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税务培训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基层人员分布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人员基本情况
我市国税系统县(市)、区局在职人员共有2355人,基层一线人员(税务所(分局)、稽查局)1783人,占总人数的76%。
去年机构改革,各县(市)、区局共核定编制2053人。截止目前,从核定的编制数看,只有***县局和矿区局属于缺编单位,其他18个单位均属于超编单位,共超编288人。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方面是各单位反映人员不足,另一方面大部分单位又超编,原因何在呢?
(二)基层人员紧张的主要原因
通过在基层听汇报、座谈、个别交流等方式了解情况,感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现行征管模式造成的。在现行征管模式下,税收任务主要靠税务所(分局)的征收来完成。税务所(分局)面临的是征管区域广、纳税户量大、纳税方式多样。一个税务所(分局),大多是几个人要管方圆几十甚至几百公里、几百甚至上千纳税户,其中有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个体零散户、集贸市场等等,工作量很大,相对来讲使人员紧张。比如武安贺进分局,现有干部5人,管理面积300平方公里,人均60平方公里;纳税户275户,人均管理55户;一般纳税户12户,农村信用社8户,个体户216户。
2、个体户数量大,工作难度大造成的。由于个体户数量多、流动性较大、经营者个人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工作难度较大。有大的行动,比如纳税检查等,往往需要动用全所(分局)的力量,几天才能搞完。有的个体户结束经营后不能主动办理有关手续,如交回发票、结清纳税余额等,需要动用人力进行追查,无形中增大了工作量。如武安市局城区分局一位同志,一个人要管理540多户个体户,包括一个建材市场、一个农贸市场、一条商业街。将整个辖区检查一遍要几天时间,日常工作量也很大。本来应该有3—4人来负责管理,但由于人少,只能由一位同志来负责。
3、实行“双责”后,责任划分造成的。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双责”要求程序规范、职责明确,所以造成大量的一人多岗现象。全系统不超过10人的税务所(分局)共有65个,许多税务所(分局)只有6、7个人,而岗位最少也有8个,加上金税工程的岗位,一般都有十几个岗位,一人一岗几乎不可能。一人多岗虽然是“双责”允许的,但每个人都承担很大的工作量。同时,岗位多,工作中出现失误被追究的机会就多,给基层的同志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希望能增加人员,分担一部分现有的岗位,也能减少被追究的机会。如“双责”规定新开、关、停、歇业的业户必须由税务所长(分局长)签字,在实际工作中几乎每天有多起新开、关、停、歇业,所长(分局长)为此牵扯很大精力,想委托副所长(副分局)或其他同志代签,但为避免责任不清,又只能由所长(分局长)签字。在调查中武安市局、涉县局、邱县局等单位多次提出这个问题,希望能找出一个办法,妥善解决这种现象。
通过我们的了解,基层同志要求增加人员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基层生活、工作条件不如机关、市区,希望能有人来接替自己的工作,自己好调到机关或市内等等,但主要的因素是以上总结的三种。
(三)解决基层感觉人员紧张的主要途径
虽然解决人员紧张最简单的办法是增加编制,但基层的同志非常理解在现有条件下增加人员的困难,同时提出了几点很好的建议,归纳进来有以下几点:
1、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建设正在国税系统内逐渐发展,基层的同志也亲身体会到了信息化带来的方便。如果能使每个税务所(分局)的征管软件系统充分利用,将大大地节省人力,减轻工作负担。
2、减少个体户的业务量,开展一些征管法允许的代缴代扣业务。各县(市)、区局城区税务分局一般人员比其他税务所(分局)人员多,比较来看好像其他税务所(分局)人员少,但从人均任务量来看并不高。这种现象在东部县局表现更为突出一些,如**县局,全局任务1360万元,城区分局18人,任务1160万元,人均64万元多;*所6人,任务70万元,人均不到12万元;*分局7人,任务130万元,人均不到19万元。为什么人均任务量少反而感到人员紧张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个体户的管理占用了税务所(分局)很大一部分力量,而且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加大了税收成本。如*县局一个税务所,全所共有8个人,全年任务167万元,其中3个人分管307户个体户,占全所人员的38%,而个体户的全年税收额只有32万元,仅占任务量的19%。这种现象在全系统普遍存在。如果在个体户集中的集贸市场、商业街道等场所开展征管法允许的代征代缴业务,将节省很大一部分力量投入到对其他纳税对象的管理上,整个征管质量也将大大提高。
3、期待征管改革能带来新的变化。
二、基层计算机应用掌握情况
信息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国税系统工作实际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同志对计算机应用的掌握情况。为摸清基层同志对计算机掌握情况,在掌握总体水平的情况下,人事处深入税务所(分局)进行了实地了解,并征求了如何搞好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现状
在基层2355名同志中,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共有37人,占干部总人数的1﹒6%,其中中专5人,大专15人,本科17人。
在调查中对计算机掌握程度划分为三个等次:一是熟练操作: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受过专业培训或能够胜任计算机岗位工作的人员;二是基本能够操作:能够胜任日常工作对计算机操作的要求并能熟练运行办公自动化系统;三是不会操作:几乎不接触计算机或不会运行办公自动化系统。
