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卫生健康教育

校园卫生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卫生健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卫生健康教育

校园卫生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建设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以及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同时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当代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压力。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从各个高校学生的实际表现看,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已有研究表明,在校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倾向者占30%~40%,其中较严重者占10%;师范类大学生中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学生占15.2%。师范类院校学生是未来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能否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而且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也就关系到下一代教育的基础建设,所以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帮助心理出现问题的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本文以师范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培养未来教师的积极作用。研究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利于有针对性地面对当代大学生开展学校教学工作,有利于师范教育和师资建设的有效进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为了再教育创造先决条件。

一、当代大学生心里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需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阐述。从主观方面看,大学生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从客观方面来讲,当代大学生从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生活环境、与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以及对待社会的态度与中学阶段相比都发生了本质变化,变得复杂。大学生一般都是初次远离父母,不知道如何面对这样的突然变化,造成了对大学生活的种种不适应,这些问题的困扰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有部分学生考取大学之后感到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导致厌学、不爱与人交往等问题。

上述问题在师范院校大学生中也比较突出。因为长期以来社会对师范院校的认知度很高,造成了学生进入师范院校之后产生了盲目自信的心理,而且由于师范院校招生范围比较广,学生家庭之间贫富差距较大,造成学生之间的攀比,对大学生也产生了心理压力。同时随着教育改革,师范院校学生就业形势逐渐严峻,使得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产生心理负担。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措施

如何加强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师范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关系到现代大学教育的效果以及未来教育过程中的基础建设,所以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应该等同于文化知识教育,让大学生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也能得到健康全面的心理教育。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会大学生如何加强沟通交流,克服心理问题。当代大学生大多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缺乏同外界的联系,在大学校园中学会心理健康调节,保持乐观情绪和良好的心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挫折或失败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这样才能为将来真正走向社会以及教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要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不但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其次,对大一新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问题也不断变化。对大一新生开展心理素质调查,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最新状态,才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心理教育措施与方案,只要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那么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再次,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之中。通过各学科教学融入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学校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三、师范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对未来教育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大学生正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希望与困惑、快乐与困苦的多元选择,在面对学习、工作、社交、友谊、爱情等一系列人生重大课题时,常常会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种种问题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有他们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分析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展开相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师范院校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的同时,还应对心理健康教育经验进行评价、反思,不断推动适合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如制定符合师范院校发展特点、适合师范院校大学生使用的心理健康测评标准;积极引导本学院多学科整合研究,关注学院内不同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开拓心理健康教育新方法;利用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力,打破时间空间局限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模式系统。通过对适合师范院校教育发展新模式的创新研究,不断扩展师范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外延,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师范院校学生中开展师德培养是未来教育基础建设的重点,师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个人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在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过程中,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改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范院校学生在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水平之后才可以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将来的教育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师德修养,从师范生抓起,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教师队伍从业人员素质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孟庆红.试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对师范学生的重要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 朱炳宇.“90后”大学生特质探微[J].丝绸之路,2010,(11).

校园卫生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1.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台州318000;2.椒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浙江台州318000)

摘要: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现状,我们以浙江省为例,选取了10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5—0071—02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2013年度研究课题“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及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台州市教科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浙江台州为例”(项目编号:GG14063)的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3—12—08

作者简介:徐增杰(1983— ),男,浙江台州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孙丽苹(1984— ),女,山东潍坊人。椒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政史地教研组,中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一、背景介绍

根据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精神,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工作趁势展开。那么,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现状如何呢?笔者以浙江省为例,分别从该省的国家示范院校、省级示范院校、一般院校中选取了10所高职院校为样本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开设现状

调研涉及的10所高职院校全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有9所学校选择在第一学年开设心理健康的公共必修课,设置两个学分(32~36课时)。其中有3所学校,在两个学分的公共必修课之外,还开设了其他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有一所选择在第一学期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理论),设置一个学分(16课时)。在大一、大二的其他学期开设公共选修课(实践),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修满另一个学分(16课时)。

(二)教材使用现状

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第一年,基本上采用省编的通用教材。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后,普遍感觉省编通用教材过于偏重理论,因此,在第二年,接受调研的高职院校绝大部分采用了自编校本教材或合编教材。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的开设机制尚未完全理顺

考虑到高职院校心理学师资较弱,为更好地推进课程的开设,浙江省教育厅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工作由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教务部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及相关学科教学研究单位共同组织实施。从调研结果上看,多个部门参与心理课程的开设确实有效地解决了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课程的组织和教学力量不足的问题,使得各高职院校能及时地开展心理课教学,但也衍生了职能关系不顺的问题,表现如下:1.部门之间容易出现扯皮、推诿现象。部分院校开课职能归入人文学科的院系,部分院校则由学工部门下属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牵头,还有些院校是由教务部门主导开课。由于职权不明确,不少院校在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上存在相互扯皮,互相推诿的现象。2.任课教师的岗位类别不一,阻碍了任课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调研发现,同一个学校在任课老师的编制上存在教师岗编制、辅导员岗编制、行政管理岗编制等。由于岗位类别不同,导致了上同样的课,待遇却不同的现象,严重阻碍了任课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

