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观经济关系

微观经济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观经济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微观经济关系

微观经济关系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 从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中的收入与财富、主要利益主体以及价值判断进行微观经济分析,指出发展农业生态产业、扭转二元经济结构、加大农村垃圾处置力度是确保农村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

世行报告指出的中国环境恶化的三项直接动因——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都与农村发展紧密相连。从总人口的角度,我国目前农村人口占主体,农村环境的好坏对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相比城市更重要的贡献;从农村占我们国家国土的份额看,我们国家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村环境而不是城市环境决定的;从环境改善的潜力看,与城市相比,农村毫无疑问具有更大的可塑性。

1农村环境污染的分类和根源

就农村而言,其环境污染问题在当前复杂的背景下,根据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来源不同,至少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外源污染,二是内源污染。

所谓外源污染,指来自农村以外的污染。例如,城市中的垃圾运往离城市比较近的郊区,即农村进行填埋;为了城市环境的改善,对城市中污染比较重的工业企业外迁至农村等;还包括环境污染物的自然迁移至农村,例如城市工业企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粉尘、SO2、CO2、NOx等)随大气迁移至农村地区,直接污染农村地区大气或是随降水进入农村土壤、水体等。

所谓内源污染,主要分以下4种情况:一是农业生产资料的不合理使用。例如化肥的不合理应用,农药的不合理应用;二是农村生活污染。农村生活过程中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2 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三是农村生产污染。这类污染是由于饲养用于生产或是经济用途的动物对农村的污染,这类污染在南方有散养牛、猪、鸡、鸭,传统的地区尤为严重。另外,还包括农业秸秆的污染,无论是在东北还是在中西部,都有农业秸秆污染问题存在,东北主要以玉米秸秆为主,而中西部农村主要是小麦和水稻秸秆;四是本地乡镇企业对农村环境产生的工业污染。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农村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还导致污染危害直接。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

2农村环境恶化的微观经济分析

2.1农村居民收入、财富效应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分析

2.1.1由收入效应引起的环境问题。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发展,至少在短期内,意味收入的增加;而收入增加的直接后果是社会增加对包括“环境”在内的正常物品的需求。由收入效应引发的环境问题,我们将农民面临的购买选择分为环境物品和非环境物品,经济发展使预算线右移,农民不仅提高非环境物品的消费,同时也增加环境物品的消费。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先发展后治理”,还是“边发展边治理”,在“发展”过后,几乎都会有反省“治理”不足的反应。

2.1.2由财富效应引起的环境问题。经济发展带动了产权制度、产权关系的调整,就一般而言,产权制度的演进朝逐渐明晰的方向发展。假设在产权制度调整之前,环境物品的产权归属是模糊的,“模糊”比较方便的理解是个人拥有的环境物品的价值被制度性低估了,政府强制性要求提高环境质量,政府只需要给予农民几乎为零的物质补偿。当农民拥有环境物品完整的产权,环境产权的明晰在经济上意味着赋予了农民更多的财富,而农民财富的增长会转变为对环境物品需求的增加。经济发展与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从根本上对环境保护起促进作用。

2.2保护农村环境的价值分析

2.2.1文化的价值。农村维系着的传统的生活方式,是城市传统文化的基因库。因此,欧洲国家激进、固执地保护城市边缘的农村,使之在强大的工业文明下得以继续生存。

2.2.2生态的价值。农村不应在城市化过程中遭受破坏,相反应该从城市化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好的城市化不是取代农村,而是使农村发展更好。以农村的农地为例,农地一般意义上的固有功能,如防洪、涵养水源和防止土壤侵蚀,传统的这些功能主要服务农业和农村;但是,伴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也开始受益于这些功能。此外,如净化和景观功能,随着城市化进程,近年来得到很大的发展。

转贴于

2.2.3保障城市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城市化绝非意味着消灭农村,而是要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农村处处赏心悦目,适宜于居住、郊游、体验、野营、观光等。城市的发展,使农村传统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角色重要性下降了。总体上,农村需要实现从传统产品经济向新型服务经济的转型。我们认为,农村对我们国家环境保护的成败起决定性影响。此外,农村环境问题长期被忽视,国家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巨大环境投入,也很难维持“长治久安”的治理效果。由于我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污染不仅将迅速从“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3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建议

