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垃圾分类制度

乡镇垃圾分类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垃圾分类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镇垃圾分类制度

乡镇垃圾分类制度范文第1篇

一、乡镇农村垃圾的综合治理路线

乡镇农村垃圾治理方法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处理方法及维持治理意义上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政策、措施和程序,可分为软、硬两类方法。软方法主要指经济手段、科技手段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治理除包含垃圾处理外,还包括垃圾管理及政府与社会互动等层面对垃圾处理的作用,软方法虽然不能引起量变,但对后续回收、生物转换、热转换和填埋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应列入垃圾治理方法之一;硬方法主要指垃圾分流分类、物质回收利用、生物转换、热转换和填埋处置。传统上,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指生物转换、热转换和填埋处置三类,没有包括分流分类与物质回收利用,前者在以消纳垃圾为首要目的时代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后者因物质回收利用权属经贸部门而未被垃圾处理管理部门纳入垃圾处理范畴。由此可见,目前应综合评估的垃圾治理方法有经济手段、科技手段、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垃圾分流分类、物质回收利用、生物转换、热转换、填埋处置八种。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乡镇农村垃圾治理的主要准则依先后顺序为无害化、资源化、节约资金、节约土地、居民满意和减量化6项。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要求无害化和资源化,尤以无害化处理最为重要;提高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及解决垃圾处理资金短缺需要节约资金;资源节约与保护及经济与城乡可持续发展要求节约土地;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居民满意;循环型社会系统建设要求资源化和减量化。在此先后顺序条件下,利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得到经济手段、科技手段、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垃圾分流分类、物质回收利用、生物转换、热转换、填埋处置八种治理方法的权重,并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1、物质回收利用、生物转换、热转换和填埋处置四种硬方法的权重相当,不存在谁先谁后或谁好谁差的选择问题,只要能落地,其中任何一种或几种都可选用。

2、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分流分类应优先于物质回收利用、生物转换、热转换和填埋处置。考虑到全面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需要举国机制及配套政策,非一座城市更非一个乡镇可以独立推动,当地政府仅能选择性地落实此制度,因此,当地政府的重点是因地制宜地推动垃圾分流分类,为提高物质回收利用、生物转换、热转换和填埋处置的效率效益创造有利条件。

3、经济手段和科技手段是最为优先选用的治理方法,当地政府应高度重视,出台垃圾收费、奖励与惩罚等经济措施,出台政策鼓励垃圾治理科技创新与进步。

综上所述,乡镇农村垃圾治理应大力善用经济手段和科技手段,优先推进垃圾分流分类,因地制宜地推进物质回收利用、生物转换、热转换和填埋处置。

二、乡镇农村垃圾的综合治理流程

垃圾治理过程包含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流动就有方向,有必要理顺流程。尽管从处理效果来看,一些治理方法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选择问题,但从物流角度来看,还是存在排序问题的。根据上述综合治理方案,可给出乡镇农村垃圾的综合治理流程(见图1),该治理流程包含三方面信息:一是明确垃圾治理的各个环节及其衔接关系,二是明确各环节的主要内容,三是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和作业主体,没有给出资金等方面的信息。

垃圾治理流程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村民和社会组织。政府是垃圾治理的责任主体,同时也可参与物质回收利用、生物转换、热转换和填埋处置等垃圾处理作业。企事业单位、村民和社会组织是垃圾治理的主要作业主体,应专业化、社会化和产业化。

乡镇农村垃圾治理涵盖源头减量与排放控制、垃圾收集与转运、物质回收利用与生物转换、能量回收与填埋处置五个环节,可能的物流共十八种方式(见表1)。

乡镇农村垃圾治理应建立专门的收运队伍,定时定点收运,大件垃圾及有毒、有害、危险废弃物也可采用电话预约收运方式。垃圾收运由生产者或生产者委托的收运单位、垃圾处理企业指定的收运单位和政府授权委托的收运单位三类承担。生产者或生产者委托的收运单位主要承担农资垃圾包装物和失效农资产品的收运;垃圾处理企业指定的收运单位主要承担无毒无害的一般废弃物的收运(有些地区由事业单位承担);政府授权委托的收运单位主要承担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危险废弃物及家具、家电等大件垃圾的收运(有些地区由事业单位承担)。

