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民培训教案

农民培训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民培训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民培训教案

农民培训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业;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管理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趋于高层化、复杂化,建筑安全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建筑业既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容量大,吸纳的农民工已占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农民工成为了建筑施工主力军,建筑业的兴旺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一个大市场。相对来说,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安全防护意识和安全技能较低,在安全事故中往往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建筑业成为了安全事故高发产业。因此,加强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十分重要。

1建筑行业农民工的现状

据统计,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85%,他们主要从事第一线的施工作业。因此,他们安全操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状况。建筑业农民工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1.1建筑业劳动力的主体

我国建筑企业的改革已经逐渐演变成管理型企业,而施工现场生产工人则由劳务分包单位提供,他们中大多数是由农村剩余劳动力组成。农民工大量涌入建筑工地,在给建筑业带来生机和力量的同时,也给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问题。

1.2文化素质较低

我国虽然施行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在农村,因受条件限制,受教育的年限和质量远不如城镇,有的人只是小学毕业,有的虽然初中毕业,但知识水平只相当于小学文化水平。据调查,有半数以上的农民工未参加过技能岗位培训或未取得有关岗位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放下镰刀就拿起灰刀,不具备应有的岗位知识,缺乏必要的安全技能培训教育。

1.3农民工是工伤事故的最大受害群体

当前,建筑施工第一线的各工种绝大部分由农民工承担操作。招聘的民工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就连入场的三级教育也往往是走形式。特别是对那些刚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工,他们不熟悉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不了解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能辨别危害和危险。他们的安全生产行为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安全。还有些工程项目对分包单位实行“以包代管”,使得建筑施工中安全生产的有关法规、标准只停留在项目管理班子这一层,落实不到施工队伍手上。操作人员不了解或者不熟悉全套规范和操作规程,又缺乏管理,违章作业现象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制止,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改,导致农民工在违章作业时,并不清楚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他们既是事故中的受害者,又是事故的肇事者。从我国近年来的伤亡事故统计情况来看,农民工的伤亡人数占建筑业伤亡人数的85%以上,是建筑业伤亡事故的最大受害群体。建筑业伤亡事故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受害者与肇事者基本源于同一个群体。

1.4农民工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

在以农民工为主的建筑劳务市场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提供劳务分包的单位,多数属于乡镇建筑企业,在这些队伍中,有些经营者安全观念淡薄、管理混乱,违法转嫁经营风险,损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二是农民工队伍庞大松散,无序流动,给行业管理带来困难。农民工以劳务形式进入建筑工地,大多数是自愿、松散的临时性组合团体。而用人单位则重使用、轻培训,安全教育很难落实,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1.5农民工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存在认知缺陷。对劳动对象、生产环境、工具使用和工作步骤方法等认识不全面。对设计或设置的防护设施和使用的施工机具的性能、工作原理、适用环境缺乏认识,导致违规操作或不当使用,造成不安全行为;对机械设备的结构性能不了解,不能判断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对相关支护措施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身在隐患之中而浑然不知,对事故的预见性和隐患的认识能力差。二是缺乏自我防范意识。农民工需求层次低,使他们形成干一天活挣一天钱的思想,认为事故隐患不一定都会导致事故,这种侥幸心理降低了对自身安全的防范。三是专业技能不强,缺乏系统的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有冒险蛮干的情况等。

2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管理的现状

2.1农民工培训的方式

2.1.1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主要是根据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的要求而进行的,每年一般是1~2次,培训对象主要是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较少涉及到普工人员;培训内容主要是对新出台的法律、规范的宣传贯彻。在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下,这类培训带有强制性,是建筑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

2.1.2社会力量办学。各地区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根据建筑业的需要,开设职业技能技术人员的短期培训班。由于学校的教学人员专业素质较好,教学较为规范,故参训人员能较好地获得相应理论知识并确保专业水平。

2.1.3企业自身组织的培训。企业的培训是以三级安全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主,核心内容是企业及项目部的规章制度和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以及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有关文件,培训的主要对象是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

