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培训建议

网络培训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培训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培训建议

网络培训建议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企业培训 网络课程开发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式增长的信息时代,知识和技能的半衰期越来越短,调查显示,员工50%的知识和技能会在3—5年内过期。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扩张,传统的面对面的以讲授为中心的学习和培训方式,由于耗费资源,需要人员集中和脱产,内容更新缓慢,缺乏针对性等缺点,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

企业培训的时效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将最新的理念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员工,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先机,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创造、保持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动力的必备手段。

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渐深入,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完善,网络培训这一能够突破时空的全新的培训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又一选择。而企业进行网络培训必须开发有效的网络课程,所谓网络课程,它不是培训课程的简单移植,而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一培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培训活动组织实施过程的总和。相比传统的培训方式,网络课程培训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它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培训讲师为主导的的培训方式。然而,目前大多企业的网络课程仍仅仅是强调知识的传授,缺乏学习情境的设计,使得学习者的主动性难以发挥。而且,企业培训网络课程在自主性学习方面只是体现学习者自己学习这一点,并没有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资源。这都不利于网络课程的有效开展,从而最终降低企业培训的预期效果。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与培训的网络环境大致相同,使得笔者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企业培训网络课程的开发相结合起来,针对上述网络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和特征探讨并提出有效的措施。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征

1.情境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者的学习是与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联系着的,是对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者只有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社会互作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

2.多样性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现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即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构”和“解释”的。由于个人的经验是丰富多样的并有差异的,因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和建构也是多样化的,这是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学习者不是被动地而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同化、顺应和建构当前所学的新知识。

3.自主性

建构主义认;学习不是被动接收接受和储存外界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界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界输入的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因此,学习,并不是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学习者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仅仅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

可以说,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4.合作性

建构主义还认为,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建构的认识因人而异,有的较全面,有的较片面,有的非常正确,有的则完全错误。这就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与他人交流看法,通过交流,个体可以知道自己与他人的认识是否一致或兼容。可以看到他人如何处理同类问题,就是说个体必须在社会环境中不断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认识,使之更符合客观规律。由此可知,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合作学习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流派纷呈,但这些派别之间有着共同之处,即认为个体应以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认识。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企业培训网络课程开发的启示

进入2O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表现出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也成为网络培训的重要理论基础。

1.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知识的网络情境。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学习者阅读一份内容复杂的书面培训资料时可理解70%的内容,但当从计算机屏幕上阅读同样的一份资料时,仅能理解25%。这就要求培训课程的设计能够结合网络特点创造性地设计课程。企业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可针对性地将学习活动放置到相应的职业环境中,并从多重角度和视角提供学生建构的机会。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课程设计不仅要考虑课程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课程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另外网络培训课程设计也可以通过使用模拟来增加这种机会。

2.调动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企业员工大多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因而,如何充分调动学习者已有的经验,通过对其经验的重构和改组来使得学习者在培训中获益,是企业培训课程开发中非常有必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例如,我们可以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对学习资源采用超文本,媒体链接的形式进行组织。它具有非线性、跳跃性和随机性等特点。这种资源组织方式比较符合人的思维规律,非常有利用人的发散性思维的开发,又利用丰富想象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使学习者的思维得到激活,并进而调动和激发起已有的丰富经验。另外,我们也可以设计出一系列问题,以及一套对学生可能作出的各种回答进行评估的程序,来调动学习者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3.鼓励员工自主学习。由于网络培训课程一般都是采用的自主学习模式,所以这对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提出了挑战。由于企业中的学习者大多更注重针对性的学习,所以在课程开发中应注重基于问题的学习。尽可能模拟直接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或围绕学习内容向学生布置可供选择的问题。从而使得员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使得培训效果更显著。

