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1、人力资源部门定位太低,难以统筹管理整个企业人力资源

企业所处的整体环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力资源部门的正确定位,导致人力资源部门的定位较低,难以结合企业总体战略和部门人力资源。再加上职权限制,人力资源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的交涉沟通更加困难。企业高层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比较低。

2、人力资源结构性问题较为明显,结构调整难度大

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人力资源相关职位招聘大多以学历作为标准,而忽视了对技术的要求,一线技术工人稀缺;行政性质岗位过多,生产与技术岗位人员短缺,需要进行结构调整的方面多、难度大。

3、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现在大多数电力企业使用的绩效评价多为员工自我评价与工作总结,少有安装岗位目标体系和完成情况进行逐项评价,使得这样的绩效考核实际作用并不大。企业没有注重岗位分析的重要作用,考核工作时量化少,可参考价值不高。这样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健全,领导容易受到员工自身身份、资历、地位、人际关系的影响,主观性较大。员工考核流于形式,这样使得绩效考核的效果没有体现出来,从而也就导致难以准确根据考核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提高员工工作技能、端正工作态度的培训方案。人才的评估机制也不够健全。在实际评估工作中,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和相应措施,这些对工作都起不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思路与对策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是十分复杂的。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业所在的行业背景、企业面对的整体外部环境、企业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思维、观念、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客观认识与评价、企业基本现状、适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等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系统性主要在于制度建设涉及制度环境、制度体系、管理模块、管理技术、管理者、操作对象等许多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需要对所存在的问题和导致问题发生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而具体的分析。

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

(1)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首先应该由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中去,使得企业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目标的同时,考虑到为员工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发展和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

(2)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定位,运用质量管理理论确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框架。

以逐项分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归纳总结职能的方法,正确定位部门职能。然后进一步确立管理模块,以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通过岗位分析,明确职责,确立组织、部门、员工个人的岗位工作规程与规范、进行岗位发展的设计。

进行科学的岗位分析与设计;制定合理地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明确企业、部门和员工的工作职责与范围;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工作,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来制定有针对性地员工培训计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方法,保证薪酬福利的公平性等等。

(4)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为手段,推动制度建设与管理实践。

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是实现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保证。首先,通过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企业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构建有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其次,以先进的管理技术运用于实践。

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营造适合的制度环境,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企业应针对人的需求进行管理,立足于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和环境变化,探索新的企业行为方式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挖掘员工的潜能,从而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树立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营造和确立企业与员工、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共识;信任、承诺;尊重、自主;服务、支持;创新、学习;合作、支援;授权、赋能等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其既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必要环境,又是制度建设中应积极倡导、遵循制度规范和管理行为准则。“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应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核心。

(2)结合电力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确立统一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实施战略。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电力企业之间就形成了母公司、子公司等多重的垂直性关系。考虑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战略导向与策略导向、全局导向与个体导向的关系,在针对各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中实施战略导向和个体导向相结合企业战略。将企业文化、价值观等贯彻保持战略的统一性,企业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实施差异性的个性化战略。这样,充分尊重现实与差异,确保制度体系的可操作与效用,以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预期目标。

(3)以质量管理理论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从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到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ISO9000族质量体系为例,其根本的优势在于:管理体系、工作程序的系统化、明确的角色和职责、过程控制的实用方法。引入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目的在于将其系统化管理体系、工作程序、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过程控制的实用方法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首先是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的方法(如下)构建一个具有开放、持续改进、自我循环(PDCA)机制的运行体系。建立与实施的方法:确定顾客(员工与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建立企业的质量(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的产品、服务)方针和质量(同前)目标;确定实现质量(同前)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对每个过程实现质量(同前)目标的有效性确定测量方法;应用测量方法,以确定每个过程的现行有效性;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寻找过程有效性和效率性的机会;确定并优先考虑那些能提供最佳结果的改进;为实施已确定的改进,对战略、过程和资源进行策划;实施改进计划;监控改进效果;对照预期效果,评价实际结果;评审改进活动,以确定适宜的跟踪措施。其次是按照体系下,系统化的工作程序、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过程控制方法,进行组织、岗位的工作分析,明确职责,确立组织、部门、员工个人的岗位工作规程与规范。

