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开展新媒体运营

如何开展新媒体运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开展新媒体运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开展新媒体运营

如何开展新媒体运营范文第1篇

从中国到巴塞罗那的上空,中国运营商的各种表态都传递着一个信息――新兴增值业务将是下一步竞争的关键赛点。2005年,中国电信集团CEO王晓初表示,中国电信要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而2006年2月在巴塞罗那3G-GSM大会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CEO王建宙进行主题发言时表示,中国移动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中,非语音增值业务收入增长达到20%,并将新业务作为进一步增长的关键增长点。由此可以看出,以业务为龙头,驱动市场来达到网络的增值,已经成为运营商的共识。

3G时代,如何驱动业务? 3G业务有何特性?一份来自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指出:“3G时代,多媒体数据业务是未来业务发展的必然方向,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电信业务以语音为主的特征,代之以融合话音、数据、图像等多种内容的传输业务。”

运营商的需求而动,设备制造商们也开始体现出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思想转型。中兴通讯在最近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了品牌名为“Anyservice”的全系列增值业务解决方案。中兴通讯业务产品市场总监李建华认为:“现在很少再有人认为3G会有类似于短信这样单独的杀手级应用,而杀手锏应该是多种业务的融合,为用户提供的将是一组应用,是一个整合的体验,不再是离散的应用,如短信、彩信、图铃下载等。”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很多人都使用新闻快递服务,但是人们可以选择采用语音还是文字的方式阅读,或者在语音方式下可以选择由自己喜欢的播音员、明星的声音来朗读。相对于当前在2G或者2.5G网络上的业务应用,3G业务将更加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我们对3G业务特性的研究表明,电信业务必须走出单一、封闭的阶段,而转向开放的、融合的、分布的、具备丰富内容的,真正以用户为核心的业务提供模式。”李建华说。

如何开展新媒体运营范文第2篇

1下一代网络NGN进展

1.1在NGN承载层,如何基于现有的ATM / IP网络承载PSTN业务,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1NGN承载层的网络结构如何选择,利用当前的骨干网和城域网资源如何实现这样的结构。

1.12随着NGN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终端用户的增多,NGN网内设备迅速增多,会占用大量的IP地址,如何解决公网IP地址不足的问题。

1.13 NGN承载网采用IP协议作为统一承载协议,由于以IP网络承载的语音、视频、多媒体等实时业务对时延和抖动十分敏感,因此,在承载网中如何实现网络的QoS保障成为这些业务应用的关键。

1.14NGN承载网所依托的数据网的开放性和公用性,正如Internet一样,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黑客或病毒程序的攻击或干扰,因此NGN也面临着安全问题。

1.2接入层网络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一个网络层面,平滑演进至NGN的难度也更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21宽带城域网的建设必须既能满足当前需要,又能适应一定时期内NGN大规模扩容的需要。

1.22对集团用户、校园网和小区用户,应针对各自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和线路资源,将其接入NGN网络,除了继承原有业务外,还能开展NGN的增殖业务。

2 中国IPTV产业运营模式分析

IPTV在开展的业务种类、政策的许可度和市场化运营程度上等各有不同,从推动产业快速、良好地发展的角度来看,实现IPTV产业的规模化经营与地域化发展已成为IPTV进行商业化运营的必由之路,也是IPTV产业实现格局差异化和内容差异化战略的重要步骤。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那样,一个产业的发展好坏在于其是否最终建立起了因地制宜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而所谓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就是产业链理论价值得以最终实现的现实延续。(如表1)

表1我国IPTV产业运营模式分析

3我国IPTV发展中技术标准问题与趋势

3.1技术标准问题

除了以上各种限制性问题之外,IPTV标准的不完善也造成了系统之间不能互通的难题。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中国的IPTV标准研制工作并不落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早在2005年就开始研究并且形成了IPTV业务系列标准(第一版)的7个课题草案,但是问题在于,截止到目前IPTV标准依然不够完善。这一现状造成了IPTV业务运营系统与终端间兼容性的不足,不但增加了运营商的业务运营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IPTV的规模应用。

