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院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院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院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院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院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

一、高校辅导员在处理突发事件现状分析

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日常管理的同时,注重加强安全教育,时刻提高预防能力和处置能力,但是另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辅导员自身存在能力不足现状

面对突发事件,心理承受能力缺。这个主要集中辅导员不了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只有把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研究清楚,才可能针对不同学段不同人群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事件,我们的辅导员往往不具备了解充分学生特点的能力,不能第一时间投入到事件的解决当中,造成决策不当等情况,延误了最佳处理时机,进而无法有效引导学生。

(二)思想意识重视不到位

随着90后大学生的大量涌入,独生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力军,父母在给予了很高的学业期望之余,更加关注的则是他们的安全问题。因为对于当前的这一现状,学生工作的所有工作要落脚点在安全问题上,确保他们的安全问题。因而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提高思想意识,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发生,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同时做好相关的善后工作。

(三)相关法律以及制度不完善

由于目前我国关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制建设尚不完善,存在内容简单、职责划分不清以及操作性较差等问题,使得辅导员处理突发事件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甚至有时会出现不利的情况。“问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零散,缺乏科学有效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因此,从学校角度来讲缺乏相应的应对机制,这些成为处理突发事件非常不利的一个因素。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路径

首先,保持镇静。事件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镇静,不能乱了手脚,我们要扮演好“家长”的这样一个角色,尤其是有学生在场的时候,学生在遇见重大事故的时候由于年龄段的原因有可能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受到挑战,严重的时候会出现吓得慌乱和哭泣,综合各种情况,所以作为第一到达现场的我们要保持镇定,理清接下来处理的思路,如果一团乱只能是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这对一个老师的心理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

其次,第一时间联系家长。事故发生时,我们第一时间要联系到学生家长。一方面可以通过家长了解学生既往的身体状况,对于车祸等引起身体损伤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让家长知道学生的状况。在联系家长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家长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因此在通知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的说,避免家长出现心理承受不住的情况,可以让他们先到学校或者医院,然后慢慢的给他们讲解事情,配合治疗,时刻应该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为第一位;

院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第2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应急管理工作,是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管理的必然要求,是改善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的现实选择。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站在构建和谐**、建设全面小康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主动关心、积极参与、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推动我县应急管理工作再上台阶,为构建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责任,提高质量,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明确预案编制责任。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不断完善我县应急管理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乡镇、企业应急预案。凡是上级部门制定有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的,县级各部门都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乡镇政府要参照县政府制定的预案,结合区域实际,制定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的地方政府预案,同时指导村(社区)制定好应急预案,确保遇到突发公共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各企事业单位也要根据自身实际,编制消防、安全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今年预案编制任务重、时间紧,下半年省、市政府还将组织专项检查,各级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成立预案编制领导小组,迅速抽调专门人员,按时完成有关应急预案的编制或修订工作,力争今年底前完成所有预案的编制和修订任务。县应急管理办将适时组织检查验收。

严格预案编制要求。各类应急预案要明确应急工作的主体和职责,明确应急工作的程序和措施,做到责任落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位。全县性的专项预案,县级有关部门要根据变化的形势,不断修订和完善,同时加强协调沟通,使预案之间相互衔接。要建立和完善联动协调制度,加强部门、乡镇、军地之间的沟通协调,充分动员和发挥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县级各部门、各乡镇政府和县属企事业单位编制或修订的应急预案,须及时报送县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便全县加强统筹指挥。

提高预案编制水平。各级各部门在预案编制和修订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注意总结汲取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教训,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基层的意见,学习借鉴国内外的成功做法,掌握和遵循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处置措施,努力提高应急预案的预见性、操作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编制和修订预案应遵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程序,广泛征求意见,经集体讨论同意后正式实施。

三、预防为主,多方协作,规范应急运行机制

加强预测预警系统建设。预防是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和减轻灾害损失最经济、最有效、最安全的办法。各级各部门要经常性地开展风险调查、隐患分析,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灾害与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调查与分析,做到对风险源心中有数,对抗风险的资源家底清楚。建立完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适时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各乡镇政府、县直各部门要组织力量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本区域、本部门的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预防为主、消除隐患,促进应急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源头管理,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排查和限期治理。积极开展社区、村社、企业、学校等单位的隐患排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完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统

