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我国事业单位在资金筹备方面的目标我国的事业单位必须努力收集可能的资金渠道,只有这样做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和进步,制造出更大的财富和价值。我国的事业单位应该充分利用好自身已有的有利资源和人脉来获得尽可能多的帮助和支持,而不是一味的想着国家政府会给单位多少的财务支持。虽然每一种资金的来源和获得的途径可能不尽相同,但是其最终的表现形式是一样的,原理也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采用尽量小的付出获得尽量大的收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越来越充裕,事业单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自然就会不断提升。
1.2我国事业单位在投资管理方面的目标所谓的投资管理就是要对已有的固定资产以及单位的实在资产进行相应的投资和管理。随着投资的数量以及投资的频率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相关事业单位要对投资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一般来说,投资的风险越高相应的投资收益也可能会随着提高;反之,投资的收益越高,投资的风险也会越高。因此,作为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不能只单纯的看重自身所能取得的收益的多少,同时也要考虑好高收益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高风险,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尽量把风险系数降到最低。
1.3我国事业单位在分配管理方面的目标作为一个合格的事业单位,不仅要将企业的经济管理的有条不紊,而且还要对单位内部的员工工资或资源进行有效以及合理的初次分配和管理。因为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的稳定和发展,假如出现了某些员工的工资分配不合理或是不正确的现象,就很有可能导致员工与领导之间的矛盾和隔阂,最终影响到企业的正常有序发展。从目前的事业单位员工工资组成可以明显的看出,员工的工资主要是和自身的绩效直接相关的,一个员工自身的绩效提不上去,那他的工资也不会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了。当然,事业单位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这样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最终促进整个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2实现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措施
2.1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核算进行强化管理只有加强了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核算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事业单位服务成本、生产制造成本较高,利润较低的窘境。所以,我国的事业单位就必须要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到整个实践过程中来。对于每一项付出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对于每一次的政府资助都有提前做好预算工作,争取做到不多话国家一分钱的目标。作为一个优秀的合格的事业单位,应该做到采用最少的付出,就能得到最大的收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和进步。
2.2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进行强化管理目前,虽然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但是对于我国的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所以这就要求我国的事业单位必须要逆流而上,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经济体制管理规章,不断改进现有的经济管理方案和体制,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管理和资金使用。同时必须要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有法必依以及有法可依,在法律的范畴内实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结束语
(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经济管理是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根本内容,保证较高的经济管理水平才能保证其他工作的顺利和正常开展,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若想在社会更好地立足就必须及时找到现如今的诸多不足,提高其经济管理水平,从而保证我国事业单位稳步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现如今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进行分析,意在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措施,从而为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加强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062-02
收稿日期:2015-01-20
作者简介:吴宝磊(1985-),男,河北衡水人,科员,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引言
经济管理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经济管理主体对于组织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管理活动,其最终地是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然而,事业单位因其“非营利性”的特殊性,往往通过国家拨款来支持其运作,所以大多事业单位往往对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不够重视,甚至存在忽视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现象。现如今,我国对于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已经渐渐深入,事业单位的生存发展已经成为其主要目标,经济管理对于事业单位也变得愈发重要。
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事业单位是由国有资产组建而成,是以向社会提供公益为目标的非营利性机构和组织。一般来说,经济管理似乎与事业单位看起来没有太大相关性,因为经济管理的目标往往是“盈利”,但实际上这中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事业单位虽然是非盈利性组织,虽然其不追求经济效益层面,但是其对于社会效益层面却有较高要求,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对于经济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机制也被引入到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中来,一方面,这对事业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挑战,为此,事业单位也必须遵守市场规律,因而事业单位加强其经济管理水平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现如今,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在其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使得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无法提高,甚至影响到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事业单位但对于其经济管理必须采取新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加强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开始承受更多来自于市场的风险和压力,然而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却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事业单位的风险性加强,加之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对于经济管理的不重视,还习惯性地依赖国家拨款,财务风险意识薄弱,这些问题都使得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低下。