网络培训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IT基础设施;机房;网络系统

一、引言

金融信息化建设是金融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科技在履行央行职能中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力保网络及信息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扎实推进金融服务现代化,全面提升央行金融服务水平,规范IT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央行不断加强对机房和网络系统的建设力度。但是,面对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新形势,一些IT基础设施仍然存在风险隐患。本文结合人民银行忻州市中心支行多年科技工作实践,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央行IT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二、忻州辖区机房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人民银行系统于2007年完成机房和网络系统改造建设,当时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机房规范化工作指引》(银办发[2006]9号)要求建设施工,文件第二条第三项规定县级支行机房建设参照C类防护技术标准执行。2015年,人民银行总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县市级支行机房建设技术规范》(银办发[2015]163号),按照规范要求,现基层机房存在很多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地方。一是机房没有配备双回路供电,仅靠主、备UPS系统供核心设备持续供电4小时,虽配有发电机,但仅在工作时间供电。如果在非工作时间,发电机停止供电,UPS耗尽后网络设备将全部宕机并产生网络报警事件,导致网络设备频繁重启,对设备造成损害。忻州辖内共有13个县支行,仅有4个县支行配有发电机,一些县支行UPS电池使用年限超过7年,甚至存在UPS系统损坏却未及时更换UPS机头的问题。二是机房空调是非机房专用空调,停电后无法自动重新启动。在非工作时间,如果工作人员不上班,空调长时间不开,极易造成机房温度过高,存在安全隐患。另外,该空调不具有加湿功能,北方冬季天气干燥,机房湿度最低接近0.1%。三是机房消防现使用办公大楼统一部署的消防系统,同时配有二氧化碳灭火器,没有机房专用消防系统,一旦发生火灾,只能通过消防系统喷水进行灭火,这可能对电子设备造成极大地损害。四是机房管理欠缺,因地市以下机房不安排专人值班,非工作时间一旦发生事故,机房报警系统虽能及时通知值班人员,但无法做到及时处置故障,存在风险隐患。五是机房环境需进一步改善。因机房年久失修,机柜、天花板、静电地板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

三、忻州辖区网络系统存在的问题

人民银行基层网络系统现有业务网、办公网和互联网3种,业务网和办公网属于内部网络,实现严格的物理隔离;办公网属于保密网,地市以上接有办公网,但地市接有办公网的客户端数量较少,仅有2-3台,县支行没有办公网。山西省人民银行系统的互联网采用一点接入的方式,即省、市、县三级的互联网由人民银行太原市中心支行统一的出口访问国际互联网,这样做的好处是建立统一的安全防护策略和防护措施,实现实时监测和管控,有效防范互联网信息风险的发生。业务网省级到地市网络线路主线租用联通6M线路,备用线路租用移动2M线路,地市到县支行网络线路主线租用联通2M线路,备用线路租用移动2M线路,线路类型均为SDH。办公网网络线路租用联通2M线路,备用线路租用电信2M线路,线路类型均为SDH。互联网省级到地市网络线路租用联通6M线路,地市到县支行租用联通2M线路,线路类型均为SMTP。地市的核心交换机和路由器采用主备方式,县支行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仅有一台,没有备份。网络系统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地市中支配置的两台主备核心交换机分别为1999年和2005年上线的CISCO4506,由于服役时间超长,在实际运行中已偶发故障。二是县支行路由器无法实现热备。2012年,人总行统一为县支行配备了路由器,但由于旧路由器和网络运营商的设备接口不同,造成两种路由器无法实现热备。一旦现役的路由器损坏,网络将处于瘫痪状态,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

四、建议

(一)完善县支行机房环境应尽快按照人民银行总行出台的机房建设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改造,在满足机房建设需求的情况下,减少因采用过高标准建设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同时,建议省会中支统筹部署机房改造,统一标准,统一设备型号。(二)完善网络设备备份,保障网络线路畅通建议上级央行统一配置网络备份设备,避免造成因设备接口不同无法进行连接的情况。另外,要加强与通信运营商的沟通,降低通信线路故障率。从常年网络监控情况分析得知,联通线路相对稳定,网络带宽能够满足业务发展需求。而移动线路鲁棒性较差,一旦联通线路中断,移动线路起不到备份的作用。因此,建议上级央行统一与通信运营商协商,增加网络带宽,加大线路维护力度,确保通信线路稳定、高效运行。(三)加强机房基础设备维护,保障系统设备稳定运行特别是UPS、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日常运维管理,要全面检测其可用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风险,消除隐患,确保系统设备运行。(四)进一步加快网络设备国产化、软件正版化工作人民银行自2010年起逐步实施、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现使用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WPS、信息安全产品全部为正版软件。但目前服役的核心网络设备还未实现国产化,因此,在更换地市中心支行的网络核心设备时,应考虑国产化因素,网络设备采用国产算法,由上级行统一设计接入方案,确保基层行网络关键设备的有效性。(五)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增加年轻科技人员县支行由于多年没有录用新人,导致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层次不高、专业缺失等问题。近年来,县支行招录人数逐步增多,建议适当招聘一些计算机专业人才,充实县支行科技力量。另外,加大培训力度,不仅对科技人员进行培训,而且基层行领导也应该纳入培训范围,这样行领导才能熟悉信息安全管理,有助于支持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要适度提高县支行科技人员待遇。长期以来,科技人员属于办公室管理,晋升渠道狭窄,造成科技人员工作不积极,只有提高科技人员待遇,才能激励员工,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威.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机房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技术,2016(12):305.

