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管理的方法

环境管理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管理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管理的方法

环境管理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方自治;环境管理模式;构建方法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环境管理的中心就在逐步的由中央政府过度向地方政府。这一模式的转变有着深刻的实际原因和实践基础。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中央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而地方政府的环境管理显现出诸多优势。然而在这个大的趋势下,仍然有许多体质障碍需要移除,更多的是如何构建地方自治模式。本文将着力研究地方自治的环境管理模式方法

1 环境管理模式转变为地方自治的背景

目前,环境管理日益成为政府管理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都沿袭着政府作为主导在环境管理中起绝对作用的模式。时至今日,环境管理的模式的探讨与创新推动着环境管理的中心不断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转移。

首先,中央政府的集中管理存在很多弊端,使环境管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无可否认,中央管理以其权威性和宏观性对环境的管理起到了很多的效果。但是,由于行政层次的繁杂,使得统一的管理势必要耗费过多的资源,故而形成较高的管理成本。同时,由于难以对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全部了解,不能全部针对性的行政管理,难以因地制宜,所以也不会对每个地方都有最好的管理措施。也要注意到腐败对政策实施的负面影响,环境管理难以上行下效。

其次,从全球环境管理模式转变趋势来看,地方政府正日益成为中坚力量。无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政府再造,还是九十年代的地方变革,都在积极探索合理的政府职能地位。在环境管理方面,政府职权向地方政府转移已经成为明显趋势。环境管理需要地方主体的参与,地方政府与中央相互补充,才能有理想的治理效果。

2 环境管理中地方自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从全球环境治理的发展和现状来看,地方自治逐渐转向舞台中心。地方自治模式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地方自治下行之有效的环节越来越不可替代。与中央政府相比,由于地方政府有着更紧密的群众基础,故而在环境治理中的宣传、治理、监督、预警等环境都能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

其次,地方治理能影响宏观环境政策的制定。再次,地方治理中的经验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增进。除了专业的技术知识,本地的管理经验更适合本地的特征,有时甚至能决定全局的管理效果。故而即使在专业的管理知识中,地方治理也不容小觑。

最后,地方政府更有利于联合本地的非政府组织力量。环境治理是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社会中各种力量的配合,地方政府正能在这条路上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且这种模式已经在各地的实践中初具规模。

从以上几点来看,地方自治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环境治理的中心向地方政府转移已顺理成章。

3 地方自治模式构建方法研究

地方自治的环境管理因地制宜,能够密切的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群众广泛的参与。要杜绝环境管理成本过高、机构冗杂、效率低下的弊端,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地方自治模式的大前提。对于地方自治模式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3.1 充分调动群众,依靠群众

环境问题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只有调动群众,才能以最大的覆盖面来解决问题。首先,地方政府要积极营造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只有在社会氛围下才能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氛围的营造手段可以多样化,包括媒体宣传、针对群体讲座、教育、社区活动等等。其次,不断加快环境法规的完善进程。借此强制实施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同时保证群众的知情和监督的活动。最后,采取多种措施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群众对于环境的评估与了解有着最直接的发言权。政府需要建立渠道和机制使基层的群众参与环境问题讨论、治理措施制定、实施过程监督等环节。政府可以通过听证、调研和网络平台建设等措施来使群众最大限度的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从而达到群众的意见能顺畅的表达出来,政府的措施能无阻的实施下去的目的。

3.2 地方政府在自治模式中的管理方法

地方政府对于环境治理优势之处就在于能够因地制宜。能够实事求是的根据当地的环境状况和建设特点来协调各方。地方政府在治理中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首先,因地制宜,充分统筹当地的环境状况和当地的文化、经济、人文特色、法律法规等实际情况。其次,协调好由于环境治理引起的部门间的冲突。对于环境治理要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行政规程,保证措施实施的统一性与协调性。再次,加大投入。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财力配备,还是长期的教育宣传投入,都要加大力度,提高水平。最后,着力于打造带有地方特色的群众参与机制,群众调动规程,群众监督体制。

