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第1篇

那么什么是“新材料作文”?它的“新”又表现在哪里呢?依据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余闻先生的说法,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它“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材料’与‘题目’相比,‘材料’更贴近生活的原型,让审题不是从‘题目’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从而使试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外就偏离题意”。这种命题形式之“新”,主要表现在:“旧材料作文”所写作文的主题、内容甚至文体都必须与材料的内容和形式一致,必须用好所给材料;而“新材料作文”则吸收了话题作文的优点,“三自”原则给了考生更多的自由和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不过,与话题作文不同的是,它把话题隐含于所给材料之中,这就促使考生把关注的焦点由“话题”转移到材料的“含意”,使高考作文更贴近生活,更贴时写作的实际。

综观近三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不难看出这种命题形式的基本走势:

一、从命题材料的形式看,其类型将日趋多样化

近三年命题材料的形式,有寓言故事(2006年甲卷老鹰与乌鸦、2008年老鹰与幼龟)、媒体材料(2006全国乙卷关于读书的网上调查)、图画材料(2007年全国甲卷“摔了一跤”)、现实材料(2007全国乙卷丛飞事迹和新课标卷法国化学家成功经历、2008年全国甲卷抗震救灾和新课标卷母女的三次养鸟经历)等多种。本着“稳中求变”的原则,高考作文中必然会出现更多的类型。刘国良主编的波波鸟名师大讲堂《高考材料作文第一解读》就将“新材料作文”分为寓意型、诗意型、象征型、图文型、思辨型、感悟型等六种,可供考生复习时参考。

二、从命题切入的角度看,高考作文命题仍然会朝两个方向掘进

一是引导考生关注外部世界及其与人类自身的关系问题;一是引导考生反观自身,改造内部世界,重塑自我形象。

就第一个方向而言,作文命题必然会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很难想象,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将来能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考作文必然要承担起重要的的导向作用。2007年全国甲卷“摔了一跤”,这个命题涉及的决不仅仅是不小心“摔了一跤”这么简单,这里涉及的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而且是应该引起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关注的青少年的成长教育的大问题。2008年全国甲卷“抗震救灾”,这是一段时间内,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无须赘述。因此提倡考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学校、家庭、社会发生的变化,特别是要留心身边的人和事,真诚地与人交往,热情地帮助别人,乐观地面对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同时,要时常看看电视报纸,关注时事动态。正所谓“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考生要认真地积累鲜活的生活素材,因为只有生活才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啊!当然,也要广泛阅读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它们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如果能把从读书中获得的间接经验与自身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相互阐发印证,那就更好。

就第二个方向而言,作文命题一方面必然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如2006年甲卷“老鹰与乌鸦”直接涉及模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2007年新课标卷法国化学家成功的范例,向人昭示创造、机遇与执着的关系。

另一方面注重塑造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素养,如2007全国乙卷丛飞事迹的材料,给考生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方面是丛飞无私救助贫困学生,另一方面是受助学生“没面子”的“埋怨”;一方面是大学生忘恩负义的逃避,另一方面是小学生知恩图报的捐献。在这强烈的对比下,命题意图是显而易见的:倡导无私奉献、知恩图报,批评自私自利、忘恩负义。考生如果思想道德不高,人格不健全,很难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自觉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肩负起“育人”的重任。要教育学生把“作文”与“做人”统一起来。文章决不仅仅是“作”出来的。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教自己的儿子写诗时说过这样的话:“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工夫”我想就是踏踏实实生活,认认真真做人,广泛地积累生活,积累感悟,积累情感,博览群书,狠下一番“长期积累”的工夫。古人论诗强调“诗言志”,“诗穷而后工”,道理也在这里。至于“诗内的工夫”,我想最多也只能占到三分。

目前考生作文存在严重的华而不实的现象。究其原因,我想,是考生割裂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认为文章就是“作”出来的,只要记一些好词好句,临时抓来用一下,装点一下门面,给阅卷老师造成一个“有文采”的假象,就可以拿个不错的分数。其实,2007年考试大纲作文部分早已经将“词语生动”“文句有意蕴”分别改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说明研究人员对纠正这种错误的作文倾向所作出的积极努力。但这并没引起考生的普遍注意。这就要求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教育他们坚持“以我手写我心”,努力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来。只有这样的作文,才更贴近我们写作的实际,更符合作文命题的趋势。

三、从命题的要求看,仍然是限制中有开放。限制在逐渐减少,切入点将更多

近三年的作文题目,也体现了全国卷“稳中求变”的原则。在这三年中,作文的核心要求没变,即“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过,2006年的“全面理解材料”的要求,在2007年和2008年却被取消了。这说明作文的限制在减少,不再强求综合材料的所有信息,不再强求“全面理解”,只要围绕材料“含意”选取一个角度立意就行。这就意味着给予了考生更多的自由。

