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师体育教学论文

幼师体育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师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师体育教学论文

幼师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所以说,游戏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至关重要,在中学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是否与教材联系紧密,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目标与要求,对预期的教学效果应有个大致的评估。游戏教学法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依据体育课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游戏的内容与形式。

人类体育文化的渊源就来自人类早期的游戏运动,它是从人类诞生起所形成的最早的文化活动之一,是人类游戏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人类作为有效传递生存经验的方法与途径之一。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人们用情感与智慧、汗水与心血浇灌了它,让游戏运动逐渐成为了当今深受全世界人们欢迎、喜爱的综合性健身竞技的体育活动。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方法,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更是现代社会素质教育教学的需要。

一、体育与健康教学采用游戏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育课程教学中有很多十分单调但又非常重要的基本动作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只有把这些编成一整套的游戏,有力地激发他们体育运动的乐观情绪,让他们不厌其烦地学习知识、掌握基本动作,这样才能达到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目的。依照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编排选择对应的游戏,激发了学生对基本动作练习的积极性的同时,又使他们的跑与跳等的基础技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本人从事体育与健康教学已有数年,在体育课上的热身运动中,我往往是给学生们一定的时间,组织他们做一些“老鹰捉小鸡”“跳山羊”等简单的游戏,最大限度地激起他们的兴趣,此外,热身运动效果也十分明显有效,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程教学中,既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也使学生逐步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二、体育与健康教学采用游戏教学法也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始终

体育游戏不但能够让学生得到健身锻炼、学习运动技巧,而且还能够培养他们之间友谊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热忱和荣誉责任感,使他们得到全方面的发展。游戏在人类长期的活动中的构建,其中就包含了相互尊重及个人活动的自由平等,以及平等民主处事、约定自觉遵守的一些规则。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游戏相结合,一定要大力倡导学生之间互相激励与自我约束的原则,学生也会从这些游戏精神中得到启发,自然而然地将游戏中的精神变为自己应该遵守的行动,而且在他们自身成长的过程,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三、体育与健康教学采用游戏教学法可以使“快乐体育”得到充分体现

所谓快乐体育,就是说人们在健身运动、学习动作技巧、相互交往、竞技比赛及自由民主、审美情趣、互相尊重等多种需求获得的满足中,产生一种强烈的积极情绪体验的体育活动。游戏教学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充分运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学习知识、掌握运动基本技巧、锻炼身体的目的,更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到了运动的快乐。这样,既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锻炼,又能促进他们对文化课知识的掌握。

四、体育与健康教学采用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审美因素蕴含于体育课程之中

游戏教学法在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体质,促进了学生身体机能的完善,提高了他们的技艺,使学生的体形得到了塑造,而且游戏精神更让学生受到了熏陶,可以让他们的精神得到洗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身心持续健康地发展。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们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现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们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了动作美、行动美、竞技美和环境美等。

五、体育与健康教学采用游戏教学法是培养现代创新人才的“催化剂”

运动游戏的构建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它的吸引力得到更进一步发挥。运动游戏的各个要素和结构本身有很强的变异性和开放性。游戏教学法在实施不同教学的同时,对其要素和结构需要不断调整、变异,这样在教学中就对学生的思维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课题,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开启了创新智慧的大门。

参考文献:

[1]胡胜勇.论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J].湖北体育科技,2006(05).

幼师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21世纪初,全国高校全面扩招,大班上课成为普遍现象,传统教学重知识灌输,教师极少展开以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为基底的课堂互动活动。随之计算机技术日星月异的变化,网络资源开始普及,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与时俱进地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型模式,或者说是重要的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对教学课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通过借助以文本、视频、音频、图像等相结合,创造多维度的教学情境,真实体验听、说、读、写带来的全新感受,较之传统教学有极明显的优势。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有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二、英语多媒体教学的优劣势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全新的感官体验。90后的大学生,自小接触网络,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使其更容易接纳和理解新事物,也注重个性的追求和开放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通过文本、视频、图片等的运用,使英语教学从视觉、听觉上更直观、形象生动。加之语境素材的切合实际,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较之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多媒体教学更具趣味性、实用性。其次是,多媒体教学比较灵活,不用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在自我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学习,空间的解放,完全打破以往传统教学模式。

