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车间环保管理制度

车间环保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车间环保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车间环保管理制度

车间环保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官地电站 业主环境保护核心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雅砻江公司依据国家发改委《关于雅砻江水能资源梯级开发主体的复函》(发改办能源[2003]1052号),全面负责雅砻江梯级水电开发的建设和运行。官地电站是雅砻江下游的第三座梯级电站,静态投资129.89亿元,装机容量2400MW,年均可发电量117.76亿kW.h。

官地电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全面实施业主负责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采购合同制四项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坚持开拓创新、全面计划管理,有效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充分体现了业主负责制的核心管理优势,获得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由于官地电站尚处于尾工阶段,本文仅阐述设计评审、实施阶段。上述前两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在业主的总体策划和主导下,通过招投标,签订设计、监理、施工、监测等工程合同,由设计、环境监理、工程监理、施工、环境监测等单位分别落实。

一、 业主的核心管理

1.1 设计评审阶段

业主在工程设计评审阶段制定的环境保护工作计划的全面性、符合性、可操作性,及其落实计划的工作思路与方法,对官地水电站环境保护工作成效起决定性作用。

1.2 实施阶段

1.2.1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建设项目筹备阶段,业主根据ISO14001符合性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健全了以业主为管理核心的官地水电站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见图1)。

图1官地电站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及工作流程图

从图1可以看出,官地电站环境保护管理以业主为管理核心,充分发挥各参建单位优势,各司其责,统一协调,综合管理。

1.2.2 环境保护目标

雅砻江公司对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将官地电站建设初期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提升到“创建国家环境友好工程”的高度。管理局按照公司的要求,委托设计院编制了《官地电站创建环境友好工程策划书》,环保水保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环境友好工程”的标准开展。

1.2.3环保管理模式

官地电站环保管理采用环保中心与环境监理“资源共用双轨制管理”模式。

环保中心与环境监理共用资源但分别履行业主环保水保管理职能与环境监理相对独立的监理服务职能的“资源共用双轨制管理”模式,环境监理不直接介入工程监理负责的环保水保过程管理,但对其进行日常巡视检查,向环保中心反映问题并提出工作建议,由环保中心根据环境监理反映的信息指导工程监理督促施工单位开展环保水保工作。“资源共用双轨制管理”模式将环保中心与环境监理工作职责明确划分,同时将环境监理和工程监理环保水保管理分而治之,充分发挥环境监理专业优势,利用环保中心监督调控职能指导工程监理履行环保水保管理职责,确保了工程监理指令的“唯一性”,体现了环保水保管理程序的合理与合法性,是官地水电站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环保水保管理模式。

1.2.4管理制度

官地电站重视环保水保管理制度的建立,并不断总结完善,最终形成一套符合现场实际的管理制度,实现了环保水保工作规范化管理;形成了包括计划与目标控制、会议、巡视检查、报告通报、考核、验收管理、违约处罚、宣传教育、咨询评审、信息统计等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的完善,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1.2.5环保措施的实施及运行管理

业主在环保工作管理方面,推行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对环保水保设(措)施的设计、施工、运行及效果进行有序管理,实施的各项环保水保设(措)施运行效果显著,打造了官地水电站环保水保措施亮点。

砂石加工系统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创新

砂石系统废水的处理在我国水电行业环保工作中一直是个难点,也是各级政府环境主管部门关注的重点。虽然砂石废水具有水量大、SS浓度高的特点,面临泥浆脱水难、处理成本较高等困难,但其污染物成分简单,利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完全能够实现达标排放,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选用合适的处理设备及高效的运行管理可以降低处理成本。

官地电站建有打罗、竹子坝两个砂石加工系统,两系统废水处理设(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打罗砂石系统废水原处理工艺为“细砂回收+澄清回用+自然干化”的工艺,在运行过程中,业主根据监测成果增加投资对废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废水处理系统增加了两组沉淀池,废水处理工艺为“细砂回收+二级沉淀+达标排放+自然干化”,该工艺大大提升了废水处理能力,环境监测结果表明,打罗砂石系统废水监测值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竹子坝借鉴打罗废水处理设施的管理经验,业主在竹子坝砂石系统工程中加强事前控制,对其招标文件中废水处理设计内容进行了专项审查,要求承包商单独编制了环保措施实施方案,并邀请专家对环保措施实施方案进行了咨询,确保了竹子坝砂石系统生产废水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在设计阶段就提出废水零排放的目标,支持承包商在废水处理方面大胆采用新工艺、新设备,为实现废水零排放的目标创造了条件,而且这种高要求、敢创新的管理思路也收到了成效。