区(县级市)应合理规划乡镇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物质回收利用与生物转换设施宜以自然村或行政村为服务区域,宜以中、小规模为主。热转换(能量回收)与填埋设施宜以一个或几个镇为服务区域,宜以大、中规模为主。乡(镇)政府应保证适当处理能力的物质回收利用与生物转换设施正常营运,区(县级市)政府应保证适当处理能力的热转换与填埋设施正常营运。填埋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应具备一定的填埋库容。

三、落实乡镇农村垃圾综合治理方案的重点工作

(一)建章立制,促进乡镇垃圾治理法治化

建立健全乡镇农村垃圾管理机构,编制乡镇农村垃圾治理规划和管理办法、乡镇保洁与垃圾处理经费管理办法、垃圾计量管理办法、设施建设与营运需求执行办法、垃圾处理服务购买与分配办法、设施建设与营运监管办法、垃圾处理考核办法等,完善乡镇垃圾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理顺区(县级市)、乡(镇)、村委会和居民联动机制,建立垃圾处理服务购买与分配机制,建立行业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垃圾处理考核机制,建立垃圾处理设施监管机制,建立经济激励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乡镇垃圾治理法治化,推动乡镇垃圾治理稳步发展。

(二)因地制宜,推动乡镇农村垃圾治理方案具体化

一是建立农资垃圾收运队伍。供销社下属农资公司专营农资,有能力承担农资垃圾的收运,这是农村地区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有利条件。农村地区应理顺城市管理(环卫)部门与经贸部门(供销社)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供销社的优势,引导供销社代表农资生产者回收利用农资垃圾,鼓励供销社代表村民回收利用农产品垃圾。

二是因地制宜选择生物转换方法。可供选择的生物转换方法有饲料化、特种酶制取工业乙醇、蚯蚓(蟑螂)堆肥、堆肥和厌氧发酵制沼。餐厨垃圾饲料化处理的技术较成熟,机械化程度高,占地较小,资源化利用程度高,具有技术优势与经济优势,但生态风险难以预测。特种酶制取工业乙醇目前仍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有待对原料成分、操作参数等进行系统研究,商业化用于餐厨垃圾处理还有待时日。蚯蚓堆肥投资少,简单易行,但土地利用效率低,一般只适用于餐厨垃圾分散处理,1亩地每年只能处理100t有机垃圾,生产2-4t蚯蚓和37t高级蚯蚓粪,蟑螂堆肥也具有类似特点。好氧堆肥技术简单、成熟,广泛用于园林绿化垃圾、秸秆等农林垃圾的处理,但占地大、周期长、臭气难以控制、产品销路不畅,宜控制在中小规模,缺氧堆肥(沤肥)也具有类似特点。厌氧发酵制沼占地小,资源化与减量化效果好,臭气易控制,具有推广前途。各地可根据有机垃圾的产量、性质、土地及资金等情况,选择适宜的生物转换方法,对于人口较多的自然村、行政村或更大服务区域,可采用厌氧发酵制沼,对于人口稀少或偏远乡村,可采用沤肥或蚯蚓堆肥等适合于小规模处理的方法。

三是建立与治理流程相适应的资金流,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控制资金投入,确保资金链环环相扣。

(三)创新突破,建设乡镇农村垃圾治理试点

建设乡镇农村垃圾治理试点工程,探索垃圾处理各环节及其组合方式的优化,引入市场机制,引进社会资金及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开发与开放乡镇农村垃圾处理服务市场,创新垃圾处理服务模式,积累产业化经验。由试点晋级示范,再到推广,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形成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乡(镇)、一乡(镇)带一片的良好局面。

