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职教学改革方案

中职教学改革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职教学改革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职教学改革方案

中职教学改革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保健按摩师;技能培训;教学方法;服刑人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54-02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技能型人才。而中医保健按摩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具有技能要求很强的临床实践课。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在中医保健按摩教学中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好本学科理论知识点,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能解决中医保健按摩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为了适应当前服刑人员技能培训改革形势,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笔者对本门课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总结如下: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据行业要求和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

保健按摩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头、颈、肩、腰、腿等部位的日常保健性按摩,常见技能操作分为三大部分,共涉及两个,七个解剖部位,十二条经络,三十七个常用腧穴,五个足部反射区等重要内容,此外还包含按摩礼仪及接待咨询等内容。教学学时仅160学时,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要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学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在教学中,须从保健按摩工作需要出发,依据行业要求和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科学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有效地利用好有限的时间突破重点并达到培养目标,突出教学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等综合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启发式和课堂讨论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结合基础学科知识和临床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识并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的“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如:学习慢性腰肌劳损时,教师引导复习腰部运动系统解剖,给出慢性腰肌劳损定义引入课堂,逐一提出启发性问题:先以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常出现的“腰杆痛”为题目启发学生讨论“腰杆痛”的原因,患者可能会出现哪些症状,慢性腰肌劳损后会发生什么病理改变,应该做哪些检查……老师将学生的答案加以总结,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继而老师或学生扮演病人或病人家属故意设置教学障碍让学生解决临床问题,学生解决问题中独立思考并拟定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印象深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利用网络教学、活体模型和教学模具,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突破难点

由于头颈肩腰腿结构的众多,功能的复杂,形态细微,组织重叠,使教学内容显得抽象,学生感觉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在每次课的组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活体模型和教学模具,使复杂的知识图片化、直观化、形象化,使抽象的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师也可省下板书的时间用于增加知识量,同时可将重点内容加以系统化、条理化、表格化,便于学生课后理解和掌握。使课堂教学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同时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四、灵活应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教学绚丽多彩,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教学方法的研究之多可谓纷呈迭出,论文亦令人目不暇接,但每种教学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教学中必须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最能紧贴教育第一线的教法实践方法,合理地应用,扬长避短。如讲解颈椎病时,学生已在颈椎解剖时了解了颈椎的结构,教学中可以设置颈椎病临床案例,一组同学扮演病人,任务是提出病人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组同学扮演保健机构的按摩师,任务是解决日常生活出现的问题。在每一堂上都要尽量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由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加归纳总结。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学时间容易控制,难点更容易讲透彻,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帮助学生对知识记牢固、记深刻、记永久。

五、结合保健按摩师鉴定考试,进行课堂达标测试

每次课结束前,在将本次课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保健按摩师鉴定考试,以提问、课堂练习等形式进行课堂达标测试。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及劳动中,全面观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保持双向交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从临床实习或工作角度进行知识综合归纳,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提问,积极参与。以上教学方法在对2012年安顺XX监狱200余名在押服刑人员进行历时2个月的1期初级保健按摩师技能培训教学中实践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专业特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等,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改革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并善于探讨、实践,才能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讨论:

对在押服刑人员开展保健按摩师技能培训,“以学促改”,“以改帮学”,“学改结合”,“共同发展”,对于促进服刑人员劳动改造有重要意义。保健按摩技能要求设备简单,方便操作,门槛较低,易于推广,有利于在监狱这种条件特殊的地方开展,也有利于对服刑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党的十明确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临床医疗、养老护理、孕婴护理、康复保健、美容养生等相关产业急需大量相关专业人才。服刑人员参加保健按摩技能培训及鉴定,刑满释放后能够顺利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有利于服刑人员更好更快地回归社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以上是笔者在对服刑人员技能培训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带给同行及相关机构一点借鉴,共同为促进服刑人员技能培训做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2]成为品.保健按摩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戴士虹.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中职教学改革方案范文第2篇

论文摘 要:本文以中职业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改革为基点,根据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根据中等职业教育要求和电工电子专业特点,更好的达到中等职业教育电工电子专业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探讨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改革方向,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培养技能能人才。

重视加强和改进中职教学工作,深化中职教学改革,引导中职教学沿着正确的科学的方向迈进,对于创建中职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中职的教学质量,促进中职学校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相结合,促进中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我们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大力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同时为职业学校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所以中职人才为了适应社会和以后就业的需求,必须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适应社会需求,满足企业要求,以实现培养现代中职人才的目标。

