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培训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浅谈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较落后。许多语文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本阅读、课文理解上面,而没有将开发学生们的智力以及想象力作为教学重点,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致使他们在人才竞争中惨遭淘汰。另外,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低下,就目前农村教学活动来看,很多非专科毕业的大学生走上讲台,以至于将错误、偏执的观念传授于学生们,这样不仅不利于开发学生们的智力,而且还极易指导学生们走向错误的人生道路。
2.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无法驾驭。当今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为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学生们高尚的品格,进而满足当今社会型人才标准的需求。然而目前语文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思想以及落后观点的影响,以至于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难以驾驭,很难应新课程标准而改变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长期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试析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滞后的主要原因
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目前来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尤其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更加低下,以至于农村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师队伍水平落后,致使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受到一定的阻碍。另外,教师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加上观念落后,以至于他们不愿意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致使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素质综合能力均得不到提高。因此,需要探讨一些有效方法以及对策来解决目前农村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推动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与落实。
三、探讨改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有效对策以及建议
1.扩大师资及其队伍力量。首先,要积极引进专业学科毕业的大学生,并且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以及教学能力考核,使得教学教师能够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次,要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师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队伍水平,从而为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2.教师需要不断地增加自身阅读量。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文学方面的阅读量,并且将自身所阅读的文学信息传授于学生们,使得学生们在有限课本资源的背景下能够获得新的文学“血液”,从而使得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学的熏陶,进而为学生们形成高尚品格打好基础。
初中语文的学习是奠定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良好的掌握了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才能够有效的接受其他学科的教育体系和理念。初中语文的教学能够积极地结合小学语文知识体系,又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高中语文知识的启蒙和吸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和时间节点。目前,我国社会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富含传统教学的魅力,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建议,以此提升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面对我国社会正在实行的新课程改革方针,我国社会的教育体制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文本主要针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初中语文教学正在进行全面的完善和整合,首先,在教育观念上出现了重大变换,从前的教育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学习和指导进行对学生语文知识的教育培养。然而,现在是从教师为主体的方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深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对学习生活充满热情。其次,是从传统教学到考核验收的学习目的转变,当下对学生的新要求是掌握学习的文化知识,并且实际运用到生活中,要求学生能够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应用自我思考能力进行分析,能够充分的结合自我语文水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后,就是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从前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自己学习,结合自身的知识底蕴,进行对学生的灌输,这种方式十分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现在逐渐转变成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式课堂,通过对比、假设,以及引导式的诸多方法进行语文知识的分析研究,这些方式方法的运用,都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1]。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首先,通过新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上有了稳定的提升,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有一些传统的教师根本思想没有转变,坚持以自己的教学方案为核心,而没有进行完善的教育方式改革,不能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盲目的实行表面意义上的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会造成学生接受能力降低,很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熄灭。其次,是教学方法出现的漏洞,许多教师都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单纯的执行自身认为可靠的教学理念,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初中学生已经是拥有自我意识的个体,有独立的思维,不能被控制,而是需要进行有效的引导。最后,就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功能的认识不足,盲目的执行新课程改革的政策指导,却不能够深刻的认识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重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造成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缺失[2]。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升措施
现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呈现着良好的趋势,教师和教育机构都愿意为改革教育事业做出积极的努力,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积极地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措施实施,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热情,还能够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首先,要对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针对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展开,明确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目标,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对课堂的任务的设定以及教学内容的规划都充分的围绕学生展开,教师需要将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发挥到极致,保证语文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学生能够将这些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其次,作为学校而言,应该进行适当的课堂改革,积极的响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学习独立性,以及思考独立性,坚决杜绝出现灌输式教育形式的语文教学。令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快乐学习。进而引导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如此一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增强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最后,要求初中教师和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兴趣培养,应该通过日常的初中语文课文学习进行,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并且通过学习体会各个时期的作者情怀,充分的发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初中语文教师要增加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角色扮演,更好地诠释课文内容,并且更深刻的理解语文课文的含义,激发学习热情。
