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高校学生奖惩制度创新的环境条件与制约因素
创新需要跨越原有的界限,作为制度创新者首先要意识到这些界限的客观存在。因此,认识制度创新的环境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制约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正确的创新方向,拟定合适的创新目标与任务。
(一)高校学生奖惩制度创新的环境条件
制度创新的环境条件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制度本身的环境,它的历史、构成、功能等;二是制度所处行业的环境,行业特点、发展前景和行业规范等;三是制度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环境,国家的制度、政策、管理理念等。具体到高校学生奖惩制度创新,在环境认识中我们要分析我国高校学生奖惩制度的发展沿革,这种制度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度的优点和潜在的缺陷等;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特点和规则,学生管理制度的范式以及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等;我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法律制度环境,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等。
(二)高校学生奖惩制度创新的制约因素
我国高校学生奖惩制度所处的以上环境条件,规定了其创新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非所有的制约因素都是创新不能逾越的界线,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创新就是要突破某些制约,把一些制约因素作为创新的突破口。如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突破过去高校管理重视学校利益的维护,忽视学生权利的保护,专门对学生的权利与义务作出规定;突破过去对学生婚姻状况的限制,取消了相应的条款规定等。当然也并非所有的制约因素都是创新可以逾越的,高等学校的教育目标任务、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不能违背或超越,这些是我们在进行学生奖惩制度创新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学校内外客观存在的一些因素也影响着高校学生奖惩制度的创新和实践。如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缺陷可能影响学生奖惩制度的正常运行;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可能使得奖惩制度失去应有的激励与约束效力;学校外部周边环境管理不善和混乱与学校内部严格管理形成的反差,可能导致学生对学校管理规定的逆反和不信任等。这些有的需要学校自身的逐步完善,有的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的共同协调和努力,为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完善创造更好的内外环境。
二、高校学生奖惩制度创新机制
高校的定位实质是影响学生潜能的重要因素,奖惩的效度源于对学生正当要求的合理性满足,是以主体间域内的平等协调为前提的。推动高校学生奖惩制度创新的重点是要建立起以下四个方面机制建设:
1.动力机制。变化是创新永恒的动力。当一个组织面临环境的变化,认为其还足以应付时,它的创新愿望可能不会有效激发;而只有当它意识到凭借现有的组织结构、制度或能力不足以应付变化的环境,感到有危机时,创新愿望才可能被激发。总之,“现状”是创新的发动机。我国高校学生奖惩制度运行几十年以后,制度本身与“现状”出现了极大的冲突,依靠微调已经不能弥补其间的裂隙,高校学生奖惩制度尤其是学生违纪处理条例,在管理实践中已经产生了危机感,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制度创新应运而生。
2.决策机制
制度创新的具体实施在于基层,而创新决策取决于领导层。领导层本身的思维以及营造的环境气氛(或文化),对创新具有巨大影响力。创新需要时间,并且往往会引起一定程度的阻碍和抵制,因为创新不仅仅是简单地改变完成一件事情的方法,它更是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层次变化。既然行为模式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通过命令来实现真正的创新。创新同样是一种思维模式,它是一种对现状经常持有怀疑态度的习惯,它绝对不会想当然地把过去行得通的做法用于现在的情况。因此,高校学生奖惩制度的创新,一方面来自“现状”的压力,另一方面来自领导层不断探索和实验的习惯,以及由领导层的示范效应而带给所有人的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气氛,并创造条件使由领导层的示范效应而带给所有人的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气氛,并创造条件使得人们调整因创新而发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变化。
领导层的决策还在于对创新结果的选择。人们的创新结果可能很多,有的也许相互矛盾,在这些备选结果中哪些保留、哪些放弃,领导层必须作出决定。而一旦作出了决定,选择的创新结果进入了制度范畴,那么下面的基础组织就必须执行,尽管可能这种制度还存在某些不完善之处。
3.反馈机制。创新结果是否适应现状和未来发展,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考察其适应性和减少随意性。再次,强化程序规范,确立学生权益救济渠道,建立学生申诉制度,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最后,对毕业生违纪处理中的特殊情况在不违背国家有关规定的条件下,进行适当的变通处理。
4.加强学生奖惩工作的辅建设