官地电站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骨料中石粉含量要求在16%~22%之间,以18%~20%为最优;通过打罗砂石系统运行测试,采用“絮凝沉淀+回收利用”的废水处理工艺,生产出来的细砂石粉含量一般在10%~12%之间,达不到碾压混凝土大坝坝型要求的细砂石粉含量,为满足碾压混凝土浇筑要求,还需考虑提高细砂中石粉比例。

竹子坝原设计采用厢式压滤机对废水泥浆进行脱水,由于厢式压滤机脱水后石粉含水率较高,无法进行添加利用;经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对陶瓷过滤机运行效果进行实地考察后,发现该设备在泥浆脱水方面较厢式压滤机有占地面积小、运行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过滤效果好,滤饼水分低、能耗低等优点,特别是经该设备脱水后的滤饼水分低,使脱水后的石粉可能具备添加至碾压砂中利用的条件,正好能弥补碾压混凝土对石粉的需求,综合考虑陶瓷过滤机良好的泥水分离效果及可能满足石粉添加利用的实际情况,竹子坝砂石系统最终选用该设备对废水泥浆进行脱水,意在实现废水泥浆脱水目的同时,达到石粉回收利用,满足碾压混凝土对石粉含量的工艺要求。经优化创新后的竹子坝砂石系统废水处理工艺为“细砂回收+混凝沉淀+清水回用+泥浆脱水”,废水先进入细砂回收车间经泥浆净化器将废水中的细砂和部分石粉回收至砂仓利用,其废水悬浮物浓度大大降低,经细砂回收车间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渣浆池,通过絮凝剂后由渣浆泵将废水提升至絮凝沉淀池进行澄清,沉淀池出来的上清液进入清水池经清水泵房提升至高位水池循环利用,沉淀池底部浓缩的泥浆进入石粉回收车间利用陶瓷过滤机进行泥浆脱水,经陶瓷过滤机过滤出来的清水进入清水池循环利用,分离出来的石粉进行利用。竹子坝安装了两台80m2的陶瓷过滤机,根据运行单位长期运行情况及多次现场实验,进入该设备的泥浆浓度在30%~50%之间,运行处理能力平均约为0.6t/h·m2;经处理后悬浮物浓度小于40mg/L;脱水后的石粉含水率在23%左右,经自然脱水后可直接添加到碾压砂中,还能满足废渣外运的含水率要求。陶瓷过滤机不仅可以达到石粉回收的预期目的,而且具有良好的泥浆脱水效果,有效的解决了砂石生产废水泥浆脱水困难的问题,为砂石废水处理实践出一种新的工艺,特别是对位于Ⅱ类水域功能区及以上不允许外排废水的建设项目,具有一定的技术推广性。监测数据表明,经絮凝沉淀后的废水悬浮物浓度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70mg/L),完全满足生产废水循环利用要求。

竹子坝废水分级处理、循环利用的工艺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高效的絮凝沉淀和良好的泥浆脱水效果实现了废水全部回收利用,达到生产废水零排放的目标。

二、结论

业主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水保法律法规、环评及批复意见要求,开展环保水保工作,从制度化管理入手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强化环保宣传教育等工作;严格执行环保水保“三同时”制度,与主体工程同步落实各项环保水保措施,并加强环保水保措施的运行管理,有效控制和降低了因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由此可见,官地电站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凸显了业主的核心管理作用,正是这种核心管理作用,确保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 原国家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 [S] .北京:原国家环保局,1990.6.1.

第一作者简介:

车间环保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教学场所的多功能性、复杂性和流动性大等特点,是正常意外伤害的最大隐患。故实训室安全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制定安全管理条例才能从源头上对高职院校生物实训室的安全管理起到作用。生物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是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场所,实训内容多且很少重复,所用微生物菌种、生物材料以及化学试剂种类不同,所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多,成分复杂。目前所排放的污染物来源可分为:

1.学生作品。

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技能操作能力的提升和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学生实训作品一般没有实用价值,主要是为了训练某项操作技能或为了验证某项理论而设置的,故大多是废弃物。

