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物理学科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3-0136-02
1 前言
德国物理教育界流传着一个说法:“没有实验的物理教学是不成功的,至少算不上是完美的课程教学活动。”可见,在物理课程活动体系中,实验教学具有不容忽视且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就初中物理而言,各类实验具体而又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初学者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感官材料认识,有利于他们在配合并参与教学实验中培养实践能力,逐步强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有利于锻炼他们独立的思维能力、学习精神和良好的习惯品质,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基[1]。那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如何强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研究呢?
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体现
实验教学就是以实验为根本途径的一种教学活动。物理实验则是指借助物体的具体形态来认识物理概念,并利用有条件控制的物质运动变化来认知、总结与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性活动。简单说来,物理实验就是借“物”认“理”、以“物”探“理”的活动。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就是实验教学,主要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和事物观察等。这些对于初学者而言,既非常必要又十分重要[2]。
1)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需要。新课程教学着重体现“探究过程”,强调把“教师中心”让位于“学生中心”,把“教材中心”让位于“过程中心”。在致力培养能力品质的同时,让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实验教学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与自主探究精神,完全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
2)学习基础知识的需要。纵观初中物理教材,基本是建立在观察与实验上的相关结论,并利用结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果避开实验,学生就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些结论也就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3)应对中考升学的需要。各地中考物理越发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例如:实验题占比在逐步增大;新增了实验技能操作题型;等等。既有演示实验,又有学生实验,还有教材上的“自测步行速度”“纸锅烧水”“蜡烛跷跷板”“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等小实验内容。如果缺乏切身体验,学生又怎能去应对中考呢?
4)培养学习兴趣的需要。初中生还处于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缺乏对实教学的感性认知,变相加大了物理学习的难度。多做实验、勤做实验,既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心态,又能赢得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
5)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如观察与思考、实践与创造、手脑联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与学用结合能力,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能力等。这将让他们终身受益[3]。
3 对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课程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
物理实验既是初中物理课程的基础内容,又是物理教学的精髓元素。只要教师善于抓住这一关键和根本,就不会有纸上谈兵之虞,也才会在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中努力赢得令人期待的事半功倍效果。
对教师演示实验教学的强化与研究 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课程活动体系的有效支撑,更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集中地体现在:它不仅是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理解与掌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环节,而且是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分析与探究能力以及良好学习方法的有效载体,更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并明确演示实验的目的性,准备要充分;其次,要努力注意并掌握演示实验的可视性,这是取得成功效果的根本;最后,要更加讲求一些方法和技巧,这是赢得最佳化实验效果的有效保证。
比如在关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课堂实验中,笔者没有直接进入演示实验程序,而是进行演示实验:取出早已准备的一捆下端散开的塑料扎绳,用手自上而下地捋了几次,结果发现扎绳出乎人的意料之外,非但没有合拢起来,反而更加分散开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下来再进行课堂教学的目标性演示实验,其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再如对于“用满水杯倒置测大气压”的实验,教师可向学生借一本书来辅助进行,并且事先面向全班做出“如果潮湿,赔偿新书”的保证,以有效刺激学生愤启悱发的学习心态,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渲染并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4]。
对学生自主实验教学的强化与研究 培养包含实际操作在内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既是新课程理念中的核心元素,也是素质教育强调的关键词。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验不仅是迎合他们普遍存在“求新、求趣、求异”的活泼心态,其重要性更在于它是培养学生手脑联动能力、创造性思维、探究学习能力的良好平台和“第二课堂”。学生实验尽管以自主操作为主,却始终离不开教师的适当帮助。所谓“适当帮助”,并非是教师示范让学生模仿,而是指让学生通过预习活动,从整体上把握实验的思路和模式,教师在学生动手前通过“精讲”来明确每一环节的具体内容――主要针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普遍性问题、障碍因素或重难点环节等给予适当性引导,以有效确保学生实验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本文以教材中“比较不同物体的吸热本领(比热容)”实验为例,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应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实际认知,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此提醒他们并引发思想上的注意力。比如:1)这种实验为什么要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酒精灯?2)为什么在实验时要用酒精灯为水和砂石同时加热,而且加热时间必须相同呢?3)在实验过程中是应该观察水和砂石的温度,还是它们变化的温度呢?不仅充分显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和谐教学关系,而且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用于实验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
对学生课外小实验教学的强化与研究 什么是“课外小实验”?就是指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提示和要求,学生用生活中一些简易可取的器材或自行制作的简单装置,在课外以个体或合作等形式开展的自主性实验活动。它具有取材简单、易于操作、时间灵活、空间广阔等方面的基本特征,既不同于演示实验的高标准、严要求,也不同于分组实验的整齐划一。就初中物理而言,积极开展课外小实验活动,有利于在教学延伸中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学科知识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促进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增强他们学用结合的实践能力;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不断提高他们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小实验”教学应遵循如下原则。
