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第1篇

>> 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思考 论中职学校电子类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 中职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初探 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改革探讨 在中职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 高职电子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简析 从大学生电子赛看高职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关于中职学校电工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及其管理的研究 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电子类专业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对电子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口袋实验室的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中职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如何改革电子类专业的实践教学 试论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模式教学改革 对中职学校财经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更新教学观念 搞好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改革 从电子工程师资格认证看高校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2-12-21

本文摘自.

[2]湖北信息工程学校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方案

[EB/OL],2013-08-28.

[3]宋小安 谈中职学校学生的专业对口就业.

[EB/OL].http:///blog/static/685945922009102933548720/,2009-11-29.

(作者单位: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体育教学 改革

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课程应根据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自然班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国家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职业高级中学体育教材(试用本)》为根据,以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目的,着眼于体育锻炼的基础教育,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不断提高,培养出能适应将来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才,实施适合中职学校特点的体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的体育发展。

一、体育课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新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通过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完善体格;掌握体育与健康保健的知识、技术、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良好习惯和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养成竞争、进取、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体育课教学改革的设计方案

1.制定具有中职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

(1)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体育课可以选项课的形式进行,从学生进校就开始实施选项课。体育选项课的选项方法是:给学生发放选项课程调查表,从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跆拳道、田径等多个项目中选出学生爱好、兴趣较集中的几个项目确定为本学期选项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运动技术基础,按照自愿原则,在所开选项课中任选一项,开学第一次可直接进入选项课。要制定统一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各单项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健康保健、体育锻炼、各专项技能、体育欣赏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各选项课中所选专项理论的教学由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一般集中教学不超过2个学时。其余随堂进行教学,不安排专门的集体考试,另外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选择好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2)体育课成绩的评定:体育课程包括专项技能、考勤和课外活动三部分,根据各选项课的特点制定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多项考试内容。在专项技能考试中,每学期末学生自主选择1―2个考试内容,由该选项课教师进行考核,对技术提高幅度较大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加分。考勤和课外活动考核由各选项教师根据该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2.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应对措施

(1)基础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形成以体育基础知识、体育保健知识、身体锻炼和评价知识等为主线,各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战术等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即结合各项目不同的运动方法传授体育基础知识、体育保健知识、身体锻炼和评价知识,形成教学内容和体育理论知识的趋同;体育基础知识、保健知识、身体锻炼与评价知识等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具体体现又形成了教学主题内容上的存异。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2)突出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愉快、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新模式,在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增强体质,提高综合能力,启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要选择不同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分组教学。要根据学生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打破教学内容固定呆板的组合,体现教师的特长和专业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要由“教授型”向“学习指导型”过渡,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尊严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项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体育知识技术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再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课的系统教学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体育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结论

经过多年的具体实践证明,根据中职学校的特点,开拓思路,进行体育课教学改革,实行具有中职学校特色的体育选项课教学是可行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成绩评价体系,教学效果明显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毛振明 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李桂铃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改革.体育学刊,2004,11。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烹饪;人才培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42-02

一、目前中餐烹饪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职业院校中餐烹饪专业有的教师把技术训练看成了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甚至是全部,陷入了唯技术的泥潭,成了技术至上主义者。我们并不否认技术的重要性,却肯定地说,缺少了“技术”的教育称不上是职业教育,没有“技术”的学生也不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但是,唯技术主义、技术至上的倾向,却导致烹饪专业教学走进了误区,第一,培养目标狭窄――以技术替代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为一年,在此期间学生技能得到一定提升,但是由技能与知识间的迁移比较欠缺。第二,教学内容单一――以技能教学替代了专业素养的综合教学,在课程教学中以实践操作为主,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课程体系简单――在课程设置中过多的注重了实用够用管用,而对学生的后续发展关注不够,对学科间的迁移关注不够。本文依据苏教职【2012】36号《省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三年制中专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提出“2.5+0.5”中职烹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路,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二、“2.5+0.5”中餐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