3.1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搞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科学规划是合理建设与健康发展的前提。在所在区域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及环境建设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村镇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主要应遵循以生态学及规划理论为指导,与村镇建设总体规划同步制定,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应能不断提高村镇的生产生态位和生活生态位。村镇生态环境建设应立足于促进生产,方便生活,使生产区和生活区布局协调,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逐步提高。

3.2积极建设生态型产业体系,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地方政府的领导者可能从政绩的角度,在短期内,严格执行国家在农村地区的环境标准,甚至会超前发展。但只要农村基本的利益格局没有改变,经济发展一定是更大的政绩,地方政府的领导者会很快地转向“经济优先”。从长远看,建设“生态型”产业体系可能是解决农村生产垃圾减少的唯一出路。国家应从战略的高度,规划、组织农村地区的产业生态建设。在城市工业有计划地向农村地区扩散的同时,我们认为,应根据“产业生态”的原则,将经过组织的“产业共生体”成建制地向农村扩散。

3.3扭转二元结构下的农村边缘化

回顾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可以发现,刘易斯预期的通过城市部门的经济扩张改善农村部门的人地关系,并长期随着农村“单位劳动产出比”的上升,最终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会面临挑战:一方面,农村人均收入下降引起农村地区环境需求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公共物品的积累以加总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为基础,“富有”农民的退出会导致农村总的环境支付意愿呈“指数”下降,从而从供给的角度看,城市化引起“农村边缘化”,加剧农村的环境恶化。

3.4农村环境保护与垃圾处置的财政制度创新

根据城市的经验,逐年攀升的垃圾产出给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垃圾处置,尤其是“垃圾填埋”,不仅仅是资金问题。由于需要占用土地,城市垃圾的基本出路因此大体可以描述为“城市向农村的迁移”。在垃圾堆场占地问题上,城市与近郊农村的矛盾越来越大。 改革现有环境治理资金筹措模式的时机和条件已基本具备。我们的基本立场是:在建设“零售附加”税收系统的同时,发展“环保政府债券”;系统梳理目前的税收体系,对不符合产业发展、污染严重的行业和部门率先启动“零售附加”;在政府财力允许的前提下,在引入“零售附加”的同时,取消、降低现存的一部分税收项目。在加入WTO以后,城市通过农产品补贴对农村回哺的政策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从未来农村主导功能转换的角度出发,将这部分补贴转向农村环境建设,建设以“农村景观与生态服务”为核心的新的农村支持系统,是中国未来农村环境政策的一个发展方向。

4参考文献

[1] 苏扬.浙江经验:“三生统筹”理念下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J].环境保护,2006(4):79-84.

[2] 吴晓青.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建设新农村新环境[J].环境保护,2007(1):12-14.

[3] 苏扬.我国农村聚居点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5(11):44-45.

微观经济关系范文第2篇

复习方法:

以课本为本,以考纲为纲,把课本吃透。三遍读书法。第一遍以整体浏览为主,明白全书概要,不要求理解每个具体知识点。第二遍细致的理清重点难点。第三遍重新梳理,记忆背诵知识点。知识体系整理好后,开始做题。做题必须把握一个原则:先求精,再求多、先求慢,再求快、先求质量,再求数量。背题。所谓背题,是做了题以后,把做过的练习册、试卷保存起来,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复习。

(来源:文章屋网 )

微观经济关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未来;城市;景观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现状

1.1 园林景观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城市园林的立足点也从园林植物所营造出的形式美,而慢慢转化为具有现代特色的绿色生态景观上。现代园林的功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简单的观赏和休憩需要,还要满足城市人的心理需求、审美需要。现代城市的园林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园林的重要性可以体现在目前城市的大规模园林建设上。现代园林的规划和设计在不断继承优秀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将现代城市所应该具备的综合也全新地体现了出来。它既适应了现代城市发展的多种需求,也满足了不同城市人们的游玩休憩需要。做到了以现代城市为有机载体的园林景观生态化、人性化和现代化。