五、结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改革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产生了对科技的崇拜,而对人的情感普遍漠视,这就导致了人格发展的苍白和道德教化功能的隐退。由此引发了人的价值信仰危机和道德没落。
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陈旧
在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新信息、新知识不断涌现,而我们的教材仍然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状态远离学生生活,难以引起学生共鸣这种强烈的反差,也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人云亦云,成为背书的机器,因而对语文产生厌倦感完全失去学习兴趣。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应当从学生的角度来精心挑选,虽然不能要求所有的课文都是这样但至少得要求大部分课文都能唤起学生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最起码教材的内容能够更好的结合当前社会,这就存在断代,使得当前的教学内容严重的脱离实际,同样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教学方法落后
一方面,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受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将初中语文教育的重点放在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上,而忽视了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忽视了初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还遵从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教师不断地出题、讲题,学生费神的做题、改题,这与新课改的理念相悖,也跟不上现代化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式的步伐,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进程。
(三)忽略了情感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中,我们需要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反思,以便对新课程产生的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语文教材的编写者们对诗歌的重要性是有着充分认识的,因此,他们在编写初中语文教材时收录了许多古代诗歌中的精华作品,目的就是让我们不要忘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弃若敝屣,将注意力集中在分析诗歌结构、选词当中,对于学生的教育有一定的弊端。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的人文学科。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和净化心灵的目的,教导学生从而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个价值观。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的运用等等,而在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则提出了以学生作为主体的理念,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挑战。
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创新教学方法,革新考核方式
以往的中学语文教学主要靠一支笔一张嘴,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要深化教学改革,教师要深人研究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案例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强调教学互动。教师要积极制作多煤体课件,逐步建立教学素材库,包括教学图片、音像资料、案例库等,组织“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辩论赛”、“读书征文”等大型教学活动,开展文书写作、思维训练、听说训练等教学实训,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不再拘泥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更看重对学生能力水平的测试。在“常用应用文写作”部分将平时的项目练习和综合考查相结合,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实用性应用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日语交际”采用教学实训成绩加日试成绩的方法,注重对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考查。另外在“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教学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平时成绩加分的奖励,尽力使学生的成绩具有说服力,能真实体现其在说和写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
语文学科,要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要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关键还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语文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教师的素养最根本的一条是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提高责任感、使命感的原动力在于对教育事业有浓厚的兴趣。语文教师要对工作本身不断钻研,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前进,不断培养自己成功感。敢负责、能负责,忠诚教育事业,这是教师素养的核心。全面提高语文教师队伍的能力素养。语文教师应该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新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新教材的落实在于有先进理念的教师,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落实在行动上,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不同的教师素质,决定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实施初中语文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可以组织不同级段、层次的教师的教学业务培训班。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教育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政策和法规,了解现代教育的各种思想、理论和流派,掌握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规律,拓展学科知识领域,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尽快成为学科带头人乃至教育教学专家。
(三)增加爱教学的实践环节
学语文不是目的,应用才是目的。学习语文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构建,而应用能力又是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实现的。所以,老师要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教学效果。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将语文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级学生的特点,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开阔他们的视野;还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欣赏优秀的影视作品,最好写出观后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提升了他们的写作水平;还可以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朗诵比赛、小品、征文比赛等等文学类赛事,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这些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能够巩固课本知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提升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顾海荣,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交往[J],中国校外教育,2008.
[2] 张继华,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08.
