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危机管理概念

企业危机管理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危机管理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危机管理概念

企业危机管理概念范文第1篇

伴随计算机等网络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媒体形式层出不穷。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媒体环境。它不仅传播速度飞快、信息含量与内容丰富多样,而且影响范围更广。在这一新媒体环境下,供电企业形象危机发生的频率也在快速增加。本文在介绍供电企业危机与新媒体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对供电企业形象危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策略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无论是在信息传播的速度上还是信息的内容上都呈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它的出现与应用给媒体带来了划时代的意义。然而新媒体在推动媒体行业快速改革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供电企业形象危机发生率大大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形象与企业的经营发展。面对新媒体这一环境,如何降低危机发生的频率,减小危机产生的影响和损失,做好危机管理工作,已成为现代供电企业的当务之急。

1企业危机与新媒体的基本概念

1.1企业危机的概念现代《辞海》对危机的解释是,指严重的危急、困难关头、危险的机关和潜在的危险等。不同的学者对危机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较为普遍认可的一种解释是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干扰,可能或已经引发媒体的大肆报道,引起了社会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必须要马上处理的突发事件[1]。而企业危机则指,具备能够引发媒体大量报道和社会公众关注、对企业正常经营产生严重影响、突发紧急情况、对企业形象与品牌构成威胁、极可能造成企业形象与经济损失、必须立刻处理这些因素的事件。

1.2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是相对的。对于新媒体的概念,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理解,它随着时代媒体的变化而变化。在广播媒体出现之前,报纸与杂志是新媒体;当电视出现以后,广播成为传统媒体;20世纪后期至今,数字广播电视、无线网络、互联网、手机等成为这个时代新的媒体形式。新媒体的不断更新与不断进步,不仅创造了价值与潜在价值巨大的新兴产业,而且对整个传媒行业格局和未来媒体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影响[2]。由于新媒体的概念与时代紧密相连,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所以目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业界对于新媒体的概念都尚无一个准确统一的界定。清华大学某教授认为,新媒体是指在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形成并产生影响的一种媒体形态。它既包括离线的其他数字媒体形式,也包括在线的网络媒体形式。虽然不同的人们对新媒体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但被所有人都一致认可的是新媒体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

2新媒体对供电企业形象危机产生的影响

2.1易造成新的企业形象危机产生新媒体传播信息具有信息内容丰富多样、开放、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在某些情况可能会造成供电企业发生新的形象危机。即新媒体在带给供电企业便利与改革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企业形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规模与破坏程度,增加了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工作的压力与工作量。

2.2可能造成企业形象危机的加剧新媒体传播具有单一性、全球性,这使得企业发生的危机事件会在很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到全球,引发全球危机,造成企业控制成本的大大增加,导致企业形象危机的进一步加剧[3]。例如,2015年8月12日发生的天津爆炸事件在短短几分钟内就传播到了全球范围内,大量爆炸现场和营救现场的图片与视频被迅速上传至网络。在这起重大爆炸事故中,共造成8个电力铁塔和较长一段输电线路严重受损,给人们的日常用电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国家电力部门积极派出线路检修人员,对受损的输电线路和电力设备进行尽快的维修,部分检修电路如图1,受损电网维修模拟系统如图2。

3新媒体环境下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的有效策略

3.1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的好坏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广大消费者的选择,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只有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才能够获得更多电力用户的好评,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企业良好形象的塑造需要企业从管理层领导干部到基层员工共同努力,将自身以创造价值为宗旨的经营理念和具有特色的供电服务全面渗透到企业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物质形象塑造、管理形象塑造、职工人品形象和礼仪礼节形象塑造、企业社会公益形象塑造、供电服务形象塑造等各种形象进行合理的塑造[4]。保证企业自身价值观、用户至上经营理念和优质的供电服务在所塑造的企业形象当中通过各种新媒体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能够让广大电力用户透过企业形象就能够强烈感受到该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和高水平的服务质量。在塑造与完成企业形象的过程中还需要企业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和用户实际需要,对企业形象进行不断的修正与完善,尽可能使社会公众和广大电力用户对本企业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看法与评价,从而为企业形象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2大力宣传企业形象形成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要企业内部人员知道,更重要的是让社会公众与广大电力用户知晓。这就需要借助各种新媒体手段对企业形象进行大力的宣传与推广,通过创意策划、广告宣传等活动利用互联网将企业形象进行大范围的宣传,让社会更多的人知晓本企业形象。在新媒体环境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已成为企业拥有的一项无形资产,它可以为企业吸引更多的电力用户,可以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新媒体在企业形象宣传中的充分利用,是企业形象逐渐转化为社会知名度和公众认可度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和传播手段。企业形象的宣传应包括企业内部宣传与对外宣传两方面,只有切实做好这两项宣传工作才能够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才能够将企业塑造的良好形象让社会更多的人知晓。