2.2培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上述培训模式为安全教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管理部门培训力量有限,上岗作业人员无法普遍得到培训,特别是在施工高峰期,造成无证上岗现象较多。二是部分技能培训考试走过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三是培训体制没有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对落后,缺少专门进行技术服务培训的中介机构,行业主管部门也缺乏对此方面工作的引导和管理。

3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与管理的措施

加强对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和管理,要根据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工程建设的认识少,实践经验少,但勤劳、朴实、能吃苦耐劳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技能实践教育为主,以理论知识教育为辅的教育培训。

3.1企业应加强岗前安全培训

施工生产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者新的施工现场前,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企业应做好培训管理工作,企业管理者应提高认识,认识到培训是法律的职责和义务,认识到安全就是企业的生命和效益。

3.2建立劳务培训服务中介机构

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可以组建劳务培训公司,建筑业协会牵头,与施工企业联合,招聘骨干教师,依法将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农民工培训。培训可结合工地实践,讲解各项操作规范和规程,然后经考核合格后发放证书。

3.3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引导和管理

一是引导组建培训中介机构,既能够从事质量、安全技术规范的讲学,也能够从事有关质量、安全技术的服务和鉴定。二是在每年审核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将安全培训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认真审检。三是加强日常监管,严格执法检查。安监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项目施工过程中岗前培训和人员持证上岗等情况。四是与劳动部门联系,探讨建立“建筑劳务市场”,将没有纳入劳务企业的零散农民统一培训管理,保证其有序流动。

4结语

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建筑业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应不断提高认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推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使其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作者:赵艳 吴耀伟 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农民培训教案范文第2篇

为贯彻市委**七次全会和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工作要求,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现就做好20**年**郊区农民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培训目标

依托历年培训基础,加大推进从“过程型培训”向“战略型培养”转变,从“行政型管理”向“品牌型建设”转变力度。围绕正确把握办班方向,切实优化课件设置实施“针对性”培训。以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特色农产品基地、粮食丰产示范基地、蔬菜供应基地为重点,把创业农民培训、合作社干部轮训、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和新生农民培训作为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推进本市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更紧密的服务。

二、主要任务

以本市高水平农业设施、高水平农业组织、高水平农业科技建设为目标,以培训为手段,培养新农村建设各类人才。

1、努力培育一批创业型农民。培训对象锁定20**年参加本市创业农民培训的214名学员,在去年已完成创业课程培训、市场考察、创业设计基础上,今年突出对创业农民的创业扶植和跟踪服务。由市、区县农业部门共同组织,通过专题讲座、基地见习、专家志愿团跟踪指导以及相关政策扶持等形式,帮助农民实现创业发展目标。

2、精心实施农民合作社干部轮训。以各区县骨干合作社理事长、经理(包括财务、销售)、生产主管为重点,依托市农广校等开发适合现阶段合作社干部培训的课件,实施一周轮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合作社干部生产和管理能力,规范和提升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

3、继续组织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在目前已开发的农业职业技能工种范围内,由市、区县组织开展初、中、高等级农业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培训和鉴定,年培训合格率达到市平均线以上。通过培训,加快受训学员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努力发挥学员在本市农业生产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4、扎实推进专业农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以稳定从事粮食、蔬菜、水产、畜禽、农机等生产经营规模较大、有一定文化程度、年龄在60周岁以下农民为重点,由区县按产业(产品)特点和当年实际需求(如扩大面积、推广新品种、普及新技术等),形成针对性课件和教案并组织实施。通过培训,努力提高学员对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和新品种、新技术的运用能力。

5、多层次、多形式扩大引导性培训。围绕农业生产,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防病抗灾能力为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以拓展村级服务性岗位为重点,开展如农业生产单项知识和技能、农村信息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岗位人员等培训。培训方式以知识普及、辅导讲座、远程教育、现场技术指导等为主,培训时间一般为1-2个半天,重点培训按实际需求可增至3-4个半天。通过培训,努力提高农民单项实用知识和技能水平。