1)合适性原则,就是要针对某一知识点或单一物理原理而做实验。比如“橡皮筋测力”实验,重在让学生体会“橡皮筋伸长与受力成比例关系”。
2)器材自制原则。教师在布置“小实验”人物时,要尽量考虑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家庭生活中的现有素材做器材,不要花钱去买,只有这样,既随手可做又易于常态化。
3)“一对多”原则,就是一种器材可做多种实验。比如极其普通的鸡蛋可做“生熟鉴别(惯性)”“水中沉浮(浮沉条件)”“吸入广口瓶(大气压)”等多类小实验,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对学生事物观察教学的强化与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由于^察思考而有重大发现的不乏其例,例如:伽利略在观察与研究吊灯摆动中发现了
“单摆振动规律”;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细心观察中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等等。由此可见,作为一种实际能力,观察活动对于物理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物理研究同样十分重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战略战术”的指导思想,注重教会并培养学生一些必要的观察学习方法,主要包括:1)对于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关系方面的观察;2)对于物理现象与物体内部关系方面的观察;3)对与物理现象与物体动态关系方面的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逐步把握事物特征及其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关于一些常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系统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归纳观察法”“验证观察法”“综合观察法”等几种类型。值得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与能力并非短期速成之功,而是要历经一个厚积薄发的较长时期,因此要做到持之以恒。
4 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事物观察”等方面,善于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激励、唤醒、鼓舞”,智慧之花终将绽放在实验教学的枝头。
参考文献
[1]刘慎田.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8):52.
[2]吴文彪.浅议“翻转课堂”之微课在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49-50.
[3]王福明.巧用身边之物 创新物理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45):257-258.
关键词:沪科版;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见解
初中物理是物理教学的起点与开端,是引导学生踏入物理领域的基石。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多数教师并没有严格遵照新课程标准来开展实验探究教学,导致学生不能在教学中获得真正的提升。
一、实验探究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从根本上说,实验探究教学的核心在于实验和探究,这就从本质上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进行了区别。教师对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进行研读后可以发现,其中有大量的探究性实验操作主题,其目的就在于引导教师制定实验探究教学计划,通过有效的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从目前来看,教师并没有在实验探究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没有真正发挥实验探究教学的效力。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探究与实践。
以《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为例,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不再直接干预学生的思维。因此,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和个人的能力,再通过简单的交流决定通过敲击桌面的方式进行实验。学生趴在桌面上聆听声音的大小,再远离桌面进行对比。学生控制了敲击桌面的力量和声音传播的距离,最终得出趴在桌面听到的声音更加清晰,得出声音产生于振动,并依靠介质进行传播。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与挫折,诸如前后实验的对比不够明显、实验的设计出现问题,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得以激发,学生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提升。
二、实验探究教学更需要教师的及时评价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实验探究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与关注,并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了解自己的缺点以及优势,进而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提升。
例如,在探究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同时仔细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教师发现,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握实验中的定量,能通过改变不同的因素进行实验。学生通过控制电压改变电阻的大小来研究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通过控制电阻改变电压的大小来探究电压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不但能够完成基本的实验任务,还可以整合自身的能力并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进行创新。例如,学生发现如果控制电压和电阻的大小,通过数次实验后会发现电流出现了变化。因此,学生对欧姆定律产生了怀疑,对物理定论产生了质疑。
此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首先,教师应肯定学生取得的收获,对学生得出的实验结果给予肯定。其次,教师应接受学生的质疑,并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赞赏。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告知学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实验器材,由于当前的实验环境导致实验结果并不精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可以通过反复多次的操作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通过有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提升。
总的来说,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更加重视实验探究教学,其中编排了大量的课时指导教师开展实验探究教学。鉴于此,教师需要重视实验教学并不断反思,以此推动实验探究教学的发展。
一、摆正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物理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正确引导学生,不要把学生当成“容器”强行灌输,要根据初中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成功地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近科学。真正使课堂“活而不乱”。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实效性。
1.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认真备课是关键。备好一堂课首先必须吃透课程标准、熟读教材,将教材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学生,要考虑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得。
2.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作为物理课精心设计的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有趣的故事、新奇直观的课堂实验、科学家简介、物理学史故事、歌曲、谜语、经典题的练习、以及复习已学过的相关知识等作为新授课的引言,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比如:电生磁的引入,上课时我先用一个小魔术,用以一个密封的小盒子使静止的小磁针发生旋转,让学生去猜,并由此引出奥斯特实验。进而进行一定的探究引导,这样的导入让学生难以忘怀,对物理学科充满兴趣。
