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文化的分类

传统文化的分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文化的分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文化的分类

传统文化的分类范文第1篇

1.1图书馆承担着社会教育的责任图书馆作为具有社会教育责任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承担着社会教育的义务,是少年儿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修养、陶冶道德情操的极佳场所,在少儿传统教育中具有“第二课堂”的特殊作用,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学校教育与图书馆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图书馆应主动更新观念,不断拓展领域,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积极开展传统教育,承担起少儿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

1.2在少儿传统教育中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图书馆的优势之一是馆藏优势。图书馆是城市的社会文化服务中心,传播信息、共享资源的阵地,是对公民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图书馆保存着浩瀚丰厚的中国文化典籍,这些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陕西省图书馆现有大量线装古籍、珍本、善本古籍,在传统文化藏书的完整性和延续性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图书馆的优势之二是人才优势。拥有丰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图书馆员不仅能为读者提供很好的信息和文献检索服务,也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渠道弘扬传统文化,提高读者的传统文化素养。图书馆具有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任何机构不可代替的。

2图书馆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

2.1图书馆应加强传统教育的硬件建设图书馆应加强传统教育投入,增加视听文献、电子文献、多媒体文献馆藏,如陕西省图书馆网站中,馆藏资源里的“陕西帝王陵”“三秦史话”“古籍珍品在线”就很受读者欢迎。同时图书馆还应合理地调整馆藏结构,把传统经典读物集中起来设立“经典读物阅览区”“少儿国学启蒙区”“唐诗宋词区”“诵读读本区”“国学漫画区”等。图书馆必须积极创造适合少儿读者进行传统文化阅读的舒适条件,比如设立“亲子阅览区”,营造传统文化阅读的浓厚氛围,让传统教育形式活泼有趣,更具可读性和实质性,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征,潜移默化地传播传统文化。

2.2必须全面提高图书馆员的传统文化素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作为图书馆员,如果不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只是守着那丰富的传统经典,不知经典所云,就不知经典有何价值,就不能很好地服务广大读者。图书馆加大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力度,定期推介传统文化阅读书目,从而不断培养公众阅读传统文化典籍的兴趣。

2.3大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阅读推广活动是文献价值体现的重要途径,其服务质量直接决定着教育普及工作的效果。图书馆首先应遵循实用、科学的文献分类原则。文献分类应以主题为主,中图法分类为辅。目前大部分图书馆采用了中图法对图书进行分类,在实践中,可能将一套图书分割在不同的分类号下。为便捷阅读,开架阅览文献应坚持以个性的主题分类进行排列,使相关度较高的文献相对集中,利于少儿读者阅读。其次,做好适当的文献揭示工作。必要的文献揭示是对读者阅读的引导性提示,如适当地对传统文化典籍的创作背景、历史演变等内容给予生动的故事性介绍,则容易引起小读者的阅读兴趣。

2.4有计划地开展读者活动开展读者活动就是加强文献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有计划地开展读者活动,不但能促进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图书馆完成辅助教育职能的有效工具。一是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讲座。举办文化学术讲座无疑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和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邀请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或研究传统文化的知名学者系统地举办传统文化讲座。二是开办少儿经典诵读班,举办“少儿国学课堂”“少儿书法比赛”等活动;利用中国传统节日、重要历史事件通过多种形式表现传统文化。在主动向读者宣传传统文化的同时,激起其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自觉性。三是举办专题传统文化展览。利用馆藏珍贵的传统文化实物、典籍、视频资料等,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图书馆内举办专题展览,让学生置身传统文化的海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既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是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好方法。四是利用网上图书馆,丰富网络资源。将书籍、讲座、展览等制作成电子资料,放在图书馆网站上,使读者能便捷地阅读经典书籍,观看国学讲座和专题展览,这对弘扬传统文化和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是很有帮助的。总之,在传统教育上应具有创造性,并建立多元化服务体系。

3结语

传统文化的分类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传统图案;现代标志;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182-01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融入我国,这便给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传统文化的发展及继承由此便成为我们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

在当前的社会中,传统图案现代的标志中应用,赋予了其全新的意义与价值,充分的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我国在2008年举办的奥运会,当时的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便是典型的传统图案应用在现代标志中,使其具备了时代特色及意义:第一,会徽是以中国传统的印章形式出现的,充分的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而且采用的颜色是我国公认的喜庆颜色,彰显了我国的民族文化特色;第二,会徽是将我国的传统汉字“京”与“人”相结合,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字的文化底蕴,并将我国欢迎各国来宾的友好之情予以彰显;第三,国际规定的奥运会的宗旨是’更快、更高、更强”,而我国的会徽则以生动、形象的表现出这一宗旨。由此可知,传统图案在现代标志中应用,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二、传统图案的概况