1.2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的园林历史悠久,但是对于现代城市的园林而言还存在一些不足。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在自主规划体系上还不算完善,与国外的一些先进城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理念,还存在以借鉴国外某些城市的设计理念为主的问题。总规对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只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部分必要补充,或者是对城市园林绿地分布进行一些简单的考虑和意见,而对于城市园林绿地的具体标准和建设主题等则会因为很多因素而无法进行明确。这就会导致很多城市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存在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也就必然存在由于尺度把握不当,而造成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同质化和无序化。这样的结果不但影响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美化效果,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城市园林建设的质量低下和不正当竞争现象。当然,这也与城市园林建设相关队伍的自身素质有一定的关系。

2 “生态低碳型”城市景观建构的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和城市进程的全速发展,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全球变暖和灾害频发等问题也直逼我们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与否。在这一恶劣情形面前,“低碳、环保、绿色”受到了全球各角落人们的广泛重视。而细化到与城市环境息息相关的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中,以“绿色、低碳、生态”等内容为核心理念的“生态低碳型”城市景观建设,更是构建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新趋向。

风景、各种生物(包括人类)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等元素共同为我们构建起了现代城市景观。而“生态低碳型”城市景观建设就是:以减少排放、节约能源等科学的环保理念为基础,去建设一切与人类及各生物生命安全相关的城市景观元素。从国情出发,此种景观符合我国十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和谐社会建设总方针;而从人类自身而言,这种在“生态美”和“生态价值观”指引之下的城市景观建设,既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居住理念进行的全新阐释,也是实用功能和审美理念高度统一的一种表现。而在具体的“生态低碳型”城市景观建设中,设计人员的设计构思不仅直接制约着项目的成败,而且还直接牵涉到下一步的施工。因而,设计者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是建构“生态低碳型”城市景观的关键。

3 “生态低碳型”城市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景观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其首先要具有实用功能,因而在设计时我们首先就要考虑人文、地理、文化等与当地人类和其他生物相关的各因素;同时,作为一种艺术,其还应当遵循和谐、统一等形式美法。在这两点基本要求达成之后,个人认为“低碳经济”和“循环、修复”等原则是我们进行“生态低碳型”城市景观设计应该要遵守的两个重要原则。

3.1“低碳经济”设计原则

所谓的“低碳经济”原则,就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适度开支”为基础的城市景观设计模式。在具体的设计之时,这一原则可以被利用大到整个城市、小到一个居民区或一个公共场所等各种景观设计之中。例如说:许多山区城市的居民区经常会落址于半山腰上,在设计时,设计者却将它当作一块儿平地予以设计。于是,施工之中“愚公移山”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而在设计时,利用古人所遗留下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去营造自然与居住环境和谐共融、移步异景的景观,不仅减少了固态废弃物等污染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且也节约了开山和挖山所产生的额外开支。

3.2 “循环、修复”设计原则

3.2.1 循环设计原则

所谓的循环设计原则,就是“为被设计的城市景观进行可持续循环利用的设计”。例如说:循环利用废水进行人居水环境景观设计(从而减少饮用水的无端浪费);以及在设计中多考虑可再次利用建材的应用等。例如在墨西哥高科技办公区的一项景观设计,就是利用收集建筑屋顶和广场的雨水,保存在蓄水池里,并将其传送至深井中(大约有80米深),以填补城市的蓄水土层,另外卫生间用水当场就会净化,存储到水池或者喷水池,再循环浇灌到停车场或者草坪。停车场的雨水蓄积起来,经过火山熔岩净化后,用以灌溉树木,并作喷雾水景设计。

当今中国在“依山傍水”的居住理念影响之下,人工水环境设计出现在某一个城市的整体环境或是居住小区、公共场所的景观之中,是极为常见的。在此,利用生活用水和雨水净化后的废水,或是将自然河流和海水引用到景观的“水环境”设计环节中,是非常可取的(诸如,青岛、大连、深圳等海滨城市的居住小区“水环境”景观设计中,都有将海水引入的案例)。