四、乡镇农村垃圾治理案例

(一)长沙市乡镇垃圾治理模式

长沙市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清运处理模式,在偏远山区、经济实力差的乡村,实行分类收集、就地填埋模式。要求农村做到“三有”:户有垃圾存放桶、村有垃圾收集池、乡(镇)有垃圾中转站;做到“三无”: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为了强化乡镇干部及村干部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的责任意识,长沙市决定每半年组织评出“十佳乡镇十佳村”和“十差乡镇十差村”,评比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同时纳入对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不讲卫生的乡镇,在评选中将被“一票否决”。

乡镇垃圾分类制度范文第2篇

2016年以来,为全面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化处理设施长效运维工作,进一步提升源头分类三率,宿城区城管局在督查考核、宣传指导、长效管理方面不断探索,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产业化”标准体系。

一、主要工作

1.强化督查考核,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是完善机制。进一步完善定岗定责、积分公示、督查通报、奖惩考核等系列制度;充分发挥农村“熟人社会”独特优势,建立源头分类“可追溯”体系,落实“组保洁、村集中、镇收集、区转运、市处理“五位一体化”进程,采取“榜、帮、奖、罚”方式,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全面提高投放正确率和户收集率。二是督促后劲。督促乡镇全面建立垃圾分类督查考核机制,成立乡镇村二级的攻坚小组,强化考核。三是强化指导。采取公开培训,召开座谈会,讨论村分类难点,把脉问诊,目前已召开座谈会20余次。

2.强化宣传指导,营造全民参与氛围。一是加大媒体宣传。为进一步扩大最佳村经验做法的交流和传播,联合宿城在线、楚风夜话等栏目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宣传活动,通过试点乡镇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带动周边乡镇,形成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目前耿车镇、埠子镇垃圾分类工作已在全国各大媒体陆续报道,目前共发放垃圾分类一封信50000余封,垃圾分类宣传彩页60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600余张,悬挂宣传横幅900余条,布置垃圾分类宣传牌700余块。

3.创新智能管理,提升科学化管理体系。一是试点中转站科学管理。在2016年实现全区10个乡镇11座中转站智能化监控管理平台全覆盖的基础上,创新中转站科学化管理模式,目前耿车镇已完成称重仪、摄像头、物位传感器安装,试运行数据也接入平台。二是升级智能管理平台。对原有智能化平台功能进行提升,按照市下发的建设清单标准,试点垃圾分类全过程监管。实现了“垃圾监管可视化、绩效评估规范化、分类决策科学化”等多种功能。

4.强化内生动力,完善产业化运作体系。整体规划、统一布局,引入沃绿宝等先进技术,与多肉基地等社会资源一起倾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分类产业链,实现多方共赢的可持续模式。部分乡镇成立易腐烂垃圾有机肥生产中心,实现“统一收集、统一运作”。

5.试点积分卡模式,垃圾分类迈入“超跑时代”。在试点乡镇镇试点积分兑换,村民投放垃圾后,垃圾重量、类别、时间等基本信息都会出现在积分卡上,村民随时可看;这些信息会录入平台,并在电子屏幕上公布、更新。每次投放垃圾都能获得三个积分,复核投放正确的居民还能再额外获得三个奖励积分,进一步提高了村民定点投、分类投的积极性。同时村民可以用积分在兑换点交换生活用品,并享受优惠。

6.强化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2021年上半年投入垃圾分类资金约1000余万元,建成行政村垃圾分类收集亭3个,改新建成垃圾分类处理中心1座。新购置镇级转运车2辆,可卸式拉臂车1辆,电动三轮车30辆,户垃圾分类桶2000组。上半年,垃圾中转站共处理可腐烂垃圾2900余吨,不可腐烂垃圾36000余吨,产出有机肥800吨,餐厨垃圾400吨。城乡收运处理体系更加完善,垃圾减量达到35%以上。

二、存在问题

1.源头分类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行政村存在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垃圾混置现象,镇区垃圾桶分类准确率相对较低。

2.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人管事”是垃圾资源化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基础,但部分乡镇存在“四员”不齐、责任心不强、技能不熟,“四本”未按要求填写等问题。