3.3 积极联合民间环境保护组织

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在主导作用的同时,要注意积极调动非政府组织,联合一切有利的力量,是环保效果达至最佳。目前,我国的行政制度对这些组织的发展和活动有些阻碍,使得它们在实际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地方自治模式下,政府要完善行政制度,大力支持民间环境治理组织的发展。既要注重组织的数量,更要培育组织的发展质量。同时,注重培养组织的独立性。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总之,地方自治的环境自理模式与之前的中央政府模式和市场模式相比,都有着诸多的优势。在实践过程中,地方自治的模式也能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协调环境与当地发展。但是必须强调,地方自治模式必须依赖于中央政府放权,依赖于自身体制的改革和不断完善。同时需要地方政府有作为的探索新的规程与措施。地方自治下的环境治理领域宽广,任务艰巨,此模式在实践中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宋言奇,陈宇光.全球环境管理模式的转变.从政府治理到社区自治[A].南通大学学报,2011(02).

环境管理的方法范文第2篇

一、解除患者精神紧张情绪

病人初次检查时,因不了解此项检查而产生恐惧感,思想负担较重。针对此问题,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解释,态度和蔼,仔细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并遵医嘱术前30 分钟给予安定10 mg 肌注。

二、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麻醉药过敏史

目前一般用1 %地卡因或2 %利多卡因溶液作喷雾吸入或滴入表面粘膜麻醉,对此药物过敏者,往往初次喷雾后即有胸闷,脉速而弱,面色苍白,血压降低甚至呼吸困难等。护理人员应立即给予吸氧,遵医嘱给予抗过敏治疗。为了避免发生此问题,可在用药前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

三、防止出血

出血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量少可自行止住,但也有个别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者,应遵医嘱立即给予止血药物治疗,并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以便呼吸道通畅。

四、患者出现紫绀或缺氧时应及时吸氧

纤支镜检查时能降低动脉血氧分压1 0 ~ 2 0mm Hg ,患者心率加快,出现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应立即给予吸氧。

五、有哮喘史的患者宜服药预防哮喘

环境管理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经口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6―33―02

经口气管插管是救治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措施。由于患者口腔内放置了气管插管和牙垫,用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无法有效的去除牙菌斑或对口咽区等特殊部位进行彻底的清洁,增加了口腔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我科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应用口腔冲洗加口腔擦洗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重症监护室2004年3月一2007年3月入住的危重患者178例,均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排除入住前有口腔疾患、口腔有异味或碘过敏者,插管时间为1~7天,并联合应用2~3种抗菌素。按完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90例,对照组88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意识状态、及气管插管时间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用物准备

常规口腔护理包1个,生理盐水棉球,双氧水棉球,0.5%碘伏棉球,带绳牙垫1个。实验组加50毫升注射器,生理盐水。

1.2.2 操作步骤

准备用物,昕诊双肺呼吸音,以双侧对称为准,记录气管插管长度;检查气囊有无漏气,通常以注入的气体刚能封闭气道,听不到漏气声后再注人0.5ml为宜,一般注入7~10ml气体为准。患者取头高位300充分抽吸呼吸道及口腔内分泌物。两组口腔护理频次相同,每日2次。每组均由2名护士完成。

对照组:一名护士固定病人的头部和气管插管,另一名护士按常规口腔护理方法操作步骤,一手持压舌板,一手持弯血管钳夹紧棉球,按双氧水棉球擦拭去污生理盐水棉球清洁0.5%碘伏棉球消毒的顺序擦拭口腔,吸尽口腔内残余的液体,更换牙垫,再次听诊双肺呼吸音,两侧对称后固定牙垫和气管导管,系好系带,长胶布加固。

试验组:除对照组常规方法外加用了生理盐水冲洗口腔。按双氧水棉球擦拭去污50ml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从高侧口角向口腔内缓慢冲洗,同时在对侧口角作同步负压吸引,压力在0.04-0.06MPa。同样方法冲洗及吸引对侧,至抽出液澄清后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擦试,最后用0.5%碘伏棉球消毒。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呛咳、呕吐、缺氧,保持指端氧饱和度大于90%。