3.3建立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体系要想提高企业形象危机管理质量与效能,降低危机带来的影响,保证管理策略制定的有效适合,就需要在预防、控制与处理企业形象危机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新媒体的特点及其对企业形象危机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能够提供多元平台的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体系,然后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①提高价值认同水平。价值认同是企业形象塑造的关键。供电企业的基本性质决定了企业发展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综合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形象目标是与电力用户等利益相关方建立和谐友好、相互信任、团结合作关系;只有企业全体员工形成一致的价值认同,才能够推动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②建立保障制度。在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当中,除了需要企业员工提高危机管理意识和价值认同性之外,还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危机管理制度,以对企业各种资源、职责、权力义务等进行了合理的分配,确保形象危机管理工作可以顺利有效的开展与实施,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与高效。

4总结

总之,在今天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新媒体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够推动供电企业快速发展,将企业形象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快速广泛的传播,也能够给供电企业带来新的形象危机,并有可能导致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因此,只有正确看待新媒体,充分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合理利用新媒体手段,全面认识新媒体对企业形象危机产生的影响,才能够保证新媒体在供电企业形象危机的管理工作发挥正向积极的影响,才能够有效推动供电企业快速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琳.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产品伤害危机管理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2]李连存.基于危机管理的电网企业舆情风险管理[D].华北电力大学,2012.

[3]王娜.基于危机生命周期的企业危机管理中的沟通研究[D].南昌大学,2012.

企业危机管理概念范文第2篇

经济全球化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危机与挑战。随着产品复杂性增加、产品安全标准提高,加之网络技术日益发达和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危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常见的特征。成功的危机公关能够提升企业的形象,并迅速走出危机带来的影响,反之,则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走向没落。因此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仅要有竞争观念,还要保持忧患意识;不仅要有危机管理观念,更要掌握处理危机的方法。而竞争情报作为一种智能决策支持工具,能够通过有计划的监测,为企业危机预警、信息收集、分析、评估、事中控制与事后复兴提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1 基于竞争情报的公关危机理论分析

1.1 公关危机理论

危机(Crisis)一词在《韦氏字典》中解释为“转化与恶化的分水岭”,是决定性和关键性时刻,是生死存亡的关头。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危机的概念界定有不同的阐述:Kathleen Fearn?Banks认为危机是“一个主要事件可能带来阻碍企业正常交易及潜在威胁企业生存的负面结果”;Donald A?Fishman认为危机是“发生不可预测的事件、企业重要价值受到威胁、企业对外回应的时间较短、危机沟通情境涉及多方面关系的剧烈变迁”;以上几位国外学者对企业危机概念的界定均是以企业所面临的危机事件为出发点,而极少涉及到危机成因的表征。我国学者刘刚提出,危机是一种对组织基本目标的实现构成威胁、要求组织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关键性决策和进行紧急回应的突发性事件。孙多勇将危机界定为一种决策情势,在此情景中,企业所认定的社会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面临严重威胁,突发紧急事件以及不确定性前景造成高度紧张和压力。

综上本文把危机定义为: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因若干方面的矛盾激化,并以某些突发事件及潜在的或显在的问题形式出现,导致企业正常的业务活动受到影响,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非常规的状态。

危机与公关危机(即公共关系危机,Public Relations Crisis)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危机的内容更为宽广,危机不一定是公共关系危机。公关危机一般会导致企业与公众关系发生变化、企业的正常业务受到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企业形象受到损害等。它是需要企业动员所有的传播资源去应对和处理的。