一、高效、科学的决策指挥制度和各方协作的应急处置机制。对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有关乡镇政府和单位要立即开展先期处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事态扩大化。要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工作的主要出发点,保护群众利益最大化。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善后处理和恢复重建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

健全应急处置联动体制。坚持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基本原则,各乡镇政府和县级各部门不仅要加强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管理,落实好自己负责的各类预案,还要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联动机制,明确各方职责,确保一旦有事,就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危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好突发公共事件。

四、强化值守,灵通信息,加强应急基础工作

严格应急值守制度。各乡镇政府和县直各部门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节假日期间特别是敏感时期,领导必须带头值班,并将值班安排表(带班领导、值班人员姓名、联系方式等)提前报送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值班电话和应急管理负责人移动电话,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对更换通信方式或外出的,要及时向县政府办报告。值班人员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值班责任,坚决不准出现脱岗、漏事现象。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政府是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遇有紧急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迅速向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值班电话:**)报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所在乡镇及县有关部门要在第一时间(不超过30分钟)报告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分管领导,并随时跟踪报告有关情况。

灵通预测预警信息。各乡镇政府、县级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加强信息监测与预测,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明确监测信息报送渠道、时限、程序。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研究,对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危害及趋势作出预测。对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必须在2小时内报送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规范应急信息报送。应急信息报送要快速、真实、准确,规范报送要素和渠道,落实报送责任和要求,确保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全面性。重点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下一步处置思路和将采取的措施。对迟报、瞒报、漏报、不报和不准确报告重要信息而影响及时妥善处置以及造成后果的,要按照规定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各乡镇政府和县级各部门每季度至少要向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送一次本地区、本部门应急管理工作动态、组织体系、预案编制、队伍建设、宣传培训、预案演练等情况。

严格应急信息管理。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工作,加强对应急信息的核实、审查和管理,为积极稳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应急信息主要通过授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等形式。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未经县政府同意,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不得对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有关情况。

五、建好队伍,加强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要求,抓好专业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统筹规划,形成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充分发挥公安、消防、交通、医疗急救、森林防火等专业队伍在应急工作中的骨干作用,确保应急状态下能“拉得出、打得赢”。注重专群结合,建立应急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各乡镇政府、县直各部门要根据《**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针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和特点,迅速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和日常工作机构,在全县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应急管理工作网络。各级各部门工作网络建设情况,要及时书面报送县应急管理办公室,确保预案有人制、联系有人接、险情有人排、应急有人管、指挥有机构。

加强应急工作培训。各乡镇政府、县直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标准和方式,不断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应急职守、信息报告、组织协调、预案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教育培训工作,把应急管理知识纳入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各类应急专业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应急管理的领导、指挥水平和应急救援人员专业技能。

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各级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要强化预案演练工作,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完善,不断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水平。公安、消防、武警、卫生等部门要组织开展实战性强、群众广泛参与的跨部门、跨乡镇的综合演练和专业演练,从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各级各部门要协作配合,积极备战,通过演练,熟悉工作程序,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六、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健全应急组织体系

完善应急领导体系。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制度,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和组织体系。各乡镇政府、县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更新理念,转变职能,真正把应急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对应急需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给予保证。要定期研究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加强组织指挥,并经常性开展监督检查。各乡镇政府、县直各部门要本着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成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预案、人员、领导、责任、资金到位。

院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第3篇

1具体做法

1.1完善相关制度:制度是落实各项工作的保障。本手册内容包括护理行为规范,护理工作制度,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等七方面。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护理学各种丛书,使手册内容更具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特别是第七章介绍了紧急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并在叙述的基础上增加了简单的图示,使广大参阅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步骤,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的损失。

1.2组织学习、考核落实:本手册全院护理人员人手一本,从根本上教育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管理手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各科室护士长负责落实学习,要求人人熟练掌握手册内容。护理部深入科室督导检查落实情况,以每年分次分批考核的形式验收。并针对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护理部组织专题讨论、学习,以此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2结果