网络培训建议范文第3篇

在WHO西太区循证决策网络的活动框架下,在卫生部政策法规司的指导下,在*省卫生厅的直接领导下。*年4月以前,*循证决策网络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完成并修订实施阶段计划:*年9月,完成实施阶段计划并提交WHO和卫生部,*年11月,按照WHO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对实施阶段计划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办提交WHO。

2.与中国全科医学中心约定技术支持事宜,包括Cochrone图书馆的共享,文献资料收集与整理、系统回顾、Meta分析等技术培训,以及有关重大决策循证委托研究等事宜。

3.完成网络团队建设,组成包括卫生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卫生政策研究者以及政策实施着者在内的30名跨专业、跨部门的网络成员。每个网络成员签订了《网络成员承诺书》,并制定了网络成员公约,明确了各个成员在团队中的作用和职责。

4.围绕优先领域城市医疗保险开展循证工作,收集相关文献168篇,采用定量文献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医疗保险的筹资方式,补偿模式以及覆盖水平进行了分析,提出政策建议6条,并提交*省劳动局社保处、*省医疗保险中心、*省卫生厅等相关政府机构。

5.与美国犹他州卫生信息中心达成合作意向,就在*建立服务于循证决策的区域卫生信息网达成一致意见。聘请犹他州信息中心主任徐午博士为*网络国际支持专家。*年9月,在*成都召开*区域卫生信息/临床决策系统(RHIO/CDS)建设国际研讨会,讨论了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对循证决策的支持和数据利用模式。

6.参加了泰国会议。*年12月13日—16日,由世界卫生组织主办的“以循证活动促进发展中国家卫生服务的国际对话”会议在泰国坤敬市举行。我省郑小华教授、项目助理赫强和卫生厅政策法规处古熙代表*网络团队参加了会议。*代表参加听取了全会的专题发言并参与了讨论。在分组讨论中,*被分配到“卫生财政小组”。*代表向WHO官员、资源专家及其他国家的代表介绍了*网络的优先研究领域—“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与社保医疗衔接”的循证进展。各国代表对*代表的发言印象深刻,给予一致好评。

7.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循证决策机制:在*循证决策网络的促动下,*省卫生厅相继成立了“*省卫生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省卫生发展规划与卫生经济政策专家委员会”。大多数的网络专家进入了这两个委员会。有关采用循证决策机制支持政策制定的原则明确写入这两个委员会的章程。

二、*年工作计划

根据WHO评估组的建议,结合*省政府和*省卫生厅的循证需求,经网络成员讨论,*循证决策网络在*年开展以下活动:

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1.1*年5月,建立*循证决策网站,通过该网站卫生厅领导及相关处室在制定政策时可通过网站提出循证需求(如对数据,信息,研究成果,政策建议以及文献分析结果的需求),各领域的专家则通过网站提供相应的证据或资料,由此形成快速的相应机制,提高政策制定效率。

1.2*年6月,召开网络协调会议讨论专家与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响应机制和活动规则,制定出有关快速反应机制的运行程序。

2能力建设

2.1*年6月,派出一名卫生行政官员和两名网络专家赴马来西亚参与WHO组织的卫生循证决策方法培训。

2.2*年7月,开展循证方法培训:委托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对网络专家开展循证方法培训,重点培训文献收集整理方法、系统回顾方法、META分析等

2.3*年8月开展证据利用方法培训:开展面向政策制定者的培训,向政府官员灌输循证决策的思想,程序和方法,促进他们对证据的理解,增进他们对证据的利用。

3产生政策提要

根据*省政府和省卫生厅政策制定的需要,采用循证方法,产生以下政策提要。

网络培训建议范文第4篇

在本文中,笔者将从“速成”和“持续保有”两个方面详细解读相应策略。“速成”攻略面对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的既有背景,对于助学教师的培养而言,首先要解决的是短期内“上岗”的问题。在基于任务的工作背景下,“聚焦关键短板”和“提供工作支架”是两个重要的攻略,重点在于帮助助学教师消解接触新事物时所带来的工作压力,并在短时间内将工作重心从“适应”新工作转到“创新”教学的轨道上。在具体实施时,还配合了选拔机制,以确保助学教师的工作素质和能力的起点要求。