公关危机区别于通常危机主要在三个方面:其一,组织形象受到损害;其二,组织与关键利益相关者受到损害;其三,急需组织利用公共关系相关手段重建关系,进而修复破损的形象。一般来说,公关危机包括关系危机、舆论危机、形象危机、声誉危机等。

1.2 竞争情报理论

竞争情报是对整体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全面监测过程。是以合法和道德的手段,通过长期跟踪、收集、分析和处理各类与企业竞争相关的信息,提炼出对本企业及主要对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劣势和机会的关键情报,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从而帮助企业发现机会,避免威胁,使企业在信息充分、可靠的条件下制定决策,由此始终处于市场竞争的前沿。

竞争情报的工作过程是竞争情报工作者根据企业各部门的需求,采集、加工、分析、生产与传播竞争情报的过程。

由于竞争情报系统的模式不同,不同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流程细节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竞争情报过程包含六个步骤,即组织体系的建立、情报规划、信息收集、信息处理、情报分析和情报。

1.3 竞争情报理论在公关危机中的作用

企业公关危机的爆发是一系列因素积累的结果,往往由一个简单的事件开始,演进脉络清晰,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性,分为五个明显阶段:潜伏期、爆发期、成型期、消退期、解决期。

由于竞争情报具有对企业威胁和机遇的早期预警功能、能够帮助企业决策者洞悉未来变化、避免各种市场环境风险,因此竞争情报可以在企业公关危机中得到很好的应用,竞争情报是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由专业的情报人员根据竞争情报需求,经过信息收集、信息处理、情报分析和等一系列程序后,由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采纳并转化为企业决策行动的完整过程。竞争情报既是一种信息产品,又是一个工作过程。

2 基于竞争情报的公关危机应用研究

尽管企业危机爆发前期往往会释放出大量信号,但由于在危机尚未发生时这些信息十分微弱,因而很容易被忽略。而竞争情报工作本身就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信息检索工作,它内在地要求情报工作人员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信息符号来分析环境变化趋势,为企业提供充分的预警情报来源,促使企业对这些变化做出适度反应。竞争情报在企业危机公关实践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要素:

2.1 构建公关危机预警机制

利用PEST分析工具进行宏观环境分析、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五力模型确定行业内外的竞争对手、标杆分析法分析行业内标杆企业可能采取的行动,以及SWOT工具分析企业当前的优势、劣势、面临的威胁和机会等,运用这些竞争情报理论与方法,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行业动态和竞争对手的监测分析,构建危机预警机制,从而能够为企业危机提供早期预警,将危机扼杀在萌芽中。

2.2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经过长期的竞争情报积累分析和对竞争对手的监测,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企业公关危机应对培训教材。基于此,从企业高层开始,自上而下,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企业管理阶层的公关危机敏感性。这样当危机发生时,就能够做到从容应对,对媒体的信息或回答提问时做到适宜恰当。

2.3 建立常见问题库

企业决策层在制定政策时要悲观,尽量考虑周全,并做最坏打算,但在实施对策时,则应该积极乐观。当危机发生之初,企业通常不能全面掌握信息,一旦这些信息通过媒体传播扩大,谣言和不实夸大的报道就很容易将企业置于非常危险的处境,因此制定一个具有通用性的常见问题库有利于在这段信息真空期提高公关危机应对效率,并保持对外言论和行动一致。

2.4 掌握报道主动权

危机发生后首先需要控制事态的发展,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与公众进行积极沟通,争取其支持,努力消除有碍危机处理的各种人为因素。及时公布相关信息,掌握报道主动权,正确引导新闻媒体将真实的情况呈现给公众,通过有效的危机沟通和传播来消减危机带来的多方压力,化解矛盾、缓解对抗、达成共识、争取支持以利于控制局势、减少损失,转危为安。

企业危机管理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营销危机;战略;经济环境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161-03

