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员工培训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企业; 知识型员工; 培训; 甄别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037-02
一、引言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型员工也逐渐成为企业的主体力量。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增长计划将知识型员工定义为“一组生产知识的科学家、工程师、信息通讯技术专家和技术人员”[1]。知识型员工更注重个体成长,重视工作本身的意义,对自己的成长和能力的发展有着持续不断的追求。[2]在国外,知识型员工的薪酬问题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3]。为了保证知识型员工知识结构符合企业的需要,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这是一项有别于薪酬制度的重要投资行为,并且这种投资占整个企业投资的比例呈现一种逐步扩大的趋势。把有限的培训资源最大化的利用就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问题的提出
如何分配稀缺的培训资源呢?从员工的角度上讲,如果是带薪培训,那么培训是一种福利,是企业提供给个人的一种附加价值。如果是不带薪的培训,培训降低了员工的收益,员工参加培训的意愿肯定会大大降低,非带薪培训造成的损失有可能导致需要培训的员工也放弃了接受培训的机会。所以在是否带薪这个条件下是无法甄别出需要培训的员工的。那么如何在众多的申请者当中甄别出真正需要培训的员工呢?我们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三、博弈设计及基本假设[4]
(一)参与人:企业和员工
企业方面:超过一定的培训水平,工作能力也相应提高,所以工资也相应提高。
员工方面:共有两类员工,高能力员工和低能力员工。
(二)博弈顺序
1.自然选择员工的能力:a1、a2,因为获得同等的培训水平,高能力员工耗费的成本更低,所以a1>a2。
2.企业提供一个和培训有关的工资函数:w=w(y)
3.员工选择是否参加培训。
对于高生产率的员工来说,获得某次培训的成本为a′1y,对于低生存率的员工来说,获得某次培训的成本为a′2y,其中y为参加培训的小时数。
(三)基本假设
这一模型的三个基本假设:
1.假设高能力的员工接受培训的成本低,斜率小。低能力的员工接受的培训成本高,斜率大。这个差别可以理解为两类员工在个性特征、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差异。
2.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从而在均衡情况下工资等于预期的劳动生存率,企业的预期利润为零。
3.培训程度仅仅代表信号的价值,并不影响生产力。培训的信号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参加了培训特别是诸如附加值比较高的培训,可以显著的提高被培训者的声誉价值。
四、博弈分析
(一)混同均衡
企业期望员工能达到y*水平的培训,但是事先不知道谁是高能力者谁是低能力者,只知道高低能力者的比例,因为1*q+2*(1-q)=2-q,所以企业按照期望产出值给所有员工工资为2-q,它满足下式。(详见图1)
2-q>2-a1y*
2-q>2-a2y*
显然,两者最优的选择都是不接受y*培训。因为接受y=0水平的培训远远比接受y=y*水平的培训时的收益要高。这时候表现出来的结果是混同均衡。高低能力的员工均不接受培训。无法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甄别分离。这种不加甄别的薪酬设计显然也不能刺激起员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那么人数比例q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呢?因为a1>a2,低能力的员工受培训的边际成本大于高能力的员工,解上式得:q
(二)分离均衡
企业发现对于企业最有价值的培训点y*,也不满足于大锅饭式的培训方式,然后重新设计工资水平。
w(y)=1(y
w(y)=2(y>y*)
也即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培训,在培训完成以后给予不同水平的工资,从而刺激起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并且让能力高低不同的员工根据自己不同的成本函数进行选择。这时候由于:(详见图2)
1>2-a1y*
1
显然,高低能力员工会根据自己的成本函数进行选择,低能力者不接受y=y*的培训水平更合算,而高能力者接受y=y*的培训水平更合算。结合上面混同均衡中得出的公式,qa2y*,两式联立可知:q>a2/a1。
由上述推导可知,高能力的员工积极参与培训的结果比不参与培训的结果要好。同时也说明,高能力员工的比例1-q要达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从信号发送中收益,这取决于能力不同的员工的受培训边际成本的比率。
五、结论及启示
通过对以上博弈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或者启示:
1.诸如产生混同均衡的培训制度设计是不合理的,企业应该尽量避免。在这种情形下,员工接受教育的成本大于不接受教育的成本。进一步的原因是这种培训提供的能力方面的提高非常有限,培训内容对员工的帮助不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企业不了解员工对培训的实际需求,或者是企业不能找到符合要求的培训师等。另外,这种培训还大大增加了员工的负担,影响了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
2.设计出产生分离均衡的培训制度是企业所追寻的目标。在分离均衡下,高能力的员工自觉的参加培训,而低能力的员工在比较了成本和收益以后会自觉的放弃参加培训。所以企业有限的培训资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同时也可以甄别出高能力的员工和低能力的员工,后续的工资分配也让高能力的员工在这个信号发送中获益,得到更高的工资回报。参加培训的高能力员工的工作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会和低能力员工进一步拉开差距,这样整个企业的员工甄别区分机制就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为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以及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3.在设计培训制度时应该注意:首先是培训前后工资梯度问题,梯度太小大家均不参加培训,不能产生甄别作用和吸引力,梯度太大又会吸引所有员工,从而也是失去了甄别的能力。其次为了让培训制度真正起到作用,要建立健全培训后考核制度。比如,不能通过考核就失去培训后加薪的机会等。最后,企业应该能准确的把握每个岗位所需要的最优培训时间,这个因素也会引起过度培训或者培训不足等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罗斯玛丽・哈里森,约瑟夫・凯塞尔.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开发[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 徐鼎亚.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提高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2003(12).
