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口腔的科普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陈胜良:医学和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擅长诊治胃食管返流、胃炎、胃肠粘膜病变、便秘、腹泻。
门诊时间:仁济西院特需:周二上午 仁济东院特需:周四下午
仁济南院专家:周一、周三上午
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危害
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是指胃肠运动等功能紊乱引起临床症状影响消化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类疾病。近年来也被称为功能性胃肠病。这类疾病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发病率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普通人群中约有1/3的个体曾有胃肠道不适的经历,消化科专科门诊中,功能性胃肠病的比例占50%~70%。二是疗效不理想,由于影响发病的因素很多,症状多样化,导致症状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缺乏根治的药物或方法。三是反复发作,对生活质量影响较明显,容易造成患者的困惑和恐病心态。四是患者反复就医,占用大量社会经济和卫生资源。因此,普及这类疾病的科普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三大消化科门诊常见功能性胃肠病表现之一:烧心和反流。
消化科门诊常见的此类疾病有三类。一是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表现,典型的表现是烧心和反流。烧心是指起于胸骨后或上腹部,一直向咽部蔓延的灼热感或疼痛感。反流时感到胃内容物进入食道内甚至咽部和口腔。这就提示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
临床上给医生和患者造成困惑的是非典型症状,如嗓子干痒、口腔异味、声音嘶哑、清喉、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甚至哮喘等食管外症状,还有就是容易误诊为心脏疾病的胸痛等。有些研究者报告胃食管反流病与颈椎病、冠心病、甲状腺疾病,以及肺部疾病都可能有较多的合并症状。使得该病的诊断对于消化专科医生或者相关科室医生均具有一定挑战性。
胃食管反流疾病诊断方法
综合运用相关的检查手段有助于明确诊断。如食管压力测定和食管内pH动态监测,甚至联合胆红素检测、电阻抗检测等,能够明确诊断是否存在反流,以及反流的类型(酸反流、胆汁反流、气体反流等)。更重要的是考察反流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明确症状是否由反流事件而引起,从而指导针对性治疗。
内窥镜检查对于胃食管反流的诊断意义有限,主要是排除食管肿瘤等疾病,明确有无食管黏膜的破坏,及有没有反流性食管炎。在整个胃食管反流病人群中只有约1/10的患者会有食管粘膜的破坏,其余胃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尚有不足1%的患者被告知可能存在巴瑞特综合征。巴瑞特综合征是以外国人巴瑞特名字命名的一种食管下段本来的鳞状上皮被属于胃肠粘膜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的疾病。理论上讲,巴瑞特综合征患者发生食管腺癌的几率高于正常人。这样的信息往往造成患者的疑虑和恐惧。事实上,我国人群食管癌的类型绝大多数是鳞状上皮癌,与巴瑞特综合征无关。即便是巴瑞特综合征,发生腺癌的几率也是不足1%。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显示,对于没有反流症状(或者轻微)的患者来讲,其巴瑞特上皮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只要做1~2年的内镜随访,就是安全的。
建议年龄大于45岁有食管源性症状者,或者任何年龄出现所谓的食管报警症状的患者接受食管和胃的内镜检查。
三大消化科门诊常见功能性胃肠病表现之二:恶心、呕吐、嗳气、打嗝、早饱等不适症状
功能性胃肠病常见的是第二种情况是恶心、呕吐、嗳气、打嗝、早饱、饱胀、上腹部隐痛、嘈杂、灼热感、饥饿痛、夜间痛等胃部症状。这些患者内镜检查是常被告知患有慢性胃炎,更多引起患者恐慌的是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误区
患者往往从个别医生或者一些科普文章中获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疾病的信息,便担心害怕起来。这里特向广大读者传递两个信息。一是上述胃部症状与慢性胃炎的内镜检查结果关联性很小,甚至没有关联性。患者遇到的只是功能性胃肠病中的消化不良。消除症状是主要的治疗目标。二是面对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要有正确的认识。任何人都有轻度的胃黏膜炎症,胃肠黏膜与食物接触的部位是消化吸收的场所,正常状态下胃肠黏膜均有轻度炎症反应。
需要针对胃黏膜炎症治疗的情况分两类。一类是胃黏膜严重的不连续,即明显和较重的糜烂,不治疗将有形成溃疡的可能。另外一类是胃黏膜不稳定修复,伴有不完全性肠化生甚至不典型的增生。后者恶变可能性增加,需要积极治疗和随访。胃的上部(通常所说的胃底和胃体)是分泌胃酸的区域,这些部分如果出现萎缩性炎症改变,才是癌前潜质的疾病表现。通常内镜检查是在炎症较明显的胃下部(胃窦)取材活检,所以胃窦活检诊断的萎缩性胃窦炎并不提示癌变的风险会
增加。
对于出现胃部症状的患者,内镜检查是排除明显器质性疾病以及恶性疾病的最重要手段。有胃部症状的患者如果年龄大于45岁,或者任何年龄段出现胃部报警症状(呕血、黑粪、消瘦、慢性贫血、胃部剧痛、胃癌家族史等)均应接受胃镜检查。如胃镜检查提示只是普通的慢性胃炎,相关的常规血液检查结果也不能解释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就可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三大消化科门诊常见功能性胃肠病表现之三:胀气、排气增多或不畅、绞痛等腹部不适或伴有便秘腹泻等表现的功能性肠病