在学生的奖惩工作中,相关群体和环境的宽容是实现效用的外在支撑。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认可要与时俱进,深化对德智体作为学生能力构成的认知,不厚此薄彼,以全面性的视角促动学生奖惩工作的完善。在这个过程中,要凭借媒介的作用(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等)阐释和监督奖惩工作的进行。学校要将广播、电台、校园网作为学生奖惩工作的阵地,来实现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加强工作的专业性和权责制度的构建,实现奖与评的分离,惩罚与执行的一体,缩短学生奖惩工作目标实现的时空间隔。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分析研究
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进行的合理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这一资源能得到最大价值的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很多,例如:招聘人员,对人员进行分配工作,调节人员与企业之间的矛盾等等。这样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突发和变动事件,例如:招聘到的人员没有满足企业的要求,给人员分配的工作不能使他们的最大效用得到发挥,再就是人员和企业之间存在分歧,上下级沟通不畅等等问题。我们就要做到寻求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来调节这些问题,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的顺利完善的进行就是保证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1 就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这方面的内容还比较浅显,只是滞留在人事管理上面,日常的工作内容也是与人事相关的一些简单事宜如:招聘员工、组织培训、日常绩效考核等。对员工的管理也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只是采用了命令式的控制和要求。
1.2 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职业水平,在用人方面不会灵活运用,导致很多优秀人才的流失,还有很多优秀人员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价值。整个管理体制不完善,没有一个标准化的考核制度,导致对人员的绩效成绩考核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1.3 现存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上的奖惩制度不完善,不具备一套完整的奖惩制度使得员工们没有奋力前进的目标。对于很多企业在奖惩制度上做出的惩罚重于奖励的机制导致很多员工消极怠工的负面影响。
2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着重研究的三个领域
2.1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主要按三种标准来对其进行划分。即在企业中所发挥的时效性、作用性和企业变革程度及管理方式。对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所发挥的具体内容进行的划分能够更加明细的了解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和实现的效果。也能对人力资源部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起到一目明了的作用,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2.2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经济全球化带动的管理国际化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由国内走向了国外。与国际接轨这一新的形势对于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在面对来自各个国家的竞争,我国的人力资源这一部门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但是面向国际也可以使我们学习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促使我们不断学习吸收,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2.3 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益评估
人力资源管理如果做得好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如何判定人力资源管理是否做得好该有一个什么标准来进行判定呢?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部门,这样要想对其有一个十分标准的判定条件很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几项指标来对其进行评估和判定。例如:人力资源的会计和审计、成本的控制、竞争的基准、关键指标、效用指数、管理目标和利润中心等等。
3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要面对的几种风险
3.1 招聘风险
企业在面对招聘问题时一般会遇到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就是招聘的人员不具备企业内部所设岗位的职业技能,这样就使得企业招到的人员不能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报酬,使企业不得不对该岗位作出相应的调整措施。其次就是招聘到的人员的能力远大于预期招聘的人员,这样就造成了对招聘到的优秀的人员的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很容易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不满情绪而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3.2 流失风险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对新员工进行招聘,同时也会担心这些新老员工的人才流失。招聘到的新员工往往对自己即将上任的工作岗位很陌生,这需要企业花费相当大的时间和成本对其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的培训,一旦新员工在培训结束后离开企业,那将会给企业造成人力财力的损失。同样老员工一般是业务比较纯熟,他们的离开也对企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3.3 调配风险
