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科学基本知识

人文科学基本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文科学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文科学基本知识

人文科学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1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断强化专业教育,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陶冶。护理人员面对的是有身体疾病或心理障碍的人,必须对患者的身心给予帮助,这种从社会、心理和身体等方面关怀患者的行为需要在护理教育中培养。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教育结构及教学模式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1.1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

目前,我国护理专业学生绝大部分为女生,且多为独生子女,不太懂得如何关心别人的生存状况[3],主要关注自我发展,导致不愿主动与患者交流。据我校对2007-2008级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约40%的护生报考护理专业是为了好就业,30%是听从父母安排及老师的建议,10%是服从专业调配,只有20%表示热爱护理工作,认为它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不稳定,导致其学习热情不高。

1.2学生人文素质相对缺乏

我国高等护理专业的主要生源是高中理科生,缺乏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素质存在先天不足。通过调查问卷看出,有43.2%的学生希望开展文学艺术和语言类人文选修课,有28.7%的学生希望开展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类人文选修课。在校护生一方面渴望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人文方面知识的内容,全面发展自身素质;而另一方面又认为人文知识与基础课、临床课相比,不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从而在思想上轻视人文知识的学习。

传统的高等护理教育重视医学基础知识,忽略人文知识的传授,体现在课程设置上通常为3大模块:普通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的有关人文课程学时大约只占总学时的1.8%~8.4%,而国外一些医学发达国家一般高达20%~25%。通过本次调查我校只有4.9%的专业老师在专业授课中能够较多的渗透人文知识,一般和无的就占95.1%。另外学校在人文学科建设、人文课程完善以及人文教育目标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不能满足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

1.4护理人文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绝大多数护理院校都存在护理人文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许多承担人文教学的老师是由护理专业老师转型过来的,缺乏深厚的人文和社会学知识。他们在护理人文课程的讲授中,不能很好地将护理学与人文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无法更好地适应护理人文教育的发展需要。比如,对人文选修课的调查结果显示,人文选修课老师上课质量评价优秀者占15.7%,一般和差就占84.3%。本次调查发放问卷700份,收回653份,调查对象为2年级以上护理专业学生。

2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与对策

2.1构建人文素质多学科教育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引导和配合。西方的医学课程基本上由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三大部类组成,以美国、德国为最多,达20%~25%[4],英国、日本约为10%~15%。在医学人文学科群中,医学与人文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成为核心课程。如社会医学、医学哲学、卫生经济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等学科,构建多学科框架,尤其是开展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推动医学从个体医学到群体医学,从医学预防到社会预防,从技术政策到社会政策,以超前意识引导医学与社会紧密结合,推进医学的社会化和现代化。

2.2加强护理人文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是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践者[4],因此,拓宽教师知识结构是提高人文教育师资水平的重要措施。医学院校应采取进修学习、在职听课等措施,让人文科学教师补习医学基本知识,不断丰富知识结构;或者,让具有一定人文科学知识的医学专业教师兼职参加人文科学教学,在教学中学习、提高;还可聘请人文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参加人文教学,同时,还应培养一些具有医学和人文科学双学位的高层次人才,为建设高水平的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实施高质量的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保障。

2.3全方位营造人文教育氛围

2.3.1确立人文教育目标

有计划地举办人文讲座、名片名著欣赏、文艺表演、演讲比赛等,有效地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比课堂教学更切入社会热点,内容更广泛、更新颖,对学生的影响也更远。比如,利用每年的“5•12”国际护士节举行系列活动,包括护士授帽与职业宣誓等活动,使学生的知识、人格、精神在活动中得到最大幅度的提升。

2.3.2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的绿化和规划、校训与学生行为规范的制订、人文景点的设立、教室和实验室的布置等,处处体现人文思想。比如,在校园中设立南丁格尔的塑像,在教室走廊布置南丁格尔的誓言以及历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事迹介绍等,使学生在良好的人文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人文科学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自然科学知识,较好人文科学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管理等方面应用能力与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方面专业及专业基础知识,能在水利、能源、交通、城市建设、农林、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勘测、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以及教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从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保护方面勘测、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以及教学和基础理论研究工作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介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文水资源及环境信息的采集及处理、水旱灾害预测及防治、水资源规划、水环境保护、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水政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制图、运算、实验、测试等方面基本训练,具有应用所学专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人文科学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一、加强教师人文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 加强教师人文修养。