(一)传统图案的界定

图案的定义是非常广泛的,既可以单纯的指一些事物上的纹饰以及颜色,还可以指整个事物乃至包含其中的纹饰,比如颜色。“图案”一词在解释时,需要将“图”和“案”分开来解释,而根据这两个字的解释,人们通常将图案划分为两大类:基础图案与工艺图案。但是,这两类并不是完全不一致的,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点,例如,两者都存在平面和立体之分。其中,平面图案指的是二维空间中的图案,而立体图案则指的是三维空间中图案。

我国存在的几千年中,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朝代,因此,在每个时代中的图案风格都是不尽相同的。

(二)传统图案的分类

根据每个时代的图案造型,可以将我国的传统图案分为以下几大类:第一,人物类图案,用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平安富裕的愿望;第二,祥禽瑞兽类图案,用来表达美好的愿望;第三,植物类图案,用来表达高尚的情操和对事物的感慨;第四,几何纹样;第五,文字类;第六,篆刻;第七,多种表现形式的综合运用。

三、传统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一)消除设计语言的单调与匮乏性

我国传统图案的题材基本上均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其应用的范围也是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现如今的标志设计中,语言单调而又匮乏,因此,加入传统的图案是顺应了标志设计的发展,使其形式得到了创新与发展。

(二)激发民族自信心,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现代标志的设计必须要结合我国传统的图案,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传统文化体现了我国整个民族的特色,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经历了五千多年的风雨洗礼,造就了现如今愈加纯粹的传统文化。将传统的图案融入到现代标志中,既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对传统文化拓展和延伸,并且还可以使现代标志的意义变得更为深厚。每个国家的各个民族均有自身的文化精神,文化精神体现的是国家的素养,弘扬民族的文化精神是国家每个公民的责任。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是经过了五千年的积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精华,这些都能够在传统的图案中予以展现。

(三)满足人们文化消费的需求

为满足人们更高的文化需求,商家为更好的营利,吸引顾客的消费,标志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彰显商品的文化蕴涵,标志设计就必须要融入传统的图案,来充分体现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而达到吸引消费者及营利的目的。例如,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标志,就是将我国传统的“盘长”和“回纹”图案应用到标志中,不仅极大的增加了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还含蓄的表明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流畅性,彰显了其产品的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四、结束语

总之,标志的主要功能就是向人们传递信息,以此吸引人们的目光。近年来世界开始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我国要想在世界中赢得一席之地,需要设计富有特色的标志,而将我国的传统图案融入其中便是最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创新我国独有的标志,还能继承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值得借鉴与参考。

传统文化的分类范文第3篇

在各国文化不断交织与共同发展的今天,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发展与传承是每一个国人的使命。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拓展与传承,最为直接的方法便是将其与现代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使其充分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来,从而营造良好的中国特色社会文化氛围。中国特色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会给设计本身带来较为可观的商业与审美回报。因此,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文化传播与设计的表现效果都具有推动作用。

二、现代视觉传达传达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分析

1.现代视觉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借鉴应以设计为主体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应用不是传统文化代表性事物简单的重复利用,也不是仅仅表现于对传统事物的重现,而是应该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设计中来,以设计为主体展开对传统文化的传达。在经济发展极为迅速的今天,设计者们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对设计的元素进行深究,使自身的设计重点不仅仅表现在商品经济的需求上,还应表现出设计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2.传统文化视觉表达过程中应考虑文化的象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时,应对文化的象征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考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设计者在设计应用时,可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类,将文化内容的运用与当地的风俗文化结合起来,使其更符合当地的设计特色,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中国传统文化源于中华民族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是通过人民不断的社会劳动下来的。因此在设计时,还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充分利用文化的象征意义。

3.应注意现代化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在现代化设计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利用层次,应该充分考虑现代化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一项设计,如果与中国传统文化偏离较远,则无法充分表达中国特色,与传统文化氛围营造的理念相悖;如果在设计中,过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生搬硬套,则会使设计显得生硬,缺乏技术含量,反而无法起到美学与文化传播效果。

三、结语

传统文化的分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传统文化; 传承; 有效途径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实力,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中华民族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民族,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乡土性的文化,它产生并服务于农耕社会。它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着民众的审美理想。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情感之根,其文化内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天独厚的根基。新农村文化建设要立足于本土 ,突出发展“本土文化”,发挥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作用,塑造新农民的作用,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发。