这类疾病的确诊也依赖于内镜检查和常规的生化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男性年龄大于40岁(女性45岁)有肠道症状或大便频率或性状异常者建议接受结肠镜检查。或者任何年龄出现大便带血、潜血实验阳性(一种隐性出血的粪便检查)、大便异常伴有消瘦等需要接受结肠镜检查。如内镜检查和血液化验等不能检测出肠道症状,就认为是功能性肠病的表现,医生会针对症状治疗。
诱发或加重功能性胃肠病的因素
了解功能性胃肠病的致病因素和症状产生机制是有效预防和改善治疗效果的基础。研究显示诱发或加重功能性胃肠病的因素分三类。
一是心理和精神因素。神经胃肠病学关于脑肠轴的研究进展显示,大脑中掌管情绪的脑区(如扣带回、岛叶、海马和杏仁核等)异常兴奋会使胃肠不适的感觉放大,及出现所谓内脏高敏感。另外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会引发胃酸分泌增加、消化酶分泌减少和排泌异常,引起胃肠运动不协调,出现消化不良症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变,人们遭遇的精神应激因素增多,是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维持良好的情绪是预防和改善胃肠道症状的重要一环。这里提供给读者判断自己有否情绪或心理异常的方法。睡眠质量的下降(入睡困难提示焦虑情绪,易醒提示抑郁情绪)。兴趣爱好改变(兴趣减少或丧失,常提示情绪低落或抑郁)。全身多个系统症状或不适常提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与情绪问题有关。
第二种导致胃肠道功能出现不适的是饮食因素。甜辣生冷食物、咖啡浓茶常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引发饥饿痛、嘈杂、灼热感等胃酸相关症状,粗粮、豆制品、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往往容易引发胀气、绞痛等胃肠动力紊乱相关症状。
【关键词】
个体牙医诊所;卫生监管;对策
1 现状
11 基本情况 截至2009年10月底,我市共有个体牙医诊所87家,其中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诊所多达27家(31%),且这些无证个体诊所都位于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1]。
12 无证从业现象严重 有的个体牙医诊所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诊疗活动;有的诊所即使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但使用非卫技人员执业。
13 布局流程不合理,设备设施不完备 大多数个体牙医诊所都是农民自己的房子,生活区与工作区不分,有的只有一间房子,设施简陋,环境卫生差,只有一台破旧的治疗椅。
14 口腔器械等公用具的消毒不规范 在检查中发现沾有患者血液、牙体切割组织的牙钳、牙镊等口腔器械未及时消毒、浸泡,而是随意摆放在无任何标识的盒子内、桌子上,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2 卫生监管难点
21 医疗卫生监督服务职能界定不清 目前我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除打击非法行医职能明确职责外,其他医疗卫生监督服务职能尚界定不清[2]。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初审、效验工作未明确要求卫生监督机构参与,使得医疗卫生监督工作存在“脱节”现象,现场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不便于医疗卫生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
22 存在执法风险 由于这类个体牙医诊所多数都是以民房为诊疗场所,有的没有任何标志,外观看不出是一个诊所,如若进入检查未发现其开展任何诊疗,会面临“非法搜查罪”的指控;有的基层监督机构对待无证行医的情况,仅以“以罚代管”来处理,一旦日后出事,又会面临“罪”的指控。
23 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不够 目前我市部分地区的医疗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卫生部门唱独角戏的情况,与公安、工商、计生、药监等部门的综合协调不够,未与相关部门建立应有的联动机制。使得“打击非法行医”等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存在“进门难、取证难、收缴难、执行难”等问题。
24 医疗卫生监督力量薄弱,方式落后 目前全市各级卫生监督部门从事医疗卫生监督的卫生监督人员共计20余人,而且缺少专职医疗卫生监督人员。大部分监督机构的现场监督方式方法落后,停留于“用眼看、用笔写”的阶段,缺少必要的取证工具,难以将医疗卫生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彻底查清。
25 新闻媒体宣传不到位正面宣传不到位,部分群众就医安全意识不强。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刑法》中设立了非法行医的罪名,并相继颁布了《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强调依法行医的重要性,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我市部分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并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意识到非法行医的危害性;部分群众科普知识缺乏,存在贪图方便、省钱、省事的思想,甚至特意到无证的牙医诊所就诊。
3 对策与措施
31 标本兼治,建立完善打击非法行医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 按照打击与建设结合、整顿与规范结合、日常监督与集中检查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查找问题根源,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完善监督管理措施[3]。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几类处理,从行政管理模式向法制管理模式转变。
311 具备了良好的诊疗场所以及能在各方面规范操作又能在当地满足患者需求的个体诊所应该加大指导和日常监督的力度,以定期培训和考核的形式帮助他们提高执业水平和自身素质。
