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在传统文化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多福文化 吉祥图案 陶瓷装饰
一、多福文化的产生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沉淀都为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宝藏。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多福文化,多福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孜孜追求,时时向往的美好期盼。随着社会的发展,多福文化内涵延伸为对物质文化富足,精神境界高尚的完美统一。在生活中多福文化体现在方方面面,通过建筑彩绘、陶瓷、刺绣、织物、漆器、雕刻等载体进行传达。
在陶瓷装饰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多福文化,这些内涵通过艺术上的造型和陶瓷装饰来进行表现,人们通过这些直观的完美形式来表达对幸福美满生活和财富的追求与渴望。
二、体现多福文化的传统吉祥图案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有着图腾崇拜。人们对于未知的世间万象与各式飞禽兽类、花鸟鱼虫等动植物的形态和特性充满了好奇与幻想,祈福求安的图形符号便由此而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思想在意识形态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伴随着手工艺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幻化出的影像渐渐可以用实物来表现了。在悠久的中国文化中,多福文化的出现是文化宝藏中最优美、最绚烂的一部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吉祥图案来加以表现。人们巧妙地将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意象融入美好的寓意之中,有的则是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素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将图形与吉祥寓意进行完美的结合。早在汉代织锦上就已经出现文字吉祥图,如“万事如意”、“延年益寿大益子孙”等。富含吉祥意味的的福、禄、寿、喜图案也已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
三、传统吉祥图案的表现寓意
在吉祥图案的创作上,人们常将芝兰同画在一起,寓意高洁的君子之交;秋天的临霜开放,异常耐寒,常成为文人墨客歌咏的主体,被寄予高尚的情操。在吉祥图案中,则被赋予吉祥长寿之意。还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成双成对的鸳鸯,常用来寓意恩爱夫妻。吉祥图案的创作常借物以抒情,借用文学比、兴等创作手法,并综合象征手法,体现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综合手法的应用也赋予了图案更为丰富的祈福祝愿。使得作品更为饱满生动。像由佛手、桃和石榴组成的“三多图”,意在多福、多寿和多男子,这三多组合在一起,便是人们所憧憬的美好幸福生活的象征。
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传统吉祥图案仍焕发着极强的艺术魅力。根据人们在制作吉祥图案时的创作方向,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汉字谐音。逢年过节,大多数中国人都愿意讨个“口彩”。实际上这也正运用了汉语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同音不同字。利用汉语的谐音以表达某种吉祥祝愿。这种创作在吉祥图案中的运用十分普遍。例如一只鹌鹑与九片落叶组成的图案取“安居乐业”之意――鹌居落叶;又如梅同“眉”,喜鹊代“喜”,枣同“早”,花生代“生”等等。这些谐音就为吉祥图案提供了素材,可制作出“喜上眉梢”、“早生贵子”等吉祥图案。
用最直观的物件来做吉祥图案的素材是最常见的应用方式,人们一看就能获得祈福的印象。像金元宝、宝玉等是属于财富的象征。灯笼是传统节日中最常用的喜庆挂饰。在灯笼上绘上五谷,寓意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绘上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寓意书香雅阁,文人雅士。一些描绘宗教故事的吉祥图案,是最具代表性的寓意吉祥的例子。像描绘道教“明暗八仙”与佛教“八宝”、“八吉祥”的图案都属此寓意。
四、陶瓷装饰中的多福文化体现
陶瓷中体现多福文化的装饰形式,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它不仅具有美得装饰形式,而且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出了美好的寓意,也体现了人们的精神理念。陶瓷装饰是审美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艺术表现手法的综合体现。它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一般情况下需要符合“适用、经济、美观”三大设计原则。
陶瓷装饰中的纹样不同于平面装饰,陶瓷装饰纹样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转化的过程,其纹样的设计必须要符合陶瓷立体外形的要求,让人们能够欣赏立体造型上的纹饰。现代陶瓷装饰的设计结合了我们现代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经济结构对传统吉祥图案进行发展创新。使它能在国际大背景下的今天,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立足于现代的装饰设计中。
陶瓷装饰的创新向多向思维开拓型展开,从材料、工艺、技术、装饰手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一些古老的陶瓷品种闪现出新的光彩,材质、肌理等变化创新在陶瓷装饰中体现出来,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元素。