培养传统的教师培训者成为合格的远程助学教师,并非从零开始,高效率的培训显然需要聚焦于培训者的能力短板,因而,分析出传统教师培训者的能力短板成为设计和实施远程助学教师培训的关键问题。在教师培训领域,培训者与教师的学科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其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学科本体知识、学科教法、教育学、心理学条件性知识)、专业技术与能力(培训课堂教学方法、培训活动组织方法、课程设计)、专业经验(中小学教学实践、培训实践、教研和科研实践)、专业领域信息(学科学术前沿、学员工作实践问题与需求)等四个方面的素质。(余新,2010)而网络教育教与学时空分离的特征,使得网络教学中的“教”与“学”具有与传统教学迥异的规律和特征。正如肖俊洪等(2010)指出“远程辅导教师无论是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还是教学方法都与常规课堂的教师有很大的不同”。作为一种现代教学形式,技术不再是一个选项,而是实施教学的关键要素,且与教学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因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有了新的内涵。按照陈丽(2004)的观点,一名优秀的辅导教师应该至少具备学科知识、媒体技术、学习管理、交互技巧四个方面的能力。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综合构成了助学教师的能力素质,即知道如何使用远程环境和交互技术,将具体的内容知识与特定领域的教学法知识结合起来,促进学习者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比传统培训者与远程助学导师的能力素质,我们可以解析出传统培训者在面对远程助学任务时的能力短板:从表一可以看到,传统的培训者已经具备了远程助学教师应该具备的部分素质要求。就“学科知识”而言,在面授教学中,承担教师培训工作的培训者一般都是在学科方面较为优秀的教师,且拥有极为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些学科内容知识方面的积累和沉淀成为远程培训中实施助学指导的基础和保障。

此外,远程培训中的课程内容一般为预成性的,即已经包含了课程建设专家对内容的阐释,以文本、语音或视频的格式,学习者可以直接聆听课程建设专家的讲授,减轻了助学教师在内容讲解方面的压力。对于“学习管理”方面的能力需求,教师培训者已经具备了适用于传统培训课堂的教学方法、培训活动组织方法等,这些能力素质可以根据远程环境特征进行整合、迁移;而“媒体技术”和“交互技巧”部分,属于远程助学教师的基本技能,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选拔保障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另一方面结合远程实施平台做适当补充培训和针对性练习,继而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培训者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从而适应远程助学工作的目标。作为“速成”攻略,我们应当聚焦在培训者的能力素质“短板”上,即“学习管理”、“媒体技术”和“交互技巧”这三个尚待补充的维度,作深度的研究与培训设计。在远程培训实施过程中,这三方面的能力不是独立运用的,而是较多地通过“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进行表现。由于课程内容的预成性,远程助学教师的工作重点转换为依据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的在线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故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成为培养远程助学教师的关键。在线学习活动是基于网络所开展的教学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者以及与之相关的学习群体为了完成特定的学习结果,利用网络与外部学习环境进行的交互总和”。(王楠等,2009)根据远程教学中学习活动的特性和要求,学习活动一般包括任务、资源、活动规则、评价四要素,远程助学培训的关键是帮助他们掌握在线学习活动类型,以及要素设计与组织的关键要领。在2006年上海市启动的“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中,作为项目承担单位之一的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承担了6个学科共240余人的助学教师培训工作。这些助学教师都是十个郊区县的教研员或一线骨干教师,根据项目的特征和实施要求,在培养远程助学教师中,我们聚焦于培训者在“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两方面的能力短板,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并实质性地帮助上海十个区县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远程助学教师队伍。

