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术室护理伦理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无菌观念与查对制度
无菌观念是外科学最基本的问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所有参与手术的人员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标准。外科无菌操作应当互相监督共同遵守。一位经验丰富的手术室护士不仅自身能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还能监督和指导其他违反无菌操作的手术人员。
由于手术操作具有损伤性、危险性和失误不可逆行性,形成了手术室护理的严谨性。手术查对制度包括对病人情况、手术用物、输血、用药等的查对,要求认真执行,互相监督,确保手术成功和病人安全。若草率行事,手术用物不仔细当面清点,仅凭感觉,则是不负责不道德的行为,严重时可导致体腔遗留敷料或手术器械。
2 身体部位暴露和隐私权问题
术野皮肤消毒铺单前病人身体部位的暴露不可避免,但由此对病人产生的影响不能被手术人员忽视。其一病人大多感觉寒冷,皮肤没有任何遮盖,消毒液通常又冷又湿,还要等待无菌布单层层铺起。其二病人身体在陌生人前暴露可产生焦虑紧张心理尤其是暴露隐私部位,有文献报道称妇科病人在手术前暴露其性征部位往往产生明显的焦虑症状并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如果护理人员不重视病人的感受,让病人较长时间的暴露身体,或术后不及时遮盖好病人身体不保持其干净干燥,就与护理伦理学当中要求维护病人的人格尊严和自尊心相违背。
外伤病人的手术救治过程中,责任方、伤者的家属朋友及新闻媒体等常常会向医护人员了解伤情和预后等情况,如果不注意保护伤者的隐私,有时将对伤者的权利造成极大的伤害。
其他还比如病人的既往病史、传染病史、所实施手术等个人信息资料只用于疾病诊治的参考,决不允许向其他无关人员泄露甚至将病人的隐私当成笑料传播。
3 放弃手术病人的伦理问题
本文所指“放弃手术”就是医生对术前原本为危重病人或术中出现特殊情况,没有康复可能和治疗价值,在医生与病人家属谈话决定终止治疗措施,任其自然死亡。虽然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使得过去许多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疾病,现在都能得到有效地治疗,例如晚期肝癌病人可以通过肝脏移植而获得新生。然而在手术台上,由于社会、经济和医学本身的因素,并不是每一位病人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医务工作者有可能陷入对疾病无能为力的尴尬境地,即放弃手术。此时手术室护士不应抱有无所作为的敷衍心理,而应同情病人,严肃认真地履行其职业和道德责任。如仔细清点术中用物,防止遗留;认真做好临终料理,保护死者尊严;安抚家属等。
4 外科高新技术设备和物品应用的问题
由于手术对象的特殊性,大量外科高新技术设备和治疗手段得以广泛应用。例如超声刀、氩气刀、结扎速、吻合器、超生吸引刀;各种一次性进口手术耗材等等。所有这些无疑对保证手术的成功率以及危重病人的救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显著减轻了医护人员的体力劳动。然而在医学高新技术设备给我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它也伴随着许多的危机与伦理冲突。
目前我国市场观念进入医学领域,医院进入市场已是事实。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各医院不惜投巨资添置或更新设备,以期获得高额回报。其结果势必使病人医疗费用大幅增长,使得有钱或所谓的公费医疗病人能享受“全面、及时、周到”的医疗服务,而一些经济困难病人则因无力承担巨额的医疗费用,导致社会公平原则和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原则受到威胁和破坏。
5 手术室护理的伦理准则
医学伦理学通过运用伦理学的一般原理,结合医学科学和临床实践,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水平,推动医学的快速健康发展。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如果能自觉应用伦理道德原则去指导具体工作,将会使整个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使病人将得病的痛苦转变为一段温暖的回忆。 转贴于
鉴于手术室护理所涉及的以上伦理问题,结合当前国内手术室护理的现状,要求手术室护士除必须遵守普遍的医学伦理准则如:人道主义、不断创新、以病人为中心、生命第一的原则外,还应遵循如下伦理准则。
5.1 培养“慎独”精神
“慎独”作为护士修养方法,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对于手术病人,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如无菌操作不严格、查对不认真、消毒隔离不严格等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建立安全的手术环境是手术顺利的前提条件。为此,护士应严格遵守并监督他人的无菌操作技术,保证手术器械及药品、物品充足,仪器设备功能完善,氧气充足、吸引有效,采用规范、合理、简化的流程,尽可能缩短病人等待麻醉和手术的时间。提前控制好手术室内的温度,冬季尤其要注意保暖。麻醉和手术前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暴露。胃管和尿管要在麻醉起效后再留置,以减少病人的痛苦。总之,一切操作以减轻病人痛苦为前提。有研究报道,有些全麻病人术中意识仍间断存在,听觉比其他感觉消失的慢。因此无论何种麻醉、手术均需保持室内肃静,肿瘤病人要注意保护性医疗,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使病人在温暖的环境和关怀中度过手术。
5.2 恪守保密原则
保密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病人因诊治需要而提供的个人秘密绝对不能泄露,充分尊重病人的隐私权;二是在某些情况下,为避免病人情绪不稳定,有些诊断和治疗情况甚至需要对病人保密,但是需要事先与病人家属沟通,得到病人家属的同意,这种暂时性的保护性的措施,与病人的知情权是不矛盾的。保密可以使病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医患双方的情感交流,使病人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5.3 一视同仁原则
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提到“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惟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联合国普通人权宣言中提到“人类生来平等”,我国也历来都把“一视同仁”和“普同一等”看做是高尚的表现。医务人员对待病人要公正、平等,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尊卑美丑,无论身患何种疾病,人人享有健康。巡回护士应经常询问病人,让病人体会到关心和尊重,让病人有一种安全感,从而使机体功能状态达到最佳,全力配合手术。