[3] 王漫主,语文新课程教学与教师成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课堂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应用,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容量增大,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学手段丰富多彩,教学情境逼真感人,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形成了“要我学语文”为“我要学语文”的可喜局面。同时也增强了教学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实现了语文的高效课堂。那么信息技术在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有哪些显著的优势呢?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原因
经过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人们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办公、教学和学习,使人们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帮助。在初中的语文课程教学中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使学生们获得理想的学习成绩。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查找资料和学习,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减轻教师在工作中带来的压力。这能够将学生从未见过、听过、想过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们不在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从而能够喜欢学习语文知识,并利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带来的问题,构建了高效的语文课堂,并使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搜集学习资料,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
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要有意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信息技术知识通过互联网搜寻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将这种搜集和整理的活动作为必要的课前预习,使学生做好课堂学习的思维热身,了解文章内容的基本背景,更好地体验文章的整体情感和意境。教师要科学地设置预习问题,为学生指明探索的方向,继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形成。
(二)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我们要想直观地将知识点表现出来就必须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初中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具有一定文学艺术性的文章体裁,包括了诗歌、散文等多种类型的欣赏与解读,然而这些较为抽象的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难以第一时间传达给学生的,不仅不能让学生感悟其中的道理,更容易变成枯燥刻板的说教,更无从保证基本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文章配套的情境画面,将思维意象转化为学生的视觉感受,再促使学生将视觉感受上升到对文章的感悟,去领略诗歌中的意境美。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内容的理解中来,不仅能够良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借助网络平台,增强学习交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校的教学与管理也更加离不开先进的网络平台。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利用校园网来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语文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中创设语文学习论坛,制作年级和班级学习主页,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问的平台,教师要及时地对于学生的问题反馈做出科学规范的答复,并引导学生在校园网中对于学习心得进行广泛的探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形成一个人人爱语文、人人都发言的良好学习氛围。
(四)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语文的应用能力
作文是考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而作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促进他们的创作动力。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作文情境,触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时事热点消息、情感文学故事以及立志教育典型等多种内容,将看、听与思考巧妙的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创作情绪,促进学生在课下继续收集故事的相关内容,增强内心感悟,继而及时地将观后感体现在文章当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五)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但实际中学生的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这一要求,学生缺乏阅读意识和阅读时间。教师可以建立班级电子图书馆,在课程开始前布置预习,让学生去电子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学生在收集了大量资料后,利用现有的资料在网上和教师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学生和教师的意见不一致,教师鼓励学生课下再次查找相关资料,利用网络来扩展教学资源,优化学生的阅读方式。
三、结语
信息技术要与语文高效n堂完美整合,就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大众化和普遍化――学生在校、在家都能随时上网,以及多媒体教学的课堂化――多媒体进教室。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进行网络技术培训,这对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效地把身边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再创造,让网络信息与语文教材的连接更好地适应课堂学习,创建完善的操作平台,使其简约化、可操作、易选择,不让过多的信息造成学生在信息海洋里迷失方向甚至“淹死”,避免把语文教学带入混沌的状态,并且通过加强管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为学生所用。
参考文献:
[1]王丽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9).