3.2IPTV新形势和新任务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深入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我国面临的长期任务。我国广播电视、电信和互联网等不同的网络设施产业,正加快从产业分立走向产业融合的步伐,是产业发展大趋势。在此背景下,随着2008年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关政策的调整,我国包括IPTV在内的三网融合性业务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IPTV竞争优势来源于其个性化、人性化的电视节目内容和互动形式。

3.3强化制度效应

修订《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分类发放标准,扩大IPTV对内开放范围,制定互联网视听服务业务指导目录,做好IPTV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化工作,统筹促进三网融合相关政策,实现政策功能有效协同,消除制约三网融合的体制和政策性因素。

3.4立足规模效应

以规划为导向,上下结合,重点突破,扩大IPTV应用范围和市场规模,推进产业化运营。以三网融合为目标,推进IPTV产业化运营。广电部门增加IPTV牌照申请的范围和牌照数量,为国有电信企业增发全国性IPTV运营牌照。同时,要快速处理有关IPTV业务的申请不能无故驳回申请。鼓励国有战略投资者投资IPTV相关数字内容提供企业,提高IPTV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

3.5培育竞合效应

依法监管IPTV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垄断(尤其是行政垄断)行为,鼓励电信、广电等运营主体加强技术、业务、市场和战略等层面的合作。 借助电信企业的运营经验和资本,推进数字电视接入网建设和骨干网改造,加快数字电视产业化步伐,与IPTV等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共同做大数字新媒体业务市场。

4 结论

根据比较,目前的IP数据网还是一个轻负载的网络,对承载话音等实时业务比较理想,而且,融合网网络结构实现简单,在城域网和骨干网不用为NGN业务提供专用的网络资源,便于初期业务的开展。所以,融合网网络结构在目前的技术和网络条件下,是一个首选的设计方案。即便在完全的 IP网络时代,运营商仍然要求实现每比特最低成本的业务传送和汇聚,而且需要满足相应的传送距离要求,而下一代分组传送网正迎合了这种趋势,必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那么,IPTV在我国也尚属于新兴产业,其商业运作模式也处于探索阶段。IPTV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版权行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英〕艾伦•格里菲思.数字电视战略――商业挑战与机遇[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IPTV 发展分析》陈凯 - 通信企业管理, 2005

[3] 张志安、赖昀、马德永主编.跨媒体时代:传播变革与社会转型[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李景:本科2004年6月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专业。

如何开展新媒体运营范文第3篇

“空当接龙”与管理企业

大视界

百万用户的背后有效发展模式成就新陕西联通

移动互联网时代,三大运营商谁能执牛耳?

释放网络“闲暇时光”的商业价值

下一代营业厅异彩纷呈

电信运营商应如何开展新媒体营销

高校迎新后校园市场应如何维系

基于客户满意度提升的服务营销协同机制构建

科技世园智慧绽放

经营企业一切资产广西电信扎实推进闲置资产盘活和物资管理工作侧记

江西移动:全力打造“智慧鄱阳湖”

新闻宣传如何才能更有效广东移动创新新闻宣传工作

广东移动:让“红段子”飞

共建智慧新疆新疆电信全面启动“宽带中国智慧新疆”工程

开启运营商的“精明增长”时代东莞移动锻造新核心能力体系

好风凭借力山东联通3G服务提升活动侧记

济南联通:3G“沃”城市畅享信息生活

青岛联通:创新经营模式突出战略地位

面向价值的电信管理要创新不要守成

大视界

深圳:中国电信创新基地的经济故事

500亿“富”连接运营商大有可为

情系客户情系员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访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总经理杨国光

变之律四川电信创新求变谋发展

跨越新疆电信十年改革发展纪实

向铁路信息化市场进军

移动支付:运营商、银行谁胜谁负?

