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

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

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等级医院评审;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338-01

现行的等级医院评审中护理管理与持续改进标准,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上全面考核评价护理质量,注重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使护理质量评价内容发生改变,使护理质量得到一个整改、完善、规范、提高、总结、升华的过程。我院护理部2012年3月开始根据等级医院评审中护理质量评价标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810张,护理单元28个,护理人员541人,其中女性522人,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0.9岁,男性19人,职称:主任护师4人、副主任护师17人,主管护师90人,护师128人,护士302人,护理员51人。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的97.06%,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例>0.544。

1.2 方法

1.2.1 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1.2.1.1. 建立护理质量组织、完善护理质量体系 护理部按照医院评审标准,建立三级护理质量体制,成立质控领导小组和5个质控组,制定护理管理目标,工作计划,工作职责,完善质控组的工作职责,为了达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护理部的质控检查的方法与形式进行了总体部署。检查频次由每月一次综合检查改为每周和每个条款检查。为了这次等级医院评审,护理部认真整理相关资料,对以往工作再次梳理总结,发现了以往工作的不足,进一步体会到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的内涵,对今后的工作制度相对完善工作流程及整改措施。资料整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在实践中,我们确实在规范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精读了所涉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涉及的章、节、条、款内容。着眼相互学习,注重内涵建设和持续改进,多措并举,积极迎评,努力达到以评审促管理、以评审促改革、以评审促建设、以评审促发展的目的。实行检查、反馈、整改、落实、复查。形成PDCA循环,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1.2.1.2 强化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注重护理过程管理 定期组织护士长学习和考核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护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规章制度、护理操作常规、护理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等,同时加强护理质量的过程管理,要求各护理单元护士长按“五常法”加强对关键人物、关键环节、关键时间的督促检查〔1〕。护理部质控组采用追踪检查法、利用医院信息数据做统计评价、开展第三方满意度调查等评审方法,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大家为了评审而改进、应付工作的态度,真正从护理环节的每一步加强管理,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不但对我院的硬件设施感动十分的信任,更加对我院的软件管理充满信心,让患者在我院就诊有“安全感”。 通过加强护理质控检查与随机岗位检查,按考评标准每月对护士长进行考评,加强护理质量的过程控制,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1.2.1.3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养,开展特色护理。按护士分层培训使用管理人才,由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每月进行护理知识等主题讲课,护理部每月对护士进行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应急预案、护理并发症风险预案等进行培训考核,同时按护理质量标准,完善护理人员的“三基、三严”、急救理论、考核。鼓励护理人员参加高学历的学习,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2.1.4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改进护理工作流程 实行首问负责制,全院个护理单元第一个接触病人及家属的护士为第一责任人,责任护士注重热情接待,态度可蔼,耐心解答,做好环境介绍,病区的规章制度,责任医生、护士,基本的疾病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进行出院指导,保存病人及家属的联系电话,建立了疾病咨询热线,为病人及家属发放了爱心联络卡,遇到问题和难处及时联络及时处理。除制定了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外,各护理单元还细化了专科护理工作流程如:新病人的治疗流程,静脉输液流程,氧气吸入流程,心电监护流程等等,进一步规范护士服务行为。

1.2.1.5 认真执行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护理部组织各质控组长和全院护士长认真学习医院评审标准, 对照标准把不够细化的标准重新制定护理质控评价标准,包括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3个方面,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安全护理、护理文书书写、病房管理、综合质控、病人的满意度等等。

2 体会

2.1.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三甲评审是挑战,是考验,也是机遇,我们借此次评审检查为契机,查漏补缺,不断改进护理管理,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围绕着“以病人为中心”,围绕着“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使科室工作效率及护理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这也是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核心。

2.2强化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识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自觉按照质量标准来说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注重护理的过程质量,体现了护理专业水平。

2.3 促进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及护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质量标准、规章制度、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工作流程、和各种应急预案的学习、培训、演练和考核,促进了我院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医院评审工作不仅仅是对工作结果的评审检查,更重要的是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入及对医院质量的持续关注,对过程的评价已经被提到了很重要的层面。因此,这次评审不再是流于形式的检查工作,更是总结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完善科室管理、医院管理甚至医疗管理体制,为今后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归根到底使患者和医护人员本身都能更加获益。