3.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设疑,能激发学生学习旺盛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设计问题精心构思,问题少而精,要体现教学重难点,反映教学的要求。要难易适中,问题有梯度、宽度和深度。教师提问语言准确,亲切和蔼,尽可地运用物理学科术语。
4.课堂教学要做到及时反馈,及时反馈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这样可以对本节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既避免学生死记,教会学生怎样应用。
三、认真进行课后反思为提高课堂实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课后反思,可发现不足,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办法,使教学日臻完善。通过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使师生沟通更加有效,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从而提高课堂实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剖析,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从而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价值;同时还要对及时对教学亮点的总结,把教学中的“灵光闪现”进行总结提炼,使之成为稳定的理,使以后的教学过程更加的精彩纷呈。
一、更新教学理念,营造民主氛围
教师的教学理念影响着教学态度、行为和教学方式,而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又决定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所以教师理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师教学执行力的前提,是落实有效教学的保证。
教师要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
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教学中应倡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学中,注意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二、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精心设计导学案
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练案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文本,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如何学而设计,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知识并进行知识构建,积累自主学习经验,学会学习与创新。
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学习,导学案质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心理特点来设计导学案。精心编写导学案,能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的学习确定科学的“导航仪”,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性更强,内容更具体,方法更科学,效果更明显。
三、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培养自学能力
研究表明,预习是学生认知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良好开端,更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对新知识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探究过程。
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应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以问题形式提出来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启发其积极思考,并鼓励其大胆质疑。为了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教师要精心编写预习提纲,做好预习的布置、指导、检查和反馈工作。
四、精讲精练,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精讲”是指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只讲重难点、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而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坚决不讲。“精讲”必须有学生充分的预习准备。
“精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以练习为手段,及时当堂训练、巩固和检测。课堂练习当堂完成,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力求少而精,做到难易适中,富有针对性、弹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五、改革教学模式,使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为此,笔者提出如下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精讲点拨达标测评。
“自主学习”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以问题形式设计导学案,学生先浏览问题后,阅读课本再完成相应的练习。
“合作交流”是让前后两座位上的学生(3-4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过程中不能完成或者吃不准的问题。
“精讲点拨”是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情况,讲评前两个环节中难以理解和有争议的问题。该环节最为重要的是把握好“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能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的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关于做好微课教学的几点注意事项:
一、微课中视频的选择要做到短小精悍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物理实验本身就会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这样,如果选择冗长的视频,不仅造成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而且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大幅度下降,得不偿失。所以,教师在选取视频时,应尽量选择比较短的,同时,也要保证视频的质量,即在几分钟内也能清楚地将问题展示出来。
二、微课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初中物理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杠杆原理、浮力定理、力学方面以及电学方面的知识。不同的学生对每一部分的掌握情况和兴趣是不一样的。我们在选择微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学生学习上比较薄弱的环节,或者学生感兴趣的部分,用视频将实验呈现给学生看,鼓励学生自己看,自己想,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慢慢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不至于让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真正乐于学。
三、微课应与实验有机结合,兼而顾之
微课是教学的一种新方式,指的就是通过视频来讲解知识。但是由于物理学的特殊性,实际的实验操作是必不可缺的。很多知识点必须通过实验才能有最深刻的体验和印象。当然,微课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它可以让学生从视频中获得灵感和启发,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而且,微课中可以很好地呈现出实验的瑕疵与误差,让学生对于实验操作有了进一步的体验。所以,最佳方式就是将微课与实验结合,在实验中辅以微课,让学生既能学到物理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实教学中会出现很多始料未及的情况,我们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同时,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课方式,让微课的作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