与限制减少相应的是考生立意的切入点更多。例如,2008年新课标卷母女三次养鸟经历的材料,可以选择的大的角度就有慈善、环保、爱心、放生、自由等,而每个角度都可以得出多个立意角度,比如“慈善”,就可以得出“莫让慈善变了味”“慈善不需要刻意的形式”“关爱生命是最大的慈善”“借慈善之名牟利让人不齿”等子项。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第2篇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1998年高考语文上海试卷命题意图不再单独考核。  突出三种能力:概括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材后的第一届学生今年毕业,语文教学改革的讨论倍受关注,高考语文试题改革又一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高考命题要向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改革。对高考这样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大事,需要研究并努力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改革,才能体现素质教育而又避免在数万考生和数十万家长心中引起过大的心理波动?怎样改革,才能使好学生脱颖而出以确保高考的公平性、公正性?怎样改革,才能让语文教师放手教学,有所适从?

    市教育考试院提出的“稳中求进,稳中求质”的改革方针是切实可行的。今年的高考语文命题,正是遵照“两个有利”的方针,在前几年高考试题改革的基础上,着手进行的。

    我们以“服务素质教育,促进语文教改”为宗旨,给今年的命题确立了“一个前提,两大板块,三个能力”的总体思路。

    一个前提,即在稳定的前提下求改革,在改革中注重试题质量。这个前提,是历年来高考命题改革得以稳步前进的保证。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稳定性主要体现在试卷总体难易度的把握上。为了配合中学语文教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今年试题的总体难度有所降低。首先是总题量从去年的40题减少到32题。这样做,可以给考生留下思考和复卷的时间,从而提高答题水平。其次是难易比例的变化。从阅读部分看,容易题占13.3%,较易题占53.4%,较难题占30%,难题占3.3%。难题较去年略有下降,较易题较去年增加了15%,大部分题目集中在较易和较难这些中档题上。这样设计,意在减少试题的绝对难度,体现试题的坡度,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现自己的水平。再次是全卷从选材到题目设计均考虑难易的坡度,为考生答题铺设台阶,考生便不致因过早卡壳而影响考试情绪。以阅读部分为例。说明文的材料介绍知识经济浅显易懂,议论文论述艺术理论晓畅通达,散文以“画虎”谈创新,说振兴中华,深入浅出。文言文也是一短一长,一易一难。这种选材的由易入难,是符合考生阅读心理的。

    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今年试卷的总体结构有了明显变化。即从往年的三大板块变为“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基础知识不再单独考核。这样的结构变化,可以看作是语文高考全面转向能力考核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第3篇

一、吃透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变化

2016年10月内部公示的题型与最新公布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题型的变化具体如下: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题型的变化,我们要高度关注新题型训练,才能在有限的时g内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做到科学应考。

1.关注高考题新型变化,提升能力训练

实用文本四选一+五选二+一个主观题、文学类文本四选一+两个主观题、成语五选二题,是《考试说明》中出现的新题型示例,需要我们关注并通过一定量的训练熟悉掌握。

虽说材料填充题、构思框架(思维导图)题、鉴赏评价题、任务型材料作文题仍然是语文高考中的热点题,但这些热点题也许会借鉴独立命题省份的命题优势,以更灵活的形式出现,这就更需要我们既要扎扎实实地训练好这些热点题,又要借鉴北京上海等省市的相关题型。

2.关注高考内容调整,两种文本复习并重

以往考试内容2个选考模块“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考生2选1。这次考纲修订把两类文本的二选一形式,改为都是必考,这就要求我们学生要文学类和实用类阅读并重,而且要侧重文学类文本的阅读。

3.进行专题复习,重视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新考纲将古代文化常识特别列出,要引起高度重视。以2016年高考看,全国一到三卷的第五题都是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但从修订后的导向来看,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还有可能出现在古诗鉴赏和语言运用材料甚至是作文材料中,所以应该作为一个专题单列重点进行复习。

4.强化快速阅读能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的阅读文字由7000字上升到8000字。这就体现了新考纲中适度增加阅读量的要求,这也符合考查信息时代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而且阅读速度和阅读量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在复习应考中要强化快速阅读能力,在规定时间内能快速捕捉中心句或者关键词。

二、注重关键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1.提高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能力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关键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二是分析综合。新考纲在“分析综合”中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个考点,这意味着论述文今年考点回归到文体特点上来,也提醒我们在今年的考题中可能也会出现这一类的题,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关注论点、论据、论证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注意筛选支撑某一观点的论据它们之间是否一致,概括证明某一观点的论证方法是否得当,利用文中观点材料进行联想推断的是否合理。

