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运营经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职高专;微信公众平台;经验;方向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
1.覆盖面广,传播力度大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7月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使用微信作为社交媒介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78.7%,微信已成为使用量最大的社交类软件。大学生群体中使用微信者也占据了很大比例,微信公众平台以点到面的信息传播方式,可以实现信息即时,所有关注该微信平台的用户都会收到推送的信息,因此传播力度大,覆盖面广,速度快。
2.互动性强,沟通更便捷
用户在网络平台上留言,如果运营者在线的话,用户会得到即时回复,这既给运营者了解用户需求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渠道,也使用户得到了更好的使用体验。相比较于传统媒体,以微信公众平台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媒体使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3.亲和力强,学生易接受
“95后”的大学生从小就生活在网络时代,对网络产品更易接受。相对传统媒体以及教师在讲台上单调的讲授来说,大学生无疑更喜欢拿着手机浏览网络上的信息,使用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思想教育阵地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建设微信公众平台已取得的经验总结
1.做好定位,抓住重点人群
高校微信平台主要的服务对象肯定是学生,微信平台不能什么内容都往里放,而是要抓住重c受众人群,推送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大学生活有关、可以与职业规划有关、可以与专业学习有关,但一定要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也就是具有趣味性。
2.完善功能,实现便利服务
随着微信版本的不断更新,微信平台也由一开始的单纯推送信息演变出了越来越多的功能,而不少功能都可以利用起来为学生提供便利,比如说制作课程表、成绩单,查询教室,查询快递,查询天气等。这些服务不仅可以方便学生的生活,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微信平台的忠诚度,扩大微信平台的影响力。
3.保证时效,及时推送信息
对于一些国家重要时政新闻和校园最新动态,微信平台应当及时做出反应,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在微信平台上,让学生及时获知了解,这样才能保证微信平台的权威性,吸引学生经常性关注。
三、深入挖掘微信公众平台潜力
1.打造品牌,增强原创性
目前高职高专大部分院校都已建立起了面向学生的微信公众平台,但是在推送内容上仍然是以转载学校官网或其他网络平台的内容为主,缺乏原创性,难以形成属于自己的品牌。因此,高校微信平台下一步应当多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紧密相关的原创文章,以此来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现在很多的本科院校在这一点上已经做得非常成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搭建团队,增强协作性
要想做好一个面对学生群体的微信平台,只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的,因为需要有人写作,需要有人摄影,需要有人排版,需要有人策划,必须要搭建一个团队专门负责此事,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微信平台的作用。在这一方面,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一批有兴趣、有特长做好微信平台的学生组织起来,定期进行培训,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做好微信平台的建设、维护、宣传工作。
3.凝练核心,抓住主旋律
无论微信公众平台如何打造,都应当有一条主线,就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与学生联系的通道,微信公众平台应当有明确的坚守和信念,增强趣味性的目的在于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浏览网络信息时受到教育, 得到启发,而不是过于追求关注量而偏离主线,应当避免标题党、谣言、娱乐八卦甚至低俗内容在微信平台中的出现,维护纯净、富有正能量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关 键 词】 软件;信息服务;发展方向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呈现三个阶段
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日趋深度融合,我国工业企业发展正处在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窗口期,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工业思维融合,促使传统工业企业快速转型,呈现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企业营销的互联网化,即理解互联网经济的特征,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进行营销,从传播层面互联网化,到渠道层面互联网化,不仅仅是传统生意网上做简单的电子商务,而是构建互联网营销体系和增值服务体系,包括利用社会化媒体成为营销新利器等;