如果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那资源就能产生其最大的效益。同样的如果将每个员工调配到适合他们的相应岗位中去,那么他们所产生的价值将会给企业带来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人力资源管理这一部门是一个主观性相当强的部门,绝大部分的主动权都掌握在人力资源管理者手中人员的调配也都取决于他的喜好。如果他因受到外界的一些影响而做不到“知人善任”,仅仅凭自己的喜恶来随意调配人员就会导致企业组织结构协调的失衡,企业的人才资源未能充分合理的运用,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这对企业来讲也是一个致命的损失。
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4.1 招聘制度的不完善
一套完善的招聘制度首先是要建立在对企业人力需求完全了解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一味的只要求应聘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多少。只有完全了解的企业的人员需求才能根据需求来进行招聘,这样也避免了对人员资源的浪费,时招聘到的人员满足企业的需求。
4.2 奖惩制度的不完善
奖惩制度的建立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激励人员更加积极的工作,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但是目前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奖惩制度往往是惩罚重于奖励,奖惩制度的严重失衡不仅没有提高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反而起到了一个反作用的效果,这样容易造成人员不满情绪高涨导致人才的流失。
4.3 人的心理的复杂性
人的心理是种主观的东西,没有一个统一的运行机制,这就决定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一定会遇上一些不可规避的问题和风险。
5 企业风险规避的措施
5.1 提高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意识
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主,这也决定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一定会遇到不可避免的风险,我们既然不能选择逃避风险那就要提高风险意识,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做好风险的预测、识别和防范,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尽量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害。
5.2 建立合理的人力招聘制度
人员的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选择一个适合企业需求的人员会给企业带来收益,相反,选择不适合企业的人员即使他的职业水平非常高超也不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完善人力招聘制度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至关重要。
5.3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奖惩制度
奖惩制度不论对哪个企业都至关重要。它是激励人员努力工作的标尺,但是如果奖惩制度不协调的话不仅不能起到它应具有的作用反而会给工作人员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建立一套合理的奖惩机制能够激励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将员工长期的留在企业使企业避免了因为人才的流失所带来的损失。
6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要想在竞争大流中继续存活就必须要与时俱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劣是决定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完善我们需要使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所涉及的内容和面临的风险作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来改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让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企业的薪酬管理是企业根据薪酬水平、薪酬体系以及薪酬结构对人才进行组织,制定相应的薪酬计划、薪酬制度的过程,实现企业对员工报酬支付标准、发放水平进行确定和分配的过程。薪酬管理是一项动态、持续的过程,需要根据市场变动、企业实情、员工具体情况进行不断协调。
二、现在薪酬管理制度中的问题
1.缺乏战略性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缺乏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现代企业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必备的一个素质就是提前规划未来、预测未来,企业管理人员的战略管理与预测能力受到高度重视。由于企业的发展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公司企业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缺乏战略性和未来规划,眼光和目标短浅。
