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管理;护理干预机制;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院手术量的不断增多,手术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多,因此一套创新的手术室安全管理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针对20110年8月之前于我院就诊的4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存在的手术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如下文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0年8月之前于我院就诊患者400例为对照组,均未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同时选取2010年8-2012年5月进行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患者380例。依据患者所进行手术特点及个体情况,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安全干预方法。

1.2护理方法

1.2.1制定护理风险的管理机制护理风险护理机制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应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制定一套管理计划。首先对护理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依据实际护理工作,针对存在的护理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明确各种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依据制定的计划于医院中实行护理风险的管理工作。同时还可根据医疗事故的处理条例,对以往存在的医疗问题进行分析,并吸取教训,以便对目前存在的潜在护理风险进行识别与确定。其次,应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比如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摔伤、烫伤及坠床等意外制定相应的护理应急方案,并可定期的针对相应的应急方案实施演练准备,使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发生突发护理事件时,以最快的速度及最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1]。最后,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以便有事件发生时,可对事件的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在手术室护理中,发生意外事件的几率较大且难以预测,如术中患者发生压上、手术物品的清点不够清楚、患者的私密信息遭到泄漏等相关风险事件,都需在次日进行探讨与分析,明确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总结相应的解决对策。

1.2.2手术室护理人员须定期进行培训针对手术室中的护理人员,应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并根据护理安全干预措施举行研讨会进行分析。在进行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针对护理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尤其是一些护理理念较差、服务意识欠缺及缺乏稳定性格的护士,应对其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安全护理教育[2]。对于科室内部所发生的人员变动或工作内容的变动,应及时的按照实际制度进行考察,从而对其补充及落实,尽量减少手术室管理制度中的漏洞,定期的对手术室的安全进行管理干预。护理人员应该增强自身责任感,加强对患者的关心,了解患者的病程,以便按照“以老带新”的制度进行层级培训,并合理排班。

1.2.3提高手术室风险意识,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针对护理人员,手术室应定期进行培训,使其对相关科室内的护理安全策略进行学习了解,并及时将需要加以注意的地方指正出来,以便进行改善。还应该对手术室内的器械仪器、应用物品的放置规范程度进行检查,确定紧急物品的状态,是否能救急备用。

1.3观察指标观察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实施后的效果,其中包括护理干预的治疗、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发生护理缺陷的情况等。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常见风险及产生的原因见表1。

2.2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后患者满意度及医疗纠纷差错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属于风险性较高、技术性相对较强及护理程序较为复杂的一个场所,同时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性格、专业能力及处理方式行为等心理层面都具有较高的要求[3]。因此创建一套有效的安全护理干预机制,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干预护理,降低手术室事故发生率,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手术成功率,降低医疗纠纷差错发生率。所以在手术室的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是可起到重要作用的,应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李论,金仲品.严格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关键[J].当代医学,2011,17(22):12-13.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范文第2篇

1.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科,山东潍坊 261041;2.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山东潍坊 261041

[摘要] 目的 探讨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方法 抽选2012年6月8日—2014年6月8日于该院计划生育手术室接受治疗的30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50例)、实验组(15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比、护理质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安全管理,可有效规避各种安全隐患,优化手术室综合护理质量,从而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手术安全性得到提升。

[

关键词 ] 护理;风险;安全管理;计划生育;手术室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a)-0045-02