手机阅读:新业务、新环境、新策略

3G无线上网卡之争

政企合作,小平台撬起大市场无锡移动拓展家庭M2M规模应用实践探索

以“巧实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构筑“无线城市”展现“无限可能”广东东莞移动创新建设无线城市纪实

对农村市场实行集团化耕作

如何聚焦客户的信息化

完善电信运营商收入保障体系

基于客户需求分析的电信产品开发流程体系构建

国际市场

苹果iAD广告的启示

压力与能力

大视界

新疆电信宽带发展启示录

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健康、绿色的广西电信

内容为王网络为将协作为本

亟待提高公众移动通信网应急能力

全业务时代运营商宽带发展策略

移动互联网应用新模式:UGC+USC

手机移动广告前景灿烂

手机报深度运营的三个方向

手机优惠券成为移动互联网业务新热点

移动互联网用户七大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持续稳健发展

文化软实力——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国移动北京公司文化建设回眸与思考

“无线郑州”触手可及

爱拼敢赢快乐工作中国电信福建泉州分公司特色管理文化建设初探

内蒙古电信:优化渠道建设提升品牌形象

苏州移动:挖掘客户需求的“金矿”

如何开展新媒体运营范文第4篇

一、相关定位

定位是媒体单位推出产品前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来说,在进行定位前要开展前期调查,再根据收集到的情报明确媒体产品的定位。对公众号而言,定位涉及到办一份什么样的产品、办给谁看、由谁来办这三个基本问题。换句话说,即是要解决三个方面的定位:宗旨定位、读者定位及运营人员定位。

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实践杂志社已有纸媒产品,“青城巷一号”公众号的前期调查阶段基本可以用读者对纸媒具体栏目的态度、评价来代替,这就大体解决了“办一份什么样的产品”这个问题;同时,对读者来说,纸媒与公众号的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即并不妨碍一个读者同时阅读纸媒与公众号的内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办给谁看”的问题;此外,本社的纸媒编辑人员完全有能力胜任公众号的编辑工作,这就彻底解决了“由谁来办”的问题。三个办公众号基本问题的大方向解决之后,定位工作就可以转向细化量化阶段,具体如下。

1.宗旨定位

公众号的宗旨定位与纸媒的宗旨定位做法相同,在细节上可适当调整。宗旨定位确立的是指导理论、传媒方向、刊发内容等。办公众号时,应当注意宗旨与自身能力的Y合问题,选择一定的方向进行主攻,以避免在方向上出现摊子铺得过大,在能力上出现以短击长等现象。以实践杂志社为例,“青城巷一号”的宗旨定位是:以理论为指导,以当今理论前沿问题为方向,着重刊发有关党的理论的系列文章。进行这样的宗旨定位,目的就是充分发挥本社既有的特长,并紧紧围绕这一特长来办公众号。当然,由于在读者定位上公众号与纸媒不尽相同,在保证宗旨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其他方向以提升关注度是可以的。

2.读者定位

读者定位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明确“谁来读”。一般公众号的读者定位都定在中青年中的手机族上,因为他们数量最大、也是最活跃的潜在读者群。但公众号也可根据宗旨定位来锁定主要读者群并进行发展。以实践杂志社为例,适合且有意愿关注本社公众号的读者群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这些人并不都在中青年手机族的这个定义中,如果在创办公众号时不能将这些读者加以重点考虑并发展的话,公众号的关注度及参与度必然会受到极大损失。读者定位的第二个目的是“请谁读”,即瞄准可能会对公众号内容感兴趣的读者进行宣传推广。由于“请谁读”涉及到精准定位的问题,并且是日后宣传推广的基础,这就需要策划人员精心组织调查,精准定位公众号的主要读者群。对实践杂志社这种媒体单位来说,纸媒产品的忠实读者一般也是公众号的主要读者,但在具体操作中,一定要注意划分出主要读者群,尤其是地域集中的读者群,以便开展宣传推广工作。

3.运营人员定位

本文中的运营人员主要指公众号的编辑人员。公众号要办活,又不去逾越规矩,与运营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操作手法有很大关系。在选用运营人员时,实践杂志社考虑的是他们是否掌握了相当的理论知识,能够明确把握宣传红线;是否具有一定的缩编能力,能够把握文章架构主旨;是否了解并掌握微信读者的思想,能够挑选出适合此类读者的文章;是否具备一定的网络语言的写作能力等。一般来说,在组织老中青编辑运营人员时,其分工基本上是老编辑负责政治审核问题,中年骨干负责主旨框架与缩编问题,新编辑负责写作、选择吸引读者文章的问题。