(4)以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技术为手段,推动制度建设与管理实践。

可运用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技术主要有三个:分析和评价技术、开发和干预技术、激励和控制技术。这些技术有助于管理者对经营管理者、员工和招聘人员的特点的把握,比如他们的个人性格、能力、优缺点、工作绩效,有助于深入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热点,如岗位配置、团队协作和企业文化等等,还有利于对组织进行诊断,进行岗位分析,掌握各岗位特点和要求,比如岗位的工作内容、对员工的工作要求。这对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和调整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也是十分有益的,同时也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激励提供客观依据。可以帮助管理者进行人才培训规划(有组织地培养员工的能力和技能、塑造指向发展和进步的个性、思维策略和经营策略的更新、工作方法和服务方式的改善等)、职业生涯管理(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信息和升迁机会,建立或改善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的管理活动)、组织设计(为实现自己目标和发挥人力的潜能而对企业内部组织的结构、责权利关系、信息关系、决策关系等网络体制的设计)工作设计(对员工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环境和职责的规划)。帮助管理者实施以尊重人的价值、需求和尊严为核心理念的人本管理,通过有效员工绩效评定,薪酬管理,社会保障制度的执行,激发和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语

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字:海南;中小企业;绩效考评;对策

物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也称为成绩或者结果测评,是物流中小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体系,采取科学有效的科学方法对各个级别的管理人员或者一线工作人员完成任务的实绩或者效果做出的不同层次和性质的价值判断活动过程。

1 物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现状

1.1 绩效考评的价值定位缺失

诚个然,在众多物流中小企业中,绩效考核与奖金等挂钩,但是对绩效管理认识偏狭隘,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管理手段,是管理组织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良性的绩效管理不仅仅具有极强的激励功能,让员工及各级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加工作实绩;而且具有很强的规范功能,让组织的所有人员,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做的以及如何做,到达什么标准等等。同时,还具有整合功能,,能够促进物流中小企业整合力量,促进物流企业的良性和持续发展。因此,物流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中的的绩效考核是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

1.2 绩效考评的标准缺乏针对性和体系化

虽然,都知道绩效考核有三大效标,即以品质、行为和结果为考核依据。然而在现实物流中小企业中,不同的岗位有着很强的自我特征,而考核具有普适性,很难突出岗位的特征和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没有体现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要具有针对性。同时对任何员工的考核虽然要抓住各级员工工作的性质,建立考核标准,但是无论哪个层级的员工的考核标准和指标都具有自我的体系和科学性,而实际中,绩效考核的标准往往重视某个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没有构建科学合理且能够有效反映岗位要求的指标体系。

1.3 绩效考核的配套制度缺乏系统化

绩效考核不是绩效考核或者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员工的工作实绩进行评估,不断的改进员工的工作绩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人与工作的较完美结合。那么这就要求绩效考核有着系统的配套制度,诸如晋升、降级制度,奖金制度,辞退、辞职、任免制度,福利制度,培训制度等等,要建立系统的配套制度,充分的实现人力资源考核的目标。

1.4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不充分和绩效评估总结不到位

正如上面提到的绩效管考核的不是简单的绩效考核一样,我们要对人力资源管理考核的结果进行充分利用。要利用人力资源的考核结果过对人力资源考核系统进行检验,要对用人系统进行检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薪酬、奖金、福利等制度进行检验,要对组织的战略规划的得当与否进行检验等等。而物流中小企业往往就考核而考核,没有对考核结果进行充分挖掘,有效的利用绩效考核的结果,实现人力资源或者企业重大的管理战略目标。