通过统计,属于熟练操作的有665人,占总人数的28%;基本能够操作的有1133人,占总人数的48%;不会操作的有544人,占总人数的24%。
(二)建议
从总体情况看,现有的水平,与信息化建设、金税工程和日常工作的要求相差很远。我们建议采取措施,加大培训力度和教育投入,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就整个系统而言,应搞好计算机专题培训,给压力,给政策,区分初、中、高三个层次,因人施教,使不同起点的干部各有收益:
1、对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的人员,采取多种方法,如送兄弟单位挂职学习、送院校或培训中心进行专业培训等,培养高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使他们能够精通金税工程和其他专业工作所需的知识,作为本单位计算机方面的领头人,带动本单位计算机应用工作的开展;
2、对基本能够操作计算机,胜任日常工作的人员,应加强专题培训,如办公自动化培训、专业软件应用培训等。可以由市局统一组织几期培训班,为各基层单位培训一些骨干力量,再由各县(市)、区局自行组织有关的培训,丰富全体干部职工的计算机知识,使之早日成为计算机方面的行家里手;
3、对于计算机知识比较缺乏、基本不会操作的人员,应由各单位制定计划,拿出措施,限期“扫盲”,否则要求离岗学习,直到达到应有的水平。在组织形式上,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本单位开办培训班,也可以参加社会上的计算机学习班,目的是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尽快消灭本单位的计算机知识“盲点”;
4、建立一定的激励措施,大兴学习之风,带动全系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将率先达到“人人会操作计算机”的单位树立为全系统的先进典型;举行打字比赛、计算机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干部职工自觉学习的热情。
5、县局重视,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有条件的县局争取每个税务所(分局)至少有2—3台性能比较先进的计算机,既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也能满足学习的需要。涉县局井店税务分局,全分局只有一台486微机,性能较差,开一张票要4—5分钟,而且分局长专门规定,除会计用于开票外,其它人不得动用,主要是害怕别人使用时出毛病。分分局7个人,全部受过培训,有人还不止培训一次,但都反映平时接触少,随学随忘,无法进一步提高。如果有几台性能较好的微机,一是节省工作时间,开一张票可以缩短到2分钟左右,二是可以随时学习,有利于提高。
尊敬的各位领导、纳税人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举办优化营商环境税企座谈会,主要是以第30个税收宣传月为载体,以“税收惠民办实事,深化改革开新局”为主题,广泛征求各位纳税人代表的涉税需求和意见建议,集中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切实履行好税务部门职责,更好地支持和服务企业发展。
本次座谈会,我们邀请了企业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同时邀请了来自全市各行业的50名纳税人代表。请允许我代表税务局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参加此次座谈会的局领导有: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副局长、总会计师;副局长。以及各业务部门负责人。
今天的座谈会共有三项议程。一是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作重要讲话。二是与各位企业纳税人代表交流、答疑。三是税务局副局长作总结发言。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请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作重要讲话。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各位纳税人代表结合平时办税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以“聊家常”的形式,谈谈你们对税务局纳税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包括对办税服务厅的管理、对纳税辅导培训等方面的需求。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和涉税需求,能解决的我们当场答复。当场不能答复的,我们将做好记录,会后尽快协调落实。请各企业代表依次发言。
刚才,各位纳税人代表都站在不同角度对办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纳税服务工作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你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们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会后将进行专题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不断规范、改进我们的管理和服务,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真正做到税收惠民办实事。
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请税务局副局长作总结发言。