二、栏目设置

对一个公众号而言,栏目是其宗旨定位的实际反映,是刊发内容的具体依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读者群的发展壮大。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根据特色、擅长设置品牌栏目大力进行发展推广,依靠主要读者设置互动栏目以吸引受众参与,依据新奇有趣设置副刊类栏目以吸引潜在读者目光。

1.品牌栏目

品牌栏目是依托已具备的知识储备来做的一种特色栏目,对任何一个公众号来说,其品牌栏目都是自己擅长并能做出特色的主营业务。如何利用好既有的知识储备,以特色吸引读者,是办理公众号时应予以重点考虑的。以实践杂志社为例,本社的品牌特色为党建类,因此在设计公众号时,对党建类栏目做了特别规划,不仅栏目数量丰富,而且各具特色,并力图以此为核心,带动整个公众号的发展。

2.互动栏目

互动栏目是增强编读联络、吸引微信用户参与的重要栏目,对于实践杂志社这样的媒体单位来说,编读互动的操作并不陌生,但难在运用网络语言来组织和吸引微信用户参与,去回复他们的留言并进行舆论引导。因此,互动栏目的难点并不在内容设计上,而是在合适编辑人员的选择上。担任互动栏目责任编辑的人员必须选择熟练掌握网络语言的人员,以便和微信用户进行良好互动,增强对舆论的引导能力。

3.副刊栏目

副刊栏目是吸引一般读者注意和吸引一些爱好写作的读者参与互动的栏目方式。一般来说,副刊栏目以新奇有趣为宜,行文宜轻松活泼,以便用户观看主要栏目之后消除阅读的疲劳感,增加对公众号的阅读兴趣。虽然副刊栏目看起来比较容易做,但它有一个难点是众口难调。这就要求该栏目编辑不能对文章类型有过强的喜恶感,能够均匀调和各种文章以满足用户品味。

三、宣传推广

微信公众号做出后,如何将产品推广出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实践杂志社在宣传推广中的方法是:首先对用户群进行划分,然后针对不同群体的用户类型,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

1.利用已有媒体推广

作为媒体单位,实践杂志社在纸媒业务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拥有了相当数量的读者,因此,本社计划在版权页印制二维码,以便用户通过手机添加,起到纸媒的传播作用。

如果想办成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公众号,必须拥有一定的自有文章,这样才能发出代表主办单位的声音并吸引其他公众号转载。编辑记者时常与媒体的主要供稿人来往并对各方面的代表性人物进行采访,通过赠送名片方式,一是获得稳定的稿源,二是可以借助被采访人将公众号推广出去。

3.利用广告公关方式

如何开展新媒体运营范文第5篇

在三网融合时代,在基于广电网搭建的下一代互联网上,全国各地的网络公司是这张网上的门户视频网站,全国各地电视台就是这些网站的内容服务商。这将为受众开启全新的视觉时代,带去全新的视觉体验。作为省级广电,如何肩负起建设省级视频门户网站的历史使命,从网络建设,到内容库建设,到新业态体系的建设,从节目生产方式到受众消费方式,从盈利模式到运营方式、管理机制,湖北广电必须全面思考应对之策。

1.三网融合时代,广电网络如何应对?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深入,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在通信行业的挤压下,广电行业正在终结当前有线网小而散的格局,着手构建一张全国互联互通、可管可控的全程全网,打造一个与中移动、中联通、中电信进行直接竞争的中国广电网NGB,形成3+1的网络发展新格局,成为国家的基础信息化设施。总局正在研究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网参与三网融合的市场主体,将分3步,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NGB覆盖到2亿用户。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使命:2008年底,在广电总局和科技部“部局合作”机制下,NGB建设全面启动,将为下一代互联网提供更加高效的分发与传输基础支撑,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网络体验,为广电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契机。

NGB有6个方面的功能:网络方面向宽带化、双向化方向发展;业务方面向开放化、通联化方向发展;终端方面向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用户方面向个性化、多层次发展;运营方面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安全方面向可管、可控、可信方向发展。

