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车间责任管理制度

车间责任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车间责任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车间责任管理制度

车间责任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摘要】返工现象在中小型制造企业中非常普遍且较为严重,其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不容小觑。返工问题的研究,对中小制造企业重视质量、降低成本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中小制造企业返工问题进行了概述,分析了中小制造企业返工的原因及其对企业生产的巨大影响,并提出了解决返工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小型制造企业返工质量管理

一、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返工问题概述

中小型制造企业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的同时,自身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其表现在技术落后、管理紊乱、资金不足等方面,致使其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较为严重,从而导致企业生产返工。中小型制造企业返工现象普遍存在。所谓返工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生产工段,对一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的全部或部分进行重新加工,一次或多次重复以往的加工工艺,使产品达到可接受的质量标准。质量问题导致车间生产的返工及重复生产,严重浪费企业的资源,因此研究中小型制造企业返工问题对中小型制造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实现企业稳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生产返工分类及其影响分析

企业可以按产生生产返工的不同原因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不同工序上的返工进行一个分类。本文以广东佛山一家中小制造企业A为例,论述生产返工的分类及其影响。这是一家从事文具生产20多年的中小民营制造企业,主要生产各种笔记本、盒类产品、风琴袋,产品主要通过出口销往美国、英国、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文运用工时利用情况来反映返工问题的严重程度。据初步估算,车间由返工造成的额外工时占总工时的比率达到了5%左右,可见由于返工问题而增加的生产成本不小。以下就是企业四月份的返工数据统计得到一张表格,其中第一列是工序及车间,而车间基本上就是按照表格第一列中(除去车间)从上到下的工序顺序来进行产品生产的。

把各工序及车间四月的返工工时占其工序和车间总工时的比率列成折线图,并统计五六月份数据列折线图,可得到图1。从实际数据中了解到:一车间四月份的返工总工时占生产总工时的的百分比达到了6.6%,五月份是5.6%,六月份达到了8.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前两段工序备料和啤料生产返工不是很严重,返工出现最多的就是在接下来的折页锁线和排序这两段工序;排序虽然总工时不会很大,但是其返工的工时占排序的总工时比率较大;压部—三切的生产返工也较多。二车间返工现象也比较严重,尤其是盒类工段的返工,其返工工时占其工段总工时的百分比接近10%;风琴袋这段工序的返工也较为严重。

返工使得生产过程中出现半成品在车间堆积积压和产生工序瓶颈,造成工时、原材料、机器设备产能的浪费,导致生产计划的变动,进而扰乱车间正常的生产活动,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的成本和产品生产的计划。

三、中小制造企业返工问题原因分析

1、管理人员不重视。返工现象在许多中小型制造企业非常常见,甚至在有些企业还特别严重,但是却没有引起这些企业管理层对返工问题的重视。因为企业管理层对生产返工现象见多不怪,许多时候由于各种原因返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使得管理层忽视了返工的严重程度和解决生产返工问题的重要性。从A企业的统计数据及其背后原因分析发现:仅仅损失的工时就占到企业工时总和5%左右;原材料规格与质量不稳定;与客户沟通不够,客户改单导致返工的发生。

2、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造成企业生产返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所以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中小制造企业的管理制度往往只是停留在经验管理的阶段,不够完善,而产品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标准不够明确,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有效的检测方法,使得质监人员在很多时候很难界定产品是否合格和能否投入到下道工序继续生产。发现质量问题后,往往不能责任到人,即使某些质量问题能够责任到人,也没有进行相应的严厉惩罚,表现为执行力度不够。

3、生产工艺落后且不规范。许多中小型制造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猛发展,但很多到现在还没有进行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生产设备比较陈旧,技术也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尤其是面对目前的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如人民币升值、物价上涨、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得这些中小制造企业生产成本迅速上升,没有资金进行设备的更新,更多的是购买西方国家企业淘汰的廉价的机器设备。这样,由于机器设备陈旧而导致产品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技术故障,产品质量问题经常出现;另外由于生产工艺落后不规范,使得产品达不到客户的质量要求,返工就经常发生。A企业的一些重大的机器设备都比较陈旧,有些甚至还是60年代的,而新购买的机器设备也多是从国外购买的廉价二手设备,由于生产工艺落后和不规范而造成生产过程中包括原材料、能源和工时的严重浪费。

