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教学科研一体化发展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而做好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是协调解决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有效途径。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团队为例,结合高职院校教师团队的组建与管理,介绍了基于项目管理的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团队建设新模式。
关键词 :常州科教城;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师团队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053-03
基于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教师团队建设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两大主要任务,必须牢固树立“教学立校”和“科研兴校”的思想,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形成教学科研一体化机制,使教学和科研实现良性互动。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教学和科研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区别:教学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是一种集体性双边活动:科研则主要表现为个人或部分参加者的研究活动,科研的对象主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以科学的方法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活动,是根据已知探究未知、创造新知的行为和过程。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意味着高校教师必须担负两种性质不同的工作。为此,在实践中两者又常常发生冲突,成为一对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教师个人时间、精力的有限性和教学、科研对时间、精力的客观要求,导致时间和精力上的冲突:二是教师个人特长的局限性与教学、科研内在不同要求之间的矛盾。高校教学与科研这一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实践中会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如何协调解决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关键。笔者认为,搞好高校教师团队建设,是协调解决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促进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笔者在对常州科教城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团队组建和管理,探讨高职院校实施教师团队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为目标,以项目管理为契入点.打造高绩效的教师团队.为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提供依据与借鉴。
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团队组建与管理
(一)教师团队组建和管理原则
教师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师团队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和谐为本、以能为本的“三本”原则,以及专业化、校本化、项目化的“三化”原则。教师团队建设要遵循项目化管理,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策略手段和方法,将各项重点工作当做项目来实施,从目标设定、任务分解、任务实施到完成评价进行全过程控制,确保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团队主要包括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教学团队的设置要围绕学院发展规划,服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需要,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教学团队的设置要明确工作目标,优化团队结构,整合教学资源,建立运行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一般可分为专业(群)教学团队、课程(群)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教学团队等。科研团队进一步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增强技术服务能力,提升服务社会的影响力。科研团队应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服务领域,可以承接较高级别科技计划项目,培育和产生标志性科研成果,承担社会技术服务项目,培养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在某领域形成技术服务特色和优势。团队改革的目标一是通过教师团队建设,实现高校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科研高效运作和一体化发展:二是通过教师团队建设,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三是通过教师团队建设,使团队成员取长补短、减轻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二)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组建与管理
推进院、系(部)和教学团队“三级”绩效管理工作,发挥教学团队作为教学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教学团队是指以专业(群)、课程(群)和实训基地为建设平台,是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基层组织单位。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落实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育创新,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队伍建设与管理,培养和选拔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培养和选拔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课程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打造一批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应具有合理的专业、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以及双师结构,团队规模适度、成员相对稳定,校内专任教师一般不少于7人(含校内兼课教师),并聘有一定数量的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
