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组长:周雪梅
副组长:刘谊
食品安全管理员:黄桂香 彭思露
营养师:彭秀清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一、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和文件要求,建立和健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与责任制度。
二、加强对食堂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明确、细化学校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职责。
三、督促食堂从业人员落实上岗体检与培训制度,落实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卫生要求和工作措施。及时检查并结合上级主管部门、卫生执法部门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限期整改排除。
四、加强对师生食品安全的教育管理。
五、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和应急预案。
六、坚持好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七、学校落实专人——总务主任为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具体分工:
组长:周雪梅,全面负责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工作职责;
2、主持召开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安排部署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3、把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经常到食堂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不断改善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软硬件条件。
副组长:刘谊
1、负责制定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2、定期组织对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自查自纠,督查食堂各项财务工作;
3、经常深入食堂了解掌握相关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以及对周边环境的改造美化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研究解决。
食品安全管理员:黄桂香 彭思露
1、在幼儿园开展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宣传教育活动;
2、检查督促相关人员对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解决;
3、定期检查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索证、台账登记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负责各种进入食堂原材料的验收、索证、并按“五常”要求进行入库、保管、放工作;
4、督促食堂开展员工培训;
5、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6、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相关部门对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7、做好各种台账资料的登记工作。
营养师:彭秀清
1、负责厨房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带领厨房工作人员完成伙食保障任务。
2、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做好日常饮食工作、室内外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定期接受检查,保证卫生质量。
3、严格按照营养师要求执行每周的菜品计划,掌握主、副食品的数量、质量以及品种轮换。保证就餐品种齐全,花样繁多。
4、采购渠道透明,能够确保原材料新鲜、质高。食物贮存应分类、分架、分类隔离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原材料。
5、掌握每天两餐的成本核算情况,检查生产中的每个环节,杜绝原材料浪费情况发生。
6、负责厨房人员操作质量的检查,对违规操作及不合质量要求的成品、半成品应及时提出纠正,每日用餐时组织协调人员分工,组织好开饭及收尾清洁工作。
7、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水、电、气等管理,做好安全防范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
8、协助后勤管理人员定期征求员工及家长对伙食的建议和要求,并及时将情况整改。
9、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觉悟和业务技能。
10、完成领导交待的常规工作以及临时事务。
【关键词】学校 食品卫生 管理对策
近些年来,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堪忧,学校学生食物中毒事件也时常发生,如2014年4月17日,成都新都区新繁镇龙安二小的数十名学生,在学校食堂吃过午饭后,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出现了头晕、呕吐、肚子疼等症状,疑似食物中毒。这些事件无不敲响了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警钟。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方面的内容,还包含了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我国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要求是:提供学生生长需要的营养膳食和严防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本文主要对青海省门源县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情况就行调查,思考相关管理对策,旨在提高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状况。
1 学生就餐的食品卫生安全基本情况
1.1 学生就餐的类别
根据地域的不同,学生就餐的情况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种,县城及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市镇学校,学生就餐主要在学校食堂、周边餐饮店和个体流动餐点;第二种,农村乡镇学校,学生就餐主要在学校周边的餐饮店和校内零散饮食店;第三种,比较偏远的乡镇,学生就餐主要是自带饭菜,学校不提供餐饮。
1.2 容易发生食物中毒的场所
经过对我县近几年的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分析,发现最容易导致学生食物中毒的场所为学校周边的食品店,比例为50%,其次为学校食堂,比例为30%,最后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采食学校周边的一些带有农药的果实等,比例为20%。中毒原因主要有细菌性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和农药中毒。
1.3 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主要为以下五个方面:
(1)卫生条件差。其主要体现在加工后剩余的食材不能及时保存及清理,地上多有污水,调料盒不盖盖,剩余饭菜不做冷藏处理,尤其是夏天,蚊虫比较多,更容易造成细菌的传播,这些现象在乡镇学校中比较常见。
(2)卫生设施不完善。其主要体现在,首先消毒设施不完善,对用过的碗筷只是简单的冲洗,无法进行消毒处理;其次,冷藏保鲜设施不完善,好多乡镇学校食堂就一台冰箱,根本满足不了需求;最后,食堂厨房的现代化设施不完善,厨房面积小,粗加工和亨调一个房间进行,既不卫生又容易出现事故。
(3)操作不规范。其主要体现在部分从业人员不注意个人卫生,工作的时候不穿戴工作服,切生的东西和熟的东西共用一个案子,对熟食不冷藏保存,餐具清洗不到位,工作人员整体卫生意思比较低。