2.“建构主义”的实现。现代教学理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促进了“知识建构”。

3.教学的互动交流。传统教学只是注重对语言形式的传授,而多媒体教学实现了学生对计算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互动双向交流。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求不一,但非英语专业类的大学英语教学重在实践中的沟通,也就是交际能力,而不单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熟识。

4.教材资源多元化。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教材资源多元化,这就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

5.教学的能动性。教师需课前有目的性地准备课件,有效地整合教材资源,根据学生的特点,主动有针对性地制作教课内容,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在课堂上无疑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教师可将重心用于授课和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参与情境活动中,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的劣势

多媒体的优势毋庸置疑,可事物均具有两面性。

1.感官体验的错觉。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加之学习的内容丰富、信息容量大,教学的节奏和速度快,以致于学生没有时间记笔记,而惯性地选择和吸收夺人眼球的视觉内容。

2.“喧宾夺主”的多媒体。多媒体的广泛运用,完全替代传统教学,就会形成多媒体代替教师的的主导地位。若教师一味地将知识内容全部纳入至课件中,就会出现教师按课件步骤来教学。

3.“哗众取宠”地教学。当前的高等院校均有教师评估机制,有助于评估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口味,在多媒体教学中大量运用取悦学生的内容,过于注重形式,而“本末倒置”。

4.情感互动的缺乏。师生情感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教师提前准备课件,因对计算机操作,不得不保持与学生的距离,也会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切感。加之,当前的多媒体教学主要以大班教学为主,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动少之又少。

幼师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由此观之,课堂、教师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有一个怪现象: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学生却没有应有的发展。那什么才是有效的语文教学,怎么做才能得到有效呢?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简单地说“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有效性教学的实践操作众说纷纭,但必须承认的是,任何一种教学理论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身上,无论他是传授者或是指导者,所以我认为应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主要立足点。反思自己的教学,并不断实践,认为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可从这几方面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

1、利用学生生活体验,启动情感。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对语文定义的:语文即语言和文学的简称。语言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并发展;文学是对生活的集中反映,虽高于生活却源于生活,如果只是停留在语言学的分析,文学论的教研,就背离了语文的本义,放弃了生活,必然使语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那么语文课的有效性也就无法落实。所以必须让生活呈现于课堂,让课堂回归于生活。教师也应紧紧依靠“生活”这位好老师。

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让学生撷取记忆里的温馨花絮,与大家分享印象中冬天的景色及特点,再带着自己的认知走进济南的冬天,感受文中诗意美、跃动美和灿烂美。就如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个不息。”

2、播放感人音乐,调动情感。

创设语文情境,借助音乐是渲染情境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和文字都都能唤起学生心中的感受,调动已往的经验,重现某种场景或者是感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把音乐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这样在语文教学中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我的母亲》的时候,我就放了《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让学生感受到了深深的母爱,仿佛进入了文章的情景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气氛,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3、再现感人场景,表达情感。

我们的学生是一群充满生机,情感健全、丰富的青少年,但他们的人生经历短暂,接触面狭窄,有时文章中描写的事、物、景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较远,这时,就需要教师去点燃他们内心的激情。

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这课时,我截取了电影《泰坦尼克号》在沉船之际,面对慌乱的场面,几个乐手坦然演奏的片段,通过直观的感受,不用太多的言语,学生自然被人性中的美所感染,这时我就引导学生找找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顺理成章地转入到本课的学习。

因此,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 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二、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有效性。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所谓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手段,最终由“授之以鱼”走向“授之以渔”,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己体悟方法,努力提高自己。

