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当今传统文化的现状

当今传统文化的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当今传统文化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今传统文化的现状

当今传统文化的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传统文化;问题;对策

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个人认为,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吟诗作对,更多的还包括经典文章的朗诵、传统孝道的发扬和传承。虽然目前政府增加了传统节日的假期天数,但很少有学校真正将这个假期利用起来,教会孩子一些相关节日的民风民俗。其次,是学校课程安排上很少有专门的时间拿来进行立体性传统文化教学,这里指的“立体性”教学,指的是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多方面来进行课程设计,将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法课、经典诵读课中,而是要扩散到其他学科教学中去,如:将古代乐器融入到音乐课中,将地方文化引入美术课中。第三点,当前,在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育途径狭窄,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第四点,传统文化教师数量和文化素养缺失。目前,有项在全国近500所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中,有传统文化课程的学校约为13%,而有专职传统文化教师的学校不到2%,其中兼职传统文化教师中语文教师所占比例为93%。从目前情况下,从国学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文化教师的缺口是巨大的。另外,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知识不足、积累不够,也是造成许多学校传统教育流于形式,无法深入,甚至误入歧途的重要原因。

2.外来文化冲击使传统文化处于劣势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西方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犹如洪水来袭,首先是饮食文化,近年来,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在全国抢滩登陆并风行,而少年儿童则是消费主流。调查显示,37%的中小学生承认自己非常喜欢洋快餐,48.2%的中小学生表示喜欢吃洋快餐,而不太喜欢吃和很不喜欢吃洋快餐的学生只占8.7%和2.4%。其次是对国外风格服饰喜爱有加。近年来,韩风、日风、欧美风服饰的流行也渗透到了中小学生之中,孩子们的服饰也向哈日、哈韩风靠拢,并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大多数孩子给出的答案是这些服饰“时髦”、“漂亮”。第三是外国动漫、游戏充斥着孩子们的业余时间。在小学生中曾流行或正在流行的诸如植物大战僵尸、红色警戒、坦克世界等都不是本土游戏,貌似源自本土的三国杀游戏也是源于美国的一个游戏。孩子们沉迷在网络世界里,无视中国一些传统的游戏项目。第四是由于小学生好奇的心理,他们对西方的节日敏感,他们也和许多外国的小朋友一样喜欢如万圣节、圣诞节之类的节日,可对于诸如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对他们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

3.传统文化教育意识淡薄

当今的教育现状中,虽然主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很少有人会关心学生的品德教育。应试教育使社会和学校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和一些考试科目,忽略了其他科目的教育,比如在小学课程教学中,语文、数学、英语的地位远远高于音乐、美术、体育、品德等课程。一些学校还没有开足美术等传统文化科目,导致一些科目学生没有机会好好学习,而这些科目中,有很多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导致学生受不到一些传统文化教育。因此,这种成人世界中淡薄的传统文化教育意识,很难植入小学生纯真的心灵。

二、传统文化教育对策

1.教师以身作则展示中国传统文化

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师德和师表管理,鼓励教师以身作则,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如,鼓励教师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读,并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在教学中能够用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并且研讨应用方法;严格规定教师在校的行为举止,务必使教师本身做到行为礼貌、举止得体,禁止教师在校吸烟、饮酒,给学生作出品德修养榜样;指导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的弘扬从校园延伸到家庭中去.

2.拓展学习内容,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要让学生初步接受和体验传统文化,就要拓宽小学文化教育的内容,不仅教授基础课程,还要进行传统美德和礼仪教育。比如,在美术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授学生简单的国画、书法、剪纸等;在音乐课上适当教授学生京剧、葫芦丝、古筝等传统乐器。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多选取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和兴趣。另外,进行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并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比较活泼、表演欲望强烈、喜欢玩耍等特点,展开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

3.发挥家庭教育优势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由于天然的血缘关系,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感染作用胜于言语说教。家庭中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4.借助网络拓展文化视野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小学生有无尽的诱惑。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家长和学校的作用不是让孩子远离网络,而是应该鼓励引导并监督孩子正确利用网络,汲取无穷的资源,养成健康上网的好习惯。家长和学校可以开列传统文化探究话题,让孩子自己去网上学习,一方面增加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孩子使用网络工具的能力。

