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教学实践个人总结

语文教学实践个人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教学实践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教学实践个人总结

语文教学实践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教师的个人水平对初中语文的改革和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持续、开放和动态状态的前提。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反思教学的理念,并对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技术、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有效教学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思想中。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改变落后的语文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采取科学恰当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由于语文课程是学生主要的课程之一,因此班主任很可能就是语文教师,在一些教育资源稀缺的地区,初中语文教师除了担任班主任之外,还肩负着对学校进行管理的职能。由于精力分配、个人认识和学校导向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很难明确岗位责任。其次,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做到精细化教学。语文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将这门课程的思想美、德育美、逻辑美、艺术美和文字美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方式和讲授方式,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一些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语文教学不断向功利化和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人文化和精细化落实到实处。最后,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中缺乏对自身的改进、评估和检查。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参与学校的日常考评之中,使用零散的、任务性的方式对待教学反思。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只有一少部分的语文教师会将教学反思转化为行动力。在对自身的教学成果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应该建立相关的反思档案,因为没有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检查的经验,因此会产生对工作结构分析不足的现象,很难对教师自我提升进行有效的掌握。

二、初中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对教学反思的工具进行充分的认识,清晰的制定教学目标、精细化教学过程、结果化教学反思和不断持续教学改进,优化重组教学反思,最终使初中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不断推动初中语文的教学和改革。

(一)建立多元化的综合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的多维性导致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性特征,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针对教学任务,对教学大纲进行仔细的掌握,针对自身学生的兴趣、素质、教育背景和自身能力,有针对性的制定语文教学的目标,根据前一个阶段的工作成绩,对本学期的工作任务做出进一步的明确,最终制定出本学期的工作目标。

(二)精细化执行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针对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通过采用角色式、情景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过程和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相结合,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在阶段性教学目标之中,除了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导向之外,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心理健康和德育工作。初中语文教学之中的德育功能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从课本内容出发,进行发散和引申,通过课本之中的典故对相关的典故进行联想,由故事性的思维不断向德育思想升华,培养学生树立完善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由于心理教育的目标具有不易测量和抽象性的特征,因此,在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针对课文的具体内容,通过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良好沟通氛围,针对学生的教育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课程的过程之中产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在社会生活之中,团队意识受到极大的重视,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除了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述相关的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模式的使用,例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教学小组,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等方式,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尤其要注意的是,虽然教学目标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但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将这些目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不能将这些目标在进行简单的分解之后,作为孤立的目标进行执行。在具体执行教学目标的过程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反思记录,对工作成果和工作创新进行总结

三、对教学反思进行改进,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我国目前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集中在制定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目标这两个阶段,因此,教学反思仅仅记录了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和教学目标,没有将教学反思的作用充分的激发出来,因此,应该在上述两个阶段之外,应该不断对教学反思的内容进行丰富。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反思档案,对教学任务的执行状况和完成状况进行整合和对照,明确的找出工作缺陷和工作成绩,最终产生完善的教学反思。并针对产生的教学反思结论,制定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为下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展开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和校本建设相结合,最终实现清晰化的教学目标,持续的对教学进行改进,最终使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家正,杨世国,李伟.议论文导语设计三法中学[N].安徽语文教学学报,2003,(6).

语文教学实践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探讨最优的语文教学途径,以促使学生的语文认知结构、语文行为技能和语文情意品质产生预期变化的系统工程。它提出最优的教学途径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开发促使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技能的经验和环境。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旨在开发与总结有效的语文教学理论与经验,促进中小学生在语文认知结构、语文行为技能和语文情意品质等方面实现预期变化。

一般说来,教学设计就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则是指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教学设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始于1996年,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原理在语文学科的应用与发展。它从学生语文学习需要分析入手,由确定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起点行为,到分析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任务,落脚于用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来陈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目的在于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检测性,从而有利于中学生在语文认知结构、语文情意品质和语文行为技能方面实现预期变化;不仅如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设计还着力于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开发研究,从教学媒体、教学方法与课堂结构等方面做出全面规划,并且对学生的学习业绩评价也要求做出前瞻性预测。

一、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与任务

语文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教师专业教育技术课程,具有应用理论性质。它不仅要提供相关的教学设计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以传授语文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知识为教学重点,以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技能为目的。

