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范文第1篇

我们认为,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电信企业已经实现政企分开,独家经营的局面已经被多主体的市场竞争所取代,不仅如此,随着电信市场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国际间的竞争也将展开,这使电信企业必须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这些特点,决定了电信企业需要尽快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以保障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构成部分,企业制度文化本身能体现企业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且体现着企业的内在精神。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加强企业整体以及员工个体遵循的行为规范建设,从中反映出我们企业崇尚什么、反对什么,即企业信奉的价值理念,反映出我们企业的做事方式与风格。通过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我们能更加清晰、准确和全面地表达自己的企业文化,从而有利于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

其次,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运行机制的一种具体表现。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目的在于建立一个使管理者意愿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并且在得到员工认可的前提下,使企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弱化,可以更好地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减少对立或降低对立的尖锐程度。

其三,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为规范,就要正确认识理解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懂得运用制度文化来保证和促进企业发展。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建章立制,完善管理,把电信服务理念和行为准则制度化、规范化,从而达到促进企业经营服务水平提高的目的。不难看出,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做好经营服务工作。

其四,要适应市场经济特点,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企业全方位的管理。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把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序开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一个完善、合事宜的企业制度文化,能规范员工行为,使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中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效率。

二、当前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之现状

我们看到,目前电信企业在制度建设上已初显成效:通过推进五项集中管理,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通过大力实施预算管理,强调了企业的科学决策、投入产出经营效率,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素质;通过竞争上岗、薪酬改革、绩效考核、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和教育培训等五项机制创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bpr业务流程重组,逐步形成了“以前台服务为标志,以后台服务为支撑,以网络服务为基础”的服务链,解决了过去对市场反应慢、业务流程不畅、员工职责不清等问题,使市场响应能力得到极大增强。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看到,电信企业还缺乏对内在的制度文化自律与软性的制度文化引导;缺乏强调心理认同、人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缺乏启发员工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和自律;支撑制度的文化尚未全面形成,企业的制度执行成本较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动因认识不到位。一些制度的产生并不是完全立足于需要之上的,认为制度是越多越好,为严格而严格。

二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不到位。将制度文化建设仅仅局限于制度这一表现形式,甚至迷信于制度建设,而忘记其他部分。

三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主体认识不到位。将制度看成是管理者的文化,或者是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注重外在的约束,而不探讨制度内涵是否被员工心理认同和接受,并自觉遵守,使制度没有成为一种共有的文化。

四是对制度文化建设的执行认识不到位。有的企业在执行制度时,自上而下强制推行,虽然这些制度往往能迅速实施,很快就在企业整体和员工个人的行为中体现出来,但是,这些仅仅是表象,其后缺少与员工的沟通,不能让员工充分理解和认同制度的内涵,不重视制度执行中的信息反馈,因此,制度的有效性不长。

三、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西方学者做过一个比喻:制度管理就像一座漂浮在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占1/3,大体相当于规范、标准等有形管理;隐在水中部分,占2/3,大体相当于组织成员对制度的接受度、认同感、认知率等无形管理。这个比喻形象、深刻。其中,制度是有形管理部分,制度文化是无形管理部分。制度是载体,多强调理性化,重视科学标准和规范的作用;制度文化强调的是非理性化,重视内在精神价值的开发、集体感受和各种非正式规则、群体氛围的作用。制度可以造就一个结构框架合理、运转程序规范、执行严格的标准化企业;而制度文化管理可以赋予这个企业以生命活力,为之提供精神源泉和价值动力,引导其发展方向,并创造经营个性和管理特色。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信仰、道德、理念、规则和行为不断强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它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和沉淀所凝聚的力量。所以,我们认为,把握企业制度文化的“无形”、“柔性”,加强电信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从审视制度是否以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基本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制度文化的骨架部分,任何一个企业离开了制度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同时,制度又反映一个企业的基本观念,反映企业对社会、对人的基本态度,因而制度又不是随心所欲的。制度必须从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是对企业根本性需求的维护。如事关企业生存的各种问题,包括服务质量、客户关系、网络运行等,毫无疑问是必须以制度加以明确规范的。