NGB的目标就是要基于广电网搭建一张下一代互联网。全国各地电视台是互联网的内容服务商,全国的网络公司是这张网上的门户网站,他们在这张网上互联互通,使用户通过它可以跨地域、跨网络、跨平台、跨系统去获取所需的内容和信息,并且有良好的速度和质量保障。

随着NGB逐步搭建完成,广电的服务范围和领域将被大大拓宽,也使广电有线网络实现了从媒介到媒体的角色演变。广电有线网已不满足于传输方式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而是同时进行着全方位的业务探索,正在从简单的节目传输向家庭信息平台的角色迈进。通过广电网,用户不仅可以看直播电视,还可选择多种互动电视服务,电视机正在变成服务于家庭消费和文化需求的综合性信息平台。

2.三网融合时代,广电内容如何应对?

内容为王一直是广电媒体品牌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三网融合过程中广电与通信行业竞争的核心优势。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品牌至上的理念,打造优质多样、满足各类终端用户需求的内容资源,为电视机、手机、计算机等多个终端提供内容,进行多渠道覆盖与传播。

在节目类型上符合未来媒体的互动需求,不是简单地将目前在广播电视频道上播出的内容直接放在广电网和三屏上,而是根据未来网络的需求、终端的特性和用户的使用习惯,有针对性地设置互动内容,改变线性编播方式,变为内容库的概念来做内容。

在节目的集成上,多元主体积极参与,针对同一内容节目,根据不同的终端形态、用户习惯、网络传输特征,再加工成多种形态的新内容。鼓励各内容集成主体参与到内容集成平台中来,将内容产品的价值最大化。

在节目的运营上,打破台网界限,电台、电视台携手网络公司共同开展内容的深度互动开发,充分发挥广电的资源优势。还可根据自身实力加大投入生产和开发适合全媒体、多终端使用的内容;网络公司可以着手建立自己的内容中心,还可成立专门的互动内容运营企业,直接进军内容领域。

3.三网融合时代,广电的核心业态是什么?

三网融合时代,广电与通信运营商竞争不能简单地复制电信的互联网接入业务,这样用户还是通过互联网选择内容,不具广电特色;而且同质化的竞争不能带来新的市场增量,也非国家推动三网融合的目的。

三网融合时代,广电将赢在新服务、新业态。广电必须紧紧围绕行业自身的内容和网络优势,网动,共同打造和创新广播电视服务的新业态。

(1)创建全媒体的互动电视业态。利用双向互动平台提供时移、点播、视频会议、互动娱乐、在线财经、在线教育和信息资讯等全媒体服务新业态。

(2)创建直播、交互融合的数字电视业态。培养用户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习惯。可以通过交互机顶盒开展电视收视率的实时调查(杭州、深圳已开展),可以创建广告的新营销模式(将广告分类,电视广告从被动收看到主动点击,用户获取积分,可兑换付费节目等收费服务),可以实施关联购物服务(在节目播放时实施关联产品的形象展示和在线服务,观众可以随时关闭和打开关联功能)。

(3)创建互联网与数字电视的融合业态。将用户需要的互联网内容导入数字电视平台。搭建巨大的信息和内容数据库,将全国各地广电网络和电视台在互联网公网上提供的多媒体内容全部放在这个数据库中,提供关键字检索功能,使用户从看电视到向用电视转变。此外,还可探索电视与互联网在各种新业态上的融合方式。如华数与淘宝网的电视淘宝业务。

(4)创建通讯网与数字电视的融合业态。电视机、手机和计算机3机互通,成为多网融合业务的共享型终端。让用户享受到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业务和信息服务。

(5)创建数字电视的新业态。从制作、播出到分发、传输、接受、交互全过程通过数字化实现全新功能。观众可以通过机顶盒遥控器适时参与直播节目的互动,演播室能适时反馈播出观众参与信息,如杭州在节目播出中推出的“电视秒杀”活动,观众用遥控器参与,大大地提高了在播节目的收视率。在重大体育赛事直播中提供多视角机位的选择服务,这在英国已运营了10年。

(6)创建物联网和数字电视融合的新业态。将机顶盒与家庭各类智能电器相连,用户可以享受到智能家居服务,与医院相连,用户可享受到远程医疗服务,这对老龄化的社会意义重大。

4.三网融合时代,广电机制如何应对?