6、探索新生农民试点培训。以近年来新进农业领域的学(院)校毕业生、新一代创业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有志青年等为重点,委托涉农院校开展“三农”基础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通过培训,让新生农民全面了解“三农”,熟悉新农村建设政策法规,掌握农业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转变观念。近年来本市农民培训的实践证明,运用一般理论对农民进行普及性培训已难以满足本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上下一致,以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工作出发点和归宿点,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把握培训重点,完善课件设置,提升培训质量,强化项目监管,以确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扎实推进本市农民培训工作。

(二)准确把握需求。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培训单位要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调研工作,了解和分析本地农业发展需要和农民培训需求,根据本地农业发展主导产业、特色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发培训专业,实施针对性培训。同时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将有一定培训需求,一定经营规模、文化基础和年纪相对较轻的农民列为本市农民培训的主体。

(三)完善课件设置。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培训单位要充分利用本市涉农院校、科研院所优质教育资源和行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优势,加大课件开发和完善力度。课件设置要针对关键技术要领,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关键环节特点设置,并按一般掌握、深入掌握、重点掌握编制讲义或教案,让农民真正听得懂、会运用。

农民培训教案范文第3篇

【Abstract】The government of Ningla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task of job training for farm laborers looking for urban employment, they stick to the principle of "government promotion, school sponsorship, departmental supervision and farmers benefit", closely around the status of Ninglang county, take the method of "separation of supervision and training", develop the job training for rural labor force local transfer, change the concept of employment of farmers, improve the employ ability of farmers, and completed the training task,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关键词】管培分开;劳转培训;任务

【Keywords】supervision and training separate; job training for farm laborers looking for urban employment; task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84-03

1 成立机构,明确职责

为了确保劳转培训顺利进行,宁蒗专门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劳转培训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配备了5名工作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成立机构成立后,多次专门召开县级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研究农劳转培训工作。

2 编制培训规划

根据上级下达任务,按照“管培分开”方法,经过招标公示七天无异议,由县劳转办下达培训任务。县农广校承接培训任务后,多次组织全体职工学习文件、通知的内容,反复研究培训工作;同时积极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情况,并得到及时解决。

其次,根据培训任务,结合宁蒗县精准扶贫、县农业局“扶贫挂包帮”工作需要,县校通过调查、论证,按照宁蒗基本概况、培训目标任务、培训内容、组织实施、组织管理、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撰写了《宁蒗县农劳转移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并按程序向上级呈报了电子、纸质文档各一份。

3 宣传动员

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同时,县校积极与实施乡村、县局扶贫挂包帮总负责人取得联系,及时协调培训所涉及相关事宜;并通过县局扶贫挂包帮人员、驻村工作队、乡政府、村委会等人员组织开展宣传动员,还以发放教材、资料、现场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动员,让广大农民认识和了解开展劳转培训的重要性、必要性、目的、意义[1]。根据统计,宣传动员发放教材180套、资料190份、现场会3次。

4 培训

4.1 培训基地设置

根据扶贫挂包帮工作和《培训实施方案》,经分管领导与县劳转办、县农广校等单位负责人反复协商,选定了一个乡两个村作为培训基地。基地固定、够用,基本教学设施齐备;实习基地:村附近农户田间地头,相对固定。

4.2 学员招收

按培训对象应具备条件要求,在本人自愿,乡村推荐,县校审核的条件下,确定和落实培训对象,并对培训对象按村建立了培训花名册、培训台账。

4.3 教学班设置

以村为单位,建立了3个班,其中,人员相对集中的设立了两个班,相对分散的设立了一班。

4.4 培训内容

主要围绕所选定两个村委会的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开展了马铃薯、玉米、烤烟、核桃、荞麦、花椒等六个作物的栽培与管理技术的培训。

4.5 教师

配备了6名,其中,本科3人、专科3人;职称,高级2人、中级3人、初级1人。建立了教师名册一份。

4.6 教材

承训单位在编写明白纸的基础上,专门组织编写了一本通俗易懂、符合宁蒗农业产业实际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教材》。经设计、排版、装订,共印制了1000套,并会同明白纸200份及时分发给教师、参训学员,做到了人手一套。