5.4 最优化原则
也可以称作合理性原则或有利无害原则,反映出医务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医德水平。医生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实际情况,为病人制定安全性高、疗效佳和相对花费少的医疗方案,在安全可靠和达到疗效的前提下,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的效果。手术室护士也应该评估病人情况和结合医生习惯选择手术耗材,尽量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过度医疗,包括过度进行检查和使用药物,还可能使病人误认为自己的病情很严重或很复杂,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这样会使治疗事倍功半。
5.5 协同一致原则
协同一致指手术是以一个队伍为整体的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手术,手术需要医生和护士的配合,需要术者和助手的配合,需要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的配合,需要医生和后勤保障人员的配合,更重要的是需要医生和病人的配合,其中任何一个部门和环节出现疏忽和差错,都会影响医疗质量,危害病人利益,甚至威胁病人生命安全。具体如术前护士的查对,麻醉配合;与手术医师的技术操作配合及各种治疗、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整理,各类药品、物品补充和消毒隔离等等。护士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始终都发挥着承上启下和协调手术现场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细节护理
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医疗场所,手术室护理工作涉及较多细节。一旦出现手术室护理缺陷,会给护理质量带来影响,严重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功能损害、伤残、死亡等。有研究认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能对患者生理功能紊乱症状进行缓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本研究以11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手术室护理方法的不同,将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19~65岁,平均(44.8±6.2)岁;平均手术时间(150.1±10.2)min;手术类型:18例普外科,11例骨科,11例骨科,10例妇科,5例神经外科。对照组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19~65岁,平均(44.6±6.5)岁;平均手术时间(152.2±11.0)min;手术类型:16例普外科,12例骨科,12例骨科,8例妇科,7例神经外科。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术前检查、常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
1.2.1术前护理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患者资料进行核对;彻底检查手术器械、设备、仪器等,确保其运行正常;术前1d加强病房巡视,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减轻其术前焦虑情绪;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提升治疗信心。
1.2.2术中护理
送至手术室后,紧握患者双手,以亲切的目光、温和的态度消除其负性情绪;麻醉后,对手术部位进行固定,遮盖不必要暴露的部位,尊重患者隐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术中配合需轻柔、准确、迅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2.3术后护理
术后认真清洁患者皮肤,并清点手术器械,避免将其遗留于患者体内;开启恒温水毯,直至离开手术室;做好外露部位保暖工作;患者清醒后,告知手术顺利进行,及时肯定其表现,改善心理状态;告知术后常见并发症,做好早期观察及预防。
1.3观察指标
(1)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采用百分制,包括护士配合、器械准备、仪器管理、消毒隔离,各项分值分别为30分、20分、30分、20分;护理安全最高分为100分[2]。(2)以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评分包括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安全直接影响着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手术疗效,需引起高度关注。细节护理是临床上的一种护理模式,强调充分关注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促使护理工作更为人性化、规范化。该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将人性化理念贯彻在护理过程中,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及服务质量,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帮助其解决问题。本研究对观察组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内容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其中,术前要求做好三查七对,认真核查手术器械、设备等,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提升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正确认识,缓解负性情绪;术中协助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提升配合技能,坚持无菌操作,避免出现医源性感染;术后做好保暖工作,加强并发症早期观察及预防,可提升患者生命质量,促使其尽快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与文献[3]结果相似。提示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辅以细节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提升护理质量。此外,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应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辅以细节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提升护理质量评分,改善护理满意度。