而且绩效评估的总结极不到位,绩效评估和总结绝不是人力资源部门自己的事情,也不是上级领导或者管理者自己的事情,而是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有效参与的重大事项。而在现在的物流中小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的评估总结本身做的工作不到位,没有很好的额认识到评估总结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地位,只是草率的处理一下。另一方面,没有很好的发动各个部门的领导,更没有很好的调动各级员工,进行比较深入系统的绩效面谈,让员工从内心深处了解自己那些优势,有那些不足等等,真正的发挥到提高绩效,有效反馈,消除冲突的绩效考核管理。

1.5 绩效考核缺乏规避制度

绩效规避制度指的是绩效考核中,对避免人情、主观等因素影响到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一系列措施。在现实的物流中小企业中,由于制度的缺乏,人情社会发挥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形成很多非正式的小团体,对绩效考核的公正性与公平性形成了巨大影响。因而必须建立相应的规避制度去实现克服主观,以客观的标准体系对让你的行为进行考评。

1.6 绩效考核的360度考评或者互评难以实现

在中小企业中,360考评或者互评难以实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家族式的运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用人为亲,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无法利用自己的权限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其活动范围被严格的限制在极小的活动权限内;第二、权力的垂直体系明显。在中小物流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考核所遵循的路线是企业的权力路线,通常物流中小企业的领导,对物流企业的各级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评估,而对于领导者的绩效考核却不受员工的监督,这明显的说明他们的绩效考核没有很好的实现上下互通,从而没有实现有效的互评和360度考评,领导者可以主观的做出任何决断。

2 改善物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对策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物流中小企业的发展机遇众多,然而,也面临的众多市场竞争。物流中小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建立具有物流中小企业自我特征的就绩效考核系统。

2.1 加强思想纠偏,明确绩效考核管理的价值,建立目标体系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之初,最为重要的是明确人力的价值,建立目标体系。这能够为物流中小企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这一切必须做好以下几个工作:第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思想培训,明确绩效管理的重要地位;第二、加强组织上下的反馈,让每一个工作人员意识到自己的绩效管理,对于自己的重要作用;第三、与关员工在互动中将组织战略目标层层下分到每个员工的工作中,并让每个员工明确自己的任务完成对于组织目标实现的重要性;第三、制定好适时的沟通监控反馈制度,保证每个员工目标完成的进步和质量,保证每个员工目标前进的方向和完成的质量,保证每位员工及时准确的了解到自己工作被认可的程度等等,实现目标体系的全程监控。

2.2 对工作岗位进行科学分组,建立各自的考核指标体系

绩效考核指标的体系化建设不够完善,是导致绩效考核管理盲区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此,物流中小企业必须很好的结合自身的岗位设置,将岗位进行科学分类,对与每类岗位制定出符合其特点和要求的考评体系,保证考评体系能够很好的发挥其规范作用、整合作用和激励作用,很好的反映每个岗位的工作实绩、能力技能的要求,素质的提高。

2.3 加强人力资源的结果的综合应用

综合应用绩效的考评结果要求物流中小企业从不同的战略目标审视、年度目标计划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系统地运用,不是单一地运用于工资扣罚或奖金分配而浪费掉企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产生的绩效考评结果。

那么如何才能综合运用绩效考评结果?

首先是战略目标审视:根据年度企业绩效考评结果,对照企业战略目标的年度分解标准值,审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分析其关键原因,作为企业战略质询及战略调整的重要信息输入,也是企业年度目标计划制定的重要依据。尤其是战略地图中的各个关键成功因素及其所对应的战略主题,是否需要进行重新筛选与定位,并将结果就应用于下一年度战略目标、战略主题、关键成功因素的确定。

其次是人力资源管理运用:绩效考评结果主要运用于人力资源规划、薪酬管理(奖金分配、薪酬级档调整)、员工激励、培训与发展、素质模型、绩效考评指标变动及其岗位调整等方面。

人力资源规划方面。根据结果的不同,对的后备人才中的人选进行调整,并对人力资源质量的结构性调整提供参考;连续几年业绩优秀,将其列为重点后备人才,相应对接班人计划、人力资源配置与接替计划进行调整。