“鱼”是陶瓷装饰纹样表现中传统题材,现代陶瓷装饰中鱼纹的形式或变形或抽象,形象千变万化,以 “鱼”示“余”展现多福文化特征依然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所以就出现了莲子与鱼谐音“连年有余”等装饰纹样,以“鱼”作为创作素材,来展现当代陶瓷文化特色,传递文化背景,可以看出传统多福文化题材与现代艺术形式的结合在陶瓷装饰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方面体现出它的装饰意味和美的寓意,另一方面使陶瓷作品更具有了文化性和时代性。
陶瓷装饰是中国多福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陶瓷装饰艺术的传承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现代陶瓷艺术装饰赋予了新的审美观念,新的表达方式,中国传统的多福文化依然通过陶瓷装饰创新得到了发展传承,体现出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周淑兰,中国陶瓷纹饰 [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9.06
[2]孙秀春,骨质瓷综合装饰探讨[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
【关键词】现代建筑装饰;传统文化;元素;应用
1 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元素解析
建筑装饰元素,即在美化建筑与在建筑空间的框架上,使得建筑的生命力得以拓宽,以追求比较直观的“视觉感受”,进而促进建筑的美感与视觉效果得以强化。
1)建筑装饰元素题材。在传统建筑装饰中有构件、雕刻、彩绘等元素,不同的元素采用的题材也有不同,大部分是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建筑装饰元素的题材的特征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其主题始终围绕的是吉利祥瑞、趋利避害,所以一些民间艺人会采用对自然物象的谐音或者是通过象征的手法对民间故事的题材进行整合,促进建筑题材和人类认知情感的交流,也可以从另一方面传递人们的愿望比如“鱼”谐音“余”;“苹”谐音“平”;“三羊(阳)开泰”;“太平有象(祥)”等词汇。
2)建筑装饰元素的表现形式。因为装饰元素的多样化,所以表现形式也是具有多样性的,一般通过彩绘、雕刻等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在固定的历史时期可以展现出建筑里面的民族民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而且也可以看出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希冀。
(1)彩绘。何谓彩绘,即利用色彩之间的关系,来突出装饰图示绘制在建筑构件的作用,这一类的建筑形式主要在梁仿、窗权、柱头、门扇、斗拱等构件上,通过色彩的描摹不仅可以延长建筑构件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增加建筑的个性和美感,体现出人们热爱生活的特点。
(2)雕刻。何谓雕刻,即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形式是木雕、石雕、砖雕,在建筑过程中担任着整体的特殊功能,以及表现大众的审美要求。①木雕。人们通过对木材及相关材料的雕刻加工,在建筑中充当固定功能和表达木材特有的审美意思,是传统建筑的骨架形式在构件中主要充当柱、仿、梁、檩,来展现出古朴典雅、华丽富贵的风格。从工艺上划分有浮雕和圆雕,浮雕采用在天井上方栏杆、檐条上;圆雕是在斗拱、檩条、梁架、立柱上的构件的装饰手法。②石雕。人们把石块雕刻成各式各样的图案与形象,展示建筑物体的长久性和结实性,也是一门展示人们智慧和思想的工艺艺术在我国的传统建筑构件中一般运用在台阶、石碑、石狮、抱鼓石、石像等,形象不容易被损坏。③砖雕。人们在砖块上通过对人物、山水、花草的雕刻,来表达人们的希望,是我国传统建筑的常见的艺术形式主要运用在寺塔、房屋、大门、墓室等建筑物的构件或者是墙面上。在题材的处理上主要采用吉祥的图案和形象,比如龙凤、羊、麒麟、狮子等动物来表示龙凤呈祥、三阳开泰等含义,同时一般的松柏、梅兰竹菊、卿鱼都是在砖雕常见的物象。
2 传统建筑装饰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建筑装饰元素主要采用的打散、重构、变形的手段和原则,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传统装饰元素的不断研究和翻译,现代建筑装饰的形式不断进步和丰富,展示多样化的建筑风格,表现传统美感和文化。
1)对元素的引用。在现代人的审美观的引导下,现代建筑在运用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过程中,通常是直接引用构图优美或者是简洁的图案。比如在茶楼的墙面或者是园林建筑中随处可见的龙纹和几何纹等雕饰;在深圳的万科第五园里的祥瑞图腾,都是对古代建筑图案的直接引用,展示江南传统水乡的村和院的特征。
2)对元素的抽象变异。现代人通过对图形的进行几何的变化,简化或者是夸大来展示出独有的神韵和造型,以强化主题为目的,来改变建筑的比例和结构,让原有形象更加具有生动性。主要引用在窗格和斗拱上,夸张的设计,现代结构的建筑依然可以看出重视传统的阁楼的意味,在方格窗错落有致下,建筑物对现代气息和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比如在某博物馆的设计风格上就是采用传统装饰元素的窗格艺术手法,通过现代人对元素的抽象变异,展示窗格曲折的变化,创造出放大版的几何体,对现代美进行合理的诊释,不只是突破了呆板的矩形,而且还是得窗格的建筑具有相应的使用功能。
3)对元素的分解和重组。即是把建筑装饰元素分割意味,遵照一般的规律来进行的重新组合。分解就是有步骤有规律的对装饰元素进行分解,以自由的方式和建筑的创造原理,运用对比,重复,对称等方式对节奏和韵律进行合理地把握,采取近似和特异的形式对建筑重塑生命,即使是自由分解也是在构成原理的基础下自由随意的分解。重组就是对元素的大小变化、重复组合,简化或者重叠进行组合。对元素的分解和重组可以使得传统装饰元素富有时代气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因为分解与重组创造出来的建筑物设计都是以现代人审美观为基础,进行的建筑装饰元素的改造,所以使传统装饰元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以下就是两个基本的例子:
(1)世博会的中国馆:它是对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现代化创新化,对建筑形状的夸张的变异,把斗拱的传统造型,利用现有技术和建筑材料进行分解和重组,变成现代的斗拱形状,展示在国人的面前,对斗拱元素的分解和重组可以体现出当今工程技术的结构美感,也可以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气神。(2)藤本壮介的终级木屋:同样采取的分解和重组的手法,利用建筑元素中的木材重组形成的空间,使得木屋在保存空间的形势下,又具有原式和整体结构,对大自然中的智慧的运用来展示美感。
3 传统建筑装饰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作为传统文化的艺术精华,传统的建筑装饰元素装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容,因为传统的建筑元素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获得的灵感,表示对幸福生活的愿望。时代的背景下,现代建筑设计对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抽象化,不仅要展示建筑本身的文化特色,还可以传达传统建筑装饰的含义,把现代气息和传统文化的韵味有机的结合。
1)香山饭店:把江南民居和传统庭院的装饰元素融人现代建筑中,通过对元素的抽象变异、分组与重组,展示香山饭店独特的建筑形体和布局正菱形的窗户,走兽,文祥的装饰元素都显示出吉祥的气息;壁灯和楼梯间上采用各种动物的图案,也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在现代建筑的过程中宣示了我国的传统建筑的观念,追求美好的生活愿望,同时也吸收了西方建筑的哥特式风格,使建筑风格多元化。
2)苏州博物馆:巧妙借用水面,把建筑物延伸在周围环境中,展示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在木床上雕刻出各式瑞祥的图案,用木质边框做外白色底色加上山水的颜色,增添出传统文化和地域色彩。博物馆的屋顶是飞檐翘角的坡顶,对传统建筑元素的分解和重组,演变出新的几何形体对屋顶的装饰,同时还采用现代材料的玻璃,是一座具有现代化的创意园林。
4 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中,需求日益多元化,所以现代建筑装饰更是要对传统的建筑装饰元素进行研究和继承,吸收其精华,通过把传统建筑装饰和现代建筑装饰的对比,找出相同之处,坚持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对于外来文化,要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去其糟粕,创新建筑设计理念,让传统的建筑装饰在现代建筑上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 现代包装设计 运用
在现代商品市场竞争中,拥有一个好包装设计,不仅可以让商品更能够吸引消费者们的眼球,而且可以提高商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如果我们的设计者在现代商品包装设计的过程中能够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那么对于提高商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是很有利的。另外考虑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商品包装盒设计和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路径。
一、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的意义
当下正大力提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鉴于商品在市场上的超强流通性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渗透性,我们的设计师可以考虑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去,借用商品这个流通载体,把传统文化寄托在上面,让人们在购买和使用的这些商品的时候,能够学习和了解到包装设计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致使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时间非常有限。现在的学生一离开学校,更倾向于把时间花在娱乐和休闲上面,而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就更没时间去学习这些传统文化。相比于系统地花时间去了解这些传统文化,人们更倾向于利用零碎时间来做这些事情。而商品是很好的载体,它们几乎涵盖了人们日常的吃、喝、住、行等。大家在买自己所需的商品时,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其包装;如果包装设计者们将符合这些商品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包装设计中来,人们不仅会喜欢商品本身,也会对这些与商品相关的传统元素感兴趣。这样消费者很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和学习到商品包装中的传统文化。不仅如此,含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商品包装在商品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以致能够推动商品经济更好地发展。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商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以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被人们不断地学习和传承。在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其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商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而且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接下来从传统材料、图案、色彩、文字四个方面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和发展。