每次口腔护理结束后,未固定前,检查口腔内污垢和分泌物残余情况,评判其清洁度,每天上午口腔护理前检查有无口臭、口腔溃疡、口腔霉菌,并分组作好记录。

1.3 效果评价方法

1.3.1 口腔清洁标准:气管插管后,口腔内无残渣,气管插管及牙垫周围无附着物,固定气管插管及牙垫的胶布清洁,气管插管无移位,口腔无臭味。

1.3.2 口腔炎的标准:口腔粘膜出现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及霉菌斑。

1.3.3 误吸指口腔护理中发生病人呛咳,血氧饱和度下降,肺部听诊改变。

1.3.4 评价时间气管插管第1天至插管第7天。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口腔清洁度、溃疡、霉菌阳性例数、误吸例数,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2组比较,实验组口臭率、口腔感染率及口腔霉菌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误吸率两组比较则没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传统的口腔擦洗法不易对口腔进行彻底有效的清洁。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气管导管的阻挡,难以对牙内面、舌下面、舌后根等死角部位进行彻底清洁。而单纯的口腔冲洗法只能冲掉疏松附着于牙面的软垢,不能清除牙菌斑。

本试验加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由于液体不断地循环流动,振荡,冲击,使附着于口腔粘膜、舌、齿缝中的微生物脱落而随着冲洗液被吸出,不仅能将口腔各部位以及口腔深部的各种污垢清除,而且能使细菌在粘膜、口咽部以及插管壁上的吸附能力明显下降,并随着不断冲洗吸引而排出,再用擦拭口腔护理法彻底擦去污垢、牙菌斑,最后碘伏棉球擦拭消毒。碘伏是广谱的粘膜消毒剂,刺激性小,除碘过敏者外均可使用。研究显示:与传统法比较,口臭发生率为5.6%,口腔感染率为8.9%,霉菌感染率为3.3%。明显优于对照组。

环境管理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 全成本核算 意义 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医院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如何做好经济管理已成为当前医院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适应社会形势和卫生改革发展趋势,医院有必要对经济管理方法做出改进,引入全成本核算系统,实施全成本核算,将医院的成本费用、消耗水平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出来,加强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提高经济管理效益和效率,最终提升医院竞争力。

一、新环境下医院实施全成本核算的意义

新环境下,医院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加上一系列医疗卫生改革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医院开始重视经济管理,并逐渐在实践中引入了工业企业经济管理办法,即成本核算。目前,医院普遍开展科室成本核算,但是其实质上就是对医院业务活动中收支的核算,无法将医院经济情况和经营成果准确反映出来,而在成本项目确认、核算流程、奖金分配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医院在追求业务收入的同时忽视了医疗成本的提升。全成本核算是根据医院的总规划和发展目标,对医院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其目标是在保证诊疗护理工作高质、高效完成的同时实现成本开支的最小化,这种经济管理方法系统性、统一性、标准性和可比性都很强,其在医院中科学有效的实施对于落实技术经济责任制、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调动医务工作者以及其他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进而使医院管理、服务、质量、成本和收益等方面都得到改进,为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谋求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新环境下医院实施全成本核算的有效管理方法

(一)建立成本核算管理组织

成本管理不仅关系着医院的正常运营,还关系着全院职工的利益,因此,必须对全成本核算这项系统、复杂的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由院长和副院长双管齐下,将成本核算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份责任都落到实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避免产生部门利益冲突,为全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在全成本核算实施过程中,有必要建立成本核算管理组织,由院长牵头,全程参与医院的成本核算过程,具体为:制定成本核算管理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各个科室、部门的成本管理权利和责任;对成本核算信息化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议;在领导小组下设机构完备的比如财务处、医疗医技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等成本核算办公室,为领导小组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另外,院长要贯彻执行国家和医院相关成本管理制度,对医院效益负完全责任。