第二阶段是产品的互联网化,不论是企业产品还是企业服务,必须在网络上树立成功的品牌形象,准确定位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和新的商业模式,建立新的价值体系,延长价值链,包括供应链层面的互联网化;
第三阶段是整体运营的互联网化,要把握企业运营的“平台化、社会化、移动化、电商化、国际化”五化发展趋势,从产品服务到应用服务,从被动服务到主动分享,从单一生产到共同创造,更加注重用户体验,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和研发环节,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架构企业运营。
近年来,互联网产业总体经济规模增长迅速,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传统企业借助互联网开展网络营销、在线客户服务等业务,在线业务成为企业新的发展模式和利润增长点。互联网加速与传统产业融合,服务平台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产业边界日益交融,催生新的商务模式和服务业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和新模式加快创新发展,不断催生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移动互联网、云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发展势头强劲,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经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企业需要用开放、平等、跨界、融合的心态积极面对互联网,拥抱互联网。实现跨行业的合作和创新,推动管理者的大胆尝试和创新。
由此,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推动互联网与工业企业融合创新。这既是当前工业信息化的工作的努力方向,也是近期信息化工作的着力点。
工业信息化工作着力点
基于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总体要求,近期工业信息化的着力点是以贯彻落实《两化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为纲领,全面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试行)认定和推广工作;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持续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和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工程;深入开展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重点行业整体提升等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上下协同、运转高效的两化融合推进工作体系。
(一)全面开展“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试行)认定推广工作。
1.开展试点和推广。一是开展管理体系企业贯标试点工作,研究制定试点办法,在不同行业和区域开展500家试点。二是开展管理体系企业认定的试点工作。在企业试点完成后,指导认定服务机构开展认定试点。三是充分依托地方信息化主管部门、中企联、行业协会和两化融合评估咨询服务联盟等,开展宣贯、培训和交流推广等系列活动。
2.在试点推广过程中继续不断修订管理体系。动态组织开展企业调研和案例研究,深入挖掘企业两化融合推进的实践经验,持续跟踪和提炼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典型案例。
3.健全覆盖全国的第三方管理体系认定服务体系。推动成立第三方认定管理组织,研究制定认定管理办法;推动各行业培育和建立一批第三方培训、咨询、认定服务机构;搭建咨询与认定的服务平台,对认定相关工作全流程规范化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持续推进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工作。以城市、区县及重点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继续把区域作为推动全国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推动各省级政府开展省级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工作。继续做好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工作。
(三)继续开展两化融合水平评估认定等相关工作。一是开展《评估规范》国际交流工作。大力宣传和推广应用评估规范,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沟通交流,提升评估规范国际知名度,推动评估规范成为国际标准。二是继续完善指标体系开展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年底评估指数和评估报告。三是继续开展区域企业整体性评估工作。对已经开展的地方评估工作进行总结,选择几个地方开展第二批整体性评估试点。四是依托两化融合评估咨询服务联盟,全面开展企业两化融合等级认定工作。
(四)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工作。近期要推动第一批工业云服务平台试点单位整合区域内相关服务力量和服务资源,全面梳理专业知识、行业规范、国家标准、设计模型等资源,完善服务平台和服务内容。组织开展交流互动、专业培训、成果应用展示、工业产品3D设计大赛等系列推广活动。有条件的试点省市成立和运营区域工业云体验中心。适时选择和确定第二批工业云平台试点。以“互联网驱动制造业生态变革”、“发展网络制造新型生产方式”为主题,大力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工作。