(一)传统材料元素在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也不断提高。人们在选择购买商品的时候不仅注重商品本身的质量,也对商品包装设计材料的环保性和天然性越来越关注。现在包装设计中多采用的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并加工后的人工合成材料,因为这些包装材料生产成本较低,具有很好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广泛运用于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但是,这也造成了很多的问题,不少包装材料存在易生产、难回收处理的问题,比如目前泛滥的“白色污染”问题,给人们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另外国家和政府在处理废旧包装材料的时候需要花费更多的物力和人力,这也是很浪费资源的。所以我们的包装设计者有必要运用传统天然无污染的包装材料。中国传统包装材料包括草木、竹藤、皮毛等等。这些传统材料自身成本很低,同时非常实用。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的就是这些包装材料。如我们的设计者在设计陶器、瓷器、玻璃类商品包装的时候,可以运用草木材料。这样既可以有效地保护商品,同时将草木本身粗犷豪放、不拘一格的气息与商品的洁净且有艺术美的气息相结合,这无形中向购买者提供了很多实用信息。当然这些传统材料需要和商品自身的特点相结合,不能张冠李戴,以免降低了商品本身的品质。总的来说,在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合适地运用传统材料不仅有利于环保,而且能提高商品的竞争力,同时也是向社会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二)传统图案元素在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我国传统图案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样式风格和文化底蕴。很多的传统图案有着深厚的寓意或者美好的祝福,这些传统图案都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如果我们的包装设计者将这些传统图案运用到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那么就可以将美好的祝福或者吉祥的寓意融入到商品之中。我们的设计者在设计像珠宝首饰这类昂贵且有贵族气息商品包装的时候,可以考虑运用龙凤双飞的图案,因为这些图案象征着高贵的身份,可以给予消费者一种心理上的极大满足。另外,竹节图案寓意着节节高升、蟾蜍图案寓意着财源广进、石榴图案寓意着多子多孙,我们的设计者在设计相关商品的时候可以加入这些有着特定寓意的图案,将它们刻画在商品包装外面,不仅让商品的外观更加吸引人,同时向购买者传达美好的祝福。这样商品的整体外形和内涵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当然我们的设计者不能盲目地运用传统图案,在运用的时候要加以选择,将传统图案的寓意和商品本身的用途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商品包装设计相结合,实现商品质量和内涵的飞跃,并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三)传统色彩元素在F代商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人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最先看到的是商品包装的颜色,如果一件商品的包装拥有一个既能吸引人眼球又突显出商品特征的颜色,这对于提升商品的整体市场竞争力是大有裨益的。如果把中国传统色彩元素运用到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来,就一定需要深入了解各种色彩元素的内涵以及作用。中国传统的颜色主要包括:红色(代表着吉祥、热情、革命,被国人成为“中国红”)、黄色(代表着皇权、庄严、威武)、绿色(代表着平和、理智)、蓝色(代表着稳重、神秘)。如我们设计者在设计礼品包装、节假日庆祝用品的时候,可以考虑用传统的中国红作为包装设计的主要颜色,这样不仅显得商品红红火火,也突显出吉祥热情的美好愿望。当我们设计珠宝首饰的外包装的时候,可以将传统的黄色作为主色用在这些贵重商品的外包装盒上面,因为黄色可以将珠宝首饰的价值表现的淋漓尽致,也可让我们的消费者在打开珠宝首饰盒之前,被包装的炫目颜色所吸引。还有送亲朋好友生日礼物的时候,可以用蓝色作为外包装盒的主色,这样很自然地凸显出礼物的神秘和珍贵,让你的朋友能够感受到你的良苦用心。总之,将这些传统色彩的各种象征意义巧妙地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可以更好地表现商品的功能、用途和特色,使商品更有魅力和文化底蕴;从而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兴趣,提升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传统文字元素在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文字历史悠久,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字艺术。其中书法艺术就是在传统文字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国书法是按照文字的特点和内涵,并以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来写字,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线条艺术,向世人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将传统文字元素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要特别注意传统文字的寓意和内涵。