2.陈置试剂和回收溶剂。

凡溶剂使用量较大的学生实验,操作规程中一般都有回收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也确实是“回收”了。问题是这些简单回收的溶剂纯度不高,一般不可直接再利用。其中一部分用来清洗玻璃仪器,洗后随水流入下水道,最终还是成为废弃物,仅有少部分被回收利用。积压、陈置试剂是由于各种意外的变动或未使用完全而造成的,久置造成氧化、分解、聚合等化学变化而不可再使用。

3.实训本身产生的三废。

实训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操作不当,如仪器装置不严密使低沸点试剂或溶剂的蒸汽挥发出来,逸散于室内,污染环境。生化分离和纯化有关生化产品或产物之后,剩余的残渣、废液等,总量不多,成分复杂,回收再用的价值空间小,也是造成污染的主要来源。

二、规范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基础设施建设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安全与环保设施包括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选址、建筑结构、给排水和供气、电气与自控、通风与净化、装修、空调、消防、实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自2005年以来,我院非常重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安全与环保建设,在生物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验、实训室建设与改造中投资力度大,把安全与环保建设标准纳入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中,经过建设,生产车间和各专项实训室布局合理,功能较完善,使实训基地的安全与环保防范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完善各实训室安全、环保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生物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等若干安全环保管理法规和政策,结合我院实际,制定系统、周密、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环保管理运行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内部管理。

1.建立健全生物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与环保制度。

制度科学合理、完善健全、切实可行,实训室的安全建设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主要包括实训车间及实训工程规章制度、守则、6S管理要求、文明公约、奖惩条例等。根据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特点,制订完善了《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生物、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细则》、《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细则》、《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开放管理办法》及《各室人员的岗位职责》等27个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落实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做到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环保管理有章可循。

2.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与环保管理环节多,部门职能交叉,安全意识薄弱,监管难以到位。学校制定了各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师生并未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存在实验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等情况。应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逐级建立安全责任制。

四、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创建实训基地安全文化

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与培训,是提高实训室管理的关键,也是培养教育主体社会责任感的需要。目前实训基地已将安全文化渗入到每一项规章制度、工作规范、标准和要求当中,使师生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在实训基地安全文化建设中,重点以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人文修养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为主,从教学情境设计、实训过程指导、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安全思维、意识、心理和行为,使每位进入实训场地的师生在安全观念上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在安全控制上由处理事故向预防事故转变,在安全行为上由他律向自律转变,在安全管理上由领导管理向全员管理转变。安全观念的植入,也成为一种行为习惯。

1.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教育包括:提示教育、警示教育和示范教育。提示教育是在实训场地以宣传展板、图片、标识的形式布置常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温馨提示或安全格言警句等,既短小精悍又富有哲理、意寓深刻,使学生既容易记忆,又乐于接受。

2.规范操作,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规范的实训操作和安全防护措施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学生往往忽视对自己的安全防护,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综合实训、开放实验、创新实验、毕业论文(设计)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规范操作管理难以到位,不规范操作损坏仪器、违反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环保制度和实训操作规程的现象普遍。针对此问题,要求所有学生在实训前熟悉所用器材、试剂的性能、危害性、安全性及安全使用方法,对使用大型精密仪器、高压容器和进行有可能产生人身危害及造成事故的实训项目的人员,必须进行专项指导和培训,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后方可进行独立操作;进入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必须穿着防护服,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在各项实训中,教师都要将规范操作教育贯穿始终,避免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犯常识性错误,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五、加强对实验设备的定期检查和检修

实训基地各实训室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应定期检查和检修,重点检查仪器连接导线的导通性及破损情况,以及是否有仪器外壳带电等潜在不安全因素,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修。

六、加强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日常管理

车间环保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biology training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288-02

0 引言

本文根据三年来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工作实践,结合我院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目前的现状、安全与环保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探析,旨在为改进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管理提供参考。

1 高职院校生物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现状

1.1 高职院校生物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安全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生物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各单元实训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其安全与环保管理方案也需要在各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统一要求,以便在安全、环保的前提下提高其实用效率。因为作为情境教学的平台,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可以使本专业的学生更加翔实形象的了解职场工作情景、工作流程、工作技能和工作目标;同时也是高职生理论与实践教学地点,更是引领学生进入职场的理想状态的演练场所。所以,高职院校生物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安全和环保管理至关重要。

1.2 高职院校生物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分析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此种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涉及很多实验材料,无论是哪一种有危害的实验材料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对操作者产生伤害,所以实训室的安全管理需要兼顾学生的实训、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师生的安全等因素进行多方面考虑,综合众多因素制定安全管理条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对高职院校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起到行之有效的作用。