[作者简介] 刘晓媛(1981-),女,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护理工作。

计划生育手术室属于医院的重要手术科室,承担着各类大大小小的妇产科手术,具有安全隐患大、手术风险高、工作任务繁重等基本特点,术后极易诱发继发性感染、呕吐窒息、晕厥以及出血等安全隐患[1-2]。倘若手术操作失误,不但会给患者造成经济损伤、机体损害,情况严重时还可诱发死亡危险。因此必须加大对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规避护理安全隐患,降低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率,减少护理纠纷,优化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本文为了探讨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抽选2012年6月8日—2014年6月8日于该院计划生育手术室接受治疗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进行手术室护理,详细报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2年6月8日—2014年6月8日于该院计划生育手术室接受治疗的30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3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50例)、实验组(150例)。在对照组的150例中,患者年龄:19~32岁,人均:(26.85±3.02)岁;手术类型:处女膜修补术35例,诊断性刮宫术20例,清宫术10例,人工流产术70例,药物流产术15例。在实验组的150例中,患者年龄:19~30岁,人均:(26.67±2.98)岁;手术类型:处女膜修补术33例,诊断性刮宫术24例,清宫术11例,人工流产术65例,药物流产术17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年龄、手术类型等),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150例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150例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安全管理。具体方法:①优化工作环境,使护士工作压力得到缓解,从而减少护理差错;②督促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强护士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以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③定期进行手术室护理技能培训,对护士的护理技能进行考核与优化,以降低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④制定、执行安全管理条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护理满意度、切口感染、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护理质量控制。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评定,总分100分,分为满意(80~100分)、基本满意(60~79分)、不满意(0~59分)。

1.4统计方法

统计数据软件包:spss17.0,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控评分比较

比较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质控评分,实验组的护理质控评分(98.85±0.79)显著高于对照组(84.46±1.15),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其他观察指标比较

比较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实验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实验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对照组、实验组的切口感染率,实验组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总满意率:95.33%,对照组总满意率:87.33%,比较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讨论

3.1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3.1.1人为隐患①在手术室中,护士承担的工作较多,包括:术前谈话、术中记录、术后监测等,工作较为琐碎,易出现记录内容不全或者手术登记本错记、漏记等现象,例如:节育器类型、大小描述不详细或者记录不全等,从而造成护理风险;②在护理工作中,由于不注重沟通技巧,无人性化服务观念,用语措辞生硬、直接,使患者的隐私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伤害,严重影响护理质量;③在对患者实施妇产科手术时,常用到超声影像技术,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护士所具备的能力难以达到手术护理要求,因此在手术室护理中常出现各种护理不当的现象,例如:无痛麻醉后,患者会发生欣、躁动、不自主活动等现象,易产生坠床、撞伤风险,由于护士不清楚无痛麻醉临床表现,导致风险发生;术前洗手不严格遵循“六步洗手法”,从而将细菌带入手术室;对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时,工作怠慢,不按照相关程序处理;由于过分追求速度,导致抽检合格的手术包仍具有安全隐患,例如:继发感染、隐血阳性等;术毕,对患者进行阴道擦洗护理时,由于粗心大意,将棉球落在患者阴道内[3-4]。④由于大部分护士的工龄较短,护理经验不足,且责任识薄弱,因此发生技术差错的概率极高,例如:在无痛诊刮后,患者在意识不清醒的状态下突发舌后坠现象,并带有明亮的打鼾声,护士误将打鼾声当成普通的呼噜声,从而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5]。

3.1.2环境隐患室内空气质量属于影响护理安全性的关键因素,若室内空气质量差,极易诱发术后切口感染;由于手术较为复杂,工作量大,需要不断传递手术器械,再加上术中需要用到挥发性制剂、具有辐射性的医疗设备(麻醉剂、监护仪等),护士易产生紧张心理,从而使护理工作质量受到影响,可能产生护理隐患。

3.1.3管理隐患管理人员在安排手术室护理人员时,由于安排不当,而发生部分护士工作超负荷的现象,可能诱发护理风险;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缺乏业务培训与管理,导致专业能力不合格的护士负责护理工作,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护理风险;由于护理服务管理力度不强,许多护士无人性化服务意识,在护理服务中,态度冷漠,从而引发护理风险;由于医院未实施手术室安全隐患管理,未定期分析、探讨、总结风险事件,未制定风险干预措施,从而引发系列性的护理风险。