远程培训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尽管经过了全面的知识培训,但对很多尚未经历过网络教学工作的老师而言,要主持或实施网络培训仍然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针对短板的培训仅仅是解决了培训者的基本素质问题,要胜任远程助学教师职责,还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智慧。研究当下教育领域中新教师的培训模式我们发现,“师徒结对”是目前中小学培养新教师的主要操作模式,该模式对于远程助学教师的培养很有借鉴价值。为了帮助网络培训的新手们迅速成长,我们采用了“师徒带教”模式,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师”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或师傅有所不同,也可能是物化了的“师”,具体体现为一整套的工作支架。所谓支架(Scaffold),原是建筑行业的术语,又译作“脚手架”,根据这个建筑隐喻,伍德最先借用了这个术语来描述同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在另外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所施予的有效支持。(闫寒冰,2005)在远程培训中使用的工作支架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静态支架表现为标准、操作流程、职责要求、模版、范例、常见问题等静态形式。试举例如下:操作流程例如,“英特尔?未来教育”自2006年开始研发远程培训模式,开发远程培训平台,推出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网络核心课程。该在线课程特别开设了主讲教师的规范管理功能,如图1所示,助学导师在开始每个模块的教学前,只要按照“任务列表”中的选项一一完成各项任务,就可完成准备工作。常见问题在教育技术中级培训项目中,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总结了多次中级培训中教师的困惑,形成了常见问题库,帮助助学教师面对可能出现的学科问题。例如,中观教学设计和微观教学设计有什么关系?主题与专题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情景?如何设计单元评价方案?在线活动建议在“上海市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的网络课程建设中,课程建设者不仅需要完成静态课程内容的建设工作,同时还需要就课程实施设计学习活动,如讨论、作业、测试、研讨案例等,并形成具体的教学实施建议,帮助助学教师更为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课程目的和用意。动态支架重点表现为培训过程中的专家支持,支持解决远程培训中的生成性问题,更多的表现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建议等。相比较静态性支架的基础性、综合性而言,动态性支架的作用突出表现为针对性和个性化。针对性强调的是支架的适用性和恰需性,而个性化则表现为适用对象的个体特征。要提供这样的支架,必须要有扎实的远程教育专业基础,同时也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经验。例如,在广东省教育技术中级培训中采用了网络督学制,每个督学负责对10个班级的助学教师的“助学”工作进行监督、引领。无论是静态支架还是动态支架,其目的是将一些具体的、局部的、个人的有效经验变成工作指南,并加以实施,意在克服由于个人经验的不足或个人操作的失误对工作效果的干扰,从而保证培训的质量。助学教师在利用支架的过程中,也可以掌握培训教学的操作步骤和要领,使得相关工作流畅、有序。#p#分页标题#e#

人事选拔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功能,往往与测评结合使用。测评与选拔的方法常见的有履历分析、纸笔测试、心理测试、面试、情景模拟、评价中心技术等。根据前文“聚焦关键短板”中所作的分析,远程助学教师的各项素质要求都是实践性较强的领域,仅凭履历分析和纸笔测试可能难以得出可靠的结论,此外,情感态度也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要素。针对助学教师的能力要求,我们可以利用教师培训实施情景模拟来达成测评与选拔目的,即要求被选拔对象参与到真实的培训学习活动中。例如,浙江省舟山市班主任远程培训项目在实施全市培训工作之前,项目组织方先进行了100名骨干教师的培训,经过历时2个月的培训,选拔了41名表现突出的教师作为全市班主任培训的助学教师。该方案的亮点是将教师培训与助学教师选拔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入选拔机制需要考虑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选拔的程序;二是选拔的标准。这两者直接反映了选拔机制的信度和效度。就选拔的程序而言,应当在被选拔者有着丰富体验和充分感受的时候进行实施,因而在一定的培训结束后进行选拔操作是较为恰当的;而评价标准中既要充分考虑学科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远程教育领域的特点。在上述浙江省舟山市班主任培训中,选拔远程助学教师的标准较多的涉及了学员们在远程学习过程的交互情况、对远程学习的认知态度等,这些指标综合反映了学员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可持续保有”攻略“速成”攻略解决了短期内的“上岗”问题,但只是压力之下的应急之策,远程助学队伍的稳定以及远程培训的质量持续提升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助学教师的“可持续保有”,否则我们将很可能面对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我们不断地重复着助学教师的应急培养事务,另一方面,助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停滞不前。“可持续保有”攻略重在提高教师对远程培训的兴趣和专业认同,并为其提供更为广阔的专业发展空间,使其获得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按照管理心理学的观点,职业认同是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职业的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一致。(车文博,2001)教师对远程培训的职业认同,包括了他对远程培训本身的特点、作用和社会地位等的认识和看法,对从事远程培训应具备的素质的认识,以及乐于从教的意愿和从教时自我实现或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等,因而我们需要将职业认同视为远程助学教师“可持续保有”培养的关键点之一。在现代企业中,培养员工认同感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而培养的方式常常包括营造良好氛围、价值观培训、提高员工自我认同、提供员工沟通平台、帮助进行职业规划等。根据职业认同的作用以及远程培训的特点,我们可以从领域普及、角色理解、价值体验、认知分享等维度着手对远程助学教师进行认同感的培养工作。?领域普及:通过全面了解网络教育、认识网络教育的必要性、分清网络教育的优势与劣势等途径,达到全面认识远程培训、消除对网络教育的陌生感的目的。?角色理解:呈现远程培训的全过程,分析远程助学教师在培训中的职责和作用,帮助教师了解工作方向及重点。?价值体验:重点是让教师认识到远程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同时可以通过一些成功的远程培训案例的分析和分享,使得培训者们相信网络教育的效果。?认知分享:提供让学员分享对远程教育以及远程助学的认识和理解的机会,也可以请一些远程助学经历较为丰富的教师交流介绍经验,以“现身说法”的方式进一步消除他们对远程培训的陌生感。领域普及、角色理解可以在培养之初通过面对面集中培训完成,同时受训者在远程实施阶段能够结合实践有更深入的体会;而价值体验一方面可以通过案例分享实现,另一方面还需要在培训过程中进行自我体验;认知分享,则需要安排在助学教师工作过程中,通过分享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等方式予以实现,尤其是同伴间的交流分享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成员的归属感,提升对工作的认同感。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每隔两年都要举办一次“远程研修基地研讨会”,邀请负责基地教师远程培训工作的助学教师汇聚一堂,一方面畅谈在远程助学工作中的体会和困惑,分享在贯彻助学理念、提高助学质量方面的经验和举措;另一方面通过远程教育专家引领的专题研讨方式,探讨远程助学过程中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引领远程助学的专业化。