摘要:高职教师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作保障,其素质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从高职教师培训现状分析入手,借鉴了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结合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合作开展的教师培训,有效地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教师培训;实效性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师资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D/2013/03/144);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基于网络平台的虚拟实验教学研究和应用”(项目编号:2014-R-30254)
作者简介:卜树坡,男,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5-0052-0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强调“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目前,国家日益重视职业教育,社会逐步接纳职业教育,人们越来越关注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企业岗位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上,要求学生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资格教育。这就意味着高职教师不仅要有专深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技能。然而,目前的高职教师培训,国家、地方和学校都采取了大量行动,但效果并不理想。[1]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合作,开展为期两周的教师岗位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实效性。
一、高职教师培训的现实状况
高职教师培训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制定了一些教师培训与能力提升政策。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教育教学水平考察活动中,也将教师培训视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和指标。[2]但是,总体来讲,培训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教师培训主要归纳为国培、省培和学校培训等形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培训方案缺乏系统性。大多数培训方案的设计都是指向高职教师群体的,但培训方案设计都比较笼统、空泛,缺少针对性。还有国家与地方层面教师培训存在定位冲突,学校培训、地方培训、国家培训三个层面分工不明确、定位不清晰,缺少沟通,各自为战;(2)培训内容缺乏专业性。从教师培训开展的情况来看,培训内容简单、随意、零散和重复,不能反映教师的实质需求,大多包括高职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建设、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方面。这些培训还远不及高职学生的培训,缺少订单式培训,更少有为专业教师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培训;(3)培训对象缺乏针对性。不论是国培还是地方培训都是立足于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提高,忽视绝大多数专业教师的培训;培训内容不深入、不具体,许多培训目标定位在了解、理解层面;培训对象被动培训占多数,主动学习、实践操作占少数;(4)培训考核缺乏公正性。高职教师培训结果的评价、考核缺少统一和规范的机制,有的培训缺少实质性的考核,甚至交了培训费都能通过;不少培训老师自行制定培训方案、讲授培训课程、拟定考试试题、批阅试卷等状况,根本做不到教考分离、公平公正。
二、借鉴国外教师培训的成功经验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师资队伍培训工作十分重要。职业教育发达国家都特别重视教师培训,如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十分鼓励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在职培训。在美国,对高职教师的要求标准很高,不仅要有相当的学历,还要有教育教学和实践操作的能力。美国社区学院的专业教师要有硕士以上学位,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等学科,专业教师必须具有3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验;[3]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从联邦政府到职业学院都有一套完善的师资培养计划、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紧跟行业企业技术发展的步伐,熟悉专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成为终身学习者和实践者;在德国,对职业教育教师要求十分严格。大学毕业生不能直接任教,必须参加国家组织的职业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者获得实习教师资格,再进入实习学院进行两年的实习,再考试合格者才能获得岗位资格证书;在加拿大,针对教师的培训有省级教育培训和学院教师培训,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尤其重视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示范性能力。[4,5]我国的教师培训没有那么系统和规范,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具体做法,使教师培训达到预期目标,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高职教师培训的案例分析
笔者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合作开展教师培训为案例进行剖析。
(一)学院办学理念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人才培养“地方性”、“应用性”和“职业性”的办学理念。学院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和高等职业院校的使命定位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1)“地方性”是把人才培养工作的服务区域定位于地方,即以“立足苏州,服务江苏,辐射长三角”为落脚点,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服务苏州产业转型升级需求;(2)“应用性”是把人才培养的类型定位为应用型,即培养面向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按照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基于工作任务开发课程内容;(3)“职业性”是强调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定位,即培养“职业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为核心,在职业素养、职业品质、职业操守、职业文化和职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接受教育,力争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积极参加岗位技能培训。