一、营销危机的概念界定

源于古代希腊的“危机”最初侧重于决定,即破坏性事件发生后,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和行动对于已知危机进行处理,将其危害性尽量降至最低限。而现实社会中,对于危机过度的使用,使其更多成为一个贬义词。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活动主体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面临着诸多不可控的潜在因素的威胁。对其任一因素的不得当处理不仅会使企业自身陷入被动的困境之中,而且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作为企业发展的“先锋军”,市场营销所面临的营销危机首当其冲,日益成为企业发展议程的重要课题。

营销危机与营销风险和营销威胁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三者之间仍存在差异。所谓营销风险是指,“在企业营销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是企业营销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性。”[1]从以上定义我们不难发现,营销风险在突出其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同时也强调为企业带来正面营销的机率。成功的营销之所以为企业带来不尽的好处,是由于其充分将企业对环境的“趋利避害”的功能进行了演绎。而与之相对的失败则引出了另一重要概念――营销威胁,它更多的是突出其自身给企业带来的破坏性,所以可以将其界定为对企业正常营销产生负面营销作用的各种危险因素、事故。

对于营销危机的界定,学术界基本形成大体一致的观点。巴顿认为其是“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事件,而事件的结果是对组织、成员、产品、服务、资产或甚于产生损害”;同样杰夫里・R・卡波尼格罗将之定义为“能够给企业声誉或信用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或活动,该类型事件在组织控制范围之外或即将失去控制权”[2];国内魏加宁认为营销危机是事关组织生死村万的突变[3];而笔者认为营销危机是指企业对市场因素处理不当产生营销威胁情境下所处的“战备状态”。它强调危机的处理过程及解决情境,一旦对营销威胁处理不当会使企业滑入不可为继的处境中,因此对于营销危机的预防成为营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概念的界定可以准确把握营销危机预防的关键在于防止营销危胁或事故的发生,及对处于扩散状态的威胁的及时、准备的纠正和制止。

二、营销危机的特征

营销危机处理的最有效方式是针对营销危机进行深入解析后制定落实的,在对营销危机的进行剖析时对营销危机的机理特征的分析尤为重要。

1.紧急性。营销危机的潜伏、爆发、扩张三者之间间隔时间短,爆发性突然,营销恶劣所以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要求企业对于危机处理决策制定速度迅速、执行力强。如不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扩大化的负面影响将需要企业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

2.先兆性。虽然营销危机具有较强的紧急性,但任何危机的爆发都存在一定的潜伏期。在此期间内,其会通过营销过程的不同环节中的某项或多项预先展现出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讲,营销危机的预警其实就是对危机先兆的管理。

3.危害性。营销危机相较于营销风险、营销威胁的最大的特征在于其自身对于企业发展的危害性程度更深、涉及面更广、挽回损失的难度更大。因为相较于前者,后者两项仅仅代表其产生危害的一种概率,并不一定代表产生实际损失;而营销危机对企业生产现实的经济利益的损失。

4.可预见性。可预见性更多地表现为在同行业中采用类似决策将会产生结果的预见能力。虽然成功企业的案例激励更多在位企业为之模仿和跟随,但营销失败的案例同样屡见不鲜。对于失败案例的分析,发现其营销的全过程,对于在位企业如何规避危机起到预见和指示作用。

三、营销危机产生的原因及种类

(一)营销危机的原因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其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着信息、资源的互动。

1.战略因素。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的“航向标”,企业战略制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营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而且营销战略是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是对具体营销活动的指挥。企业决策层如果不能正确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企业发展状况形成全面、系统性的认识颁布实施错误的企业战略或营销战略将使企业在活动最初走上“歧途”。

2.经济因素。经济环境根据涉及范围、作用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环境。在宏观经济环境中,国家经济发展政策、货币政策都考验企业自身的营销活动的匹配度。在经济增长阶段,企业获得政府支持、资金贷款的可能性更大,营销危机发生机率降低;反之,营销危机增大。在微观环境中,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与产品需求呈正比,反之产品需求降低。不能及时敏感把握微观环境的变动,企业活动更会陷入被动局面。