(五)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工作。一是组织新一批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工程项目申报、评审和及已批准试点项目的跟踪和总结工作。继续围绕大企业电子商务和供应链信息化提升等重点方向组织试点工作。二是指导举办两岸电子商务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推动跨境电子商务项目交流与合作。三是支持市场化运作的物流信息平台进一步开展服务创新探索,并树立一批运行规范、成效较好的平台作为标杆。四是围绕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持续开展动态监测和热点问题追踪研究。五是继续组织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旅游信息化相关经验交流及产业对接。
(六)继续开展重点行业综合提升工作。一是继续将航空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提升工程作为行业综合提升的重点,加快形成航空工业对其他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适时选择纺织、食品等行业开展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综合提升工作。三是继续深入推进棉纺织行业和仪器仪表行业的改造提升工作。四是组织行业间开展经验总结和交流等活动。
【关键词】上海世博;大型活动;消防安全
2010年11月,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在世界媒体的聚光灯下华丽落幕,由于本次世博会活动规模大、持续时间久、科技含量高等特点,对负责场馆消防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作为一名与会的消防干警,参与了上海世博会期间山东馆消防监督管理的全过程,不辱使命的同时积累了极为珍贵的消防安保经验,现就结合此次世博盛世谈谈大型活动中消防安全保卫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大型活动的火灾隐患
1.1场馆本身的火灾隐患
场馆占地面积大是大型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以上海世博34省市地方馆为例,各场馆建筑面积数千平米,场馆间距不足百米,如此一来,火险一旦发生,火势极易蔓延,扑救难度大,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活动展馆的建筑结构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要求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一、二级,但出于场馆布置的审美需求,致使场馆内可燃、易燃物增多,很难达到消防规范要求,加大了火灾发生几率。
1.2施工现场的火灾隐患
对于大型活动的消防保卫工作一般是在活动方案逐级批报正式立文后介入,时间多临近活动正式开幕,因此便面临施工单位为赶工期不能规范作业的问题,由于防火督查介入较晚,发现问题后承办单位很难及时进行整改,加之施工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工人未经消防安全培训上岗防火意识差,施工过程大量使用电、气焊操作,场馆施工现场消防器材配备不足等诸多问题致使消防安全措施在施工中得不到落实,火险极易发生。
1.3人员流动带来的火灾隐患
上海世博期间,客流总量突破千万,单日客流量最高时达到一百万,高客流量体现出城市管理的日趋成熟,同时也为消防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员密集度大、流动性强,增加了易燃易爆品被随身带入园区的可能性,由于人员密度远远高于规定的人均占用面积和对疏散通道的不熟悉,险情发生后,易产生拥堵、慌乱、踩踏现象,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1.4声光设备带来的火灾隐患
为秉承“科技为先”的理念,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声光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大型活动中,营造感官效果的同时也增加着用电的负荷,很多活动现场,并没有与之配套的供电设施,在供电设施齐全的活动现场,也常因线路设计不当、将照明灯具直接安装在可燃材料上、电子产品质量不过关、隔热散热不畅等问题引起火险多次发生。
2.大型活动消防安全保卫工作初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是消防安全保卫工作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大型活动的消防安保工作应依照《中国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一章第二条所规定的“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2.1场馆建设的防火方案制定
2.1.1明确权责,防患未然
首先,场馆建设之前,指挥监管人员首先应对场馆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与落实,尤其是对消防设施的数量与功能情况,消防水源与消防车道的位置,供电、用电负荷,疏散通道的设置情况作全方位的了解和统计,以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正确指挥避免造成严重损失。
其次,协调各个相关部门,如筹办方(甲方)、施工方(乙方)、监理等,依照国家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逐级落实各部门权责,落实场馆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及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责任,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防火监督网络,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级级有人抓,处处有人管。