(二)培训总体目标
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建立一支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学院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与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以及后续培养学生、培训企业员工的能力。
(三)培训方案
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共同制定培训方案,使得培训方案目标定位准确并切实可行。(1)培训项目。项目1:电子元件拆与焊实用级/专业级能力认证培训,项目2:单晶片实用级能力认证培训,项目3:数字逻辑设计实用级/专业级能力认证培训;(2)培训对象。项目1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师,项目2针对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项目3针对通信工程技术专业教师。下面以项目1为具体案例。
1.培训地点。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联合建设的能力认证中心。
2.培训时间。实用级/专业级各1周,每周三下午学科考试,每周五下午术科考试。
3.培训目标。培训教师的实践能力,主要培训零件拆焊、测试、维修及设计、制作等能力。
4.培训重点。认证说明,实务课程,症状排除;具体内容包括学科理论讲解和理论测试,实用级术科应试说明、拆焊成品板(SCBL)练习、测试与模拟考试,专业级增加周边圆孔板(SCBH)讲解、SCBL拆焊和SCBH布线练习、测试与模拟考试。
5.培训考核。学科理论测试认证从500题中随机产生50题,闭卷测试;实用级术科实操测试认证包括装配、焊接、调试SCBL板并正确显示,然后再拆卸板上所有器件;专业级术科实操测试认证又增加了周边圆孔板电路布线设计与制作,最后SCBL+SCBH板联调,显示正确并发出美妙动听的音乐。
6.培训证书。学科测试60分以上为及格,术科测试2小时30分钟以内完成为及格,颁发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实用级证书;学科测试80分以上为及格,术科测试2小时30分钟以内完成为及格,颁发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专业级证书。
(四)培训效果
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各专业培训效果统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获得实用级证书94.7%、专业级证书88.9%,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获得实用级证书94.7%,通信工程技术专业获得实用级证书93.8%、专业级证书93.3%。
据了解,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签发的能力认证证书获得了台湾电脑工会所属四千多家电子信息企业的认可。
四、高职教师培训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是教师能力持续发展的需要;(2)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3)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3年,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联合建设的能力认证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是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与江苏省高校创建的首家联合认证中心,是一个集教学科研、专业培训和考试认证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中心由电子元件拆焊能力认证中心、单晶片能力认证中心和数位逻辑设计能力认证中心组成,该能力认证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
据统计,目前在苏州市注册的台资企业1万余家,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美元,苏州已发展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台资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化工、医药及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等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无论投资规模还是用工人数均位居第一。笔者对12家台资电子信息类企业进行了调研,企业对毕业生要求排在前两位的是品德修养和实操能力。教师获得该协会颁发的能力认证证书后,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学生。学生实训后通过认证考试,获取认证证书,毕业时可直接进入相关企业就业,从而实现学校培养到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目前,已得到华硕、宏基、高创和冠捷等50多家台资知名企业的广泛认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就业;另一方面,为了培训台资企业员工。在苏州从事电子信息行业的台资三千余家,企业新员工培训和老员工提高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学院自能力认证中心正式挂牌以来,广泛地与台资企业联系,利用学院建设的能力认证中心实训设备和具有能力认证监评资格的教师开展对外服务,已为华硕和高创两家公司培训员工总计93人,正在与苏州明基、力晶和友达等公司商谈具体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
通过这次培训,带来了诸多启示。培训内容进行了系统化设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动手操作,理论讲解占20%,实际操作占80%;培训过程严格要求,从讲解、练习、测试、模拟考试到正式认证考试,每个步骤、环节都体现出很高的职业性;培训考核严谨务实,无论是学科考试,还是术科考试,严肃考场纪律,要求每人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考试未通过者,下次再参加培训和考试。这为高职院校教师后续学生培养、企业员工培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式。
参考文献:
[1]郭雪利.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系统化设计研究[J].职教论坛,2013(13):49-54.