3.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规避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①优化工作环境,使工作压力得到缓解,从而规避意外风险。在安排值班人员时,要科学合理,使护士工作压力得以减轻,从而以轻松、愉快的状态投入工作,使护理质量及效果得到提升;由于术中会存在一定的辐射危害,当发放防辐射衣,避免护士人体受到损伤,从而缓解其紧张、忧虑心理,降低护理操作不当的几率[6]。②加强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定期进行护理技术考核,降低护理差错率。为了增强护士的法制意识与责任意识,使其护理行为得以规范化,使护理职业风险得到规避,当为护士发放《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手册,并定期进行考核,以增强护士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从而提升护理自律性,增强护士的责任意识;定期举行“手术室护理技能”培训活动,对护士的护理技能进行考核与优化,以降低发生护理差错的概率;重视环节质量控制,加强对手术室护理环节的控制,例如:登记患者基本手术资料时,要进行重点核对;术中用血时,要认真核对血量、血型,以确保无误;加强巡视护理,做好指标监测,以规避手术意外。③执行安全管理条例,实施护理隐患管理。要改变管理思路,根据计划生育手术室情况,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规章,以提升护理风险管理力度;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由经验丰富护士或主管护师专门负责护理风险管理,定期召开“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大会”,针对护理风险事件,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法;要重视对护士业务技能的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优化护士业务技能,以满足计划生育手术护理工作的需求;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予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以减少护理风险因素。

3.3护理安全管理对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的重要作用

据相关报道研究显示,在手术室护理中,对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意义重大,可有效减少意外事件、医疗纠纷,降低切口感染率,还可使护理满意度、综合护理质量得到提高[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2.67%)比对照组(6.00%)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2.67%)比对照组(8.00%)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切口感染率(4.67%)低于对照组(10.00%),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5.33%)比对照组(87.33%)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质控评分(98.85±0.79)显著高于对照组(84.46±1.15),P<0.05,有统计学意义。此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8]。充分说明,在计划生育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安全管理,可有效规避各种安全隐患,优化手术室综合护理质量,从而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手术安全性得到提升,充分体现了现代护理学中“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当加强对安全管理的实施力度。

[

参考文献]

[1]刘赞.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49-50.

[2]周加玲,王志成.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39(13):1764-1766.

[3]刁国宣,蔺习凤,柴静,等.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与安全隐患的防范[J].重庆医学,2008,37(7):773-774.

[4]赖晓萍,王美珍.手术室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与安全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3):1845.

[5]朱玉玲,李蕊.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15(3):142-143.

[6]魏丽娜.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115-116.

[7]秦瑶.手术室护理中安全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探析[J].吉林医学,2014(18):4108-4108.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手术安全; 护理管理

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医院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腹腔镜手术在临床的推广与普及,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成为手术室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强化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2012年1月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进行了进一步强化,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40例2012年2-6月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122例,女118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1.7±12.4)岁。随机抽取2011年2-6月行腹腔镜手术的24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125例,女115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0.2±11.7)岁。两组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两组手术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性别构成比、合并症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均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手术室管理,观察组总结本院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的护理安全管理数据,找出护理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根据国内研究成果进行强化整改[1-3],进一步完善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具体措施如下。

1.2.1 强化手术室环境管理 手术室环境是保证腹腔镜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强化手术室消毒管理工作,保证手术环境的绝对安全对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强化手术室环境管理,将环境消毒制度落到实处,落实责任、提高安全意识。

1.2.2 手术及术中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 对手术人员和手术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落实手术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执行人员管理制度、杜绝手术相关人员术中串手术室、限制观术人员数量。

1.2.3 患者管理 与病房护理人员和主管医师进行密切沟通和配合,实现手术患者的无缝隙护理,术前一天对手术人员进行常规术前探视,指导术者及家属合理备术、提高备术质量[4-5]。

1.2.4 仪器保养与维护 根据仪器保养规范对腹腔镜手术仪器进行规范保养和维护,定期检查,责任落实到人,并由专人进行检查评价,避免因手术器械故障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

1.3 评价指标 比较强化管理前后患者住院时间、患者护理质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患者护理质量评价以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出现一项护理缺陷即扣1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个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 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患者护理质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1。

3 讨论

加强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腹腔镜手术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术方式之一。腹腔镜术后的开展有效降低了手术伤害对患者的不良刺激程度,促进了患者的术后恢复[6]。高质量的手术护理措施是保障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高质量的手术护理管理,对保证手术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3]。为了进一步提高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护理质量,笔者在总结国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原有护理管理措施进行了进一步强化,强化了薄弱环节,消除了安全隐患,将护理措施细化、责任进一步明确,提高了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本研究数据显示,强化管理后,腹腔镜手术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护理质量评分提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黄爱华,黎晓燕.腹腔镜手术护理专科组的设置及培训[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579-3580.