312 既无证照又不具备相应消毒措施和诊疗场所的个体牙医诊所可以先限期整改,若能在规定的时限内整改到位,就按照第一类情况管理。
313 对无符合规定的诊疗场所且各方面要求都不符合规定的,对人民群众的健康会产生危害的个体牙医坚决取缔。
32 加强医学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科学就医和自我防范意识 加强宣传力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充分利用媒体,通过报纸、电视等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法律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发动群众积极向有关部门提供非法行医线索,以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卫生监管部门要加强医学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农民了解医疗、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知识,提高农民的就医和自我防范意识,使江湖游医、冒牌名医失去其存在的市场。
33 全领域管理 根据镇江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相关规定,适当降低在农村或城郊结合部开展个体牙医诊疗活动的医生取得执业资格的门槛,使其合法化,便于纳入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和指导。
34 实施记分管理 组织对管辖的所有个体牙医诊所相关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规范的培训,并认真执行《江苏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将其在医疗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载入“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档案”,实行年度记分和校验周期内累计积分制度并将记分情况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
35 加强队伍建设 新时期的医疗卫生监督需要集法律、临床、公共卫生管理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医疗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是搞好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关键。定期对卫生执法人员进行医疗卫生监督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要加强能力建设,做一项学一项,通过专项整治加强学习,提升执法能力,总结经验,再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向前发展。
36 加大执法力度 采用日常卫生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卫生行政执法力度,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依法及时查办案件,提高办案效率。对重大案件,实行挂牌督办,落实责任人。认真做好案件移送工作,对涉嫌犯罪的案件,依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运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决不 “以罚代刑”。同时,要建立案件信息通报制度,建立健全《无证行医查处情况数据库》,加强信息沟通,及时上报案件查处的基本信息。
37 增进部门协作 建立健全打非等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增进与公安、工商、城管、计划生育委员会、药监等部门配合,互通信息,加强联合执法。严格控制和监管黑诊所的药品来源等。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尽快与公安部门联合起草并下发《镇江市卫生、公安部门联合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联动机制》。
38 加强媒体宣传[8] 规范个体牙医诊所依法行医,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转变违法行医对社会不会产生危害、无关紧要的错误观念。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着重宣传规范依法行医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违法行医对社会的危害性,使广大群众的思想能够真正被触动,不再做违法诊所的消费群。
参 考 文 献
[1] 甘和平口腔诊疗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上海预防医学杂,2009,21(8):390392
[2] 顾怡勤,俞淑华,达庆东上海市闽行区民营医院执业情况及监管对策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12):609611
关键词:新医改 基层医疗机构 继续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R 193.8 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on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on serving primary medical staff
Cao Ru1,Wang Yan2(The Fourth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 Academic Affairs Office,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66 China)