4、员工操作不熟练,责任不到位。由于中小制造企业的人员流失比较严重,使企业新员工的数量保持在一个高的水平。新员工相比老员工技术不够熟练,其生产的产品不合格率也就较高;企业生产岗位权责不明确,出现质量问题不能责任到人,员工没有压力去提高质量减少返工,这样车间生产返工现象也就较为严重。如A企业压部机工序的操作需要员工工作细致认真而又熟练,如果操作不好就会把快要完成的部肉压斜压坏。车间压部生产过程中由于新人较多,对工序操作不够熟练,造成部肉压皱压斜现象经常发生。

四、解决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返工问题的对策

1、提高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的重视度。质量问题引起车间生产的返工,返工会造成企业生成成本的增加,而生产成本增加将会削弱中小制造企业产品竞争力。若能很好地关注质量问题并控制好生产质量,减少由于返工造成的企业资源的浪费,降低成本,就会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的利润。因此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应该对返工问题高度重视,并找出返工发生的原因,积极寻找对策解决好返工问题,减少由于返工造成的损失。如A企业返工现象比较严重,若能把握好生产过程的质量关,减少返工现象的发生,其利润直接因为工时减少就会提高不少,还不包括原料的节省、产能的增加所带来的利润增加。

2、加强生产工艺的设计与管理。企业的生产工艺设计是企业生产的依据,产品的制造要依据工艺设计的流程来进行,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生产的可制造性、质量及成本。英国宇航局的研究报告称,制造成本的85%由设计方案早期阶段的选择决定;麦肯锡公司对汽车车身面板的研究发现,相互竞争的面板之间制造成本差异的75%是由设计选择造成的。因此,中小型制造企业应该加强生产工艺的设计与管理,在工艺设计要符合车间实际制造和产品质量要求的同时,尽量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如A企业经常会出现工艺设计与车间实际生产的矛盾,有少部分产品的工艺设计拿到车间不能生产,而车间有些产品不按照工艺设计要求的流程也可以进行生产。企业应加强生产工艺的管理,激励工艺技术部不断优化工艺设计,在产品工艺设计阶段优化选择合理的制造工艺技术、原材料零件及装配方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3、完善并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有些企业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而有些企业虽然有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但是制度执行力不够,使得质量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实际上,一个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不仅仅是作用于产品质量本身,它对于企业业务流程的高效运转也有着非常本质的影响。要在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的同时,严格执行现有的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对质量管理有据可依并按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和考核。比如在企业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时,应把质量这一指标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去,这样单从质量这一指标来看,企业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都知道自己有提高质量的目标并努力减少返工,因为质量问题而返工的现象就会减少。

4、加强生产统计,重点整治关键环节。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工序都会出现质量问题,但是有些工序质量问题比较严重,而有些则不那么严重。要解决整个企业的质量问题、减少返工现象的发生,应该首先加强生产统计,了解车间生产的实际客观数据,从企业质量问题比较严重的工序抓起,进行重点整治,同时对其他工序的质量进行应有的控制。对于A企业来说,应该加大对折页锁线、排序及盒类的操作技术指导,强化操作规范,严格质量监督,加强现场质量管理,把握好这几段工序的质量关,当然其他几个工段的质量问题也不应该忽视。返工现象的发生源于质量问题,而质量问题可以因任何一段工序的操作不规范或机器设备的原因而发生,企业应该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尤其要注重靠前工序的质量管理,实行上段工序对下段工序负责的制度。

5、加强一线员工技术和责任心培训。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新员工相对于老员工工作效率要低,而且会因为操作不熟练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问题较多,返工现象发生得更为频繁。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对一线员工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技能,同时强调企业员工工作的责任心,注重对一线员工责任心的培训,提高员工工作的职责感。对一线员工进行必要的岗前技术和责任心培训,可以使员工上岗工作更有效率,同时会自觉遵守产品生产的操作规范,提高其生产产品的合格率,减少返工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颛孙燕、刘伟强等:国内制药企业返工和尾料回收情况的调研及探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7).