(二)事业单位资金配置失调
我国事业单位因为长期靠国家拨款来维持其各项工作,因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不在少数,其主要表现在没有必要的铺张浪费以及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等,这些现象使得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无法真正用到实际需要的地方,等到真正有需要的时候却出现资金短缺,无法保证其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中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许多事业单位都存在这些问题,这就使得许多事业单位在进行经济管理的时候往往无据可依,只能沿袭以往的惯例进行管理,这使得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无据可依的结果是无法保证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使得事业单位一些个人进行决策的时候有了个人意志,甚至为许多违法犯罪的行为留下了可乘之机,给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带来了极大的经济风险。
三、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措施分析
我国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我国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这些问题甚至严重影响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与良性发展。为此必须找到其中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从而不断加强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水平。
(一)提高事业单位风险意识和风险处置能力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对于其经济管理的意识一直都比较薄弱,这就致使其风险意识也十分薄弱,面对风险的风险处置能力也很低下。要想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能力,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风险意识以及我国事业单位的风险处置能力,这就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进行有效管控,特别是加强对于事业单位贷款的管控,将事业单位贷款划入到预算中去,并将贷款的款项进行罗列;另一方面,在事业单位进行贷款时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看是否有能力在规定的期限偿还。最后,应当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诚信意识,增强器责任感和认同感,减少财务人员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失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事业单位风险意识的提高,从而也保证其风险处置能力不断提高。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经济管理体系
科学的经济管理体系是实现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前提和行之有效的手段,没有行之有效的科学健全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系,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就无法做到有据可依,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为此,必须建立健全经济管理相关的管理体系,使其成为制度化,标准化和常态化。对于科学的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应当从这些方面做起:首先,应当对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的监督监理相应的监督体制,保证我国事业单位资金安全,防止资金流失;其次,应当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并将其制度化,设立严格的会计控制制度,从而保证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也能减少经济管理中的风险。
(三)加强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
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资金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应当加强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的管理,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对本身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预算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从而保证我国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以及收支平衡,避免资金配置不合理。另一方面,还应当对于事业单位日常的资金流动进行详细记录,资金使用必须严格依照预算执行,对于大的自救流动应当提前进行调研,减少资金流动的盲目性,从而提高我国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实现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不断强化。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事业单位现如今在经济管理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归其原因是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意识,风险意识低下,以及风险应对能力低下导致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事业单位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能力必须不断提升,从而保证与社会和市场经济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保证我国事业单位走上健康,良性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克华.关于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 集体经济,2012,09:50.
[2] 李春芝.关于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探讨[J].东方企业 文化,2014,21:270-271.
[3] 陈业.关于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集体经 济,2013,06:111-112.
[4] 祝佳红.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J].商 业经济,2014,07:42-43.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实现路径
事业单位是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的部门,属于非营利性机构[1]。事业单位的各项开支都来源于国家财政支付,其经济管理目标也与国家财政密切相关。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应该制定合理的经济管理目标,通过有效的路径促使经济管理目标实现,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原则与任务
第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的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2]。第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有四,分别是投资管理目标、筹资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目标和分配管理目标。具体分析如下。
(一)投资管理目标