(二)从审视制度的内容是否以“以人为本”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活力点。制度是靠人去执行的,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去执行也不会产生好的效率、效果来。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应是制度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首先,应加强对企业员工诚实守信的教育,因为如果没有诚信,就会出现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投机取巧的现象,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信誉。其次,要关注员工自身价值的建设,注重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当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每年提出不同的知识更新要求,通过培训、考试、考核和业绩评估等形式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能力水平。同时,管理者还应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满足员工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从审视制度是否使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支撑点。制度作为公正的体现不但要求其形式是公正的,更要求其内容是公正的,要使制度约束下各直接参与者的利益得到平衡,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唯有如此,才能得到全员的认可。

(四)从审视制度的执行是否真正严格平等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折射点。制度执行的最好效果就是在无歧视原则下产生的普遍的认同心理,这也正是制度执行中的难点问题。因为每个人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制度的监督执行部门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执行制度时是很难以做到完全公正和无歧视性的,这样往往就会影响制度的效果,危及制度的最终目标。

(五)从审视制度的责任是否明确落实入手,抓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惩罚规定是企业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如果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就会使各项合理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这个企业也就没有什么凝聚力和战斗力可言。惩罚规定是责任追究制度的补充,它既是治理违法违规、偷懒、弄虚作假的直接手段,又是树立正风,打击歪风邪气的有力武器,这种制度规定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全体员工都应是制度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在企业内部不应有特殊员工,尤其是对违法违规的处理上,必须坚持公平、公正性原则,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这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并具有权威性。

四、常州电信企业制度建设概要

如前所述,制度与文化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特别是处于重要战略转型期的企业,文化的反作用力更为明显。制度是有形管理部分,文化是无形管理部分。制度是载体,多强调理性化,重视科学标准和规范的作用;文化强调的是非理性化,重视内在精神价值的开发和群体氛围的作用。制度可以造就一个结构框架合理、运转程序规范、执行严格的标准化企业;而文化可以赋予这个企业以生命活力,为之提供精神源泉和价值动力,引导其发展方向,并创造经营个性和管理特色。因此,文化理念的落实最终要靠制度去推进,形成固化模式,否则文化就没有土壤,制度也没有持久生命力。在企业转型中,制度的再造与文化的再造是相辅相成的。

为此,今年以来,常州电信在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先进行了一些探索。分公司明确提出,企业制度重建工作必须与《企业文化纲要》宣贯工作,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宣传、贯彻落实相结合,必须与流程重组、架构再造工作相结合,必须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一是明确了制度建设的目的。以执行层的精细化为途径,以管理层的精确化为目标,逐步固化各种事务处理模式,为企业运行疏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描述清晰的操作和管理规范。

二是确定了制度建设的理念。即,制度建设不是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在现有机制下的改良;制度建设要做好“针线工夫”,一针一线地缝出企业品牌;制度建设要为精确化决策提供保障;淡化个人色彩,实行职业化管理;效率与规范相结合。

三是把握好制度建设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制度的描述不够清晰、细致,缺乏可操作性,留有一定的个人意志空间;部门职责的制定只解决了分工问题,没有解决执行质量问题,一些职责仍缺乏与之配套的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各种制度仍缺乏相应文化理念、价值观的贯穿和支撑。