(4)添加剂使用不当。添加剂中最容易引起中毒的是亚硝酸盐,而一些学校的食堂中,亚硝酸盐不用专柜存放,并且标识不清,极容易造成和食盐、味精等调味品混用,造成食物中毒。还有一个就是添加剂的滥用,某些工作人员为了追求肉类食品的鲜艳而大量使用亚硝酸盐,很容易造成中毒。
(5)食品及原料的来源问题。部分食堂采购的食品和原材料把关不严格,对食品采购索证管理制度不了解,进货验收台账等记录不规范,导致采购的食品产生不新鲜、不成熟等问题。这种现象尤其体现在学校周围的餐饮店,为了赚取利润,采购一些劣质食材,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2 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没有绝对的重视。首先当地政府没有充分意识到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抓的不严格;其次学校只注重教学质量,对食品卫生方面的工作不重视。如有些学校将食堂承包出去以后,就认为食品卫生是承包单位的事情,以后就很少过问。
2.2 管理上存在漏洞。现行阶段一些学校还没有把食品安全责任制落实好,管理上面有很大的漏洞。食堂食品安全存在着漏管现象,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最主要的还是没有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各级部门相互推脱责任。
2.3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政府部门对学校建设的投入中,没有食堂专项建设基金,相比较教学楼、办公楼的建设投入,食堂建设明显比较简单。由于食堂的不正规,地方比较小,饭菜不合口等原因,又会导致部分学生去学校周围的小餐馆就餐,又加大了食品卫生的管理难度。
2.4 监督不足。食品卫生监管部门以及教育局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的检查力度不够,很多都是走个形式上的过场,很难真正起到作用。这也是由于很多州县上的学校处于比较偏僻的位置,监管部门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做到时时的监督。
2.5 从业人员基本素质偏低。一些州县的学校食堂招工过程都比较简单,一般厨师即可,容易造成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执行能力低。
3.几点管理对策
3.1 全面提高认识。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相关监管单位以及学校要对学校食堂以及周边的餐饮店的经营者进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让其树立法律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领导也要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本着对学生的健康负责,把维护食品卫生上升到一个政治的高度,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严格抓好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3.2 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完善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度,把学校食堂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责任人身上,并发动全体师生共同监督,一旦发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积极上报,严惩相关责任人。当地政府、食品药品监管、卫生监督所以及教育部门也应该积极的参与进来,与学校食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从上到下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市、县、乡逐级审核,形成一种良性的长期机制。
3.3 加大对食堂的建设投入。在国家加大对学校教育投入的同时,学校自身也应该加大对学校食堂的建设,改善食堂基本条件,增加一些基础的卫生设施,如消毒柜、冷藏柜等等;改善卫生条件与就餐环境,使食堂饭菜营养可口,这样就可以减少外出就餐的学生,提高就餐的安全性,并且还有效的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
3.4 提高服务质量,严查学校周围小餐馆。在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前提下,还要提高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对就业人员定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讲座,以及对食堂服务人员一些基本的要求,用可口的饭菜,优质的服务留住大部分学生。不过无论学校食堂如何,也不可避免学生外出就餐,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学校周围饭馆的检查,对卫生条件不合格、滥用添加剂、无健康证经营的餐馆勒令其整改,整改无效予以取缔,严格维护学生的利益。
结论
当下学校食品卫生现状堪忧,食品卫生安全整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需要政府和学校共同努力,必须要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就餐环境,这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食品安全;卫生监督;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287-02
引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不仅严重地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暴露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严重缺失,同时,也影响着国家和政府的形象。专家认为,要使食品卫生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接近和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模式及干预政策则需要进行新的改革。
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指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主要表现为5个方面问题。
1.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我国这方面的问题多集中在粮食贮存运输环节、卫生管理薄弱的食品加工点和一些餐饮摊点。
2.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表现为经营者违法使用高毒农药如剧毒鼠药、高毒高残留农药;违法使用抗生素、激素等兽药;违法使用瘦肉精等饲料添加剂。
3.食品生产经营中严重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问题。如使用病死畜禽肉、过期产品、发霉变质原料等,非法添加非食用成分,使用甲醛泡制海产品,火锅中添加罂粟壳,用硫磺熏制白馒头,保健食品里添加违禁药物,非法、超范围、超用量使用防腐剂、色素、过氧化苯甲酰钠等食品添加剂。
4.食品工业应用新原料、新工艺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利用中草药、转基因食品等新资源,化学合成添加剂等新的食品添加剂。
5.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构成的严重威胁,目前比较突出的主要是二恶英和有机氯的污染问题。
一、基层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不严的根本原因
1.基层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制约着食品卫生监督检测标准
食品卫生监督检测工作属于预防及公共卫生范畴。工作人员肩负着疾病控制和监督执法双重任务。因此,基层卫生监督检测人员不仅要有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而且还要掌握社会学和法律知识。然而,目前基层食品卫生监督检测人员知识面窄、专业技术水平低,不少人员未经过专门培训和学习,缺乏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知识面狭窄、知识老化,检测水平低是困扰基层食品卫生监督检测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食品卫生监督立案和处罚合格率较低,造成了公民对食品卫生法的轻视,法律失去了应有的效力。