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宽广的视野审视教育,树立全新的意识并把这些意识贯彻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身的人文科学知识,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才能正确把握时代脉搏,转变教育观念。人文科学知识是形素养的基础。但长期以来,功利主义的影响,导致了人们人文精神的缺失。为加强人文教育。教师不仅要在任职前通过学习获取丰富的人文知识,而且要在走上教学岗位后,通过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自我学习,广泛地涉猎及掌握语言、文学、哲学、音乐、美术、宗教、民俗等人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不断反省、感悟,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2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真谛在育人,育人的核心在塑造人格、养成道德、培养人文精神。人格、道德、人文精神的获得更多地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成。因此教师必须以高尚的道德、完整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目前,社会上出现片面追求物质而轻视人文教育的功利主义,如何摒弃功利主义需要整个教育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更要以健全的心理素质去践行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3 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真诚、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要多鼓励学生说“不”,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力求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前提下,再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人文精神培养。

二、把握教材载体。挖掘人文思想

1 挖掘教材人文精神因素,树立人文意识。

尽管在信息社会里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渠道多种多样。但是。目前教材仍然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教师对教材的充分认识、理解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利用是我们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最重要的方法。传统上,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复制教材的内容。没有主动积极改造教材的欲望和能力,电体会不出教材所包含的丰富的人文色彩。而作为新课程的执行者,教师应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对教材进行加工,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着新课改的深人开展,教育目标应更切实地落实到具体教学行为之中。

2 拓展教材内容,提升学生人文素乔。

教学中不但可以挖掘教材。还可以大胆补充教材。如在讲哲学前。可借用老子的《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给同学们介绍学习哲学的方法:“能用言辞表述的大道不是永恒的大道,真正的道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但又看不到、摸不着,正所谓大道无形,所以大道不能用语肓、文字来描述和形容,只能用心去感悟。”所以学习哲学重在理解,重在用心领会。

3 设计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人文精神内化。

人文科学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中国医学史教育作为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桥梁 和纽带,能将医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 地连接起来。在中医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 度、适量地运用一些中国医学史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中医。因此融中国医学史于教学之中是中医教育教 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中国医学史在中医教学中的作用

    0. 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医,树立正确的中医 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是 不断继承前人的理论,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在同一时 间,溶解其他人文文化,丰富和拓展自己的历史,所以 我们真的要懂中医,就要找到它的起源和发展。通过中 国医学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原产地的名词概念,以便 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知识。对于一些抽象概 念的理解,只有明确了它们的知识事件,学生才能加深 对其发生顺序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经络定义的讲授,如 果把经络的起源、发展及各家学说穿插于其中,那么就 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些在现实形态学中看不到的东西, 就不会使学生感觉很迷惑,很抽象。

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中医思 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 的成分,学生形成学习中医的兴趣,产生愉快的学习情 感态度,不仅有助他们对中医知识的记忆,同时还可以 推动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现在的学生只知道死记 硬背,而对深奥的中医问题的深层结构和思想实质不 做思考,当他们面对新的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而学习 前人面对中医时的思想方法,对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 大有裨益。

3.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医 学既是对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 践体验,更是一种智慧和能力的心灵感悟和培养。在中 医学的发展历史中,许多杰出的中国科学家在研究的 道路上留下了太多使我们受益的故事。有效应用中医 材料,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向学生介绍 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讲述中医学家的趣闻轶事,不仅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 生集中注意力,自觉地去思考和探索问题,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

二、中国医学史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中国医学史知识 必须是客观的、正确的,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既不可 随意编造,也不能无端拔高,更不可艺术加工,实事求 地把人类认识方式和认识途径告诉学生,是科学主义 的表现,它有利于中医学保持自己的特色,激发学生的 爱国主义热情。

2.针对性原则。中国医学史对学生的中医学习及将 来工作有直接帮助作用。要让学生能听懂,有兴趣,对 学生有启迪性,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真正发挥中 国医学史的教育功能,起到教育作用。

3.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指课堂教学要有趣味。中国 医学史上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例子不胜枚举,不仅题 材典型,而且情节生动曲折。恰当选材,教学时教师生 动的讲述,可以使知识与趣味共生,使得课堂教学更有 吸引力。应避免照本宣科或哗众取宠,在注重寓教于 乐,以教为本。

4.辅原则。中国医学史知识只能渗透在授课内 容中,正确把握好课堂教学内容和中国医学史的主次 及渗透度,不能喧宾夺主。在授课过程中自然地引出中 国医学史话题,不应过分渲染,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内 容和教学步骤。