四是勾划了常州电信企业制度的总纲及框架。总纲包括序言及八章内容,阐述了常州电信的沿革、企业性质、议事规则、企业精神及企业愿景,规定了员工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规范了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的关系,明确了员工守则。企业制度的框架分为三大块,即业务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内控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管理、行政管理、法律事务、人力资源、财务审计、运行维护、市场营销、服务监督、信息化等。同时,将沟通反馈制度、监察检查制度和文化监督制度贯穿各个部门。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范文第2篇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的企业文化,文化是伴随着企业的诞生而出现,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丰富的。一般来讲,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的传统、风尚、价值观、目标、信念等,优良的企业文化会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支撑的作用。1984年,奎因等通过设计竞争价值理论模型,得出了四种类型的组织文化:支持型企业文化、创新型企业文化、规则型企业文化、目标型企业文化;其中将创新型企业文化特征描述为:寻找新信息、创造性对变革的开放性、预测、实验。创新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主要途径。创新型企业文化包含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企业文化的树立与培养要以创新为核心,要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另一层含义是指,企业文化本身就具有创新性,不守旧,能够接受外部的优秀文化,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丰富。创新型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具有独特性、难交易性和难模仿性等特征。创新型企业文化具有三个层面,最外层是物质文化层面,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层面,最里层也是核心层是精神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与企业制度既相关联又不完全相同,它们之间是既共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企业文化不等同于企业制度,企业文化是核心、是理念,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中制度文化层的表现和具体化。制度文化层面的含义比企业制度的含义要宽泛,不仅包括具体形式的制度条文,还包括非具体形式的制度思想、理念等,企业制度只是具体化了文化制度层面的思想。但是,只有具体的企业制度并不能说明企业文化的完善与否和优秀与否,更主要的是看制度在实际中的行为和效果,这样才能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2.企业制度和创新型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2.1企业制度是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企业制度一般是以文字、图表的形式出现,在形式表现上是具体的。企业制度对于员工的约束是强制性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企业目标实现的一种手段,是企业价值观追求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意愿。但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只是出于企业管理者或是企业所有者的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还包括员工的参与,员工在面对企业制度时,如果只是一种被动的执行或出于免于处罚的心态而规避制度责任时,这时的制度并不能体现企业文化的内涵。如果员工能够认同制度并发自内心的拥护并能自觉遵守且能够影响他人,这时的制度就体现了文化的涵义。企业制度中包含有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意愿,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思想和理念,一定意义上来讲企业制度就成为了企业推广和灌输自身文化理念的主要渠道,这样企业制度建设就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2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创新型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其所独有的创新氛围会促进企业的创新进程,由于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较多,尤其是企业的一些创新活动会影响到一部分员工的个人利益,会阻滞企业的创新活动,在这些人员的思想和行动上就表现为不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用文化的力量去引导员工创新,还需要用制度的手段去规范和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创新行为。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制度层面同样具有创新精神,制度层面上对企业的创新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同时支持和保障企业创新活动的进行,对企业创新活动从目标、模式、过程控制、人员与物资调配等方面给予制度性的支持,相比较企业制度而言,创新型企业文化制度层面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撑是包括企业制度的规范性作用在内的创新氛围的营造。制度的形成及其生命力源于无声无形又无处不在的文化。简而言之,文化即是人们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的一种普遍的自觉,而制度则是对各种“不自觉”的纠正和规范。

2.3以创新为纽带,做好企业制度和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企业制度;企业文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代表最先进形式和未来主流发展趋势的企业组织形式——现代企业成为了我国企业的发展方向。完善的企业制度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首要特征,两者之间既紧密结合又有所区别。

1.企业制度和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内涵

1.1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依法制定的关于企业股权、组织结构、管理、运营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和章程的总和。其具有合法性、强制性和普适性的特点。所谓合法性是指,企业制度既要符合国家法律规范又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既要符合企业股东利益诉求又要维护股东权益,对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有依法、依规处理的权利;所谓强制性是指,企业制度是企业作用于员工的规范性要求,企业员工必须遵守,企业制度不依员工的意志而客观存在,是对员工的客观要求;所谓普适性是指,企业制度不仅适用于普通员工,同样适用于企业的管理层,制度的效力范围不受企业人员的职位和岗位限制,具有普遍适用性。

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之一。现代企业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企业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合理、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推动企业的发展,成为了衡量企业现代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1.2创新型企业文化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的企业文化,文化是伴随着企业的诞生而出现,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丰富的。一般来讲,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的传统、风尚、价值观、目标、信念等,优良的企业文化会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支撑的作用。1984年,奎因等通过设计竞争价值理论模型,得出了四种类型的组织文化:支持型企业文化、创新型企业文化、规则型企业文化、目标型企业文化;其中将创新型企业文化特征描述为:寻找新信息、创造性对变革的开放性、预测、实验。[1]创新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主要途径。创新型企业文化包含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企业文化的树立与培养要以创新为核心,要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另一层含义是指,企业文化本身就具有创新性,不守旧,能够接受外部的优秀文化,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丰富。创新型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具有独特性、难交易性和难模仿性等特征。