[2]余婉娜.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J].中国农业教育,2012(1):40-42.
[3]王勇强.高职教师培训实效性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5):77-79.
[4]王华.论高职教师培训主体缺位与多主体参与[J].继续教育研究,2011(2):32-34.
【关键词】员工培训 制度设计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制度即规程,是指在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一个组织或团体推行一种规章制度的诱因在于这个组织或团体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效益,而最直接的原因则在于提高组织的协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协调组织内各部门之间协作效果和组织与外部衔接的有效性。
我们公司的《新员工培训制度》已经制定并实施多年,着力解决员工能力与公司需求之间的协调问题。在运行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下面就运用制度设计的相关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下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公司新员工培训制度概述
该公司坐落于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从事电气化铁路配电设备的研发和销售。公司成立于1997年,至今已走过了14个年头,这些年中领导层相对稳定,而中层和基层员工的流动性较大。在人员招聘中全部选择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或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这样的员工虽然工作经验不足,但是他们拥有工作热情,渴望学习新知识;二是便于管理,年轻员工由于工作经验少,服从意识强,能够听从领导安排。
该公司主要从事技术研发工作,对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但由于每年都有一些来的不久的员工离职,使得每年多需要重新招募一些新员工进行补充,而新人往往又是一些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所以新员工培训制度对该企业来说就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它关系到新员工能否快速的熟悉本职位的技能要求,并找到学习和努力的方向,以满足公司的要求。
目前公司没有系统的新员工培训制度,新聘用的员工多数是直接上岗,由于员工对企业缺乏了解,不能很快融入企业,对新环境、新岗位的适应过程较长,影响整体工作效率。
公司主要是对新员工技术能力的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公司产品,以便进行设计或售后服务工作。实施的主要步骤是:首先,对新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考试,以掌握其基础知识水平;其次,进行公司产品相关知识的讲解;最后,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在设备使用现场,对新员工进行产品相关知识和维修技能的培训。通过这些方式,使新员工尽快达到独立处理现场问题,能够进行简单产品设计的能力。虽然有这样的流程,但这种培训多流于形式,以单向讲述为主,缺乏与受训人员间的反馈和互动。另外,由于公司人数少、任务重,而且没有建立起相关的负责制,也没有对这些专人给与任何激励。所以基本上“师傅”都是顾着自己的工作没有对新员工形成一定的指导。新员工都是自己慢慢的学习,有的还没有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便匆匆开始上岗工作。这样,虽然缓解了人手上的压力,但由于新员工对部门和同事的情况不了解,还不具备开展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所以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处处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天长日久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甚至对公司的产生看法和不满,最终失望的离职。
二、该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在该公司6年多的工作经历,我发现该公司在新员工培训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少一个完整的新员工培训和开发体系,公司只是有一个简单的、笼统的培训制度,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培训的内容不完整,没能使新员工全面的了解公司;培训的方式单一,没有能够调动新员工的积极性,影响到了培训的效果;在所谓的“以老带新”培训方式中,没有形成一定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没有为新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员工对自己在公司今后的发展没有清楚的了解。
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了新员工不能快速的适应企业,上岗后也不能很快的胜任工作,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上司对新员工的能力也产生怀疑。不仅影响了公司的绩效,而且影响了新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导致了好多新员工到岗时间不长就离开公司。鉴于此,有必要对该公司新员工培训制度进行一些改进。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该公司管理层没有经过正规的管理培训,不掌握制度设计的方法,在设计新员工培训制度时,没有根据公司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对人员需求和培训进行详细的分析,使得培训制度和流程过于简单。
