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驾驶理论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首先,驾训机构必须特别注重理论教育培训工作,在拥有雄厚的理论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发挥理论教员的作用,努力将本单位的教练员培育成既能在教学中做好驾驶操作示范动作,还能讲解操作要领、操作规程及其理论根据。
其次,驾训机构应当统一安排有教练员陪读的新学员上理论课,把交通安全和交通运输法律法规,汽车机械常识,汽车安全驾驶操作规程等基本原理,较为系统且有目的性地灌输给学员。要丰富理论课的形式和内容,比如阐述汽车给人们带来的便捷、舒适,会让学员对学习驾驶产生兴趣,反之告诫汽车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诸多祸害,会让学员提高安全防患意识。通过挂图讲解车辆是由哪些最基本的部件组成、车辆的动力来源和动力转换以及车辆各部件的构造和功能,让学员好学好动。
再次,驾训机构应当把理论教学和复习备考理论及术科考试相结合,把理论教学和教练员术科施教有机结合,促使学员理论指导实际,及早地悟出驾驶原理,尽快掌握操作要领,提高各个科目的考试合格率。
从学员应试的角度来分析,术科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测试学员的交通法律意识、交通安全观念及其操作规程。可以断言,接受过专题的较为系统的理论培训的,能将汽车理论和交通法律法规贯彻指导场地操作学习及其路面驾驶学习的学员,在接受术科考试过程中,必将更能从容应试,考试合格机率也必将更大。
从学员考取驾驶证角度来分析,学员接受过专题的较为系统的理论培训考试合格后,驾驶车辆参与交通必将更能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安全、文明行车。
俗话说“一通百通”指的是做事情,学技艺首先应当掌握理论,道理通百事通。搞经济要靠理论来指导,做学问要靠公式来解题,学开车同样只有通过先了解汽车构造、基本原理、交通通行原则、操作规程及其交通安全、交通运输规则,掌握驾驶技能才能事半功倍。
我校二十一年来的教学经验充分说明了理论先导的重要性和实际收效。以近三年以来我校出炉三十岁以下的学员三个科目一次性考试作统计比较。大专院校毕业生考试合格率为95%,而高中之前辍学和高考落第的社会青年考试合格率仅为67%,比差28个百分点;参加我校理论辅导课出席率达100%学员,一次性考试合格率为78%,而缺席理论辅导课的学员一次性考试合格率仅为34%,比差44个百分点。
以我校48名教练员施教术科作比较,原来从事交通运输工作且具有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教练员有14名,他们的学员一次性考试合格率为91%,而其他24名教练员的学员一次性考试合格率仅为42%。
上述数字表明理论先导,理论教学结合术科培训,无疑是驾驶培训的必经途径和必要方式。然而,如何展开理论先导,因人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人施教,即针对学员的特点和个性施行教学。这就需要教练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驾驶技术,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汽车理论基础知识。
在术科教习培训中,教练员应当通过做示范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及其理论根据,让学员理解和知会操作要领,并通过对学员模仿动作进行讲评,促进学员掌握驾驶技术。
因此,驾训机构可以把本单位的教练员分为两大类,一是熟知车辆机械原理学历高的师傅,称为“理论型”驾练员。二是虽曾经从事职业运输职业但学历低的师傅,称为“操练型”教练员。同时把新招收的学员以文化程度、体质技能以及年龄性别差异分为若干类别,如知识分子型,年老妇女型和青年工友型,区别特性或个性因人施教。
佐证一,某高校林教授瘦小体弱且疾病缠身,2011年秋来我校学开车,刚进入场地驾训初级阶段,因体能差顿感畏难,主动提出放弃考取驾照。经我校调整换上“理论型”的小傅师傅调教,通过小傅师傅对其汽车构造和驾驶规程讲解,示范动作结合手把手演示,分解动作结合讲评,林教授茅舍顿开,随即领悟驾驶要领,学车热情激增,二个月后程教授顺利地一次性地通过科目二、科目三考试,之后的五年林教授没有严重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记录。
佐证二,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硕士优秀毕业生陈某某2012年夏天来我校学开车,经我校指派“理论型”师傅小吴任术科教练,进桩考模拟场地第一天,陈硕士在观看演示和倾听讲解时提问特多,从汽车动力的转换传递到离合器分离原理,从制动迟滞时间到蝴蝶型场地几何线形和转弯弧度,无所不问,一连串的为什么,几乎把交通学校毕业从事多年驾驶培训工作兼汽车维修的小吴师傅应答不接,真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陈硕士仅通过三个上午练习场地,便一次通过科目二考试,且领取驾照后的驾驶技术堪称好手。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企业管理;水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企业也在以突飞猛进的势头发展和壮大,各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为国民经济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伴随着这种发展现状,对企业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管理经营人员的队伍要不断优化,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作力量支撑,而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是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需要,有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而工商管理培训也成为了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比较重大的难题。
一、工商管理培训和企业管理培训的内涵
工商管理涵盖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包括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会计管理、企业投资等方面,涉及的领域很广,工商管理培训就是通过学习财务、营销、金融、经济法、国际商务等知识,以提高管理人员在其岗位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手段而开展的经营管理培训活动。企业管理培训是企业开展的一种有计划、有系统的培训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进步。
二、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意义
