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英语和大学英语的区别

职业英语和大学英语的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英语和大学英语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英语和大学英语的区别

职业英语和大学英语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 ESP 需求分析 课程设置

一、引言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本科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指出大学英语包括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两部分。然而,全国大部分高校目前仍然未区别对待基础阶段与应用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仍然以两年的基础阶段教学为主,学生修完两年的课程,考试合格后,大学英语的课程学习就中断了。陆秀英(2010)指出: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教学是“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渠道,是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将来职业与自身发展需求的保证。

关于开设什么样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马武林(2011)指出,国内学者对后续课程的设置提出了三个不同的方向:(1)专门用途英语,即ESP(蔡基刚,2004;2010),其中ESP又分为EAP(学术英语)和EOP(职业英语)。(2)分科英语(蔡基刚,2010)。(3)大学英语通识(王哲,李军军,2010)。马武林总结道:三个方向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是都主张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应该是基于内容的英语学习课程,差异是前两个方向强调大学英语的工具性,第三个强调大学英语的人文性。蔡基刚(2010)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鲜明地提出工具性目标,因为工具使用是显性的,素质教育是隐性的,在突出其为社会、为科技文化发展服务的同时,学习者的人文素质包括科学素质会随之提高。由于我国各个学校的不同特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内容应该三者并存。

鉴于此,笔者拟结合学生的需求分析和ESP理论,结合我校实际,就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设置提出设想。

二、ESP教学研究回顾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 Waters,1987),如医学英语、法律英语、电子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国际金融英语、新闻英语、文献阅读、科技英语等。

Strevens(1998)提出了ESP英语教学的四个区别特征:(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上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应用上;(4)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

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具体可以分为:(1)职业英语即EOP/EV(English for Occupational/Vocational Purposes);(2)学术/教育英语即EAP/EEP(English for Academic/Educational Purposes);(3)科技英语即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是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蔡基刚,2004)。

三、学生需求分析概述

职业英语和大学英语的区别范文第2篇

一、高职英语教育的特征

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英语的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高职英语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英语教育,旨在训练其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应对各种涉外局面的语言应用能力,高职英语强调语言的实用性,与学习者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密切的相关性,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天然联系,更注重学习者个性化展示和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特征。

二、高职英语和普通大学英语的区别

1.高职英语具有浓厚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色彩,或者确切地说,具有技术英语、职业英语之特色,而普通大学英语则强调学生的语言基础训练,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以及语言的文化性、学术性,颇具学术英语(Academic English)倾向,即使是在语言共核方面,两者的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2.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高职英语以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将要面临的涉外业务英语活动为核心,并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度,体现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内容方面紧密围绕交际和实用,设法创造实现交际和实用这一目标的条件。

3.高职英语“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普通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与之相适应。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两者的区别也显而易见:首先,高职英语突出了口头交际能力,即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大学英语重在阅读能力的训练;高职英语强调实用业务英语能力以及在涉外交际活动中的英语使用能力,突出语言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大学英语则强调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培养,强调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养成。

三、高职英语教育发展对策

1.重视语言学习规律,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5个技能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均衡发展。要特别注重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偏重读、译能力,而忽视语言表达能力,不但不符合高职英语教育实际,且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也不适应学习者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教学重点而言,追求高职教育的素质教育,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不但强调书面英语能力,也强调口头语言能力,不但注重学习的语言输入(receptive)训练,也注重其语言产出(productive)能力。

2.适当降低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技术性人才职业岗位特点,以及改革开放对涉外业务交际能力的需求。具体而言,在适当降低“学术”阅读要求的同时,加强实用阅读的培养与训练,即加强应用性文献的阅读和套写训练,使学与用更紧密有机地结合,具体实现培养实际应用英语能力的目标。

3.要强调语言技能的训练,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学以致用,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走出为打基础而打基础的误区,实施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努力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因为处在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会遇到的英语交流机会大多是一些口头交际和简单的书面交流,而非长篇的学术成就的阅读。

职业英语和大学英语的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学术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219-02