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效率;规章制度;患者;安全

[中图分类号] R614[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b)-0169-02

高效率是指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当今医学事业已步入快节奏高效率的进程,麻醉科学的发展更是如此,麻醉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性日益重要。现在的麻醉质量管理目标是麻醉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将其工作的重点转移至麻醉的全过程和重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1-2]。随着麻醉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风险责任也不断增加,与麻醉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质量管理与高效率备受关注,高效率与患者安全在医院诊疗活动中更加突出,如何确保麻醉质量下提高麻醉效率与安全是解决麻醉科现有状况的迫切问题,下面就麻醉高效率与患者安全问题加以讨论。

1 麻醉医师素质与业务水平

麻醉医师素质与业务水平是麻醉高效率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起着决定作用。提高麻醉医师的素质与业务水平在当今医疗环境中尤为重要。

1.1 医师素质

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效率的提高,这就要求每位麻醉医师工作要主动积极,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具有敬业精神。术前应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制定完善的麻醉方案,采取合理的麻醉方法,对所用药品及设备进行认真检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术中必须在岗在位,细致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合理纠正异常情况,遇到问题冷静思考,同时向上级汇报。术后及时随访,防止因麻醉而出现的并发症或意外情况发生。

1.2 业务水平

麻醉医师的基本素质必须提高,高效率的麻醉医师必需有高超的业务水平。住院医师是县级医院的主力军,加强对住院医师的培训,提高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的执行力,全面掌握理论与业务,是最基本要求。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及继续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手术有大小,麻醉无大小”,每一例麻醉都要做到极致。业务水平的提高是量的积累的结果,所以要积极参加每一例麻醉,为质的飞跃打下牢固的基础。

2 麻醉流程与应急预案建设

合理完善的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安全性。建全和落实规章制度,可防范与杜绝一切差错发生。

2.1麻醉流程

流程建设的合理与否,标志着麻醉效率的高低。临床麻醉工作中对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省掉或随意更改,一定要规范化与制度化。影响流程的因素有患者因素、麻醉因素、手术因素,对这3个因素都要认真看待,不可轻视,每一因素都影响着效率与安全性。只有严格按流程实施麻醉,切实执行每一个环节,才能提高效率与降低麻醉风险。

2.2 应急预案

在人力资源紧张及麻醉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建立应急预案尤为重要,寻查事故的原因,大都是因为事前准备不足所致。建立停水、停电、机械故障、气源故障、麻醉意外及并发症处理预案,建立麻醉科医疗差错事故及预防处置预案,不断强化医疗安全及麻醉风险,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让全科人员熟知应急的处置方法,为麻醉工作提供保障。

3 麻醉医疗设备的性能与使用

伴随着医院的发展与建设,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和高科学技术的医疗设备的不断涌现,如何安全使用医疗设备非常重要。建立完善的麻醉科医疗设备的运转日志制度,增强使用者的责任心[3]。现代化手术室内大量电气设备和高压氧、高压空气、氧化亚氮等的应用,一旦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不仅造成财产损失,也危及患者和手术室内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4]。医疗设备的维修与日常维护是医疗设备正常安全麻醉高效率的重要保障。

3.1 性能

对新进的麻醉医疗设备要进行全科人员培训,掌握性能与原理,合理使用,安全第一。注意手术医生所用的消毒液、仪器与麻醉设备的相互影响,麻醉设备所显示的数值与图形是患者生命的客观依据,要时刻注意变化并排除干扰现象。

3.2 使用

现代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对患者安全及工作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风险性也加大,正确使用麻醉设备尤为关键。麻醉科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推广麻醉质量管理软件系统,经信息化处理获得的麻醉质量信息,将有助于全面提升麻醉质量管理水平,为此一定要做好信息技术的培训,使现有的麻醉设备充分利用其性能。麻醉科设备大都没有固定于每个麻醉医师,必须制定使用流程,共同遵守,对麻醉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与维修。医疗设备的投入使用,必须严格遵守操作常规,掌握使用条件,适用范围,正确选择参数,才能确保设备、患者和操作者的安全,提高麻醉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国楼.强化麻醉管理、提高医疗质量[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2):67-68.

[2]屠伟峰.麻醉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性[J]. 麻醉与监护论坛,2011,18(2):145-146.