教学团队分为专业(群)教学团队、课程(群)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教学团队等。(1)专业(群)教学团队。根据专业设置情况和招生规模大小,按专业(群)等设置教学团队,以专业或专业群名称命名。专业(群)教学团队全面负责本专业(群)建设与管理。在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指导下,制定专业建设规划,组织专业建设调研,编制专业教学标准,主持实验实训室建设,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承担各级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2)课程(群)教学团队。根据课程组成情况和教学规模大小,按文化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等设置教学团队,以课程或课程群名称命名。课程(群)教学团队,全面负责本课程(群)建设与管理。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制定本教学团队课程建设规划,编制课程标准,开展实验实训室建设,承担各级教材建设项目,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3)实训基地教学团队。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和专业基本能力培养要求.按照实训基地等设置教学团队,以校内实训基地名称命名。实训基地教学团队,全面负责本实训基地承担的实训课程建设与管理。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规范实训基地管理,编制课程标准,开展实训项目设计,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目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成立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等29个专业教学团队,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团队等8个课程教学团队,精密加工技术实训教学团队等5个实训教学团队(见图1)。
学院、系(部)采用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根据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任务书,对各项工作进行考核验收。教学团队日常工作考核由系(部)负责实施,教学团队需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每学期开展一次常规工作考评,主要考核教学团队主任、副主任履行职责及成员完成工作任务、执行工作规范等情况。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验收由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实施。根据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任务书,每年开展一次阶段检查考核、建设期满后进行验收考核,主要考核立项项目的任务落实、建设成效等情况。学院、系(部)每年组织一次综合考评,评选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并给予经费奖励,优先支持建设成效显著的院级教学团队申报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
(三)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组建与管理
科研团队一般应以省市级或院级技术应用中心为依托,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近三年承担过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或者承担具有较大经济效益的横向科技项目。团队应该有相对集中、稳定的研究方向,且与学院相关专业发展方向吻合,研究内容应是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鼓励跨系部、跨专业组建团队。每个团队设负责人1名,负责人应有宽容、开放、公正的胸怀,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以上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每个团队成员人数5—8名,40岁以下成员不少于2名。团队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合理,有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共同研究的科技问题和研究成果,科研合作氛围浓郁、和谐,在学院学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团队建设采用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方式.团队资助建设期为三年.每年进行一次阶段检查考核,三年后进行总绩效考核。每年的阶段检查考核以任务书中的分年度建设任务为依据,由团队填写科研团队任务和目标完成进展报告。第一阶段检查考核不合格的,学院将责令整改。若第二阶段检查考核不合格,学院将取消对该团队的资助。项目建设期满后,团队填写科研团队任务和目标完成总结报告,学院组织专家组对项目建设成效进行评估、审计和验收。验收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类。对验收结果优秀的团队,学院将加大建设力度,继续滚动资助建设:对验收结果为合格的团队,学院允许其参加新一轮院级科研团队的遴选: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团队,学院将停止该团队参加新一轮院科研团队的遴选。目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成立数控技术应用科研团队等7个科研团队。
基于项目管理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团队建设新模式
第一,按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以教学为中心设置科研工作,把教学、科研工作融合为“项目”。如何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特点及内在联系出发,根据项目管理的思想方法,以教学为中心设置科研工作,把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融合为“项目”,即形成若干个教学科研一体化项目,是组建高校教师团队、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基础。
第二,根据教学科研一体化项目的客观要求和项目团队建设思想方法建设教师团队。应用项目组织和团队建设的思想方法,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一体化项目的内在客观要求和每个教师的特长、特点等,来组建不同类型的教师团队,形成合理的内部分工和密切协作。这是高校教师积极开展有效合作,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基层组织。