2013年初,在上海市启动的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学术英语作为改革后上海市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写入新出台的《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今秋即将在上海市试点高校推行。此次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下简称上海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本文将在阐述上海改革主要内容和背景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困惑并提出有关思考,以求抛砖引玉,激发大学英语教学界更为激烈的思考和争论。

1 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主要内容及背景

1.1 改革主要内容

上海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学术英语全面取代了通用英语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课程性质中,明确规定课程首要定位是服务学生专业学习需求,提高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和学术素质修养,帮助学生用英语直接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第二,在教学内容上,进一步明确规定学术英语是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将学术英语细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门学术英语(ESAP);第三,在课程体系中,确立了学术英语课程的核心地位,通用英语课程一般仅为选修性质,主要为英语水平较低的新生补基础设置。

1.2 改革背景

对于大学英语应进行新一轮改革,学界争论已经历时数年。以蔡基刚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学术英语导应该取代通用英语,应该“把以考试为导向的通用英语教学转到以国际化课程为导向的学术英语上来,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国际竞争能力”。究其原因,还是教育国际化水平及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引发的大学英语向学术英语转型的激烈讨论以及对整个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深层次思考。

2 关于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关困惑

2.1 大学英语教学定位:通用英语、学术英语还是职业英语

此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大调整是用学术英语取代了通用英语的地位,明确规定课程定位是“为高校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服务”,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直接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工作”。相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将大学英语定位为通用英语,本次改革突出了英语和专业的结合,尤其是和专业学习的结合。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用英语学专业。笔者的困惑是,单纯的学术英语定位如何体现大学英语课程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如何体现使学生能用英语直接从事今后的工作?职业英语或者称职场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构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2.2 专门学术英语:以学科为载体的学术英语还是以岗位为载体的职业英语

在教学内容中,上海框架对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门学术英语(GEAP)的概念进行了区分,明确指出学术英语具有桥梁作用,其作用是帮助大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实现从高中到大学、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的过渡。不同于通用学术英语训练各学科通用的学术交流能力,专门学术英语强调英语和某一特定学科的结合,“主要注重这一学科的特定语言(如词汇、句法、篇章、体裁)和工作场所交流技能的教学”。从概念上看,专门学术英语作为学术英语的两大分类之一,当然应该归属于学术英语,而且与通用学术英语的区别就在于和学科的结合;而从教学内容看,专门学术英语既包括了当前专业学习,又涵盖了将来岗位运用,无疑包括了职业英语的内容。那么,专门学术英语究竟是以学科为载体的学术英语还是以岗位为载体的职业英语呢?

2.3 缺位的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作为《大学英语课程标准》(2007年)的最主要亮点之一,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强调对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充分应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化学习,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更是教学理念上的转变,在提高大学生听说能力、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上海框架没有关于教学模式的明确规定。关于曾经的热门词汇计算机辅助教学,只在教学安排中能看到零星规定,“建议尽量利用学校前期已建成的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和上海市高校学术英语资源库(正在规划建设)”,“课堂授课和课外作业的课时比例不低于1∶2”。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无论是讲授通用英语还是学术英语,现代信息技术都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也仍然是大学生英语学习必要的学习方法。问题在于,教学模式缺位的上海框架呼唤或者说酝酿的是什么样的新型教学模式?

3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0年,TheLancet国际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制定的21世纪医学教育展望报告《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将培养岗位胜任力作为核心,要求确立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基础的课程设置和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方法,由此掀起了第三波全球医学教育改革浪潮。笔者认为第三波全球医学教育改革对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下面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学习方法三面进行阐述。

第一,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应该是职业英语,即培养并提高大学生未来直接胜任岗位需求的英语能力,这种英语能力是以职业尤其是岗位为基础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学术英语作为为帮助学习者用英语从事学习、研究或教学这个特定目标而开展的英语教学活动,不仅具有帮助大学生从高中通用英语过度到大学英语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而且对于研究生,尤其是高校和研究人员的岗位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高校和研究人员而言,也属职业英语范畴。