(二)课程的建设未形成体系,针对性不强

1.课程建设未针对高职的年级、学制特点,构建课程体系。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课程在设置时没有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所遭遇的主要心理问题的不同。目前,各高职院校没有按照自身的学制特点和不同年级的心理特点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2.课程建设未按照高职本身所属的行业特点、区域特点和专业特点,构建课程体系。高职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本质上是服务于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课程体系建设应该贴近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调研发现,由于课程开设时间较短,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尚未按照高职本身所属的行业特点、区域特点和专业特点来构建课程体系。

3.课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合班教学,教学效果不佳。在所调研的高职院校中,每个学校平均只有两名专职心理健康任课教师。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各院校不得不合班进行教学,甚至部分院校的合班学生数达到130~140人。匮乏的师资和上百人的大班教学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不佳。

4.课程评价方式单一,主要采用传统课程的评价方式。传统课程的评价方式停留在以考试成绩为手段的终结性评价层面上。调查表明,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都是以考试成绩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为主要评价方式。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教育部门可考虑专门指导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目前,还没有专门指导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相比本科教育,高职教育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实践性等特性,高职院校具有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少,师资力量积累不多的特点,高职学生具有文化课程的起点较低,体验式学习能力强,理论性学习能力弱的特点。因此,教育部门有必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专门出台指导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以进一步促进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规范化。

(二)加强制度建设,解决课程开设机制不顺的问题

理顺机制,才能更好地加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解决机制不顺的问题:1.在课程开设上理清学工部门、教务部门与二级学院的关系;2.努力消除任课教师间的岗位类别差异,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加强课程建设,形成具有高职特点的课程体系

1.建设适应高职学制和年级特点的课程体系。在高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中,除了考虑到一般的心理发展诉求外,还要考虑高职教育、高职院校、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并注重课程设置与学制体系的衔接。

2.建设适应行业、区域特点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高职培养的高技能的职业人才,具有极大的行业性特色。不同区域也存在文化心理差异。因此,在高职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建设时,尤其是在教材编写和课程开设形式上,要适应高职本身所服务行业、区域的特点。

3.加强招聘和培训力度,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是教学的直接组织者与参与者,一门课程任课教师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调研的结果来看,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专任教师严重匮乏,尤其缺乏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心理教师。可见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教师的数量与质量都有待提升,急需加强招聘和培训工作的力度,增强师资力量,以提高教学效果。

4.在实践中探索,建立适应心理健康教育特点的课程评价方式。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的目的在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授课过程与授课目的都有别于传统的课程。因此,应通过实践探索建立起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评价、通过档案记录进行评价、通过心理测评进行评价、在情境中进行评价、在协商对话中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方式,以适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邱开金,周晓玲.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9(5).

[2]李玲玲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方式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

[3]刘海燕,宁淑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

校园卫生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为了进一步加强系统的创卫工作,全面提高创卫工作水平,切实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根据《市教育局年双创重点工作计划》[咸政教基字()17号]要求,特制定我系统年创卫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市、区创卫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和规范学校卫生工作,做到宣传教育到位、计划部署到位、管理落实到位,努力开创全面、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卫生工作新格局。

二、重点工作

1.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要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以保障师生员工的安全、健康为己任,动员全体师生广泛参与卫生、健康、文明建设,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改善学校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教职工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2.加强健康教育。全面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各项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工作,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及性教育。

3.加强流行病防控工作。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等有益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增强卫生知识及自我保健意识。

4.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学校要把食堂卫生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食堂卫生加强不定期抽查,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5.加强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建设。学校要加大健康教育示范校的创建工作,依据健康教育示范校的评审标准,认真做好创建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年内6所市级健康教育示范校的创建任务。

三、工作目标

1.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学校按要求建立卫生保健室,按规定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和保健医务用品。专职保健人员配备达到每600名学生配1名的要求,并持有执业资格证书。

2.健康教育:学校建有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健康教育专栏);按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考核标准,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0%,坚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3.健康管理:每年定期组织师生进行预防性体检,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对体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并向教师和家长发出体检反馈单,及时采取疾病防治措施。

4.学校食品卫生: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制定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及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强化食堂卫生、学生饮用水卫生的管理和监督。定期查验食堂许可证及炊饮人员健康证等有效证件,严禁“三无”产品进校门,学校食堂达到食品卫生法规和标准要求,使师生饮食卫生安全得到保障。

