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如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如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范文第1篇

多因素激励理论

多因素激励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心理需求而成为激励的基础理论,它着重对激励诱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比较典型的包括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等。

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应用马斯洛在 1943 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为了分析人类的基本需求结构和层次,马斯洛假设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当某一种需要没有满足的时候,人就会去追求它,产生一种内驱力。当这种需要满足以后就不再有动力了。而这时又会产生高一个层次的需要,再驱使人去追求它,直到自我实现。

根据该理论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时应考虑以下内容:第一,需要本身就是原始的驱动力,人们的需要就是激励因素。第二,需要分层次,并呈阶梯式逐级上升。因此,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一定要对激励约束客体的需要层次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保证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性。第三,人们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在同一时间,人们可能会存在几个不同层次的需要,但总有一个层次的需要是发挥主导作用的,这种需要是优势需要。所以设计激励约束机制时,要充分考虑激励约束客体需要的多样性,同时还需要根据各种需要的重要程度,设置出相应的权重,充分体现优势需要的重要性。第四,人的需要不是固定不变的,当某种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这种需要的激励作用将减弱,而那些未满足的需要的激励作用将增强,如果想激励某人,就必须了解此人目前所处的需要层次及其发展过程,并且按其运动轨迹的客观实际培养和促进人的需要的形成发展,以达到了解和预测人的行为动机的目的,这样便于在管理中进行有效的动机诱导,形成千变万化的激励方式并对其进行实时调整。

ERG理论及其应用奥尔德弗(Alderfer)的ERG理论包括三个需求层次:生存的需求(E),包括对衣食、住所、金钱等需求;相互关系的需求(R),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的需求;发展的需求(G),包括个人发展的需求和工作中给予施展创造性机会的需求。

应当说,ERG理论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了简化,并作了更加符合人们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解释。根据ERG理论,第一,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首先明确员工的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以及员工最希望得到的是哪些需要,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来设计激励约束因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员工的动机。第二,在设计激励约束因素时,必须充分考虑客体对非财富方面的需要,使之在非财富方面得到基本满足。如果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时,对非财富需要不加以充分考虑,当非财富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客体可能采取非常手段,从而造成主体的重大损失。

成就需要理论及其应用美国行为科学家戴维・麦克利兰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试验后,提出了成就需要理论。他指出,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们还有:权力需要,即对他人施加影响和控制他人的欲望;归属需要,即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别人接纳和友谊的需要;成就需要,即人们实现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和追求事业成功的愿望。

由此,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首先应当充分发掘和培养员工的成就需要,给员工安排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和任务,从而使员工具有内在的工作动力;其次,由于不同的人三种需要的强度是不一样的,在对员工实施激励时需要考虑这三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以便提供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激励措施。

行为改造理论及其应用

行为改造理论主要是研究如何通过激励约束机制改造和转化激励约束客体的行为,变消极为积极,以期达到激励约束主体预定的目标。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以美国哈佛大学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最为典型。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特别重视环境对行为的影响作用,认为人的行为只是对外部环境刺激所作的反应,当行为的结果对自己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加强或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果对自己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者停止。他认为,对行为进行改变可以通过四种方法来实现。第一种,正强化,即在某种行为发生以后,立即用物质的或者精神的奖励来肯定这种行为,利用这种刺激使人感到这种行为是有利的或符合要求的,从而增加这种行为在以后出现的频率。第二种,负强化,即指预先告知人们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可能引起的后果,从而使人们为了避免不良的后果而不采取这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负强化同正强化的目的是一样的,只不过两者采取的手段是不同的。第三种,惩罚,即当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发生后,给予相应的处罚和惩戒,以这种刺激表示对这种行为的否定,从而减少或阻止这种行为在以后的出现。第四种,衰减,即撤销对原来可以接受的行为的强化,使该行为逐渐降低了重复发生的频率,甚至最终消失。