3.2.2 修复设计原则

生态遭到破坏是全球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显著的问题,而自然的一草一木都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因而“修复设计”原则就是指设计者在设计中,多加以利用植被等元素,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毫无疑虑,树木花草在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保护生态方面有着非同凡响的重要作用,而这也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同时,设计者合理设计多种植被,还对维护“自然生物多样性”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城市土地资源紧缺也是一个显著的问题。故此,设计者通过在地面、墙面、屋顶(如:目前常见的屋顶花园)等位置,合理搭配灌木、乔木、草本和农作物等绿色植被,所设计而出的“多层次、立体化”城市景观是值得广泛应用的。通上分析,不难发现:关注人之本体,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融,注重每一个细节的“生态低碳型”城市景观设计,首先能够起到资金合理支配和应用的目的;其次,新形成的这种自然、静谧的新景观效果,不仅能够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如:维持生物多样性、增强人与自然的沟通),而且还能够为人类塑造清洁、绿色、健康有序的“宜居宜生活”的城市新空间。

4 结束语

以上 就“生态低碳型”城市景观设计进行一定的阐述。不难发现:随着人类社会的向前进步,我们人类的精神家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改变。长久以来,被钢筋混凝土所包围的城市居民,渴望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绿莹莹的植被,而“生态地碳型”城市景观的建构,本身就是人类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于我们设计者而言,我们不应当只将重点放在土壤、水质、噪音、光污染等“物理属性”之上,还应当关注人类自身和行为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文化等因素。因而,在进行“生态地碳型”城市的设计时,我们应当立足于眼前,在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和调查之后,以“低碳、节能、生态”为设计目标,去进行设计饱含“绿色、生态、低碳”等元素的“生态地碳型”城市。

参考文献:

[1] 吴晓松、吴虑青著.《城市景观设计: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9).

微观经济关系范文第4篇

由于经济信息反映了多种信息及信息变化情况,它具有瞬时性、新颖性、动态性的特点。传统的经济信息主要以书面文字的方式记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文献资料等等。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多个渠道来获取所需的经济信息,最常用的一种获取经济信息的方式就是新闻,比如说我们每天通过电视或网络能够及时得到全世界各范围的经济变化情况,这些经济信息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总的来说,经济信息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涉及范围广,学科交叉性强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模式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其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专业设置中便专门将经济学作为重点开设的专业,有的高校甚至以经济学为整个学校的重点专业,以这些高校开设的经济学专业为例,目前最新设置的各个经济学科中都列举出了各种生态经济学科与其交叉的经济学科。在这些经济类的专业学科内容设置上,主要是对历史经济信息的研究分析,掌握分析和利用经济信息的方式和技巧,充分的利用有效的方式来对当前涉及的经济现场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研究分析这些经济信息,详细的向人民介绍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各个领域的探索和研究成果等相关信息。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每一个行业领域也都具有大量丰富的经济信息。类型多,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信息所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新闻、财经、娱乐、时尚、体育、房产、汽车等等每天都在产生大量不断变化的经济信息。经济信息的获取方式也在不断扩大,网络、电视、新闻、广播等等,这些媒介都能够为人们提供大量所需的经济信息;同时,另一种以图书类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的发展,不管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实体经济出版物还是网络上的经济出版物,都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所需信息,这些图书的类型也非常的齐全。同时,其图书类目、工具书、条目检索工具书、日常出版刊物、以及特殊经济学文献、网络经济学出版物,这几者相互结合,构成了整个社会上一个完善的经济学文献体统,方便人们去查阅、利用一切经济学信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提供了便利。

(二)经济信息的来源多,内容分散

由于经济信息涉及的范围广泛,其信息来源机构也非常的多。比如政府机构、商业出版社、各大中小型院校、报社期刊部门、国内外各种研究机构等等。由于这些机构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其提供的经济信息也就出现了严重的内容分散情况,还有一些内容重复或者交叉的现象。这些问题也就使经济信息的管理存在很大的冗杂性,而其包含的经济信息又不容忽视,这也是经济建设中经济信息管理中一直面临的一个难题。经济信息变化快,由于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国际社会风云变幻。这就使市场经济情况变化加快,以往的很多经济信息都显得过时,不符合当代经济市场的实际情况。总之,经济信息的这些特点都使得经济信息的管理是一项具有高难度、高要求的任务,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对这些经济信息的管理也是其不可或缺的手段。

二、经济信息管理与经济建设

微观经济关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腾讯 微商 监管

一、微商与传统电商的区别

微商是指通过使用移动终端,利用移动社交平台,在特定的范围内从事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作为由电子商务中分离出来的