3.产业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我区部分乡镇已初步构建垃圾分类第三方运作体系,但存在产品相对单一、市场竞争能力相对不足、资金相对匮乏等问题。

三、下步工作思路和举措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城乡一体。以耿车、蔡集一体化试点为抓手,组织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调研工作,同时试行建设小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中小型装潢垃圾分拣处置中心,健全农村建筑垃圾管理队伍,实现城乡建筑垃圾处置标准统一、管理统一。

乡镇垃圾分类制度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按照“城乡统筹、标本兼治”及“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积极构建“设施完备、机制健全、管理有序”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新格局,努力创造卫生清洁、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城乡环境,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在各村建设垃圾收集点,在各乡镇建设垃圾转运站,完善管理机制,在年10月底前构建“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体系。

三、运作模式

(一)48个城中村、城郊村:

1、户分类:农村居民负责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将产生的垃圾分类,每天按规定时间放置到指定地点。

2、村收集:各村建立保洁队伍,对农村居民分类堆放的垃圾进行定时收集,集中清运到本村垃圾收集点。

3、市转运、处理: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将48个城中村、城郊村垃圾收集点的垃圾集中转运至现有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其他村庄:

1、户分类:农村居民负责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将产生的垃圾分类,每天按规定时间放置到指定地点。

2、村收集:各村建立保洁队伍,对农村居民分类堆放的垃圾进行定时收集,集中清运到本村垃圾收集点,并及时将垃圾收集点内垃圾运至相关乡镇转运站。

3、镇(乡)转运:各镇(乡)负责将本辖区转运站垃圾及时清运至乡镇垃圾处理场。

4、市处理: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对运送到乡镇垃圾处理场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重点工作

(一)市委农工委牵头,各乡镇办具体负责,组织各村(居)建立保洁队伍、修建垃圾池,推广垃圾有机、无机分类收集和袋装收集,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确保垃圾日产日清、环境整洁。

(二)各乡镇办要根据各村居住人口数量和垃圾产生数量等相关情况,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各村垃圾收集点。

(三)四乡、四镇及赞善办要根据辖区居住人口数量和垃圾产生量等相关情况,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乡镇垃圾转运站,有条件的乡镇建设乡镇压缩式转运站。

(四)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牵头,市发改、财政、国土、规划、环保、建设、卫生、交通等部门及相关乡镇配合,根据实际情况对乡镇垃圾处理场进行科学选址、规划布点,建立若干个新的垃圾处理场,主要用于现有垃圾处理场未覆盖乡镇的垃圾处理;在北环路北侧合理位置规划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主要用于市区及五办所辖48个城中村、城郊村的垃圾转运服务。

五、工作步骤

年底前,完成我市所有村庄垃圾收集点、乡镇转运站及乡镇垃圾处理场的规划布点及前期准备工作;完成48个城中村、城郊村的垃圾收集点建设。

年5月1日前,所有乡镇垃圾处理场及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全部开工建设。

年底前,48个城中村、城郊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其余村庄的垃圾收集点、转运站全部开工建设。

年10月底前,全市实现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

六、工作要求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城乡垃圾一体化收集处理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提高群众参与的主动性。要教育引导群众切实增强社会公德和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乡镇垃圾分类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垃圾 法律 研究 展望

一、农村垃圾处理的来源和现状

农村垃圾,是指农村垃圾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或土地利用活动产生的溶解的、难溶解或不溶解的各种固体废弃污染物的总称。农村生活垃圾的来源:

生活垃圾的来源。通过对山西省孝义市周边农村的调研走访,农民生活产生煤渣是生活垃圾中比例最大的一部分。夏季一户5口人家庭每天可产生6斤左右煤渣,冬季由于取暖,导致用煤的增加,一家每天大约产生10斤左右的煤渣。这些煤渣并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而是随意放在农村空闲土地上,造成了农村土壤、空气及水体的严重污染。