第三,召开场馆消防安全专题会议,部署相关消防工作机制,制定《场馆建设现场消防安全保卫细则》,各部门负责人及每位员工逐一签订场馆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以书面形式切实落实每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增加其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
2.1.2量化工作,严格监督
场馆建设初期,开展员工进驻建设场地前的消防安全培训,宣读《场馆建设现场消防安全保卫细则》,组织一次全员消防安全应急事件演练,并以下发正式文件的形式确定现场消防安全管理人(施工方代表)及现场安全员(现场工人代表)。
其次,消防安全保卫组负责起草巡检方案,制定消防安全定期巡检制度,一般每两小时对整个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情况巡检一次,并制作专用表格记录,发现问题列明详细情况,并交由消防安全管理人、安全员签字。
第三,严格场馆用料审批制度,所有进驻场馆的建筑材料,必须经消防安全保卫小组及场馆建设方的签字才能进驻,发现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材料,一律不得进场。
最后,严格场馆动火、动焊作业的审批程序,在现场动用明火或者喷漆作业,须经消防安全保卫组审批同意。动火、动焊等作业现场须有消防保卫工作小组成员、消防安全管理人、安全员在场,且动火、动焊、喷漆作业应单独进行,不可同时进行,每次作业焊枪不能超过两只,喷枪不能超过两只。喷漆作业时应保证室内空气流动畅通,不能在密闭的空间内作业。
2.1.3竣工验收,存档备查
场馆搭建完毕,必须提请承办方(甲方)聘请本省或者本地有资质的消检、电检机构对整个场馆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若存在重大消防隐患,应强制进行彻底整改,对置若罔闻、态度蛮横、消极对待的施工单位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从严惩治。
2.2运营期间的消防监督工作
2.2.1因时制宜,勤查勤检
根据人流客流量,场馆运营时期分为高峰期和一般期。一般期,消防安全保卫小组人员每两小时巡检场馆一次,利用测温仪、测距仪、钳形万用表等专用工具对场馆的配电箱、重点部位进行检测,并填写场馆消防检测表格,此表格每天由消防安全保卫小组、消防安全管理人、安全员签字;运营高峰期,消防安全小组至少有一人在场馆内不间断巡视,随时监测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及配电箱的运行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动态火险隐患,做好活动现场的消防勤务工作。
2.2.2全员培训,实地演练
做好全体人员的消防培训工作是圆满完成消防安保任务的基础与前提。首先,应对消防干警进行业务素质的再培训,提高消防指挥干警的业务能力;其次,对现场礼仪、志愿者进行防火逃生等基本消防知识的培训,以期在火灾初起时能够对人群进行有效疏散,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第三,在运营期间开展一次全员消防安全演练,讲明整个场馆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和相关的消防设施的用法及功能,重点对人员疏散、初期火灾自救等方面进行讲解。
2.2.3借助媒体,全民参与
活动运营期间,可凭借新闻媒体之力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火患预防监督工作中,使群众意识到“清剿火患,人人有责”,同时,可通过媒体加强防火宣传力度,曝光不利于群众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提升全社会的防患意识。
2.3活动后的反馈与经验总结
及时的反馈与总结是令人不断进步的源泉。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不应就此松懈,而应尽快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员进行活动期间消防安保工作的评估,反思教训,总结经验,撰写个人述职报告等。
安全是最高的任务。从施工建设到活动闭幕,参与大型活动的消防工作人员身体和精神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坚守岗位、全勤服务,是对总书记“要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队伍”总要求的践行,曲终人散终有时,唯精神之力量永不落幕。 [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关键词:广电集团 媒体融合 深圳广电集团
融合发展是广电行业发展必然的趋势。近年来,深圳广电集团在媒体融合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推进改革和转型升级,整合各类新闻资源推动改革发展,“坚持做高水平、有品质的新闻,使主流媒体的新闻内容能够快速地以符合互联网传播特点的方式广泛传播,使主流价值观能够在互联网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深圳广电集团媒体融合实践
一、建设融合新闻中心。融合新闻中心建设是深圳广电集团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目的是希望通过融合新闻中心的建设和使用实现“三个融合”:一是实现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团队融合,有效增强生产能力;二是实现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生产流程融合,有效提升工作效能;三是实现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有效扩大传播效果。2015年5月,深圳广电集团完成了融合新闻中心一期工程。一期工程是“物理变化”,完成了物理空间和技术平台的建设,在技术上构建集电视内容生产的全媒体汇聚、共平台编辑、多渠道以及办公与信息化应用等业务于一体的全台网业务平台,建成了分布式云计算媒体数据中心,更好地支撑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在业务上,通过新闻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内容的统一策划和协同生产,实现从传统媒体“单一渠道采集、封闭式生产、点对面单向传播”的运作模式向“全媒体汇聚、共平台生产、多渠道分发”的新型制播方式转变。