创新型企业文化具有三个层面,最外层是物质文化层面,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层面,最里层也是核心层是精神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与企业制度既相关联又不完全相同,它们之间是既共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企业文化不等同于企业制度,企业文化是核心、是理念,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中制度文化层的表现和具体化。制度文化层面的含义比企业制度的含义要宽泛,不仅包括具体形式的制度条文,还包括非具体形式的制度思想、理念等,企业制度只是具体化了文化制度层面的思想。但是,只有具体的企业制度并不能说明企业文化的完善与否和优秀与否,更主要的是看制度在实际中的行为和效果,这样才能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2.企业制度和创新型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2.1企业制度是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企业制度一般是以文字、图表的形式出现,在形式表现上是具体的。企业制度对于员工的约束是强制性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企业目标实现的一种手段,是企业价值观追求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意愿。但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只是出于企业管理者或是企业所有者的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还包括员工的参与,员工在面对企业制度时,如果只是一种被动的执行或出于免于处罚的心态而规避制度责任时,这时的制度并不能体现企业文化的内涵。如果员工能够认同制度并发自内心的拥护并能自觉遵守且能够影响他人,这时的制度就体现了文化的涵义。企业制度中包含有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意愿,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思想和理念,一定意义上来讲企业制度就成为了企业推广和灌输自身文化理念的主要渠道,这样企业制度建设就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2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创新型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其所独有的创新氛围会促进企业的创新进程,由于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较多,尤其是企业的一些创新活动会影响到一部分员工的个人利益,会阻滞企业的创新活动,在这些人员的思想和行动上就表现为不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用文化的力量去引导员工创新,还需要用制度的手段去规范和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创新行为。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制度层面同样具有创新精神,制度层面上对企业的创新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同时支持和保障企业创新活动的进行,对企业创新活动从目标、模式、过程控制、人员与物资调配等方面给予制度性的支持,相比较企业制度而言,创新型企业文化制度层面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撑是包括企业制度的规范性作用在内的创新氛围的营造。制度的形成及其生命力源于无声无形又无处不在的文化。简而言之,文化即是人们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的一种普遍的自觉,而制度则是对各种“不自觉”的纠正和规范。[2]

2.3以创新为纽带,做好企业制度和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

创新型企业文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均是以创新为核心内容。创新是一种破坏性活动,是新秩序对旧秩序的替换,新秩序能够利用比较优势使企业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创新型企业文化一方面表现为文化是在创新精神的指导和支持下形成的,另一方面表现为文化指导企业的创新实践,将企业的创新精神融于实践活动中最终表现为企业创新成果。在企业的创新实践中,创新型文化的力量是员工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的动力源泉,是能形成员工和企业创新凝聚力的最主要力量,是一种自发的、内在的驱动力。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创新内容表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作为文化核心层面的精神层面的核心内容又是创新,这样创新就成为了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创新型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就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氛围,企业就表现为创新特征。

企业制度对于企业创新活动而言是在企业文化引导下的规范、约束,是保障企业创新活动的具体化表现。如果说企业文化的创新内容是以宏观指导和调控为表现形式的话,那么企业制度则是针对企业活动中各个方面和环节的具体规定,但这些具体规定的中心目的是以创新为核心内容的。所以说在现代企业中企业制度和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创新。

现代企业都有一套完善的企业制度,这套企业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制度在运营中的效果反馈以及企业发展需要可以进行适时的调整。而一个企业的创新型文化一旦形成则不会轻易的变动,会作为长(下转第86页)(上接第73页)期的指导思想作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企业制度是规范员工行为的,创新型企业文化则是引导员工思想的,只有在思想上具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动力,员工才会有创新动力。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企业要以现代企业为标准,发扬创新精神,既要搞好企业制度建设又要搞好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 [科]

【参考文献】

[1](美)埃德加·H·沙因著,朱明伟,罗丽萍译.企业文化与领导[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89,56.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范文第4篇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需要现代市场经济意识,而且需要先进的文化理论。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短缺经济已离我们远去。根据社会消费的规律和特点,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定程度的满足之后,文化和精神的需求成为新的时尚,并日益注重其个性特色。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其产品和服务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和凝聚力。

1.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升,而企业文化把人看成是具有多方面需要和发展能力、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全面发展的“文化人”,这就要求企业文化管理必须把管理的重点从物的管理转移到人的管理上来,重视人、尊重人、培养人、激励人,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摆正人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实现目标。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只有具备高素质的员工,才能有高素质的企业,而员工的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说,在新的时代,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基本实现目标,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力。