[2] 王菲,于红.改进流程管理在我院腹腔镜手术配合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63-364.

[3] 陆琪,庄新萍,曹彩英.腹腔镜手术的护理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101-102.

[4] 杨莉,程艳爽,董国青,等.一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管理方法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2):140.

[5] 唐正远,周丽芹,姜小琴.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围术期全程护理管理[J].全科护理,2010,8(34):3131-3132.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在医院的护理中护理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它贯穿于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中。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进行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对患者的危害,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途径,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控制,是目前手术室护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1]。我院自2014年2月以来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应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共4名,均为女性,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43岁,平均年龄为(32.17±2.35)岁,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最短的1年,最长的23年,平均(12.36±2.58)年。其中本科学历1名,大专学历2名,中专学历1名。2013年度我院大小手术2715例,2014年我院大小手术2722例,差异不显著,可对比(P>0.05)。

1.2方法

我院自2014年2月以来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其主要措施如下:1)提高护理风险识别能力。提高护理人员对客观存在及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的能力,并将其归类,查找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深入了解门诊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门诊手术室护理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安全事故,组织所有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所总结的安全隐患进行讨论,针对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2)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学习,让护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准确地判断在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并从中吸取教训。3)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建立完善的护理制度能够保障患者及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就需要在手术室护理中,做好相关的风险管理措施,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并在制度建立后,严格贯彻实施[2]。4)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及时组织护理人员参与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培训,对存在缺陷的护理行为进行分析,确保每位护理人员能够对常见的手术室护理风险进行掌握并予以处理。5)监控风险管理措施落实情况。护士长负责对护理人员相关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控,对每位护理人员进行严格要求,务必按要求、按标准实施每一项既定措施,对于容易出现护理差错的环节进行重点监控,观察护理差错易出现的时间及环节,对于个别容易出现工作差错的护理人员进行重点监控,以减少风险的发生。6)加强沟通。门诊手术室护理中,还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多方面的沟通工作,如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让患者能够明确手术的具体情况以及手术中的配合要求,从而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减少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事件发生[3]。

1.3观察指标

我院门诊手术室从2014年2月实施风险管理后,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2013年度进行对比。分别随机选取2013年度和2014年度门诊手术患者各148例进行回访调查,比较不同时间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1.4统计学处理用%表示我院不同时间段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采用χ2检验,全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当P<0.05时,表示文中各观察指标数据差异显著。

2结果

2013年度我院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144例(5.30%),2014年度我院手术术护理风险发生87例(3.2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门诊手术患者进行回访调查,2013年度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78.38%(116/148),2014年度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5.27%(141/148),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目前的医院护理管理模式中,传统模式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远远不足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护理需求,因此,为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对护理服务理念进行创新,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护理的持续发展[4]。风险管理是一种新的护理管理模式,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风险无处不在,一旦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将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事件的认知,能够促使护理工作在相关操作规程的指导下顺利地进行,从而有效防止差错产生。建立完善的制度是风险管理顺利实施的关键,它作为护理人员实际工作中的最高准则,能够确保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效地规避风险。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因此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很大,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增强风险意识,对风险事件提前预防并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这样才可有效保证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5]。本文研究中,我院2014年度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后,将其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与2013年度对比,2014年度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适合推广。

参考文献

[1]董立群.门诊手术室护理风险与防范[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07):169-170.

[2]赵艳芳.浅谈手术室护理风险及其管理[J].现代养生,2014,(04):207.

[3]晏兰,邱立,钱洪军,等.援赞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思考[J].东南国防医药,2014,16(01):92-93.