合理地将书法形式的文字书写在商品外包装上,并进行精心的编排,就可以把商品的重要信息有效地传达给我们的消费者。另外书法自身特殊的视觉吸引力,会给商品增加强有力的视觉感染力,这对于吸引消费者们的购买兴趣是很有作用的。不仅如此,合理地将传统文字的书法艺术运用到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还可以有效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尽显我国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如中国的茶叶包装,我们设计者可以用书法字体作为外包装上商品名书写形式。这样传统文化中的书法艺术和茶文化就会巧妙结合在一起,让购买者在品茶之时感受到包装上书法艺术的魅力,从而给予自己在味觉和视觉上的双重享受。但是书法字体在包装设计中不能乱用和错用,否则会造成负面影响。正常情况下、隶书、楷书、行书彼此比较相似,方便消费者识别;但是甲骨文与篆书字体结构比较复杂,不适合用在商品的外包装上。所以我们的设计者要将传统文字书法艺术与包装对象的属性和用途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字元素的独特魅力。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合理地运用到现在商品包装设计中,对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只要我们设计者在现代包装设计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好传统文化元素,将其与包装对象的属性和用途有机结合,就能够发挥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且提高商品的文化底蕴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斌.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4(8):18-20.
关键词:包装设计 传统美学观
现代包装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更是人类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载体。它是以大众生活为基础,以文化为本位,以生产生活方式为导向,沿着历史的文脉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设计与文化从来都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紧密而不可分割。设计将人类的创造性思维付诸实现,丰富发展了人类的物质生产与生活,同时物质生产与生活也作为人类文明的承载体而存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文化逐步成为设计的内在驱动力,而设计自身也演化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包装设计正是在历史的演进中展现出它特有的文化意蕴与精神境界。包装设计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体现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物质文明程度,也表现出特有的民族文化面貌和审美水平,它是名副其实的文化综合体。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大碰撞的今天,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既要保护本土文化,又要发展民族文化,即如何解决好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世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新的文化形态也在不断地涌现,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不断冲撞更迭,在历史的洪流中一些古老的事物渐行渐远,新事物纷至沓来,在纷繁的变化中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wWW.133229.coM然而,人们的内心深处依然荡涤着悠然而温婉的民族文化情结,人们想尽力保持住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在全球化的激流中树立起民族化的旗帜。
3.书法文化与印章文化的运用
关键词:服饰文化;服装设计;品牌服装
中图分类号:TS941.1
文献标志码:A
The Inherent Accord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 Culture and Modern Clothing Design
Abstrac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modern clothing design by discussing the origin,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historical changes, etc.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 culture.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BASIC HOUSET brand, it points out that modern clothing design plays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 culture, while the designing elemen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 culture will become the priorities and highlights of modern clothing design,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stume culture is bound to become the future developing trend of clothing design.