1 中职电工电子教学改革方向

1.1 优化配置 合理进行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建设的一项内容,也是解决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有效措施。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改革要以现有专业为主体、以实际需求为依据、以学生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专业特长和职业能力为原则,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科技水平、体现中职学生特色的课程体系。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改革应根据经济发展和实际需求合理调整课程结构,根据中职教学计划和有关要求,积极稳妥的增、删教学课程内容,深入探索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合理的确定文化课、专业课、实验实践课的比例,开设具有针对性的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优化专业资源配置,以达到课程最优化的比例结构设置,为强化电工电子专业建设提供必要条件。同时,电工电子课程的设置还不能过分追求理论化、系统化、专业化,而忽视了应用性和适用性,既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保证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能够满足以后就业需要。

1.2 推进改革 以实现信息化教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教学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融入现代化教学元素,增加信息化教学手段。因此,教育规划纲要对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是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转贴于

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范围涉及广,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课程,学习起来既枯燥无味又难以掌握,所以更应该使用信息化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利用声音、动画、图像等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吸引力,将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内容形象化描述、生动化讲解,把电路和电器的工作原理用多媒体形式播放,便于学生的更好的理解和分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加强实训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实践教学是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实践素质、,它对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与专业教育的特色、提高专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为企业培养一线人才具有重大意义。电工电子专业强调课程内容与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兴趣,因材施教。通过实训课程改革,使学生学到就业的一技之长,用人单位招到了合格的员工,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置实验和实训课程,通过参观认识实践、演示、动手和实验等方式,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锻炼现场操作技能是很有帮助的。

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除了开展实践课程外,中职学校针对电工电子专业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还应该建立教师和学生工厂实践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到工厂进行工程实践,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熟悉电工电子产品的工作流程,掌握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企业用人的情况和变化,从而按照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需求改进教学方案、调整培养需求。

2 结语

中职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出掌握必要文化知识和熟练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实践动手能力为基础,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人才为根本任务,探索出适合时展的中职电工电子教学改革方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中职教学改革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烹饪;人才培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42-02

一、目前中餐烹饪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职业院校中餐烹饪专业有的教师把技术训练看成了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甚至是全部,陷入了唯技术的泥潭,成了技术至上主义者。我们并不否认技术的重要性,却肯定地说,缺少了“技术”的教育称不上是职业教育,没有“技术”的学生也不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但是,唯技术主义、技术至上的倾向,却导致烹饪专业教学走进了误区,第一,培养目标狭窄――以技术替代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为一年,在此期间学生技能得到一定提升,但是由技能与知识间的迁移比较欠缺。第二,教学内容单一――以技能教学替代了专业素养的综合教学,在课程教学中以实践操作为主,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课程体系简单――在课程设置中过多的注重了实用够用管用,而对学生的后续发展关注不够,对学科间的迁移关注不够。本文依据苏教职【2012】36号《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三年制中专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提出“2.5+0.5”中职烹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路,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二、“2.5+0.5”中餐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

1.培养目标定位。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及食品安全法律意识,掌握现代烹饪理论知识和烹调操作技术,具备餐饮企业菜品制作、菜品研发、菜品创新、酒店管理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酒店第一线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2.培养模式。该专业教学改革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职业资格和能力的同时获得。构建“A-B-C-C-P”人才培养模式,即把在校学习的十个学期分为入门学期(Accidence)、基础学期(Basic)、拓展学期(Continuation)、考证学期(Certificated)、项目学期(Project)。确保学生在校五学期内完成相应职业技能的学习,在实习就业前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同时突出职业能力(项目学期)的培养。培养模式需体现“五个结合+五个偏重”的特点,即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偏重企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偏重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接合,偏重校外实习;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合,偏重兼职教师培养;专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吻合,偏重职业资格证书。培养模式还需体现“五位之和”的法国式大厨素质教育模式,即:厨德+技能+营养+文化品位+专业核心素养=法国式大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努力实现校业共同参与学生校企实习期间的素质教育全程。

3.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以专业方向为载体,将课程分为二大项目,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德育课限选课:在心理健康、职业健康与安全、环保教育等课程中,限选1门课程,在第2学期开设;学校也可结合专业实际开设其他有关德育限选课程;文化课限选课:在历史、地理、化学等课程中限选1~2门;专业方向课限定选修课程:本体系对限定选修课程按照三类专门化方向设置,一是按照中餐烹饪专业专门化方向设置专业课程模块,二是按照中西面点专业专门化方向设置专业课程模块;三是按照营养配餐专业专门化方向设置专业课程模块,供各校根据本校中餐烹饪专业的特点和教学资源在三类限选课程模块中任意选择;