依据强化理论,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要保证激励约束的及时性,比如在绩效考核方面,考核的频率和周期不宜过长,要使考核形成反复强化;第二,要及时发现员工的有效行为和不良行为,并及时给予奖励或惩罚;第三,要充分利用负强化手段,要建立健全具有约束性质的各种规章制度,并保证制度被所有员工熟知。由于惩罚措施的大量实施有可能会引起员工的抵触、厌烦情绪,所以负强化手段这样一种以预防为主的方案对约束机制的建立非常关键和必须。

过程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过程激励理论主要是研究激励约束客体的行为是如何通过激励约束机制被引发、怎样向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如何保持以及怎样结束这种行为的全过程,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期望理论 维克多、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既定结果,且这种结果对个人具有吸引力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也就是说,当员工认为努力会带来良好的绩效评价,良好的绩效评价会带来组织奖励,如奖金、加薪或提升,并且这种奖励会满足员工的个人目标时,他就会受到激励进而付出更大的努力。从整个行为过程来看,它表现为:个人努力―个人绩效―组织奖励―个人目标。这三种关系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论哪方面的评价过低,都不可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期望理论所阐述的三种关系对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努力-绩效关系:如果员工在主观上认为通过努力达到一定绩效的概率很高,就会受到较大激励。因此在绩效目标设置时不可太低,太低员工不须努力就可达到目标,起不到激励作用;也不可太高,太高员工可能会因为丧失达成目标的信心而放弃努力。第二,绩效-奖励关系:这就要求在进行奖励设计时要建立明确的绩效-奖励联系,让每个员工都清楚在什么样的绩效水平上应该获得什么样的回报,同时保证分配过程的公平性。如今在薪酬设计中被广泛应用的绩效工资、利润分享、收入分享等薪酬工具都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上。第三,奖励-个人目标关系:人们之所以希望得到报酬和奖励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求,如果所获得的奖励对个人需求满足程度越高,激励作用越大;反之则不能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因此,设计奖励方式时,一定要充分调查,分析员工的需求种类、层次、重要度,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不同人群不同的奖励方式。

如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范文第2篇

【论文商要】高校研究生教育是为社会提供更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建立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关键。本文阐述了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目的、内涵,建立了适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出了实现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办法。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更高层次的教育,为国家建设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高级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研究生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研究生教育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已经从1978年的1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47.5万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也从最初的每年招收几十人扩大到现在的每年招生近千人。研究生连年扩招,增长速度较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所涉及到的学科目前已经达到34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为了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出台了相关的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体系从研究生招生、导师队伍建设到管理等各个方面给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并有相应的奖惩制度。在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人才质量保障体系中,激励与约束问题是值得不断研究和探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完善和建立必将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足目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意义

研究生教育的激励机制具有激励内容的生动性、激励形式的催进性、激励目的的引导性和激励本领的科学评论性等特点,它能使被教育者在心灵深处建立奋斗目标和约束行为规范,形成勤奋地、持久地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动力。

随着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日益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嘲,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这一体系中的核心问题。因此,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培养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校的整体实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内涵

所谓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即调动人的积极性,焕发人的内在动力,使其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激励的形式主要有种:目标激励和奖罚激励。在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形成一个高效、有序的机制,是发挥激励作用的前提和关键嘲。这种机制包括环境激励和自我激励两个方面。环境激励,从人性角度分析,人多有惰性的一面。当外界压力降低时,努力的动力和加速度也就降低了;相反,若外界压力增加了,努力的动力和加速度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

所以,在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应该考虑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激励机制,明晰的奖“优’’措施,典型引路,榜样垂范,使其处处受到无声的教育、熏陶和感染,从而唤起、推动、培养、发展研究生各方面的优秀品质。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评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和设立奖学金等激励形式属于目标激励,而表扬、批评等则属于奖罚激励嘲。约束机制则是指在教育管理中需要遵循的教学规律,制约和限制人们某些行为的行为规范和措施。