2.岗位评价浅陋我国现行的岗位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以及措施较为浅陋,缺乏细致化和规范化,有极大的认为因素介入的可能,降低了岗位评价的真实性。另外,浅陋的评价方式只会得到粗陋的结果,对企业发展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作用。
3.薪酬等级较小现在又很多企业的薪酬曲线走势平滑,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差距较小。这种薪酬等级很容易导致员工薪酬提升空间较小。而薪酬体系以岗位为基础的话,薪酬等级过小,会导致员工之间为了职位进行恶性竞争。
4.浮动工资不合理企业大部分使用绩效考核来确定员工的浮动工资。绩效工资需要根据岗位的重要程度和岗位弹性以及任职者的个人能力进行指定。但是现在的绩效考核制度大多没有根据岗位进行制定,反而对各个岗位制定相同的浮动比例,这种“平均主义”已经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意义。
三、如何科学管理薪酬
1.确定薪酬管理目标目标具有指向性和引导性的作用,在进行薪酬管理工作时,必须确立一个明确且正确的个管理目标,为后来工作打下基础。
2.调整薪酬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工作必须在规章制度的条框之下开展,完善的规章制度为薪酬管理的机构和部门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基础和依据。首先,要加强上下级的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相互了解,确保薪酬管理工作对企业工作人员和部门的了解;其次,要保证管理制度的与时俱进,不能落后于时代,要积极吸取时代进步中可行性的精华融入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中;其次,薪酬管理制度在调整前,必须对人力资源市场有充足的调查,要充分的结合市场信息和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未来;最后,薪酬管理制度的调整最终是实施于员工身上,因此,必须对员工意见有充分的调查和分析,真去调整后的制度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上更有所建树。
3.完善激励制度首先,明确规定了奖励与惩罚标准,有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任务的进度,确保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工作。可见,一定的奖惩制度,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让他们在工作的工序中更加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另外,根据相关奖惩制度要求严格落实规定,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质量。因此,必须重视奖惩激励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根据公司的工作任务来进行相应的奖惩激励制度规则的规划。但是,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奖惩激励制度对员工的促进作用,更多的是要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和对公司企业的归属感,相应的奖惩激励制度只是一个辅助作用。奖惩激励制度要完善化和制度化,对表现良好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使货币奖励即奖金,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奖励,如表彰大会或者职位上的提升,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奖惩措施落实于实处,不然无法在员工心中建立威信。另外,完善和健全的奖惩激励制度还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立,因为奖惩激励制度能够提升员工的职业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以及企业归属感,这样有利于企业文化的逐渐健全。最后,一定要将奖惩激励制度严格化执行,对相应的奖惩标准进行合理、科学的制定以及明确化,可以充分考虑员工的建议和意见,根据员工的业绩表现和工态度来进行奖惩制度的执行,杜绝人为因素和老好人以及走后门的情况发生,保证其公正、公平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奖惩激励制度发挥其真正作用。
4.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合理有效的员工业绩评定考核制度是公司企业选拔优秀、有能力的员工和淘汰能力差、态度差的员工的有效手段。但是,要明确知道不同岗位的业绩考核评定标准是全然不同的,要根据职员的工作、职权、责任以及风险承担进行业绩考核标准规定的设置,而且单纯的业绩考核也是没有作用的,必须要将业绩考核结果和员工的薪酬以及岗位挂钩,将业绩考核结果作为重要的参考数据。
5.调整岗位薪酬结构各个岗位的薪酬标准各不相同,要注重岗位薪酬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岗位工作人员的薪酬标准要根据工作人员的责任、职权以及风险承担进行划定,不能仅凭一些主观性的东西进行划分。良好的薪酬标准结构划分能够避免公司企业岗位人员的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出现,使他们都能在自己为孩子上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6.改变传统单一的福利模式传统的福利模式较为单一和僵硬,缺乏灵活性和公平性,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在现代化的新形势背景下,人么越来越要求福利模式的灵活性、公平性以及多样性,员工需要多种形式的福利模式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福利是薪酬管理中一个常用的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提升企业归属感的手段,是以不同形式的奖励对员工进行补贴。法定的福利模式主要项目包括法定节日补贴、衣食住行道德补贴、养老金、退休金、员工实习培训、带薪休假等等。现代较为经济、适用的损失西方的福利模式,具有灵活、多样、公平的特点,但是我国在进行福利模式调整时也不能单纯的引进,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和历史进行改变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福利模式的福利性质,才能发挥其本来作用和价值。
