,不利于水利财务工作的进一步改革。

第三,从水管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层面来看,当前财务制度已经不再适用,特别是在分级管理环节做的很不够,不能够根据各类水管单位在收益方面的动态变化进行财务政策的及时调整,管理方法较为死板,阻碍了水管单位在资金积累环节、提高抗风险能力环节的建设,迫切要求会计制度的改革。

第四,在财务核算的环节中,现行会计制度在核算工作上不够准确。现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是建立在企业财会制度的基础之上,在收入确认环节、成本核算环节、折旧提取等环节上,存在很多问题。

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由众多的水管单位,从业人员众多,管理工程量巨大,需要进行财会制度的建设。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从事的工作十分重要,关系到国计民生,需要我们建立起专门的会计制度,从而促进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先进的、合理的会计制度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水管单位经济的良性循环,还能够为我国制定新的经济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也能够提高水管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保障。此外,进行水管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能够帮助国家对水管单位政策的落实。

单位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要性;素质;职业道德水平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239-01

1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概述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按照我国财政部2001年6月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指的是事业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其基本作用是:①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②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完整。③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由此可见,事业单位中严格、规范的会计控制制度,能在很大程度上监督和约束事业单位会计行为,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它是及时制止和发现事业单位经济犯罪和腐败的最有力的管理工具。

2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不重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等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的事业单位为数不是很多,一部分领导缺乏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与检察不力,考核、奖惩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主要表现在:

(1)单位负责人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事业单位制度不够健全,业务不够规范,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因领导重视不够,只关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忽略了制度的执行。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的领导认为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办事手续繁琐束缚了手脚,影响了办事效率,因而没有对执行情况严格监督和评价,也缺乏奖惩机制,使内部会计控制流于形式,发挥不了作用。

(2)内部会计控制相关人员缺乏该有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①目前,无论是正规教育还是继续教育,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都没有被提到重要位置,内容过于简单,可操作性不够强,导致财务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知识掌握的少,执行制度困难;②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忽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对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的新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③个别会计人员甚至职业道德缺失,出现贪污、挪用公款等现象,给事业单位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3)职权不明,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无序。一些事业单位管理比较松弛,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之间没有实行职务分离,或实行了职务分离而没有相互制约。由于职权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致使职务重叠或者越权行事,权限过于集中,为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务管理失控。物资的领用、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导致会计内部控制执行削弱,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在采购、投资、工程项目等业务中损公肥私、捞取回扣等。

3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改善

(1)强化事业单位领导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内部会计控制的根本目的不是在于消除一切风险,而在于控制所意识到的风险。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出发点是通过专门办法建立一套防范机制,而不是单纯靠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及工作经验或一般的财务管理办法等来保证会计资料和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为了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事业单位负责人必须对本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时有效实施负责,财政部门可定期不定期地举办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财政法规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培训班,使之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领导干部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以取得他们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肯定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2)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的贯彻实施,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及完整依赖于会计队伍的建设。会计人员素质是确保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要通过对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的培训,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更新、补充、拓展,正确理解和把握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和财政政策。要支持和监督会计人员遵循会计职业道德,增强会计法治观念,提高守法意识和财务管理水平,正确行使会计人员的职责权力。另外要加强会计部门的监督职能,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运行。

(3)实行授权批准控制制度,明确内部会计责任。

各事业单位应明确规定设计内部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此外,对于重要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防范国家财产被贪污、侵占、挪用。对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要采取各种措施严禁其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直接接触货币资金。另外,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单位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所谓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与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有关的控制。它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衡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更重要的是对于提升现代单位管理水平,实现单位管理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增强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

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实践证明,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的管理者,既是会计控制的主体,也是会计控制的对象,其自身素质及对会计控制的态度,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但要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还必须强化对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使他们在了解把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培养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和内部控制环境。另外各单位负责人还要提高对内部会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自律意识,自觉贯彻执行《会计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认真履行作为内部会计监督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积极支持和保障会计人员依法开展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工作。