3.行业因素。行业发展阶段对于企业营销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如处于朝阳产业,企业产品异质性鲜明,目标市场明确,营销危机随之降低;反之,处于夕阳产业的企业,企业产品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衰退期,对于外界因素敏感度增强,发生错误的几率增高。在注重行业发展特质的同时,竞争对手的营销动态、潜在竞争对手的分析同样不容置疑。在行业的不同地位,决定企业营销无论是制订领先策略还是跟随策略,都要去对于竞争对手进行详细了解,做到“知己知彼”。

4.顾客因素。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体系中,顾客的消费需求直接营销到企业营销的成败。顾客消费倾向的变动,要求企业及时对自身产品、营销做出快速敏捷的反应。在买方市场中,市场的竞争更加偏重于对销售后期的服务的构架和完善。对于顾客的维护不利,顾客投诉率高、补救措施不利都将降低顾客的“忠诚度”,对企业营销产生危害。

5.管理因素。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公布,在接受调查的近千家企业中,八层以上的亏损企业是由于自身内部经营问题而造成的恶劣结果。这其中既涵盖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人浮于事;资金管理机制不完善、信贷风险控制不合理而造成的财务风险。由此可见,完善企业内部机构建设,提升管理科学水平不仅对企业营销存在关联作用,也涉及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高效的管理水平,是将企业内部资源(人、财、物)协调配置,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功效。

(二)营销危机的种类

对于营销危机的划分,学者们“仁者见仁”。王肖竹(2009)按4PS理论进行划分,2006年曾昊从营销危机的形成原因分类。通过对前人工作进行归纳总结,笔者认为,总体可将营销危机分为以下几类。

1.营销环境危机。通过对于营销危机概念的界定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外部环境对于企业营销的成败发挥着重要作用。按照PEST分析模型的框架,我们将对于营销产生影响作用的外部环境归入营销环境危机。其包括经济环境、政策制度环境、市场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的变动等方面。经济环境要素是环境危机中最为复杂的要素,也是对企业营销影响最大的外部要素,为了维护和提升企业的营销安全性探究有哪些经济环境要素会影响企业营销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的。

2.营销决策危机。我国对企业营销活动的研究迟滞于西方学术界,直接导致我国对于专业人员的培养也比较晚,最终在企业管理层中熟谙营销管理的人员比重相对较低。目前,许多企业的营销管理者不仅营销的理论与知识所知甚少而且也没有接收过系统的营销培训,这为营销管理者决策失误买下了隐患。根据研究视角的不同,营销决策分为宏观的战略决策危机和微观的策略决策危机。前者包括目标市场的抉择、市场定位决策两个方面。因为战略定位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是目标市场,而市场定位是依据管理学的“木桶原理”即产品定位于顾客需求的一致性。微观的决策危机则多注重品牌危机、产品策略危机、价格策略危机、分销策略危机和促销策略危机。

3.营销管理危机。唯物主义辩证法强调,事物内部因素对于事物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市场活动单元的企业同样符合该定律。营销管理的不善导致事件恶化、扩散的事例多不枚举。在管理中,营销危机包括组织危机和控制危机两个方面。组织危机的产生多是由于营销组织的结构设置不合理,不能根据市场变动展开布局;加之,组织功能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逐渐削弱组织制度,有效地使营销人员“用脚投票”。管理五要素中“控制”发挥着基础的作用,针对营销危机管理,预先控制、同步控制、反馈控制的某一环节的不利是控制危机产生的原因。成功的营销、有效的控制可以保证实际工作与战略计划要求的一致性。

四、营销危机的研究方法及应对策略

(一)营销危机的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法。根据市场营销的理论和企业营销危机的理论对企业营销危机进行研究,构建模型,如建立预警指标体系。PatriekJ.DesouZa(2000)认为,预警对营销全过程监控;GranvilleKin构建了预警指标体系的结构,胡树华针对产品开发指标建立了涵盖市场环境、新产品特征、产品活动效率、产品商业化条件、产品开发信息的6个方面77个指标[4];在评价模型的研究中,胡永宏,贺思辉发展了多目标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AHP)也逐渐引入到营销危机研究中,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在营销危机管理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对此,国内莫少颖在2004年发表了《营销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罗帆、佘廉细化提出了《企业组织管理预警系统评价指标的权重及综合评价》。