种新型网络交易方式,微商相较普通网络交易具有诸多新颖之处:(一)商品销售者经营载体不同,普通网络交易依托知名电商平台,微商依托社交软件。(二)消费者范围不同。普通网络交易以网络店铺为基点,向所有人作出邀约邀请。微信交易以个人账号为点向其好友小范围发出要约邀请。(三)交易平台规则制度不同。普通网络交易采取实名登记、缴保证金、信用评价、第三方支付等形式经营,但微信交易则没有以上限制。

二、微商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微商经营前期虚假宣传――扰乱市场秩序

在微信营销中,商家高调宣称自己的商品物美价廉,甚至吹嘘成名牌产品,这些虚构商品品牌、商品功能和经营者资质等行为,极易引起消费者误解,产生欺诈消费者的事实。

(二)微商经营中缺乏诚信――商品质量难保障

微商在前期通过图片+文字+语音等方式宣传商品,打动买家但缺乏有关产品参数和产品评论的详细信息,所以消费者很难了解商品的真实质量,一些不良商家便趁机仿制并销售些假冒商品或者“三无”产品来欺骗消费者。

(三)微商售后无保证

消费者维权艰难。

微商没有主体资格证明、经营信息超二次以上分享,这些导致经营者的主体身份呈现虚拟化特性,再加上消费者缺少消费凭证、受害者随时会被删除、“拉黑”,从而使消费者维权十分困难。

(四):微商营销模式――走在传销的边缘

微商营销通过尽可能多地添加好友,从而圈养出潜在的受众群体,同时通过刷屏来强化印象,但其本质有依靠发展下线、人头购买产品再对外进行销售的嫌疑。传统实体销售、电商都是以商品为中心,把商品摆在货架或者网上,想尽办法摊销或促销,而传销和微商是以关系为中心,销售对象是周边熟悉的、有联系的人,其本质是把“关系”转换成金钱。

三、微商经营行为管理应多措并举

微商经营中自律缺失、监管缺失只能让微商倒在“春天里”,只有多措并举才能寻找到针对微商管理放与管的平衡点。

(一)微信平台应加强微商监管

腾讯微信平台目前已经了《微信朋友圈使用规范》和《关于整顿非法分销模式行为》两个制度,通过采用“封号”来限制好友人数和优化发展下线分销模式,下步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化。

第一:平台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腾讯作为微商媒介载体不可一直强调自己的社交属性,不能片面认为很多交易是通过朋友之间私下完成,和平台本身没有关系,应承担起作为平台提供方承担的社会责任,况且这个责任还是依法有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明确要求提供服务的平台运营商应当承担网络平台提供者的管理责任。

第二:微信平台应优化运营模式

首先:微信平台应当进步细化交友、商业两个属性。通过细化达到社交圈与商业圈既有交叉又有分别,既满足人们感情联络的需要,也切合人们消费购物的需求。其次:微信平台应嵌入专门的电商平台,建立微商准八制度。最后针对微信商业行为,应建立微信商家诚信评价制度。

第三:平台应强化制度方面建设。

在制度层面,平台运营方要完善侵权投诉机制、违法行为举报机制,建立售假和违法行为监测系统,在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防范假冒伪劣产品,保障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二)监管部门加强微商经营行为监管

微信、微商作为腾讯的新兴支柱业务,仅靠“自律性整顿”难以做到自身革命的彻底性,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

第一:执法部门应建立微商数据库

工商部门应以《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21条确立的经营统计资料报送制度为基础,从微信运营商处取得属地企业和个人从事微信交易的有效信息。将交易信息数据和已有的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建立关联,形成可供利用的数据资源

第二:强化执法监管,规范经营秩序。

首先推动微商行业执行营业执照注册登记和实名制登记认证工作,使微商经营主体清晰可查。其次建立微信营销行为监测系统,该系统与已有的工商网络监管系统实现对接,对从事违法行为的微商采取注销账号、屏蔽交易链接等科技手段,阻止违法经营行为。最后对有关投诉举报,及时采取‘工商介入、平台配合”的方式开展调查、处理,并进行披露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