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 总结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发热门诊的管理经验。方法:加强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做好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管理,强化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及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结果:  在甲型H1N1流感的诊疗过程中未发生院内感染,无第二代患者。结论:  健全的应急管理和完善的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是防控甲型H1N1 流感流行的关键。

【关键词】 甲型H1N1 流感;发热门诊;应急管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management for influenza A in fever clinic. Methods: Strengthened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and close contacts,enhanced personal protection of medical personnel and performed strict implementation of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regulation. Results:No nosocomial infection occurred during treatment of influenza A and there was no secondly infected patients. Conclusion:Effective emergency management, perfect emergency plans and reasonable work flow is the key t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luenza A.

[KEY WORDS] Influenza A ( H1N1 );Fever clinic;Emergency management

甲型H1N1 流感是一种由新型甲型H1N1 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1]。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 为做好甲型H1N1 流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防范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我院发热门诊采取了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对象

2009年5月9日~11月10日我院发热门诊共收治甲型H1N1 流感排查疑似病例2340例,确诊病例2 例。

1. 2 方法

面对突发的传染病,我院立即启动了甲型H1N1 流感相关应急预案,加大了应急管理力度。

1. 2. 1 组织管理

建立应对甲型H1N1 流感联防联控机制,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制订完善的甲型H1N1 流感感染分诊预检流程、收治流程、上报流程、医院感染防控应急预案。加强甲型H1N1 流感疫情监测, 建立健全疫情直报制度, 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提高防控效能。

1. 2. 2  启动应急物资储备

按相关应急预案启动发热病房工作,在院6个工作小组的大力协作下,分工负责,人员、物资、设备立即到位,对发热门诊医护、医技、后勤人员进行再次强化培训及考核、演练,院内抽调人员经培训组成后备小组,以应对甲型H1N1 流感的暴发流行。

1. 2. 3  做好关口筛查

将院前分诊排查作为筛查第一关口,安排责任心强、分诊业务熟悉的护士负责预检分诊工作。严格按甲型H1N1 流感分诊预检流程,在分诊接待处第一时间进行甲型H1N1 流感感染患者的分诊、排查,收集来源地、接触人员、物品、环境等资料。发现疑似患者则立即启动甲型H1N1 流感收治流程、上报流程、医院感染防控应急预案并及时进行上报和处理。

1. 2. 4 人员培训

多次举办甲型H1N1 流感学术讲座和操作培训,对全院相关科室如急救中心、分诊预诊、门诊部、感染科、急诊观察输液室、医技辅助科室、后勤等重要部门人员进行集中培训。2009年5月10日~11月10日举办甲型H1N1 流感知识讲座4次,共643人参加,操作培训6次,共164人参加。所有人员理论及操作考核均合格(见表1)。表1 培训人员及培训人次(略)

1. 2. 5 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管理

启动人类和猪类流感疫情监测。个人出现发热和流感样症状时,应尽早就诊。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应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治疗期间,将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分开管理。列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对其进行7 d 医学观察(根据病情可以居家或医院隔离)。与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对其进行登记,并进行为期7 d 医学观察和随访,尽量减少其外出活动。一旦发现猪类或其它动物感染甲型H1N1 流感病毒, 应按照《动物检疫法》有关规定,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2]。

1. 2. 6 消毒措施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甲型H1N1 流感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门诊必须采取适宜的消毒技术[3]。空气消毒: 开窗通风, 加强空气流通, 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安装通风设备, 加强通风。物体表面、地面的消毒: 发热门诊内所有的物体表面、地面都应当进行清洁, 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 应当先清洁, 再进行消毒。所有清洁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清洁工作应当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 逐区进行。湿擦各种物体表面, 湿拖地面; 抹布、拖把要分区使用, 及时更换。工作人员进行清洁工作时, 应当分区穿戴防护用品。工作完毕后, 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物品表面和地面按常规消毒方法,可选用0.1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200~4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将使用后的防护用品放入双层布袋中封扎, 煮沸10min 钟消毒或使用25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min 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以使用250~500mg/ L 的含氯消毒剂、0.12%过氧乙酸或者75%乙醇浸泡30min , 清洗干燥后备用。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 所有诊查器械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 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医疗设备、器械(如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 实行专人专用。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 浸泡于75% 乙醇浸泡15min , 或者浸泡于0.12%过氧乙酸中10min 后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均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