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选择一批在营销上成功和失败的企业进行相互对照,通过逐项分析、对比研究,发现成功、失败的原因,并基于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案。成功企业国内多推崇海尔集团的公关危机处理方法;“三株”集团的轰然倒闭为研究提供了反面教材。国外针对耶鲁大学研究小组提出的疑问,中美史克应对“PPA”的策略建立了自身值得信赖的品牌优势。

3.调查分析法。借助灵活的调查方法来寻找具体的指标,这些调查包括专家调查、营销管理人员调查和市场调查等。专家调查时通过营销专家团队利用德尔菲法对潜在分析项进行归纳汇总;营销管理人员调查是由研究者通过与企业CEO及营销团队的经理进行深度访谈,确认公司在营销战略制定、营销方案执行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营销危机进行界定。因为调查分析法更偏向主观因素,如何剔除主观干扰致使该方法为人们质疑和“诟病”。

(二)营销危机的应对策略

1.建立营销危机预警机制。借助于企业营销危机预警指标系统,可以对企业营销状况进行诊断、监测、管理、预警,便于采取及时的危机预警管理措施,避免企业重大营销危

机和营销事故的发生。因为预警系统可以收集外部经济环境信息、内部管理信息,并按照预警指标对相关信息逐层分级,当相关指标超过临界值第一时间提醒管理层。尤其在宏观经济下行的时候,预警机制能及时发现顾客消费倾向的变动、竞争对手策略的变化并在已有数据基础上做出预测。实践证明,营销危机的预防远比危机处理更有效。

2.再造品牌策略。当营销危机进一步恶化,使消费者丧失对原有品牌的信任,管理层可通过企业重组再造产品品牌。采取再造品牌战略,可以规避已有营销活动的缺陷,而且增强了管理层及公司全员的营销风险意识,更好地针对目标市场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但是,该策略的采用同样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有时甚至超出初创时期的资本和人力。而将产品用途转移在规避以上策略缺点的同时,开发新功效更适合企业自身的转型。

3.建立危机公关部门,培养全员危机防范意识。专职部门的建立,人员岗位职责决定了部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专业人员可根据危机爆发周期的不同阶段,制订快速反应、时效性强的应急预案。危机处理小组从媒体报道、企业技术处理、法律支援最大限度帮助企业摆脱困境。现代竞争激烈程度的白热化,要求企业全员都拥有危机意识,从市场实际出发,不断为战略创新贡献力量或发挥自身特长进行技术创新、产品改进。

在市场环境中,对企业营销工作的影响因素具有广泛性、多边形性,并呈现日趋复杂的特点,使得营销危机管理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论文借鉴国内外有关危机管理、企业预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逐一进行梳理,希望为企业营销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云起.营销风险预警与防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3.

[2] 杰弗里 R 卡波尼格罗危机顾问[M]..杭建评,译.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1.

企业危机管理概念范文第4篇

1.财务危机本身的渐近性。企业财务危机的形成具有渐近性,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上去是在危机中“突然”倒下的企业,实际上并不是突然倒下的,企业的资源是逐渐被蚕食殆尽的,也可以说多个事件的发生过程,从量变到质变,导致了财务危机的发生。财务危机的客观渐近性表现为期间概念,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在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回收、分配等各个环节上所出现的失误,而非会计报表上某一时点或某一项目的失误。

2.财务危机状况的突发性。由财务危机的累积渐近性可知,当企业诱发财务危机的因素累加到一定程度时,将爆发财务危机,这种状况发生时是突发性的、意外性的,这些状况将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急转直下。譬如,一向经营较好的企业,由于其长期合作的重要客户发生终止经营,由于双方是长期信用合作关系,客户的消失,造成数额巨大的应收帐款不能如期收回,使企业陷入困境。在突发性这一特征显现时,若在企业承担短期风险的控制能力范围内,企业则可安然度过风险;相反,若超过企业短期承担风险的最高限度,那么,企业就将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