3.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由于地理环境和每个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不同,使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差异。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带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色彩。西方文化固然有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创新”、“个性舒展”的优点,但也要看到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也有自己的长处。在世界“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外企业正在逐步靠近,企业文化也在相互融合、渗透,从而优势互补,成为一种“合金”文化。经济全球化与科技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以国家利益为目的,以民族精神为底蕴展开的,中华民族经济要在新一轮的竞争和较量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积极弘扬民族精神,重视精神文化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创新文化”、“团队文化”、“诚信文化”的建设。

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需要现代市场经济意识,而且需要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强调投资赚钱,现代的企业经营理念,强调人的素质对于企业运行的重要作用,把塑造员工的共同理念、信念和价值观作为企业的动力源,努力创造促进企业和个人协调发展的优良的人文环境。

1.树立学习创新价值观。知识经济时代是―个强调“变”的时代,它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以几何级数增加。在以智力资本为基础的社会中,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是资本、现有技术及人才存量的竞争,而是企业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的竞争。为此,现代企业有必要创建一种学习型价值观,培育企业的学习氛围,提倡员工终身学习和终身受教育,以求获得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2.培养创新氛围。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使高科技产品的更新比一般产品要快得多,这就需要现代企业具有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与高度的创新精神。因此,现代企业要营造一种宽松的创新环境,树立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的风尚,让每―个员工的想象力、灵感、原创性与主动性发挥出来,都成为创新的源泉。

3.营造对失败宽容的环境。由于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难度高,资金需求大,推向市场时消费者受知识的限制而接受度低,因而高科技的产品命中注定要有更多更大的风险,经历多次“惊险的跳跃,才能真正被市场接受”。更为严重的是从产品的开发研制到推向市场的任何―个环节,都有失败的可能。作为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必须包含一种对失败大度宽容的态度,员工和管理者也要胸襟开阔,使思维的通道畅通无阻,产生新的灵感解决问题,有所创新。

三、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要突出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它贯穿在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反映着企业文化的总体特征和基本面貌,对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起着统率和决定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突出企业精神这个中心来进行,使企业精神的培养和企业文化建设协调一致,共同发展。

2.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企业文化是由企业自身各方面情况(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企业实力、企业人员素质等)决定的,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企业的这些实际情况出发,确立既体现企业特征,又为全体职工所接受的企业文化。否则,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容范文第5篇

调查报告主要涉及企业经营者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经济体制改革热点的判断等方面的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加入WTO后的机遇和挑战,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 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良好,国内投资持续增长,对外贸易出口增速加快,主要生产要素供求平衡状况有所好转,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生产和销售稳定增长,效益有所提高,宏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企业经营者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得到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评价,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社会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进展,住房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企业经营者同时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消费需求仍显不足,国内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主要要素市场结构性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地区发展差距仍较明显,国有企业仍然困难较多等。企业经营者期望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步伐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宏观环境。

一、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民间投资趋向活跃

1.宏观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关于2002年的宏观经济走势,调查结果显示,57.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走势“正常”,比上一年同期调查增加13.5个百分点;11.2%认为“偏热”或“过热”,与上一年基本持平;24.9%认为“偏冷”或“过冷”,比上一年减少5.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企业经营者认为2002年我国宏观经济在不太理想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

2.投资、出口促进经济增长

从投资来看,调查结果显示, 三分之二(66.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政府投资“合适”或“较旺”、“很旺”,认为政府投资“不足”的仅为三分之一(33.3%)。

关于出口形势,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2002年我国的外贸出口需求“合适”或“较旺”、“很旺”的占39.9%,比上一年增加了6.9个百分点;而认为外贸出口需求“不足”的虽仍占六成(60.1%),但比上一年降低了7个百分点。

从消费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占60.8%,比上一年增加9.8个百分点;认为消费需求“合适”或“较旺”、“很旺”的则比上一年降低9.8个百分点。

3.入世后的国内外市场对企业经营比较有利

关于入世后国内市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34.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有利”,48.1%认为“影响不大”,17.7%认为“不利”,认为“有利”的比认为“不利”的多16.5个百分点。