其次,没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对新员工培训缺乏整体的规划,不知道培训什么、学什么有用,仅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而忽视岗位职责培训、规章制度、公司目标培训等内容在新员工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再次,培训没有专人负责。虽然有培训师傅对新员工进行讲解和技能传授,但是并没有将责任和任务分配到个人,“谁有时间谁做,什么时候方便什么时候做”的现象是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的原因之一。
最后,没有奖惩措施。领导层认为对新员工培训是老员工的职责,这无可非议,但是往往由于工作任务重,老员工宁可自己做也不愿花时间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并将工作分配给他们做,有时反而由于花时间对新员工培训而耽误了工作。结果就造成了培训好了没奖励,培训不好也对自己没什么影响的结果。大大降低了老员工对新员工的培训热情和培训效果。
四、对该企业员工培训制度的改进建议
针对该公司新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这里对公司新员工培训制度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主要目的是让新员工培训符合公司的组织目标和战略目标,既满足公司的要求,也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
第一,对公司进行人员培训分析。着重分析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使招聘来的人员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并由此决定相应的培训。对新员工来说,他们不了解企业,不了解工作环境,缺乏岗位所需的实际操作能力。但他们有着一定的知识结构,能够很快的学习到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要使他们在学校所学的书本知识变为企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专业技能培训前,要先通过相关岗位的职位说明书或岗位职责的分析让每个培训和受训人员了解新员工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第二,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者应认清培训的目标,制定出指导性和有逻辑性的培训计划,以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培训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制定培训目标、确定培训的内容以及课程设计、确定培训地点和培训设施、确定培训人员、制定培训实施计划。
以培训目标为例,培训目标总的来说是指培训要满足公司发展目标的需要,这往往让人难以理解和实施,所以,目标应该做的详细一些。比如:使员工明确规章制度,减少工作错误,节省工作时间;使新员工明确工作职责,了解作业程序,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了解上下级汇报关系;为新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企业的稳定性,降低新员工流失率;使新员工和企业有统一的行为方式和观念。
第三,确定培训形式与培训方法。培训开始前,要确定新员工的培训形式,是内部培训还是外部培训。对于新员工来说,培训机构不能很好的了解本公司的实际情况,而且外部培训的成本过高,所以很不合适,应该主要采用内部培训的方式进行新员工培训。
前该公司的培训方式主要是用产品资料向新员工进行介绍,不但内容比较单一,形式也很枯燥,由于新员工对产品的了解几乎没有,所以对这些资料的理解和记忆效果很差。可以采取一些其他形式来进行培训,比如视频讲解,通过幻灯片、电影等手段来丰富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另外还可以使用案例的方式进行讲解,比如介绍一些生产和售后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给新员工进行讲解,使其对产品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引起员工自己的独立思考。
第四,确定培训的组织。培训必须由专人负责,所以首先要确定培训组组长,并由组长指定相应部门的负责人,明确协调责任和激励奖惩措施、确定好培训老师,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如确定时间、地点,准备教材、设备样品、道具等。
第五,培训效果的评估。以前培训流程结束后,没有相应的考核制度来对新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就算在工作中新员工仍然显得没有融入工作中去,也没有人追究培训者的责任或改进培训制度。所以要先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既要考察新员工对培训过程的满意度,也要考察新员工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要考察新员工在工作中有何改变,对部门绩效有没有提高。通过这些评估考察过程,了解培训过程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如内容不适当、方式不灵活、对员工影响力差等,然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考虑这些部分进行重新设计或调整。