同志们,本次座谈会已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今后,还请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将以本次座谈会为契机,认真查找和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探索纳税服务便利化举措,为广大纳税人提供更优质的纳税服务。在税收宣传月期间,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促进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理解税收、关心税收、支持税收。
关键词 中国高校 普及居民生活纳税常识 职责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Responsibili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Popularity Resident Life Tax Knowledge
――Take Baoding Residents Pay Taxes Knowledge Society Research as the Base
SHI Xuan, MA Dianping, WANG Yan
(Baod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aoding, Hebei 071000)
Abstract Our residents have low knowledge awareness in life pay taxes, knowledge learning life taxable necessity and urgency.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social reality particularity residents informed by way of tax knowledge, obtained the popularity of college and living as an important way of common sense the inevitability of taxes and proposed expansion of the tax faculty, residents pay taxes to develop knowledge of teaching, social training recommendations in three areas.
Key words college; popularity of resident life tax knowledge; responsibility; countermeasures
1 我国居民学习生活纳税常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 我国居民税收常识知晓度偏低
近些年来,我国居民生活中先后出现的“馒头税”、“月饼税”、“妻税”的恐慌,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错误表述,都反应出居民对于生活税收常识的缺失。
笔者面向保定市居民进行了纳税常识知晓度的社会调查,涵盖了居民转让房产、租赁房产、购买汽车、证券投资等纳税问题,收回有效问卷1651份,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明晰生活税收知识的受访者只占0.06%,78.5%的受访者表示一知半解。第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商人群体的知晓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可见经济实力和工作性质是影响税收常识知晓程度的重要因素,但并不能促使纳税人掌握税收常识。第三,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知晓度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可知,税收常识知晓度并未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而呈现正相关变化。
1.2 我国居民税收常识知晓度偏低与居民对于生活纳税问题的日渐关注形成反差
(1)居民生活纳税问题的社会调研结果。第一,纳税问题引起居民广泛关注。对于个税、房产税、遗产税的社会关注度一题调查显示:有31.4%的被调查居民选择“很关心”,有58.2% 被调查居民选择“比较关心”。第二,纳税问题带来居民生活的不便。有79.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曾经尝试了解生活税收问题,但是还未能明明白白纳税,给生活带来不便。”
(2)我国居民日益关注生活涉税问题的社会报道。第一,关于2010年车船税调整的社会关注。我国人大网共收到97295条意见。其中,要求对草案进行修改、降低税负的占54.62%,反对制定车船税法的占8.61%。第二,2011年个税修订征集意见超过23万条。第三,2011年试点城市开征房产税,受到居民广泛热议。第四,二手房交易要严格按照价差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2013年3月1日国务院出台的“二手房交易差额征20%个税”政策迅速产生社会反应。在郑州一个周六有500多人排队办理二手房过户。
1.3 我国居民税收常识知晓度偏低与税收立法加速改革形成反差
2010年调整车船税,2011年1月28日上海、重庆开征房产税,2011年9月1日个税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3500元/月,2012年1月1日实施的《车船税法》、启动营改增试点,2013年个人销售二手房要按价差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税法改革愈发深入居民生活。另外,对偷税行为的处罚日趋严厉。2012年深圳特区宝安区租赁办曾对某居民违法租赁行为开出12万元的罚单。
1.4 我国居民税收常识知晓度偏低与居民经济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形成反差
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80元,到2011年增长到21810元。①近几年来,居民购销房产、购车、出租房产、证券投资、艺术品拍卖等经济生活迅猛发展。截至2011年底,沪、深股票账户数合计为16546.90万户;201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304万平方米;2012年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9309万辆。熟悉税务常识有利于纳税人做出理性的经济行为,纳税筹划逐渐成为居民理财的重要考虑因素。