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需要坚持做到:1.建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必须以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科研积极性、创新性为宗旨;必须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达到研究生教育的目的。2.科学的运行机制必须是激励与约束并存,通过激励机制达到调动研究生积极性的目的。通过约束机制强化研究生的行为,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让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达到用人单位和培养单位的期望值。3.激励与约束机制工作应该贯穿于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体体现在培养的各个阶段,建立起来的运行机制应该在政治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各环节中充分发挥其作用。4.激励与约束的结果应该是:让研究生在完成学业、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还应实现其个人目标,达到培养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全面统一。研究生教育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应该是一种全面的、科学的运行机制。

三、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本人近几年来主要从事二级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根据几年来遇到的问题,经过调查与研究,建立起一些较适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的激励与约束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一)建立研究生教育督导委员会

在学校已经制定的“研究生教育督导条例”的基础上,该院也成立了研究生教学与质量培养督导委员会,详细地明确了教学督导在研究生培养各个阶段所应承担的具体职责,健全研究生质量监控体系,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二)完善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

在执行学校研究生奖学金的评定办法的基础上,完善评定办法,鼓励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政治表现、学习成绩、学术水平等方面表现占有一定的比例,在量化分数时,加大期刊档次的差别,在量化指标相同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政治思想上表现突出、学生评价高的学生。

(三)为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性活动搭建平台

为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提高科研平台与研究环境。通过与大型企业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或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为研究生参加创新项目搭建平台。

(四)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创新项目的研究

以申报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为契机,以科研内容和科研团队为载体,优化整合现有的导师队伍,实施管理制度创新,通过导师的指导和言传身教,使研究生在科学思维、科学素养、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面提高。学院采取建立创新实验基地和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的办法,调动研究生参加创新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建立研究生培养各阶段的约束机制,保证培养质量

对研究生学习阶段进行考核,对于学习成绩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研究生,坚决将其退学,以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严格规定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撰写格式,严把开题答辩关,对于撰写格式和内容不符合要求的开题报告勒令其重新撰写,经检查通过后,方可以开题。对答辩不合格的学生,令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修改,再次答辩后方能开题;定期对研究生进行研究进展的检查,进展缓慢或没有达到要求的,延期答辩:对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实行匿名审和一票否决制,对研究生的毕业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培养质量。

(六)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必须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和高素质的导师队伍为前提。没有高素质的导师队伍,就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人才群体。因此,在导师建设方面,也应建立一种以激励、约束为核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管理体制。首先,在导师遴选与培养工作方面,应建立起“公平竞争、合理评聘、有进有退、:有增有减”的动态平衡机制,保证导师队伍优质。其次,建立合理的导师考核制度。

四、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实现

(一)加大研究生教育督导委员会的作用

继续完善研究生教育督导委员的目标和责任,加大督导委员参与研究生培养与管理的力度,确实加强研究生质量监控作用。

(二)完善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

根据调查和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研究生奖学金的评定办法,加强管理,着重奖励那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三)积极与企业联系,为研究生参加科研活动搭建平台

为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机电工程学院经过多次筹划与联系,目前已经和广西几个大型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为研究生了解实际生产、提高创新能力,搭建适合其发展的科研平台。

(四)加大对研究生参加区级创新项目申报与研究的支持力度

对于申报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的研究生,在外出调研、、制作硬件、发表专利等方面给予优先资助。对获得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的同学进行各方面的表彰,包括申报奖学金、各种评优等方面进行加分。从而在学院内培养了研究生积极申报课题、努力钻研的良好风气。

(五)继续完善研究生培养各阶段的约束机制

在执行已经建立的约束机制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实践和调研,发现现有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约束机制,更好地监控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

如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 经营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体制改革,电力系统由以往的垄断行业和计划经济环境转变为市场竞争环境。电力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经营方式运作,已经成为必须遵循的准则。因此,只有通过建立以市场竞争机制为核心的电力企业经营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更好的加强电力企业管理和提高电力企业效益。

1对电力企业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1.1对电力企业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经营者的好坏往往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如何对电力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是决定该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一般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物质激励”一般由工资、奖金和企业分红构成。“精神激励”由“名誉激励”和“职务激励”构成。针对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电力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有以下几种:

1.1.1实行经营管理者年薪制

经营管理者年薪制是根据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的大小,以年度为单位确定经营者收入。使经营者的收入与企业经营业绩直接挂钩,从而构建和完善电力企业公司制经营者动力的管理机制。根据年薪制计算公式:经营者年薪收入=基本工资+效益奖金+其他奖罚。基本工资是根据电力行业的相关工资标准套算而得到;效益奖金可采取分段计算法;其他奖罚为具体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所规定的奖罚,如:安全事故发生率、职工满意率、顾客投诉率、设备完好率等直接的奖罚。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1.2实行风险抵押来实现激励

风险抵押是将经营者的一部分收入转入风险基金,用于部分抵补由于决策失误或经营不善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以体现收入与风险相一致的原则。由于风险抵押体现了经营者因享有企业剩余权益而相应需要承担的风险责任,其核心是体现权责对等原则。因此,将风险抵押金的数额定为经营者年薪的一倍,这就意味着经营者如果玩忽职守将可能为之付出一年薪酬的代价。

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必须要考虑如何对企业经营者长期激励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经营者的短期行为。电力系统因体制的原因,尚未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无法采用股票期权的办法对经营者进行长期激励。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将经营者的部分收入由企业来保管,以解决对经营者长期激励的问题。具体作法为:将经营者应该获得的年薪的一半存入企业为其专门设立的账号中,由企业保管,本人不得随意支取。将存入的资金与企业的净收益率相联系。按照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和降低比率来增减该账号的金额比率。待其离任或退休后,一次性发给经营者本人。同时若经营者在任期内如有重大违法乱纪行为,一经查实则将该账号封存,从而加大经营者违法的成本,起到激励与约束的作用。

1.1.3精神奖励机制

(1)事业激励:对有卓越才干、作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者,及时予以提拔重用,让他们拥有更大的权力,承担更多的责任。

(2)荣誉激励:分级建立荣誉制度,按照贡献的大小,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优秀企业家”等不同层次的荣誉称号。

(3)榜样激励:大力表彰优秀经营管理者的先进事迹,树立学习的榜样。

1.2对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约束机制

在强化电力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建立经营者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上和机制上保证经营者的行为目标的合理化、规范化,保证所有者的权益不被侵犯。建立对电力企业经营者的约束机制主要有:

1.2.1完善经营者监督机制、实行企业经营管理者任期经济责任审核制。例如:外部监督主要有1)国家法律法规的监督;2)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的纵向、垂直监督,审计所委任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在资金运作、生产经营、收入分配、用人决策和廉洁自律等重大问题上是否有违规行为;3)财务责任审计:审查企业经营者是否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是否完成利润指标,是否合理利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是否严格执行现金管理、信贷管理和银行结算纪律;是否制定健全的会计制度。4)社会经济责任审计:审查经营者是否加强职工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否不断改善企业福利条件,是否严格履行各项合法的合同等。内部监督主要有1)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发挥党内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的方法,实行内务公开的方式。对经营者进行监督;2)选举职工代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3)通过职工大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并提出建议和意见;审议有关职工工资、奖金分配方案、生产安全和劳动保护措施、重要规章制度制定等重大问题;4)审查企业经营者在决策过程中是否经过可行性分析和科学论证;是否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经济实力有效的组织生产经营;是否制定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否通过挖潜革新和技术改造来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1.2.2建立电力企业决策失误追究制度:通过该制度促使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科学化,减少盲目决策给国家、电力行业、本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建立该制度必须和经营者任期的经济责任审核相结合,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检查和评价企业经营者的决策行为。对于电力企业管理者的约束,要把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统一起来,进一步完善电力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强化企业监督和职工民主管理的职能,使企业加强管理,健全制度,提高效益。通过对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有利于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有利于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以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

2对企业内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是以企业各个部门的分目标实现为前提。故建立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也是非常必要的。

2.1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

2.1.1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杠杆作用。经济责任制是当前电力企业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有效分配方式。同时,又是规范职工行为准则的有效手段。其核心就是用制度去规范人、管理人、激励人、约束人,从而保证使不同职务、不同岗位职工预期要达到的工作状况变为现实。