2 结果

2009 年5 月9 日~11月10日,我院共接诊呼吸道发热患儿11 200 例,筛查出我国首例甲型H1N1 流感患者,留观排查甲型H1N1 流感疑似患者1 340 例,确诊病例2 例,无二代甲型H1N1 流感感染发生。我院制定并落实了甲型H1N1流感感染分诊预检流程、收治流程、上报流程、医院感染防控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阻止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3 讨论

3.1 健全的应急组织管理

通过各种管理感染措施的实施,规范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了医务人员对甲型H1N1 流感防治知识的认知,加强了医务人员防控意识及应对能力, 有利于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应对甲型H1NI 流感疫情, 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3.2 制订实施并完善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

门诊、急诊的预检分诊作为筛查的第一关口,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甲型H1N1 流感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相关知识,还要熟悉、认真执行甲型H1N1 流感的分诊预检、分诊制度、设置规范消毒隔离制度等应急预案,并做好个人防护,接诊每位患者均作全面、细致询问和检查,发现疑似患者立即按相关流程进行了处理和上报, 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纠正,以保证制度措施能得到更好贯彻落实,防止二代甲型H1N1 流感感染发生。

3.3 加强院感控制、保护易感人群

医务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手卫生[4],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应佩戴外科口罩, 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或防护口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 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在流感流行期要加强健康教育, 增加群众的预防意识, 通过流感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宣传, 促使人们养成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控制流感的流行和发展。

3.4 提高专业知识及技能

我院发热门诊建立了长效的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的培训机制,除平时进行常规培训及流程演练外,在甲型H1N1 流感爆发时,更多次反复对医护、医技、后勤人员进行甲型H1N1 流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其标准、检验方法、流行特点、临床表现等相关知识,掌握新的信息及流行动态,提高其职业的敏锐力及判断力。

参考文献

1 徐蓉,罗东霞,陈萍.甲型H1N1 流感患者医院感染控制策略[J].华西医学杂志,2009,24(6):13301336.

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范文第4篇

青岛市市立医院,山东青岛 266011

[摘要] 按照国家、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文件精神,根据集团安委会的工作部署,我院高压氧科以质量与安全管理放首位,就实际工作中相关安全的具体管理制度加以分析,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知识与安全素质,以保证设备、技术、操作、服务各方面的安全,从而保障患者治疗的安全。

[

关键词 ] 高压氧科;质量;安全;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3(a)-0128-03

Discussion on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Hyperbaric Oxygen in Our Hospital

LU Guiling CAI Xiaohua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Qingdao,Shandong Province,266011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pirit of the national,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file on a current production safety work, according to the group to deploy the work of the Council, the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hyperbaric oxygen in our hospital must be placed first, specific management system related to security of practical work in the literature,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safety knowledge and safety quality of all staffs to ensure that the equipment, technology, service, operation, all aspects of security,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Hyperbaric oxygen department; Quality; Safety; Scientific management

[通讯作者] 蔡晓华(1976-),女,青岛人,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医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按照集团安委会2014年《青岛市市立医院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的下发,这对高压氧科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起到了进一步全面细致地推进工作。根据1999年的《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1]; 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分会编制,2004年的《医用高压氧舱管理与应用规范》[2];2005年颁布的GB/T12130-2005,《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国家标准》[3];2009年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4]等法规文件以及全国其他医院管理经验,在依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基础上,针对我院的现状制定了涵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高压氧科管理文件手册,将科室的管理分别以《制度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管理》、《应急管理》、《依法执业管理》、《技术操作规范》、《设备管理》及《培训考核》等进行分类,本着“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精神,经过努力将科室的管理工作有了较大提升,也为日后常态化管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加强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工作中,我科进行了思维模式和管理习惯的改变,按照PDCA循环理论,不断实践和完善、体现了持续改进的精髓,将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