关于入世后国外市场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36.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影响“有利”,49.8%认为“影响不大”,13.9%认为“不利”,认为“有利”的比认为“不利”的多22.4个百分点。

4、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继续好转

关于企业目前经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一般”和“不佳”的分别占39.5%、46.1%和14.4%,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25.1个百分点,而1999~2001三年相应的结果分别为7.7、20.6和19个百分点,均低于2002年的调查结果,说明企业经营者认为2002年我国企业总体经营状况继续看好。

关于企业效益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上半年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企业的总体效益状况大体相同,企业盈利面由2001年上半年的60.8%微增到2002年上半年的61.7%;亏损面比2001年同期的24%减少了2.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盈利面比2001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亏损面比2001年同期减少3.7个百分点。

5、企业生产和销售稳定增长

关于企业的生产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停产”或“半停产”企业的比重为11.9%,比2001年减少1.2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生产增长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8.3%的企业生产(服务)量比上期“增加”,33.7%的企业保持上期水平,18%的企业生产(服务)量比上期“减少”,认为企业生产(服务)量“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30.3个百分点。

关于企业销售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49.2%的企业销售量比上期“增加”,比2001年同期增加了4.8个百分点;28.9%的企业保持不变;21.9%的企业销售量“减少”,比2001年同期减少了4个百分点。

6、企业投资意愿较高

关于企业未来计划投资意向的调查结果显示,56.8%的企业未来计划投资额将“增长”,23%的企业保持“不变”,20.2%的企业计划投资额“减少”,计划投资“增长”的比“减少”的多36.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计划投资“增长”的比“减少”的多17.8个百分点,非国有企业多44.6个百分点。与2001年调查结果相比,非国有企业对未来投资的意向又进一步增强。这表明企业投资意愿普遍较高,非国有企业未来投资的快速增长意味着民间投资趋向活跃,有望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政府投资的格局。

7、企业下期经营状况可望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关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下期综合经营状况的预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下期综合经营状况比较乐观,44.6%认为下期经营状况将“好转”,45.2%认为“不变”,只有10.2%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34.4个百分点。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善企业外部环境

1.对政府的改革措施给予比较积极的评价

企业经营者对近年来政府的改革措施给予了比较积极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涉及的十一项改革措施当中,企业经营者评价较高的前三位依次是:民营企业发展、住房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认为“成效显著”或“效果较好”的分别为78%、66.2%和42.7%;对其他各项改革成效的评价按满意程度(“成效显著”或“效果较好”)排列依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医疗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见表2)。

当问及“什么是当前改革的重点?”时,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列前两位的是“转变政府职能”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选择比重均超过2/3,分别为73.4%和69.4%;选择比重超过半数的还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分别为57.6%和54.1%;其他各项改革按重要顺序依次为: “财税体制改革(45.5%)”、 “民营企业发展(35.7%)”、 “金融体制改革 (30.2%)”、 “医疗体制改革(29.5%)”、 “投融资体制改革(24.7%)”、“住房体制改革(7.1%)”和“外贸体制改革(7%)”。

2.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

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近五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效,42.7%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效果较好”或“成效显著”,43.2%认为“效果一般”,13.5%认为“尚未见效”。

关于地方保护程度变化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的地方保护程度与十年前相比“明显减弱”的占29.6%, “稍微减弱” 的占40.5%; 认为 “没有变化” 的占12.6%;而认为“明显加重”或“稍加严重”的占17.3%。

4.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全面推进

关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调查结果显示,36.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五年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效果较好”或“成效显著”,49.1%认为“效果一般”,14.1%认为“尚未见效”。

调查结果显示,38.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其企业“完全做到”了产权清晰,37.4%的企业“基本做到”,24.3%的企业“还没做到”。

关于企业自主经营权落实情况,调查结果显示,52.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自主经营权“完全做到”了落实,41.1%认为“基本做到”,6.3%“还没做到”。其中, 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完全做到”落实的只占28.8%, 比其他类型企业低26个百分点以上。

5.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的难点,调查结果显示,相对较多的企业经营者(45.5%)选择了“减轻企业负担”,选择其他选项的比重没有明显差异,其中主要包括“政企分开”、“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市场体系”和“产权界定”,选择比重在30.7%~34.7%之间。

3.地方保护现象逐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