2 居民获知生活纳税常识途径的国际比较与我国高校承担普及居民生活纳税常识职责的必然性
2.1 我国居民知晓生活纳税常识的途径分析
(1)我国居民获知税务常识现有途径的缺陷。调查显示,居民将自己不清楚税收常识的前三项原因归纳为:国家宣传力度不足,有关机关讲解不够清楚;学校没有开设税务课程;税收常识在生活中学习的有效途径缺失。可见,我国居民获知税收常识的现有途径不足。
(2)我国高校生活税收常识课程情况概述。目前,我国高校有关税务知识的讲授,集中在税务类的专业学习模式,课程门类划分粗、数量少,也有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税务双学位为代表的极少数的辅修课程模式,但没有面向非专业学生的普选课程。我国方兴未艾的通识教育,走在最前列的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所涉及的通识课程中,也没有税务门类课程。可见,我国现有居民获知生活税收常识的途径远远不能达到居民所希望的明明白白纳税的需要。
2.2 美国居民获知生活纳税常识的主要途径概述
(1)美国高校跨专业选修制度。纽约大学法学院的税法专业涉及50门不同课程,涉及生活税务常识的科目有:个人所得税,财产流转税,遗产税与遗赠税,慈善捐赠的税务问题,税负豁免。并设有general taxation选修方向。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甚至有的人根本就没有专业,有一个特殊的学院叫做个性化学院,学生可以随意选课而不申明专业,毕业后发“个性化学士学位”。美国大学普遍采用“主修+辅修”的制度,也是大学生学习税务常识的便利渠道。(2)美国高校各种层次的培训。在美国大学校园里,各种层次的税法培训非常火爆。大学成为必不可少的国家税收法律宣传者。(3)方便的税务软件被广大纳税人使用。美国高校会购买网上报税软件,免费提供给本校学生和学者使用。只要将相关数据和信息输入,无需纳税人本人作任何判断,软件系统就会自动生成纳税申报书。②
2.3 我国高校承担普及居民生活纳税常识职责的必然性
(1)我国高校承担普及居民生活纳税常识职责的必要性。我国在税收知晓度上有特殊性。第一,居民税收常识知晓度水平偏低;第二,税收立法更新频繁,加大了自学税收常识的难度;第三,我国税务机关日常工作量大,能够放在详尽讲解税收常识方面的力量不足。(2)我国高校承担普及居民生活纳税常识职责的可行性。对于上述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大学教育。第一,高校在专业教学方面具有无可争辩的优势。第二,美国高校在普及居民税收常识工作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证明了高校承担普及居民生活纳税常识职责的可行性。第三,本次调查关于“居民认为获知税收常识的较好途径”一题显示:95.8%的被调查者认为:国家宣传讲解、学校开设税收常识课程、参加培训是前三位的方式。
3 关于我国高校承担普及居民生活纳税常识职责的对策建议
3.1 我国高校实施普及居民生活纳税常识工作的现存困难
(1)税务、税法类专业存在师资不足的现象。高校税务、税法专业师资不足,税务、税法类教师的授课量普遍存在超过合理课时的情况,③部分学校税务专业课的课程还有不同程度的外聘教师的情况。而且,纳税通识课程,需要税务、法学、理财融会贯通的教师。(2)现有教材不适于非专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应用。现在的税务课程主要存在于会计学等相关专业,作为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对于纳税通识教育而言,存在三方面不足:第一,教材专业性很强,税种大部分不是居民日常生活所用到的。第二,现有专业教材都是以税种作为章节编排的依据,并没有关注同一经济业务所涉及多少个不同的税种,不利于生活实践中的运用。第三,案例真实性不高。
3.2 我国高校实施普及居民生活纳税常识工作的对策建议
(1)以选修课程、通识课程作为学校普及居民纳税常识的渠道。目前,开设选修课程、通识课程是普及税收常识的合理途径。一方面,我国高校现行的选修课、通识课一般为20~30个课时,符合生活税收常识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适当增开选修课,对于师资的增加要求较小。从长期看,培养税务教师队伍很有必要。
(2)开发适合通识教育要求的居民纳税常识教材。第一,反应税务与法学两个学科的交叉,注重培养公民的税收权利意识。通识教育注重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在高校的教学中唤醒我国公民对于纳税的权利意识,是非常理想的方式。居民纳税常识教材不仅要教给学生生活中的纳税、节税方法――“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理解立法理由“知其所以然”,才能化解公众对于税收的种种恐慌,更要教给学生保障自己纳税权利的手段,参与税收立法的途径,推动税收法定原则的贯彻、发挥民主的力量。第二,反应税务与理财两个学科的交叉,指导居民作出理性的经济理财行为。应紧密结合社会税收焦点新闻,精细设计案例,激发学生讨论兴趣,培养、提高实践理财能力。结合具体的涉税经济行为指导居民理财,强调方法的可操作性,以符合“学本教材”理念的要求。第三,作为纳税通识教材,需要学习的是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税务知识。因此,建议打破现有专业教材以税种为篇章结构的定式,改以居民生活涉税事项为主线安排教材章节以增加教材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通俗性。主要内容包括:房产购销与出租、车辆购销、证券投资、遗产与捐赠、其他财产转让与租赁、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等几个专题。