(1)针对不同部门制定相应的产值目标。使各部门负责人将该产值目标继续细化和分解,最终为实现本企业的总体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确定各部门产值方法有:历史法、成本倒推法。历史法是根据历年该部门产值完成的情况。实行加权平均的方法来确定该部门本年的产值(即:本年产值目标=前一年完成产值数×0.5+第二年完成产值数×0.3+第三年完成产值数×0.2)。该方法的好处在于以历史为依据,所确定的目标产值数较为真实。成本倒推法是将该部门要实现的收入(如保证该部门职工工资收入和一定的奖金数额),加上为实现该收入所发生的成本支出,再加上该部门所要该承担的公共成本或上缴一定的利润。就是最终需要完成的目标产值(即:本部门收入+实现本部门收入所要支出的成本+上缴利润=要完成的目标产值)。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根据该部门的实际状况,动态的制定产值,使制定的目标产值更为实际和可行。

(2)针对不同的部门制定可控成本支出比例。通过制定部门的可控成本支出比例或数额,可使该部门在成本支出时,能够有明确的目标,使各分项工作的成本在可控的比例之内,从而保证企业总成本达到目标所规定的控制比例之内。

(3)根据企业的总体情况制定出利润提成比例,来激励完成产值目标的部门。具体分配方式如下:

2.1.2为增强企业文化,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保证企业长效发展,可以将各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现场管理、综合治理的考核指标细化,采用计分考核制,与该部门的经济责任制挂钩。从经济责任制上充分体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综合考核精神。

2.1.3为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完成企业其他所规定的指标予以奖励(如:科技项目获奖、技术发明、新工艺的研制、先进成果的应用等)。奖励的具体操作为该部门的实际分配利润×(1+奖励系数)为最终分配结果,对作出贡献的部门进行奖励。

2.2对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

2.2.1充分发挥效能监察机制对各部门进行生产经营的导向和约束。对本单位的“二级领导”进行监督。使各部门的生产经营工作一直处于健康、良性的循环和发展中。如:对各部门的二次分配结果要报备企业监察部门审核,并对各部门进行落实追踪制度,保证二次分配的公正、公开、公平,从而稳定和培养企业职工队伍,保证正常的企业生产运营,维护企业整体利益。

如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经营;激励机制;约束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2;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132-01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体制改革,电力系统由以往的垄断行业和计划经济环境转变为市场竞争环境。电力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经营方式运作,已经成为必须遵循的准则。因此,只有通过建立以市场竞争机制为核心的电力企业经营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更好的加强电力企业管理和提高电力企业效益。

1 对电力企业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1.1 对电力企业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经营者的好坏往往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如何对电力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是决定该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一般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物质激励”一般由工资、奖金和企业分红构成。“精神激励”由“名誉激励”和“职务激励”构成。针对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电力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有以下几种:

1.1.1 实行经营管理者年薪制

经营管理者年薪制是根据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的大小,以年度为单位确定经营者收入。使经营者的收入与企业经营业绩直接挂钩,从而构建和完善电力企业公司制经营者动力的管理机制。根据年薪制计算公式:经营者年薪收入一基本工资+效益奖金+其他奖罚。基本工资是根据电力行业的相关工资标准套算而得到;效益奖金可采取分段计算法;其他奖罚为具体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所规定的奖罚,如:安全事故发生率、职工满意率、顾客投诉率、设备完好率等直接的奖罚。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1.2 实行风险抵押来实现激励

风险抵押是将经营者的一部分收入转入风险基金,用于部分抵补由于决策失误或经营不善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以体现收入与风险相一致的原则。由于风险抵押体现了经营者因享有企业剩余权益而相应需要承担的风险责任,其核心是体现权责对等原则。因此,将风险抵押金的数额定为经营者年薪的一倍,这就意味着经营者如果将可能为之付出一年薪酬的代价。