1 制度管理

1.1 静态的制度

我们将全院的管理制度及我们科制定的管理手册一并归档,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依据。针对高压氧科的特点我们制定量《高压氧科安全管理制度》、《高压氧科质量与安全工作制度》(附带《高压氧科质量控制目标及目标考核办法》)、《高压氧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高压氧科医嘱制度》、《进舱人员安全教育制度》、《危急重病人高压氧治疗陪舱制度》、《控制舱内氧浓度制度》、《高压氧科心理护理制度》、《高压氧科患者信息识别查对制度》、《高压氧科医疗纠纷预警及不良事件上报登记制度》及《高压氧科从业人员卫生保障制度》等。

1.2 动态的管理

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组建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及院感控制小组,负责督促检查落实科室的制度落实,每周一次质量控制目标的检查,每月一次质控分析会,总结1个月各项质控指标完成情况及变化原因分析,院感及医疗纠纷、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及相应制度、流程等增添或修订,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对应的行政职能部门—门诊部每月一次对高压氧科质量与安全的督导检查,对反馈的内容进行整改落实。所有活动一并记录入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本。

2 医疗质量管理

2.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专项培训

专项培训安排在每月第一周的业务学习时间,每半年一循环,提前半月拟定培训计划,培训的内容包括: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流程规范等。根据实际工作发生的状况增加培训内容,每循环末次培训结束进行半年培训内容的考核并存档。

2.2制定并检查落实工作目标

每年根据上年度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新一年的医疗工作目标,每月一次完成情况的总结分析。

2.2.1质量与安全指标 涵盖进舱人员安全教育普及率、治疗压力控制达标率、舱内氧浓度控制达标率、高压氧专科病历合格率、急救物资完好率等,实际值与目标值比较、与上月环比。

2.2.2 工作效率指标 治疗舱次及治疗人次等效率指标,实际值与目标值比较、与去年同期比较、与上月比较。

2.2.3 分析与记录 对未完成目标及负性变化指标进行原因分析说明并记录。

2.3高压氧治疗质量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压氧治疗质量评价规范》,每月对结束治疗的病人治疗效果进行分类评价总结并统计分析,与上月及去年同期进行比较分析,每年一次汇总,总结分析变化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求提高治疗质量。

2.4 医院感染管理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由质控小组负责,小组中设有院感监控护士负责督促落实科室院感工作。

①制定《高压氧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执行。②根据医院的总目标制定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③每月进行一次院感专项知识培训,每季度一次考核。④每半月对科室院感工作进行一次自查:消毒隔离、手卫生执行(量化手卫生考核指标: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95%、洗手正确率100%)、医疗废物管理等。⑤每月一次氧舱空气细菌培养,检测日常舱室消毒情况。⑥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在进行高压氧治疗时有专门的消毒隔离流程。

2.5 科室质控会

每月一次对上月质控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总结,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医疗纠纷预警机不良事件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或修增相关制度、工作流程,实现持续改进的目的。

3 医疗安全管理

3.1全员质量与医疗安全教育

内容包括医疗安全意识教育、医患关系与医疗安全相关性的认识、质量管理与医疗安全相关教育、医疗技术与医疗安全相关教育。每半年一次,安排在科室学习计划内。

3.2 医疗纠纷预警管理

发现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存在异议,或医疗工作存在某些缺陷以及某些特定情况有可能演变成医疗纠纷时,按照三级发出医疗纠纷预警,并作出相对应的处置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3.3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管理

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病人损害事件及可能造成病人损害的缺陷及隐患,包括诊疗的失误、环节或流程的缺陷、相关设备、设施及用品引起的损害事件,以及管理、制度或流程在内的缺陷及隐患,根据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进行上报。由专人负责收集登记上报,质控小组进行原因分析,对相关制度流程必要的增修整改,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我科安全运行,保障患者安全治疗。

3.4 防火管理

每人每舱的安全教育落实包括口头及书面材料的宣教,每个进舱人员统一更换专用防止静电的进舱服,进舱前严格检查,杜绝一切火种及易燃易爆物品被携带入舱。

3.5 预防气压伤及氧中毒

严格按照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筛选治疗患者,接诊医生和操舱护士负责对每位进舱人员进行高压氧治疗常见副作用的宣教,指导进舱人员掌握正确的耳咽管调整动作,告知出现氧中毒表现时的应急处理,减压过程避免屏气,对新进舱及紧张焦虑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治疗全程的观察指导。