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我就以课本剧的形式展开教学。课前安排学生认真阅读,并提出具体要求: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课文进行大胆的改编,可在不违背原意的基础上增加或删除部分内容;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角色,并将其特点尽情展现出来;充分考虑人物的性格特点,设计表演时的语气、神态、动作等;课堂上大家对表演点评、质疑,小组成员解释。为了能够准确把握花的特点,大家反复阅读课文,讨论,修改,甚至请教家长,上网查资料……,高质量地达到了设定的教学目标;为了使自己的小组成为最优秀的,人人主动参与,甚至有的小组还自制了道具,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做到了学科间的整合,更是收到了合作学习的高效。

在课上我充当了一个欣赏者、评价者、参与者,当学生遇到疑难时,引导他们思考,为他们铺路架桥,到达彼岸。正如叶澜教授指出的:“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行程。”

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个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引入多媒体,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

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的误区。就拿多媒体的使用来讲,老师用它替代了板书;用花哨的图片替代了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用课文录音替代了教师的示读与学生的朗读……甚至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但《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那两者是否矛盾呢?我认为并不相悖,只要是能突出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多媒体,定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知识能力的积累大都借助于课文这一载体。但新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广,时空跨度大:课文内容有的关于战争时期或上个世纪的有关事件、也有异国风情的、感受科幻之神奇……仅凭课本上的语言文字描述或简单的几张图片,那是很难让学生真正把握透彻的,毕竟“隔岸观火”与“身临其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而多媒体是一座跨跃时空的桥梁,化无为有—— 拉近作者、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沟通了三者之间的感情。

在教学中,学生情感的自然迸发是学生领悟课文意蕴的完美体现,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再现生动感人的画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将学生带到一个他从未去过的地方,领略祖国风光,异域风情。

如《阿里山纪行》一课,作者向我们展现的是阿里山特有的景象。仅凭文字描述学生很难感受景物特点,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突破时空亲自去领“神木”的魅力。这样由于学生的“身临其境”,再回到课文,阅读文本,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体会作者寄予的情感就比较容易入手。

幼师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解题;教学;反思

前 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目前高中学生解题的效率和质量还存在着不足,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在解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仍有待于教师在解题教学中进行反思和总结经验,提高解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进而提高学生解题技能,提高数学成绩。

1.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解题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解题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教师在选择数学例题解析时,要选择较典型的例题,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有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只要解对或证出就认为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并不懂得思考和发现新的问题,影响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那么就要求教师在讲题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有这样一道例题:有两个相互平行,而其余的各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一定是棱柱。让学生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假。在讲解这道题时,如果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棱柱是凸多面体还是凹多面体?这样引导有利于学生正向迁移,不会忽略考虑棱柱的特性,学生就可以顺利的跟随着教师的思路思考下去,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激发学生发现新的问题,进而一起解决,这样的解题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对解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通过解题过程总结经验,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在解题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解题思路。首先,从题目入手,有些数学题在题目中会隐含着一些条件,例如,我们在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抛物线的这一部分内容,有这样的例题:已知点M是抛物线y2=2px(p0)上的一点,F为抛物线的焦点,若以|MF|为直径作圆,则这个圆与y轴的关系是(B)

A.相交B.相切C.相离D.以上三种情形都有可能

那么在解析这道数学题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圆和抛物线有公共点的隐含的条件吗?如果找到这个隐含的条件就会容易很多;另外考虑p的取值范围,把p的正确取值范围计算出来,这样在解题过程中才能使每一步都是正确的,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时就从这两点入手,引导学生在解题中总结规律,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3.反思解题方法和策略

数学题一题多解的情况有很多,但一定有一种解题的方法是最简便最节省时间的,不仅学生在学习时要对题型和解题的方法进行总结,教师更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采用快速的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做题的效率的提升。教师备课时,就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角度不同决定了解题方法的不同,在解题的过程中经常反思从解题中获得的启示。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时,其解题方法就有多种,有的学生看到这样的题,就会采取一点一点的推理,而如果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就想到从等差数列的定义入手的话,就会让学生一步到位的解出这道数学题,而且,采用定义推理,可以促进学生对等差数列定义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复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引导学生专项练习,提高解题的能力