因此,语文教学设计的任务,就是作为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语文教学论的补充知识,以选修课的形式对高师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培训。同时,它也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在岗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良好的教学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语文教学设计以当代行为科学、系统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例如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等。

一般说来,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现代语文教学理论。

理论的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科学层次的一个基本前提。科学的理论是对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依据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原理设计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方案和措施要符合教学规律。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特别是从事教学工作时间不久的教师,由于不懂得如何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对教学做出详细规划。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随意发挥,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即使是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由于轻视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时局限于经验化处理,因而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觉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才有可能使教学摆脱狭隘的经验主义,才有资格谈论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从根本上讲,教学设计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在于为实现这种需要提供最优的行动方案。因此,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依据就是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离开了教学的现实需要,也变谈不上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集中体现在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首先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对它们进行认真的分析、分解,使之成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选择设计必要的教学措施和评价手段,使教学设计方案在立足教学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学生的特点。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它既关心“教”又关心“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的“教”,也存在着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在决定教什么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认识规律和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

语文教学实践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作文 理论指导 教学实践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写作技巧等等。

要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使得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必须通过合理的途径加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使得学生拥有有效的锻炼,提升自我的笔下功夫。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新课改下的初中作文教学进行了如下分析与探讨:

一、初中作文教学理论分析

1.国外作文教学现状及启示

提高作文能力的途径:

其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二,抛开传统教学模式。

其三,引入自然写真教学情境。

其四,注重情感教育,及时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

其五,发展低年级启蒙教育制度。

其六,重质量,轻过程。

2.国内作文教学理论总结

其一,培养实际写作能力,注重生活写真和实战能力的培养。

其二,发展新型师生关系,以教师的模范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其三,尊重学生的创作,处理好学生、学生作品、接受者的关系,从接受者的角度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而不是从研究者、教育者的角度进行评析。

其四,应用综合性教学模式进行作文训练。综合训练的目的在于使得学生更早意识到作文的实际效用,而不是单纯地应对考试。

其五,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要对学生作文的“量”和“质”进行合理的评价,以影响学生的信心为目的,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初中作文教学实践分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主导是教师,教师是最直接的教学资源,学生的首要学习对象是教师,教师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案例和最容易模仿的教学榜样。 转贴于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实践的体现主要在这样几个方面:

1.教师的组织作用的发挥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表现为策划、编剧、导演等方面,教师对学生进行组织的过程中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对整个语文作文的教学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例如:某老师在进行主题为“我们学校”的作文训练教学中的开场是让学生齐唱校歌,让学生对自己的母校进行谏言,使得整个课堂都充满了趣味,也使得学生对学校的历史、学校的人文观念、学校的发展状况有了很好的理解。在为学生奠定了相应的材料的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榜样作用的发挥

教师是学生的首要学习对象,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亲自“下水”不仅会提升教学的可信度,也会给学生榜样,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改变,产生学习的兴趣,克服心理上的负担。

3.教师评鉴作用的发挥

教师除了是课堂的主导者之外也是学生作品的评鉴者。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鉴赏的时候,教师需要做到的是以情感为基础,重视文章的情感效应。对于真情实感的文章要大力倡导,既使文章的结构、语言有欠佳的地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得学生的个人人格、个性、价值观得到正确的发展,使得学生对写作的认识有所改变,从而使得写作是一种轻松、自在、愉快的过程,又是一种寻得成就感和归宿感的途径。教师负责任的认真批语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改变,敷衍只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具体表现。要真正提升初中作文教学效果,教师的个人实践必不可少,平等的待遇才能使11—13岁的孩子们更好地接受初中作文教学,更好地融入到作文教学中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作文教学是观察、阅读、讨论、训练的结合,最有价值的作文是学生的亲身经历,是对生活的认知、对人生的感悟。初中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打好材料基础,使其有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思维能力。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标准。只有做好作文教学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性进步,完成初中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旭启 灵性之门写真善文章——以课本为例进行作文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0,(6)。

语文教学实践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对话理论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137-01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语文教师和研究人员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学。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成为教学中心。这意味着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构建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对话、合作和沟通。对话理论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对话是一个有效的方式。教学可以通过对话,对话是一种态度、观点和精神,是哲学观的教学。教师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是学习和教学这种形式的合作伙伴。