企业要提高其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员工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而提高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就需要依靠加强工商管理这个途径来实现。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前提下,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具有其重要的意义。
(一)工商管理培训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与管理能力的需要
据数据显示,我国大多数的企业管理人员总体学历偏低,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可以弥补管理人员在工商管理理论知识上的空缺,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
(二)工商管理培训是适应时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开始国际化,同时竞争也更加的激烈,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形势。面对这种发展形势,企业要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培育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不断增强企业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跟上时展的步伐。
(三)工商管理培训是企业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手段
工商管理培训是实现企业转变机制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工商企业培训来帮助管理人员具备更好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驾驭和管理企业的能力。
(四)工商管理培训是适应国家管理新要求的措施
我国目前确定的企业管理人员的新要求把工商管理培训作为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这个要求来达到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工商管理培训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
总之,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工商管理培训和企业管理水平这两者是紧密联系,不能分割的,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工商管理培训,工商管理培训也不能离开企业管理这个平台,否则就不能发挥其最大的利用率。工商管理培训具有其重要性,企业管理也具有其重要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才能通过更好的途径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一)企业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良好的企业管理提高员工工作的激情,凝聚战斗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不断做出贡献。
(二)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企业员工都有自己的需求,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了解和满足每个员工的需求,同时将他们的需求和与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发挥员工聪明才智,更好地为企业做出贡献。
(三)企业管理能够实现对人才的需求。
企业管理能够更好地挑选到合适的人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通过企业管理就可以实现对人才的需求,达到更好地管理的目的。
(四)企业管理是应对国际市场挑战的需要。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挑战,企业必须加强企业管理水平,这是应对国际市场挑战的需要。
四、如何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我们知道工商管理培训和企业管理具有其重要性,两者的关系也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那么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两者的关系,如何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下面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做一个探讨。
(一)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抓起
做好工商管理培训应该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抓起,只有引起了他们的重视,才能发动员工做好工商管理培训,并把培训知识带到企业,运用到企业管理上,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师的资质要求
在企业高层领导重视工商管理培训的前提下,还应该加强对培训师的资质要求,建立高质的培训队伍,从而通过这种途径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转变理念,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
要加强工商管理培训,首先就要端正领导、员工对工商管理培训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培训意识,转变培训理念,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四)深化和改革培训方式与内容
对于工商管理培训来说,其内容复杂且层次高,培训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深化和改革培训方式与内容是必要的,要求向多元化和现代化方向转变,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培训和企业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们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我们要充分发挥两者的利用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不仅可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进而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向上地发展,因此,作为企业一定要矢志不渝地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萍萍.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1).