Abstract:Primary medical industry’s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and the profession level of medical staff in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relies on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is thesis,by conducting descriptive analysis on continuing education projects applied by Jiangsu Medical Association from 2013 to 2015 and data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programs carried out at grassroots level,points out releva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work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New medical reform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新医改以来,国家在“强基层、建机制”总体思路下,特别提出了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并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1]。根据2015年5月江苏省卫生厅的《2014年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到2014年末,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数320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8921个,基层医务人员执业水平的提升对基层医疗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江苏作为新医改试点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服务基层医疗上将起重要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调查以2013-2015年江苏省医学会继续教育项目数据为依据。
(二)调查方法
通过江苏省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平台(数据来源为2013年至2015年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统计数据),主要分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及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其中省级项目分为普通项目、适宜技术、远程项目,在广泛浏览统计数据基础上对栏目记录归类。
(三)统计方法
对所收集的2013-2015年江苏省医学会继续教育项目申报及针对基层开展的项目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包括具体学科、举办方式、举办期限、授予学分、考核方式、教学对象、教学总时数(讲授理论时数、技术示范时数)、拟招生人数等,进行描述性分析。
二、结果
江苏省继续医学教育事务由江苏省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部具体负责,该部门管理各专科分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实施、管理和评估工作,以及省卫生厅委托的有关继续医学教育的工作,对基层继续医学教育扶持力度较大。
(一)近三年江苏省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江苏省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包括临床内外科等16个二级学科。如表1所示,2013-2015年三年间,合计申请获批2180项,且获批数目逐年明显提升。其中,基础形态、基础机能三年共申请获批20项,仅占总数的0.9%;临床内科学三年申请获批526项,占24.1%;临床外科学申请获批489项,占22.4%;临床内外科两项就占全部项目的近半数;妇产科学52项,占2.4%;儿科学92项,占总数4.2%;眼耳鼻喉学科56项,占总数的2.7%;口腔医学学科76项,占总数3.5%;影像医学学科132项,占总数6.1%;急诊学40项,占总数1.8%;医学检验学45项,占总数2.1%;医学教育与卫生事业管理85项,占总数3.9%;全科医学与康复医学71项,占总数3.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79项,占总数3.6%;药学150项,占总数6.9%;护理学三年申请341项,占总数15.6%。
可以说,2013-2015年间,除了医学检验学学科,其余所有学科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年申请获批数都逐年上升,这与江苏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也与相关学科对于继续医学教育的日益重视相关,而作为必须取得的I类学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数的提升,必然意味着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能够有机会接受到培训,加强与上级医院之间的业务交流,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见表1。
申报量前5的学科分别是临床内科学、临床外科学、护理学、药学和影像医学。可见,临床科室继续教育是整个继续医学教育的“主力军”,这与当前医院学科发展情况基本匹配,说明江苏省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提升相关学科医务人员技术水平。
内外妇儿这些传统的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数量逐年稳定增加,同时一些其他和医学有关的继续教育也在逐年增长,而医学教育与卫生事业管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较“冷门”的专业项目的增加,也是与社会发展对医学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有关的,这也是符合基层医疗卫生发展要求的,与本研究中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需求调查诉求相符。