在对话理论中,教师和学生都有平等的、尊重和理解对方的权利。对话理论不只是专注于对话或沟通,而强调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质量。接受这样的观点,并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实践证明,对话理论在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正确使用对话理论,产生积极影响的对话教学,加快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辅助教学方法,教学对话可以摆脱语言障碍,有效地使学生学习语文更方便、更快捷并富有成果。

一 对话理论简介

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是第一位开展对话理论的研究者。巴赫金认为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其他人交流是它的前提。巴赫金的理论虽然没有涉及教育领域,他的思想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的价值观的问题,与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由于巴赫金探索“对话”,“对话”这个词开始被重视,并开始活跃在人们的视野。大卫・波姆持这样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意义。在大卫・博姆的对话理论中,对话是一个纯粹意义之间的流量,不拘泥于一个固定的界限。他强调对话者之间的沟通和创新。最终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提出了“对话理论”的教学模式。他提出了“哲学的对话”的概念。他认为,对话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对话理论的核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是对话理论的首要条件,那就是师生关系的最显著的特点。20世纪以来,布伯的对话理论对教育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对话理论研究开始得很晚。对话理论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部门的响应。对话理论的本质是平等、民主、沟通、合作和互动。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需要有一个真正全面的对话理论。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后,教育部门推出了对话理论的研究。但在中国纯粹的理论分析很少,强调教学实践而不太注重对对话理论的研究。

二 对话理论和语文教学

在这里,谈论的对话不是一个特定的交际形式,而是一种连接人们的社会关系。将对话理论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需要诸多努力。首先,教师必须知道,对话理论的目的是构建一个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批判能力。其次,对话理论的主题类型可分为引导型和争议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刺激双方表达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此外,教师选择的主题应该与初中学生的生活接近。一方面,这些话题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吸引学生的个人兴趣。最后,最重要的部分是对话理论设计的过程。有四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确保对话理论的环境良好。进行教学的地方、教学设施、组织形式和人际关系都必须是良好的。第二个步骤是引入主题。主题是对话理论的中介,有趣和创新的话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第三个步骤是组织学生享受教学的过程中。在此步骤中,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这些问题上。如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让课堂有序。在课堂上,组织者应使学生积极,但也应控制教学活动。第四个步骤是做一个总结的对话理论。教师需要反映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合适。

总之,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话理论可以营造一个友好的氛围,促进相互了解,并帮助完成语文教学改革。但是,教师应该认识到,对话理论并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方法。本文只谈到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囿于笔者的学识和经验,还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和专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马瑜.妇女教育与维多利亚女性文学之兴起[J].西南民族大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2)

语文教学实践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小学教育的成败,而且大大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深入研究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教学思想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改进教学方法,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切实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充分考虑个人专业水平和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由于每个老师的性格、知识水平及专长都是不同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格也就不同;加上教学方法和老师的个人特点是密切联系的,都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一定对每一个老师都适用。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去摸索教学方法,切忌死搬硬套或者机械地模仿。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做到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此外,老师还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由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老师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起他们探讨和发现知识的热情。只要老师心中有学生,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为学生服务,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悟性和智慧。

四、经常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积极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让小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老师应该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及时鼓励和表扬。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评价会使小学生信心倍增,使他们更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提高一个层次。因此,我们一定要恰当地表述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既不要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老师的评价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获得老师的鼓励而觉得高兴。而那些虚假的,不真心的评价,不仅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

五、老师要多给学生沟通交流、体现个性的机会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几乎占据整个教学时间,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只是倾听者。我们必须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只有这样语文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此外,老师还要注重小学生合作交流、公平竞争精神的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同时老师还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体现个性的机会,让他们在沟通交流中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近些年来,不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大的改变,同时教学手段也逐渐多元化,其中多媒体教学工具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它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有些老师过于频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自始至终都在使用课件,课堂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工具,要科学适度,恰到好处。此外,多媒体教学工具也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互相补充。

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促使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老师刚提出问题就马上叫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学生无法回答,老师就马上启发诱导,要求小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出答案。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多大的帮助。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提问后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语文教育更是我们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这一阶段的教与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的关键,同时也是我们的职责。为了增强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坚持现代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尽管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决心并积极实践,就一定能够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颖.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