第二,课程内容。不同于上海框架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英语和专业学习的结合,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是英语和岗位的直接结合。根据全球第三波医学教育改革的理念,课程设置应该由教学目标决定,以胜任能力为基础的课程设置首先确定健康问题,再确定医疗工作中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然后调整课程设置以使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建立在英语和专业学习结合基础上的英语教学培养的是会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大学生,而不是能胜任全球视野下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距离转化式教育理念仍有距离。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根据大学生未来可能岗位来确立英语学习需求及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英语能力,进而确定教学内容。

第三,教学模式。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亟需建立合作基础上的教学模式,这种合作包括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以及师师合作,尤其应该倡导跨专业的合作教学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学科教学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一方面,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作为一种指导性理念,旨在帮助学生未来更好地从事团队合作;另一方面,要解决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新问题也须要外语教师和专业教师进行跨专业合作。上海框架在教学评估中也提到,评估学生语言能力时“要考虑他们用英语开展研究中表现出来的团队沟通合作教学能力和批判创新思维能力等这些难以量化的能力。”

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于推动我国英语从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的方向前进了一步,有助于英语和专业的结合,然而,未来大学英语应该是学术英语还是职业英语,对于这一点还须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Z].2013.

[2] 马武林.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内容设置探究(一)―― 学术英语[J].外语研究,2011(5):15-21.

职业英语和大学英语的区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职业英语 现状 分析 对策

随着近年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力度的加大,高职高专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深化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当前,如何将通识英语与行业英语相互衔接、融合与过渡,是我国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改的方向之一。

一、ESP与EOP

20世纪60年代 Halliday首次提出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概念,ESP调英语教学的内容必须与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课程的开设必须服务于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关于ESP理论本身系统探讨则始于1987年英国语言学家Tom Hutchinson和Alan Waters所著的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Hutchinson & Waters将外语教学分为通用英语(EGP)和专门用途英语(ESP)。EGP以语法词汇为核心,探索英语语言学习规律,注重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的培养。ESP是一种基于学习者学习目的的,将内容与方式与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教学组织方式,是根据学习者特定的目的及需求所开设的目标明确,注重学习者需求的英语课程。他们根据学科把ESP 分为三个分支,即科技英语(EST)、商务英语(EBE)和社科英语,每个分支下又分两支,即职业英语(EOP)和学术英语(EAP)。我国的ESP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科技英语为主。第二阶段,介绍推广ESP教学理念。刘润清指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第三阶段从2000年至今,ESP研究在国内不断深入。秦秀白认为ESP教学极有必要,并根据在我国高校ESP的现状,阐述了其性质、范畴及教学原则等。

我国ESP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本科院校,蔡基刚根据我国大学英语的实际教学情况提出应把重点放在通用学术英语上并代替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杨枫,孙凌指出ESP教学模式应该以通识英语教学为基础,根据高校办学层次,人才培养类型,专业要求及就业需求来决定是否开始ESP课程。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及内容都不同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重实践、重技能、重应用,更适合行业背景性更强,实际交流更多的EOP教学。宁顺青认为EOP教学模式符合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符合于社会需求、符合学习者个人发展需求。倪宇红指出EOP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转向的一种必然趋势。

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是ESP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英语又称行业英语旨在根据学习者的职业需求,强调学习内容的四性,即真实性,针对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培养学习者在特定职业背景下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交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授课对象英语水平整体较弱。根据现行高考录取制度,高职高专生源整体水平较弱,英语水平则更加薄弱。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某教学班为例,高考英语90分以上仅占全班人数的23%,而60分以下的学生人数比重同样为23%,学生英语基础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这为EOP模式英语教学带来极大困难。

2.师资力量不足。我院现有专任英语教师28人,大多为教育或文学方向毕业。既有深厚的英语语言知识,又有丰富的教学理论和经验,同时还具备行业专业知识的双师型教师凤毛麟角。专业课老师担任专业英语教学,听说等语言基本能力不足,学生反映听不懂,难理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英语老师讲授行业英语,又存在知识与行业脱节的现象,难以实现EOP教学的目标。

3.教材匮乏。行业英语根据专业背景不同,需求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现行教材大多专注于餐饮、天气、旅游等情景英语,而新面世的行业英语如医学英语,商务英语等教材的内容往往以大众方向或本科以上人群为基础,并不适合高职院校教学实际情况。