1.3 高职院校生物实验室的环保管理分析 生物制药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是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场所,每天都有大批学生进行实验实训,且实训内容一般是不重复的,所用微生物菌种、生物材料以及化学试剂种类不同,所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多,成分复杂。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人数的增加,会加速污染物的累积。目前生物教学实训所排放的污染物来源可粗略地分为:①学生实训作品。②回收溶剂和陈置试剂。③实训本身产生的三废。

2 规范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基础设施建设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基础设施是保障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的首要条件。自2005年以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安全与环保建设,在生物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验、实训室建设中投入大量经费,不仅配置了大量先进高端的仪器设备,而且按照专业要求,对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进行了改造。经过建设,生产车间和各专项实训室布局合理,功能较完善,使实训基地的安全与环保防范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3 完善各实训室安全、环保制度

3.1 建立健全生物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与环保制度 科学规范的安全与环保管理制度建设是实训室实训基地内部用以调节和规范师生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各种规则,是各实训室正常、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此外该院根据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特点,制订完善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开放管理办法及各种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人员的岗位职责等29个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落实安全管理实施方案, 做到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环保管理有章可循。

3.2 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与环保管理环节多,部门职能交叉,安全意识薄弱。学校制定了各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师生并未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逐级建立安全责任制。并明确各级安全工作职责、执行标准及奖罚原则,实行不定期抽查和每月一次检查,半年和年终都有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3 建立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应急预案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是安全管理的要害部位,必须进行重点防范。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学校实行节假日专人值班制度,开启实训基地安全监控设备,认真做好节假日的防火、防盗、防爆炸、防事故和防突发事件的工作。同时构建反应迅速的应急机制,以防止和处置突发事件。

4 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创建实训基地安全文化

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与培训,是提高实训室管理的关键,也是培养教育主体社会责任感的需要。目前实训基地已将安全文化渗入到每一项规章制度、工作规范、标准和要求当中,使师生形成共同的安全价

值观。

4.1 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教育包括:提示教育、警示教育和示范教育。提示教育是在实训现场布置一些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温馨提示或安全格言警句等宣传展板、图片、标识。警示教育是在实训中必须进行安全监督。示范教育是指教师以身作则。

4.2 规范操作,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规范的实训操作和安全防护措施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求所有学生在实训前必须熟悉所用器材、试剂的性能、危害性、安全性及安全使用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在各项实验中,教师都要将规范操作教育贯穿始终,提高学生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5 加强对实验设备的定期检查和检修

实训基地各实训室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应定期检查和检修、及时发现和消除存在的危险隐患,重点检查仪器连接导线的导通性及破损情况,以及是否有仪器外壳带电等潜在不安全因素存在,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修。

6 加强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日常管理

对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是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更是确保安全的重要手段。安全检查项目包括压力容器、危险品、防盗、设备等,相关责任人每天检查这些项目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车间环保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生物理实一体化实训;环保与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015-02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安全管理与环保是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1]。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逐渐扩大,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目前高职高专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大都学习德国、新加坡等地职业教育中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教学模式(即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的专业课教学),故“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成为教师从事理论、实验、生产性实训教学的主要场所。自2011年我院生物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运行后,理实一体化实训项目增加、实训室开放力度的加大,各种实训教学安全隐患日渐突出。而针对这类实训室资源的特殊性,做好实训室生物安全管理既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也是确保实验人员安全、健康,规范实验室管理的重要途径,更是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2,3]。本文根据三年来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工作实践,结合我院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目前安全与环保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探析,旨在为改进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管理提供参考。

一、高职院校生物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现状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教学场所的多功能性、复杂性和流动性大等特点,是正常意外伤害的最大隐患。故实训室安全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制定安全管理条例才能从源头上对高职院校生物实训室的安全管理起到作用。生物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是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场所,实训内容多且很少重复,所用微生物菌种、生物材料以及化学试剂种类不同,所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多,成分复杂。目前所排放的污染物来源可分为:

1.学生作品。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技能操作能力的提升和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学生实训作品一般没有实用价值,主要是为了训练某项操作技能或为了验证某项理论而设置的,故大多是废弃物。