(二)对成本支出范围和成本核算对象做出明确规定

明确规定成本支出范围,通常将其分为医用设备成本、人力成本、医用器材成本、血液成本、药品成本、保障服务成本(比如水电费)、管理费用成本(比如业务招待费用、报刊杂志费用、间接发生的行政管理费用等)、科研教育成本等。与此同时,按照医院实际情况和成本支出范围明确成本核算对象,比如某医院在实施全成本核算过程中就将成本核算对象确定为:医疗业务部门以临床、医技科室为对象归集和分配成本费用,并计算成本;药品部门主要根据药品种类以及性质将成本核算对象分为西药、中草药、中成药归集分配成本费用;保障服务部门以单位或班组为对象对各个成本项目的费用消耗进行核算;行政管理部门的成本核算对象则是整个行政管理科室,对各种费用进行归集,然后将其分摊到相关医疗科室。通过对成本核算对象的分类,该院成本管理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实现了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进一步完善成本核算方法

医院的全成本核算工作比工业企业的全成本核算工作更复杂,为此,有必要选择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完善成本核算方法。当前,医院的信息化工作已全面展开,如果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积极采用精确、高效的成本核算系统和软件,其必将成为医院实施全成本核算的重要助推力。针对不同科室的成本核算单元建立总账系统,并创建专用模块供基础部门使用,为快速查询医院成本核算相关信息提供便利;成立科研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发成本核算软件,使其在医院各个部门成本核算中的辅助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全成本核算的实施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成本管理的方针和制度,同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结合医院特点对成本核算流程和方法做出改进,及时进行成本分析,使全成本核算在医院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此外,新医疗环境和市场经济环境对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掌握成本核算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成本核算工作要求的内容,而医院也应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创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成本核算队伍,为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总之,在市场化经济不断深化的环境下,医院要想提升自身竞争力,并在医疗市场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渠道,在此基础上,引入全成本核算系统,实施全成本核算,对医院正常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全面控制,将资源的投入、产出的合理配比完整、准确反映出来,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医院经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实现医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元红.浅论医院全成本核算[J].商情.2011,(4):2-3

环境管理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甘肃彩陶;保存环境;病害处理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2-0105-03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位于黄河上游,孕育了许多新石器时代文明,如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就是这些文化的杰出代表。这些文化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彩陶。甘肃彩陶出现时代早,持续时间长,取得的成就也较高。由于保存环境骤变以及自身病害的原因,导致彩陶面临自然损毁的危险。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使之永远传承下去,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2004年,受国家文物局委托,甘肃省博物馆承担了全国馆藏文物腐蚀调查――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项目。陶、瓷器文物病害调查结果表明,甘肃馆藏彩陶腐蚀病害相当严重,较为常见的病害如表面沉积物、可溶性盐析出、酥解、片脱、破损、裂缝以及彩绘脱落等。本文针对彩陶腐蚀病害产生原因与保存环境,谈一些方法和认识,为彩陶保护修复提供资料和参考。

一、彩陶修复前的准备

(一)观察

当处理一件彩陶的时候,首先应该观察,留意彩陶本体留下的历史信息。通过认真观察,我们通常会得到以下信息:一是制作技术。通过观察彩陶的形状以及制作时留下的痕迹,我们可以辨别出是手工法还是轮制法等。二是使用痕迹。彩陶作为生活实用器,它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留下一些生活痕迹,如火烧、内盛食物等,这对研究某一区域文化人类食谱有着很大的意义。三是附带信息。在墓葬或遗址中,彩陶通常和其他随葬品交叉埋藏,这使得陶器表面有可能附着其他埋藏物,如纺织物、动、植物等信息,这些附带信息有可能对研究这一地区人类生活、劳动场景、食谱等提供帮助。当发现此类信息时,应当尽量保留,具体可以用三甲基树脂封护。

(二)记录

学会观察是保护好文物的第一步,接下来应该做好记录。具体记录彩陶修复人员、修复时间、修复地点、彩陶保存状态描述和病害绘图、修复过程中所采用的工艺以及化学试剂、修补材料和做过的的科学分析等。可逆性修复是文物保护修复原则之一,如何做到可逆性,做好修复记录是关键,可为下次彩陶修复提供档案、资料。例如修复部位,修复工艺,修复所用的清洗剂、加固剂、胶粘剂等,以便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采用更科学、合理的方法来保护彩陶。