一般来说,事业单位的投资管理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房屋和建筑物投资中的资金使用、资产购进中的资金使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事业单位职能愈加市场化、社会化,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较之以前也有所增加,尤其是科研、服务类事业单位,投资需求愈发增大。在市场环境下,事业单位要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来管理投资目标,科学计算投资成本,合理防控投资风险,保证投资收益能够实现稳定增长。
(二)成本管理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发展环境产生了变化,其内部职能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内容逐渐超越预算、收支管理等成本管理内容,探索事业单位纳入绩效管理体制机制。其目标为全面实现绩效目标,以提升成本管理效率。
(三)筹资管理目标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事业单位也与时俱进发生着些许变革。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最大的目标就是公益目标[3]。公益不产生收益,却会生成消耗。因此,事业单位需要许多经济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就要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方法,减小对财政资金的依赖程度。事业单位在筹资管理方面要以争取政府财政支持为基础,拓展社会资金筹集渠道,积极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策略,促使资金筹集实现多元化。但是,在多元化筹资中事业单位也要意识到资金来源不同,其所蕴藏的风险也不同,比如银行贷款筹资,事业单位要定期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因此为了避免该筹资风险,事业单位要对其进行科学评估,明确贷款种类、数量及还款期限,规避筹资风险。
(四)分配管理目标
在收入分配管理方面,事业单位要正确处理两方面的关系,一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一是部门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关系,要兼顾各方利益,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各方要求,实现分配公平,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保证其工作质量。
三、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路径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投资管理目标、筹资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目标和分配管理目标如何实施及实现意义重大。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是非盈利性质的,既要保证其公益性,又不能不考量其经济收益,以减少财政投入[4]。掌握这个度,就要对这四大板块进行方方面面的分析与落实。
(一)预先明确投资方向,落实投资管理目标
首先,事业单位要明确资产产权,完善管理,以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为依据,针对资产结构和产权登记等制定可行性高的制度,保证资金运行有据可依。严格落实专人专账制度,对正常业务活动和经营性活动进行明确地划分,明晰职责,权责分明。预算编制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资金使用要严格按照编制进行,杜绝资金浪费,防止超支、透支。
(二)严格控制三公经费,落实成本管理目标
在作风建设日渐深化的今天,事业单位顺应国家纪律整顿形式,要完善三公经费管理,提高其使用的透明度,采取政务公开等措施,强化对其的控制。例如,严禁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行为;限制接待费用等。
(三)拓展筹资路径,落实筹资管理目标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各项职能的落实,事业单位要减小对财政资金的依赖,要拥有一定的可流动资金,要积极拓展资金筹集渠道。例如利用社会捐赠筹措资金、通过专项贷款筹措资金、通过设备租用和技术支持筹措资金等。但在筹措资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对筹资风险进行充分考虑,防止风险发生。
(四)加强协调,落实分配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在进行分配时要采取按劳分配制度,激发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还要完善激励管理制度,制定分配方案,定期按照方案对员工进行考核。除此之外,在进行分配的时候,还要合理安排内外比例,以现实为基础,将钱花在所需之处,以保证分配管理目标能够得以落实。
四、结语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有四,分别是成本管理目标、筹资管理目标、分配管理目标和投资管理目标。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坚持社会主义法规,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一定会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云仙.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初探[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3(1):95.
[2]王春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目标探究[J].经济视野,2014(11):106.
[3]兰莹.新形势下对于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的一些想法[J].中国电子商务,2014(8):102.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在维持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依赖的是国家财政拨款,一旦国家财政出现紧张必将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不仅有助于有效的扩大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适当的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更有助于事业单位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上。
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与弊端,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属于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存在很强的非营利性特征,导致很多人误认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与经济管理毫无联系,只与国家财政密切相关。很多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被忽视,使得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例如:陈旧而落后的财务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意识的缺乏、单位资产管理的混乱、财务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等。这些问题与弊端的显现严重抑制了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1.优秀经济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事业单位对经济管理活动都缺乏重视,在日常的人员招聘中只重视一般员工与管理人才的引进,对于经济管理人才的引进根本就不重视。例如:很多事业单位中并没有专门设置负责经济管理工作的部门或岗位,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都是由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来完成的。而对经济管理的效果也仅仅停留在表面,管理的重点也只是财务管理,对于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与控制、固定资产的管理、无形资产的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与控制较为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整体水平不高。再例如: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工作员人员大部分是行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他们并没有经过系统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或培训,实践经验更是匮乏,可见,不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能力,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极为匮乏,这不利于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2.经济管理制度还不健全