四、结语
关键词:预算管理 激励机制 措施
目前,预算管理逐渐在我国得到重视,很多企业陆续建立了适合本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但是,由于一些企业没有健全的预算激励机制,导致预算管理中激励不当、激励不足的现象频发,这些都使得预算管理无法发挥正常作用,预算目标不能得以实,最终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此外,还有很多实用主义者认为预算管理耗时耗力,常常无法收获预期效果,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害,有时还会给企业文化、内部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于大力推行预算管理的企业来说建立完善、科学的预算管理激励机制至关重要。笔者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企业预算管理带来一定的帮助与启发。
一、预算激励机制简介
在行为组织学中,激励往将需要、目标、内驱力三个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要素结合起来,从而构成激发动机的过程。而预算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对员工积极性不断激发,促进员工主动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的激励过程。为使每个员工的个人发展与公司发展保持一致,在公司管理中就必须完善信息沟通渠道,公司决策部门对员工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个人一切行为以公司总体决策为前提,并且引导个人行为目标、建立行为激励机制;协调集体行为、控制个人行为、建立约束机制,从公司管理方面内容看,预算管理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上述分析可以看到,预算编制是对企业目标进行逐层分解,最终细化到员工个人目标:预算管理通过考核奖惩制度将整体预算目标与员工的需求(包括物质需求与非物质需求)相协调,增强整体目标对员工的吸引力,同时也促进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向预算目标不断奋斗与努力。在员工的努力下,预算目标得到完成,企业会给予员工奖励,这不仅使员工自身利益得以实现,企业也实现了经营目标,从而体现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有效的预算管理激励机制应该从总体上把握激励机制思路与结构,需要仔细分析员工需求,抓住激励的关键方向,并且选择合理的激励模式。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微观、宏观完美结合,更深入全面地掌握预算管理激励的涵义,从而设计与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激励机制。
二、预算管理激励机制的现状分析
预算管理可以将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进行协调统一,因此预算管理具有激励性。但是,现阶段预算管理工作中,关于其激励机制存在着不少问题,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激励不足与激励不当两个方面。
1.预算管理激励不足
预算管理激励不足,是指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无法对员工积极性有效调动,从而员工较难为完成预期目标而努力。虽然,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通过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在降低成本费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员工业绩考核、员工薪酬设计、员工动力激发等方面没有明显的效果。预算管理应该责任目标明确、考核合理、奖惩得当,而且应该保证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效激发员工动力。此外,员工是预算管理的主体,直接关系着预算管理效果。如果预算管理无法对员工有效的激发、引导,那么预算管理的激励性就无从谈起。
2.预算管理激励不当
激励机制同时考虑公平与效率,公平是指员工的薪酬应该与工作绩效成正比,效率是指鼓励员工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目前,我国企业预算管理激励不当的现象较为严重,激励不当主要体现在预期松弛与操纵预算执行结果两个方面。
预算松弛是指预算执行者制定一个容易达成的预算目标,以获得在预算考评中的优秀成绩。预算松弛对预算管理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首先,预算松弛会导致企业短期预算目标脱离实际,改变经营计划,削弱预算管理的控制力,而短期目标的偏差会导致战略目标的落空;其次,预算松弛会导致企业资源配置及使用不经济;第三,预算一般是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之一,而预算松弛会使得那些预算松弛的制造者业绩提升,对那些真实报预算的员工是一种不公平。操纵预算是指在预算管理实际工作中,某些企业高管会允许财务人员利用会计舞弊调整财务数据,从而使公司利润、资产收益率等达到预算指标。虽然企业会计舞弊有某些不得已的原因,但会计舞弊会导致企业仅仅将财务和预算指标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标准,而为了追求预算合理,企业可能会进行成本调整等一系列活动,这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
三、预算管理激励机制现状成因分析