(三)修复工具与基本试剂的准备

彩陶修复工具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彩陶的修复质量和速度。在修复前,应预先准备好常用记录工具、修复工具,如计算机、照相机、脱脂棉球、竹刀、牙医工具、调色盘、常用矿物颜料、蒸馏水以及其他实验室常用设备等。

二、影响彩陶保存的环境因素

(一)温度

彩陶主要由粘土烧制而成,具有孔隙率大、吸水性强的特点。彩陶大多出自于考古发掘,很多彩陶在出土以后,由于孔隙率大,孔隙中会有水存在。当温度低于0℃ 时,陶器内部水就会固化结冰。水在由液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中,产生物理应力,在这种物理应力的作用下,彩陶的内部会产生物理损伤,慢慢形成冰冻风化,造成彩陶酥解以及彩绘层脱落等现象。同时,考虑到彩陶的其他受损原因以及粘接材料等,适合存放温度为0~25℃。

(二)湿度

保存环境中相对湿度的变化对彩陶的影响很大。若相对湿度大于100%,空气中的水分就会超出容纳范围,形成结露现象。在彩陶存放环境中,如果发生结露现象,会导致彩陶表面富集液态水。大多数的彩陶出自考古发掘现场,在保存到博物馆的过程中,彩陶中所包含的可溶性盐并未得到完全清除。一旦相对湿度大于100%,形成结露现象后,彩陶中的可溶性盐就会不断析出,出现结晶现象。结晶现象是引起彩陶彩绘脱落、陶体片脱、机械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彩陶适宜的保存相对湿度应为0%~45%。

温、湿度这两个因素是彩陶保护的关键,在对彩陶进行保存环境考虑时,应该同时考虑。温、湿度是两个互相关联的物理量,当温度发生改变时,相对湿度也会随之改变;而当相对湿度发生太大变化时,温度也会受到影响。

(三)粉尘

空气中粉尘对彩陶的危害十分明显,它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黏附害。空气中的粉尘与彩陶接触后能形成吸附能力,它与彩陶紧紧粘合为一体,很难清除。常用的机械清理方法对彩陶表面很容易形成机械檫伤。2.化学侵害。粉尘的化学性质特殊,其在空气中的形成过程极为复杂,它有可能携带有不同程度的酸碱性离子,当有害离子降沉在彩陶表面时,就会导致彩绘层褪色以及化学腐蚀。3.生物侵害。粉尘是霉菌和细菌传播的载体,在空气中有可能携带霉菌和细菌孢子,当它们沉积在彩陶表面时,在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下就会催生,导致彩陶的生物降解。

(四)其他因素

除了温、湿度,粉尘对彩陶病害的影响外,光线、有害气体、空气污染物都会对彩陶产生破坏作用。有的因素单一对彩陶产生危害,而更多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对彩陶产生破坏作用。

三、常见腐蚀病害处理技术与方法

(一)可溶性盐的处理

彩陶出土后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可溶性盐。可溶性盐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彩陶烧造前粘土本身就带有一部分可溶性的盐,彩陶的地下埋藏过程中可溶性盐的渗入。彩陶的气孔率高、吸水性大,在地下埋藏环境中,可溶性盐随着地下水渗入彩陶中,久而久之,可溶性盐沉积在彩陶孔隙中。当温、湿度发生变化时,盐就会发生溶解、结晶,不断从彩陶内部析出,形成盐析现象。(图1)

盐析现象对彩陶损伤很大,它能造成彩陶物理强度的下降,内部酥粉、彩陶片状脱落以及外部彩绘层剥落。彩陶的制作工艺特殊,它在彩绘层烧造前就与胎体压在一起,故彩绘层和胎体结合紧密。这种特殊的工艺决定了对于保存状况较好的彩陶可以直接用洗涤法去盐,可以将彩陶放于流动的清水中冲洗一到两天,然后换用离子水或蒸馏水浸泡,处理完以后可以取部分液体测其电导率或者用硝酸银测氯离子浓度法验证可溶性盐是否清除完毕。对于保存状况较差的彩陶,其彩绘层并不牢固,这类彩陶清除可溶性盐时必须先对彩绘层进行加固。常用的加固剂是2%的可溶性尼龙酒精溶液和3%的乙级纤维素酒精溶液。做完彩绘层的加固处理后,再用洗涤法对彩陶进行脱盐处理。