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有效实施会计控制的核心内容。单位应依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健全和完善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内控制度,实现单位会计及经济行为的规范化和有效化,以达到会计控制的目的。不同的单位,由于其管理活动对象和目的的特殊性,在组织其自身的管理活动过程中就必然会有自身的特点,应制定适应行业、部门和单位自身特点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至少应当达到具有可靠的凭证制度、完整的簿记制度、严格的核对制度、科学的预算制度、定期的资产盘点制度、适时适用的监督考核制度、合理的会计政策和规范的会计程序等不同方面的要求。由于内部管理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具有内容上的不分性,以及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基本特征。因此,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的确定上还应当在考虑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和其它会计制度等内容的基本前提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会计控制制度推行过程中成本与效益因素,做出实事求是的选择。这样单位制定出台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既能结合本单位的管理工作实际,又能基本满足管理的需要。而且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不仅可以有效的防范风险,还能够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严重制约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实施效果。因此, 要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强化会计工作基础, 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培训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具体应包括:①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②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③选择合适的凭证格式;④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⑤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⑥明确凭证的装订和保管手续责任;⑦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进行复式记账等。

四、强化单位内部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

单位内部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动态的永续过程,在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中,由于单位管理活动及其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不能孤立地存在,每一个部门的每一个人员的工作都会或多或少地与具体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部门和人员发生关系,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负有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得到贯彻落实的直接或间接责任,而不能认为只是会计部门或者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同管理职能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特别是在现代管理环境下,仅仅只是依靠某个部门或者某个人员的工作来达到总体管理目标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因此,内部会计控制的运行,离开了不同管理职能部门的理解与配合,必然会处于孤掌难鸣的状态,是难以达到管理目标和工作效果的。

五、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与道德素质

单位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现实问题 完善制度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

1.资金来源错综复杂。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整体进入市场,自主经营,其财务管理已不再属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范畴。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很大程度上还是接近于过去的计划经济,实行财政保障制度,同时允许其开展部分经营服务。更有甚者,一些事业单位投资成立下属企业从事生产经营。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式来补充事业单位经费上的不足。正因如此,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来源于各个不同领域,错综复杂,各种收入来源方式混在一起,加大了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的难度。

2.预算管理意识薄弱。很大一部分事业单位的财管人员不能正确认识预算编制的重要性,以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过程便是从财政上要钱然后把钱花出去的过程,所以预算编制大多只是敷衍了事。这样就逐渐形成了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财管人员往往在事情发生时采取在财政上想办法的不良局面,使编制的预算越来越难执行。如工作时仅考虑如何完成任务,没有考虑预算的有无以及相应的成本问题。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预算编制不断被忽视,渐渐导致了财务决策的随便性。

3.资产管理不完善。近几年,事业单位的资产规模正在大幅度加大,资产的种类越来越繁多,更新期也在不断缩短,然而资产管理的方法方式不尽如人意。现阶段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主要是报表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各个单位将资产数据以报表的形式汇总,各级财政部门欠缺对基层单位的资产明细数据进行了解与分析。很多单位的数据都是通过手工登记或者表格登记的方式进行,甚至还有一些单位没有资产明细台账,资产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不高。对于资产的划分问题,政出多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各个单位也是用着自己所理解的方法进行分类管理。

4.忽视内控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受制于内控制度的完善程度,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健全的内控制度,有也只是简单的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很多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实行一支笔,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审批过程中难免介入很大的个人情感和主观因素;对许多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有一定的随意性;有些执行人员素质不高,执行力度有限;很多单位还存在一个部门的部分职能由一人或者多人任职;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管理不够明确;很多事情没有专门的负责人;这种不完整的内部制度及部门设立会导致很多问题。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方向

1.增强思想认知。倡导事业单位领导及财管人员学习《会计法》、《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财经法规,使财管人员充分认识到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从根本上改变那个以为事业单位不需要财务管理,没有必要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的错误观念,从单位领导到普通职工要积极参与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树立“以为单位理财为荣,以浪费单位财产为耻”的思想。

2.加强预算管理。事业单位要时刻保持着对于预算编制、执行、评价这三项工作一样的重视程度,采取一定的措施尽量使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职能不重合,改变以往对会计核算过度重视而忽略财务管理的状况。单位财务及各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合理编制单位预算,积极推广有效的编制方法,同时统筹内外预算,将单位财务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按照政府收支的分类改革方式编制财务收支项目,充分考虑预算与实际的差距,深层次细分财务收支项目。2008年1月,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要求各预算单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认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分配与管理并重、投入与绩效并重”的理念,加强制度和规范建设,把预算执行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

3.加强资产管理。加强实物资产的管理,建立实物明细台账,定期清查,不定期抽查;单位大宗物品采用公开招标形式采购,增加采购透明度,实行实物资产管理与价值资产管理相结合。严格遵守现金管理规定:遵守现金使用范围,库存不超过一定的限额,不挪用及白条抵账,不设|“小金库”。高度重视往来款项的管理,定期核对并清理。资产的调入、调出、报废等按规定履行手续,并实行集体决策或连签制度。