总之,文化通向未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值得珍视的思想精神财富,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对于新时代小学教育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学教育中是当代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作者简介:

当今传统文化的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论 尴尬现状 缘由分析 缓解建议

作为传统文化的分支,中国传统文论也面临着冷遇和误读的尴尬。其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中被湮灭得所剩无几,遭受冷遇。抛开复杂的外部因素,一般的中国人,皆渐渐地消磨在生存的洪波里,多少人能以积极、尽量无功利的态度去面对传统文学,更何况传统文论。即使那些顽强生活着的文学爱好者们,他们所关注的大多是古代诗词歌赋和现代散文小说。拟古、创作是他们大多数人的主要兴趣,对古代文论这一更显生僻的分支,他们也很难关照。其二,相比于直接被人们忽略,现代人为了迎合市场、取悦政策,哗众取宠、博人眼球的对传统文学故意误读、曲解、妄加比附,更为让人心悸。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解释成“唯女人、小人难以对付”,将“从人熙熙,如享太牢”解释成“他们喜欢坐牢”,这类啼笑皆非、极其不严谨的“新解”,不仅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更是对传统文学的轻视。而中国传统文论也被冷遇和误读这两大无法逆转的现状摧毁的体无完肤。

究其缘由,主要可以从文本自身的特点和西方文论的冲击两方面谈开来。首先,中国传统文论的文本,是在当时语言基础之上再编码形成的文字形式。而文字作为一种传递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符号。而符号传递过程中,会经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编码和解码是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因此,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至少会遭遇两个问题。一是,当今流传的古代文论无疑皆是文言文的形式,这是古人根据当时的文字规则编码而成的信息。而五四“打倒孔家店”、提倡白话文的主张,无疑在现代人和古代文献之间划下无形的鸿沟。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义,语法中倒装句、省略句的运用使得千年之后的我们无法用当今的思维去解释古代文论。二是,古代文论传递的不仅是文本信息,而且传达了写作者的主观情感倾向。细看中国传统文论,似乎有这样一种模式:写作者以自己基本观点为核心,进而对整个文学历史发展、前代各个作家流派作出评价。这本合情合理,反而更能让我们从宏观上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以及各个朝代主流思想的更迭。而现代人却将自己的理解强加于作者理论之上,对各个派别划清界限,非造成不同思想的对立不可。望文生义、牵强附会,以现代的价值观、世界观解释古人的著作,甚至猜测古人的喜好,实属不妥。其次,对于普通接受者而言,他们受制于自身文化水平、个人修养、文学天赋、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在脑中已形成各自对传统文论的期待视野。但由于时代语境的巨大变迁,现代人所期待在文论中得到的知识已微乎其微。期待视野与实际所得的错位也是造成传统文论遭遇冷落的原因之一。再者,外部力量的冲击,也是造成中国传统文论尴尬现状的缘由。自五四以来,中国现当代文论在西方种种“主义”的刺激下活跃发展,古代文论却被人们遗忘在高阁。正常的借鉴是文化融合的途径之一,能够促进本国文化新的繁盛。一味地盲从、“拿来”只会造成“胡音噪闹,母语希音”的失语现状。相较于此,广而言之,传统文论的尴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尴尬,西方文论的冲击更是西方文化的扩张。

当今传统文化的现状范文第3篇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五千年的文明中形成了丰富的智慧思想和人文哲理,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想以及人格修养文化,将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精华,与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体系进行有机结合,会对于大学生的行为模式、思想道德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并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深层次含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没有发挥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传统文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探讨

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多种多样的思想和文化不断进行着碰撞和磨合,形成了当今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着当前严峻的形式,高校应该发挥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的优势,利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所形成的智慧思想和人文哲理,将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精华与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体系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思想和行为模式。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目前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中的现状,其次分析了利用传统文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的方法和措施。

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中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戏剧和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目前成为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和工具,但是很多大学生并不能够了解这些节目所具有的深层次内涵。根据相应的调查研究表明,对于清明、中秋等法定节日背后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意义,有70%以上的学生并不了解,仅仅是将其当作假期看待。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主动阅读《诗经》《论语》《孟子》等古代文学作品,或者欣赏传统音乐的学生仅占30%左右。因此上述现象说明大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普遍不了解,从这个层面说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