生产垃圾的来源。生产垃圾不容易降解和自净,也不容易人工处理,是农村垃圾中对生态系统破坏最大的“毒瘤”。生产垃圾的来源主要有:建筑垃圾。随着新农村建设,“农民向城市集中”成为一股热潮。公园和新区楼房建设的背后是大面积的拆迁和重建,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些垃圾要么堆砌成山,要么填到低洼处,并没有做到妥善处理。乡镇企业垃圾。90年代末期,乡镇企业成为一支“生力军”日益发展壮大,这些企业虽然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粗放的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发展方式,产生的工业垃圾和环境危害也是不可估量的。

二、农村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1)农村自身原因。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农村两委班子重经济建设,忽视了随之而来的环境保护。大部分两委班子成员只有高中或者更低学历,农村高学历者在城市生活,而留守村民大多因为文化不够和老弱病残,没有人去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或者虽然有所关注,但并没有实际相应处理方式。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对垃圾也是随意排放,他们自身是农村垃圾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垃圾的制造者。盲目追求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可以带来巨大的财富和就业机会,但带来的污染也是十分触目惊心的。以山西农村为例,大部分乡镇企业是资源型企业,如铝矿,煤矿。这些矿产开发出来的煤矸石,以及石块被随意堆放,煤矸石中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的挥发,严重危害空气质量。

(2)法律和制度方面的原因。立法上的滞后性。法律本身存在的滞后缺陷也体现在农村环境保护上。我国农村经济、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生态环境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并没有引起法律同步的发展。城市和农村垃圾处理制度存在“二元制”。我国环境保护以城市保护为中心,虽然在垃圾处理立法方面存在空白,但是城市在垃圾处理方面有相关规定,条例出台。长期的不平等对待和“二元制”存在,导致城市垃圾处理的方法更加完善,设施更加先进,农村垃圾处理无人问津。

三、针对农村垃圾处理的法律建议

(1)消除城乡区别对待,进行合理规划和立法。首先,立法作为抽象行为,应该约束不特定多数人,不以地域作区分。在立法过程中,要消除区别对待,合理全盘规划,制定如《固体废弃物处理法》《垃圾处理法》等专门性立法。其次,立法上在公平的基础上,还应对生态薄弱的农村进行倾斜,如制定《农村垃圾处理法》等法律更有效的指导农村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

(2)通过大力普法宣传,增加农民环保意识。农村存在乱排乱倒的想象可归因于农民缺乏环保意识,缺乏对环境破坏责任的敬畏和守法意识。在“六五”普法期间,相关环保部门,基层政府组织,社会环保公益组织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升入浅出进行讲解。主动送法下乡,坚持法律“六进”活动,用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装备农民的大脑,是环境保护由政府和组织治理转变为农民主动治理,形成凝心聚力,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3)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处理长效机制。垃圾分类处理应该是一个由法律保障,政府主导,广大农民为支撑的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垃圾处理标准制定,垃圾分类处理和知识培训,垃圾分类处理的强制行为措施等。法律的制定和政府政策的实施,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污染物和垃圾排放标准在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基础上提高当地标准。不仅要通过法律条文形式进行规定,还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指引为根据。强化垃圾分类处理责任,对违法者进行严肃处理,形成垃圾合理处理甚至加以利用的循环体系。

参考文献:

[1]郑需勇.农村环境问题中的地方政府责任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7.

[2]李挚萍,陈春生等著.农村环境管制与农民环境权保护[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李晓敏.农村生产生活垃圾问题地方立法实证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乡镇垃圾分类制度范文第5篇

以党的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要求,在全县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村清洁工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建设规划有序、居住全、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美好家园。

二、基本原则

(一)危房改造

1、统筹规划。加强相关惠农支农政策衔接,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2、群众自愿。农村危房改造申报、改造方式的选择均由群众自主决定。各乡镇要在充分考虑困难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和扶持困难群众建造经济实用、质量全的房屋。

3、体现特色。注重保护传统的建筑风格,突出地方特色,

利用传统工艺、传统风格和地方建材,开展建筑节能试点。

4、公开公正。要阳光操作,实行政策、补助对象、补助标准、民主评议、审批结果全公开并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公正透明。