4.教学方式单一。传统听说读写背的大学英语授课方式,已无法吸引90后的学生。翻转课堂的兴起,微课的普及,在线课程的建设大大促进我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EOP教学提供了基础与平台。

5.课时减少。近年,受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制约,高考改革等多方影响,各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时都被削减。本院大学英语学时同样被削减为一学年,共124学时。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的衔接,对教师教学和学习者学习都是巨大挑战。

三、EOP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EOP模式教学模式注重基础知识与行业知识的融通,将语言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将语言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将语言运用能力与职业实践能力相结合。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推行EOP教学模式可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1.教材编写。EOP教学模式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因此,基于EOP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要与学习者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相符,教材内容的选取和设计需与真实场景相符。以我院医学英语教材为例,教材设计分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工作内容三个部分。

2.师资建设。分组团队建设。根据专业不同分组建设专业英语团队,团队由专业老师和英语老师共同组成,以英语教师为主承担行业英语的教学内容。EOP教学模式下的英语教师必备素质如下:1)扎实的语言基础;2)了解行业专业基础知识;3)掌握相关EOP教学法并有实际运用的能力。

师资建设途径多样。第一,互相听课,讲座培训。专业教师在英语教师的课堂中学习语言知识,而英语教师在专业教师的帮助下补充专业知识。第二,技能实践,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训都是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的理想途径。对于临床医学英语教师,亲临医院体验生活,是日后教学内容绝佳的来源。第三,自主学习,建立信心。英语教师课外主动查找临床医学英语及专业相关资料,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素质。同时,树立教学信心,扬长避短,善用英语专业技能解释专业知识,举一反三,既不拘泥与专业内容,又不脱离专业实践。

3.教学方法多样化。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翻转课堂理念,颠覆传统单一讲授的课堂教学。课前通过微课、在线课程等,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提交问题;课中,解决问题,实现知识内化;课后反复观看并操练,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同时,微课的制作必须有针对性,如授课对象为对临床医学的学生,微课的制作可将各类医学相关的美剧片段融入教学内容。这样的微课即有实效性,又有针对性。

4.评价体系建设。制定与行业英语特点相符的评价体系。侧重过程性评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参与度,学习活动的创造程度,单元测试的完成情况,学生口头交际的能力与笔试应试能力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测评。同时,各类行业技能大赛,英语口语大赛,各种技能资格认证等均可列为考评标准。

5.n程开发与建设。在教材编写,师资力量建设,评价标准制定的基础上推进EOP课程开发和建设的步伐,制定以需求为基准的课程目标,课程大纲,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体系等,实现EOP教学模式课程的系统化开发与建设,推动我院EOP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总之,EGP+EOP的英语教学模式符合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有利于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相互融合与渗透,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解决职场中遇到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语言能力。两种模式既相互结合又相互区别,共同实现一个教学目标的两个层面,既服务了专业,又凸显了英语综合能力的运用,符合教学规律,满足学生需求,是提高高职英语课堂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om & Waters,Alan.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Shanghai,2002.

[2]蔡基刚.从通用英语回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9-14.

[3]刘润清.21世纪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125-130.

[4]倪宇红.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J].2013(4):90-96.

[5]宁顺清.高等职业教育EOP英语教学模式的理据和路径――以广东省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方向为例[J].2012(7):63-66.

[6]秦秀白.ESP的兴致、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9-83.

职业英语和大学英语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健康;大学英语;社会服务;应用型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4.015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051-04

一、大健康产业的兴起

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健康产业这一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正引领着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根据产业信息网的《2015~2020年中国大健康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约3万亿,位居全球第一。

大健康产业指的是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包括医疗服务、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产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大健康产业链主要有五大基本集群:一是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二是以药品、医疗器械和耗材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三是以保健、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四是以健康咨询、评测为主体的健康管理产业;五是健康养老产业。