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必须要考虑如何对企业经营者长期激励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经营者的短期行为。

1.1.3 精神奖励机制

(1)事业激励:对有卓越才干、作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者,及时予以提拔重用,让他们拥有更大的权力,承担更多的责任。

(2)荣誉激励:分级建立荣誉制度,按照贡献的大小,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优秀企业家”等不同层次的荣誉称号。

(3)榜样激励:大力表彰优秀经营管理者的先进事迹,树立学习的榜样。

1.2 对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约束机制

在强化电力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建立经营者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上和机制上保证经营者的行为目标的合理化、规范化,保证所有者的权益不被侵犯。建立对电力企业经营者的约束机制主要有:

1.2.1 完善经营者监督机制、实行企业经营管理者任期经济责任审核制。例如:外部监督主要有1.国家法律法规的监督;2.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的纵向、垂直监督;3.财务责任审计;4.社会经济责任审计。内部监督主要有1.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发挥党内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的方法,实行内务公开的方式。对经营者进行监督;2.选举职工代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3.通过职工大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4.审查企业经营者在决策过程中是否经过可行性分析和科学论证;是否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经济实力有效的组织生产经营;是否制定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否通过挖潜革新和技术改造来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1.2.2 建立电力企业决策失误追究制度:通过该制度促使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科学化,减少盲目决策给国家、电力行业、本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建立该制度必须和经营者任期的经济责任审核相结合,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检查和评价企业经营者的决策行为。通过对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有利于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有利于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以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

2 对企业内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是以企业各个部门的分目标实现为前提。故建立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也是非常必要的。

2.1 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

2.1.1 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杠杆作用。经济责任制是当前电力企业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有效分配方式。同时,又是规范职工行为准则的有效手段。其核心就是用制度去规范人、管理人、激励人、约束人,从而保证使不同职务、不同岗位职工预期要达到的工作状况变为现实。

(1)针对不同部门制定相应的产值目标。使各部门负责人将该产值目标继续细化和分解,最终为实现本企业的总体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确定各部门产值方法有:历史法、成本倒推法。历史法是根据历年该部门产值完成的情况。实行加权平均的方法来确定该部门本年的产值(即:本年产值目标=前一年完成产值数X0.5+第二年完成产值数×O.3+第三年完成产值数×O.2)。该方法的好处在于以历史为依据,所确定的目标产值数较为真实。

(2)针对不同的部门制定可控成本支出比例。通过制定部门的可控成本支出比例或数额,可使该部门在成本支出时,能够有明确的目标,使各分项工作的成本在可控的比例之内,从而保证企业总成本达到目标所规定的控制比例之内。

(3)根据企业的总体情况制定出利润提成比例,来激励完成产值目标的部门。具体分配方式如下:

2.1.2 为增强企业文化,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保证企业长效发展,可以将各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现场管理、综合治理的考核指标细化,采用计分考核制,与该部门的经济责任制挂钩。从经济责任制上充分体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综合考核精神。

2.1.3 为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完成企业其他所规定的指标予以奖励(如:科技项目获奖、技术发明、新工的研制、先进成果的应用等)。奖励的具体操作为该部门的实际分配利润×(1+奖励系数)为最终分配结果,对作出贡献的部门进行奖励。

2.2 对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

2.2.1 充分发挥效能监察机制对各部门进行生产经营的导向和约束。对本单位的“二级领导”进行监督。使各部门的生产经营工作一直处于健康、良性的循环和发展中。

如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范文第5篇

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主要包括利益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激励形式在不同的情况下发挥的作用不同,根据行为科学和企业文化的有关理论,一般情况下利益激励是精神激励的基础或前提,精神激励是利益激励的发展和激励的高级形式。

由于企业所有者追求的是剩余索取权,而经理人员作为受托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人员追求的却是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如何使经理人员的行为能够按照所有者的目标行进呢?很重要的一环在于利益激励机制的建立,其中关键是经理人员报酬模式的设计。