4.7 教学

根据上级指导性教学计划,承训单位按教学班、专业、课程、学时(分理论、实作)、任课教师、教学负责人等几个方面拟订了教学计划,符合培训项目要求;教学管理统一由承训单位安排,教学负责人在安排辅导教师备课、撰写教案的同时,还随课任教师进村开展培训,并会同县劳转办人员对各教学班进行教学管理的检查、监督。

4.8 考试、考核

按照承训单位制定的《宁蒗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管理办法》规定,统一制作了试卷,统一组织了理论考试、实作考核、阅卷、登分、综合考评。据统计,试卷设计、打印180份;设计、填制了宁蒗县劳转培训项目登分表1份。

5 管理

5.1 跟踪服务

建立了跟踪制度;随机抽取了两个培训村16户分别进行了电话、实地跟踪,并自主设计、填制了宁蒗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劳转培训随机抽样调查汇总表一份。

5.2 档案管理

按项目建档3个,专人负责,专柜管理;档案中有:上级文件、实施方案、公示材料、自编教材、培训台账、试卷、授课教案、相关表册、图片资料、绩效自评报告、总结,等等。

5.3 经费使用与管理

资金足额、及时到位。经费使用做到专账核算、专户管理,实行一支笔签批制度,经费支出合理有效。

5.4 项目监管

根据培训要求,建立以下制度,进行了监管:

5.4.1 公示制度

①培训前县校向农民作了公示,三个班共三次。其内容有,培训机构的名称、培训任务、培训专业、培训时间、补费标准、政府补足标准等。

②劳输办向社会公布了一次,其内容有,培训机构的名称、培训任务、培训专业、培训时间、补费标准、政府补足标准、举报电话等。

5.4.2 “三堂课”制度

建立了“三堂课”制度:县劳转办上了开班第一堂课,中间抽查一堂课,参加结班考试课。讲解了实施农劳转培训的意义;采用不收费方式向农民讲明政府补助情况。在培训实施期间,劳输办已派出专人随机抽查一堂课,主要了解了学员变动情况及受训农民对培训的评价,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及整改要求。

5.4.3 信息报送制度

县劳转办指定专人管理和使用该系统,及时录入、审核和上报培训息。

5.4.4 台账登记制度

培训单位建立了转移培训台账。台账写明了学员姓名、年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培训专业、培训时间、补助金额、收费情况等。培训单位法人代表对台账的真实性负责。

5.4.5 检查验收制度

县劳转办在上好“三堂课”的基础上,组成县级检查验收组(原则上不少于3人),对各培训班次通过检查培训档案、核实培训台账、走访或电话访问培训学员等方式逐查验收。其中,走访或电话访问的人数比例达到培训学员总数的10%;培训档案资料完整,教学计划详细、规划的培训教材和完备的考试考核教材,培训台账记录的学员信息完整、真实;培训认真落实了教学计划,规范了教学环节和学时,所选聘教师熟悉培训专业,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学员反馈:培训情况属实,就业技能有所提高,满意度达到95%;完成了绩效自评报告,及时进行了总结。

6 成效

6.1 培训人数

根据两个村委会分布较广、海拔、气候不一样的实际情况,开展了集中理论培训、现场实作分组培训。据统计,培训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6.25%。

6.2 社会效益

通过对两个村委会进行培训,带动了周边部分农户参训;也使92%的参训人员掌握了一至二门农业实用技术。这些人将成了一方学科学、用科技的带头人。主要表现:①转变了观念,增加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农劳转培训覆盖了两个村委会十个村民小组,影响力和作用增强,提高了农民科技致富意识,调动了农民学科学、用科技的积极性,许多农民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如西川乡竹山前进村民小组李强、类似的还有烤烟种植户、马铃薯种植户、核桃花椒种植户等都纷纷表示“通过参加培训,不仅学到了技术,也开阔了视野,像这样的培训今后要多参加”。像沙力村委会老百姓集中到培训地,做到人山人海,座无虚席。通过农劳转培训,两个村参训农民整体水平有了提高,参训人员大都掌握了一至二门农业实用技术。