关键词:“11规则”驾驶台资源管理 培训方法
2010年,国际海事组织在新修订的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中,把驾驶台资源管理作为强制性适任标准列入要求。我国为了履约,在2011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简称“11规则”及为实施“11规则”颁布的法规及文件,其中规定了对驾驶台资源管理的培训和考试作了明确要求。 1.驾驶台资源管理培训的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欧洲国家的交通与海事安全主管部门、船东协会、航运公司和引航员协会——“驾驶台团队工作/驾驶台团队管理 (BTW / BTM)”课程。九十年代中期,瑞典、挪威、芬兰和荷兰等欧洲国家在BTW、BTM等课程的基础上,借鉴北欧航空公司的飞行团队管理和控制课程的经验和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共同开发了“驾驶台资源管理(Bridge Resource Management,即BRM)”培训课程。
国际海事组织在1995年修订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78/95)的B-VIII/2部分中提到了BRM。2010年,国际海事组织在新修订的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中,把驾驶台资源管理作为强制性适任标准列入要求,且在第II章“船长和甲板部”人员适任能力的主要修正内容中对操作级人员要求新增“领导力和团队工作技能的应用”、对管理级人员要求新增“领导力和管理技能的运用”的强制性适任要求。驾驶台资源管理知识的学习成为强制性要求。我国航海院校自2000年以来,开始为香港和内地一些航运公司的船舶驾驶人员正式开设了“驾驶台资源管理”课程。
2.“11规则”中有关驾驶台资源管理培训的规定
为了履行《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我国主管机关制定,在2011年公布了“11规则”,为实施“11规则”颁布的,《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过渡规定实施办法》和201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中规定了对驾驶台资源管理的培训和考试要求。
2.1过渡期培训要求
《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过渡规定实施办法》中规定,对按照《04规则》发证的船长和驾驶员和按照《04规则》培训的在校学生应进行过渡期的适任培训。培训要求如表1。
2.2过渡期后的驾驶台资源管理培训
过渡期后,驾驶台资源管理的培训和考核放在船舶操纵与避碰课程中培训和考核。晋升500-3000总吨和3000总吨以上的二、三副需要理论考核和实操评估,晋升500-3000总吨和3000总吨以上的大副、船长需要进行实操评估。
3.驾驶台资源管理培训体系
3.1培训安排
驾驶台资源管理是一项涉及航海知识综合运用的培训课程,涉及的知识包括船舶管理,船舶值班避碰与操纵、航海学等知识,因此,该培训应安排在整个教学体系的最后实施,而不应和其他课程平行教学,最好采用集中培训的方法。
3.2培训方法的探讨
“船舶驾驶台资源管理”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船舶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与教育,提高船舶驾驶人员在船舶营运安全工作上的正确思想认识,从而提高与转变管理认识与理念,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改变自身的不良行为,最终确保船舶的航行安全。因此,转变受训者的理念和意识是培训成败的关键,培训的手段主要通过理论教学和模拟器的综合训练。
3.2.1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由教学内容的讲授,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组成,使学员掌握驾驶台班组协同工作的要领,掌握驾驶台工作的基本程序,有效利用驾驶台所有资源减少和避免人为失误,掌握制定各种计划的基本方法,理解领导、决策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变方法。不同的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与实践经验不同,因此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的教学方法,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以前驾驶台资源管理的培训总结中发现,,船长班、管理级的船员班、操作级船员班、混合船员班级,在校学生班,不同结构的学员班级的特点各不相同,下表以管理级的船员、操作级的船员、学生班为例,分析班级特点和教学方法。
3.2.2模拟器训组织