(二)江苏省针对基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情况
江苏省针对基层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主要可归为:送教到基层、巡回讲学、学术报告会、培训班等类别,主要通过介绍学科诊治预防进展、常见疾病规范培训、临床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等,皆为基层实用知识。通过邀请省内知名专家授课、答疑,通过专题授课、病例讨论等形式,内容实用性强,侧重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意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临床诊疗水平,规范诊疗行为。
针对基层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从2013~2015年,送教到基层一共有44项,巡回讲学有12项,学术报告会有7项,培训班有21项,学术大篷车等其他形式的基层医学教育培训一共5项。培训项目主题涉及到:内分泌、糖尿病诊治、儿科疾病诊治、神经病诊治、肾脏病诊治等多个方面。培训办班时间多为1天,培训本身不收取任何费用;其中学术大篷车虽较少,但受教人数众多,受教面广。从2013-2015年送教到基层一共举办了331个专题,涉及主题全面丰富,多为临床常见病诊治规范培训,实用性强;巡回讲学共举办了64个专题,学术报告会共举办了36个专题,培训班共举办了175个专题,其他基层医学教育专题共20个。从2013-2015年送教到基层受教人数共有7009名,巡回讲学受教人数共有1685名,学术报告会受教人数共有236名,培训班受教人数共有2028名,其他方式的继续医学教育受教人数共有1200名。
三、讨论及建议
综合调查结果看,江苏省基层继续医学教育在数量及内容上相对水平较高,这与江苏省卫计委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但同时,在继续医学教育的数字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一)结合新医改重点,抓基层配套政策贯彻落实
新医改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强化继续医学教育,江苏省卫计委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应重点抓基层医改配套政策贯彻落实,扩大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以及适宜技术的推广,从配套的政策层面,鼓励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继续医学教育,从而达到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目标。
(二)立足强基层基本原则,建立开放与共享机制
将相关培训、职位晋升等激励措施与继续医学教育紧密关联起来,对目前继教培训有关制度与细则进行修改和完善,充分发挥特色医院、特色专科的优势,促进特殊技术的普及,及时跟踪国内外医学新进展和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涌现出的科研成果,举办“适宜技术”推广学习班,促进“适宜技术”的应用,建立全科或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制定和完善临床诊疗标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临床诊疗水平,将创新、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继续医学教育中来,建立开放与共享的继续医学教育机制,为“强基层”服务。
(三)拓宽教育渠道,增强可及性与实用性
一方面,应考虑到基层医务人员的实际需求,坚持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临床实际需要为目的。另一方面,要根据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需求和工作特点,筛选成熟的、适合基层开展的“适宜技术”,进行广普培训。拓宽继续医学教育渠道,安排基层医务人员参加国家级或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以加强理论学习,选派优秀人员到三级综合性医院进修,还可邀请退休专家到基层支援,切实为“保基本、强基层”服务,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四)搭建远程教育平台,丰富基层继续教育形式
改革基层继续医学教育,改变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现状,充分利用计算机、智能移动设备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远程教育平台,推进各培训基地、医疗单位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共享。同时,要不断更新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容,根据江苏省医师的实际需要,更新专项技能培训、专题讲座、知识讲堂、学术报告等教学资源,满足医务人员对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的不同需求。
(五)探索继教培训多元模式,兼顾内容应用性与针对性
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要加入基层医务人员所需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疏导知识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病案讨论中,精心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专题研究,探索并提出继教培训发展的多元模式,满足不同群体的工作需要。克服为学分而培训的倾向,使广大医务人员通过继教培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提升能力,自觉养成终身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