2.1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通过推行护理工作制度、护理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每位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岗位职责和工作职责,严格遵守各项护理制度。不仅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了护理行为,确保护理安全,还提高了护理质量,预防和减少了护理纠纷。重要的是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法律问题,强化护理工作的严谨性、规范性、法律性,形成了护理人员依法施护的自律行为。

2.2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强职业风险意识:随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不仅需要药物、手术的治疗,更需要沟通和理解。通过提前告知患者各项护理操作制度的实施,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各项操作的目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风险,使患者提前了解护理操作的程序和由此带来的不适及如何配合操作的事实,以此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同时尊重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并且使他们也学到了相关的医疗护理知识,保护了护患双方的利益,建立了新型、和谐的护患关系。

2.3更注重了工作质量,减少护理缺陷:结合《护理管理手册》,护理部建立了一套有效实用的考评体系,各级护理人员自觉遵照考评标准,规范护理操作及护理行为,增强责任感、自律性和安全意识,进行自我质量控制和自我约束,使各项护理要求得到有效落实,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患者安全得到保障,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如急诊室治疗护士认真做到三查七对工作,及时发现药房发错液体,杜绝了一起医疗事故的发生。

2.4增强了护理队伍整体的应急能力:通过完善和强化护理管理制度,使我院护理应急能力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护理队伍的应急能力明显提高。如2006年7月10日晚我区某化工厂氯气泄漏导致200多人急性中毒,在此突发事件中,我院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护理部及时行动,措施到位,出色地完成了对患者的救治任务,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3体会

3.1更新观念,提高法律意识:护理工作繁重而又琐碎,具有独立、直接、连续等特点。许多护理活动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和开放式环境中进行,因此培养护理人员科学、严谨、自律尤为重要。强调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充分解释说明,保证患者知情同意权。如患者请假回家,护理人员不能承担的责任应详细说明,并建立请假签名告知制度。这样既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又考虑患者的合作程度,同时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

院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第4篇

1 影响ICU护理质量的因素

1.1 护士编制不足 护士和床位之比低于卫生部规定的1∶2.5,监护素质欠缺,护士超负荷工作,过度疲劳,质量无法保证。

1.2 护士未经过系统的ICU专科知识培训,监护知识缺乏,易发生差错事故。

1.3 年轻护士经验不足,对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缺乏预见性。

1.4 护理人员出现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长期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工作,劳动强度大,精神紧张,职业对自身素质的要求高,会使护士产生心理压力,表现为疲劳、精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焦虑、失眠、烦躁、易发脾气、食欲下降、胃炎等。

1.5 工作职责不明确或护理流程不合理 护理流程不详细或流程不合理,是出现护理质量缺陷的常见原因。

1.6 缺乏质量标准或监控不到位 ICU护理工作缺乏质量标准或标准不明确,护士无所适从,护理质量无法保证或制定了标准却不能定时检查督促,同样的问题反复发生。

1.7 不重视基础护理,易发生护理并发症,如角膜溃疡、压疮、足下垂、坠积性肺炎等。

1.8 急救物品器械管理无明确责任人,缺少相应的应急物品及措施或缺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应急事件,物品器械不能迅速到位,影响抢救。

1.9 医嘱执行不规范 执行非抢救口头医嘱、未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者的医嘱、字迹辨认不清的医嘱等,给差错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1.10 违反技术操作规范 如输血、药物治疗前后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或无菌操作不严等造成交叉感染,甚至感染爆发。

2 ICU护理质量控制与提高

2.1 保证ICU护士数量达到要求 护士数量按照《中国ICU建设与发展纲要》的要求,ICU床位与护理人员之比应达到 1:2.5~3以上,并配备一定的护理员。

2.2 注重ICU护士素质的培养 ICU护士需经过内科、外科、急诊等相关科室的轮转学习,具有多专业的专科理论知识及专科操作技能,才能应对多学科的危重患者救治。还要培养护士的高度的责任感、敬业精神、慎独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缜密的分析能力、娴熟的抢救技能及对专业理论的钻研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等。

2.3 护理人员合理搭配分组,注意每位护士技术能力及专业特长的组合。

2.4 畅通护士沟通渠道,释放其心理压力 定时举办座谈会或单独谈心,护士长要善于观察护士情绪变化,了解其家庭、个人生活的困难或困惑,尽可能帮助解决。了解护士发展需求,提供发展平台和机会,还可以开展心理讲座或心理咨询活动,使护士能够舒缓心理压力。