员工激励方面。根据结果的不同,在原有员工激励需求明确的基础上,可以对员工激励的程度进行相应调整。

培训与发展方面。根据结果的不同,在原有员工培训与发展需求明确的基础上,可以对员工培训内容、培训进度及培训预算进行相应调整。连续几个业绩优秀人员,可以考虑对其职业生涯设计进行调整,列入后备人才库。

素质模型方面。业绩优秀者所具备的素质本身就是企业素质模型建立的依据。每年还需要定期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对素质模型进行反馈与调整。

绩效考评指标变动方面。根据结果的不同,需要对各个层面的绩效考评指标进行调整,已经连续考评良好的一些指标,可以淘汰一些指标结果不良的方面,需要增加一些前置性指标。同时,还要根据企业内外部情况及绩效考评结果而对目标值进行相应的调整。

岗位调整方面。根据劳动合同及相应岗位管理制度,对结果优秀者进行晋升、增加工作内容或轮换其他重要岗位,对结果较差者给予转岗、培训、待岗、辞退等处理。

第三是制度建设及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应用。企业需要定期根据全部绩效考评结果及考评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对企业相应的管理制度,尤其是绩效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企业绩效与企业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也需要根据企业绩效结果及各层次绩效考评结果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进行检测与反省,以评估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

当然,除了以上提及三大方面的结果运用,一些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及一些特殊需要,而对绩效考评结果进行创造性地运用。

2.4 加强经营模式的转变,实现制度化管理

中小物流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家族式经营模式,促进实现制度管理。这能够很好的避免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等等,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权限的充分发挥。对于物流中小企业的制度建设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与人力资源考核的晋升、免职、降级、奖励、薪资、福利制度;第二、建立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信息反馈制度,如绩效面谈等,保证员工知道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了什么水平,还需要改进的方面等等。第三、加强绩效分档制度建设,绩效分档制度能够很好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热情。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企业人力资源 管理机制 薪酬制度探讨

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单位人员所处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现有的单位人员管理体制包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亟需建立以人力资源为根本导向的人员管理机制。

一、如何建立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首先,要有适应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的组织制度,这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实现的基础与保障。单位的组织制度,就是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力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组织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一个完善的、合事宜的单位组织制度,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可能和保障,单位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与宗旨,人力管理规章制度才能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去编制、执行、维护,一旦与这个中心产生冲突都应该无效。正确的制度建设,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效力、决策与实施的速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其次,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在人力资源领域创造一种全新的角色和工作内容,不再专注于传统的人力资源活动,如人员调配、工资统计报表、培训、招聘人员等,而应专注于成果,是企业领导和经济活动的参谋与策划者。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帮助组织实现完善:(1)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当成为高级管理和业务管理人员在执行战略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参谋。(2)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当成为组织和落实工作的专家,提高管理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3)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当成为员工的支持者,及时向高级管理人员报告员工所关心的事情及建设性意见。

同志曾指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要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宏大人才队伍。”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因此,要想搞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具备以下几种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必须严格自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与时俱进、团结协作、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切入点,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职责,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2)心理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不计个人得失,并能容忍和原谅别人的过失,以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面对人和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3)知识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各文化知识、信息知识、人文知识和实践知识,市场学、经济学知识,以及实际业务工作的综合知识,从而具备较强的政策水平、宽广的业务知识、精湛的理论水平、丰富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人力资源有效开发与管理中施展各自的才华,把握时代的脉搏,推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协调发展。(4)工作能力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有管理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要有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人们为着一定的利益来到统一的组织中。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利益有关。利益是事业的终极目的,利益是人才价值的重要体现。只讲奉献,不讲利益,不是唯物论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尤其不能不讲物质利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人本管理理念的深入人心,报酬形式的多样化和宽泛化促使人们对薪酬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薪酬具备了一些现代企业管理的内涵;员工是作为企业的合伙人在领取共同的投资收入,人作为一种资本投资,其取得的薪酬是企业利润分红的一种形式,是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手段。企业要本着公平和团队原则来设计薪酬激励机制。离开公平、团队原则制定的薪酬制会使企业的凝聚力降到零点,没有合力的企业要发展和壮大是不可能的。企业要与员工建立薪酬沟通,企业与员工在薪酬方面沟通的目的让员工明白公司为他们所付出的代价,也让员工明白为什么工资会有差别。从而可以更好的激励员工,让员工知道怎么样做才可以拿到更高的工资,激励员工去进步,去提升。