有效的航海教育和培训包含三个要素:知识、技能和态度。现在对海员的要求,包含以下几点:多任务工作,迅速作出决策,在团队工作中的优先处理原则等。传统概念上的船员培训是在学校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加上船上实习两部分组成,无法完成各种任务的训练尤其是应急训练。模拟器上培训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平台,能使学员在经济和安全的条件下完成各种复杂和应急情况的训练,因此在“11规则”的相关文件别规定了驾驶台资源管理培训中模拟器培训最少课时。
(1)根据驾驶台班组的成员组成将学员进行分组,将学员4-5人分成1组,每组指定船长1人、大副1人、值班驾驶员1人、值班水手1人、根据方案要求可增加1人扮演引航员角色。指定角色时最好依据船上的职务合理分配角色。如果是学生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限制,学生很难独立担任船长或引航员的角色,需要教员担任船长或引航员的角色,带领这个团队完成任务。
(2)方案设计为学员设定各种航行状况,训练学员的信息获取、团队合作、情境意识、通信沟通、应急反应能力。常用主要方案有:开阔水域避让、狭水道航行、能见度不良情况下的航行与操纵、岛礁水域的船舶操纵、船舶进港操作、避离台风的船舶操纵、船舶搁浅的应急操船、舵失灵的应急操船、人员落水搜救( 本船人员落水和他船人员落水)
(3)方案实施是让学员在模拟器上进行操作,完成方案规定的任务。方案实施一般分步骤进行:①让学员熟悉模拟器设备操作②教员说明训练方案③学员制定通过制定水域的计划和“偶发事件计划” ④通过指定水域的实际操作及偶发事件的应变⑤驾驶台团队的自我评价⑥教师总结评价
3.2.3评价方法
驾驶台资源管理评价分成理论考试和实操评估。理论考试由海事局组织统一考试,实操评估由评估员现场评估,评估要素主要有制定指定水域计划、制定“偶发事件计划”、资源与管理、驾驶台团队工作、领导与决策、通信与沟通、偶发事件与应急、工作态度与情境意识。评价标准主要根据学员对设计方案的处理方法、操作或分析正确、熟练程度来判断。
4.结束语
驾驶台资源管理是一项发展中的船员培训业务,培训机构应根据每期学员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培训结束要总结每一期的学员情况、教学情况、教学效果等,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不断改进,提高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方泉根,船舶驾驶台资源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1-5.
1.提高驾驶员的整体水平
为使驾驶员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培训方法上,要因人而宜。农用拖拉机驾驶员的文化结构相差很大,有相当一部分不具备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而《农用拖拉机及驶员安全规章》明确规定,学习拖拉机驾驶操作技术的人员,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或相当于初中的文化程度,这是对驾驶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但目前仍有很多驾驶员不具备这一最基本的条件,这种现状是受客观条件和现行政策影响的,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这种状况。如何解决文化水平低的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计划,要对他们适当延长培训时间,使其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对文化程度较高的除进行正常的培训外,可适当增加一些新技术培训。而对文化程度较低的,要注重现有机具的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学习,采取重点辅导、直观教学等办法,力求达到掌握所驾驶操纵机具的实用技术。对不具备书写能力的人采用口述、录音、录像等直观教学的方法,使其掌握农机具的性能和应用技术。为解决驾驶员不便集中,不好管理等问题,在培训形式上要因地而宜。为保证培训质量,驾驶员的培训要尽量到县农机校参加集中办班。对偏远乡镇、交通不便确实有困难,不能到县农机校参加培训的,可采取由乡镇农机站组织,分片定点,就近办班,县农机校派教师进行现场教学、辅导的方法,达到增加培训人数,减少“非驾”的目的。在实际和技能方面要达到熟练掌握场内驾驶和道路驾驶的操作技能。场内驾驶训练主要是使驾驶员掌握拖拉机的起动、起步、行驶、转向、制动和通过障碍物等基本技能。道路驾驶的训练在实际操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对这一训练必须严格要求。驾驶员要熟练掌握好行驶方向,选择良好的行驶路线,熟练地变换档位,进行变速行驶和特殊路面的行驶操作技术,同时也要注意在行车中各种突况的应急措施,为安全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严格驾驶员的考验制度