按照许多研究者的观点,远程助学可以分为学术性助学和非学术性助学。学术助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内容指导学习者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聚焦问题、深入研讨、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非学术助学包括学习督促、答疑提醒、技术答疑、学习方式建议、班集体建设等管理工作。(闫寒冰等,2008)作为具有丰富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以及实践经验的培训者,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他们的教学智慧,即发挥他们在学术性助学方面的优势。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正视,涉及了较多事务性工作的非学术助学是学术助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如何消解助学教师的事务性工作,将远程助学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更有价值的活动上,成为提高他们工作效率和效果的一个前提条件。为此,我们提供了两种解决途径:用足平台和合理分工,使得突破“培训事务专家”的角色局限成为可能。用足平台众所周知,培训平台是实施远程培训的关键载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将琐碎的事务性劳动和重复性劳动交给计算机完成。以“上海市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平台”为例,可以实现的功能包括:1)固化基本的教学设计思路,实现在线学习活动初始化:在线学习活动初始化是将课程建设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对学员学习活动的设计部署到系统上,形成师生可操作、可交互的活动系统,如讨论题就会部署形成一个包含讨论内容的讨论版,作业要求就会部署成为一个独立的作业系统,通过活动初始化将课程建设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进行了完整体现,助学教师可以直接依照初步的教学设计思路直接开展培训工作。2)提供实时、直观的过程性学习记录数据查询:学习记录查询模块可以查询系统中用户的学习情况,并能从学习时间和点击次数两个维度对学员在学习平台中的活动情况进行统计,比如收听讲座的时间、阅读资料的次数、参与讨论的时间等。统计出来的信息可以自动生成统计图表(如图2所示),直观展现具体情况。这些栏目为助学教师全面掌握学员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3)自动记录合成学员成绩:学员成绩考核的所有因子计算机都会自动记录,教师培训过程中可以实时查询,也可以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合成,但这些繁杂的折算、合成工作只需要助学教师轻点几个按钮即可完成,并将最后折算的分数呈现给助学教师。此外,培训平台还提供了诸如优秀讨论帖的收藏与导出、作业导出、学员学习记录导出等功能,帮助助学教师积累活性资源,为个人的专业成长以及成为“研究型”助学教师奠定了基础。合理分工我们根据学术性助学和非学术助学的能力要求对项目中的人员进行了分工,将学术性助学工作交由助学教师完成,而非学术性助学的工作则由班主任完成。以2009年教育技术中级国家级培训为例,助学教师和班主任在培训中和培训后的工作配合如表三所示。#p#分页标题#e#