作者:廖春莲 李春玲 单位:江西省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关柏秋,曹晓艳,董淑琴,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57-60.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行急危重剖宫产术的12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采取急危重剖宫产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年龄22~43(31.4±5.6)岁;其中前置胎盘25例,脐带脱垂6例,胎膜早破、羊水Ⅲ度污染24例,足先露11例,胎儿宫内窘迫33例,产前子痫21例。将2009年3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行急危重剖宫产术的11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原有的常规护理流程,年龄19~39(30.8±6.1)岁;其中前置胎盘21例,脐带脱垂8例,胎膜早破、羊水Ⅲ度污染25例,足先露12例,胎儿宫内窘迫32例,产前子痫19例。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护理流程
研究者参考文献资料并咨询护理部、产科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医生及产科护士长意见后编制急危重剖宫产的护理流程规范,明确该流程各部分重点并优化流程的衔接。该护理流程规范具体流程如下:①手术室护士接到产科行急危重剖宫产的手术通知后详细询问产妇病情,并将手术通知及时报告科室护士长;②护士长拟定护理团队,即时安排巡回护士2名、器械护士1名,并通知麻醉科医师,确定麻醉师人选;安排1名手术室助理护士于手术专用电梯前待命以接待产妇及产科医生;③尽快完成手术前准备,清点、核对抢救药品及器材,做好抢救产妇及新生儿的准备;④产科及时派助理护士完成产妇的转运工作,将产妇转移到指定手术室;⑤通知新生儿科医生并向其介绍产妇及胎儿情况,以便齐备特殊药品或器材,及时到手术室参加高危新生儿的抢救;⑥手术期间准备好产妇风险事件抢救护理配合流程及新生儿抢救复苏配合流程;⑦术后完成对产妇及新生儿的转运,与产科及新生儿科做好交接班流程。
1.2.2护理流程管理
手术室护士长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负责人,全程负责该流程的制定、实施及完善工作。护士长实施该护理流程需建立稳定、专门的护理团队,团队人员应由工作经验丰富、工作细心的高年资护理人员组成,明确该团队中各人的职责。护士长在护理流程实施期间全程监督,保证其在正常轨道上运行。
1.3观察指标
手术室完成响应时间(接到手术通知至产妇到达手术室时间)、手术开始时间(产妇到达手术室至产科医生开始划皮时间)。手术及术后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大出血发生情况、产后转移至重症监护室情况以及新生儿生后窒息情况。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中器械不配套、手术室温度不达标、吸引器障碍、新生儿抢救台故障、抗生素输注时间错误、抢救药品未配齐以及纱布、器械清点错误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1 老年手术患者的特点
1.1 心理变异 老年人大多具有自尊心强、脾气固执、怕孤独、怕死亡的心理特征。而老年手术患者的心理往往特别复杂。由于手术损伤而造成患者紧张、焦虑、疑虑、恐惧,担心麻醉效果差,医生医术不高,手术效果差,手术经济问题等等,从而出现沉重的心理压力,心理失衡比较严重。
1.2 生存价值观念的改变 有些老年人悲观失望,忧郁消沉。认为年老了失去了身心健康,又失去经济独立,害怕术中出血、疼痛、发生意外,又怕连累家庭,加重子女的经济负担,没有必要手术了。失去了健康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目的和意义。
1.3 手术危险性大,手术耐受性差 老年人由于器官、组织、细胞的自然老化,老年手术患者由于知觉、感觉功能减退,对麻醉效果反应迟钝,对麻醉、手术配合较差,由于年老体衰,且常常和并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对手术的痛苦、损伤耐受差,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如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或处理不当,易造成死亡。
2 护理伦理措施
2.1 协调护患关系,注重心理护理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发展,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重要保证。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情感,“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充分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通过通俗的语言,温和的表情,熟练的技术,使病人对我们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打消患者的顾虑,减轻心理压力,调动其正性心理情绪渡过“手术关”。如一患者,60岁,因宫颈间变行子宫摘除,进入手术室后紧张,颤抖不止,不能配合麻醉,我们给他耐心讲解子宫切除的特点,麻醉的特点,手术的目的和意义,且告诉他手术一般都会很顺利,我们会对其生命负责等,病人的紧张情绪逐步缓解,较好地配合了麻醉、手术的顺利进行。
2.2 加强心理护理 对老年手术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可以起到药物治疗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我们应注意对悲观失望者以安慰鼓励,启发引导。对性情孤僻者经常巡视、促膝谈心。对心有疑虑者耐心解释、诚恳相待。用良好的医德作风,使他们产生亲切感、舒适感、安全感和信任感。
关键词: 整体护理;手术室;护理带教