3.财务危机事态的有限可控性。可控性是现代控制论中极为重要的基本概念。在社会科学领域,要做到完全可控是不太可能的,只能是有限可控。可控是指事物的发展在我们能够预期和把握的范围内。一般理解的有限可控概念为,可以对某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进程加以调节和掌握。诱发企业财务危机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有些事件是可以改变的,有些事件是不可逆转的。企业只有正确理解有限可控原理,在面对财务危机的时候才能做到理性思考和应对,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4.财务危机事件的可预防性。预防,包含有预见的积极管理意义。“积极”是指主动地在事情发生之前进行管理,而不是被动地处理那些令人忙乱的危机,有预见地积极管理意味着我们应当关注那些常被忽略了的业务运作,并养成习惯。财务危机预防成本应小于不计代价的事后补救,最成功的危机解决办法应该是在危机潜伏期就解决危机。由于财务危机会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带来巨大的成本付出,防范和及早化解财务危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必要性。另外,由于财务危机具有累积性和可逆性,为财务危机的预警提供了前提条件。

5.财务危机诱因的多样性。财务危机诱因的多样性主要受企业经营环境的多样化和企业经营过程的多样化以及财务行为方式的多样化的影响。这其中包含了引发财务危机的外因和内因,也可以理解为主客观因素兼备。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受企业经营环境多样化的影响。二是受企业经营过程多样化的影响。三是受财务行为方式多样化的影响。企业财务行为方式包括筹资、投资、资金使用、资金回收、利润分配等,在这些活动环节中不管哪一个环节出问题,也都可能带来财务危机。

6.财务危机后果的灾难性。企业发生的财务危机虽然包括多种情况,但不论是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还是企业破产,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一种情况的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相对而言,在诸多危机种类中,是比较轻微、比较次要的,一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补救或通过担保、资产抵押等形式借新债还旧账。这样做虽然可以避免破产,但企业也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如增加资金成本或提高财务风险程度。至于破产,其给企业带来的毁灭性、灾难性打击更无须赘述。

二、企业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

1.从资产存量角度看,企业总资产的账面净值相当于或小于账面记录的负债金额,即企业净资产小于或等于零。当企业净资产为负值时,就是所谓的“资不抵债”,表明企业已经事实上破产。

2.从可持续经营的角度看,企业主营业务量持续负增长,市场销售黯淡,盈利能力差,存在数额巨大的未弥补亏损。

3.从现金流量角度看,企业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负值,并常常伴有资金流量萎缩的情况,一些必要的约束性支出被压缩或拖欠,且这种现金流量的非正常情况处于长期的持续状态,其应履行的偿债义务受到阻碍。

三、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

1.市场竞争失败。许多亏损企业由于主营业务陷入困境、主营业务萎缩以致出现亏损的,这些企业为了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往往实行多元化经营。表面上是其注重外延性扩张,但是实际上其主业的发展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还不能产生稳定的收入,主业的脆弱性及多元化经营的不成功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很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逃财务危机的厄运。

2.内部控制失灵。企业管理不善,财务监控缺失,由此产生的企业账面利润为负数,因资金枯竭而引发财务危机,直至破产。

3.资产质量不良。企业资产主要由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等项目组成,资产质量差主要是指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项目质量差,而多数企业引发财务危机的根源与应收账款管理或存货管理失败有关,这些状况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企业危机管理概念范文第5篇

(一)连锁经营的概念连锁,通俗的说就是一些商业集团的经营方式一致、统一标准、统一价格,以同样的名称命名某个品牌货商店,提供统一的服务或商品,这种同时经营的店铺就称为连锁店,这样的经营模式就叫做连锁经营。随着经济的发展,连锁经营的模式不断扩大,连锁在零售业中发展就更加快速,在世界上深受广大国家的喜欢。连锁经营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效率的管理、网络化的操作、规范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

(二)连锁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的概念预警,就是预测和报警的意思,也就是在在事物未发生之前或即将发生的时候,通过对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行认识,具体分析现存的状态,判断该事物目前发展的状态和趋势,提前做好预防和准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连锁企业是企业的一种经营模式,企业经营管理预警,就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一些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并做出警示,积极地寻找解决的对策。建立企业预警管理机制目的在于创造一个良性的发展机制,通过对危机进行分析,把握即将产生危机的信息,找出存在风险的原因,进而做出反应,避免风险的发生,实现企业运行机制的良性发展。