(二)表面沉积物的处理

在深埋地下数千年的过程中,彩陶与地下土壤接触,导致表面覆盖有不同程度的沉积物。有的沉积物是历史的见证,可以保留,但有的沉积物覆盖了彩绘层,掩盖了彩陶的纹饰,需要清除。(图2)对于结合不是很紧密的彩陶表面沉积物,可以使用机械去除的方法来处理,具体用棉签蘸取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润湿沉积物,然后用竹刀剔除。操作可反复进行,切忌伤害到彩陶本体。机械方法去除不掉的表面沉积物,可以使用化学试剂处理。常见的表面沉积物为碳酸盐、硫酸盐、硅酸盐。对于不同盐类的具体清除方法如下:

1.碳酸盐沉积物的处理。用小于5%的盐酸或者硝酸做清洗剂,蒸馏水浸泡后用滴管或者移液管吸取酸液慢慢去除,清除干净后,应当立即用蒸馏水清洗掉溶解的盐和多余的酸。

2.硫酸盐沉积物的处理。硫酸盐类沉积物比较难以去除,不溶于弱酸。可用浓硝酸做清洗剂来缓慢去除,清除完毕后用大量清水清除。另外,可以用硫酸铵的热饱和溶液来清除硫酸盐类沉积物,处理后生成可溶性的配合物,可用蒸馏水洗掉。

3.硅酸盐沉积物的处理。在各类沉积物中,硅酸盐类是最难去除的,这是因为它的难溶性。在处理硅酸盐类沉积物时,可采用1%的氢氟酸涂于硅酸盐沉积物的表面,慢慢溶解,然后用清水清除。在此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氢氟酸有剧毒,应当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清除上述盐类沉积物还有使用鳌和剂的方法,如EDTA二纳盐法、二乙烯三铵五乙酸五纳盐等。这类鳌和剂可以一次去除上述的三种沉积物,但其在使用时应当加倍注意,鳌和剂无选择性,对彩陶本体会产生腐蚀作用。

(三)裂缝、破损

彩陶是易碎品,其物理强度不高,裂缝、破损病害在彩陶中屡见不鲜。(图3)

针对彩陶的这类病害,处理关键是选用合适的粘接剂。粘接陶器的首选是环氧树脂,此类粘接剂具有优异的粘接能力和耐久度,且粘度和颜色都可以通过加入增韧剂、稀释剂、填料来调节。但环氧树脂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不可逆性,这会造成在二次处理陶器时的无法去除接口表面的环氧。因此,可以在陶器粘接面上先涂一层3%的聚乙烯醇溶液或者B72,使其形成粘接面,然后再用环氧树脂粘接。在彩陶粘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陶片的接口面必须干净,这直接影响后期的粘接质量。

(四)缺损

在馆藏彩陶中,也有部分彩陶是残缺的,(图4)为了艺术观赏或是增加彩陶物理强度的需要,需要在有确切根据的前提下对残缺部分进行补配处理。常用的补配材料多为石膏,可加入适量增强剂来调节石膏的强度。另外,A.J.K面团也是很实用的补配材料。彩陶在补配完形态后,需要对补配部分进行做旧处理,处理原则是根据可辨识性原则,使补配部分颜色接近并浅于文物本体颜色,避免造成视觉的明显差异,但在仔细观察下,可以看出补配痕迹。常用的补配做色原料需选择矿物颜料,这是因为矿物原料的耐久性。在作色完成后,可用3%的乙基纤维素酒精溶液或者3%的聚乙烯醇缩丁醛酒精溶液涂刷封护。

四、结语

彩陶的病害处理必须仔细、认真,这不但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还需要熟练的操作技巧。彩陶是人类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之一,每一次保护修复都是对彩陶生命的一次延续。此外,彩陶的保存环境和日常养护也是其生命得以延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清林,苏伯民等.中国文物分析鉴别与科学保护[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