一、 传承和革新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首先,民间传统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的,是历史进步的标志,凝聚了古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和实践经验,时代沿袭传承下来的民族民间的文化蕴涵着大量的尚待开发和破解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后人的文化创造无限丰富的灵感资源。

其次,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综合态势的文化,是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渔猎文化相互融合的文化,真实地反映了生产生活实际、民族特征、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并以潜移默化的独特方式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为文化创新提供着基因和动力,不断地传承着文化传统,延续着中华文明。

第三,保护传统文化遗产要在深层挖掘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并赋予其经济意义,使其融入经济发展大潮,创造市场价值。

二,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的严峻形势

就目前就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来看, 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明显着力不足。

首先,从社会认知和社会观念上看,对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偏差。一方面,一些人认为传统文化的抢救和保护是一场临时性的“运动”,没有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官方和民众更多注重的是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开发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地方发展带来经济效益而非其自身的传承和革新。实际上,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 或者说是主要途径。事实上,很多村广播、图书室建起来后, 却因为缺乏有吸引力的内容而最终闲置,而导致资源浪费。

其次. 在现代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影响下,导致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开发多, 保护、创新少。受强势商业文化的冲击挤压, 各地政府对待民间传统文化的价值评判与取舍的标尺就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有选择性的、功利性的开发, 使得起源并发展于民间的传统文化自我调试和自正的空间正逐步收缩。另一种情况是,随着现代化浪潮的涌起、市场经济的深入和信息的快速更替,社会成员在大量接触外来文化后,开始认同现代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尤其是年轻人大多钟情于现代艺术,追求时尚,对传统艺术和技艺不再有昔日的热情。

第三民间传统文化后继乏人。民间传统文化通常只存在于某一独特地域和人群当中,尤其是一些民间传统技艺,基本上都掌握在少数才艺精湛的艺人巧匠之手, 大多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但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农村青年一代大多外出务工,受都市文明影响,对传统技艺兴趣不高,加之学习传统技艺难度高、耗时长、收入低,需要下苦功夫,令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如根雕、刺绣、剪纸、竹纸等传统工艺大多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学会。这就使一些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令人堪忧。

三、传承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有效途径

(一)建立有效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方式与原则

首先,建立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实行分级保护制度,对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如在对农村传统文化普查和整理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力量对农村文化遗产进行科学认定、鉴别、分类、制订和落实保护方案。建立市和区、县(市)农村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搜集、记录、分类、建档,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特别要对传承人生活状况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和保存。

其次,保持民间传统文化产生、生长的原始生态环境。民间传统文化的多样性跟生物的多样性一样,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存在的基础就是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方式。营造适于农村传统文化生态良性发展的社会环境,是农村传统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保证。

再次,要保护好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要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等在传承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中的骨干作用,并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形成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群众基础和舆论氛围

(二)构建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机制和体系

抢救和保护农村传统文化,要使保护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模式,采取合理有效的保护方法和措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构建起有效的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机制和体系。

首先,设立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施行农村传优秀统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文化生态环境是民间传统文化赖以生长和传承的土壤。设立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重点保护古建筑、历史街区、传统民居、当地居民及其民族传统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其次,建立健全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机制。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有赖于健全的工作机制及领导机制。健全的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策法规,有利于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划,有利于开展、组织学术、展览(演)及公益性活动,交流、推介、宣传保护工作成果和经验等。

再次,注重开展各种民间传统文化交流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涉及范围广,关涉到人类学、社会学、法学、传播学、史学、民俗学、民族学、地理学及艺术学、博物馆学等多个学科,要充分吸纳专家的研究成果,积极利用各种手段对民间传统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系统的宣传、展示、普及。

(三)通过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来促进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积极筹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传统文化专题博物馆或展示中心,将农村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形成有注意力的民间艺术休闲体验和旅游景区,充分发挥民族民间艺术的经济价值。开展民族民间文化商演、展演、展览活动,增添景区的人文色彩,提升景区的品位和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经济资源,以生产性方式保护。比如年画、剪纸、根雕等很多手工艺制作项目,都可以作为艺人生产、生活方式延续传承。甚至可以通过资源重组,以产业运作使这些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播。很多民间手工艺制作项目的繁荣,是与文化生态的生成紧密关联的。比如传统民族节日仪式的发展,会大大增加民间艺术品(如年画、剪纸)的需求。