当前,深圳广电集团正在推动融合新闻中心二期项目建设。和一期项目相比,二期项目主要是通过配套系统和机制的建设,实现更为深入的“化学反应”。其主要发展任务是在总结一期项目基础上,继续推进新闻融合生产体系建设,将一期项目经验总结和最佳业务实践推广到全集团各新闻栏目,实现全集团新闻内容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其重点任务是完成演播室制作系统高清化升级改造,建设完善全媒体新闻生产指挥中心建设,构筑企业级全业务云平台建设,并按照媒体一体化运作理念将新媒体业务平台内化,建立多渠道融合的内容体系,实现从融合生产到融合运营的转变。
截至目前,二期项目中“全媒体新闻指挥中心”已初步投入运行,进一步推进了新闻资讯信息汇聚平台、信息编审平台、指挥调度平台、业务交互平台等子系统的建设,这也标志着深圳广电集团在新闻内容生产、传播模式的转型升级上取得又一阶段性成果。在新媒体业务平台内化的目标中,建立了“融合内容管理系统”(CMS)、视频内容管理系统(VMS)以及微信微博矩阵管理平台,支撑了“壹深圳”、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内容管理与,实现了微直播、直播互动、全景视频VR直播等新功能。
二、全媒体内容融合平台初步建成。一直以来,深圳广电集团都非常重视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积极探索推进媒体融合。深圳广电集团在融合新闻中心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两微矩阵”,实现集团各类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订阅号以及应用服务等的统筹管理和协同联动。目前,深圳广电集团融合新闻中心已接入包括“第一现场”“直播港澳台”“快乐1062”“先锋898”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及较多粉丝的微信公众号。深圳广电集团根据不同需要提供更多伴随式开发服务,目前集团官方“两微一端”已经突破两千万用户规模。
一是建设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新媒体的发展推动传媒产业链实现了从单向到双向、从单边到多边的转变,在这种形势下,深圳广电集团通过立足自身区域性地方媒体的定位,依托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实现信息、内容以及服务的有效和传播。目前,CUTV已拥有联合开办台、成员台和紧密合作媒体近80家,初步构建了面向城市台的云服务平台,并成功为国内10多个城市台提供“一揽子”新媒体解决方案和移动互联网业务和技术服务,打造了初具规模的CUTV网站集群,形成拥有3000-5000万用户规模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大大加快城市台的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同时,CUTV还充分整合城市台的内容资源,探索内容辛迪加运营模式,在河南省11个城市台推进了以内容联合制作为核心的频道合作运营,实现了频道收视和收益的双提升。近几年的发展和取得的成果表明,CUTV的“网台融合、联合发展”模式十分有利于城市台的内容资源、品牌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不仅能有效解决城市台发展新媒体时所遇到的共性问题,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各台的内容品质和品牌价值,强化各台在新形势下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实力,对于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二是建设“壹深圳”APP。CUTV深圳台2015年9月29日推出“壹深圳”APP,积极开始媒体融合的尝试。“壹深圳”APP在内容生产和盈利模式进行积极探索,依靠广电传统媒体和对外合作快速形成影响,经过一年的发展,步履坚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壹深圳”作为深圳广电集团唯一重点打造的客户端出口,聚合各频道、频率新闻内容资源,实现了节目直播、点播互动、新闻首发、城市公共服务等一系列功能。“壹深圳”上线以来实现捆绑现金广告收入1000万元,实物广告赞助4000余万元。2016年初,“壹深圳”与集团各频道频率建立了全媒体记者队伍,至今全媒体记者供稿达上万篇。
2016年,手机直播作为行业热门,受到市场及用户追捧,“壹深圳”洞悉手机直播优势,结合自身资源快速切入直播行业,产生轰动效应。“动物园直播”项目通过与深圳野生动物园合作,对熊猫过生日进行系列直播,完成了“壹深圳”首次手机直播尝试。其中与深圳广电集团都市频道实现并机直播,为“壹深圳”打造直播核心功能奠定基础。同时在“壹深圳”客户端开设了“24小时手机动物园”直播频道,更是进一步丰富了“壹深圳”的直播内容。“交警直播”项目通过与深圳交警联合进行执法直播,包括“猎虎”行动、“禁摩限电”行动、“铁骑执法”行动等多场次多个主题的系列直播,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300万人,呈现良好的效果,也得到多方的充分认可并引起广东省公安厅重视。
“壹深圳”通过与深圳广电集团新闻频率先锋898《铿锵麦克疯》节目合作,推出全景VR直播,将传统电台节目与VR相结合,开创深圳广电集团VR直播先河,也为广播节目转型和盈利模式探索提供新的机遇。“壹深圳”短期目标是在现有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快速做大做强,力争2016年年底冲击150万用户下载量,进一步提升客户端的日活跃度。深圳广电集团要借助传统频道频率之力,放大“壹深圳”的新媒体品牌,设立“壹news”全媒体新闻直播频道,在客户端、网站、IPTV等多频分发,统一品牌推广,充分融合,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自身资源,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媒体平台。