2.5 科室建立护理质量标准及质控网络,采用PDCA循环法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改进,选派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质控小组长并吸收护士到各组,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总结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持续跟踪检查,直至问题解决。

2.6 ICU质控重点

2.6.1 基础护理质量 ①患者应达到“六洁”(头发、皮肤、口腔、会阴、手、足)“四无”(无压疮、无护理并发症、无坠床、无差错事故)。②防止烦躁患者皮肤蹭破、约束带勒伤、导管坠出,根据医嘱应用必要的镇静剂,使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达到3级水平。③ 对眼睑不能闭合的患者,单纯覆盖凡士林油纱并不能预防角膜溃疡的发生,必须点抗生素眼药膏完全覆盖睑裂,再外覆凡士林油纱。④口腔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口腔冲洗外加擦拭的方法。⑤应用抗血栓泵,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6.2 交接班的环节质量 ①制订交接班工作流程,用表格规范其交接班内容,如转科交接记录单。特护单特定项目必须双方交接,并双人签字,如深静脉置管外留长度及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等。②双方交接班必须查看医嘱单签字情况,确保当班临时医嘱及时签名。

2.6.3 确保急救药品、器械的完好率达到100% 必须有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抢救药品物品、器械的定点、定量、定人、定期的管理、补充及功能维护,抢救仪器保持其处于备用状态。班班交接,双人签字,未落实好不得下班。建立仪器设备故障上报制度。

2.6.4 建立紧急情况应急预案 建立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如火灾、停电、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等应急预案,定期演练,使每个人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2.6.5 保证执行医嘱的及时准确性 不执行不合格医嘱,非抢救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由于ICU医嘱改动频繁,应每日核查全部医嘱,所有用药,确保双人核对后再执行。新药配置使用前看说明书,并按说明书上要求配置皮试药液。各项操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院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危急事件 危机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以及高等院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危机事件的发生率有呈现上升趋势。危机事件具有事发突然、违反常规、波及面广、危及周边环境等特点,当由于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或社会政治因素引发危机事件时,必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声誉及发展。加强高职院校危机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构建有效的应对机制,维护学校的安全和稳定,是当前高职院教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1 危机及危机事件

对于危机的定义,美国菲尼克斯德弗瑞(DeVry)技术研究院院长、著名的危机管理专家劳伦斯·巴顿博士将危机定义为“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而在高职院校中,“危机”更多地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治类事件。高职院校学生年轻气盛,政治敏感性较高,往往初衷较好但会被社会上的不良分子利用,把美好的政治愿望扭曲为歪曲的表达方式,比如事件引起的打、砸、抢烧的行为,非法游行,甚至还可能进入到“”等组织。

第二,学校治安事件。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学生因自身利益未得到满足、学习压力大、情感纠葛处理不当或学校管理不当而引起的危机事件,例如罢课、罢餐、集会、游行、群体性斗殴、偷窃、自杀等。

第三,自然灾害。因无法预测的自然界原因引起的危机事件,例如旱灾、水灾、地震、海啸等,以及群体性流行性疾病或传染病等可能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如非典SARS病毒、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

2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而言生源较差,大部分学生高考成绩不理想,文化基础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不良习气较重,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尤其是现在的90后新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刚刚来到学校,人变物变,环境产生较大的变化,再加上受新兴文化冲击的影响,更是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思想上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在困难面前没有持之以恒、克服困难的强大决心。

在学习方面表现为迟到、早退,学习态度不认真,方法欠缺。文化底子差,加上周边环境的影响,容易导致学生本人心理产生波动,有时会感到苦闷、焦虑不安、烦躁,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学习上的压力,加之学校的规章制度较为严格,也容易使学生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在生活方面,学生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产生心理上变化,这些问题通常涉及学生的就业、家庭、恋爱等方方面面。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特点,把握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助于更快更好地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