以上是对本公司新员工培训制度现状的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员工离职率高、忠诚度差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培训制度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将这些措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公司营造出良好的培训环境,使新员工能够更好更快的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应用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最终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郭京生.人员培训实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让新员工了解集团,公司概况,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使其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2、让新员工熟悉新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与工作相关的安全,卫生知识以及服务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培训程序
1、大学生或合同工人数多,文化层次,年龄结构相对集中时,由集团职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培训,共同考核。(不定期)
2、人数较少,分散时,由具体用人单位从中心具体班组负责培训,培训结果以单位和员工书面表格确认为证,职校负责抽查。
三:培训内容
1、中心(公司)岗前培训——中心准备培训材料。主要是要对新来员工表示欢迎;按照各中心(公司)行业特点,中心(公司)的组织结构,工作性质,中心(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和本公司服务行业基本素质准备手册或专人讲解;指定新员工工作部门的经理或组长作为新员工贴身学习的辅导老师;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2、部门岗位培训——新员工实际工作部门负责。
介绍新员工认识本部门员工;参观工作部门;介绍部门环境与工作内容,部门内的特殊规定;讲解新员工岗位职责要求,工作流程,工作待遇,指定一名老职工带教新员工;一周内,部门负责人与新员工进行交换意见,重申工作职责,指出新员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回答新员工的提问;对新员工一周的表现进行评估,给新员工下一步工作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3、集团整体培训:集团职校负责--不定期
分发《员工培训手册》——(简述东南大学的历史与现状,描述东南大学在南京市地理位置,交通情况;集团历史与发展前景,集团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集团组织结构及主要领导,集团各部门职能介绍,主要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标准等;集团有关政策与福利,集团有关规章制度,员工合理化建议采纳的渠道;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四、培训反馈与考核
1、各中心(公司)制作的培训教材须经过集团职工培训学校的审核,并交集团培训学校存档,所进行的中心(公司)部门培训应在集团职工培训学校指导下进行。各中心(公司)每培训一批新员工都必须完成一套"新员工培训"表格,部门中心(公司)集团职校的培训链,应环环相扣,层层确认
2、培训实施过程应认真严格,保证质量,所有培训资料注意保存,并注意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
3、培训结果经职校抽查后,统一发放培训结业证书;职校对各中心新员工培训情况每学期给各中心总结反馈一次。
五:新员工培训实施
1、召集各中心(公司)负责培训人员,就有关集团新职工培训实施方案,征求与会者意见,完善培训方案。
2、各中心(公司)尽快拿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落实培训人选,配合集团职校组建从上至下的培训管理网络。
1、让新员工了解集团,公司概况,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使其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2、让新员工熟悉新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与工作相关的安全,卫生知识以及服务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培训程序
1、大学生或合同工人数多,文化层次,年龄结构相对集中时,由集团职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培训,共同考核。(不定期)
2、人数较少,分散时,由具体用人单位从中心具体班组负责培训,培训结果以单位和员工书面表格确认为证,职校负责抽查。
三:培训内容
1、中心(公司)岗前培训 ——中心准备培训材料。主要是要对新来员工表示欢迎;按照各中心(公司)行业特点,中心(公司)的组织结构,工作性质,中心(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和本公司服务行业基本素质准备手册或专人讲解;指定新员工工作部门的经理或组长作为新员工贴身学习的辅导老师;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2、部门岗位培训 ——新员工实际工作部门负责。
介绍新员工认识本部门员工;参观工作部门;介绍部门环境与工作内容,部门内的特殊规定;讲解新员工岗位职责要求,工作流程,工作待遇,指定一名老职工带教新员工;一周内,部门负责人与新员工进行交换意见,重申工作职责,指出新员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回答新员工的提问;对新员工一周的表现进行评估,给新员工下一步工作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3、集团整体培训:集团职校负责--不定期
分发《员工培训手册》——(简述东南大学的历史与现状,描述东南大学在南京市地理位置,交通情况;集团历史与发展前景,集团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集团组织结构及主要领导,集团各部门职能介绍,主要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标准等;集团有关政策与福利,集团有关规章制度,员工合理化建议采纳的渠道;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四、培训反馈与考核