(二)清洁工程

1、科学规划,统筹建设。平山镇、江镇镇、清河乡、石镜乡4个乡镇要编制镇域垃圾处理专项规划,确定乡镇垃圾处理方式,统筹城乡垃圾设施建设,推动城镇环境卫生管理和服务向村庄延伸。做好“一书两图”(垃圾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说明书、现状图、规划图)的编制,把村庄清洁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垃圾处理规划中,确保“村收集”环节落到实处。

2、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乡镇要发挥主导作用,研究制定促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拓宽建设融资渠道,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社会、群众参与为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乡镇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农村实际,突出重点,防止“一刀切”、盲目攀比。采用“村收集、乡镇中转、县集中处理”的模式,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

4、经济适用,量力而行。各乡镇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卫生现状,立足现在,兼顾长远,按照减量化、资源化要求,合理选择垃圾收集处理方式和技术,不贪大求全。根据地理位置、发展需求,建设既经济、适用、环保,又符合地方特色,与整体建设风貌相协调的垃圾处理设施。

5、建管并重,提高效益。垃圾设施建设要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同步进行,着力提高小城镇综合竞争力和居民居住环境质量。要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垃圾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提高使用年限和效率,建立行之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质量。

三、目标任务

(一)危房改造。到2012年10月中旬,按照省住建厅、市建委有关文件要求,全县完成1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任务,解决部分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全问题,改善部分农村困难家庭居住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二)清洁工程。按市统一部署,从年到2014年,用5年的时间,在全县规划配套建设乡镇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开展乡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探索建立“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卫生保洁制度,在全县所有乡镇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实现农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四、建设时限

4月底前,确定我县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和实施方案,编制上报清洁工程“一书两图”及垃圾运输车辆型号,召开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及清洁工程动员会;

6月中旬,各乡镇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名单的申报,县农村危房改造及清洁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始信息录入工作,农村危房改造及清洁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8月底前,完成垃圾运输中转设备集中采购并举行发送仪式;

10月中旬前,农村危房改造及清洁工程任务全面完成;

10月底前,各乡镇自查,县农村危房改造及清洁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抽查,并迎接省市检查考核。

五、补助对象和建设标准

(一)危房改造

1、补助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重点是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

2、建设标准。农村危房改造采取新建或修缮加固住房两种类型,新建或修缮加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

(二)清洁工程

1、建设重点。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垃圾运输设备,包括垃圾转运车及小型垃圾运输车;垃圾处理配套设施。

2、建设标准。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按照人口数量、分布情况进行合理配置。建设垃圾中转站,配套相应的运输设备。

六、资金规模与筹集

(一)危房改造

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政府分类补助标准为:1、五保户、农村低保户重建房屋户均补助2万元,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危房修缮加固户均补助0.6万元;2、贫困残疾人家庭(非低保户)、其他困难户重建房屋户均补助1万元,贫困残疾人家庭(非低保户)、其他困难户危房修缮加固户均补助0.4万元。乡镇人民政府在上报汇总表时,统一按照平均补助0.8万元每户的标准进行总量平衡。

(二)清洁工程

1、2012年完成平山镇、江镇镇、清河乡、石镜乡4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省与县按7:3比例承担。省级资金重点支持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和运输车辆、配套设施的购置。

2、乡镇要成立环卫管理机构,由乡镇人民政府制定细则报县政府批准,对镇、乡、村驻地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建筑工地等,可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收取垃圾处理费,收取的垃圾处理费必须用于乡镇、村垃圾治理工作。乡镇环卫所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确定清扫范围和垃圾收集范围等。各乡镇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清洁工程实施后,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县政府成立县农村危房改造及清洁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及清洁工程建设。县住建局村镇股为县农村危房改造及清洁工程建设日常办事机构,接受政策咨询和违法违规情况的举报。建立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民生办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会议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切实加强对全县农村危房改造和清洁工程建设工作的指导。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乡镇规划服务所要明确职责,全力参与乡镇人民政府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及清洁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