第三,应用项目团队建设的激励机制理论和方法,在教师团队内部建立有利于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机制和制度。这是高校教师团队高效运行、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关键。教师团队内部激励机制和制度建设,要在广泛征求相关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初稿,然后再组织相关教师讨论,并经过问卷调查、投票等过程,通过多次反复修改完善后形成书面材料和规章制度。
第四,应用公司项目治理的思想和方法,建立高校教师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支持保障体系。高校教师团队的高效运行与可持续发展,仅靠教师团队这一基层组织的内部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学校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如何建立高校教师团队高效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支持保障体系,是高校教师团队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根本。
当前高校承担着教书育人,从事科学研究以及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三大功能,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地,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高校的关注不仅仅是教育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高校的行政工作效率。
一、高校行政工作内涵
高校的行政工作是指高校为了达到学校的整体工作目标,以学校组织机构和各种规章制度为载体,以行政工作人员为主体,按照一定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引导并对学校广大师生及员工提供教学、科研等提供服务工作,从而达到学校工作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与以往的行政管理相比,具有更加明显的时代特色,也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具体体现在:一是高校行政管理将更加专业化。当前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作为一个专业部门,其管理工作涉及面将更广,包括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人事工作等,都需要行政部门负责管理。这些工作专业性较强,也就要求高校行政管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做好行政指挥、组织和协调工作。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一般行政理论和技能的学习,还要加强教学科研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二是高校行政管理将更加复杂化。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必须要转变服务意识,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这将大大增加行政管理工作的难度高校行政管理服务的对象包括职工、教师和学生,这些群体在新时期也开始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必须要掌握好这些管理客体的特点,才能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管理,这也意味着高校行政理工作将更加复杂。
二、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要想发展,必须注重教育发展,以教育促发展,高校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学生读书求学的人生理想。高校基本方向为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专业型、技能型、综合型人才。然而,高校不仅要培育学生成材,还需培育学生成人。因此,高校行政管理十分关键,其管理水平高低,对日常教学质量、学生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优化高校行政管理,能够保障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因此,处于新形势下,强化行政管理,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是高校发展的重点研究课题。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完整化、科学化,作为高校办学质量的直接体现。唯有健全行政管理机制,制定完整行政管理规划,方可确保日常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方法,方可促进教育水平上台阶,进而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三、当前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分析
1.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目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整体上业务素质能力不高,存在服务意识淡薄,思想观念守旧,自我定位不明确,工作热情不高,采用带有管制色彩的管理工作作风,不能主动去研究新情况,常处于被动的工作状态,不能面对新问题的出现。另外,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几乎不能接受到正规的系统学习和培训,他们多数是半路出家,面对现代先进的管理知识、经验和办公理念了解的少之又少。部分高校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不强,从而使得高校资源遭到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混乱,从而导致效率低,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科研、人才培养等高校中心工作开。
2.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庞大涣散
虽然高等教育体制历经了深刻历史变革,但有些高校的行政管理机构依然接近饱和状态,表现在行政管理人员增加,导致管理层次也不断增加,这些让很多高校职责重叠,权责分不清楚,副职、虚职等职位数目也随之不断增加,甚至达到过饱和状态。高校管理层应该在自己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向专家和学者发展,他们发展的目标既面向业务方面也面向政治方面。由于高校对定编定岗没有具体要求,高校行政管理机构的膨胀饱和问题也就制约了相应的管理效率提高,同时加大了教育资源浪费。
3.高校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技术不高
保证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物质手段是先进管理技术的运用。关键是在提倡科学管理的今天,不应该忽视高校管理技术能起到的作用,但是面对现实,很多高等院校仍然正在采用传统陈旧的工作方法,依靠单纯的经验管理。并且,在各层政管理部门之间仍旧是靠人工或者半人工的工作方式进行信息文件的处理、收集和运用。这种守旧的工作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并适应如今信息量大、工作时间短、任务要求紧急的高校行政工作特点,严重影响了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也制约了高校改革与发展。