车间责任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2007年6月20日

目录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

1)总经理安全职责--------------------------------------------------4

2)生产厂长安全职责-----------------------------------------------6

3)设备厂长安全职责-----------------------------------------------7

4)经营经理安全职责-----------------------------------------------8

5)安全员安全职责--------------------------------------------------9

6)车间主任安全职责----------------------------------------------10

7)带班人员(班长)安全职责---------------------------------11

8)从业人员安全职责----------------------------------------------12

9)办公室安全职责-------------------------------------------------13

10)安全科安全职责-------------------------------------------------14

11)供销部门安全职责----------------------------------------------16

12)财务部门安全职责----------------------------------------------17

13)技术部门安全职责----------------------------------------------18

14)化验部门安全职责----------------------------------------------19

15)保卫部门安全职责----------------------------------------------20

16)班组安全职责-----------------------------------------------------21

17)交接班安全职责-------------------------------------------------22

二、安全培训教育制度----------------------------------23

三、安全检查制度--------------------------------------26

四、隐患整改管理制度----------------------------------28

五、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31

六、安全作业管理制度-----------------------------------34

七、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35

八、生产设施设备管理制度-------------------------------36

九、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37

十、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管理制度---------------------------39

十一、事故管理制度------------------------------------40

十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45

十三、重大危险源(仓库、罐区)管理制度----------------46

十四、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52

十五、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53

十六、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56

十七、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57

十八、防尘、防毒管理制度------------------------------61

十九、消防管理制度------------------------------------65

二十、禁火禁烟管理制度--------------------------------71

二十一、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72

二十二、安全责任考核制度--------------------------------73

二十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管理制度----------75

车间责任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成本管理 问题 对策

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某企业是一家集研发、生产、维修、销售为一体的矿机制修企业,年产值2亿元左右。2005年8月,该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该体系共有管理制度28项,覆盖7个管理科室和各生产车间;内容涉及制修产品成本控制的全过程;职能包括岗位规范、管理程序、过程控制、结果分析与审计考核;目的主要是对制修产品生产流程各环节成本运动的实物、信息流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运行中仍然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重产值、轻利润,成本观念模糊。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奉行“产值论”。多年来,集团公司、厂两级承包经营均以产值、利润双重指标考核,且以前者为主,这就直接导致各级经营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以完成产值为根本目标,弱化了利润指标,忽视了成本管理;导致在生产中围绕产值相对较高的产品组织协调生产,脱离了市场导向;导致职工愿意干产值高、加工难度低的产品。直接造成生产与销售的脱钩,造成成本管理推不动、展不开,最终使企业效益受损。

二是体系中注重对生产成本的控制管理,忽视非生产成本的控制。企业成本是指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包括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两大类,其中:生产成本又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分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类。体系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中心,注重对生产成本的管理,但相对弱化了非生产部门对成本费用的影响,如管理部门的管理环节、技术部门的设计环节以及供应销售部门的供销环节等。

(二)重成本控制,忽略成本计划管理。成本管理应由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两大系统组成,具体流程为: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二者之间计划是核心,控制是对计划实施的监督保证。体系只注重对成本控制环节的管理,但对成本计划环节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样会导致成本管理重帐面管理和事后算帐的局面,易出现账实不符,帐面成本不健全,成本信息失真等现象,而且由于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无法对成本进行量化考核。

(三)执行力不强,基础管理薄弱。主要表现为:对体系学习不到位,执行不坚决,相关管理制度滞后于体系的需要。应该说体系对制修产品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相应制定了明确的管理标准和要求,但体系运行运行以来,检查情况却并不乐观。相当数量的管理人员对体系条款不了解;个别部门和车间没有按照体系要求制定出本部门的成本管理制度,没有成本分析;工装管理等相关管理制度没有制定;工时定额仍然参照执行1972年的标准;业务接口不清晰,数据传递不顺畅……