三、以良好的企业文化引领发展

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而企业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融合、约束导向、激励辐射等几方面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企业中良好的组织制度,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人才、薪酬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等方面构成了企业发展健全的肌体,而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就是保障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经络与血液。而人力资源管理又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只有把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各项管理、与人、与物、与社会环境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使其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才能使企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人力资源管理和事业单位的前景、发展以及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就事业单位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不仅关系社会的经济,还关乎当前国家的形象。所以无论是从政治的角度上分析,还是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1.推动人力资源管理转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同时利用信息化的人力管理可以设立虚拟组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从而实现开放式的管理。除此之外,信息化的人力管理还推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不仅实现了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还提升了人力资源部门的价值,在提高人员管理参与度的同时,改变了以往下属只能处于被动位置的境遇,以此在事业单位形成了一个新的局面。2.整合人力资源管理资源。众所周知,信息化管理既可以降低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又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从而有利于实现整合管理资源。因为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结构,所以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中可以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优点,缩短了人员的反馈时间,增加了沟通的渠道。除此之外,信息技术的应用,既减轻了人工操作、查询的工作量,又降低了人工统计的出错率,而且建立数据库可以更好地保存数据资料。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事业单位的重视不断提高,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阻碍着事业单位的发展,下面就这几方面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1.软件的开发利用不够成熟。众所周知,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软件开发还不够成熟,因此,不能满足当前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由于软件开发利用的基础薄弱,导致软件在应用的时候并不能及时的完善相关的数据信息,另外,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沿用的是人工管理,只有少数单位创建了软件,这种运行过于简单,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于数据储存的需求。因此,软件的开发与利用不够成熟在某种意义上降低了管理层决策的准确性,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也产生了不良影响。2.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还存在着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虽然这几年人们对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增加了关注度,有些事业单位也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还是不够健全,对于人员的调配以及业绩的考核都有所欠缺,以至于员工在具体工作中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降低了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3.岗位的管理控制不够严格。从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就可以得知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岗位的管理控制不够严格、对员工的素质教育不够完善等问题。从而也就不能为事业单位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供保障。除此之外,不健全的建设体系严重阻碍着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因为事业单位仅靠一个体系的建设是不能实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的。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措施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就应紧跟时代的发展,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制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措施,下面就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措施进行具体分析:1.加强制度的建设。为了迎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加强制度的建设,因为只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对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加强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严密的档案,并对其管理进行监督,此外还应为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在为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利提供保障的同时,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性。2.提升人员的素质。因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事业单位在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对员工的要求异常严格。所以,要想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保障,就必须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另外,除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实现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还应选择合适的软件,利用先进的技术,拓展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3.优化组织结构。众所周知,每个事业单位都有其相应的流程建设,对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而言,要想实现系统化化的管理流程,就应优化组织内部的结构,因为信息化管理会出现很大的波动,无论是对于人员的管理,还是其岗位的发展,都应结合事业单位内部结构的实际情况,从而选择适合其发展的管理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工作时的积极性。

总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对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其重要意义,因此,一定要加强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视,提高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保障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为各部门事业的建设更好地服务。

作者:孟楠 单位:黄委人才开发中心

参考文献:

[1]赵凤荣,裴冬梅,郑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绩效管理子系统的设计[J].现代物业,2014(12):103-104.