四、加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改革的对策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目标
一是行政管理人员要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明确高校主体是广大师生,因此一些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都为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需求服务。而是处理好服务和管理的关系,要加强服务意识。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中,着重强调管理的职能,忽视了为师生服务的使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必须在理念上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三是要树立教学科研为重点的服务目标。高校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主要工作,行政管理工作不能喧宾夺主。
2.加强重视,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高校不仅要重视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也要加强对行政管理的重视。相关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行政管理的重要性,明确其能为高校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在考察规定工作内容基础上,监督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对员工的管理力度是保证行政管理高效运行的有力手段,因此应实施全面管理的措施,在行政管理进行之前,制定预期目标和工作计划,帮助员工树立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其对自身职位的认知和熟悉,以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3.完善行政管理结构,明晰行政管理权责
面对当前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庞大涣散所带来的权利责任划分不清,执行行政管理职能不到位的问题,笔者认为一定要以改革为先,结合高校自身的办学层次进行准确定位,通过系统思考和进行科学的整体设计,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结构,明晰行政管理的权责。将没有部门管理的问题以及多部门交叉管理的问题进行梳理,重新进行权力划分并明确责任,并将各部门和各个岗位的权责通过制度化加以明确,要建立岗位工作责任制,来确保在实际的行政管理中形成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完善行政管理结构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牵头人,要把握好改革的方向,确立服务的目标,将行政管理工作真正改革成为高校发展的服务保障机构。
4.要处理好行政与学术的关系
高校应该合理定位行政与学术管理的界限,科学处理行政和学术权力的管理,必须减少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干预和侵占。必须明确,行政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为高校学术工作的繁荣和大学的发展提供保障,行政管理工作的主旨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学生管理委员会,由独立于行政管理体系的专家和学者组成,处理教师职称评聘、科研项目评审、学科规划建设等学术方面活动,避免行政领导的直接干预。同时应该将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避免教学科研工作者将精力分散在行政管理中,另外高校行政领导要专注于学生发展长远规划和目标的制定,为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提供方向指导和服务。
5.稳定行政管理队伍,引进先进技术
在聘用人员方面,高校应提高门槛和对应聘者的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求,加强对其工作经验的重视。高校的领导相互之间应及时交流和沟通,对于有异议和不同意见的地方应召开会议,统一决策,更好地将制度和准则实施和落实下去。应组织管理人员定期参与培训,掌握高校的特点,提高行政管理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于行政管理的技术和方式有了很大的革新,因此行政管理时要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适应社会的变化需求。
【关 键 词】 教学;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信息资源
教学科研档案是记录和反映学校在“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它是从教学计划的实施到教学质量检查,从课堂教学到实验教学,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到学籍管理,从师资培训到教学设备,从招考新生到新生入学的一系列过程,是学校档案工作的主体、核心和重点。教学、科研档案是否科学、规范、系统对学校教学改革和提高育人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教学科研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重视不够
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学校制定重大决策的依据。很多同志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存在“重教学、轻档案”的思想。总认为学校档案管理没必要要求得那么严格,甚至有人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学校个别领导对档案工作不重视,认为档案管理是一个很清闲的活,只要平时按部就班,就能做好工作,不需要技能水平,也不需要培训。一些学校还时常把这些岗位作为照顾老弱病残的专用岗位,那些因教学业务水平欠缺或是身体素质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员工安排在这些岗位,对他们是否能胜任档案工作知之甚少。
(二)财力保障欠缺
由于思想上认识不到位,学校经费预算对档案保管设备配备、档案工作人员的待遇落实及业务培训等问题也缺少经费立项。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学、科研档案工作完全是放任自流,全靠档案人员的责任心干活。如此,何谈档案完整、系统、准确?何谈档案管理为学校教学教研的发展服务?何谈档案管理为学校制定重大决策服务?
(三)档案资料不够完整
由于思想上认识不到位,科室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普遍谈薄,导致学校各处、组、室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除个别重要文件归档外,很多基础性文件都随意处理。学校的各种工作无迹可寻,学校的优秀之处无展示载体,学校的各种重复性工作时有发生。