1、各中心(公司)制作的培训教材须经过集团职工培训学校的审核,并交集团培训学校存档,所进行的中心(公司)部门培训应在集团职工培训学校指导下进行。各中心(公司)每培训一批新员工都必须完成一套"新员工培训"表格,部门中心(公司)集团职校的培训链,应环环相扣,层层确认
2、培训实施过程应认真严格,保证质量,所有培训资料注意保存,并注意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
3、培训结果经职校抽查后,统一发放培训结业证书;职校对各中心新员工培训情况每学期给各中心总结反馈一次。
五:新员工培训实施
1、召集各中心(公司)负责培训人员,就有关集团新职工培训实施方案,征求与会者意见,完善培训方案。
2、各中心(公司)尽快拿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落实培训人选,配合集团职校组建从上至下的培训管理网络。
3、集团内部宣传"新员工培训方案",通过多种形式让全体职工了解这套新员工培训系统,宣传开展新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4、所有新员工在正式上岗前,都必须在中心(公司)集中培训一次,(培训内容见中心岗前培训);然后再到具体工作部门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见部门岗位培训);各中心(公司)可根据新员工基本情况实施相应的培训教材和时间,一般情况下,培训时间为1-3天;根据新员工人数集团职校不定期实施整体的新员工培训,总体培训时间一周为宜,培训合格发放结业证书,培训合格名单报集团人力资源部。
企业新员工培训方案(二)
一、培训目的
1、让新员工了解公司概况,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使其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2、让新员工熟悉岗位职责 ,工作流程,与工作相关业务知识以及服务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培训对象
公司所有新进员工
三、培训时间
四、培训方式
1、脱岗培训: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
2、在岗培训:采用日常工作指导 及一对一辅导 形式。
五、培训教师
行政人事部负责人、店面经理、助理店长、在某方面具备专长和特殊技能的老员工
六、培训教材
公司简介、公司管理制度、部门管理制度、职位说明书、案例
七、培训内容
1、公司概况(历史、背景、经营理念、愿景、价值观)
2、组织结构图
3、公司福利待遇方面(保险、休假、请假等)
4、薪酬制度(发薪日、发薪方式)
5、绩效管理制度
6、职位说明书和具体工作规范、工作技巧
7、内部员工的熟悉(本部门上级、下级、同事及合作部门的同事等)
8、仪态仪表服务的要求
八、培训考核
1、书面考核。行政人事部统一印制考试 受训者。脱岗培训中使用。
2、应用考核。通过观察测试等方法考查受训者在实际工作中对培训知识或技巧的应用。由部门直接上级、同事、行政人事部共同鉴定。
九、培训效果评估
行政人事部与新员工所在部门通过与受训者、教师、助理店长直接交流。跟踪了解培训后受训者的工作情况,逐步减少培训内容的偏差,改进培训方式,以使培训更加富有成效,达到预期培训目标。
企业新员工培训方案(三)
一、新员工培训目的
1、为新员工提供正确的、相关的公司及工作岗位信息,鼓励新员工的士气
2、让新员工了解公司所能提供给他的相关工作情况及公司对他的期望
3、让新员工了解公司历史、政策、企业文化,提供讨论的平台
4、让新员工感受到公司对他的欢迎,让新员工体会到归属感
5、使新员工更进一步明白自己工作的职责、加强同事之间的关系
二、新员工培训内容
一)、就职前的培训(由部门经理负责)
主要是对新员工的到来表示欢迎,指定新员工工作部门的经理或组长作为新员工贴身学习的辅导老师,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二)、部门岗位培训(新员工实际工作部门负责)
介绍新员工认识本部门员工;参观工作部门;介绍部门环境与工作内容、部门内的特殊规定;讲解新员工岗位职责要求、工作流程以及工作待遇,指定1名老职工带教新员工;1周内部门负责人与新员工进行交换意见,重申工作职责,指出新员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回答新员工的提问;对新员工1周的表现进行评估,给新员工下一步工作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三)、公司整体培训(内部培训师负责)
分发《员工培训手册》——(简述公司的历史与现状,描述公司在XX市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公司历史与发展前景,公司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公司组织结构及主要领导,公司各部门职能介绍,主要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标准等;公司有关政策与福利,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员工合理化建议采纳的渠道;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三、培训对象
XXX公司全体新进员工。
四、新员工培训教材
《员工培训手册》、《XXX公司规章制度》
五、培训地点
公司办公大楼。
六、培训时间
公司可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安排,一般7天为宜。
七、新员工培训实施
1、召集公司负责培训人员,就有关公司新职工培训实施方案,征求与会者意见,完善培训方案。
2、尽快拿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落实培训人选,配合公司组建从上至下的培训管理网络。
3、公司内部宣传“新员工培训方案”,通过多种形式让全体职工了解这套新员工培训系统,宣传开展新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4、所有新员工在正式上岗前,都必须在公司集中培训1次(培训内容见中心岗前培训),然后再到具体工作部门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见部门岗位培训),公司可根据新员工基本情况实施相应的培训教材,培训合格发放结业证书,培训合格名单报集团人力资源部。
八、培训反馈与考核
1、培训所进行的公司部门培训应在公司选定培训师指导下进行,公司每培训一批新员工都必须完成一套“新员工培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