(1)推进网动机制。三网融合试点方案不但对广电网络的传输及支撑平台等提出具体的量化指标,还明确提出要进行业务形态的创新。如果NGB达不到试点要求,无法满足用户对融合业务的要求,那么广电将在未来三网融合中没有立足之地。因此,新一代的广电网络的建设关系着广电的持续发展和生死存亡。广电网络与节目内容互为依存,唇亡齿寒。行业创新与发展的紧迫感加剧了网动的进程。

因此,在广电实施网台分离体制改革之后,在当前三网融合改革背景下,又提出了网动的业务诉求。按照三网融合的规律和要求,广电应对竞争,必须依靠新的服务业态。只有实现了台网合一,才能创造出新的业态来。网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2)创新用户管理模式。三网融合对广电的用户管理模式提出挑战。通信行业的发展一大优势就是对用户管理计费等方面有强大的后台管理体系,这正是广电系统的弱项。所以,面对众多的新型服务,广电网必须建设全新的用户管理模式,用更科学的方式来管理用户,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准确计费,满足未来的发展。

(3)变革宣传管理机制。传输方式和用户使用模式的改变,将对节目的制作和评估方法带来变化,节目的制作不再只针对电视机一个终端,而是要满足多元终端需求、按照节目库的理念定制;节目的评估不再只看收视率和市场份额,而是越来越关注点击率、点播量、用户量等全新评估指标。根据终端特性及其市场需求来定制、集成、评估节目将成为一个方向,也势必对整个电视产业链带来一次革新和再造。

5.三网融合时代,内容库必须变成媒资库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网融合时代,互动和点播将成为受众消费电视的主要方式,这种变化将使得当前电视媒体的竞争从频道竞争的层面逐步演变到节目之争和新业态、新服务之争的形态上来。消费形态的转变也必将带来生产方式的转变。适应受众点播互动的收视特点,传统电视媒体必须转变线性节目生产和编播方式,逐步构建起一个能满足用户丰富多样和现代文化需求的内容节目库。

这个节目库就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三网融合时代,内容必须转变成“媒资”才能发挥作用。没有媒资管理系统,内容库就没有依存的载体,我们也失去了最先进的播出手段。什么是“媒资”?首先,并非所有的节目都能成为媒资,只有满足用户需求、且具有再传播价值的节目才能成为媒资;第二,并非节目生产出来就是媒资,必须经过上载、编目流程、具有数据检索和进入系统生产管理流程的节目才是媒资。1小时的节目变成媒资需要6~10小时的生产时间。所以,想运用媒资,必须留出媒资的生产时间。不是说媒资硬件系统一建成,节目资源就能运用到媒资的生产流程之中的。

在媒体竞争演化为资源之争的行业背景下,建立媒体核心资源库和科学的媒资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媒体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工程,也是媒体宣传管理水平和实力的体现。广电行业从单一业务模式向多种业务模式转变,对节目资源增值开发的需求极大地推动了媒资系统的建设,使之成为媒体实现节目资源增值利用的业务支撑平台。

从全国省级台媒资库的建设来看,生产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业务需求的发展,推动着媒资系统在广电行业的建设和应用。上海文广、北京台、天津台、江苏台、广州台、安徽台、广西台、湖南台、重庆台、深圳台等10多家发展较快的电视台,已将媒资系统的建设纳入了全台网的建设之中,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安徽、江苏、广西、重庆等台已基本完成全台网及媒资技术系统的建设,已开始媒资的规模生产,正在发挥出媒资系统节目存储和节目生产管理的综合功能,并且按照业务发展的要求还在不断扩展和完善着系统功能,已逐步成为所在媒体开展传统业务和增值业务的支撑平台,也为三网融合时代的竞争奠定坚实的技术平台和内容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