2.基层仪器设备落后影响监督检测质量
检测仪器设备落后是基层食品卫生监督检测的主要障碍。目前基层卫生防疫站的仪器设备非常落后,一些大型先进检测仪器在基层未能得到应用,这些必然造成监督工作的被动局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使现代仪器设备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由于食品企业发展快、资金雄厚,先进的仪器设备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引进应用,而基层食品卫生监督检测部门资金紧缺,无力购买大型现代仪器,使监督检测部门的水平落后于被监督单位,也使许多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检测项目在基层难以开展,影响了正常的监督检测。
3.食品卫生经营新情况、新特点不断出现
第一,食品生产经营的自主性与灵活性。进入市场的食品企业,首先是一个具有经营自的经济实体。企业为了生存和自我发展,企业行为就必须围绕市场变化而变化,这就是食品生产经营的自主性与灵活性,也是容易产生食品卫生问题的因素。
第二,食品生产经营的分散性与松散性。当前,食品生产经营品种繁多且分市广泛,遍及城乡。食品生产经营者中大多数是以独立法人资格松散地分布于全社会。由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分散性与松散性,使食品卫生监督难以覆盖。
第三,食品流通渠道的复杂性。为加快流通速度,国家实行产销见面、直接挂钩的食品流通方式。形成食品多渠道进货局面,而流通过程又没有设置严格的质量把关组织或措施,为一些来源不清、质量不详的假冒伪劣食品进入流通领域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四,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素质低。随着食品行业大发展,食品从业人员急剧增加,大多数来自外地农民或社会闲散人员,其中很多人的文化素质、卫生习惯、食品卫生知识、卫生法制观念、职业道德水平和合法竞争意识等职业基本素质低下,必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屡禁不止的各种食品卫生违法行为。
第五,经济利益是食品卫生违法行为的趋动力。进入市场经济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其生存力、自我发展能力决定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获利是企业行为的“动力源”。受经济利益驱使,使企业产生积极合法行为,取得正面效应;同时也驱使一些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产生一系列违法行为,出现负面效应。大量的违法行为事实说明,经济利益对违法者的动力大于社会法律、法规、道德的约束力,是造成食品卫生违法行为的社会原因之一。
二、提升基层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对策
基层食品卫生监督检测是我国食品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危害的首要任务。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提高检测水平以及确保食品卫生质量是搞好基层食品卫生工作的关键。
1.提高基层食品卫生监督检测人员的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新型食品与新的食品污染不断出现,给食品卫生监督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卫生监督检测人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尽快掌握现代科技在食品卫生工作中的应用,同时,还要学习与监督检测有关的其他学科的新知识。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在职培训。基层食品卫生监督检测人员要加强自身专业技术学习,结合工作实践,学习有关理论和基础知识。要自上而下地广泛开展脱产培训、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各级都要制订计划,督促检查,使基层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在职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进行检查评定,以促进基层食品卫生监督检测水平的提高。二是加大人才的引进。每年应从高等学校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基层食品卫生监督检测人员的整体素质。
2.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设
加大卫生与法制宣教力度,提高全民食品卫生知识与自我卫生保健意识能力,提高全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意识与水平。培育社会卫生监督机制。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者职业道德素质。此外,相关部门应从现在着手,着眼未来,拟定一项跨世纪的食品卫生战略发展规划。制定并逐步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人代表任职前,根据企业产品可能带来社会卫生责任大小,必须先取得相应级别的“食品卫生与法律法规学业合格文凭”的制度,以提高企业自身食品卫生管理水平,自觉重视提高产品卫生质量。
3.严格食品摊群集贸市场卫生申报审批手续
严格整顿现有不合格的市场,严格取缔无证摊贩及假冒伪劣食品;禁止出售与市场卫生设施条件不相符的食品;指导市场设置合格的专职卫生管理人员,制定并严格执行“市场食品卫生要求”、“卫生检查制度”及“食品卫生违法处理办法”等。同时,各级政府负责拟建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半官方或群众性的新型行业管理组织,将众多松散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按行政区域按行业组织起来,进行自身管理。
4.开展食品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
通过固定的媒体向公众定时食品安全信息;扶持食品安全法制建设类电视节目和报刊专栏,加强舆论监督和宣传;开展全国范围内的“食品安全宣传周”,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食品安全法律知识,介绍食品安全典型案例,曝光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厂家;教育公众掌握简单的食品质量识别方法和正确的食品加工烹调方法;介绍食品营养知识;把食品安全常识列入中小学生的教育课时,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引导学生不买街头无证照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等等。食品安全教育宣传工作要靠制度化和法制化保证落实。
5.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
认真贯彻、全面落实“预防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依靠科技进步,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卫生战略指导方针。树立社会大卫生的意识,全方位的思维方式,指导和开展卫生监督与卫生防病工作,并促进、争取政府加大卫生投人基层应广泛开展有偿监督检测工作,以吸收资金,增添仪器设备。国家应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在财力、人力方面予以支持。卫生行政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应对基层食品卫生检测的仪器购买与使用情况、人才培训等进行定期检查指导,督促基层尽快提高食品卫生检测水平,传播信息,帮助培养人才,形成仪器设备购买、培训、使用、维修一条龙。
总之,确保食品安全不仅要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制,更要对违法企业加以重罚,并对企业负责人追究刑事责任,重塑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心和对企业的信任。
参考文献:
[1] 胡.从食品安全现状浅析我国公共卫生管理[J].华章,2013,(13).
[2] 侯红梅.我国食品卫生安全状况及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7).
[3] 牛少凤.着力构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J].中国国情国力,2014,(5).