1.培养目标定位。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及食品安全法律意识,掌握现代烹饪理论知识和烹调操作技术,具备餐饮企业菜品制作、菜品研发、菜品创新、酒店管理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酒店第一线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2.培养模式。该专业教学改革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职业资格和能力的同时获得。构建“A-B-C-C-P”人才培养模式,即把在校学习的十个学期分为入门学期(Accidence)、基础学期(Basic)、拓展学期(Continuation)、考证学期(Certificated)、项目学期(Project)。确保学生在校五学期内完成相应职业技能的学习,在实习就业前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同时突出职业能力(项目学期)的培养。培养模式需体现“五个结合+五个偏重”的特点,即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偏重企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偏重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接合,偏重校外实习;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合,偏重兼职教师培养;专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吻合,偏重职业资格证书。培养模式还需体现“五位之和”的法国式大厨素质教育模式,即:厨德+技能+营养+文化品位+专业核心素养=法国式大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努力实现校业共同参与学生校企实习期间的素质教育全程。

3.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以专业方向为载体,将课程分为二大项目,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德育课限选课:在心理健康、职业健康与安全、环保教育等课程中,限选1门课程,在第2学期开设;学校也可结合专业实际开设其他有关德育限选课程;文化课限选课:在历史、地理、化学等课程中限选1~2门;专业方向课限定选修课程:本体系对限定选修课程按照三类专门化方向设置,一是按照中餐烹饪专业专门化方向设置专业课程模块,二是按照中西面点专业专门化方向设置专业课程模块;三是按照营养配餐专业专门化方向设置专业课程模块,供各校根据本校中餐烹饪专业的特点和教学资源在三类限选课程模块中任意选择;

4.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管理规范建设。①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依据教学管理规范化要求,完善有关教学管理制度,制订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方案、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改革课程教学评价制度,实施过程性考核,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态度、知识、技能,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②建立新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顺应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建立监控体系,形成由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协作委员会、餐饮企业、学生家长组成的监察团,对管理规范的运行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监察与反馈。③组建一个董事会,三个“中心”。组建中餐烹饪董事会,组建中餐烹饪专业技能大赛研究中心,中餐烹饪专业技能教学研究中心,中餐烹饪专业学生素质研究中心。组织行业企业大师和专业学者共同开发烹饪中职技能大赛项目,以及研究大赛与技能教学、技能提高与素质提升的关系等问题,促进专业全面发展。

5.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①建立多元化学生评价改革体系。课程考核内容由原来的以结果考核为主转变为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从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综合考核学生,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等内容纳入过程考核范围。过程考核要素如下:课程考核成绩=过程考核成绩(60%)+期末考查成绩(40%)。过程考核成绩=∑主题考核成绩/主题数。主题考核成绩=态度+知识+技能,三部分各占三分之一。态度考核点:出勤、礼仪与行为规范、课堂表现、作业。知识考核点:课程标准中该项目规定的知识目标,采用笔试考核。技能考核点:课程标准中该项目规定的能力(技能)目标、完成任务的质量。采用演示、实训报告、成果汇报方式考核。期末考查成绩:笔试、成果展示、合作任务、调查报告、案例分析。②建立多元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标准和方式按照“计划、准备、实施、检查、反馈、改革”六个环节,对评价指标进行细化,形成知识、技能、素质、就业和用人企业满意度为主的多元评价标准。使用书面与口头检测、行为展示、成果展现、量表衡量、轶事记录、档案袋评价和日常行为观察等多元评价方式,形成全方位全时段的教学质量与评价方式。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和监控体系。充分利用学生实习实训信息管理平台,做好校外学生实习的动态管理,注重以学生顶岗实习为重点的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与监控。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做好网络教学的质量控制。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第4篇

【摘 要】实践性教学在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探索“现代学徒制”理念下的教学改革,提出“4+1”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大胆设想。

关键词 “4+1”教学改革;实践性教学;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73-03

作者简介:丁峰,舟山技师学院副校长,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科院规划课题“职业中学海洋旅游专业创业营组织建设的实践研究”(编号:2015SC328)的研究成果。