(3)举办社会培训,配合国家机关普及税务常识。随着税务法律的日渐增加、复杂,广大高校作为国家教育机构,理应承担配合税务机关普及税务常识的责任。展望房产税的改革、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增加,个人所得税的完善、个人所得自行申报制度的推进,我国居民所要学习的税务知识会越来越复杂,一定时期内税务机关的工作任务也会越来越繁重,那么,由高校进行税务常识社会培训将成为最可行的途径。
本论文是2013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国高校普及居民生活纳税常识的职责与对策研究”(20130 1224)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2年我国统计年鉴[M].北京:我国统计出版社,2013.
【关键词】税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一、税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动员大会上说,打造中国会计工作“升级版”重点在于大力培育和发展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和单位的内部经营管理,区别于传统会计的会计核算功能,着重于通过分析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数据,为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决策支持,提高预算决策科学性和预算透明度,增强其预算管理能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会计人员从记账员向决策参与者身份的转变。税务系统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对创新税务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提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预见性,规范、有效使用资金,落实税务系统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税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分析
1.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足
管理会计人才是一个全方面的综合性人才,它涉及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等各个方面。然而当前税务系统普遍存在以财务会计为核心,重会计核算、轻会计管理的现象,没有意识到会计与管理之间的关系,会计人员仅仅简单地掌握记账、对账、编制报表等常规性工作,财务管理能力较弱,与税收业务相脱节,难以为税务机关领导干部及各业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严重制约了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同时税务系统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框架,会计人才评价体系不够健全,最终影响到税务机关的管理成效。
2.税务系统管理会计内部教育滞后
由于高校管理会计教育体系本身不够完善,教学模式偏理论教学,过于重视“知识型”人才培养,忽略了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高校虽然培养了大批的会计人才,在管理会计方面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却依然是个大缺口。这些会计人员从高校投入到税务系统后迫切需要系统的学习更新和提升管理会计理论素质和水平。但是,目前税务系统管理会计教育机制不够完善,每年税务系统组织了很多中、青年业务骨干班业务综合型培训,如税务稽查、反避税、涉外税收管理、纳税评估等,与此相比,财务人员培训较少,教学方式单一,没有建立相应地学习考核体系,且业务培训大部分仅限于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软件等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严重制约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步伐。
3.缺乏内部激励机制,财务人员学习主动性偏低
财务部门在税务机关中作为后勤保障部门,缺乏相应的人才激励制度,财务系统面临着青黄不接、不愿不爱做财务的现状,一些会计人员抱着“一入财务深似海”的思想,学习主动性较低,与其他部门业务相脱节,导致财务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与当前财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任务存在差距,如预算编报不尽科学,在后期预算进度执行上也有所偏差,缺乏宏观财务管控能力,大大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
三、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1.转变理念,重视管理会计
首先,应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税务机关应高度注视,强化管理会计在税收、财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做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宣传倡导、人才培养等工作,做到不仅要重财务会计核算,也要重管理会计运用。其次,完善税务机关会计人才培养框架和相适宜的人才评价体系,将管理会计纳入会计人才培养范畴,同时注重政策的有效性、长效性,及时制定管理会计人员培养计划,管理制度,加强宣传引导。
2.注重管理会计知识的继续教育