预算管理激励机制必须贯穿于预算管理实施的全过程,从而对预算管理应进行有效的监督。当前,由于预算管理多个环节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导致预算管理激励机制也存在种种问题,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环节、预算考核与奖惩制度、预算管理信息沟通这三个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
1.预算编制环节不合理
首先,一些企业预算编制程序不合理,在很多企业进行预算编制时受集权思想影响较为严重,企业高层决定着预算编制过程,这种预算编制模式对现代企业极为不适,特别是当前企业规模的扩大,上下级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必须选择一种更加民主、开放、平等的方式进行预算编制,而且企业一般缺少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一些企业预算工作直接由董事会负责,董事会制定的预算目标可能会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约束激励作用不明显。其次,选择的预算指标不合理。企业在选择预算指标时往往还是按照传统的财务指标进行业绩与绩效考核,这种指标是不利于进行精神等方面激励的;而且,现行的财务指标历史成本计量方法有缺陷、人为操纵空间大,无法将企业与股东价值进行正确评估。因此,企业预算中对财务指标过分强调是导致预算管理激励机制失效的一个重要因素。还有,我国企业在编制预算时确定的预算指标值不合理,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增量预算,增量预算虽然体现了企业的努力与激励,但增量预算容易导致员工通过消极工作来抵制预算增加,从而导致激励不当的现象。
2.预算考核与奖惩制度有缺陷
预算管理考核与相关奖惩制度,是关系到预算管理能否发挥激励作用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企业预算管理中激励不足、激励不当现状,部分也需要归结于现行的预算考核、奖惩制度的不足与缺陷。传统的预算考评和奖惩制度存在缺陷,传统的预算考核强调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的比较,而忽视对二者差异的调研、分析。很多企业把预算考核当做确定薪酬福利的工具,对于改进的措施却不够重视。预算考核更需要将预算执行前后的差异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从而正确引导预算执行者行为,为下期预算目标的制定建立基础。
3.预算管理信息沟通不顺畅
激励在任何一个阶段都是信息沟通的过程,而我国企业在预算管理实施时一向忽视内部的信息交流,进一步加剧委托人与人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激励不足、激励不当两大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一,进行预算管理前,企业关于预算管理讲解与宣传不到位、不深刻,员工对预算管理存在较低的认知度;第二,在
实际预算管理执行中,企业内部沟通不佳,在编制预算时,我国企业多数都是集权模式,这种阻碍交流的预算编制模式可能会导致编制出来的预算不合实际,使员工对预算产生抵触情绪,在预算执行时,由于无法及时获得反馈,不利于对预算执行的不利偏差进行纠正,导致问题越积越深;第三,预算管理信息平台的落后加剧了预算管理工作中委托人与人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预算激励作用不良。
四、预算管理激励机制设计
预算编制、预算考核与奖惩、预算管理信息沟通是预算激励的核心环节。下面从这些方面出发,探讨如何设计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激励机制。
1.预算编制环节激励机制
预算编制环节激励机制设计主要关注建立预算指标体系、确定预算指标值两部分,这两部分是预算管理激励功能能否充分发挥的基础。首先,企业应该利用平衡计分卡,建立多元化的预算指标体系。具体来说,企业预算管理以平衡计分卡作为导向,依据平衡计分卡四个方面的绩效指标,结合具体目标来建立多元化的预算指标体系。其次,企业可以通过零基预算思想确定预算目标值,按照预算目标值优化资源配置,通过适当的预算目标值,可以对预算松弛、预算棘轮效应起到有效的仰制作用,使制定的预算指标值符合实际工作,从而提高预算的激励性。
此外,预算目标还应该与企业资源配置紧密结合,使企业围绕既定预算目标对资金、技术、市场等进行有效整合,以期提高经济效益。
2.预算考核及其奖惩制度的激励机制
预算考核对员工行为起到引导、规范、约束作用,是企业预算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的战略与文化。对于预算考核,要注意以下几点:坚持公平原则,可控性原则,企业价值为导向原则,通过关键业绩指标、多维度考核
指标结合,体现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统一,而且重视预算差异分析,在预算差异调查研究中关注重要有利差异、充分利用审计报告分析差异原因,从而找出预算差异的根本所在,为预算管理提供重要的经验与数据。对于预算考核的奖惩制度,可以考虑将EVA薪酬激励模式作为预算考核的奖惩制度,从而使预算激励具有长期性,通过将员工的部分薪水保留在EVA红利银行中,从而对企业成员的短期行为进行有效抑制。
3.信息沟通机制与平台建设
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对降低委托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可以起重要作用,对解决预算目标不准、预算激励不当、预算激励不足等问题有着良好的抑制作用。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努力:第一,预算管理前,可以利用职工动员大会等多种形式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讲解与宣传,使预算管理概念深入人心;第二,在预算编制中,企业应该更多采用上下交流、全员参与的
预算编制模式,从而促进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提高预算目标的合理性;第三,预算执行过程中,应该利用制度执行、报表批露和工作汇报等多种方式及时掌握预算执行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预算管理中的控制力、约束力,保证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此外,企业可以借助ERP系统搭建预算管理信息平台,促进企业内外信息交流共享,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激励机制。