以泰州为例,打造大健康产业,正是目前泰州推进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现阶段,泰州已拥有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等中国医药百强企业,医药产业销售已连续14年领跑全省,并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泰州的中国医药城更是全国首家部省共建医药园区,拥有完善的平台功能和专业化服务水平,是中国医药产业的“梦工厂”。2016年,医药城园区内已有登记企业218户,比去年同比增加66.99%;其中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基因科技等专业医药类企业达120户,占比55.05%。全区共有药品生产企业27家、药品批发零售企业59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02家,医疗器械经营(批发)企业265家,以阿斯利康药业、康淮生物、美时医疗等为代表的高端制药和体外诊断试剂企业已成为带动园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领跑者。在新时代下,泰州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二、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1904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提出一项重大改革方案,将服务社会置于重要职能地位,这一改革开创了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打破了高校的封闭体制,让高校彻底走出“象牙塔”,至此,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被公认为是高校的三大功能。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显得更为重要,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内容也并不仅限于培养人才、传播知识,而是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提供多样化和全方位的服务。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地方性。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高校在诸如政府决策咨询、高层次人才培训、产业结构规划、社会软环境建设方面发挥其社会服务的功能予以支持。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紧扣地方发展实际,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二)多元性。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客观上也导致了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不断细化和拓展,呈现出技术支持行业化、智力需求多样化、政策咨询专业化等多元特征。而高校的自身特征也使其社会服务功能实现方式多样化,可以采用联合办学、联合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社会实践与服务等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三)特色性。我国高校种类多、数量大,因此,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其提出的客观要求。这需要高校以专业特色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本土优势”,融入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成为直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

(四)学术性。社会服务的实现方式是多样化的,但高校不可能也不适宜全面参与地方所有的社会活动,其社会服务可依托其综合性、前沿性的研究成果而建立一种示范。因此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带有一种学术性。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可以界定为: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为需要,以教学科研为依托,发挥高校的专特色优势,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活动。

三、大学英语课程定位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不断提高,大一阶段已基本通过英语四级甚至六级水平测试,不少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和学分因此压缩,大学英语课程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很多专家学者都讨论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问题(束定芳2011;龙芸2011;蔡基刚2010、2011、2012、2013、2015;贾国栋2012;杨小惠2014;沈骑2014;裴霜霜2015;张海明2016)。而笔者认为一门课程的定位,应取决于学校的定位,不能一哄而上,盲目仿效名牌院校的教学方式。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学生的选择是自由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为挑剔,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走出自己的特色。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高校可以分为学术研究型大学,专业应用型大学和职业技能型院校。现阶段,全国本科院校有700多所,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有600多所,占据了招生规模的大多数,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定位。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培养的是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体系建设应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不同于研究型大学,也不同于高职高专,它强调英语的实用能力,而实用能力的培养又是为专业服务的,其专业目标是其服务的职业取向,因此要求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是强调英语和专业的对接,以英语为工具来学习专业课程,实现专业的显性学习和语言的隐性学习,成为社会需要的和国际接轨的知识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四、英语课程和社会服务的关联分析

语言和经济是相辅相成的,语言对于社会的发展水平,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经济文化交流都具有重大意义。美国经济学家Jacob Marschak就认为:语言除了作为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工具和媒介外,还具有费用和效益,语言本身是一种“高含金量”的人力资本,而学习语言就是对人力资本的一种经济投资。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它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一)英语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英语为经济发展提供国际信息和技术保障。从英语的应用范围来看,英语已应用到社会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英语语言的经济价值决定了英语在各种职业及活动中的使用强度是最高的。以泰州医药城为例,2016年春季招聘会上,76家医药企业参会,有25家对英语能力提出明确要求,除能阅读检索专业英文文献外,还要求沟通能力强,能够开展国际贸易。英语课程给各种专业人才提供专业的英语教育,如医学英语、机械英语等。而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促进对外经济交流,推动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引进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减少国际摩擦和争端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英语也促进文化繁荣,通过对外交流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人们更能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同时也把自己国家的文化传播出去,招商引资的同时还可以壮大旅游I。

(二)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还会加强员工的再教育和培训,这也为高校的英语课程提供了生源市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闭塞的密集型企业逐渐被技术型外向型取代,对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客观上增加了社会对英语应用能力强的毕业生的需求,扩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而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地进行英语课程的改革,能够适应在全球化过程中用人单位对英语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培养出英语能力强的高级专业性人才,形成人力资本,实现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经济效应。