网络培训建议范文第5篇

准备阶段:××县教育局召开分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和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参加的工作会议,安排布置相关远程培训工作。

按照工作安排,组建以教育局分管领导为组长,以进校、电教、教研等部门为成员的县级管理团队,推荐县级指导教师4-5人,网络技术管理人员3-4人,接着就组织开展报名工作。全县统一组织县级指导教师和网络管理技术人员集中培训;参训教师在县级管理教师的指导下登录××教育博客“教师远程培训”注册账号,浏览“教师培训操作手册”,学习培训平台的使用;参训教师进行学习前各项准备。

登陆学习:从2009年4月21日,××县教师进修学校统计全县已有八百余名小学语文、数学教师报名参加培训,4月23日大部分学校教师根据××教育电视视频播放安排定时收看培训专题讲座,并登陆××教育信息港(kmedu.net)在线收看。4月30日,××教育电视台专程到××县了解相关培训事宜,到中和乡小学实地拍摄有关培训情况和采访培训教师,并在××教育电视台播报,给予了××县极大的鼓励。

培训阶段:4月23日至6月22日,利用八周的时间分五个模块进行电视视频教育和远程网络培训。××教育博客同步上载所有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参训教师可点击观看和学习相关资料。2009年6月19至6月22日县教育局根据各学校集中组织学习和教师在线学习、在线交流研讨和作业完成等情况,按照考核表(附件5)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考核评定。

一、检查

为确保我县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顺利、有效地实施,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收到预期效果。按照县教育局对远程培训管理的要求,安排两个小组于5月25、26日分别对全县所有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进行为期二天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共检查了14所学校的远程培训工作。

(一)、基本情况

参加培训学校的领导都非常重视这一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千方百计为教师创造学习条件,有序组织49岁以下教师积极投入到远程培训学习当中。全县共有823位教师报名学习,到5月24日止,教师已登陆学习并上传作业,绝大多数教师已完成两个以上模块的作业,40%的教师已完成4个模块的作业,个别教师已完成所有模块的作业,并且每个模块的作业不止一份,作业质量也非常高。

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和管理团队,网上严格监控到位,重视过程管理。由县教育局统一协调安排人员,适时(一至二周)对各乡镇学校组织教师参训学习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做好过程管理、培训考核、学分登记等工作。适时作出提示、要求、通知、安排和写简报等,做到每天登陆检查批阅,每周在线指导统计。截止到6月22日,全县教师共发表日志16382篇;培训交流8096篇;培训作业6904篇;教育科研87篇;教育随笔869篇;教育反思294篇;教育技术114篇。

(二)、存在问题

所有学校在学习过程中皆遇到了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问题,致使培训学习进行得不是那么顺利。这些问题应当引起各级领导,尤其是参加培训学校领导的重视,才能保证此次远程培训学习如期顺利圆满完成。

1、计算机难以满足教师上网学习。

除二街小学外,多数学校已联网的计算机太少,此次参加学习的教师数量多,绝大多数教师家里没有计算机,计算机远远满足不了教师上网学习及作业上传,有的学校即便连中学的计算机也用上,仍然感到不够,有些教师甚至到网吧去提交作业。导致学习进度太慢,少量教师到检查日为止,除培训感言外,一个模块的作业都未完成。

2、上传作业难成功。

因为这次全市参加远程培训学习的教师有一万二千多人,这么多教师都挤在工作时间上传作业,网络太忙、负担太重,致使许多教师三番五次提交作业,都交不进去,网络经常出现堵塞情况。

3、信息技术知识太少,操作能力弱。

此次培训时间短,任务重,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有的教师信息技术知识欠缺,平时很少应用计算机,操作能力相对较弱,力不从心。尤其是一些年龄稍长的教师,面对电脑,不知所措。在检查中各校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参加培训教师中40——49岁这部分教师对电脑的使用存在问题比较多,导致学习、作业上传总是处于滞后。

4、少数教师积极性不高。

由于教师平时工作量多,工作时间长,非常辛苦,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之少数教师主观原因,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主动,作业能拖则拖,不愿想方设法完成作业,致使少数教师到检查日止连一个模块的作业都未提交。