4.加强内控管理。加强建设内控的环境,建立与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控制措施,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一是建立用人岗位制度、设立控制机构、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二是建立财务评估风险制度,对单位的主要资产如往来账款、库存材料、积存产品等进行定期核对与分析;三是根据财政部2010年前后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内部稽核等会计制度、规范会计工作;四是完善会计监督制度,加强财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财务管理制度是单位针对财务管理、财务工作制定的单位制度,订立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最重要的是结合单位具体情况来制定,在实际工作中起规范和指导作用。事业单位在做好上述几方面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必须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对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分析与评价,以进一步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以适应今后事业单位分类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威.分析国有资本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0(14)

单位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机构 内控制度 有效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社会医疗保险的基金规模也在增加,为了保证医保基金有效使用,使参保患者获得真正的实惠,提高参保者满意度,医保经办机构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对其内部进行规范管理,发挥医保基金应有的作用,并有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

一、加强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一)保障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规范性

在医保经办机构中,为了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性,必须要制定有效的医保内控制度,这样才能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使用,基金财务部门要制定严密的管理措施和控制制度,并增强内控制度的实施力度,财务基金管理人员也要明确自身职责和业务流程,这样才能确保医保经办流程的规范性。在医保经办机构中,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障内部岗位之间建立良好的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对医保基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发挥医保基金的就有作用,并贯彻经办机构各个工作岗位,有效提升医保经办机构的基金安全管理能力。

(二)确保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具有真实可靠的特点

完善医保经办机构的内控制度,可以有效保障经办机构内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能保证其他信息系统全面。在对医保基金进行内部控制时,要有效利用会计信息对医疗保险基金进行全面分析、审计和管理。所以要想制定合理的医疗保险基金内控制度,那么就必须要保障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全面性,这样才能为医保基金的预算和审计工作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内容,因此必须要加强医保经办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性。

(三)保障“三险合一”的有效实施

医保基金是社保基金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原包括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制度, 2015年“三险合一”后,全面整合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合并,经办单位的统一,导致了医保经办单位管理基金规模的极速增加,经办人员增加,经办人员手中的权利增加,容易出现人员自我管理松散,单位制度不够细化的现象。加强医保经办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合理规范单位人员的行为,能有效推动“三险合一”制度的有序运行。

二、增强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体系,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使用

建立完善的医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加强对医保基金的安全性的重视,并严格按照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制定合理的内控制度。医保经办机构要建立完善的基金财务部门,明确人员权限,制定严格的基金支付流程,对医保基金进行有效管理。基金财务部门也要制定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范围,并对基金的出纳、会计、结算等岗位进行良好的管控。加强业务工作的规范性,完善和规范参保登记、缴费核定、费用审核和支付工作等工作流程,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医保经办机构人员在独立工作时,能按照规定办理各项业务,保证医保基金的使用的安全性,最终充分发挥医保基金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健全的组织领导队伍,促进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为了保障医保经办机构适应现今的社会发展,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医保经办人员队伍,要不断提升基金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创建健全的医保管理领导组织,对医保基金的安全性高度重视,对医保基进行有效管理,这样才能保障医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实施。首先要及时调整医保基金管理人员的结构和职责,也要对其业务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和管理机制,增强医保基金管理人员的凝聚力、主动性及医保基金管理能力;其次,要开展有效的培训活动,提升医保基金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保障医保基金的落实到实处,这样才能促进医保内控制度的建设。

(三)建立全新型的监管模式,保障医保基金管理的精准性

医保经办机构要对监管模式不断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保障医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随着医保基金规模的增加,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原有的监管模式已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医保经办机构要加强对监管模式的创新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杜绝医保管理工作不断出现的问题。而在对监管模式进行创新时,制定的政策不能凭空想象,必须要根据医保经办机构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通过实际研究和科学的计算,并保障其能够经过实践考验,这样才能保障监管制度的有效性,达到监管政策对医保基金的有效管理,保障医保基金安全性的同时,还要保证其使用的利民性,发挥其自身作用,实现其自身价值,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结束语

加强医保经办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项目,它能够有效保障医保经办机构的规范性,也能保障医保基金安全使用,实现医疗保险的价值,使参保患者获得良好的实惠,提高参保者满意度,有效缓解参保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所以医保机构一定要重视建设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性,发挥其医保基金的本质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志榕.医疗保险机构如何加强内控制度[J].财经界(学术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