五、基于大健康产业视角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以泰州为例,目前泰州拥有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等中国医药百强企业,医药产业销售连续14年领跑全省,并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中国医药城是全国首家部省共建医药园区,拥有完善的平台功能和专业化服务水平,一个国字号医药城,加上以扬子江药业为代表的本土制药企业,这一产业集群链构成了泰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在这样的大健康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要能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英语学科作为依托,以相关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进行改革。目前,在泰州各大本科高校中,大学英语实行的是分级教学,所谓分级教学,是以学生知识基础为依据,兼顾学生的差异性特征,在教学中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改革中是有一定成效的,但是忽略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成本大,收益低,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外语人才并不多。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不应该盲目模仿其他高校,应该在对地方经济充分考察后设立正确的培养目标,继而制定教学目标和规划。而泰州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区别于传统的研究型高校,在当前大健康产业集群的背景下,要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之路,能够体现学科的应用性和工具性。

(一)教学模式

笔者走访泰州医药高新区,发现对于英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六大专业:药学、生物、免疫、化学化工、国际贸易和英语,2016年春季医药城招聘会需要各专业英语类人才总计121人,本科以上91人。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要将服务于课堂对接,可以在分级教学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实行分段和分模块多元教学。

初级阶段:大一阶段,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两个模块,三个阶段。视听说模块和读写译模块;基础阶段、巩固阶段和提高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和课程安排灵活调整教学活动。这一阶段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强化英语的听说能力,做好高中和大学英语学习的过渡和衔接。

中级阶段:大二阶段,这一阶段可以分为两大模块:高级技能模块和文化课程模块。高级阶段和大一的EGP英语教学不同,大一学生基本完成四六级考试,这时的英语教学应区别于公共基础英语教学。此时不能沿用传统的语言教学,应针对市场需求,着重进行高级技能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英语实践活动。

高级阶段:大三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此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进行ESP选修学习。基础阶段的主题学习基于CBI理念,在大健康集群的时代,可以设定课堂主题讨论和学习,如“公共健康卫生”“中医文化传播”“医学成就与问题”,以内容为载体,继续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学术技能训练也可以分主题进行,如新能源、计算机技术、基因工程、生物化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适合的文献和讲座进行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文献收集和综述等。专门用于英语选择的教学材料不必过于高深,主要考查学生如何运用英语解决和专业相关的问题,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交际能力。

(二)教材建设

当下大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多为外研社和外教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新目标大学英语》和《全新版大学英语》,这三套教材还是应用于基础性英语教学,在高中词汇量增加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听力和大量阅读练习。此类教材纯语言类叙事材料占比重较大,在大学英语初级阶段可以胜任,但是进入中级和高级阶段显然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此时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的是应用提高教材和专业英语教材。从社会服务的角度出发,可以由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合作编写、校企联合共同开发,立足地方特色,开发出合适的校本教材,以英语为工具和载体,拓展专业知识,培养综合语言技能,体现出教材的“应用型”“交际性”“趣味性”“跨文化性”,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

(三)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要突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服务功能,原有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与此同时,课程的变化对英语老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教学超越了单纯的语言训练,教师的科研方向也从原有的语言分析转向特定学科的英语表达和学术英语交流策略,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也得到了可持续性发展。英语教师的研究方向有三大类:文学、语言学和翻译。在大健康集群时代的背景下,英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专业能力拓展。文学方向的教师可以在医学文献研究、哲学宗教领域拓展自己的学术能力;语言学方向的教师可以研究不同专业领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特色;翻译方向的教师可以研究比较文化,文献翻译来促进专业文化的发展。英语教师也要适应时展的要求,改变英语教师边缘化和英语课程被压缩化的现状,既不脱离自己原有的专长,又能学习新的专业,实现跨学科发展,教师还可以在学校的帮助下联系一些医药企业,让企业走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时展对人才的需要,从而激发英语服务意识,而教师在社会和学生之间起“桥梁”作用,这一角色也拓展了大学英语课程服务意识的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