3.6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活动

做到隐患自查,填写自查登记本,安全隐患实行分级处置,重大隐患提交院区或集团安委会办理,安监委对重大隐患整改项目进行监督与通报。

4 应急管理

4.1专科应急管理

制定《高压氧科预防气源伤人的措施及应急预案》、《氧舱内发生紧急意外情况的处理措施及应急预案》,分别就舱内人员突发气胸、心跳呼吸骤停、脑血管意外及舱内火灾的应急处理制定相关预案。每半年一次演练并记录,日常工作或演练过程发现缺陷和不足及时修正。

4.2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突发断电、停氧气、停水及信息网络中断情况,制定对应的应急预案,分别就病人进舱前及治疗中采取不同的处理预案,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4.3 制定《高压氧科消防、疏散应急处置预案》

发生火灾时的灭火疏散救援分工职责明确;针对氧舱设备出现故障需要停舱抢修时,制定《高压氧科设备故障及替代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医疗安全落实。

5 依法执业管理

5.1医疗技术管理相关制度

包括《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医疗技术风险处置预案》及《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对科室开展的各项医疗技术进行规范。

5.2 医疗技术管理档案

包括《高压氧科医疗技术目录》、《高压氧科人员技术档案》(附有各类技术人员资格证及上岗证副本)、《高压氧科各类执业人员资质与能力要求》、《高压氧从业人员实际操作能力考核记录》、《各类医疗技术资格申请审批表》就人员的技术资质及能力的审核档案规范管理。

5.3 科室排班表

按照资质安排24 h的值班及听班表,保证白天正常医疗工作需求,夜间及节假日听班人员急症随叫随到,每月末周提前排出下月听值班表。

6 技术操作规范管理

依据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分会制定的《医用高压氧舱管理与应用规范》,结合该科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出各类技术操作流程规范,包括《高压氧治疗工作规范》、《高压氧科医疗常规》(附《高压氧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高压氧治疗方案》及《高压氧科病历评分标准》)、《高压氧科护理常规》(附《高压氧科主班护士工作流程》、《高压氧科副班护士工作流程》)、《高压氧舱安全操作规程》、《氧舱递物筒操作规范》、《控制舱内氧浓度流程》、《高压氧科心理护理流程》、《多重耐药菌病人高压氧治疗消毒隔离流程》、《移动式吸氧装置使用流程》、《高压氧舱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等,规范各类各级人员工作。利用每周一次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学习培训,质控小组负责督促检查。

7 设备管理

7.1 制度管理

制定《高压氧舱保养与维修制度》,分为日常保养制度、维修工作制度及定期维修制度。

7.2 检测检验管理

各种压力仪表每半年效验一次,安全阀每年效验一次,氧舱每年请锅检所全面检测一次,各种配套压力容器每3年检测一次,各种检测结果存档备查。

①氧舱及空压机每次使用登记。②氧舱设备日常保养及压力容器定期排污并记录。③氧舱按照要求每3年请厂家进行氧舱中修、9~10年一次大修,日常的设备部件更换及维修进行登记。④设备保养维修由高压氧科专职维修人员负责,科主任及医院设备科负责监管。

8 学习培训及考核

8.1计划安排

提前半月制定出下一季度的业务学习计划,包括时间,主讲人及内容。每周一次业务学习时间,安排在科务会后,每次30~40分钟。每月第一周为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第二周为质控小组分析会,第三周为疑难病例讨论或专业文献学习,第四周院感知识培训或业务学习内容考核(每季度末月)。

8.2 全员参与

轮流主讲并保存讲稿,重点强调、提问讨论、领悟掌握,不走过场。每季度末次为学习内容考核,由各主讲就学习的内容重点给出测试题,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起到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在该科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

9 人力管理

根据每个员工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及必要的心理疏导。发挥人人参与管理的能动性,各自都有主要负责的工作,职责细化分工明确。基于高压氧科人员配置的局限,急救工作或应急事件发生,要求既要各负其责,还要有团结协作、拾遗补漏,减少工作盲区,发现问题及时修补工作流程。科务会主张畅所欲言,问题当面呈现,对事不对人,多肯定少指责,增加团队凝聚力。本着“舒心工作,开心生活”的原则,提倡人文关怀,打造“生命方舟”服务品,创造一个温馨的工作氛围。