(二)大学对于传统人文精神的淡化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经济和物质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于精神文明的重视,他们对于眼前的利益非常关注,而忽视了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理想、志向和抱负等内容。很多人都将经济的发展作为人生的第一要义,而关于理想教育和人生意义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却采取漠视的态度。这种思想也日渐充斥着大学生的心灵,导致其在价值追求上倾向于急功近利,缺乏传统文化所要求的厚积薄发等思想底蕴。另外,很多大学生在尊敬师长、团结互助或者孝敬父母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对于教师缺乏尊敬心理,对于同学缺乏友爱互助思想,对于父母也不孝顺,丧失了传统文化的尊师重道思想。

(三)高校缺乏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教育的主体倾向于对于学生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尤其是人文学科并不能够像理综学科一样,能够直接取得学习效果,容易让学校产生即使不开设也不会影响学生培养高度的问题,就导致了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缺乏对于传统文化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利用传统文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提高的方法和措施

(一)利用多种渠道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

在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广播、杂志或者校园论坛等途径和载体,对于学生进行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历史故事讲述、历史人物探讨会、历史文化讲座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以便于加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其对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自我主动培养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情怀,并且能够达到有效了解历史的目的。另外可以通过班会论坛、学生组织学习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传统读物的阅读和交流,以便有效的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的修养。综上所述,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弘扬,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增进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使自我产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自我的素质和修养。

(二)在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大学新生在初入大学校园之后,会暴露出各方各面的思想和行为问题,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宽松、自由的环境之后,脱离了父母的管教和约束,使得生活丧失了计划性;另外有的大学新生难以处理同学、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难以在集体生活中良好适应;还有部分学生因为不适应大学自由的学习生活,导致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于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传统文化与其进行有机结合,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例如,可以将《论语》《孟子》《弟子规》等经典作品对学生讲授,将典籍中所蕴含的人格教育、思维方式以及行为准则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受到精神和思想的洗礼,为以后的大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持续性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持续性的开展传统文化的系列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文素质和行为模式。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容易产生持续时间长、缺乏连贯性、实效性较低的问题,缺乏在活动中始终贯穿教育主题的理念。因此,应该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以良好的道德和理想品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不断突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文化占据的作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通过利用多种渠道对于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在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持续性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从这三个方面将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传统文化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吴涛 单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卢勇,姜笑.探讨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J].青年文学家,2013,(19):134-134.

当今传统文化的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武术套路 现状 思考

武术套路是中国独有的体育传统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宏伟宝藏。它拥有强健体魄功效,又有观赏性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人民文化生活有重要意义。武术套路在武术的技术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传统武术有许多功能价值的呈现在很多方面上都依赖套路运动形式的存在和发展。对满足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十足的意义,所以研究武术套路的发展现状和思考武术套路发展的未来是研究中国传统武术的需要。

一、武术套路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竞技体育差异过大

几千年传统历史文化深深的影响着传统武术套路,传统武术套路是以农业社会为基础,以个人的宗教信仰为背景,传统的儒学观念为核心的一种结合了文化与体育的运动形式。它本质上并不是将增强体魄,与保持健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是为了证明人类自身的身体机能、顽强意志、个人或集体的荣誉感、勇往直前的意志的一种过程。因此大部分西方人都对传统武术套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仅仅认为观赏性强大。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从其他方面讲,就是因为有这种文化上的不同更为武术套路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因此不同文化上的差异刺激了中西方体育之间的交流。

(二)传播武术套路的人才匮乏

就国内而言。武术套路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应当改变现存的传承制度,将现有的师徒或家族传承改变,一定要走进学校教育,教育决定武术套路的发展程度。就国外而言,要让武术套路在国际上广泛传播,语言是传播的障碍,这样就要求武术套路的传播人具备相当高水平的武术专业外语能力和高水平的武术套路教育知识与徒手示范能力。在国外的教学时要注意中西文化的差别,尊重外国文化并传播的传统文化。由此,武术套路在传播过程中人才的缺乏让武术套路在国际上的推广带来一定难度。