二、连锁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的

基本功能从连锁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其对于企业有序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一)连锁企业营销过程中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连锁企业正常有序的发展依赖于有效把握企业营销的信息,获得第一手的有效信息才能够以此为依据进行分析,以准确把握连锁企业营销的趋势。因此,在连锁企业建立营销管理预警机制其首要的功能就是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准确、完整的信息能够为企业营销管理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连锁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于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是一个长期而有序的步骤。这也是连锁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的首要功能。

(二)对连锁企业营销趋势的分析连锁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是企业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现状、了解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连锁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能够有效分析企业营销管理中的数据,分析现状,准确定位,并对营销管理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并进行评估。企业营销预警机制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运行的基本特征,从整体上客观地评价并判断企业营销管理的现状,及时分析企业营销存在的风险并找出其原因,对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进行总结,在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做出客观的价值判断。

(三)营销预警管理机制的预报作用企业营销预警管理机制就是根据获得的现有信息和数据,在分析存在风险和原因的基础上对发展的趋势进行归纳,进而预测即将产生的结果。另外,针对企业营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信息或是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做出识别和判断,并做出警示,以此避免营销管理过程中出现秩序混乱、管理失常的状况。

(四)营销管理预警机制的修正功能当检测出营销管理过程中存在不足时,及时做出警示,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风险影响到正常的运行秩序。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在营销管理过程中一方面对风险进行主动预防和控制,另一方面积极纠正错误,消除风险,保证企业营销管理状态的正常运转。在预测、警报、查找原因、解决的基础上,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还对这些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总结经验。

三、连锁企业营销预警机制的运行

连锁企业营销预警机制的有序运行有赖于对连锁企业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准确预测,及时做出反应。连锁企业是规模企业,在营销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营销管理预警机制的作用,保证营销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企业营销预警管理机制是企业危机管理机制中的一部分,是连锁企业进行危机处理的重要环节。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充分行使其系统功能,包括对信息收集功能的有效利用,对搜集信息的有效分析和评估,对潜在危机存在程度的把握、预测和警示的运用,对有效处理问题的方案的有效运营,把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

(一)信息搜集机制的有效操作信息是进行预警管理的关键因素。在连锁企业运行管理过程中,充分运用预警管理配给制的关键即信息搜集,应该注意从连锁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调查搜集信息。信息搜集机制的有效利用就是要根据连锁企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尽可能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总结。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连锁企业已经由规模较小的连锁商店逐渐发展为较大规模的企业,在规模扩大的同时面临的挑战和危机也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在有效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准确把握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外部环境信息;同时也要准确把握和搜集内部环境信息,即生产、经营、销售、市场及财务方面的信息。因此,对信息搜集机制的有效操作应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考察,遵循信息搜集的有效步骤,及时准确把握有效的信息。

(二)有效运用信息分析、评估机制连锁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的有效开展,有赖于对所搜集信息的有效分析和正确判断,做出科学有效的信息分析和评估报告,才能采取预测和警报的措施。在连锁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机制中,对于信息的分析和评估,主要是针对危机环境的分析。通过对连锁企业外部环境信息的分析,掌握危机发生、发展的动态趋势,总结客观环境变化发展的规律,预测信息走向。根据搜集到的内部环境信息,分析连锁企业内部结构,分析存在的不足,做出有效评估,在此过程中总结产生不足的因素。及时有效地捕捉到的信息是有效总结错误,分析规律的前提条件,根据提早捕捉到的信息,及时进行必要的防范,降低企业危机产生的几率,使连锁经营企业转危为安。

(三)预测、警示机制的有效运用通过整理搜集到的信息,对此进行分析判断,根据所判断的结果做出预测,并决定是否发出警示,在此过程中不同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警示。在这一机制的操作过程中,首先就是准确确定危机发生的数据,计算危机的程度;其次,对所获得的数据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估;最后,将所评定的数据程度与连锁企业面临危机的下限值进行比较,并及时做出危机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