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主席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浙江省教育厅在《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提出“进一步探索在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理念引领下的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加强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实践性教学,大胆尝试‘做中学’、‘学中做’等体现‘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努力促进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实训的有机融合。”我校酒店管理专业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探索尝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提出了“4+1”实践性教学改革设想。

一、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背景

1.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弊端。在校内教学中,教师讲授的内容多停留在基本知识的普及上,尽管引用了大量实际案例和情景进行教学,但要讲清讲透酒店管理实务依然存在一定难度。仿真实训室虽然模仿了真实的职业环境,但是缺乏“以人为本”的规范化服务,就更谈不上个性化服务了。部分对实景化要求很高的实训项目无法在校内实训场地开展,如客房服务中的客房清扫、计划卫生、PA服务等,因而学生无法全面掌握该门课程的实践技能。

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分散在校外多家企业,班主任与专业教师巡视与指导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实训课程无法贯彻落实。加之一年的实习使得很多企业不愿在学生培养上下太多功夫,而更倾向于将实习生作为劳动力使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校外实习容易流于形式,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在酒店行业发展日新月益的今天,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鉴于传统实践性教学存在的种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而非常有必要探索尝试新的实践性教学,使之更加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2.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可行性。酒店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开辟校外实践课堂的必要性。要改变从“在校学习”到“顶岗实习”的跳跃模式,努力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开辟校外实践课堂,在酒店中进行实践性教学就非常重要。利用酒店企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锻炼场所,学生在校学到的理论可以及时从实践中得到检验,从而加强对酒店实务的理解与掌握,符合目前酒店业人才市场的需求。

学校现有的专业实训场地为实践性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校内建有的客房、中餐、西餐、前厅等各类实训室,可供学生进行基本服务技能练习,使学生在走出去之前能够掌握一定的酒店实操技能,打好一定的实践基础。而学生在校外实训中可以检验和提高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实现在校学习和校外实践的相互过渡和提升。

酒店经营的季节性为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可能。有效利用酒店经营淡季,在不影响酒店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实施校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服务技能;而到了酒店的经营旺季,掌握了实践技能的学生能够参与到酒店对客服务中,既巩固和强化了自身技能,又可以解决酒店用工短缺问题。

二、“4+1”实践性教学改革的体系构建

1.“4+1”实践性教学的专业学习框架。“4+1”实践性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个新的专业学习框架,将实践性教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将传统模式下的“校内实训”和“顶岗实习” 更确切地表述为“校内模拟实践”和“毕业综合实践”,同时增加“校外项目化实践”,安排学生每个学期到酒店接受一定时间的实践性教学,边学习边实践、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模块化、项目化的实践。

2.“4+1”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4+1”实践性教学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习与就业无缝对接的一种教学。以“厚基础,强技能”为特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服务理念和职业素养,有利于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适应行业需求的技能性人才。

在“4+1”实践性教学改革下,学生在前五个学期约

4/5时间进行校内理论学习和模拟实践,1/5时间到企业进行校外项目化实践,第六个学期到校外完成毕业综合实践。校外项目化实践的具体时间、岗位根据教学计划、课程要求与企业协商后统一安排。通过改革,使校外项目化实践与校内理论学习、模拟实践有机结合、互补相长,并培养学生的服务理念和职业素养,为第六个学期的毕业综合实践做好铺垫,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增加工作成就感,真正实现“知识、技能、理念、情感”的升华,有利于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适应行业需求的技能性人才。

3.“4+1”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支撑条件。

(1)调整课程体系,灵活安排校内教学。首先,四个学期的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选修课改革为五个学期内修完,文化课与专业课比例合理,专业课程开设循序渐进。其次,以学生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为导向,以强化实训教学为目标,进行课程内容构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校外项目化实训的教学安排相配套。此外,由于酒店出于实际工作需要,有时可能会提出把校外项目化实践提早或延后到经营淡季,这样就可能与原先的教学安排在时间上发生一些冲突,可能影响到校内正常教学。因而必须要有灵活的教学安排,通过对课程的微调,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