(四)档案管理方法陈旧落后
普通高中学校教学科研档案工作的管理方法还非常陈旧落后。档案立卷工作不规范,档案载体结构单一。即便文件立卷归档后,也未及时对其进行加工、调整与编目。这样的管理模式,致使档案管理人员无暇顾及对某些有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开发利用,导致在查阅档案时速度慢、准确率低。同时,很多学校的档案管理多是进行基本的材料收集、整理与保管,没有形成主动对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编研,以便有效地提供利用服务的意识,操作上也都是传统的、低效率的手工方式,极少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工作上也只是“你查我调”,还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状态,这些都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及利用价值。我们应当明白,学校档案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更是一种信息资源。
二、利用已有资源,改进工作策略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提高和增强学校教职员工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搞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档案法》,使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都认识到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坚决杜绝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实用主义短期行为,树立“档案就是资源”的理念,扎扎实实地搞好学校档案工作,建立起严密并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按《档案法》要求,规范各类档案的分类、归档要求和管理办法,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应亲自过问档案工作,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促使学校档案工作跟上当前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再次,要按上级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建立综合档案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全校的文书、教育教学、设备、基建、会计、学籍、团队等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各职能部门均应确定一名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管理本处室的档案资料,形成档案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以保证学校的各种资料齐全完整。
(二)加强人员配备,搞好档案设施建设
为了不使那些奠基性材料缺失,学校教学档案要实行统一保存和科学管理。首先,要配备一名思想好、责任心强、熟悉学校工作、懂得办学规律、有较好政治素质和较强业务能力的同志来负责。健全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室管理制度、查阅制度、资料保管保密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办事。其次,硬件建设是提高档案工作水平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档案管理质量的最佳手段。要专门设立档案室,对档案管理的所需经费加大保障力度。
(三)进行科学分类
学校档案大体上可分为五类:文书档案、教学档案、科技档案(包括财会档案、基建档案)、声像档案和实物档案。
教学科研类档案因其地位特殊,还可分为以下条目:一是教学管理的文件(包括上级教学管理指导性文件、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总结、报告、规章制度和统计材料等);二是教学改革方面的文件材料;三是有关教学与教学实践的文件材料(包括教学计划、大纲、考试管理材料);四是各类教学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五是学科、专业设置和实验室建设的文件材料;六是有关教研室活动的材料;七是优秀教案、课件;八是师生奖惩材料;九是各专业使用的教材目录和自编教材;十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文件材料。
确定了类目,按其中的每一条款准备一个或若干个卷盒(或卷夹),并做好标识,贴在准备好的卷盒背上,卷盒按条款的顺序排放,将处理完毕的文件或收集上来的资料“对号入座”,归入相应的卷盒内,以备查找。
(四)提高利用率
学校的教学、科研档案是教学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教学、科研档案对于正确评估办学水平,研究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管不是目的,利用才是档案价值体现的唯一途径。也就是说,只有当档案服务于教学科研,发挥了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的重要性才会被充分地显示出来,它的价值也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学校档案部门应不厌其烦地向有关部门、老师解释,我们对教学、科研档案进行归档,统一保管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服务于广大教师、学生,服务于社会。我们之所以要对档案进行集中统一保管,是因为这样更有利于保护档案的齐全、完整、系统、安全,能够为利用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综上所述,学校要切实重视教学、科研档案工作,大力宣传教学、科研档案,加强档案工作队伍的建设,注重对相关人员业务的培训,关心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环境,优化档案保管条件,改善档案人员的待遇。整个学校从综合档案室、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到课题组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作网络,指定专人负责相关档案的收集、归档。根据学校实际,学校档案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科学地制订教学、科研档案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并及时印发给学校教学部门、科研部门,召集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定期到教学、科研部门了解、检查教学档案的收集情况,逐步参与教学管理,使档案部门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信息咨询部门,为学校的全面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明嫣. 加强教学科研档案的管理和利用[J]. 兰台世界:上半月,2004(9).