5、部分学校组织学习的过程和要求不够严格,对参训教师听之任之。表现为作业不能按时、按质完成,有的作业质量档次偏低。

6、部分学校还没有严格按照教育局要求对所有参训教师建档。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意见和建议

1、县检查组就本次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例如:作业的上传、抄袭、质量及数量等问题,建议相关学校加强管理,督促教师按时、按质、按量上传作业,加大考勤等监管力度,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的实效性。

2、针对年龄偏大但必须参加学习的教师,建议学校结合本次远程培训开展有效的技能培训,使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有收获、有提高。

3、对存在的电脑少等实际问题,建议学校做好统筹安排,从星期一至星期五都能进行学习,与中学联系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室。至于网络堵塞的问题,建议错开学习高峰期,充分利用其它时间进行学习和作业上传。

4、各校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工作,加强纸质建档工作,要求一人一档,按统一规格装订。进一步完善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检查组对本次培训的档案都提出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对还没有建档的学校尽快进行整理,做好建档工作,以便于以后的管理。

 5、希望上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为各学校多配备电脑。方便教师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二、考核

根据《××市2009年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实施方案通知》(昆教师〔2009〕5号)和《××县2009年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及相关通知,全县各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已进入到尾声。前期培训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积极参与,效果较好。在培训学习的最后阶段,完成了所有培训作业,确保了此项培训工作顺利、有效地实施,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上阶段督查的基础上,根据《××市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参训教师考核表》和《××县2009年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考核细则》,县教育局对全县各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检查考核。

(一)、考核内容及要求

1、学校教师登陆学习情况。在线学习、交流研讨、发表评论、撰写论文、反思或随笔,按照五个模块顺序完成作业等。

2、培训档案材料的建立情况。包括计划、方案、听课笔记、考勤、总结等;教师个人学习档案材料每人建一档,包括考核表中的模块作业纸质内容、各种学习笔记等相关材料,按目录顺序整理装档。

3、各学校校长为培训第一责任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考核。在县教育局组织考核前,先做好本校的考核工作。

4.县教育局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管理团队、指导教师、网络技术人员,对各学校培训的过程管理进行严格考核,对参训教师考核后进行学分认定。

5、对未参加注册学习的教师不给予学分认定;参加培训但没有按要求完成的不及格,也不认定学分。

(二)、考核基本情况

本次被考核的教师已经全部注册××教育博客并且参与学习、交流、提交作业。考核成绩主要依据管理团队指导教师网上批阅作业,所给出的成绩而定。全县共823人全部接受考核。各学校均成立领导小组,职责明确,都有计划、总结、方案及考核成绩。材料齐全、格式统一、一目了然、便于考核。其中有的学校把所有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作业全部装订成册,档案管理规范有序,是工作中的一个亮点。通过考核,823人都已通过,其中,优秀129人,优秀率为15.7%;良好560人,良好率为68%;其余的基本合格,总合格率为100%.

(三)、存在问题

本次培训,各学校都遇到了不同的问题,使得培训工作不尽人意,这些问题都要各级领导共同关注,才能使以后的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才能真正使教师的学习质量得到提高。

1、部分学校虽然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但没有落到实处,致使培训和学习过程不够严格,对参训教师听之任之。表现为作业质量档次不高。

2、在检查中各校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现象:参加培训教师中40——49岁这部分教师对电脑的使用存在问题比较多,操作能力弱,力不从心。加之本次参训人数多、网络忙、堵塞情况严重,这些都是远程培训的障碍。导致作业不能正常上传,因此考核组考核时还要查阅纸质作业后才能综合给出成绩。

3、几乎接受检查的学校都有一个共同问题:电脑少难以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希望各级部门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具体。

(四)、要求、建议

1、要求各校加强培训后续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档案材料;准备不齐全或略显凌乱的,考核小组已要求学校尽快规范管理,把不足的材料及时补齐。

2、随着教育工作的需要,落实计算机操作困难人员的培训,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更加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3、对各校电脑不足的实际问题,建议各级部门做好统筹安排,争取安排有限的经费逐年解决;

4、希望学校把这次培训与教师自身的教学有机结合,不是为了培训而培训;

5、希望上级在计划培训时能充分考虑教师的工学矛盾,妥善、合理地安排。可在学期前期,而不是在学期中后期,学习时间尽可能长一些,尤其是专题讲座、作业的时间宽泛一些,这样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培训的效果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