6.3 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培训

宁蒗是集边、少、山、穷为一体的县份,培训需要教师深入山村。为了保证培训质量,承训单位首先对管理人员、教师进行了培训,然后培训农民;同时配备进村技术指导教师(兼)4人。

6.4 密切干群关系

通过项目实施,密切了干群关系,干群面貌为之一新。开展农劳转培训,科技人员驻村帮扶,与乡村干部一起入村组、户处理问题,做到同吃同住同劳动,赢得了乡村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7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农劳转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客观讲,目前还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①部分村干部对开展农劳转培训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到位;②落实管理办法、操作规程不具体;③培训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培训教材配套不全;④参训农民素质参差不齐;⑤管理难度大;⑥技物配套困难。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强监管,狠抓落实,扎实建好项目,真正做到年初有实施计划,年中有监督、检查、落实,年末总结、报表、经费使用及时上报,并接受审计。同时在年终总结会上,对搞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事迹特别突出的报新媒体进行报道宣传。面对“十三五”规划,农劳转培训,管理要严,培训和实际操作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宁蒗特征,按期、按质完成项目。综上所述,农劳转培训工作,符合《培训实施方案》要求,符合宁蒗实际。在具体操作上,领导重视,认识统一,组织保障;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分明;操作规范,方法、措施得当,实施成效明显;材料上报及时、规范,自检自查真实有效。

农民培训教案范文第4篇

一、“点单配菜式”培训。 既谓之“有的放矢”培训,又谓之“按需分配”培训,农民“点单”,学校“配菜”,扎实培训,效果明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培训实施以来,既激发了农民学员的参训热情,又能使参训农民学有所用,深受广大农民学员的欢迎与赞赏,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农广校这种“点单配菜式”培训模式,曾在《农民日报》农民培训专版——业界点睛专栏刊登。

二、“三段式”培训。即把每次培训分为三个时间段,先播放农民需求的技术光碟,再请专家通过教学课件对参训学员开展理论培训,最后将学员带到田间地头进行实践指导。这种“三段式”培训法深得参训农民学员的喜爱。农广校这种“三段式”培训模式,曾在《农民日报》农民培训专版——集训广角专栏刊登。

三、“互动式”培训。农广校在开展阳光工程培训中,根据畜禽养殖特点,在授课时采取“互动式”方式教学,充分调动养殖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学员问,教师答。 二是教师问,学员答。 三是用活教学课件。图文并茂,直观可感,边讲边问,边问边讲,通俗易懂,讲学互动,氛围热烈,效果显著。

四、“五个结合”抓培训。一是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相结合。首先为参训农民作理论培训,然后将参训农民带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民怎样提高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怎样适时施肥、治虫,现场解答参训农民提出的问题。这种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受参训农民欢迎,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参训热情。二是阳光工程培训与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相结合。两条横幅一起挂,科技培训到农家,这种培训方式效果很好。 三是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相结合。这种培训方式,能够确保阳光工程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阳光工程培训与送科技下乡活动相结合。现场解答农民朋友对农业科技方面的咨询,并现场向农民朋友免费发放科技培训资料。五是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开展阳光工程农药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及农村经纪人培训等,可根据其涉及面广、人员分散等特点,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可通过集中培训(以县为单位)节省培训时间,又可通过电话咨询、现场指导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有的放矢的分散指导,从而使广大参训学员都能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收到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

五、突出“三个字”抓培训。一是狠抓一个“实”字,即坚持对农民培训能够指导生产、推广技术、增强技能的实用性的东西。二是凸显一个“新”字,即培训教案教材内容及时更新,培训教师的知识及时更新。三是注重一个“近”字,即能紧密结合本地实际,能突出本地特色,能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和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培训工作。

六、多元“激励”抓培训。一是用贴近需求的实用技术激发农民参训热情。二是用专家通俗易懂的讲授激发农民参训热情。三是用发放农业科技实物激发农民参训热情。四是用“以奖代补”方式激发农民参训热情。