高压氧医学现被广泛应用于急诊医学、重症医学、康复医学等众多医学学科领域,就2012年不完全统计,国内氧舱数量已达7000台左右[5]。据报道,氧舱火灾事故中,82.61%是由未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及进舱须知、违章失职造成[6],因此必须加强高压氧舱质量安全管理,科学管理必须有制度、流程、培训、考核、执行、检查、反馈、整改、落实、成效,确保良好运行,这显得尤为重要[7],管理具有实时性,随着管理水平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应按文件体系的要求持续改进[8-9]。当然,高压氧科的质量安全管理必须遵循以预防为主,注重防患于未然,才能有效防范安全风险,从而获得安全保障[10]。自我院高压氧科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以来,对氧舱质量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规范化的科学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更好地保障患者治疗的安全。

[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部.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Z].1999.

[2] 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医用高压氧舱管理与应用规范[Z].2004.

[3] GB/T12130-2005 .医用空气加压氧舱[S].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Z].2009.

[5] 杨晶,高春锦.正式高压氧医学教育的迫切性[J].中国病案,2012(1397):51-53.

[6] 黄怀,李宁,翁其彪,等.中国38起高压氧舱事故分析及安全管理探讨[J].重庆医学,2009,38(8):894-896.

[7] 王海东,潘树义,肖宏,等.高压氧舱质量安全体系的建立与运行[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77-79.

[8] 李光明,王强,王勇.高压氧设备的维护[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6):125-126,110.

[9] 冯帅赟.浅谈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J].山西科技,2010(4):103,105.

医院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层级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人才培养及工作质量管理中的成效。方法制定层级管理目标、职责及考评标准,对护理人员按逐级、集中培训及个案分享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理论技能成绩、综合能力及科室工作质量的差别。结果 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理论技能成绩,综合能力均高于实施前,工作质量指标不合格平均发生率较实施前下降,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管理在人员培训及质量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自我质控意识,提高科室综合素质和工作质量。

【关键词】 层级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0.041

随着消毒供应中心专业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医疗质量、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与医院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1]。如何落实诊疗器械和物品的处理流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消毒隔离技术,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等相关知识,在消毒供应中心人才培养及质量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分层级的管理方法,作为一种符合现代医学要求的先进管理模式,能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让护理人员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2]。我科于2013年6月实施层级管理,对比实施前后6个月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工作质量指标不合格平均发生率下降,科室质量提高,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消毒供应中心承担全院52个临床科室,以及23个社区服务中心所有使用后医疗器械和物品的集中管理。在岗护理人员13人;年龄32~52岁,平均35.7岁;学历结构:本科6名,大专4名,中专3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5人,护士4人。另在岗工人8人。

1.2方法

1.2.1制定层级管理方案

参照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框架结构、能力训练的路径和方法,能力训练的长效机制及组织管理[3]。结合本科室护理人员结构、工作性质及特点,制定层级管理目标、职责、方法及考评标准,使护理人员能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培训,遵照行业标准、工作流程、技术规范等,达到熟练掌握专科知识和技能,独立承担相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1.2.2划分初始级别

根据入科年限及职称划分护理人员的初始级别,由低到高依次为N0级(入科0-1年)3人、N1级(入科2-3年)6人、N2级(入科4-5年具备主管护师以上职称)3人、N3级(入科6年以上具备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1人;在岗工人由N2级以上人员以一对二的形式承担培训任务。

1.2.3各层级职责要求

①N0级: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完成通科基础知识、工作流程及技能培训,能正确落实岗位职责、按制度执行工作流程及规范,能协助简单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达到自我质量监控。

②N1级:熟练掌握并执行各项工作制度、流程及规范,负责监督指导下级护士岗位职责、日常工作流程及规范的实施,能独立解决突发应急事件,负责新技术新项目的具体实施及资料收集。

③N2级:掌握相关的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负责科室层级培训的有效实施,负责各岗位工作质量控制及持续质量改进,参与科室制度、职责、工作流程制定及科教研管理并组织实施,解决专科疑难问题,参与科间沟通与协调。

④N3级:熟练掌握相关的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建立各项制度、职责、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建立及监督持续教育培训系统;建立质量文化,安全管理理念及持续质量改进机制,运用风险失效模式分析法(FMEA)和根本原因分析(RCA),解决多专业工作疑难问题并组织实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实现 “质量控制”[4];确定质量改进目标,推动专科技术的改革和创新。