一、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应当具备的业务能力
(一)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秘书是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的枢纽,既要思路清晰的思考问题,又要通过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甚至通过语音、语调的调整将棘手的问题化作简洁、生动、流畅的语言明确婉转的传达给听者,把难办的事情办好。因此,教学秘书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外界对该学院的印象和教学工作的效率、质量。正如语言大师叶圣陶说:“谁的说话能力差,不仅是他个人吃亏,往往间接又造成社会的损失”。
(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秘书承担着教学部门的文件接收和传达工作,这就需要有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将领导的意图通过文字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提高办事效率。
如:开学之初,二级学院各系会将本学期的教学组织活动计划上报到学院,教学秘书将其全部汇总并形成文字材料上报学院教学院长。期中教学检查结束后,各系把期中教学检查情况总结后上报到学院,教学秘书要整理上报材料,并根据材料中提供的数据,起草言语严谨、数字准确,实证性很强的文字材料上报学校。
除了整理、总结上报这些常规的文件外,还有一些临时性的文件需要上报。如:调停课的报告;临时使用教室报告;学校的临时通知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作调整形成文字告知全院师生等等。
总之,及时、准确、简洁地使用书面语言写作,完整地表达思想都是二级学院教学秘书能否胜任工作的关键。
(三)教学相关文件、教学流程谙熟于心的能力
教学秘书在全院的枢纽作用要求他对学校、院系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流程以及教本院各学科、各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结构体系、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及学生正常毕业的学分要求都要谙熟于心,并及时提醒相关人员。熟悉教学各学期、各时段的常规性事务,做到事前有计划、计划有余地,相应的处理措施和解决方案要合乎情理,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教学院长的得力助手,才能胜任教学秘书的工作。还要具备接受信息敏锐性和一定的档案管理能力。教学秘书必须具有强烈信息接受的敏锐性和及时收集各种信息的能力,信息时代,谁能最快获得前瞻性的科研信息,谁就能占有先机,占据制高点,成为学科领军人物。
(四)熟练操作现代办公自动化技能的能力
教学秘书的许多日常事务工作,如学籍管理、档案管理、教学计划修订等工作都利用计算机完成。因此,熟练操作教学管理软件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教学秘书承担着大量的日常工作,每天要处理的各种文件、资料以及信息,只有客观、全面、及时处理好这些信息材料,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专业的信息要迅速、准确无地进行处理、对材料分门别类、收藏存档,并向领导及时汇报,向有关教师、学生及时通知。而现代社会又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时代,对于熟练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应该是每个教学秘书必备的技能,在处理很多日常事务,如学籍管理、档案管理、课表编排、教学计划修订、教材订单编制等等都需要有教学管理系统协助来完成。因此教学秘书掌握好现代办公自动化技能,来实现管理工作的高效率。
二、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应当具备的行政管理能力
(一)沟通协调能力
教学秘书既要与上级教学科研管理职能部门联系,又要与本院(系或部)领导、教师、学生打交道,这就要求他们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懂得灵活处理,以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保证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二)组织调度能力
较强的组织调度能力。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教学秘书只有把各种要素、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并设计出便于调控的工作程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教学管理工作头绪极为繁杂,为防止事务积压,教学秘书必须认清自己的职责范围,每天制订好工作计划,把当天要完成的工作记在记事本上,分清工作的主次关系,统筹安排完成工作的顺序,完成一项划掉一项,力求今日事今日毕。在此基础上,尽量争取把一些任务提前完成,使职责范围内的所有工作有条不紊,达到效率最大化。
(三)需要具有科学统筹管理的能力
所谓统筹,从表面意思看就是统一筹划。从步骤看应该有预测、计划、安排、实施、指挥、掌控,几个步骤。因此,教学秘书保持清晰的头脑非常重要。能够科学地进行统筹管理规划的能力,使繁杂的工作有计划、有条理地开展进行,提高办事效率;同事也需要具备有一定的管理能力,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是做好教学秘书工作的基础。
三、严谨的工作作风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工作的原因使教学秘书有机会接触到考试试卷,这就要求教学秘书要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
关键词:定位 海洋特色 图书馆
1.学校海洋特色的发展定位
浙江海洋学院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是一所以海洋为特色,理学、农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现有藏书140余万册。教职工1200人,高级职称人员4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20余人;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4800余人。下设12个二级学院,开设有41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6个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点。学校建有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海洋领域国际合作基地、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中心、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国家水产品头足类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浙江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中心、浙江省船舶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省海洋养殖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省港航科技实验中心等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