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管理活动的基本保障,虽然近年来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建设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上还存在诸多不足。没有科学的、完善的制度作保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活动就会缺乏指导方向。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缺乏适应的法律指导,事业单位现行的经济管理制度还不科学、不完善;第二,很多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经济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执行能力差;第三,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监督与管理。
3.财务风险意识差
作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将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为事业单位带来各种潜在风险。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由传统的、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向市场管理与行政指导并存的双重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支出仍属于国家财政全额、或地方财政全额拨款的社会组织机构,但仍将受到来自市场经济环境的多方面考验与挑战。例如: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在转型时期不敢迈步、做事小心翼翼等待国家财政的拨款,一旦遇到财政拨款不足时就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的现象,发生各种风险的比率直线上升。例如:很多事业单位的志愿普遍认为自己的单位是吃“皇粮”的铁饭碗,不必为自己的资金问题而发愁,这种风险意识的淡薄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风险。再例如:虽然我国已经三令五申的要求事业单位注意“三公经费”的支出与透明,但是有的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养成的在接待、报销上的随意性与铺张浪费,很难再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监督。
4.对固定资产缺乏严格的管理与监督
固定资产本来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长期以来受行政管理的影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重视,给国家带来了损失。例如:有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常年堆放在库房里不用,成了单位的“老物件”,使得固定资产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没有为人民群众提供一定的社会效益。还有的事业单位盲目的向上级部门申请购买新设备、新资产,而设备买来后又闲置在库房中不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再例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也是一个极为严重地问题。有的事业单位一旦出现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就向上级申报,而对于相关的责任人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三、提升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新时期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对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为了尽快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制,实现经济管理结构的优化,更好的适应当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必须不断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建设。
1.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
更新经济管理理念,提升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素质是提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定期对工作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的培训与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新的观念,改变传统的思想与作风。事业单位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引进一批专业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注入新鲜血液。除了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还必须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思想素质的培训。员工的思想端正了、个人能力提升了,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
2.不断健全并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正朝着法制社会的方向转变,各项制度的建设也是法制建设中的一部分。事业单位拥有一套科学的、合理的、系统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将为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参考,使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朝着正规化、有序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必须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的常规制度,使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并使相关部门具体责任人能够更明确自身承担的责任。
3.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与事业单位各项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不断增强。因此,事业单位必须提升财务风险意识,提升风险应对水平。例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在贷款之前做好必要的市场调查与评估,在确定自身的还款能力后进行贷款,并加强对贷款资金的管理。
4.加大对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力度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实效性
1引言
为保证现代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须找到通过发挥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职能来促使市场经济体制稳定发展的正确方法。必须将市场经济与单位经济管理职能融为一体,准确地利用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发展与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地、持续地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探究目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全面发挥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职能的对策。
2经济管理特点
事业单位具有明确的社会定位,其并非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存在,是践行公共服务的主要单位,故其具有公益性的基本特点。另外,事业单位还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其一切工作内容的出发点均为社会,需要面向社会整体提供服务。因此,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因其独特的性质与企业有很大的差别,具体表现如下。