随着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全面实施,手术室护士走进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切实体现了护理的人性化,促进了护理情感的职业化,也向传统的护理带教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单纯教授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护理模式。我院自2002年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以来,对如何全面提高手术室带教质量,适应新的护理模式,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现简述如下。
1 岗前培训
1.1 了解基本要求 介绍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了解手术室的布局分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分工及其职责。
1.2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1.2.1 培养慎独精神 慎独精神是手术室护士必备的职业素质之一。手术室护士的每一项操作几乎都离不开无菌,且经常一人独立完成,缺乏相互监督,而手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伤性治疗方式,其无菌操作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病人的康复。因此,把病人的安全健康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每个手术室护士必备的职业素质,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和成功最基本的条件。
1.2.2 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最为重要的是规范语言。手术室医护人员面对的是身心都处于特殊状态下的病人,医护人员的言语行为、举止态度将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对手术人员的信任度,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及预后。因此,注意使用保护性语言,避免引起病人猜疑恐惧或精神伤害的话语,加强语言交流能力,学会“说话”,学会对手术病人的护理指导,从而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手术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1.2.3 良好的人际关系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主要以配合为主。一台成功的手术,需要手术医师、麻醉师、其他科医师、巡回、器械护士的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因此,处理好参与手术人员的关系,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1.3 自我安全防护 手术室属于高危科室,其受到锐利器械损伤和病人血液、体液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而护生对职业防护教育和职业性危险因素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护生在手术室实习中对危险物品认识及个人防护意识较差,半数以上的护生曾受到各种损伤[1],因此,在手术室实习,应首先让护生充分认识到职业安全的重要性,认真学习职业防护知识,努力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也要反复强调,要爱护护生,尊重护生。
1.4 增强法律意识 护生在保护服务对象和保护自己方面都缺乏必要的法律观念,为最大限度的保护服务对象、护生及带教老师的自身权益,应特别强调要有安全护理的意识和法律观念,端正护理行为规范,严格执行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纠纷的发生。
2 术前访视带教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体现, 教会护生在访视过程中用通俗、清晰、准确、符合个性化的语言,对病人进行解释、安慰,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2],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3 术中整体护理带教
3.1 手术前 带护生提前进入手术间,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根据术前访视了解的情况,准备常规用物,边操作边讲解示范,反复强调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并结合该例手术,讲解相关知识,使护生对所参与的手术有基本的了解。 3.2 当病人进入手术室后 护理人员要热情接病人进入手术间,同时安排好家属,对病人采取舒适护理[3]的原则,进行全方位的细心护理和关爱,要有爱伤观念,尊重病人,保护隐私,运用保护性语言,避免使用引起病人恐惧紧张的词语,使病人舒适放心的接受手术治疗。在这个过程中,带教老师要以身作责,耐心示教,讲授和示范相结合,使护生能准确理解和掌握其护理措施,对一些有可能引起损伤的操作,要反复强调,并示范正确的操作。护生有疑问要及时解答,使护生对操作程序有所认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有一个全面了解。
3.3 手术结束 协助麻醉师护送病人,同时进行手术间的整理工作,此时要强调消毒隔离意识,尤其是污染手术,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病人手术后的处理,要教给护生如何学会自我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让护生学会完成工作的同时,也让护生明白,用不怕脏和累判断护生实习态度的好坏,实际是一个认识误区[4],使护生在细微之处感受老师的关心爱护。
4 术后随访带教
术后随访有助于评估手术中的护理效果,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并获得反馈信息,也加强了护生对手术室整体护理的认识,从心理上促使护生主动了解并关心手术病人的恢复情况及有无术后并发症,从而完成由一个手术病人整体的手术护理。
5 总结
整体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生带教,有利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从单纯的手术配合向系统化整体化发展。通过带领护生进行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使护生认识到手术室护士已不再是简单的操作配合,而是对病人生理、心理的全面护理,手术室护士不仅要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还要加强心理学、伦理学、人际交往等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