[4]王巧波.手术室护理的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64-65.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层医院;手术室;安全隐患

手术室易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一旦发生失误,轻者影响病人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重者使病人致残,甚至死亡。我们在手术室护理工作过程中,不断自查各个易发生安全隐患的环节,并不断改进,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加强手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病人及医务人员的安全。现将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 基层医院手术室容易疏漏的几个环节

1.1 交接制度不完善。接送患者无床旁交接,术日晨不能严格执行由巡回护士凭手术通知单到病房与病房护士进行床头交接,共同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时间以及术前准备情况;手术结束后不能严格执行由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共同护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病人术中及术后情况、生命体征等,造成术后衔接漏洞

1.2 人力资源不足。无专职巡回护士,往往由医生或麻醉师兼职,不能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出现意外情况时抢救人力不足。有两台以上手术时,术前没进行书面编号排序,只是口头通知,病人入手术室顺序出错,容易导致差错事故。

1.3 组织和制度不健全

手术室仅建立了一般管理原则、清洁卫生制度和洗手制度、无菌操作原则等,且内容不完善,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无定期感染监测。无菌纱布储槽容积大,装载量过多,24小时使用不完未进行重新消毒,仍再继续使用。

1.4 终末消毒不彻底。吸氧面罩、吸氧管不能及时消毒、更换,吸引瓶术后处理不彻底。有连台手术时直接用于下一个病人,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无手术交换车。一台手术车从手术室内直接把病人送到病房,再由病房返回手术室,增加了感染风险。

1.5手术室护士自我防范意识差。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接受培训较少,知识更新慢,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对防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忽视了手术室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1]。比如在手术中手术人员常被血液、体液污染,洗刷器械时被水污染,甚至有污染内衣的现象,手术衣起不到防水作用,忽视了应有的防护屏障。

2 对策

2.1 完善各项交接制度,尤其是手术病人交接制度

手术室护士进病房接病人时,由主班护士到床头交接,共同搬病人至推车上。如是危重手术病人,术后回病房时需要病区护士协助时,病区接到手术室电话通知后,由有关护士备好氧气袋等必要物品,手术后病人必须由麻醉师或巡回护士亲自送病人到病室,并与病房护士交接术中及术后情况

2.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明确各类人员职责,明确分工,使各项手术能够有序进行,避免一人多用,杜绝事故隐患。

2.3 增强手术室人员的防护意识

加强学习,使手术室人员认识到工作中存在发生的危害,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保护自身安全。如正确使用与处理锐利器械,制订利器损伤的防护规范,熟练掌握并应用。充分认识到屏障防护在手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清洗器械时要使用防护围裙、套袖、护目镜,杜绝各种污染的机会。

2.4 健全管理组织,完善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减少医院感染

健全制度是做好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保证[2]。严格执行各项无菌制度,减少感染环节。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由于手术量小,无菌物品使用周期长,可以把无菌物品改为小包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既减少了污染机会,又可以节约成本。逐步制定并完善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一般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手术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管理等,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流程,如医务人员着装规范、洗手操作规程、手术间的管理、术中无菌操作原则、术后处理方法、手术器械的处理程序、特殊感染手术的处理、一次性物品的处理等。

2.5加强院感监测

对手术室要定期进行监测工作,每月1次常规对手术间、无菌包间空气、医护人员手指、手术器械、物表等进行微生物监测、指标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院感办公室,并采取相应措施严格控制,直到合格。无菌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用过的无菌包把监测卡存根,或粘贴在病例中,以有效证明消毒环节质量。

2.6做好一次性用品的处理及终末消毒处理

在限制区入口处放置500mg/L含氯消毒液的脚垫,推车每日用紫外线照射1次,每次一小时。手术室推车与病房推车严格分开。术后吸引器瓶,接头与吸引器瓶盖彻底分解,用5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处理,置于清洁环境中通风、干燥后待用。重复使用的器材物品至少备两套,消毒后备用。

3 小结

我院手术室通过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从细节入手,不断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工作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并使医院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形象,提高了经济效益。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可能发生意外。只有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才能有效避免医疗事故发生,切实维护患者利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