数学这门课程都是以计算为主的,因此要有准确的计算能力,高中数学的解题过程是比较繁琐和复杂的,所以需要学生经常练习,多做题,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数学成绩自然会提高。高中数学教师在帮助学生解题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典型的题去练习,告诉学生为什么要选择这道题或者这类题型,以及告诉学生这类题型的价值所在,通过练习这样的题型会对那些知识点起到巩固的作用。这些宣传的教育和引导都是在解题的过程中完成的。例如在讲解例题时,指出解题步骤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或隐含的要点,引导并提高学生选题技巧,学生选择高质量的题型进行专项练习,这样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5.题型归类,总结解题规律

数学的题型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中,教师在解题教学中要善于对题型归类,总结解题的规律,反思问题的一般性,分析题型的特点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等,对其一般性进行提炼和总结。

例如,高中较难的解题题型:已知动点求一个重心的轨迹方程,那么在解题之后,如果我们发现所求的动点随着已知的动点的运动而运动,另外还有已知动点在已知曲线上运动,那么我们如果总结了这样的轨迹方程问题,在解题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从而会提高学生学习和解析该类题型的能力和技巧等,从而突破这类题型的重难点。

幼师体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是改革,改革才是教育的根本出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集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电视、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实施教育,将为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和发展,但是,多媒体计算机深入到课堂教学还只是停留在某个研究活动的点缀阶段,它对教育改革产生整体作用离我们还较遥远。主要原因在于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不够和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还没真正形成,致使多媒体教学研究不能全面深入下去。本文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我校十八年电教实践经验,谈谈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实现和模式。

二、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各种因素

(一)物的因素

物指的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同样,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有现代教育设备和配套软件做坚实的基础。一般要求“六室四系统”。“六室”:(1)普通教室:每班“五机一幕”(即投影仪、录音机、录放机、彩色电视机、多媒体主机、投影银幕)。(2)计算机室:多媒体配置,按最大班额计算需两人一机。(3)多功能电教室: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配有多媒体计算机、录像机、VCD、视频放大器、音频系统、综合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功能的多功能教室。(4)语音实验室:要求64座。(5)声像资料室(兼视听阅览室):面积56平方米以上,配有多媒体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各一台。(6)设备贮存室:面积56平方米,要求具有防潮、防火、防盗等功能。“四系统”:(1)闭路电视系统。(2)演播系统。(3)计算机网络系统。(4)现代教材系统:各种电教教材成套化、系列化、多媒化,形成教学素材包。

(二)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教学全过程中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参与者。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和实施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决定因素。这就要求:(1)更新教育观念、增强现代教育意识,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需要加强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培训。(2)加强电教技能的培训。电教技能包括媒体操作、教材制作、媒体选用、媒体设计与组合、课堂电化教学设计、实验经验总结等基本技能。培训的方式有自学、讲座和进修。

三、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模式

(一)模拟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模拟功能,是较早开发和利用的一种辅助教学功能,特别是传统的电教媒体所特有的,目前学校电化教育辅助教学也基本上属于这种教学模式。

模拟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模拟功能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同时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模拟教学,主要适用于跨越时空的事物再现。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所描绘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变化及其丰富的物产。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录像分别再现春、夏、秋、冬等季节的景物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像这样运用录像资料来展现其真实画面,学生才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多媒体模拟教学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宽的道路。

(二)个别辅导教学模式

个别辅导教学模式源于斯金纳的机器程序教学法,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诞生和系列配套教学软件、工具软件的形成以及有鉴于目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实现个别化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交互功能,这是它的一大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需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便及时出示学习内容,并且可以向学生提问,对问题进行分析,作出判断,给出反馈。若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它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再渡难关。这样循序渐进,学生所学知识就会得到不断的巩固,学习能力也不断提高。