4.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管理规范建设。①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依据教学管理规范化要求,完善有关教学管理制度,制订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方案、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改革课程教学评价制度,实施过程性考核,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态度、知识、技能,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②建立新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顺应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建立监控体系,形成由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协作委员会、餐饮企业、学生家长组成的监察团,对管理规范的运行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监察与反馈。③组建一个董事会,三个“中心”。组建中餐烹饪董事会,组建中餐烹饪专业技能大赛研究中心,中餐烹饪专业技能教学研究中心,中餐烹饪专业学生素质研究中心。组织行业企业大师和专业学者共同开发烹饪中职技能大赛项目,以及研究大赛与技能教学、技能提高与素质提升的关系等问题,促进专业全面发展。

5.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①建立多元化学生评价改革体系。课程考核内容由原来的以结果考核为主转变为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从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综合考核学生,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等内容纳入过程考核范围。过程考核要素如下:课程考核成绩=过程考核成绩(60%)+期末考查成绩(40%)。过程考核成绩=∑主题考核成绩/主题数。主题考核成绩=态度+知识+技能,三部分各占三分之一。态度考核点:出勤、礼仪与行为规范、课堂表现、作业。知识考核点:课程标准中该项目规定的知识目标,采用笔试考核。技能考核点:课程标准中该项目规定的能力(技能)目标、完成任务的质量。采用演示、实训报告、成果汇报方式考核。期末考查成绩:笔试、成果展示、合作任务、调查报告、案例分析。②建立多元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标准和方式按照“计划、准备、实施、检查、反馈、改革”六个环节,对评价指标进行细化,形成知识、技能、素质、就业和用人企业满意度为主的多元评价标准。使用书面与口头检测、行为展示、成果展现、量表衡量、轶事记录、档案袋评价和日常行为观察等多元评价方式,形成全方位全时段的教学质量与评价方式。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和监控体系。充分利用学生实习实训信息管理平台,做好校外学生实习的动态管理,注重以学生顶岗实习为重点的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与监控。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做好网络教学的质量控制。

中职教学改革方案范文第4篇

【摘 要】实践性教学在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探索“现代学徒制”理念下的教学改革,提出“4+1”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大胆设想。

关键词 “4+1”教学改革;实践性教学;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73-03

作者简介:丁峰,舟山技师学院副校长,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科院规划课题“职业中学海洋旅游专业创业营组织建设的实践研究”(编号:2015SC328)的研究成果。

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主席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浙江省教育厅在《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提出“进一步探索在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理念引领下的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加强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实践性教学,大胆尝试‘做中学’、‘学中做’等体现‘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努力促进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实训的有机融合。”我校酒店管理专业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探索尝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提出了“4+1”实践性教学改革设想。

一、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背景

1.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弊端。在校内教学中,教师讲授的内容多停留在基本知识的普及上,尽管引用了大量实际案例和情景进行教学,但要讲清讲透酒店管理实务依然存在一定难度。仿真实训室虽然模仿了真实的职业环境,但是缺乏“以人为本”的规范化服务,就更谈不上个性化服务了。部分对实景化要求很高的实训项目无法在校内实训场地开展,如客房服务中的客房清扫、计划卫生、PA服务等,因而学生无法全面掌握该门课程的实践技能。

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分散在校外多家企业,班主任与专业教师巡视与指导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实训课程无法贯彻落实。加之一年的实习使得很多企业不愿在学生培养上下太多功夫,而更倾向于将实习生作为劳动力使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校外实习容易流于形式,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在酒店行业发展日新月益的今天,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鉴于传统实践性教学存在的种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而非常有必要探索尝试新的实践性教学,使之更加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2.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可行性。酒店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开辟校外实践课堂的必要性。要改变从“在校学习”到“顶岗实习”的跳跃模式,努力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开辟校外实践课堂,在酒店中进行实践性教学就非常重要。利用酒店企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锻炼场所,学生在校学到的理论可以及时从实践中得到检验,从而加强对酒店实务的理解与掌握,符合目前酒店业人才市场的需求。

学校现有的专业实训场地为实践性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校内建有的客房、中餐、西餐、前厅等各类实训室,可供学生进行基本服务技能练习,使学生在走出去之前能够掌握一定的酒店实操技能,打好一定的实践基础。而学生在校外实训中可以检验和提高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实现在校学习和校外实践的相互过渡和提升。

酒店经营的季节性为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可能。有效利用酒店经营淡季,在不影响酒店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实施校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服务技能;而到了酒店的经营旺季,掌握了实践技能的学生能够参与到酒店对客服务中,既巩固和强化了自身技能,又可以解决酒店用工短缺问题。