3 高职院校正确处理危机事件的对策研究

3.1 编制应急预案

首先,建立危机事件常设性机构,把危机事件处理部门做为固定的职能部门,统筹安排,全面指挥。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参与的单位与人员较多,如果不能很好地协调与指挥,不仅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危机事件,还会因为协调控制不利导致信息沟通失败等负面影响。其次,广泛宣传,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发放给全体师生。应急预案应包括学生的地理位置、建筑分布、人员配比、紧急通道、不同类型事件处理或自救的简易方案等。科学的应急预案可以使师生提高反应速度,避免产生心理恐慌,防止危机事件蔓延。

3.2 明确预警机制的主体

辅导员是高校中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当遇到危机事件时,辅导员必须成为事件处理的第一责任人。在新时期下,按照“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危机事件的应对应该由“事后应激”转变为“事前预防”。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辅导员与学生交流沟通最多,辅导员应注重学生的动态的管理和心理问题干预。辅导员应做到事无巨细,深入到学生课堂、寝室、食堂中去,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选出优秀的班委帮助老师一起观察周围的同学,主动积极地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与挫折。辅导员应具有较强的敏锐性,能够洞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将危机事件遏制在萌芽阶段,杜绝危机事件的发展和蔓延。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QQ、博客、飞信,这些平台都是获取学生思想状态有效工具。

3.3 控制场面,合理承诺

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对事件发生原因与经过要予以及时通报,处理问题要迅速、效率,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发生危机事件后,需立即报告到危机事件处理部门,由此部门统一指挥,全面负责危机事件的协调、控制与指挥,保证学校各个部和人员按时到位,第一时间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深入第一线,掌握情况以便开展工作。遇到重大事件需立即联系医院、公安部门寻求帮助。由专人负责公开发言,将事件有关信息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和学生,避免小道消息和谣言的传播,防止事态扩大。

3.4 引入保险机制、缓解学校、学生压力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人数迅速上升,危机事件发生的比率也在逐年上升,不论事件的危害程度大小,都会给学校和学生造成较大的伤害,学校对危机事件的赔付不断增加,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社会商业保险的引入机制,最大程度地把风险转嫁给社会。当学生发生了意外,学生可以以较少的投保额换取较高的理赔额,在经济上得到一定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对于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应积极建立实习保险保障机制,使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免受因意外伤害而遭受的经济困扰。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由于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不与企业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关系,实习生不列入“职工”范畴,当遇到人身意外伤害、工作事故时,不受劳动法的保护,实习生的经济赔偿得不到法律的支持,这给企业、学校、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引入社会保险后,可以进一步维护顶岗实习学生、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和岗位的企业利益,既保护了学生,也降低了企业用人成本,从而进一步深化“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

3.5 给予危机事件的后续心理辅导

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生理上和心理上不同程度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难免会产生一些身心反应,而其中的一系列心理反应如果过于强烈或持续存在,就可能导致精神疾患。有研究表明,重大灾害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0%-20%,一般性心理应激障碍更为普遍。高职院校如果仅仅关注于处理危机事件本身,而疏于对学生的关怀,导致学生产生较大的精神卫生问题,将会严重地影响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与交往行为。危机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对当事学生及周围的同学进行后续心理辅导。学校应承担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建立相应工作网络体系,由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书记(院长)直接参与到干预工作中,由院团委心理辅导中心牵头,辅导员老师作为具体工作的执行者,迅速组织学生党员、班级学生干部、心理委员等基层信息员密切关注危机事件的直接受害者,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个体咨询、网络咨询、辅导员面谈等,做到24小时监护,及时有效地传达当事人的安全信息,做好长期的安抚工作,防止出现因危机事件而带来的心理阴影,减少危机事件的传染性。

3.6 分析评估,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对受伤害的人员、损害的物品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如经济损失、对学生升学及就业的影响等,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补救。总结经验教训,完善事前预防、事中应急机制。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鉴定,界定事件的性质和责任,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通报结果需要公布,对广大师生有一个交待。

4 结语

加强高职院校危机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对高职院校的环境稳定和学校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在机制建设、队伍管理、管理经验上有一定的欠缺,但随着高职院校对政治社会形势的研究,预防和处理高职院校危机事件的方法与途径也将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徐向峰.论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其应急管理[J].商业经济,2009(8).

[2]林银焕.论高校学生的危机管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1).

[3]叶青松.高职院校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