(2)深化校企合作,有效开展合作教学。校企合作只有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能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建设,服务地方经济,才能持续发展。一方面,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有效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资源,为教学搭建良好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环境。另一方面,邀请酒店行业、企业的专家,与我校旅游专业教师一起组成专业咨询委员会,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人才培养出谋划策,推动“4+1”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此外,聘请企业、行业人士担任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邀请业内专家开设各种讲座、报告等,拓宽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

(3)强化专业师资,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师到酒店进行挂职锻炼的相关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到酒店调研或参与开发规划等项目;对专业教师分期分批进行短期专业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或行业管理工作者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实践性教学水平。

(4)扎实思想工作,打好学生专业基础。负责下企业参与实践性教学的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对学生在工作中出现的专业问题及时释疑,并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处理好学生学习、企业需求和学校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树立学生实践锻炼的信心,得到他们对实践性教学的支持与配合。而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如服务礼仪、酒店知识,有利于学生了解酒店的工作性质与内容,带着更明确的目的接受实践性教学。对酒店来说,接受有一定专业基础教育背景的学生,便于管理,可以减少一些培训环节。

(5)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综合评价体系。“4+1”实践性教学的实行涉及酒店、学生和学校三方,因此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非常重要。校企合作层面,签订合作协议、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学生管理层面,确立专业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制定学生实践指导书和建立考勤制度、奖励机制。评价体系层面,注重过程评价,由学生、教师、酒店多方共同参与教,最终完成综合性教学评价。此外还应建立校外实践性教学档案,为专业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提供素材。

4.“4+1”实践性教学改革的运行流程。首先专业教学团队与酒店行业的专家进行深入访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商定最可行的教学方案,就学生校外实训的各个环节和内容安排达成一致。其次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每家企业安排专业教师进行巡视,配合酒店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并对实训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最后在实训课程结束后,将学生的实训日记与专业教师的下企业记录进行汇总,师生座谈交流心得、总结经验,进一步与企业交流、互相反馈。

随着“4+1”实践性教学的逐步推广、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不但可以确保校外实践性教学安全有序进行,还可以使校外实践与校内教学互为补充,使专业课程的教学真正做到实践实务,形成一套能够真正培养酒店专业优秀人才的专业课程与教学体系。

5.“4+1”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模式设置。根据酒店专业的课程设置,结合酒店行业的实际运营,将酒店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模块,每个实践模块与相应课程互为补充,再依据教学要求和酒店服务的现实要求,细分出若干项目,既能够覆盖模块中要求的各项实践技能;又能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升。

三、“4+1”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推广价值

1.“4+1”实践性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教学尝试。《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公布后,全省启动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预计将于2016年在全省所有中职学校全面推行。“4+1”实践性教学改革,无论从教学机制、学习机制、课程选择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4+1”教学模式都可以说是中职课改的一种现实可行的教学尝试,随着该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相信可以成为切实提高中职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新型教学模式。

2.“4+1”实践性教学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当教学项目化、课程模块化成为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那么就必然需要一种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一个专业一个系部。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各个专业都需要一定形式的实践性教学,作为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4+1”实践性教学的思路与框架对各个专业都是适用的。

3.“4+1”实践性教学推广能够产生的积极影响。

(1)专业建设层面的积极影响。随着“4+1”实践性教学的逐步深入可以促进课程体系开发,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加贴合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实际。校外实践还可以提供更多来自学生、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丰富专业教学素材。专业教师能够更深入地接触企业,密切与企业师傅的交流互动,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与行业紧密联系,能够紧跟甚至引领行业发展步伐。这些都无疑将推动一个专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专业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2)校企合作层面的积极影响。“4+1”实践性教学可以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形成更为良好的合作机制,学校和企业都可获益。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聘请企业人士来校担任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邀请业内专家进行各种讲座,可以使校内场地及实训设备等资源得到更为充分有效的利用,并可以有力促进兼职教师队伍培养;另一方面,校外实践性教学日益成熟完善,可以逐步与“现代学徒制”进行接轨;此外,可以加强学校在当地某些专业、行业领域的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于行业、服务于社会。而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企业参与到学校实践性教学等人才培养工作,培养出的优秀专业人才最终还是为企业所用,因而可以进行针对性培养,实现与企业自身用人需求的理想对接;另一方面,还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企业乃至行业的整体水平。