二、“4+1”实践性教学改革的体系构建

1.“4+1”实践性教学的专业学习框架。“4+1”实践性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个新的专业学习框架,将实践性教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将传统模式下的“校内实训”和“顶岗实习” 更确切地表述为“校内模拟实践”和“毕业综合实践”,同时增加“校外项目化实践”,安排学生每个学期到酒店接受一定时间的实践性教学,边学习边实践、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模块化、项目化的实践。

2.“4+1”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4+1”实践性教学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习与就业无缝对接的一种教学。以“厚基础,强技能”为特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服务理念和职业素养,有利于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适应行业需求的技能性人才。

在“4+1”实践性教学改革下,学生在前五个学期约

4/5时间进行校内理论学习和模拟实践,1/5时间到企业进行校外项目化实践,第六个学期到校外完成毕业综合实践。校外项目化实践的具体时间、岗位根据教学计划、课程要求与企业协商后统一安排。通过改革,使校外项目化实践与校内理论学习、模拟实践有机结合、互补相长,并培养学生的服务理念和职业素养,为第六个学期的毕业综合实践做好铺垫,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增加工作成就感,真正实现“知识、技能、理念、情感”的升华,有利于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适应行业需求的技能性人才。

3.“4+1”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支撑条件。

(1)调整课程体系,灵活安排校内教学。首先,四个学期的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选修课改革为五个学期内修完,文化课与专业课比例合理,专业课程开设循序渐进。其次,以学生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为导向,以强化实训教学为目标,进行课程内容构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校外项目化实训的教学安排相配套。此外,由于酒店出于实际工作需要,有时可能会提出把校外项目化实践提早或延后到经营淡季,这样就可能与原先的教学安排在时间上发生一些冲突,可能影响到校内正常教学。因而必须要有灵活的教学安排,通过对课程的微调,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

(2)深化校企合作,有效开展合作教学。校企合作只有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能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建设,服务地方经济,才能持续发展。一方面,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有效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资源,为教学搭建良好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环境。另一方面,邀请酒店行业、企业的专家,与我校旅游专业教师一起组成专业咨询委员会,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人才培养出谋划策,推动“4+1”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此外,聘请企业、行业人士担任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邀请业内专家开设各种讲座、报告等,拓宽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

(3)强化专业师资,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师到酒店进行挂职锻炼的相关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到酒店调研或参与开发规划等项目;对专业教师分期分批进行短期专业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或行业管理工作者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实践性教学水平。

(4)扎实思想工作,打好学生专业基础。负责下企业参与实践性教学的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对学生在工作中出现的专业问题及时释疑,并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处理好学生学习、企业需求和学校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树立学生实践锻炼的信心,得到他们对实践性教学的支持与配合。而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如服务礼仪、酒店知识,有利于学生了解酒店的工作性质与内容,带着更明确的目的接受实践性教学。对酒店来说,接受有一定专业基础教育背景的学生,便于管理,可以减少一些培训环节。

(5)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综合评价体系。“4+1”实践性教学的实行涉及酒店、学生和学校三方,因此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非常重要。校企合作层面,签订合作协议、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学生管理层面,确立专业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制定学生实践指导书和建立考勤制度、奖励机制。评价体系层面,注重过程评价,由学生、教师、酒店多方共同参与教,最终完成综合性教学评价。此外还应建立校外实践性教学档案,为专业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提供素材。

4.“4+1”实践性教学改革的运行流程。首先专业教学团队与酒店行业的专家进行深入访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商定最可行的教学方案,就学生校外实训的各个环节和内容安排达成一致。其次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每家企业安排专业教师进行巡视,配合酒店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并对实训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最后在实训课程结束后,将学生的实训日记与专业教师的下企业记录进行汇总,师生座谈交流心得、总结经验,进一步与企业交流、互相反馈。

随着“4+1”实践性教学的逐步推广、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不但可以确保校外实践性教学安全有序进行,还可以使校外实践与校内教学互为补充,使专业课程的教学真正做到实践实务,形成一套能够真正培养酒店专业优秀人才的专业课程与教学体系。

5.“4+1”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模式设置。根据酒店专业的课程设置,结合酒店行业的实际运营,将酒店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模块,每个实践模块与相应课程互为补充,再依据教学要求和酒店服务的现实要求,细分出若干项目,既能够覆盖模块中要求的各项实践技能;又能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升。

三、“4+1”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推广价值

1.“4+1”实践性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教学尝试。《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公布后,全省启动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预计将于2016年在全省所有中职学校全面推行。“4+1”实践性教学改革,无论从教学机制、学习机制、课程选择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4+1”教学模式都可以说是中职课改的一种现实可行的教学尝试,随着该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相信可以成为切实提高中职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新型教学模式。

