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第1篇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暑假我院团委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在全院同学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第2篇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 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 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 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第3篇

1.增加农林类大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实现双赢局面。从“三农”角度考虑,目前,我国农林科技人才匮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林类院校大学生在毕业后不愿意回到基层工作,就是因为他们对“三农”问题没有深层次的了解。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学生通过下乡就农业对农村进行考察、就农情对农民进行访谈、就专业知识开展宣讲会等一系列活动,更直观地感受和认识农林类专业的特色及这些专业在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政策导向中的优势。

2.激发农林类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实践能力。很多农林类院校学生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农林类专业没有一个好的就业前程,所以在校期间,很多学生宁愿选择转入金融学等当前较为热门的专业,或者对所学专业抱有一种轻视的态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农林类学生意识到我国国情、社情、农情的发展需要他们以及帮助他们看到自我价值所在,从而使这种心理上被重视的满足感转化为实际中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农林类院校学生培养了遇事思考、勤于动手、善于沟通等多方面实践能力,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二、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

(一)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

1.突显专业学科的特点。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愈发重视,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更应该坚持贯彻落实“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口号,而农林类院校的学生更是首当其冲的。农林类院校专业主要包括农学、茶学、林学等,虽然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农林类院校也逐年增设了文学及理工类专业,但相较于其他院校而言,农林类专业仍是农林类院校的优势专业。在需要学生深入农村进行服务的“三下乡”活动中,农林类院校的学生更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为服务三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农林类的大学生相对于其他院校而言,在学科专业等方面更有优势。

2.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相对于金融、计算机等热门专业而言,农林类专业学杂费用较低,并且奖助学金比例较高,因此,很大一批来自农村家庭的子女在升学时会选择农林类院校就读。他们大多不是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相较于生活在城市家庭中的学生,他们更愿意走进基层服务农村,更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对农村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感。

3.拥有丰富的实践基地。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长期稳定有成效的开展下去,必须通过院校的力量与当地村委进行联系,通过定期开展活动加强双方的沟通,多方式地丰富实践内容。农林院校一般都处于城市的城乡结合部,面积较大,在校园内或校园附近有许多农村社区,且具有一定面积的农林实践基地。这样一来,学生省去了舟车劳顿之苦,同时也节省了活动时间。在“三下乡”活动开展的时候,农林类院校的学生更有机会进入有合作的基地进行实践,不仅能够方便管理,而且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

(二)农林类高校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不足

1“.三下乡”实践活动流于形式:一方面,目前仍然有个别高校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期对学生采取流放式的管理,少过问甚至不过问,活动后期又急于追求实践成果的宣传,实则毫无意义。另一方面,“三下乡”活动时间较短,在交通上费时费力,又考虑到暑期的特殊天气,学生走到实践地点时已经筋疲力尽,对实践的热情度早已降低。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积极、不主动,大多流于形式,走个过场,实践过程中大多存在懒散、消极的状态,甚至存在很大一部分学生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在实践单位盖章,并未达到思想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以及促进社会化的最终目的。

2“.三下乡”实践活动学生参与面不广。调查表明,参加过“三下乡”活动的人数较少,约有2/3的在校大学生没有参加过这项活动。由于暑期“三下乡”需要的活动资金较大,参与人员不便于管理,组织活动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各大高校或学院组织的“三下乡”活动不仅队数有限,而且每队人数有限,导致能够获得机会参与的同学寥寥无几。同时,为了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取得一定成果,院校往往挑选一些成绩较优异或者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组成核心团队,而忽略了其余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时所需要的帮助与支持,这样就导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与面较低的局面。

3“.三下乡”实践活动针对性不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强调实践与大学生自身专业知识相结合,开拓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基地,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扫盲和卫生宣传上,要把扫文字盲和扫意识盲结合起来,把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结合起来,把送文化下乡和送文明下乡结合起来。而当前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同时由于缺少老师的指导,实践过于盲目,往往局限于只是挑选了一个较为简单普遍的主题,进行了粗略的调查研究,而没有根据所学专业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所以得到的调查结果对“三农”问题而言用处不大。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农林类高校大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三、改进农林类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建议与思考

(一)健全保障机制,保证农林类院校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健全农林类院校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需要从制度、人员和资金三个方面落实。首先,农林类院校需要高度重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成立专项领导班子,每年拨付固定资金以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政府应该给予学校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让农林类院校能够扩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规模,以确保更多大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实践中来。最后,院校也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与当地企事业单位联系,通过帮助企事业做宣传或学生进行自愿无偿服务等形式得到资金或物质资助,建立“共赢”的长期合作关系。

(二)加大指导力度,确保农林类院校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由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地点各异、时间不一、形式多样等原因,对于参与实践的学生不便管理,因此,在鼓励学生参与实践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每支“三下乡”实践队伍都要安排指导老师。由于“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时间一般不会很长,学生应进行每一阶段的成果汇报,在活动中如果遇到了专业方面的困难,可以及时与指导老师商量解决办法,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实践中由于解决问题方式不正确而做无用功。有了学校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学生参与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效果会进一步提升。