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学生难以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写会笔顺、理解字义并用其说话。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难以实现,对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实现个别辅导教学。如:《我是中国人》一课的识字教学,本文共有五个生字(我、是、爱、国、星),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采用如下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字的音、形、词、义、写、句;(2)学生利用课件进行交互学习,要求学生找准学习的疑难点,请求计算机帮助解决其疑难点;(3)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更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首先要做好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设计的程序分支越多,预想的情况就丰富,就越能全面为学生服务,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个性特性、学习方法、学习风格,从而培养一批有个性、有特色、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方法的学生这一目的就会实现了。

(三)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教学模式的多媒体CAI课件是以教学课题为主要线索,以强化教育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设计,为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资源,尽量发挥软件的表现手法而编写的。新授课教学模式是以CAI课件为主要信息传输源。它以多种方式、不同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

如《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叫声、鹅的形象以及鹅的动作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难以将这丰富的信息表达清楚,而多媒体教学却正好适合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教学的具体步骤:(1)“曲项”利用动画展现一只白鹅浮在水面上不断伸曲脖子。(2)“曲项向天歌”在前一个动画的基础上,合成鹅叫的声音效果。(3)“白毛”利用一幅静止的大白鹅浮在水面上的图片,突出其白色的羽毛。(4)“白毛浮绿水”展现一只大白鹅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突出其“浮”的悠闲的神态。教师在此引导学生观察水、鹅毛的颜色对比以及鹅的悠然动作。(5)“红掌”出示白鹅挥动红色的脚掌向前划水的动作和划水的“哗哗”声。(6)整体讲解这首诗时,出示一幅动画: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一个小孩在不断向湖里那群欢叫着的鹅抛撒谷粒。整个教学过程文图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了原诗的意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理解了诗意,同时强化了记忆。

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首先要透彻地领悟CAI教材设计的意图。其次,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要认真地备好媒体(即媒体展示的时机、语言的组织等)。再次,教师在运用CAI课件时,不能以课件为中心,应以文字教材为中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四)培训与练习模式

快反馈、强矫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存贮量大、运算速度快、CAI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练习,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进行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在问题出示的同时可以充分挖掘多媒体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增强趣味性,增加问题判定的形式,展现语文之美于其中。这样,学生会感到心旷神怡,在一种美的情境中学习,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如学生刚刚学习拼音字母的大写后,很难做到大小写一一对应辨别,当出示大写字母时,先要想一想字母歌中的前后顺序,然后去对应小写字母,再想其发音和写法。我们在此可设计一个多媒体CAI课件进行训练,训练分为三个步骤:(1)出示小写字母时,学生点按小写字母后,出示大写字母,并发其音,示范其写法;(2)将屏幕一分为二,上面出示大写字母,下面出示小写字母,学生判断后,用鼠标点按对应的小写字母,若点按正确,发出“棒!”的鼓励之声,并奖赏10分和一个笑脸;若点按错误,发出“要努力!”,罚一个哭脸,同时展示正确的答案。(3)在屏幕上只出现大写字母或小写字母,要求学生从键盘上输入与之对应的字母。输入还设计了控时程序,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输入完毕,否则要在成绩栏扣出一定的分数。这样循序渐进、趣味性较浓且带有一定强度的训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知识的内化。

四、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形式问题。

多媒体教学要以研究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不是研究用更多的媒体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媒体的选用过程中不能认为媒体越先进,教学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要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二)为“电教”而电教问题。

多媒体教学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能以运用了电教媒体就说明是电化教学或者运用电教媒体的种类越多、档次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多媒体教学要注重择优性原则,不能认为每次课都得用上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并没有排他性,传统教学的精华我们不摒弃,而要发扬光大。

(三)电教技能滞后问题。

多媒体教学媒体操作技能非常重要,具有良好的媒体操作技能是教师上好一节电教课的前提。教师不但要掌握硬件操作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软件设计、制作的一般技能和综合运用各种电教媒体的技能。

(四)师生关系不协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