对于管理会计人员来说,会计知识的持续更新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的形势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在这一方面尤为薄弱。为转变这一局面,除前文所提及的思想上重视之外,还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考核管理、继续教育,鼓励、督促会计人员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情况下,定期参加培训,进行知识上的系统梳理及实时更新。在培训课程方面不仅要加强管理会计知识的应用,也应创新教育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可以建立系统内部的在线网络课程,定期由业务骨干或聘请专业老师进行网络授课,形成共同学习的良好环境。同时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学术和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著名高校合作,委托开展与管理会计在税收工作中的运用相关培训。
3.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内部岗位交流
从税务人才的需要、动机、期望和公平等因素出发,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达到激励和保障税务人才队伍的效果。因此,对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和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各类人才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提高税务机关财务人员学习管理会计的积极性。同时做好管理会计人才储备工作,充分利用轮岗制度,加强财务人员在其他业务部门的交流学习,了解不同部门中的业务运作,综合把握运行规律,提升本单位的管理会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正阳.刘正航浅析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4(12).54.
[2]赵海霞.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初探.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8-150.
[3]潘忠志.顾兵.赵士娇.批判性思维在管理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新课程学习,2014(12).15.
一、主要作法
(一)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一是结合省局部署的税务执法行为“十查十看”活动,按照****市地方税务局“六查六看”的要求,由纪检监察督办科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对税务执法、税务稽查、票证管理、经费管理等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进行深入检查。二是分层召开专题讨论会,深入开展“六查六看”。市局组织各科室负责人及中层干部召开科室负责人会议,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查找思想、作风、工作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具体的改进措施。各科室组织干部职工分层召开讨论会,查找存在的问题,并认真进行整改。
(二)主动开门纳谏。一是为了将讨论、教育、自查与开门纳谏结合起来,邀请了市人大、政协及市直相关部门领导、纳税人代表等特邀监察员,听取特邀监察员为我局“开展两项教育”活动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在税收服务大厅和利用税收管理员下户的机会,广泛征求纳税人对税收征管及服务方面建议。三是在纳税服务大厅等公众场所设置征求意见箱,收集社会各界的批评意见。
(三)深入开展分析。对照“六查六看”要求,在认真讨论查找我局干部作风问题和影响机关行政效能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每个干部职工、各个科室都进行了深入地剖析,撰写了分析材料,并在学习专栏进行了公示。
二、问题及原因
通达“六查六看”活动,认真地开展自查自纠,查找出以下问题:
(一)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纪律执行不够。通过“六查六看”,部分科室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纪律比较松驰,上下班纪律以及工作去向报告制度纪律没有很好地执行。
(二)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中应付的现象偶有发生,工作不深、不透、不实,工作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存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习惯被动安排,安于现状。
(三)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技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是干部职工思想认识不够,导致不能严格要求自我;二是部分干部职工的主动学习意识不强,不能主动适应业务需要,存在被动学习的状况;三是干部人员紧缺,干部工作压力较大,导致疲于应付工作。
三、整改措施
(一)强化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提高机关效能。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廉洁意识。
(二)加强学习和培训。加强业务政策的学习和培训教育,并通过技能考试、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三)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优化纳税服务,切实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为纳税人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