三、拓宽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渗透中国医学史教育

    1.课内结合教材,渗透中国医学史教育。首先,对教材中每一章中引言部分的讲解,是渗透中国医学史教育的绝好时机。因为每一章开始要向学生介绍本章所 要讲述的主要问题、方法等。这时渗透中国医学史,能 尽快地激发起学生对新一章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好奇 心。其次,结合教材内容,“见缝插针”地渗透中国医学 史,增加中医内容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可读性,使中国 医学史教育很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中。最后,利用章节小 结渗透中国医学史教育。在一章或一单元内容讲完后, 通过章节小结或单元小结,理顺这部分内容,使学生从 整体上把握它。如果我们能以其发展历史为顺序,以其 中医思想为主线,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中医知识,更 能让学生从全局把握它,以了解这些中医知识、中医思 想的来龙去脉。

人文科学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互动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动手能力,任何知识只有经历过,才会印象深刻,理解透彻,中药学的学习也同样,尤其中药学是一门应用性课程,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下整合思维和再创造进程。教师可以在学生有新思维且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验证新思维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的过程中,主动引导和启发,使学生深化理解、积极思考、灵活运用、大胆创新;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思考,积极动手实践,不懂的地方及时主动反问与质疑又可使教师吸取新思想进一步钻研专业理论,在原来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想法来探索科研规律,提高科研水平,这是互动教学模式建立的主旨所在,即使双方都充分的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激发对方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中药学的教学内容,逐渐产生兴趣,有目的的培养自己的兴趣和方向,为以后找实践工作及为社会服务应用打下良好基础。互动教学为中药学教学的目标实现提供一新的必要教学平台与必要教学模式,学生主动地学习科研资源在与教师互动的环境中学会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探究解决科研的各种问题。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要在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和教学内容的优良改革方面下功夫,以建立能培养满足社会及企业需要的中药学人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齐头并进,并且适当的加大实践课时,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刻板教学模式,重视见习和实践,保障见习和实践效果,借鉴国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实践机会。同时,结合中药学应用学人才培养,在整体课程设计的时候,不能以所修学分多少为评判唯一标准,学生会为学分甚至选修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最后的教学效果不好,也耽误学生的自我发展;在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结合教学课程设置,明确划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为学生提供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导向,根据学生自己志向与爱好,选择课程,保护学生的专业个性,加大实践见习课比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尤其在课间见习和毕业实习是中药学专业教学环节中关键,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不可替代作用,加强课间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重要的是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切实落实和保障各环节的教学时间和质量。

2满足社会需求

传统中药学人才培养方案及教育课程设置的缺陷在于重化学轻医学,重实验轻实践,重技术轻人文,使中药学专业毕业学生知识结构与中药学实践领域对中药学生的需求脱节,学生毕业后就业率不高,适应能力差,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在中药教学体系中,设置课程的教授内容不但要以中药材体系为主,更应对中药的应用及适应症加强教育,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做到一个合格的中药学人才,一个应用型中药学人才,才能逐步与国内的就业机会接轨。

以往我们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及教育理念时,往往就其表面不问实质,就药学教育而言,国外的药学工作者体现应用型培养,是能根据患者症状来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而国内药学或中药学教育则是更注重药物的基本知识和生产,至于适不适合病人,却一无所知;这样造成了医生与药师间的完全分开,尽管最近几年,开展了临床药学和临床中药学专业来加强医生与药学人才联系,加强了制药工程,但是现有教育体系下往往缺乏实践,所学与所用脱节;因而当今培养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医疗中的技能型人才,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性应用型人才,其具体内涵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社会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而不是“高、大、空”的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技能,面对具体的问题能够具体分析灵活解决,逐步过渡为研究创新人才。因此,我们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知识结构多样化、较强的实践能力、灵活应对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团队精神的应用型中药学人才。

3注重教育内容人文化

传统的药学教育是以药物为中心进行的单纯知识、技术教育,而不是以“人”和患者为中心的全面素质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往往存在明显的知识结构缺陷。这不仅仅是药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中药学的教育中存在同样的问题。药物服务的核心对象是人,倘若缺乏人文精神,只注重对药物的研制、生产和营销,忽视对药物使用者的人文关怀,只能是药品供应者,而不是药学服务者,美、英、加、澳大利亚及日本药学学生开设的课程中都有涉及到人文科学。我们时常听到人性化,真正的人性化应该渗透到每个学科,每个方面,尤其应该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中医药行业,应用型中药学人才模式的探索必须要注重人文科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