七、建立“根据地”抓培训。一是建立油菜制种培训根据地,以此促进油菜制种产业化。二是建立食用菌培训根据地,以此促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三是建立蔬菜培训根据地,以此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化。四是建立茶叶培训根据地,以此促进“中国茶乡”绿茶茶业产业化。五是建立优质稻米、小麦培训根据地,以此促进“贡品农业”产业化。

随着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阳光工程培训模式必将会不断创新。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这是农广校的神圣使命,也是农广校的光荣职责。

农民培训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机教育培训;现状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64

在农业产业化l展的进程中,农机教育培训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农机教育培训单位,培养优秀的农机操作手,不但提高了农机手的素质,实现科技种田,而且加快了农机现代化的进程。如今农机设备的日新月异,更替较快,许多新型、科技含量高的农机设备,农机手们操作不了。因此为了适应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提高农机手的业务能力,我们急需培养实用型的技术人才,因此玉树州农机教育培训的工作就势在必行。

1 玉树州农机教育培训的现状

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机事业的发展,农机从业人员和农机装备总量迅速增加;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功能多、操作复杂的新型农机具涌向了市场。而玉树州的农机手们却跟不上农机的发展步伐,新设备不会操作,或者操作不规范,从而造成农机设备的闲置和破坏,以至浪费。由于玉树州的农机手们大多文化程度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差,农机技能贫乏,无法正确操控农机具,因此影响了农民们对农机的接受程度。同时,部分农民们购买的农机具不会用、或者用不好,不仅造成的购买资金的浪费,还增加了设备的维修费用,所以阻碍了农机现代化的发展。因此玉树州的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就尤为重要。

2 农机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而机械化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利益。一个机械化程度高的地区,它的经济、农民的素质都会提高。而农机教育培训可以培养出新型的科技人才和农村致富能手,由此激励和带动了农民们的农业机械化的热情。同时农机教育培训可以提升农机手的驾驶操作技能,降低了事故率,提高农机设备的使用效率,实现农机的最大经济效益。因此农机教育培训的好坏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3.1 师资力量薄弱,知识机构不合理

玉树州农机专业的年轻老师比例少,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而老教师的退休、转行,导致了农机教师的青黄不接。同时在职的老师知识又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加油充电的机会又少,跟不上农机发展的步伐,因此加大了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难度。

3.2 农机从业人员文化低,安全观念不强

玉树州的农民由于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他们对农机的理论知识,对各项政策法规都不能理解掌握。他们只重视实际操作,容易出现瞎干、蛮干的现象,从而给农机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3.3 经费投入不足,从而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开展

农机教育培训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培训所需的教案、教具,甚至还有机械模具。但由于缺乏经费,农机教育培训只能进行简单的理论知识的培训,无法直观地去学习了解农机的性能、特点,从而影响了农机手们学习的积极性。

4 解决问题的建议

4.1 明确培训对象及培训目标

农机教育培训是一个系统工作,必须以市场导向为前提,有计划、有重点、多渠道的开展农机化人才培训。首先以农机干部和技术人员为重点,培训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通、具有专长的农机化技术人才队伍。同时普及农机手的培训,鼓励农机手们积极参加培训,使得农机手们在驾驶操作、维修上多方位进行提升,紧跟时代步伐,从而发展为农机具的职业能手。

4.2 利用好农机补贴,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

我们利用好农机补贴、刺激农民购买农机的欲望。寻求政府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提高农民购买农机的能力。并且寻求农机经销商或厂家的合作,获取更多的农机培训资料和技术指导,使得农机教育培训工作能够锦上添花。

4.3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培训的质量

农机教育培训的成效取决于培训的师资,为此必须提高培训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通、结构合理的培训师资队伍。

4.4 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需求

农机教育培训,主要是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因地制宜,制定培训的内容要与玉树州农机发展现状相适应,注重实用性,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

农机教育培训要适应社会形势,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为社会培训出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实用型农机技术人才,促进农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