三、规划发展媒体大数据。目前深圳广电集团正在规划建设“媒体大数据平台项目”。媒体大数据项目,旨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全集团媒体相关海量的业务数据、用户数据、系统运行数据以及第三方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和分析,逐步发展媒体内容大数据、用户渠道大数据、广告营销大数据和新媒体大数据,建立媒体大数据平台,以更好的服务以及指导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和业务运营,进而建立具有内容生产智能(PI)和商业智能(BI)的管理决策支撑体系,更好地服务媒体融合发展,服务社会舆论宣传,服务政府城市管理。
四、内部管理机制及相关运行机制。启动媒体融合项目后,深圳广电集团将机制建设作为集团融合新闻中心二期建设的重点工作,并在技术、内容生产及管理、考核等配套方面率先突破,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切实服务媒体融合。能不能真正建立起完全适应全媒体传播环境的采编队伍和配套机制,将是决定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深圳广电集团制定并推行了“融合新闻中心新闻早班会运行机制”“全媒体记者培训及相关考核机制”“跨平台稿件使用及考核机制以及集团‘两微一端’运行管理机制”等,就是要通过组织架构、队伍配置、采编流程、考核方式、奖惩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打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新闻采编上“各自为政、多头出击”的现有局面,着力打造一支“一采多发、一专多能”的全媒体新闻采编队伍,有效提高生产力、释放产能,使深圳广电集团真正具备不断提升新闻节目即时性、交互性、丰富性和权威性的能力。
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
一、盈利生存问题。受限于现有媒体管理体制的影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尚处于较为明显的“两张皮”状态,即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与专业化并未能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和互动能力有效融合,且未能出现能够快速复制的成功模式或范本。而另一方面的现实在于,传统媒体广告下滑、市场份额逐步萎缩,生存成为当务之急。重新审视媒体的融合发展,更需要长远聚焦经营与盈利模式的构建。这不仅仅是注册运营若干微信、微博、客户端那么简单,而是要在按照市场规律和时代趋势重置自有的造血功能,改革调整原有的组织结构,再造采编流程,建立全媒体内容生产流程整体架构,注重市场开发,培育内外部市场的运营能力。而这一过程的探索任重道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传统媒体必须在融合中找到盈利模式和增长点才能持续发展,是一种从根本理念上的市场化行为,要按企业的投入产出比来有标准地量化经营,而非一窝蜂地为融合而融合,不惜血本持续地加大投入。
二、版权秩序问题。在市场化的探索中,版权问题也是困扰传统媒体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新闻法,而针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法律法规更加薄弱,新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新媒体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传播媒介,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新闻法制建设都未能跟上,导致新媒体大量侵权,肆意侵犯传统媒体劳动果实。
目前,我国对互联网管理归口部门是政府信息产业部门,主要依据是国务院制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这个办法虽然划分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互联网服务的类别,但对互联网作为新闻媒介的功能管理较弱。
三、“集体无意识”问题。另一方面,传统媒体“集体无意识”的问题值得重视,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在媒体融合之初,缺少长远规划,为了维护诸如广告和受众群等急剧流失的资源,不得已将新闻信息、节目内容、采编成果等无条件进行网络媒体传播,以免费的形式向受众开放,而此种做法为传统媒体陷入生存困境埋下隐患。
在版权营销的意识和能力上,传统媒体对其采访制作的各类作品的权属关系及其版权管理没有明确规定,媒体和其新闻工作者之间对新闻作品的版权归属也缺乏明晰而有效的合同约束,导致在与新媒体进行版权诉讼时无法厘清权利主体和权利边界。缺乏将新闻作品作为版权资产进行管理、运营和维护的能力,缺乏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和市场营销能力,自然也缺乏版权实务运营经验,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对不足。比如,直播的电视节目上有广告,但有些渠道提供这些内容的点播时,就把广告过滤了,甚至替换为自己的广告。这就是无偿占用了传统广电的资源,是极不合理的。建议一定要形成授权关系,在收益上也应该有三七、四六、五五分成的概念,这就迫切需要建立起来新秩序、新格局,从而能够保障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协调共生。
较平衡,有很多稳定的客户!主要经营厨房小家电、养生小家电、环境小家电、个人护理家电等。因为经营的都是大品牌,质量有保证,在南京的口碑非常不错。经营的店不大,但从去年到今年,涨价问题一直在无情地困扰着他。因为厂价给他的货,经常在涨价,同一种产品,从过年到现在都提价2次了,听说元旦期间又要涨价!他又不好一下子跟着涨价,因为下边客户会说他做生意不诚信,坐地起价。而顾客对商品涨价也都十分敏感,顾客一旦发现涨价就会产生抵触心理,零售商店主一般也希望保持现状,尽量少涨价,针对这种情况,面对日益上涨的成本,应该怎么办呢?