2.强化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意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关键能力有四点:一是理解,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二是分析综合,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表现手法、结构特点。三是鉴赏评价。四是探究。新考纲在“理解”中增加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概况句子的含意”两个考点,这意味着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更加重视考查学生最基础的阅读,复习训练中要特别关注表达主旨的关键句、带有暗示性的语句。文学类阅读还要关注体现“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的“鉴赏评价能力”,这一考点可能会出现在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散文的某一手法的评价上。这就要求我们对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要从人物形象的分析概况、故事情节的分析概况、环境描写的特点、散文的主旨寓意等这些有关阅读的素养上下功夫。

3.注重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概括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关键能力有四点:一是理解,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二是分析综合,主要是筛选信息、概况中心意思等。三是鉴赏评价。四是探究。新考纲在“理解”中增加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概况句子的含意”两个考点,这意味着实用类文本阅读会在重要语句在文本中的含意方面的考查,更会在新闻阅读材料中考查某一事件取得成功的背景、原因以及社会意义。这同样要求我们在复习中有意识地关注体现人生观念、价值取向、社会意义等一类的新闻材料,在平时的阅读中多关注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了解社会热点问题。

4.提升古诗文阅读的素养

古诗文阅读的关键能力有四点:一是识记。二是理解,理解有关文言文阅读方面的基本知识。三是分析综合,主要有筛选信息、分析概况内容要点。四是鉴赏评价,主要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新考纲在“理解”中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这一考点,而反映在试卷中,与之对应的就是古诗词鉴赏题目,新增的客观题是需要关注的,客观题主要考查对于诗句的基本理解,尤其是诗句的浅层的理解,也许会加入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主观题考查的深层的理解,尤其是语言品味、表达技巧、形象分析方面,不排除有对于课内知识的对比性的考查。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第4篇

作文立意要高于题目本身

有考生问,高考作文如何既能做到“四平八稳”,又能做到“自由发挥”?周老师表示,首先,要尽量写自己熟悉的文体;其次,在作文立意上要拒绝“正确的废话”,又要高于作文题本身,“以作文题‘抵挡诱惑’为例,你可以写‘我们都是凡人,自然有很多诱惑难以抵挡,自然有可能犯下错误,但犯错之后还要想到如何纠正,如何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这就有了一定的发挥;如果你又进一步提出,‘既然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那么我们又何以做不到呢?’继而分析个人因素和时代原因,这样文章就有了深度,既平稳,又有发挥。这样的作文起评分就可以达到58分。”

网络词汇将被视为错别字

有考生问,作文当中是否可以活用网络词汇?周老师对此明确表示,“给力”、“神马”、“有木有”这些网络语言切勿用在高考作文卷中,如果贸然使用,将会被以错别字扣分。

周老师表示,虽然考生在作文中运用一些网络语言,可以增强作文的生动性,但是并非所有的阅卷教师都知道这些词汇,阅卷组也不可能对现有网络语言进行分类,规定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用。因此,为公平起见,即使是“给力”、“神马”、“伤不起”、“有木有”……这样的网络热词,阅卷组也将“格杀勿论”,一律视为错别字。因此,为求保险起见,考生最好不要在高考卷中冒险使用这类词语。此外,还有一些笑脸、哭脸等网络符号以及外语单词等,也不要夹杂在作文之中。上海高考作文每错一字扣一分,扣满三分为止。

高考作文不会让你无从下笔

“今年高考考什么?”这看似玩笑的问题,每年都会有家长或考生在本报高考热线当中认真地提出,昨日这一问题再次出现。周老师笑着回答,高考具体考什么谁也不知道,不过他引用今年交大附中一名学生的话,“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担心高考语文卷,因为‘高考是高三历次模拟考当中最容易的一次’,高考语文不会考你没见过的题型,不会考太难、太生僻的知识点,不会要求写让你无从下笔的作文。”

周老师对此具体建议,最后几天复习语文,不妨做两件事,一是背诵文言文中的名篇名句;一是翻翻最近的报纸,留意最近的热点新闻,高考写作时可以用作作文素材。考前几天,家长也可以和孩子经常讨论这些话题,“比如最近的一则新闻,意大利调查没能预报地震的七名科学家,因为他们断言某段时间不会发生地震,但是地震还是爆发了,并给该国带来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说明了什么?吃饭的时候就可以随便聊聊这类话题,帮助孩子拓宽他们的思考方向,对于他们写作很有好处。”

“优秀作文是有个性的”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第5篇

全国高考统一大纲新鲜出炉,广东的考纲说明也即将出台。今年全国考纲里有新规定:作文错一字扣一分。实际上这在广东已非新规,去年高考已经实施。不少高中老师对这个评分标准表示欢迎,认为写规范的汉字是起码要求。

记者昨日巡街发现,错字别字生造字仍随处可见,而网络语言也对学生规范用字带来不小的“阴影”。面对高考评分日益严格,学校和考生如何应对?