人生目标的追求往往直接受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切身利益,二是社会评价。对经理人员付出的劳动的肯定和尊重,应该体现在物质利益的合理获得上,但仅有物质利益是不够的,还需要精神激励。目前的企业改革应包括对企业家激励方式的改革,当前的重点内容可以有四方面。

(一)加大对是企业家的报酬激励。这是激励机制良好运行的第一步,从某中意义上也是激励机制的关键。首先应该确认企业家的独立利益,把他们的利益与一般职工的利益区分开来,适当拉开收入差距,逐步提高企业经理人员的收入水平。其次,改变经理人员的收入形成方式,使经理人员享有一定的企业剩余索取权。比如,在稳定基薪收入的基础上,加大企业家的风险收入在其总收入中的比重,使风险收入成为企业家的主要收入来源。风险收入包括奖金与股份收入,例如可实行经营者持股制度和股票期权制度。企业家的风险收入取水平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经营业绩。在企业家市场比较成熟的前提下,逐步实行年薪制。企业家的贡献与其收入应当匹配。如果不是这样可能会导致他们心里不平衡。

(二)建立有效的职位激励制度。改革现有的国有企业控股股份制企业经理人员选拔任免制度,建立新型的、竞争的经理人员选拔任用、淘汰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和企业标准来选拔任用企业经理人员。对一些经营绩效不好的经理人员进行罢免,使其失去“职位消费”的特权,而对一些经营成功的企业家,则使其享受职位所应该具有的“职位消费”。

(三)恰当的运用精神激励。成功企业家是为社会做出的贡献的时代精英,应该在整个社会培养起尊重企业家的风气和文化氛围,提高优秀企业家的知名度和社会声望,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敬业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感。

(四)营造行为目标激励。任何组织都具有一定的组织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要运行氛围。成功的企业需要有挑战性的目标。企业文化应该将企业家培养成为具有强烈成就需要和喜欢向风险挑战的人,使他们愿意迎接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挑战。从这个方面看,我国的企业文化要借鉴、学习发达国家企业文化中崇尚挑战的精神,融合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企业文化,由此为企业家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加大目标激励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激励与约束总是对等的、不可分的,在建立激励机制的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利益激励与精神激励本身也构成了对经营者的约束,因为报酬的高低、考核评价的结果,社会地位及荣誉的给予程度和目标实现如何,对不同的经营者来说是不一样的,这无形中也是一种约束。激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一种约束,是一种负向约束。主体给予客体某种利益以推动其采取符合自己的利益的某种行为,而不给予客体某种利益,便可以约束其不采取某种不符合自己利益的行为。

企业家作为企业经营者,在很大程度上能操纵企业的命运,决定企业的成败,优秀的企业家运用他们手中的权力,使企业一步步走向成功,但也有一些经营者滥用他们的权利,谋取私利,搞权钱交易,因此对于企业家手中的权力必须进行监督和约束。有权力就得有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将导致扭曲或腐败。建立健全对企业家的约束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实施规范的权力约束。股份公司实行的是纵向授权制,即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授权给董事会或执行董事,董事会或执行董事授权给总经理。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授权,要签订经营合同,合同内阐明其权力范围及职责,使之职权统一,同时企业经理人员的权力也要受到授权机构的约束,而且监事会或监事也有权对经理人员在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

(二)建立可行的制度约束。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健全的制度约束机制,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切实可行,便于操作。这些制度为:经营和投资决策制度,包括决策主体、决策范围、决策程序、决策责任等,对经理人员的权力范围予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企业各项经费开支制度、审批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审计制度等,明确各级管理职能机构和经理人员在财务方面的权限范围和限额;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包括工资、奖金分配的原则和形式、方案的制定和审定程序等;人事管理制度,包括职工招聘、人事任免的基本原则、权限划分、基本程序、回避要求、辞职辞退、纪律处分等,明确经理人员的人事权限及制约方式,对高层管理人员及重要岗位的人事任免应坚持民主决策等。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基础上,企业要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通过内部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控制机制约束经理人员的行为,使经理人员的一切活动有法可依,使其权力自觉步入良性运行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