(三)对武术套路的理论研究较为落后

由于举国体制与应试教育的影响,武术套路的理论研究处于落后的水平,由此还制约了武术套路在国际上的发展。古往今来,武术套路都是以佛家、道家、儒家的思想观念作为指导思想,重视仁义精神,重视武德培养等,属于文化主导的运动。在武术套路中的实践绝对是领先的,但是武术套路的理论相对于实践来说却很落后。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广大传统武术套路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传统武术套路理论研究发展较快。与有着完整科学体系的现代竞技体育相比,传统武术套路的理论研究体系仍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四)武术套路的思考

当今武术套路为了去迎合评判标准以及取悦大众化的喜好,将讲究技击忽视功法、套路的格斗运动和以艺术表现性为主的竞技套路运动摆在了首要的位置。现代竞技武术在培养教育、人才的储备、比赛体制和理论题的究等各个方面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在我们努力的将我们的传统武术展现给世界并被世界所接受的过程中,它将不断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与融合,导致其自身形式与功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正是这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冲击与融合,使武术套路价值及其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与定位。而如今的武术价值体系更加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

二、结论与建议

武术套路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瑰宝,它可以清晰的呈现出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在最大程度体现武术技术的性能,也能够显示出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而其他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却不具备传统武术套路的这一特点。传统武术套路的研究对促进传统运动项目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自21世纪以来,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新的社会环境下传统武术套路应当以西方体育的形式加上传统文化的内涵,中西通用的。对满足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十足的意义,所以研究武术套路的发展现状和思考武术套路发展的未来是研究中国传统武术的需要。

参考文献:

[2] 吕墨竹,徐伟军 新规则下中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0 (5):45-47.

当今传统文化的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字: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 德育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文化多元化和市场化的推进,社会上各类矛盾和不良现象增多,高校德育教育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些大学生身上出现理想信念模糊、道德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特别是以下三方面亟待解决。

第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有待于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主要指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的态度。它要求人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而当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压力下,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家庭责任意识缺乏,个人责任意识弱化。出现了重自我实现轻社会责任,重索取轻奉献,重物质实惠轻精神境界的现象。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因此,高校必须承担起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任,这就需要一种文化的引导,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资源在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后,恰好是我们当今时代呼唤的道德情操,也是引导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道德标准。

第二,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有待强化。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五千年来倡导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理应具备知书达理、待人以礼的基本素养。然而,由于大部分高校尚未构建系统的传承体系,缺乏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校园中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多。如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社交场合不用敬语雅语、脏话连篇;个人缺少对形象美的正确认识及追求,浓妆艳抹、服饰怪异。这些现象表明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是重建中华礼仪之邦和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

第三,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强化。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础。当前,大学生诚信状况总体良好,但随着造假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出现,大学校园中逐渐出现了诚信意识淡薄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作业抄袭、考试作弊、随意违约、助学贷款不还以及求职简历造假等,这种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此,高校必须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把诚信作为立人处世的内心向往。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激发爱国热情,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独一无二。让当代大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文明会强烈激发他们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尤其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强烈地体现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优良传统,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优秀传统必能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二)培养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

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居于主流地位的文化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经典性地概括了中华民族刚劲强健、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这种刚健笃实、励精图治的精神,体现着强我中华的进取精神,推动着民族自强和创新。当今的大学生群体全部为90后,当他们面对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等各种困难时,容易产生退缩心理,有的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有的想做“啃老族”、不思进取……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观念去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培养他们刻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勇于挑战的竞争意识,始终保持不屈不挠的信心和斗志,为将来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承的途径

(一)加大课程建设和改革力度,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程。第一,专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引导作用发挥到最大。第二,要创新“两课”教学内容和模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第三,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将精心设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融入到生动形象、感受力强的媒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构建文明、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模范引导作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要想开展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任课教师应该定期培训和进修,不断增强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了解,以渊博的人文知识折服学生,推动教学效果最大化。第二,任课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具备爱国爱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友善等优秀品质,自觉地在言谈举止、性格态度等表象行为层面表现出深厚的文化素养,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者。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组建传统文化类社团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高校各级团组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引导和帮扶学生组建各种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如国学协会、文学社、书画协会、棋类协会、民族乐器协会、武术协会等,并选派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不定期开展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今高等教育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高校要在传承、变革和创新中,积极完善传承体系和传承方式,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本文为锦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