第一条 为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有效控制学校食物中毒及其它食源性疾患的发生,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校长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校领导应把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各级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主管校领导对卫生行政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必须及时进行全面整改。
第三条 后勤部门在主管校领导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全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学校设立兼职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人员,具体负责监督检查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以及相关政策、措施及制度的落实,履行监督检查的职能。
第四条 学校保卫部门应对食堂等易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场所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严禁非相关岗位人员进入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入间等,严防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用餐安全。
第五条 学校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增强学生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六条 学校食堂应取得卫生许可证方可营业:校内饮食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体检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学校要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卫生法律知识的培训。
第七条 发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事件,主管校领导应立即到现场进行指挥,组织抢救,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第八条 对于饮食工作各级责任人员违反规定,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其各自职责,造成就餐者身体损害甚至生命危险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九条 对下列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其相关责任: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追究食堂负责人的责任:
1、食堂发生严重食物中毒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
2、未建立食品卫生负责制或未设立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3、未建立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或管理制度不落实;
4、食堂未取得卫生许可证而从事经营活动。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追究食堂负责人及监督员的责任:
1、未按照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对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进行检查,或检查次数、纠正力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问题的;
2、对食堂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出的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3、不主动配合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检查,有失职行为的;
4、未及时传达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及工作要求,造成不良影响的;
5、对员工未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考核的。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追究食堂负责人的责任:
1、不主动配合上级部门对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进行管理与检查、自查的;
2、在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过程中发现食堂有违反规定的行为而不予以及时纠正、制止的。
3、不及时传达上级有关食品卫生安全政策和相关规定,造成工作出现失误的;
4、食堂发生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不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领导的;
5、食堂发生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6、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追究采购小组的责任:
1、不按卫生部门要求对供货方进行索证的:或采购无有效许可证的食物:
2、把积压食品和过期食品、三无食品推销给食堂的:
3、把腐烂变质、不合格产品搭配给食堂的。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追究食堂保管员的责任:
1、对食品验收不把关造成不良后果的;
2、对库存食物不检查造成积压或过期、变质的;
3、让食堂使用过期、变质的不合格食品的。
(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追究食堂厨师、服务员的责任:
1、使用、加工、出售腐烂、变质、过期的食品:
2、发现食品原料有问题不上报主管领导,造成不良后果的;
3、食堂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4、未办理健康证上岗的。
第十条 责任追究程序
一旦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由学校组织相关负责人进行调查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校长室等有关部门依据相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关键词】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关系到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高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关系到高校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高校食堂的基础条件、食品卫生安全状况均得到了改善。但在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道德、技术、环境和消费观念等风险也使得高校食品安全风险加大。同时,原有的食品卫生安全理念及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因此,正确审视目前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以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对于保证高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和师生身体健康,维护校园秩序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校内部管理模式的转变,大多数的高校后勤服务实行了社会化管理,高校食堂食品卫生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改革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自身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食品加工流程布局不合理,交叉感染的现象较为严重;食堂建筑布局不合理,消毒保洁等卫生设施较少;食品的库存不安全,食品采购缺乏完整索证备查;从业人员的卫生法律意识淡薄,健康合格证的持有率低等。这表明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着突出问题,一般表现为:
(一)高校食堂经营者过于注重利益的获取
在高校中,食堂一般采取的都是个人承包政策,将食堂的经营权限承包给个人或团体。这样一来,在食堂经营的过程中,承包者就会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地压缩成本,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导致管理混乱、卫生堪忧。由于监管困难,且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食堂承包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极少更新、添置设备和改善卫生条件。劳动法施行后,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一些食堂聘用文化层次较低、卫生意识淡薄的临时人员。由于员工工作强度大,薪酬待遇偏低,导致食堂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人员更换频繁。部分高校食堂新聘人员缺乏食品安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有效培训,甚至未经培训就直接上岗。
(二)食品安全监管流于形式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部分高校食堂管理人员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管理理念落后。缺少企业化管理的经验,缺乏对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细节引导,相关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管理松懈。部分高校领导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视不够。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够细,没有层层落实到个人等问题,在食品的采购、储存、加工、垃圾排放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管。
(三)食品安全预警机制与应急机制不健全
尤其在食物中毒高发的季节,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存在涉及人数多、发病快等特点,但由于很多高校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与应急机制,没有在事发前启动预警机制,事发后的应急机制很不到位,往往手忙脚乱,仓促应对,影响处置的效果。同时,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一些高校对于事件发生的原因、教训等方面反思不够,不能有效地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高校食堂食品安全机制的优化对策
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健全管理组织与制度,是高校解决食堂食品安全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健全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组织
为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预防学校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保护师生身体健康,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进行逐级明确分工,并签署《食品安全保障责任书》,对各层组织的人员配置采取公布岗位标准、自愿报名、群众推荐、组织批准、竞聘上岗的方式。采购供应部、质量监控部、各食堂的经理必须具备2年以上饮食工作经验、丰富的食品安全知识以及商品流通基本常识,有较强的食品安全意识。只有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才有了组织保障。
(二)建立健全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严格学校饮食经营准入制度
学校食堂经营部门要建立餐饮经营准入制度。全面审核投资方面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投资能力、资质信誉以及道德素质。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健康状况并择优选定,坚决杜绝有其他不正之风发生。明确质量要求和处理处罚办法,严把卫生准入关。学校食堂在采购正常使用的主副食品时,必须要到合法的经营单位采购饮食物资。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对大宗饮食物资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对零星饮食物资也要实行集中定点采购。选择的定点供货单位及采购品种应报学校后勤管理机构或饮食服务实体等有关部门备案。
2.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管理制度建设
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需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消费者等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尤其是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自律至关重要。为提高全体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以食品卫生监督量化评分为样本,制定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和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工作预案,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做到所有部门有制度、所有工序有规范、所有岗位有规定。
3.开展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素质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食品生产人员除应健康状况合格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相应的食品卫生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为使食品从业人员自觉达到食品卫生的良好水平,每年安排食堂全体员工培训,邀请食品卫生专家和卫生监督人员为从业人员讲授食品卫生法规、食品安全基本常识,从思想上牢固树立食品安全意识。
4.全方位开展食品安全自身监查管理
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责任重大,尤其在高校更为敏感。在制度上着重对各个工序间关连点的控制突出各个工序间关连点的制约关系。采用食品安全保障责任书的形式,分别与供应商、监控部、中心仓库、各伙食单位建立食品安全保障责任关联体系。对食品保管、领料、加工、销售各环节,明确责任和处理权限,列出高额的奖罚措施和责任追究程序,使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认真履行验收程序,把制约机制落在实处。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执行措施,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构筑牢固防线。
参考文献:
[1]李怀,赵万里.中国食品安全规制问题及规制政策转变研究[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10(2).
[2]崔莹.浅谈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2).
[3]王晓丹,徐桂花.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刍议[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