(三)发挥新媒体作用,增加农林类院校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农林类院校学生自身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存在误区,因为还未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学生对于实践的思考层面仅仅局限于参与之后可以给自己带来哪些实质性的好处,而不是自主地意识到社会实践对于自身能力会有怎样的提升。因此,农林类院校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当中就要有着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多个平台宣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社会实践动员大会;利用新媒体(微博、QQ、人人等)平台展示“三下乡”活动成果并分享学生的活动感悟,促进交流;举行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摄影、感悟等方面的比赛。以湖南省为例,政府利用近年来网络宣传发展迅猛的优势,已连续多年通过网络新媒体举行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等活动,不仅扩大了宣传社会实践的力度,相应的也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四、总结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第4篇

课程化的校本德育

想让德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德育与自身发展息息相关。学校通过系列化校本德育课程的构建和实施,引导学生明自主之责、立成才之志。“素质检测―自我认识―指导发展”为主线的教育系列便是其中之一。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优势、不足和努力方向,我们精心设计了《非智力个性素质测试》,把情感商数、意志力商数、道德商数、精神商数等引入测试量表。由此,学生得以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自身发展要求也由盲目变得清晰,学生学会了自律,自觉地将他人要求内化成自我要求。

同时,学校开设了一系列励志教育和学生发展指导系列课程,组织教师、家长、校友等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发展目标与自身责任。“学・思・行”校友沙龙是学生与老校友面对面的交流研讨活动;“华附大讲坛”则会邀请著名的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座,钟南山院士、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梅洛博士、数学大师丘成桐等都曾来校与学生交流;高一年级“请进来”职业分享活动上,家长义工团请来校友与学生分享职业发展状况、入职条件及入职准备等经验;高二年级的“成长的足迹”交流活动,则是由校友向学生介绍学业、职业和留学发展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针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职业取向,我们不仅提供了专业的测量分析,而且设置了系列化的指导课程,目的就是让学生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接触专业发展和职业选择等内容,根据个人条件做好必要的准备。

多样化的实践体验

真正的德育是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内化的过程。当然,这一过程不会自动发生,对于成人感越来越强的中学生而言,他们不愿意服从外在的权威,不愿意接受简单的灌输,其道德价值观的形成需要自主性的道德学习和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

基于网络平台的自主性道德学习

我们建立了学生发展指导课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精选了4500多个课例供学生自主选择,这些课例涵盖了理想、学业、责任、诚信等内容。入学前,所有的新生都要在网络平台上自学这些课程,注册报到时要提交学习心得和体会。此外,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自主测试与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心灵家园,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参加测试和学习。

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新生做好新阶段的学业准备,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逐渐了解并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学业规划的方法。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

每年11月初,学校都会组织高二年级学生到广东清远农村进行为期一周的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农忙时节,学生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农村社会调查,为村民服务,真实地了解“三农”现状。学校把研究性学习与学农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带着课题学农,一边劳动一边进行课题研究。学农期间,不少学生的研究论文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同学们关于农村问题的调查报告和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

这项活动坚持了23年,从未间断。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

模拟面试主题活动

如今,面试已经成为就业、升职、升学的必经过程。“模拟面试”既是适应高校自主招生的需要,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活动以高二年级为主要对象,主要流程包括自我介绍、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现场问答和点评等。评委由学生、家长、校友共同组成。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发展性的生活指导

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关系的变化,独生子女普遍在心理、人格、自我认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为此,学校开展了学生生活指导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环。

我们坚持预防为主、面向全体、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生涯指导课程为主要载体,以健全人格为目标开展指导活动。首先,通过课程、网络平台、心理社团、专家讲座等,在普及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检测、自我调节。学校与香港著名心理学专家岳晓东博士合作多年,开展针对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心理教师直接参与班级主题班会、职业分享、成长经验分享及高考考前心理训练等活动,努力实现德育和心育的有机结合。再次,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制订和实施《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个案预警与干预工作条例》,设立和培训心理导航员或心理委员,聘用校外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落实心理咨询预约制度等,建立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形成班、年级、学校三级监护学生心理安全防护网。据第五届全球华人心理学大会反馈,这一心育模式在全国高中学校中尚属首创。

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两课”教学 实践教学模式 创新

“两课”教育要达到预期的育人目的,就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构建“两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方法,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利用校内校外社会实践空间组织实地参观、社会调研、社会考察等,培育学生的实践精神,形成和提高实践能力,是促进“两课”教学紧密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

1.改革教学内容

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的方针原则。“两课”作为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当然也应坚持这一原则。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常讲常新的新问题,实际在不断变化,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所针对的问题在不断变化,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在不断变化,所以高校“两课”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以变应变才能把握实际,找到理论和实际的切合点,达到增强教学实效的目的。“两课”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涉及课程设置、教材、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但这些改革归根到底必须围绕增进“两课”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标这一中心。改革如果脱离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无论教学方法怎样先进,教学手段怎样现代化,都会将理论教育变成华而不实的屠龙之术,都会窒息理论课的现实生命力。因此,“两课”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在保持“两课”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前提下,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整合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在内容上的重复;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地详讲、略讲、不讲,让学生自学等。否则,理论离现实越远,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减。