5.传染病防控: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积极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幼儿园、小学每年新生入学把预防接种卡查验、登记作为常规工作,并督促学生与家长自觉完成各项免疫接种任务,省卫生厅、教育厅、财政厅将在近期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各学校必须认真做好相关资料的准备。同时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做好传染病(包括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抓好校园环境卫生管理,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活动。

6.开展健康服务。各校要做好儿童蛔虫预防与监测工作,根据蛔虫感染情况,组织药物驱蛔,确保学校14周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低于3%;做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学生常见病防治覆盖率达100%;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0%以下;营养不良检出率控制在5%以下;肥胖检出率控制在5%以下;学生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防龋率达90%;龋齿充填率达60%;沙眼患病率控制在5%以下;计划免疫率达95%以上。

四、工作措施

1.深化宣传教育工作。以“普及卫生知识、养成卫生习惯”为重点,结合世界卫生日、卫生宣传日等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系列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组织学生、家长共同学习卫生基础知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会、校园网站、宣传窗等阵地作用,广泛发动家长积极参与创卫活动。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健康教育进家庭”活动,组织广大师生通过上街、入户、进社区进行创卫动员和健康宣传。

2.强化卫生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学校卫生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明确分工、落实职责,把创卫工作的各项任务分层分细落实到各处室、各岗位,做到每项工作有人理、有人管、有人记、有人查。建立健全学校卫生工作奖惩制度,把卫生工作与年度工作考核、评先评优挂钩。

3.开展检查整治工作。加强针对性检查活动,学校以食堂卫生为突破口,将每开学第一周定为食堂卫生周,学校组织人员不定期对食堂卫生进行检查,发生问题,及时整改。强化自查工作,学校要建立卫生工作自查制度,对照创卫工作任务和卫生工作要求,主动开展定期的自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着力提升学校卫生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4.加强疾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和“六病”及常见病防治工作,抓校园卫生管理,高度警惕“禽流感”等各类传染病,注意流行病的动态,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及各类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宣传、报告等工作。

5.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各校要下大气力整治校园及周边的环境卫生,重点消除卫生死角,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同时,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加强学校厕所的卫生管理。

6.认真做好除“四害”工作。各校要按照区爱卫会的要求,坚持标准,加大力度,完善设施,标本兼治,把握重点部位和环节,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

校园卫生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一、高度重视,健全健康教育机制

学校健康教育是教育系统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加强办公室工作力度,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之中,并制定专项计划,做到机构健全,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

二、开足、上好健康教育课

1、学校健康教育要做到开课率、课时、教材、教师和教案、考核和评价“五落实”。开课率达到100%;义务教育段周课时达到0.5节,配齐教材,做好师资培训工作,教案、上课符合相关要求。有健康教育整体或专项检查、考核和评价。

2、努力搞好健康教育教学和学科渗透工作。在保证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知识,如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在自然课中渗透环境卫生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使学生接受健康教育率达100%。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90%以上。

三、重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各校要切实加强对健康教育师资的各种培训,积极组织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认真学习钻研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坚持集体备课,及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要充分发挥校园各种传媒的宣传教育作用,办好学校健康教育黑板报和宣传栏,做到每二月更换一次;利用校园广播,坚持每天宣讲健康教育知识;开展专题卫生讲座;并将生理、心理卫生教育和健康行为习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五、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规定和要求,在确保对健康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重点改善教学基础设施,使教室采光照明、课桌凳、厕所、宿舍、饮水及体育锻炼设施和健康教育器材、教具等硬件全面达到指标要求。

六、认真执行信息报告制度

学校设有专职传染病和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员,学校发生群体性发热、咳嗽、腹泻、食物中毒以及麻疹、腮腺炎、甲型流感、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时,应在二小时内同时书面报告教育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做好跟踪信息上报工作。

校园卫生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一、切实上好健康教育课。

1、学校教导处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表、有考核,确保开课率达到100%,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2、认真进行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要在各学科中有意识渗透健康教育知识,确保100%的学生健康教育。

3、按照《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认真做好健康教育评价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力争各项指标达标。

4、积极组织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认真学习钻研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进行教研活动,及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1、学校大队部是健康教育宣传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讲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利用红领巾板报办好健康教育专栏。

2、利用校园宣传栏开展专题卫生教育,宣传卫生和健康知识。

3、进行健康知识竞赛和健康实际操作能力竞赛。

4、利用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习惯教育。

三、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

1、教导处要加强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备课、教研活动、考核等方面的检查,并计入量化考核和奖惩。

2、总务处督导、检查教工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3、大队部要利用校园宣传阵地搞好健康教育宣传、传染病预防常识教育,确保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不低于80%。

四、做好学生的身体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工作。

1、本学期积极配合上级做好学生体质监测工作。

2、按照“六病”防治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学生近视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椎弯曲等常见疾病和麻疹、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

3、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对学生严密关注,认真执行信息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