事实上,零售商经常会遇到厂家涨价这种情况!因为涨价的原因也很多,各行各业都有不得不提升出厂价的苦衷。如原材料价格提高了,产品更新换代了,产品生产成本增加了等,都是厂价迫于制造运营成本压力而不得不提高出厂价的原因。
羊毛出在羊身上,结果导致零售商增加的是成本而不是利润。当然零售商能够提供给消费者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更有保障的产品,对开发市场有更多的助益,以及销售预期前景会更好,产品更会供不应求,区域市场得到相应保护等等。那么,零售商应该如何提价才能让消费者接收呢?涨价很多时候乃是情势所迫下的无奈之举。在很多零售商的意识层面上,一旦涨价,顾客的流失、销量的下降在所难免,但同时更应该相信:有问题,就必然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才能尽量弱化价格上涨所带给消费者的消极影响?如何让价格上涨平稳过度?让涨价行为得到消费者的理解,这才是最重要的。营销一定是有方法的,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针对原老板的情况,笔者根据近多年的家电营销经验总结,提出如下几个商品涨价技巧:
公开采购成本
实话实说,生意贵在真诚。当店铺公开成本不断上涨时,门市就需要将售价提高。为减轻顾客抵触心理,应将商品采购成本如实向顾客宣布。零售商应通过公关、广告等宣传方式,在消费者认知的范围内,把产品的各项成本上涨情况真实地告诉消费者,以获得消费者的理解,让涨价在没有或较少抵触的情况下进行,让顾客接受涨价的事实,减轻涨价的心理负担。
部分单品提升
厂家也不会一下子把所有的品类都提价,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零售商应该抓住这个时机,也一步一步来涨价。提升商品价格可分为部分提价和全部提价。商品全部提价时,顾客会心生不满,所以,店铺要采取部分提价的方法,逐步将部分商品的价格分别提升。比如本周将个人护理家电类某个剃须刀的某个型号,适度涨价,下周则将加湿器或电压力锅某个型号某个款式微涨等。
选择合适时机
涨价时要把握住合适时机,机会一旦错过,价格就不容易提升了。有利的提价时机一般是顾客知道采购成本上涨时,比如前期媒体空调厂家结盟,曝炒,成本上升,于五一前可能提价等。还有季节性商品换季时,比如在冬天加湿器、取暖器销量好,夏天空调扇、电扇等。还有年度交替时,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时,这时顾客一般对什么涨价不关心,他们只关心涨价后的价格与自己心目中的价格标准是否接近。因此,零售商如果需要大幅度调整商品价格,要采取分段调整的方法,每次涨价的幅度一般不能超过10%。
提高服务质量
为了减少顾客因涨价感受到的压力,零售商在产品服务上多下功夫,如懂家电一般维修的零售商可以适度延长产品保修期、在同类产品,在产品性能规格式样等方面给顾客更多的选择机会。也可以实行送货上门或免费安装、调试、维修以及为顾客保险等。使消费者认识到,商店在提供更好的产品,索取高价是应该的。到这里购买放心,更是安心!
折扣赠品优待
商品涨价时,不能损害商店正常收益,要搭配附属商品或赠送一些小礼物,提供某些特别优惠或提供某些特殊优待。或在增加折扣或者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各种折扣比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际上降低了产品的价格。这样给顾客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是由于搭配了附属商品的感觉。过一段时间后,再重新恢复到原有水平,这样做要注意时间的配合。
高举高打促销
顾客是不希望涨价的,但涨价并不意味着促销量下降,有时涨价还会引起购物。因此,只要涨价策略运用得当,就会增加利润。涨价的同时,采取高举高打的方式,开展一系列的有节奏的所谓“让利”消费者的促销活动,让其不但体验到产品质量与品牌的价值所在,还能获得更多的利益。通过促销活动来吸引更多的顾客,同时将要涨价的消息发出去,这样有利于顾客的接受。因为独一无二的产品才能卖出独一无二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