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 D0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现代企业的发展实践证明,企业若想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实力,确保自身在未来市场竞争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管理。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化,就应当以构建起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前提。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是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其他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如员工生涯管理、人才测评、人才发展以及能力素质模型都是依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发展起来。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要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就应当由过去单纯重视资源投入、制度建设、管理模式改革,转变为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关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上来。

人力资源管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本着认识人、尊重人、开发人、激励人的观念,把人看成是一种重要资源来管理,当作一种资本来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是选人、育人、用人、留人,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是调动各类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必须运用劳动法规和劳动合同来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协调处理单位的劳资纠纷,从而求得人与事相适应,达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人尽其才,事竟其功的目的。

人力资源管理的这种变化与角色的扮演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必须有过硬的人格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基本的工作能力,健全的心理素质与一定的人事工作经验等方面。我们要适应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就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特点

1、人才流失严重

建筑业由于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环境恶劣、薪酬待遇不高、社会地位较低等令高素质人才避而远之,甚至连已有的人才也逐渐流失。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目前国内的建筑市场僧多粥少,且管理不规范,建筑企业几乎处于找米下锅、饥不择食的被动局面,因而社会地位也相对较低。加之奖惩力度不足,个人利益未能与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有效地结合起来,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再加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造成了建筑企业关键、重要职位上的人才大量流失,引进也较为困难。

2、人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企业的大部分职工都以从事粗放型的体力劳动为主,生产劳动率相对较低。这些建筑企业在进行招工时,由于自身行业的限制,往往对于职工的身体条件要求较高,但对于职工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一直以来,建筑企业的市场断面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断面上,企业中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专业人才比较欠缺,人力资源结构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比例较少,人员素质不能适应职责要求和满足对科技、管理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目前建筑企业急需设计、合同管理、商务、金融、法律、财务等专业人才,而企业内部同时具有技术、外语、管理等综合知识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3、流动性大,结构不稳定

建筑行业本身就是一个以所承包的工程、项目为依托的特殊行业。建筑行业人员多以施工现场为工作场地。工程一结束,职工就从现场撤回。只要新工程一开工,他们又面临新的搬迁。这是建筑行业本身具有的特性,它导致该行业的人力资源流动性大,结构相对不稳定。

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制度不健全

建筑企业在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后备干部管理办

法、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员工申诉制度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等方面做得比较差,尤其是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等方面十分缺乏。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方面,建筑业与其他不同行业企业相比做得普遍差一些。

2、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缺乏科学性

许多中小型建筑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的发展,就是规模的不断扩张,忽视企业人力资本的管理,缺乏系统的管理观念。仅把人才作为管理的一个要素,对人力资本的管理,仍停留在人事管理的理念上,尊重人和尊重人才的用人理念淡薄,管理者没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还有不少中小型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人才就是指技术人才。其实,人才是多层次的,多元化的,他们可以是高层的管理者,也可以是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员工,可以是高级的技术开发专家,也可以是技能娴熟的工人。

3、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不明确

人力资源部门往往对企业存在问题、发展方向、面临挑战和机遇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从而也难以为其他各业务部门提供有益帮助。特别是在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时,忽略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内容,游离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内容,很多人根本未认识到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企业发展总体战略起着巨大支持和推动作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因其内部条线分割,难以参与企业内外经营业务活动的过程,几乎很难做到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伙伴。

4、企业文化不突出

企业文化构成企业的软环境,是人体的神经,是电脑的软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灵魂。而多数企业并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虚幻而不切实际的东西,不可能对企业实际运行产生什么真正的效益。直到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连自己的文化手册也没有,企业文化的建设只停留在喊口号阶段。

四、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方法

1、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建筑企业要想留住人才,首先应抛弃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及其开发管理,要学会用人,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努力做到适才适用,特别是要为精英人才构筑施展才能的舞台,给予他们足够的权力与空间,让精英人才的自我价值在经营管理中得以实现。满足其自豪感和成就感;企业要真正关心员工,尊重员工,信任员工,注重员工情感和人际关系的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员工从根本上产生与企业是利益共同体、以“企业为家”的意识,增强企业凝聚力;加强企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建立员工对话制度,鼓励员工参与管理,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方位地考虑员工的需求,给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满足员工物质、精神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