自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高等院校正在迅速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促进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的目的一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二是培育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高校的学科专业在不断地调整,建设重点学科或专业或发展有特色的学科或专业。这也要求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文献收藏应密切配合学校的科研方向,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也随之做相应的调整,在科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播上重于服务的创新和应用,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能够跟踪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态势,并能够紧紧把握学科或专业的发展动向。
做为海洋类高校,为适应国家海洋战略,积极扩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国民经济增长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学校制订了2020年的发展目标:建设成为办学特色明显并国内一流、部分学科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海洋大学。
2.创建海洋特色图书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1发挥海洋类高校的作用,必须突出我校图书馆的海洋特色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数字海洋”建设。开发时空海洋数据同化、融合、处理、集成应用及挖掘技术,海量数据快速传输、管理与安全保障技术,建设多学科、多类型海洋基础数据框架和重点海域的示范系统;研发基于地球的海洋数值计算模型和“数字海洋”系统集成与可视化技术,海洋场景及海洋现象的真实显示与动态仿真技术,海洋数据服务与共享技术;建设虚拟海洋环境平台,开发海洋信息产品,建立公众服务基础信息、海洋管理基础信息和海洋环境基础信息服务等应用系统。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第七章专门提出要提升海洋类院校实力。制定实施海洋院校与学科建设规划,推进省部合作,优化整合资源,形成学科优势鲜明、科研实力较强的综合性海洋大学。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涉海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增强院校实力。高质量建设涉海类职业院校,培养海洋应用型人才。支持在浙高校加强涉海学科建设,强化与国内外优秀高校、科研机构的学科建设合作,扩大研究生联合培养规模,增强研究生教育实力,形成海洋学科发展制高点。
2.2为发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迫切需要创建海洋特色图书馆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科学家预测,海洋科技是21世纪人类最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之一。海洋科技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海洋高新技术的突破已关乎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巨大的人口数量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大,开发海疆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意义尤为深远。二是海洋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高新技术。例如,海上油田开发从勘察、钻探、开采和油气集输到提炼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世界海洋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了海洋开发新的热潮,推动了新兴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三是海洋新能源开发方兴未艾。相对于陆地上能源危机、资源危机,海洋新能源的开发还是刚刚起步。
我国政府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十分重视,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比较而言,海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不仅相对于世界水平,而且相对于其他高新技术领域,例如空间技术、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还是落后的。我国在许多海洋经济和研究领域,因缺乏先进装备、资金和相应的技术已经受到了影响。因此,发展我国海洋高新技术并使其产业化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从科技革命发展的规律来分析,发展海洋科技,需要海洋人才、研究设施和软件条件等,对于海洋类高校来说,建设一个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图书馆,是很有必要的。
3.海洋特色图书馆的特征
3.1突出海洋学科特点,实现专业化特色
针对海洋,人类通过海洋开发,把海洋的潜在价值转化为实际应用价值,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根据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性质,海洋开发活动分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海水化学资源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海洋空间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等类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开发范围从浅海向深海逐步延伸,开发项目从单项向多项开发、立体开发发展。30年来,人类在海底油气开采、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和评估、海水增养殖、海底隧道及海上人工岛等海洋空间利用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为此,海洋特色图书馆要有针对性地面向重点发展的海洋类学科。考虑重点面向海洋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水产学等海洋相关学科,以及海洋类有关专业。针对海洋类专业,优先采购图书,优先购买电子数据库。同时,要针对海洋类学科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服务业务。如针对本科生开展专业资料查阅培训业务;针对研究生,开展期刊借阅及英文图书业务;针对专业课教师,开展外文数据库查以及SCI\EI收录查询业务。
3.2图书资源数字化
3.2.1电子图书。作为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互联网载体,也是传统印刷型图书的电子版。如北大方正电子图书、超星数字图书等,可根据海洋学科建设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一些较为成熟的电子图书数据库,做为数字信息服务的内容。