二、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体系。首先,建立企业成本计划管理制度。可有重点的选择部分制造产品根据历史资料、市场价格等因素或以现有内部核算价格为基础确定目标成本,编制产品成本计划;可单独对某一批次修理产品制定应变计划以及降低成本的措施计划。其次,对成本管理的内容重新界定,将非生产成本纳入成本管理制度体系,对设计、采购、生产、质量、管理、销售、财务等7个方面的费用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核算、控制。第三,在条件具备时,改变现有对车间的承包考核模式,增强成本管理意识,调动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针对检查情况,应该进一步制定和修订以下管理制度:

企业成本计划管理制度:将成本预测、决策和计划编制纳入管理,制订制造产品的目标成本计划、修理产品的应变计划以及非生产部门的费用计划。

车间成本管理制度:以工作令为单元,对生产成本实行指标分解、过程控制和责任考核。

费用管理制度:对与产品生产过程没有直接联系的非生产成本进行定额管理与考核。

成本考核管理制度:对目标成本指标进行量化分解,制订成本考核指标,建立考核体系,明确经济责任,按期考核,严格奖惩兑现。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对记录成本信息的各类原始记录的填写、传递、归口管理,具体包括:设备使用记录、材料物资消耗记录、劳动记录、费用开支记录和产品生产记录等。

(二)强化成本的基础管理和日常管理。成本控制是在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成本的主体管理工作。成本控制作为一个管理环节,不仅促使实际成本符合成本目标、成本计划和定额,而且自始至终以改进工作为手段,以降低成本为目标。成本日常控制的重点,一是控制高于或低于废品率差异;二是控制计时工资的生产效益差异;三是控制材料、能源消耗量差异。

(三)认真开展成本分析工作。应定期开展成本分析工作,不断总结降低成本的经验,深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成本分析应以单位产品成本分析为重点,分析产品产量、质量变动对成本的影响,深入分析材料、能源消耗定额差异,分析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成本的影响等。

(四)建立和完善成本考核机制。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管理的有效保证,针对检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体系执行不力,需要进一步加大成本考核的力度,但更需要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简洁合理、责任明确的目标成本责任考核机制。

虽然该企业成本管理还存在种种问题、面临各种困难,但成本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运行和不断完善必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兵.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交通财会.1998.4

车间责任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目前,客车的质量指标仍显单一,主要以车辆能按时交验为主,在质量管理上往往都是针对某一具体的重点故障进行考核,即没有从宏观的角度对故障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又没有相应的制度来区分对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具体质量考核指标。由于在质量管理上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的重点故障进行考核,不利于职工养成全面的质量观念,容易造成职工只重视客车重点、关键部位的修理,而忽视对一般、次要的部位故障进行处理。以某客车段段修为例,上部及油漆类的故障都占每月故障总数的40%~60%,而下部的转向架与轮轴类故障占每月故障的比例仅为14%左右。说明我们的职工仍未能养成全面的质量意识,在修车的过程中只注重危及行车安全的下部质量而忽视了为旅客提供报务的上部设施。此外,由于质量考核偏重于具体的故障,容易造成质量问题多数由作业者承担的现象,也容易使管理者与作业者之间的矛盾激化。而车间、班组、岗位质量考核指标不明确、不具体,使车间、班组没有进一步提高维修质量的压力,因而无法形成多修车、修好车的动力,进而造成生产车间过度依赖质检和验收的把关作用,使作业过程的质量监控作用弱化。

2构建铁路客车质量管理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2.1建立和完善质检管理制度

结合客车现有段修和运用情况,从质检员职能和作业方式入手,解决管理制度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严格遵循质检员在“三检一验”中的职责,以质量检查目标和生产过程质量监督为两个出发点,依照“按需定岗、按岗定责”的思路,对质检员的岗位、职责、作业标准进行明确,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从而确保质量管理责任的落实、标准的实施。二是全面推行质量检查的“标记化”管理,为了进一步凸显质量是确保旅客列车安全运行的基础,全面提高职工的质量安全意识,真正发挥质检员作为质量监控的职能,对所有检修作业必须按照统一规定,在指定位置记录相关标记和信息,由相邻工序责任人、质检员确定信息、标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作为质量追溯的重要依据。