结语

新农村文化建设要立足于本土,立足于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革新,才能切实推动农村建设的发展只有将民间传统文化借新农村文化建设之机,通过有效的传承与创新途径,完成自身的现代性重塑, 才能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软动力。(作者单位:燕山大学)

本文系“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名称:秦皇岛市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2025A086

参考文献:

传统文化的分类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电视广告;优势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166-0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聚成的一种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所包含的的内容博大精深。而电视广告是通过电视媒体传播,运用声画组合的表达方式、传播特定广告信息内容的一种广告类型,同时电视广告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在电视广告中也早已被广泛运用。传统文化在电视广告中的成功运用,是因为它把握了消费者的心理特性,能吸引受众的眼球,能全方位提升广告内涵,增加广告感染力。

一、提升广告文化内涵

广告的文化内涵对于广告的品质而言至关重要,在酒类等这样的广告中更是如此。传统文化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其实就是对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文化价值与文化内涵等方面的运用。在电视广告中出现的以“仁”、“义”等为核心衍生出的重情义、诚信好礼、修己修身以及家国观念与民族情结等。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水墨动画》宣传片电视广告,运用的就是中国的水墨画。在广告片中,水墨由静态变为动态,把水墨人格化,然后我们的视线也跟着他一起在山水之间游走,仿佛我们也置身其中的享受着这种幽深、高远的意境。这样能直接触碰人们的文化情怀,激发整个广告的内涵的表达,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同时,在电视广告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可以更好的宣扬企业的文化理念,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

二、增加广告感染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就像威廉・福克纳所说的:“占据他的创作室的只应是心灵深处的亘古至今的真情实感,爱情、荣誉、同情、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少了这些永恒的真情实感,任何故事必然是昙花一现,难以久存。”在很多电视广告中反复利用伦理亲情的传统元素,烘托出浓浓亲情,会直接影响观众的情绪,进而增加广告的感染力。尤其是我国传统的伦理文化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强调的是“孝悌”,“入则孝,出则悌”,视孝悌为“仁之本”,主张“仁者爱人”,继而向外延伸就有了家庭之外的“亲如一家”、“手足情”的友谊之情,因此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充满着人情味儿。因而采用“情感诉求”这一主题的电视广告,可以很容易用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直接感染观众的内心,因而取得比较好的传播效果。

三、电视广告更好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挖掘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广告创意

电视广告是一门集视觉与听觉于一体的电视传播艺术,而艺术又来源于生活。借助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电视广告创意,把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文化特性直接转化为具有独特个性的电视广告创意,是使电视广告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明智之举。比如在电视广告中采用中国的古文字或者文言文,然后加以艺术化增加电视广告创意的传统文化色彩。还可以在电视广告中巧妙地运用图腾与传说,把它们加以恰当的艺术化。中国诗词歌赋对称、对偶的特性及其优美的韵律,都是可以使电视广告创意富有传统文化色彩。

(二)寻找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表现形式

首先,发掘传统的审美观。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是其对美的最高境界之追求。凡是意境美的电视广告大都可以说是广告的典范之作。如中央电视台的水墨动画宣传片,巧妙的借用中国水墨画所具有的意境美特性,把水墨动态拟人化,把我们受众带入虚幻而优美的意境,在欣赏的同时也接受了广告信息,令人印象深刻。再次,巧妙地运用托物言志、寄情于物的方法。这是现代电视广告中惯用的手法。如比如魅力十足的“中国红”在郎酒广告――红花郎,2013年贺岁广告中就运用了这一元素,“国色迎春,红花郎”。广告中采用醒目的大红调布满整个银幕,给浓郁的年节气氛增添了色彩,也赢得了观众的欢迎,同时有力地提升了广告贺岁的整体审美性和影响力度。“中国红”是吉祥的象征,预示红花郎酒能够大卖的同时也渲染了中国过年的喜庆气氛。

(三)依靠传统文化获得消费者的心理认同

促进产品的销售是电视广告的最终目的。广告创意所传达的销售信息要想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就必须要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创意的基础就是要知道消费者在想什么;弄清楚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及服务,关心的又是哪一种或者哪几种利益等,把握和引导消费者消费心理是电视广告成功的重要环节。在电视广告创意时应该积极地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地联系起来,在广告创作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直接或者间接反映广大受众的生活习惯、道德观念、民族风格、民族心理、价值取向等,从文化心理上接受消费者,达到与消费者充分沟通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消费者的心理认同。

参考文献:

[1] 孙会.电视广告[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2] 滕文晓.现代广告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J].泰山学院学

报,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