3.2.2电子期刊。图书馆可购买电子期刊光盘版建立期刊数据库或镜像服务站,也可以购买网络版电子期刊的使用权,在图书馆的主页上建立链接,方便读者使用。
3.2.3光盘出版物。光盘出版物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出版业中的高科技产品,是单独发行的电子信息资源的主流产品。
3.2.4网络信息资源。读者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时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这就需要信息专业人员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开发,组织加工处理,最终成为使用方便的专题数据库、特色数据库或建立的网络导航系统等。
3.3图书信息化
图书信息化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其整体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图书信息化可以为读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图书信息化使得图书管理更加快速、便捷,为推动传统海洋科技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3.4国际化
图书馆国际化是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借鉴先进的办馆理念与模式,实现图书馆全球化的根本保证。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世界各国图书馆已经越来越多地直接参与信息在全球的传播与运用,通过建立国际图书馆联盟,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图书馆网络体系与发达的服务系统,实现全球各种资源达到最大共享,以便有效地为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全球性信息服务。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直接流动,以此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佳配置。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巨大影响。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重要集散地,可为本国经济融人世界大市场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发展生产力而提供充分而必要的信息保障和服务。经济全球化与图书馆国际化相辅相成,经济的全球化促进图书馆的国际交流,世界图书馆界的国际交往又推动了图书馆的国际化,进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总之,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全球性信息同步,从而打破了国家与地域之间的界限,打破了人们观念、文化上的界限,为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条件,也为图书馆国际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4.创建海洋特色高校图书馆的措施
4.1图书管理与专业人员结合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剧增,教师和研究生参与选书是一种弥补图书馆采访人员对学科内容不太理解的缺陷,提高藏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为专业教师对科研及最新信息需求了解得比较清楚。在选书时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协助图书馆采访人员进行图书采访的综合平衡。经过层层把关.综合各方面需求及意见,可使图书的采访真正体现从读者中来,读者第一的思想,保证馆内采购的图书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涉海学科教学和科研的需求。实践证明图书馆通过这种采访形式能够合理地选购馆藏图书,有效地利用经费,既丰富了馆藏资源,又满足了专业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文献需求,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4.2与专业资料室联合
海洋特色的高校图书馆理应承担着为涉海学科的科研提供信息的责任。面对信息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的高校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深化信息服务。
专业技术人才在各自的领域积累了很多专业技术资料,其中包括会议文集、会议光盘、设计规范、标准、设计计算书及设计图纸等。这些一般在专业人才个人手里或在专业资料室中。将以上各种资料汇集起来,使专业资料室与图书馆联网。一方面可以达到专业人员更方便地查询资料;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与壮大,形成专业和学科的融合。
4.3开通更多的外文数据库
大力构建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使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数量得到稳步增长。海洋特色图书馆应多与世界各国的图书馆进行交流,同时,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紧紧围绕学校的重点学科专业设置及新办专业等有计划地进行同时,为了更充分地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图书馆应积极开展外文资源共享活动。
4.4培养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图书馆建立学科联络馆员制度,积极开展学科馆员服务。图书馆建立联络馆员制度。咨询部里各个馆员都有相对应的联络系、研究所。学科馆员工作计划的目的是维持重要的双向交流.这种交流对于图书馆明晰学科用户的需求.以及让用户知道图书馆所拥有的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各种服务和馆藏,是非常必要的。建立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桥梁,保障读者及时、准确地获得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信息,为教学科研提供全面的资料和专业信息导航。
4.5开展科技查新
科技查新是科研人员进行课题研究的先决前提,它通过计算机或手工检索等到手段,经过反复筛选、鉴别,公正地反映某一个科研课题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决策部门或科研立项、成果验收与鉴定以及专利发明等提供全面、科学的文献依据。查新服务是图书馆的一项新的服务形式,是深化图书馆服务职能及拓宽服务领域的有效途径。要从加强查新人员队伍建设、配置先进的设备、采用先进的服务方式、健立查新工作规章制度、完善文献资源体系等措施来保证查新工作的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和正确性。
参考文献:
[1]王芳.21世纪高校图书馆如何为教学科研服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3月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