2.充分发挥师生多极主体间的交往互动,构建实践性教学平台

课堂讲授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它是学生走向社会,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种有效形式。但由于目前解决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来源等还很困难,在人力、物力上都会受到限制,教师不可能搞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多极主体间的交往互动,构建实践性教学平台。实践基地的建设应当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意义,可比较的作为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如建立农村社会调查基地,既要选择经济发达、农民生活比较富裕的乡村,又要选择经济不发达、农民生活相对贫困的乡村;同样,建立企业社会调查基地,既要选择公有和非公有大中型企业,又要选择公有和非公有小企业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比较中提升辨别能力,使他们能更加认清国情,使他们对“两课”所学理论知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1)建立“两课”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分期分批下去参观访问,撰写小型调查报告或社会现象分析报告,记入学生成绩。实践教学基地的确立,以就近、典型、有特色为原则,典型教育意义突出。便于短期操作,便于与课堂内容及时结合,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容易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且方便教师组织、指导,便于学生分组开展活动,也可以保证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不会打乱整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如果难以组织大批学生统一安排社会实践,可以在各班中选调部分学生代表,分期分批进行,他们要负责把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系统地向全体同学作汇报。另外,还可以配以图像等方式,增强实地感。如果影响到其他课程的进行,可以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但是这种实践教学模式,需确定一个或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实践教学基地,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够独立操作的,需要学校和学院的配合。如果组织大批学生下去,人数多、规模大,时间安排比较难,还需要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老师,需要和其他学院进行协调,另外还需要一定数量的实践经费。如果利用正常上课时间下去,可能与其他课程发生冲突,需要教务处协调。

(2)在校内开展诗朗诵、教学录像、演讲赛、知识竞赛、参观展览、撰写学科论文等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参观展览就地取材,随时可以操作,只要有相关的展览就可实施。放映录像、电影的实践教学形式已经被很多学校采用,具有生动性、直观性、材料的典型性等特点,而且对“两课”而言是很好的辅助教学手段。撰写学科论文是检验学生对该课程相关理论学习深入程度的考核手段,不需要经费投入,不和其他课程发生冲突,而且占用的时间比较少,可以边学习边思考,逐步积累。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给学生一周时间专心于论文的撰写,以保证论文质量。参观展览、购买影像资料需要学校提供经费等的支持。演讲赛、讨论和知识竞赛,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开展的次数不可能很多,因此学生数量越多,相对而言参与的人数就越少,效果越不明显。

(3)结合假期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任课教师可与院学生工作处、团委配合布置社会实践内容和形式,可由学生根据实际自行拟定调查题目,于放假前发放到学生手中,并提出调查的具体要求,开学后学生以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方式递交小论文,并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报告会。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两课”的教学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实效,方便易行,能解决目前学生多,难以组织大规模社会实践活动的难题,是比较经济一种的实践教学方式,且符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种模式需要多部门的支持与合作,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成绩管理规定进行调整。因为假期社会调查报告要在新学期开学以后才能出成绩,和教务处的成绩管理要求脱节。如果能有学校支持,教师可以在期末把试卷成绩和平时其他方面的成绩先上报学院教学秘书,待开学后一个月之内把成绩综合,上报教务处成绩管理部门。这是这种社会实践操作起来难度最大的地方。

教学目标是实践教学所欲达成的目的,是实践教学的终极追求,是主导实践教学的统帅和灵魂。教学目标不同,所选择和采用的教学模式也应不同。采用何种模式进行实践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来确定。

3.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事任何工作都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没有相应的方法要完成任务是不可能的。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志则把工作方法比喻成“桥”或“船”。他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拼船就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这都说明,方法是人们为解决一定任务而采取的工具、手段或操作的总和,而教学方法则是人们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工具和途经,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方式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于方法的运用,有自觉和不自觉的区别,完成同一项任务,能够运用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在诸多方法中,有的可能达事半功倍之效,有的可能达事倍功半之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引导人们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不科学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会延缓或阻碍教学任务的实现完成。因此,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掌握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以提高素质为目标”为指导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育学生的实践精神,使学生形成和提高实践能力。

4.改革考试方法

“两课”实践性教学模式所关注的最终目标是:理论是否能真正运用于实践,能否真正解决实践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理解、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考试方法应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创新,改革“偏重知识测试,忽视能力考核”的传统考试方法,实行“知识与能力并重,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考核方式。考试内容除了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还应包括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后所内化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命题不能过死,单纯记忆性的题目要少,理解说明的题目要少。为了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命题要保持“活”的特色,题型就要灵活多样。如简答、填空、辨析、改错、简述、判断、说明、立论、驳论、写论文等多种形式,从多方面变换不同的角度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创新“两课”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带着理论问题走向社会,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丰富理论,使理论因实践的丰富而五彩缤纷,从而强化对“两课”理论的理解和接受,增强信心,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穆晓睦.高等院校“两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