五、结束语
预算管理兼具计划、激励、控制等多种功能,是一种战略化、系统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通过在内部建立有序的管理体系来应对不同的市场变化,提稿企业管理效率与竞争力。作为管理工具的一种,预算管理自然也离不开控制和激励。没有控制,预算管理就无从谈起;没有“激励”,预算管理控制就无法收到良好效果。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企业应该结合激励理论、委托论,通过多种现代化管理技术建立与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绩效,实现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有效统一。
参考文献:
[1]汤谷良、杜菲:基于公司战略预算目标体系模型的构建[J],财会通讯,2004(2)
[2]佟成生,集团公司全面预算实例研究[J],上海会计,2004(5)
[3]于增彪、李岩:流程理念一管理会计的新增长点[J],财会通讯,2004(2)
[4]陈宁: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J],集团经济研究,2004(11)
第一次月考之后,我们把座位从原来的“秧田式”变成一直坚持到现在的“茶馆式”。查阅了一些资料,也在班级里做了一些调查,我选择了制定班级小组评比奖惩制度,以期在小组之间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我们以《乡宁一中学生行为规范量化考核方案》为模板,在征集每位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分别请学习委员制定学习细则、纪律委员制定课堂纪律以及宿舍纪律的细则、团委书记制定行为规范细则、卫生委员制定班级卫生细则、班长对各细则进行整理汇总,最后在班会课上,逐条地进行表决,最终通过,从而形成了《班级小组评比奖惩制度》,以积分的形式评定每个小组的表现,并有一些象征性的惩罚与奖励。制度初成之时我们就相约,先试行几周,试行期间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正,最后再定稿。看似完美的制度却等不到定稿的时候就被废除,但是其中的反思才刚刚开始……
反思制度的失败,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操之过急
制订制度之初,我过于追求全面,从一开始,我们的制度就有100多条细则,以期能对所有学生的所有行为进行精细化管理。但是这也导致了记分的学生无法记清所有细则,从而出现该扣分的没有扣分,不该扣分的扣分了,该加分的没有加上,不该加分的乱加分;同样的行为,在第一组加分了,第二组没有加等等现象。这使各小组量化评分不公平,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小组之间的不满,甚至引发组与组之间的矛盾。
制度的制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慢慢来,不能操之过急。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少一些细则,关键是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非常熟悉,不至于出现记不住的现象。然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增加、完善。小组合作评价制度和其他各项班级制度的建设一样,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更不是从网上下载一个在别人手里行之有效的制度就可以的,而是一个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逐步发展的过程。 二、内容过细
我们期待着能够更为精确地、量化地管理班级,制定的内容非常琐细。如仅关于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加分扣分细则就有很多,而且也非常复杂。主动回答与老师点名回答是不一样的,复习旧知识与学习新知识也是不一样的,上述几种情况下答对与答错,加分与扣分都不一样。学生心中都有一理想国,在那里,学生的所有表现都被严格地按照预定程序量化,那里不会有加错分,也不会有扣错分,但是这些都太理想化了。
在实际的操作中,繁琐的加分扣分细则使学生疲于奔命,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相关环节的操作,还要盯着其他组有没有违规操作。现在想来,这也许是导致制度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了。要制定一个制度,必须要考虑操作成本的问题。一个可行的制度,至少在操作上不能过于复杂。最初制定的制度中有些细则是无法进行量化的,比如“在老师安排的小组活动中,小组表现积极,活动效果好,每次加2分”,何为“表现积极,活动效果好”没有统一的标准,操作难度太大。如果在操作环节上浪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即使最后的结果是好的,那也不能算是成功的制度。 三、缺乏引导
学生都想维护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高一刚入学一个月的时间里,出台一个《班级小组评比奖惩制度》,无疑给了那些想要留下好印象的学生一个机会――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于是有一些学生就开始动用一些小心思。一是恶意刷分。如,回答问题能得到一定的分数,有一部分学生就放弃了思考,不管对不对,先回答一下占个分,或者是翻看答案,老师问的时候把答案读一遍,这已经偏离了制度的本意。二是。有一部分学生利用自己班干部、小组长、记分员的职务之便,为自己的小组“谋福利”,有故意多加分的,故意不加分的,也有恶意扣分的,不一而足。这两种情况的出现,与一部分学生的爱慕虚荣有关,把制度中象征性的惩罚与奖励看得太重;也与班主任老师的思想教育有关,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没有讲清制度的用意。
小组奖惩确实是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竞争,学生自然把它看成一种评价手段。因此,制度制定之初,就要给学生们讲清楚制度是要干什么的。无论是评价性的,还是监督性的,或是鼓励性的,班主任可以查看最终小组积分,但不要过多关注,唯分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