2.陈置试剂和回收溶剂。凡溶剂使用量较大的学生实验,操作规程中一般都有回收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也确实是“回收”了。问题是这些简单回收的溶剂纯度不高,一般不可直接再利用。其中一部分用来清洗玻璃仪器,洗后随水流入下水道,最终还是成为废弃物,仅有少部分被回收利用。积压、陈置试剂是由于各种意外的变动或未使用完全而造成的,久置造成氧化、分解、聚合等化学变化而不可再使用。

3.实训本身产生的三废。实训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操作不当,如仪器装置不严密使低沸点试剂或溶剂的蒸汽挥发出来,逸散于室内,污染环境。生化分离和纯化有关生化产品或产物之后,剩余的残渣、废液等,总量不多,成分复杂,回收再用的价值空间小,也是造成污染的主要来源。

二、规范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基础设施建设

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的安全与环保设施包括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选址、建筑结构、给排水和供气、电气与自控、通风与净化、装修、空调、消防、实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3,4]。自2005年以来,我院非常重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安全与环保建设,在生物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验、实训室建设与改造中投资力度大,把安全与环保建设标准纳入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中,经过建设,生产车间和各专项实训室布局合理,功能较完善,使实训基地的安全与环保防范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完善各实训室安全、环保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生物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等若干安全环保管理法规和政策,结合我院实际,制定系统、周密、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环保管理运行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内部管理。

1.建立健全生物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与环保制度。制度科学合理、完善健全、切实可行,实训室的安全建设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1,5]。主要包括实训车间及实训工程规章制度、守则、6S管理要求、文明公约、奖惩条例等。根据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特点,制订完善了《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生物、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细则》、《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细则》、《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开放管理办法》及《各室人员的岗位职责》等27个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落实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做到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环保管理有章可循。

2.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与环保管理环节多,部门职能交叉,安全意识薄弱,监管难以到位[6]。学校制定了各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师生并未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存在实验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等情况。应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逐级建立安全责任制。

四、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创建实训基地安全文化

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与培训,是提高实训室管理的关键,也是培养教育主体社会责任感的需要。目前实训基地已将安全文化渗入到每一项规章制度、工作规范、标准和要求当中,使师生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

在实训基地安全文化建设中,重点以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人文修养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为主,从教学情境设计、实训过程指导、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安全思维、意识、心理和行为,使每位进入实训场地的师生在安全观念上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在安全控制上由处理事故向预防事故转变,在安全行为上由他律向自律转变,在安全管理上由领导管理向全员管理转变。安全观念的植入,也成为一种行为习惯。

1.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教育包括:提示教育、警示教育和示范教育。提示教育是在实训场地以宣传展板、图片、标识的形式布置常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温馨提示或安全格言警句等,既短小精悍又富有哲理、意寓深刻,使学生既容易记忆,又乐于接受。

2.规范操作,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的实训操作和安全防护措施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学生往往忽视对自己的安全防护,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综合实训、开放实验、创新实验、毕业论文(设计)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规范操作管理难以到位,不规范操作损坏仪器、违反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环保制度和实训操作规程的现象普遍。针对此问题,要求所有学生在实训前熟悉所用器材、试剂的性能、危害性、安全性及安全使用方法,对使用大型精密仪器、高压容器和进行有可能产生人身危害及造成事故的实训项目的人员,必须进行专项指导和培训,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后方可进行独立操作;进入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必须穿着防护服,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在各项实训中,教师都要将规范操作教育贯穿始终,避免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犯常识性错误,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五、加强对实验设备的定期检查和检修

实训基地各实训室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应定期检查和检修,重点检查仪器连接导线的导通性及破损情况,以及是否有仪器外壳带电等潜在不安全因素,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修。

六、加强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日常管理

实验室日常管理涉及防火、防毒、防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对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是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更是确保安全的重要手段。日常管理包括每周末检查、学院定期检查、系部每月末组织检查并进行小结,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对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经常化、制度化的监督检查,确保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消除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隐患。

高职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在创造安全和谐的实训环境和保障教学、科研顺利进行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基础工作。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安全环保工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宗旨,确保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国家财产的安全和校园环境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徐建斌,赵涛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4):164-165.

[2]张建功.新形式下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6(10):112-115.

[3]齐龙.浅谈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76-178.

[4]彭兰.加强高职高专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3):3655-3656.