驾驶员的考验是对初训质量的实际检验,也是衡量驾驶员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尺度和手段,更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所以,在驾驶员考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考验大纲的要求进行,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不可疏忽大意,以免留下后患。首先要求采取不同形式进行理论考核。初训时可按文化程度进行编组,考核时采取两种形式。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可按考验大纲要求进行闭卷、抽签笔试方法考核。对文化程度低,没有书写能力的人也可采取口试的方法进行考核。这种方法既解决了文化水平低的驾驶员,理论笔试不合格的难点,又解决了“非驾”问题,并且达到了培训要求,效果较好。鉴于目前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增加快、分布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管理、部分人员书写能力差的特点,原考验大纲与现实的《道路交通条例》部分条款不相符,已不适应当前形势需要,应尽快制定新的考验办法,是否考虑采取增加判断、改错、填空等题型,相应压缩书写量,对驾驶员进行综合评定。其次要严格按照实际操作进行考核。实际操作考核能集中反映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和对操作规程、交通法规的掌握、机具故障排除、维护保养技术是否达到了驾驶操作要求,都要做出综合评定。所以在实际操作考核中,场地驾驶考试在设桩和划线相结合的基础上,再增加轮式、保养和故障排除等科目的考核。路试要选择比较复杂的路面进行,考验路线要在有直行、左转、右转、调头、平路、坡路等多变的道路上进行,要对驾驶员进行行驶路线、方向、档位变换的熟练程度、多种突况的处理,行驶过程中交通法规的掌握运用全面考核,必须严格把关。
3.加大驾驶员管理力度
对驾驶员加强管理的目的在于控制驾驶员在长期的驾驶过程中素质不断提高,朝着有利于安全生产的方向发展。现在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建立健全了技术档案、年度检审、复训、宣传教育等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3.1强化宣传手段,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多数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操作规程、交通法规知识比较贫乏,接受农机监理部门教育的机会少,养成了忽视安全生产和存在侥幸心理,事故隐患较多。所以采取多种形式对驾驶员进行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法规观念的职业道德水平,是我们监理部门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把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养机户家里,加强对养机户、驾驶员、亲属、家属、邻里的宣传教育工作,形成社会力量,克服不利因素,减少事故隐患。
3.2加强路查路检路检和宣传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是宣传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路检过程不仅能及时纠正违章,避免事故的发生,更是监督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地铁;运营;乘务;培训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050
1培训管理体系
1.1培训管理体系
乘务电客车司机培训体系分为三级,分别为:中心级、车队级、工班级。三级培训管理体系运作如下:中心负责统筹管理,各车队按计划及业务组织实施,各工班负责日常培训组织及效果反馈。
1.2各岗位职能
1.2.1中心培训职能
对接公司及外部培训机构,牵头制订乘务年度培训预算、培训计划;组织培训活动,负责培训工作检查、考核;组织各车队开展讲师评审、课件开发、教材编写、发掘题库等相关工作。配合公司培训管理部门组织员工上岗考核、上岗证书复审、技能鉴定等工作。负责组织新老员工的月度抽考,配合公司开展员工季度抽考工作。
1.2.2车队培训职能
制订月度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实施、教材编写、课件开发、题库更新、员工考核等相关工作。配合中心完成员工季度和月度抽考、上岗证复审、上岗考核、技能鉴定实施工作。
1.2.3工班培训职能
按照月度培训计划,组织班组成员开展各类培训,及时对培训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定期向车队反馈工班内部员工理论培训情况、实操培训情况、培训考核情况。
1.3培训形式
电客车司机岗位新员工上岗培训采用集中式理论培训和一对一师带徒实操培训方式,培训内容主要为军训、职业化司机、安全教育、拓展训练、心理辅导、专业理论知识、实作技能训练、驾驶实操培训等。老员工年度循环培训采用自学和集中培训方式,以自学方式为主,培训内容主要为专业理论知识、故障案例分析和实作技能训练。
2新员工培训管理
电客车司机岗位新员工培训周期为九个月。按照岗位培训标准,采取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交替进行,理论培训和实操培训各分为三个阶段。
2.1集中式理论培训