(3)学生成长层面的积极影响。首先,在专业学习方面,学生通过“4+1”实践性教学可以更多地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感知和体验,而不是单纯在教室学习理论和在实训室进行重复训练,可以从中获得体验和实践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更佳学习效果。其次,在能力培养方面,学生在进行校外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强对专业实务的掌握,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还能使学生的表达、沟通、应变等多方面能力得到发展锻炼,更加有力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再次,在性格引导方面,校外实践可以通过学生对企业员工、企业顾客之间互动言行的观察,通过学生自身与企业员工、学生与企业顾客等多方面的接触与交流,锻炼学生合作、组织、自我控制的能力,改善个别学生因家庭环境而出现的自我意识偏差。

在择业就业方面,“4+1”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从高一开始进入企业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各个方向,并进行亲身实践,加深专业体验,这为他们明确自身方向、选择就业岗位,提供了最直接、最直观的认知途径,能够帮助学生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和岗位,在选择就业方向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黄芝英.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选择研究[J].科教导刊,2014,(11):23-25.

[2]缪小玲.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学理论,2014,(11):195-196.

[3]范智军,杜安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实施路径探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1):91-93.

[4]周柳华,张慧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3+1”教学模式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2):37-40.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第5篇

中职电子;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065-01

课程改革是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建设的一项内容,也是解决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有效措施。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改革应根据经济发展和实际需求合理调整课程结构,根据中职教学计划和有关要求,积极稳妥的增、删教学课程内容,深入探索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合理的确定文化课、专业课、实验实践课的比例,开设具有针对性的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优化专业资源配置,以达到课程最优化的比例结构设置,为强化电工电子专业建设提供必要条件。同时,电工电子课程的设置还不能过分追求理论化、系统化、专业化,而忽视了应用性和适用性,既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保证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能够满足以后就业需要。

1教学改革的机遇

2012年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有所缓解,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已走出低谷,在各级政府及企业积极努力、采取各种有效应对措施的情况下,全行业发展将存在较大的空间和机遇。从政府层面看,我国政府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机遇。从战略层面看,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利环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各领域的科技发展及信息化应用水平仍将进一步提升,为电子产品的应用和开拓工业软件市场,创造了新的巨大空间。

2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编排强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针对企业职业岗位的工作顺序来编排相关的课程,构成了一个与实际职业活动过程相符合的“学习领域”课程序列。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为主,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成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项目可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一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强调应用技能获得产品。项目课程的开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6个步骤进行开发。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教学组织、知识传授、问题咨询与技术指导者,学生则从知识的接纳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与主人,体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全程参与过程,让学生在富有吸引力、好奇与感性的氛围中获取今后职业生活的“钥匙”,真正实现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由教学行为向学习行为的转变。采取多种实训途径采取多种实训途径,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培养。

3电子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电工电子专业强调课程内容与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兴趣,因材施教。评价与考核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培养其热爱专业、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与考核的原则:开放式与多元化相结合的原则①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②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的结合;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④建立各门课程所特有的评价框架。评价与考核方式,如果就目前只由各个学校自己考核,标准很难统一,考核过程很难做出合理、客观评价。基于此点,我国重新出台行业规范和技能标准并实质性落实就尤为重要。以虚拟、模拟及仿真的实训条件,建设采用虚拟、模拟及仿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创造职业氛围,将大型机械设备设施虚拟、模拟及仿真到校内实训环境,解决一些项目实训的难题。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必须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建立健全合理的考核体系。这样才能让这个专业能长久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范围涉及广,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课程,学习起来既枯燥无味又难以掌握,所以更应该使用信息化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出掌握必要文化知识和熟练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实践动手能力为基础,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人才为根本任务,探索出适合时展的中职电工电子教学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