车间环保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环保;内部管理;机制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提高管理水平,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强化和规范环境保护行为,消除环境风险隐患,企业必须在责任追究、监管权责方面配套落实新《环保法》的相关规定,确保各生产环节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最终实现环保新常态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健全完善环保管理机制

企业要从适应新《环保法》的要求入手修订环保制度,构建全新的管理体系。通过提高环境监管效率,指导和督促生产单位强化和规范生产过程的环境保护行为,排查和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全面落实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断符合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具体做法如:

1.在厂矿、车间、班组建立三级环境管理机构设立专职环保管理人员,定期召开环保例会,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成因、讨论可行性方案,有效推进并层层落实责任。形成有序、有效地环境管理流程。

2.切实把握“三个统一”原则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就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环境效益就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根据长远发展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工作规划。在远景规划当中应当对环境控制指标,重点治理工程,设备和设施更换计划,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结构,污染物指标的削减计划,“三废”综合利用以及环保专项资金等做出与企业发展规模相匹配的细致计划,从而使环境管理计划、目标、实施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预见性。

二、健全指标考核体系,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按照环保新常态的要求明确各层级量化管理指标,通过层层分解落实、定期评估,督促企业自身不断改进和规范环境行为,提高环境监管效率,防范和控制环境风险,从而形成企业内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生产单位污染物排放进行内部控制的机制。内部排污收费制度的设立,不但能对生产排污进行控制,还能充分调动生产单位保护环境的积极性。首先,各生产单位要对本单位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进行申报,经由企业内部环保部门来按照相关地方标准核定给企业的总体排污量进行确认;其次,要在各污染排放口安装排污流量计和浓度计,在科学核算的基础上细化分解排污总量指标,开展内部自我管理的排污收费;第三,依照相关环保机构对于企业的收费标准对二级单位收取风险抵押金,对于没有完成排污指标的,就需要按照比例扣除抵押金。如果超过了分配的排污限额,除了扣除抵押金之外,还需要进行罚款。如果没有用完上本年度的排污指标,年终可以退回抵押金,并给与奖励。排污抵押金的剩余部分可以当作企业环保的专项资金。在具体的运作中,二级单位可以参照此方法,将任务分派到各个班组;最后,在测算环保设施运行成本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同行业制订各生产单位的环保管理费用,并与财务方面成本核算紧密衔接,不断以经济杠杆促进污染物排放自我管控的持续改进。

三、强化企业内部环境监理、监测工作

环境监理和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通过现场检查督促环保管理目标按计划进行以及各项环保管理制度和要求得到有效落实,使环保管控指标异常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快速解决。为了提升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工作效果,必须要充分发挥监理、监测工作的基础性作用,依照其工作特点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确立“监理以监测为依据、以监测促进监理效果”的工作模式,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目的性和环境监理的实效性,使环保工作得到整体提升。具体做法是:

1.采取例行检查、重点检查、突击检查、远程监控、收集整理等方式获取环境信息;

2.现场进行勘察、采样、监测、拍照、录音、录像获得判断依据或证据;3.通过调取生产记录、在线历史数据了解生产状况,分析污染原因;

4.对监测结果超标的单位开展重点监理,督促整改直到其达标;

5.对违规违法行为予以通报考核。

四、深入开展企业环保文化宣贯活动

环境保护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一般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许多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确实还存在着重经济效益轻环保投入的狭隘观念,他们往往只看到眼前和局部甚至个人利益而没有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眼光和思路,把环境污染的难题留给后人。环保意识的提升不仅是国家行为,更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保障。所以,企业应该利用广播,讲座,电视,有奖征文,黑板报,文艺演出,橱窗,环保展览,事迹报告,专题培训等诸多形式来进行环保宣传,借以在企业的干部群众中宣传环保文化,提高企业内部环保意识,推动企业环保文化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给环保事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在当前形势下,具体应以新《环保法》和“两高十四条环保司法解释”及相关环保法规为主要学习内容积极开展宣贯活动,在企业内部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以多平台宣传、多方位培训、座谈讨论、知识竞赛为手段,全方位、分层级地开展环保法规的学习宣贯工作,确保新《环保法》等环保法规能够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为环保红线的入脑入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

为了使现阶段企业内部环境管理适应环保新常态的整体要求,积极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的错误观念,营造清新、和谐、友善的环保氛围,建立科学的、适用的、和谐的绿色生产经营模式。在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升级过程中,必须提升完善相关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通过内部收费制度等一系列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完善以及企业环保文化的形成来促进企业进一步提升内部环保管理水平,从而走上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梅.自愿性环境管理模式下企业环境规制内部化的实现途径[J].特区经济,2013,(3):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