集中培训主要分为军训、职业化员工培训、安全教育、拓展训练、心理辅导、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军训采用脱产培训方式,由公司组织实施。职业化员工培训采用脱产培训方式,由公司组织实施;培训内容主要为职业化训练、公司企业文化宣贯、公司规章制度学习。安全教育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安全教育由公司安保部实施培训,新员工入司后参加一级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下一阶段培训。二级安全教育由乘务安全工程师实施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下一阶段培训。三级安全教育由班组长实施,结合岗位,以行车注意事项为主,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下一阶段培训。拓展训练新员工每年集中开展一次,以期提升心理素质和团队凝聚力。心理辅导新员工每年开展一次,根据培训过程中心态变化再针对个别人进行单独心理辅导。专业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包含电客车结构、站台门和无线电台使用说明、信号系统原理、轨道和接触网构造、行车组织规则等。
2.2一对一师带徒实操培训
师带徒培训采用在职培训方式,班组安排新员工带教人,签订师带徒协议,车队负责指导和监督。实操培训主要以电客车驾驶技能、岗位基本作业过程、应急实作技能为主。新员工在上岗培训周期内,需完成5000公里的安全驾驶(其中ATO驾驶3000公里,手动驾驶2000公里);实操培训项目要全程覆盖到司机基本作业过程,包括折返线驾驶、基地洗车作业、列车转线作业等;掌握多项应急实作技能,如接触网悬挂异物处置、区间疏散、排除故障、故障救援、清客下线等业务技能。由培训工程师定期组织开展达标考核,全部合格者方可参加上岗证取证考试。
2.3培训过程管控
新员工到岗后车队组建新员工培训班,并指定专人负责培训班管理。车队建立员工培训台账和培训档案,执行新员工1人1训1卡1档制度。车队定期开展新员工考试,每月不少于一次,新员工抽考成绩不合格者参加次月抽考。车队每月召开一次新员工座谈会,了解新员工培训情况,解决新员工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新员工更快地融入企业。中心定期组织新员工参加领导下访接待,了解培训进程。
2.4上岗考核
新员工在九个月的培训周期结束后,符合上岗证取证条件,由中心统一组织,参加公司上岗考核。考核合格者由公司颁发上岗证书,具备上岗资格。考核分三部分:理论考试、实作考试、综合鉴定,三项成绩均需合格。考核不合格的不予上岗,在现岗位继续培训,待两个月后重新考核;如第二次考核不合格,在现岗位继续培训,待两个月后再重新考核;如第三次考核不合格,公司与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竞聘或转岗的员工在公司规定的培训周期内未取得新岗位上岗证,返回原岗位。
3老员工培训管理
3.1循环培训
所有持上岗证的司机,以车队为基本单位,每年完成2轮循环培训。每条线每4.5天组建并完成1个班循环培训,每班人数为本线司机总数的25%,每班4.5天的时间分配:培训1个月,车队鉴定考核1周,中心随机抽考1周。循环培训内容以多项技能达标为主,其中包括:列车故障应急处理达标(1.2项);司机驾驶技能达标(15项);应急预案演练达标(1.1项)。循环培训过程中实现循环培训全员参与、抽考95分以上,标准化作业全员合格,年度培训考核零指标。
3.2上岗证复审
电客车司机上岗证有效期两年。参加上岗证复审考核不合格的,在上岗证有效期内安排一次补考,如补考不合格,上岗证到期后签订待岗协议跟班学习。两个月后重新考核,考核合格,发放上岗证;如考核不合格,公司与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3.3调试司机培训
调试司机须持有电客车司机上岗证,且独立上岗安全驾驶满一年。调试司机上岗前必须由车队对其开展理论与实作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安排其独立上岗。调试司机理论培训课程包括调试管理办法、基地运作规则、中心调试细化措施等。实作培训要求在师傅的监督下完成正线、基地调试各4次。理论和实作培训后,由车队对其进行理论、实作考核,及格标准为95分。各条线调试司机,由车队每半年组织一次专项培训、考核,及格标准为95分。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调试资格。
4再上岗培训
因病、事假等其他原因,离岗6个月以上的人员,跟班学习一个月,期满重新取证考试。离岗超过3个月但不满6个月的,跟班学习三个班次,由车队对其进行理论、实作、综合测评三方面鉴定考核。离岗超过1个月但不满3个月的,需跟班学习两个班次,经班组长鉴定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未能参加公司组织的上岗证复审,造成上岗证过期的,需参加公司组织的上岗证取证考试,重新取证后方可独立上岗。
5司机换证培训
电客车司机在取得所属线路上岗证后,只能在该线路担当驾驶工作。如调整线路,须参加转线换证培训,培训合格后重新取证考试。待取得新线路的上岗证,方可独立上岗。司机晋升到司机长岗位,如在原线路担当司机长,无须重新取证,如在新线路需重新取证。跨线取证培训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三个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