Key words: costume culture; clothing design; branded clothes
服饰,一词主要指衣服及其装饰。“衣”字,主要指身上的衣服;在我国古代,“衣”有两种解释,一种狭义的衣,专指人体上衣;广义的“衣”,则包括一切蔽体的东西。“饰”用来装扮人的形貌和外表,包括首饰配件纹样、妆式、发式、色彩,穿着方式和着装效果等。从文化意蕴上讲,学术界认为,服饰是指以表达人们的心理意识为特征,以具体人为对象而与人体发生了装饰关系的装饰物,就是关于人体装饰的文化。
如此以来,人们便赋予了服饰之文化的意蕴,服饰便承载了人类自身的审美观照和人们对美的认识。服饰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审美观念的革新,产生出不同的服饰文化。分析文化与服饰关系,可以从更高审美层次上去理解服饰文化深刻的内涵,并理解认识到人类对服饰运用的个性风采其实不仅局限于服饰本身,更重要的是与知识水平、社会习俗、审美情趣等内在气质的神形合一。
1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设计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的内在契合基于服饰文化设计元素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用科学创
新的方法改革现代服装设计,根据服装市场对服装款式、色
彩、面料和工艺的要求,构建现代服装设计创新的时尚概念
基础上,挖掘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设计元素,将其运用到现代
服装设计的不同市场、不同人群以及不同品类设计中去。
1.1服饰文化设计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分析――以百家好品牌为例
1.1.1图案元素在百家好品牌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传统纹样经过千百年来的沉淀,凝聚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形成了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像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纹样,以及一些广泛流传的典故成语,均为中华民族传统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服饰纹样变化多端、式样万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人文精神。
1.1.2色彩元素在百家好品牌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对于色彩的独特感知,始于地老天荒的原始神话时期。早在原始萌芽期到夏商周乃至秦汉时期,在感悟色彩与发现色彩的审美历程中,中华民族有着从一到二、到四至五的历史性色彩图腾崇拜式的演进。简单的说,一是红色,二是黑白色,四是青红白黑,五是青红白黑黄五色。在品牌服装设计中,将中华服色为组合并借鉴到品牌服装设计中,展现品牌风格与设计特色的同时,为开拓品牌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色彩视觉魅力。
1.2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元素在现代品牌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如今,品牌服装设计在市场经济时代背景影响下,以多元化的发展方式覆盖着整个服装行业,在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文化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注重设计创新、传递时代信息成为当今品牌服装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从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为主导,模拟百家好品牌服装产品设计主题开发入手,结合服装设计艺术形式,运用线条、廓型、明暗、色彩、质感、空间等设计语言,为百家好品牌服装开发设计2014―2015年设计方案。
1.2.1品牌消费对象定位――模拟百家好品牌并开发其2014―2015春夏产品百家好品牌消费对象的判定可以通过消费年龄和消费取向来加以圈定,从坐标轴和消费者印象图来进行市场定位分析,具体如下:(1)品牌设计目标定位:2014―2015年春夏服装;(2)消费定位:18~30岁青年女性;(3)设计风格定位:前卫简约、舒适得体、朝气蓬勃、明艳时尚;(4)产品色彩定位:从2014春夏流行色中提取的宝蓝色、玫红色、鲜黄色、潮流绿;(5)价格定位:中档消费产品。
1.2.22014―2015年春夏设计方案本产品的设计方案运用拼接法和材料转化的服装细节设计方法,其造型设计是整个产品开发设计活动的重点,其次针对都市时尚女性这一设计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有序地色彩设计,最后依据时尚个性设计目标的以多元化、多风格、多形式的廓形设计姿态展示给消费者制定并实施操作计划,创作出大众认可的系列产品,达到最终的设计目标(图1)。通过这样的设计实训既培养学生了解整个服装品牌流程,又获得了经济效益;将学生推向市场的同时,也将学校推向市场,成为真正产学研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典范。
2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发展也与时俱进。作为服饰设计教育工作者,除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外,需将中国的服饰文化的精髓运用到服装模块教学中,同时在品牌服装设计发展道路上,探索中国服饰文化与服装品牌产品开发设计的契合点,科学评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内在契合的同时,正视中国服饰文化推动现代服装设计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用科学创新的方法构建品牌服装的设计创新、技术创新、科技创新、销售创新的力度,将自主创新与行业创新相结合,来实现我国服装的市场价值和发展空间,使中国服饰品牌成为国际市场上重要竞争力量。
参考文献
[1]余强.服装设计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徐青青.对我国服装本科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2000,26(4):115-118.
[4]曹建宁.服装设计教育应适应服装产业的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4):105-106.
[5]张志春.中国服饰文化[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6]李好定(韩).服装设计实物[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7]胡蕾,朱秀丽.关于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24(3):330-332.
作者简介:孟少妮,女,1978年生,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市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