2.1资金来源
从资金来源角度来看,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是地方财政拨款;另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拨款。前者主要以满足事业单位日常运营需求为主,包括服务项目支出、人员薪酬支出、日常运营支出等。后者一般是事业单位承担特殊工作任务时由国家划拨专款。由于事业单位的各项服务、活动均不以盈利为根本目的,故多数事业单位不具备盈利能力,无法实现自给自足。
2.2经济管理性质
事业单位是公益性单位,无法像企业一般进行清算、倒闭或转让,这也意味着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层面不具备所有者权益。
2.3经济管理目标不同
事业单位强调追求社会效益,注重奉献精神,故其经济管理目标并非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仅仅是保证自身财政安全以及满足日常运营开支即可。
3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现存问题
为保障基本社会职能及运营需求,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对实效性要求极高。事业单位必须遵循时展的基本需求,尊重经济管理实效性的基本原则,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及内部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经济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以确保经济管理的作用价值可以充分发挥[1]。
3.1会计核算不规范
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发现,账目设置、账务细节以及账务手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部分单位在账务处理时不注重细节,只设总账,细节上不设账目,导致资产细节不明晰,真实性有待商榷。而日常账务处理时,部分事项并未明确标注债权和债务,甚至不注意留存原始清单,仅留存发票。此外,部分事业单位所执行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之处。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模式以大厅式模式为主,采取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若干个单位的对账工作同时由一个部门完成,导致会计与财务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且不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同时,由于集中管理的特殊性,单位不再负责做账,只负责报账。会计自身对于负责单位的具体业务状况、收支情况缺乏系统了解。
3.2资金链管理的问题
从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的角度来看,出纳与会计相互混淆的现象并不少见,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此外,事业单位对于出纳人员的监管力度明显不足,工作流程不细化、工作内容不了解,库存现金的盘点频率较低。若存在大额支出现象,往往会直接跳过出纳,直接通过财政库调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存在巨大隐患[2]。
3.3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不规范
房屋、土地等都属于国家固定资产。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上级单位在进行财政拨款时,对于申请单位的资金存量管控并不严格,不仔细考虑其变动诉求便同意拨款。这一管理漏洞的存在导致部分事业单位片面追求自身的利益和发展,盲目进行规模扩张。此外,部分单位过于强调设备更新,不考虑当前设备的完备性,导致很多未到淘汰地步的设备被闲置或丢弃,极为浪费。有的单位在进行工程项目时,罔顾规程,自行处理,不通过政府进行采购或招标,且自行采购时透明度低,资产处理情况不严谨,时间一长会出现账目与物件不匹配的情况。而有的单位在处理固定资产时,不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随意处理资产的变卖和报废,对国有资产造成损害[3]。
3.4拨款资金缺少计划性
部分事业单位在获取上级的拨款资金之后,缺乏计划性管理,不仅无法依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有效的使用计划,甚至会不公开费用明细。而在缺乏资金使用计划的基础上,资金的利用效率长期无法提升,甚至影响到了事业单位自身的职能发挥效果。
4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对策
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最主观的原因是单位领导层缺乏经济管理理念,对于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而在缺乏上级重视的情况下,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因此受到了影响,无法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管体系,导致经济管理的实效性大幅度下降。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提高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实效性,就必须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展工作。4.1树立正确的经济管理观念部分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观念落后的现状,很多单位的工作人员将事业单位定性于国家重点保障部门,因而在工作中缺乏竞争和生存压力。基于此,应促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观念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转变到与公共财政相符的层次上。考虑到领导层对于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故转变单位主要领导的观念是重点。作为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加深对财经法规的了解,深刻理解经济管理在事业单位工作中的作用,科学理财,遵守法纪[4]。
4.2加强会计核算优化以及队伍建设
为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职能,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需要加快会计核算优化。财务部门需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职能定位,不能片面强调“记账”作用,而是要注重对财务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并学会利用财务信息。另外,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需要加快队伍建设工作,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基本素质,并且行使监督权利,帮助经济管理人员提升水平,做到“双重管理,财政为主”。鉴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为保证事业单位公正执法,在事业单位设立的会计核算中心不能脱离政府管理,但可以转变其职能,确保其能独立完成会计、、记账等常规业务[5]。
4.3加强票据管理
票据是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工具,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需要保证票据使用的规范性与合法性,尤其是税务发票和财政票据的使用最为关键。不同的事业单位由于自身的工作内容存在一定偏差,故日常所接触的票据种类也会存在一定差距。为保证票据管理的有效性,需要构建票据统一领取制度,由政府向各个事业单位提供票据,不得擅自购买。此外,事业单位在使用税务发票时应当做好登记,以备查阅。同时加强票据缴销的流程管理。
4.4合理编制预算
预算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预算编制可以减少财政漏洞的风险性,同时有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在编制预算时,应当依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既往支出数据进行编制,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同时,还应当制定部门费用支出定额,有利于严格控制开支情况,保证单位工作正常运转。科学合理的预算,可以保证年度收支平衡,避免财政赤字。若是特殊情况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必须遵守相关法纪。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