1.2.4实施方法

1.2.4.1逐级培训根据器械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存储、发放、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追溯管理等工作环节,制定各层级培训手册,按照N3N2N1N0逐级负责制的要求,组织实施;各层级由上一级选派1人担任组长,执行8 h在班24 h负责制,有计划地对相应层级的培训及护理质量进行监控[5],保证实施效果。

1.2.4.2集中授课以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及消毒技术规范、广东省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考核细则及质量评价指标、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专科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等作为指导资料,每月进行集体理论及技能授课。

1.2.4.3个案分享通过日常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不良事件、临床科室意见反馈等作为个案的选题依据,如特殊精细或贵重手术器械回收、清洗及交接等高危环节管理;复杂器械正确拆卸、清洗、组配、功能检测及保护;灭菌过程监测及湿包管理;植入器械灭菌、提前放行及追溯管理等,提出课题要求全员参与搜集资料、结合实际工作调查分析并探寻解决方法,提出可行性整改或优化措施,组织探讨、分享、实践,最后修订形成科室指导性工作方案。科室制定评价表对主讲人个案的选题、授课能力、课题内涵及成效等进行评分。

1.3考评标准 设定各层级量化考评项目、内容及标准,保证晋级的实施成效,见表1。

1.2科室培训小组/护理教研室

1.3.1综合能力评价

根据科室工作性质及培训内容全员讨论制定评价表,包括:学习主动性;知识拓展程度;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PPT制作及授课能力;团结协助及服务态度共6项。每项均采用Likter5级评分法[6],即有很大提高(5分),提高(4分)、一般(3分)、稍有提高(2分)、无提高(1分)。

1.3.2效果评价

考评周期内根据考评结果确定新的层级级别,对于能力水平达不到培训要求的人员,可降低到相应的级别,相反则可高评,并纳入绩效管理。

2结果

2.1理论及技能考核

层级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技能考核平均分均高于实施前(p<0.01),具体结果见表2。

2.2综合能力评价

层级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明显好于实施前(p<0.05 ),具体结果见表3。

2.3工作质量评价指标

参照广东省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评价指标,按数值增降率选取前5项,对比实施前后6个月指标数值的变化;层级管理实施后,器械清洗平均不合格率由0.232%下降至0.147%,灭菌包相关质量指标平均不合格率较实施前有明显下降,具体结果见表4。

3讨论

3.1通过量化考评标准,全面考评护理人员知识水平及能力,从层级的职责要求及表1可以看到,随着层级级别的递增,对个人综合能力、自我质量管理及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体现绩效分值的提升,达到规范化与激励相结合,从而提高培训成效。

3.2将三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并有序实施,全面落实培训内容,通过个案分享的形式,促使护理人员把理论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围绕疑难问题组织讨论,引导主动参与、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和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拓展多学科知识和技能,从表2及表3可以看到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综合能力及质量内涵均得到提升。

3.3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模式下实行层级管理,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自我质量控制及消毒隔离意识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对工作提出建设性及实质性改进意见,通过实践、论证和总结,不断规范及优化工作流程,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从表4的质量指标数值变化可以体现出科室工作质量的提高。

4结论

手术仪器日新月异,尤其是专科的仪器精密、高端,专科化的规范培训和操作更显必要 [7],消毒供应中心承担全院各专科手术腔镜及显微等贵重精密器械的集中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及质量控制,直接影响着器械的性能、质量和医疗安全;因此加强科室人才培养,组织学习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拓展学科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形势下医院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层级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能发挥培训过程中关键问题对工作者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全员参与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和工作运行[8]。并借此建立科室三级质控网,促进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六亿,刘玉树.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04.

[2]李兵娇.护理分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12(34):151-152.

[3]广东省卫生厅编.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01.

[4]彭刚艺,陈伟菊.护理管理工作规范[S].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03.

[5]曾昭转,司徒定莲 .手术室护理人员分层分组管理的实施及效果[J].现代医院,2013,13(4):88-89.

[6]陈亚梅,任健凤,黄静玉.PBL教学法在ICU护理本科生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2,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