2.2明确质量检查在检修过程中的定位

首先,必须要明确质量检查的本质是管理环节。改变目前仍把质量检查作为一道检修工序的设置,让质量检查归于管理环节,明确质量检查的重点为对班组、职工在修车过程中落实检修工艺与作业标准的监督检查及对产品最终质量的抽查职能。通过对修车过程中落实检修工艺与作业标准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标准能得到落实,从而实现“以工艺保质量,以质量保安全”的目标。此外,让质量检查归于管理环节,也有利于减少车间对质量检查的依赖。这将促进车间更好地利用质量检查信息,着眼和着力于提高车间自身的修车质量;同时,也将使专职质量检查人员更便于开展质量检查工作,和生产车间一道,共同做好这一需要要时时刻刻高度重视和每一细节都要注意的修车工作,从而保证运用客车的绝对安全。

2.3建立和完善辆均故障质量管理制度

首先,要明确“车间—班组—岗位”三级的辆均故障考核指标。辆均故障指标从宏观上对质量进行卡控,让“车间—班组—岗位”三级逐步形成全面的质量管理意识,从整体上逐步减少、降低修车故障;而重点故障指标则是从微观上对直接危及行车安全的质量问题进行卡控,防止危及行车安全的重大故障的发生。其次,要建立辆均故障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质量指标和责任目标化、具体化。对于质量问题,不但要问责于作业者,也要问责于车间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做到人人身上有目标、有指标和有责任,激发和引导干部职工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去降低故障和不良因素,从而实现从源头控质量,向岗位要质量,不断提高我局客车检修质量整体水平。

3结语

车间责任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洗煤厂 环保开发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 A

在洗煤厂工程建设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主要有施工噪声、 废气、 废水、固体废物等同样,在洗煤厂生产运营期对环境也有一定是影响,以下就分几方面对这些环保项目开发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最终找出整改的对策。

一、加强污染源监控积极开展污染源治理

1、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其中包括

洗煤厂生产系统主要的废气污染为受煤坑扬尘、原煤筛分破碎系统、原煤胶带运输机栈桥,原煤装卸及产品运输过程等产生的扬尘等。

1)受煤坑受(卸)煤落料过程产生的粉尘,采取喷雾抑尘措施,抑尘效率可达95%以上,可以有效减少扬尘量。

2)原煤破碎、筛分工序产生的粉尘由集气罩收集,经布袋除尘器除尘后达标排放,集气罩集气效率>95%,除尘器除尘效率99%;未被集气罩收集的粉尘部分在车间内沉降,部分经车间天窗溢散。

3)原煤均通过封闭式皮带通廊输送,通廊内沿皮带上方设置喷雾抑尘装置,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原煤转运过程的粉尘可得到有效控制,不会溢散到通廊外。

4)原煤运入、产品等进出厂的运输方式均为采用汽车运输,运输汽车采用篷布进行覆盖,运输车辆进出厂轮胎均经过冲洗,以避免汽车运输过程的扬尘污染,在经过沿途敏感点时,要求运输车辆减速慢行,减少因运煤车辆高速行时产生的粉尘,并采用洒水车对运煤道路洒水,减少煤炭运输过程的扬尘污染。

5)选煤生产的精煤、中煤、矸石分别进入各自的封闭储场,煤泥贮存在封闭的煤泥贮存场,对环境影响较小;厂区内设置临时废物堆放场,产生的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污泥以及生活垃圾全部贮存在临时区贮存场,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2、对水环境的影响