2.“4+1”实践性教学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当教学项目化、课程模块化成为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那么就必然需要一种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一个专业一个系部。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各个专业都需要一定形式的实践性教学,作为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4+1”实践性教学的思路与框架对各个专业都是适用的。

3.“4+1”实践性教学推广能够产生的积极影响。

(1)专业建设层面的积极影响。随着“4+1”实践性教学的逐步深入可以促进课程体系开发,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加贴合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实际。校外实践还可以提供更多来自学生、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丰富专业教学素材。专业教师能够更深入地接触企业,密切与企业师傅的交流互动,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与行业紧密联系,能够紧跟甚至引领行业发展步伐。这些都无疑将推动一个专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专业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2)校企合作层面的积极影响。“4+1”实践性教学可以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形成更为良好的合作机制,学校和企业都可获益。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聘请企业人士来校担任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邀请业内专家进行各种讲座,可以使校内场地及实训设备等资源得到更为充分有效的利用,并可以有力促进兼职教师队伍培养;另一方面,校外实践性教学日益成熟完善,可以逐步与“现代学徒制”进行接轨;此外,可以加强学校在当地某些专业、行业领域的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于行业、服务于社会。而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企业参与到学校实践性教学等人才培养工作,培养出的优秀专业人才最终还是为企业所用,因而可以进行针对性培养,实现与企业自身用人需求的理想对接;另一方面,还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企业乃至行业的整体水平。

(3)学生成长层面的积极影响。首先,在专业学习方面,学生通过“4+1”实践性教学可以更多地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感知和体验,而不是单纯在教室学习理论和在实训室进行重复训练,可以从中获得体验和实践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更佳学习效果。其次,在能力培养方面,学生在进行校外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强对专业实务的掌握,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还能使学生的表达、沟通、应变等多方面能力得到发展锻炼,更加有力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再次,在性格引导方面,校外实践可以通过学生对企业员工、企业顾客之间互动言行的观察,通过学生自身与企业员工、学生与企业顾客等多方面的接触与交流,锻炼学生合作、组织、自我控制的能力,改善个别学生因家庭环境而出现的自我意识偏差。

在择业就业方面,“4+1”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从高一开始进入企业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各个方向,并进行亲身实践,加深专业体验,这为他们明确自身方向、选择就业岗位,提供了最直接、最直观的认知途径,能够帮助学生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和岗位,在选择就业方向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黄芝英.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选择研究[J].科教导刊,2014,(11):23-25.

[2]缪小玲.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学理论,2014,(11):195-196.

[3]范智军,杜安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实施路径探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1):91-93.

[4]周柳华,张慧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3+1”教学模式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2):37-40.

中职教学改革方案范文第5篇

一、要让学生明确该课程的重要性

建筑材料是建筑物的基本组成材料,是建筑工程重要的物质基础,材料决定了建筑物的形式和施工方法,而材料质量、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在建筑材料的生产、采购、贮运、保管、使用和检验评定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造成缺陷甚至造成质量事故。学习它,一方面为学习后续专业课提高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为今后在实践工作中能正确与合理地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知道课程的重要性后,学习它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兴趣。

二、要选用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工具。而且由于该课理论课时少,不少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自学完成,所以选用恰当教材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热情。为此要求建筑材料课所用的教材必须满足以下几点:一是所用材料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能充分反映行业与职业特征;二是教材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图文并茂;三是教材的深度要符合中职生的基础情况;四是教材的知识点、引例要多联系实际,要规范正确。只有这样的教材学生看起来既不会觉得深奥看不懂,又不会觉得知识陈旧,学生学习它才不会丧失信心和学习兴趣。

三、课程内容上的创新

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2l世纪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在教材编写时就要用现代的观点审视、选择和组织好传统的教学内容,用超前的意识和发展的眼光收录教学新内容,要有较强的创新意念。教材的编写者应该站在时代的前列,始终以一种积极活跃的思维,不断地修订和添加最新的内容,能够使这门课程的内容更新更准,是培养2l世纪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

四、要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

随着中职教学内容方法方式的不断改革,教学课时逐渐减少。要在少课时范围内把所有建筑材料知识点讲到、讲懂、讲透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和图书馆去补充、去拓展、去深化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有收获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将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引入课堂,开发和利用具备网络教学和自主学习功能的课程网络。课程网络教学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强大的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表现的信息处理功能,形象直观地再现客观事物,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使教学达到简单明了、学生易懂的效果。同时,课程网络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助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学习,而且可以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真正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

六、教学中要强化实践应用性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