广东高考语文科评卷组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对高考作文中的“网语”,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扣分。

记者调查

错字随处见网语满天飞

昨日下午,记者在广州市人民中路上九东一带做街头调查,短短一条街错别字就比较惊人。一家鞋店贴出招聘启事,扩展业务的“扩”字写成“-”。某服装店搞特价,“一减再减”的减却变成“-”。最常见的是,裤子写成“衣字边加个夫字”。至于“鱼旦”、“尤鱼”则在小餐饮店随处可见。记者到了东升医院公车站,广告牌里同时出现了“候车亭”和“侯车亭”两种写法,让人莫衷一是。

街头的广告也是滋生别字的阵地,广州某中学高一学生曾做过一次街头错别字调查,有以下发现:“裤出型格”,裤→酷(五月花商场);“七彩铃声,更多个性,响我所想”,响→想(光明广场);“我的饰界无限大”,饰→世(上下九)……

网络语言在广州中学生中越来越盛行,“板砖”、“灌水”、“汗”、“顶”这些语言,很自然地被他们引入高考作文。

“我们反复提醒学生不要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记者采访广东省实验中学几位老师均如此表示。但网络语言环境较为混乱,对学生的影响也显而易见。

更令人担忧的是,广州中学生中出现时兴已久并至今未歇的“异体字”风潮,用一些字形、字音近似的异体字或繁体字代替正规文字写作,这样的字句和文章在网络上随处可见。

方言甚至外语在如今的学生作文中也常见。“比如有学生写‘我走先’,这是粤语的惯用说法,不算规范。我们在平常评卷时会根据上下文等语境来判分,这种情况也不能说是错误,但会提醒学生尽量避免。”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宋晓霞老师说。

“还有学生在作文里写英语、日语呢!”宋晓霞告诉记者,如“的”就用日文“の”代替。

高考评卷组负责人:

“下载”“楼上”不扣分“顶”、“汗”就得扣分

尽管全国高考大纲首次规定“作文错一字扣一分”,但这在广东不是新规定。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负责人卢羡文告诉记者,广东去年就已执行“错一字扣一分”的规定。

广东高考语文科评卷组副组长陈建伟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去年广东高考的作文错别字扣分比2006年更严格。而青少年喜欢用的“网语”则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扣分。“像一些规范的概念,一些已经约定俗成、被广泛运用的词语就不会扣分,如‘下载’、‘楼上’;而‘顶’、‘汗’就不行。”

广州市几所学校的高三语文科带头人都告诉记者,其实去年高考广东省的考试大纲已经明确规定错别字要扣分。“据我了解,去年是3个错别字起扣,3个字扣1分、4个字扣2分、5个字扣3分,6个字及6个字以上扣4分。也就是说,4分封顶。”有老师说,今年广东高考改卷标准如何执行尚不清楚,但“不封顶”也是有可能的。

师生反响

学生:一字一分好贵啊

老师:有助于规范文字

因为一个错别字损失一分,代价其实很沉重。虽然只是一分之差,以全省60万考生计算,拉开的却可能是一万个考生的距离。

“今天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同学们一片哗然。”广州市七中高三女生小贾说,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一个字一分,好贵啊!”而老师们的警示则更为直白:“多一分就压了一万人,大家一定要尽量杜绝写错别字。”

不少老师均表示,虽然“错一个字扣一分”意味着考生失分的几率更大,但这本质上是件好事。

省实验中学宋晓霞老师说:“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而准确、规范地书写、运用文字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要求。”她表示,广东实施新课标教学后,强调人文性,提倡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甚至进行创作。汉语言文学中“文”的部分得到重视,而“言”的地位相对下降。“这两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力度有所减弱,今年全国大纲特别提出,我想这也是对‘文’、‘言’并重的强调吧。”

应对措施

组织学生上街“挑错”

如何尽量避免因错别字失分,成了高三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

广州市七中邵长思老师介绍,从高一开始,老师们就会组织同学“挑错”。在街上给店铺名称、标语等挑错,给报纸、杂志、电视节目挑错,然后再使用工具书查找正确的用法。有的学校还专门编写了一个常见错别字的对照表,将正确的字词列出来,后边的括号里则注明容易与其混淆的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