洗煤厂排除的废水有两种,一种是煤泥水,厂区生活污水应处理并达到“选煤用水水质指标”后回用于生产,或经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的标准后用于绿化、道路洒水或物料储场抑尘,不外排。煤泥水是湿法选煤厂生产过程中的工业污水,含有泥砂和大量具有回收加价值的煤泥,如 果直接排放掉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煤泥水中细小的固体颗粒表面带有剩余电荷,静电排斥使得煤泥水中固体颗粒保持相对分散状态而难于自然沉降.混凝沉降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为了使洗煤废水能够循环利用以及处理后的煤泥能够回收,采用硼泥.聚丙烯酰胺(PAM)联用方法处理洗煤废水, 分别考察了硼泥投加方式、质量分数、投加顺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试剂的最佳投放配比.结果表明,采用硼泥-PAM 混凝沉淀法处理洗煤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上清液 SS 含量达到48.5mg・L~(-1),COD 去除率达到99.7%,沉降的污泥比阻值为0.887×10~(10)cm/g。

另一种为生活废水,包括办公设施等产生的生活废水。生活废水应送到生活污水处理站,采用地埋式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全部纳入洗煤生产不外排。

3、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主要有矸石,另外还有生活垃圾。为妥善处置固废,拟将矸石销售,并拟选矸石沟作为备用堆场。还可以将矸石全部利用,中煤和煤泥外售。厂区主要建筑物和作业场所设置垃圾桶,集中收集生活垃圾,依托市政环卫部门集中处理。

4、噪声污染

由于主要高声压级设备集中于主洗车间,包括离心机、各种振动筛、水泵、空压机等,因此会有一定的噪音。解决这个问题时,应在设备选型时,除考虑满足生产工艺技术要求外,还必须考虑产品高效低噪,要求设备满足“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及有关设计规定。此外噪声设备通过减震、消音、隔声处理等措施减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二、完善环保管理网络,加强环境责任建设

1、根据集团公司的环保管理要求,结合本厂实际,成立了以厂长任组长,各科室、车间负责人担任组员的洗煤厂环保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及各级管理人员环保管理责任,同时制定下发了洗煤厂年度环境保护工作目标指标,为我厂全年环保管理工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环保设施要固定操作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设备维护保养制和操作规程。使设备完好率、开机率达到100%。

3、各环保设备必须建立设备台帐和运行记录。

4、生产车间或作业场所的噪声,首先从整体设计考虑,尽量把噪声源与人群密集的场所远离,在厂界周围、高噪声车间、办公楼周围、及厂区道路两侧种植乔木、灌木和林带绿化,设备须安装减振基础,布置在厂房内,人员操作应设隔音操作室。

5、洗煤矸石要实现综合利用,厂区矸石要及时运走,减少厂区的临时堆放量,临时堆放场所要有遮挡设施和措施,严防矸石自燃和经雨水冲刷而流失。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根据集团公司相关要求,在质量环保部得帮助配合下,我厂组织修订完善了《环境管理办法》、《除尘降尘管理办法》、《固体废弃物管理办法》、《辐射安全管理规定》、《涉源维护维修管理制度》、《放射源保安管理制度》、《放射源管理规定》、《放射源检测管理规定》、《放射源监测仪表使用与校验管理制度》、《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辐射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制度》、《放射源操作规程》、《放射源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等有关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规程及应急预案,建立洗煤厂个人剂量检测记录、放射源定期检测记录等内容,每周组织一次定期检测。通过完善本厂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我厂环保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强化员工环保意识

为不断强化我厂员工环保意识,提升员工节能减排操作水平,制作悬挂了节能减排宣传栏、广泛开展环保宣传工作。并组织车间领导、班组长及一线员工开展了的环保知识教育培训。

五、环境保护考核制度

从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应设置环保专职人员要加强对全厂污染防治工作的不定期检查,每月不少于三次,考核应采取自查、互查、监察和全面检查多种形式相结合。其中每月应组织有关领导、科室对各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好的给予表扬,差的给予批评,对检查中提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完不成者对单位行政主管给予经济处罚。

参考文献:

1、黎友梅;我国煤矿井下水利用及生活污水处理的经验与展望[J];煤矿环境保护;1990年02期

2、宫世国,陶秀成;新型混凝剂ASDⅡ处理城市生活污水[J];环境工程;199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