[2]梁建强.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我国人口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比重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农村地区的实施情况直接影响到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时至今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年,农村语文新课程实施情况究竟如何?这是社会各界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语文新课程改革继续深化、国家发展的大问题。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从校长、教师、学生三方面展开,利用校长、教师、学生问卷及访谈提纲,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及个案访谈等对河南省15个地级市2个地区的28所农村初中(涉及河南省东、西、南、北、中部)进行调查。其中涵盖了语文新课程实施的保障系统、教师、学生,相应的教学及学习方式、考评制度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农村初中语文新课程实施的保障系统
(1)硬件保障系统
①基础设施。调查问卷以及访谈都反映出农村初中教学设备落后的问题。问卷调查得知,45.27%的农村初中没有图书馆与阅览室。对于“学校在教育技术现代化方面的变化”这一问题,17.68%的教师认为变化很大,20.37%的教师认为没有变化,61.95%的教师认为有一些变化。可见,农村初中的现代教育设备相比课改前有了明显的改观。但访谈中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学设备仍无法满足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它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方面意义重大。有14.63%的教师对教材不作任何改动,完全按教材编排实施教学,努力实现编者意图;78.05%的教师以教材为凭据,将课文作为例子,同时积极开发其他课程资源;7.32%的教师完全按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可见,多数教师有意愿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但在后续的调查中发现,78.54%的农村初中教师认为,课程资源的短缺是语文新课改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教育投入不足、经费短缺,造成了农村学校在财物资源方面普遍存在“跟不上”现象。二是教师的课程资源观偏狭,造成了大量潜在资源的流失,课程资源的流失无法为语文课改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2)软件保障系统
①外部支持。课程改革属于系统工程,要有社会各界,尤其是上级行政部门和家长的参与和支持。调查中发现,52.29%的农村初中教师表示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比较重视语文课程改革,22.22%的教师表示十分重视,19.61%的表示有时重视有时不重视,5.88%的表示从不重视。可见绝大多数上级领导与学校领导对于农村初中的语文课程改革是比较重视的。
对于家长支持方面,54.7%的教师选择了“基本不能”或“完全不能”对他(她)的教学工作提供支持,45.3%的教师选择“基本能”或“完全能”。两个数据基本持平,可以看出受调查教师对该问题认识上的不确定。值得注意的是,就该问题的访谈显示: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家长的支持意识薄弱,基本素养不高,影响了课改的实施。
②内在保障。教师是课改的执行者,他们对课改的认同及对理念的把握直接影响着课改的顺利推行。调查显示,71.33%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表示愿意选择语文新课程教学,12.67%的表示不愿意,16%的表示无所谓。可见,绝大多数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愿意选择新课程改革,这为农村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内在保障。语文课程标准集中容纳了新课改的理念,教师对课标的理解程度也可以映射出他对课改理念的掌握程度。调查显示:18.29%的教师表示多次认真地看过课标并完全能够深刻理解;有28.05%的教师仔细看过一两遍,基本深刻领会;大致看过且基本理解但不能深刻领会的占51.03%;稍有了解的占2.44%。但对于课改后教师的主要工作问题,78.6%的教师认为是讲授教材内容、备课、改作业等,对于班主任还需处理班级事务。21.4%的教师表示能够认真整理工作素材、阅读相关书籍、收集教学资源等。可见,仍有部分教师对课改理念的把握比较肤浅、不够深刻。
学生的理解与支持也会影响到课改的顺利推进,因此也是课改实施的重要内在保障。调查发现,47.52%的农村初中学生听说过语文新课改,但是很模糊;28.08%的很了解;24.40%的没听说过。可见,只有极少部分农村初中学生对语文课程很了解,绝大部分学生了解不多或根本不了解,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③教师培训。学校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国家推行新课程改革普遍持积极态度,因此,课改之初就组织了一期期的教师培训班。访谈中,教师也提到:“新课程实施之初,老师们都是要参加培训,学习新课程理论的,有时暑假要去县里学习,还要参加达标考试。”从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是遵循了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对于培训效果,27.43%的教师认为非常好,22.54%的认为比较好,37.33%的认为不好,12.26%的认为非常差。通过访谈了解到培训不理想的原因有:培训者缺乏对中小学实际状况的了解、培训内容不合理、培训经费短缺、培训形式单一等。
表1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平均每年参加课改培训情况
2.教师的教学方式
(1)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来源于个人的教学实践与经历,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教学的本质及其特征的一般性的主体认识。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92.71%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只有5.96%的教师与原来基本一样,1.32%不清楚有没有变化。在与教师的访谈与座谈中,多数教师表示新课程的实施使他们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使他们能够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2)教学行为
观念只有转换为行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调查中发现,37.25%的教师尝试过课堂教学改革,但学生不适应,所以还是以前的教法占主流;43.14%的教师根据课改理念,主动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效果良好;19.61%的教师感觉课改理念多半不合实际,有上级听课时才组织一节“课改课”;没有教师认为不了解课改精神,从来没有尝试过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30.66%的教师课堂以讲为主,偶尔有提问和练习;38.49%的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并练习;21.15%的教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思考讨论,最后老师就不懂的进行讲解;9.6%的教师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也是学生自己独立学习。可见,多数教师能够根据课改精神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讲授式或简单问答式的教学。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了解到,教师进行课程改革遇到的主要障碍有:班级人数过多、缺乏针对性的培训、考核标准没变等。
3.学生的学习方式
(1)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有了兴趣,学生对学习活动就不再感觉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率。调查中发现,40.37%的农村初中生表示非常喜欢语文课,44.40%的表示比较喜欢,12.97%表示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2.26%的表示不喜欢。对于所使用的语文教材,37.12%的农村初中生表示非常喜欢,43.73%的表示比较喜欢,16.42%的表示谈不上喜欢不喜欢,2.26%的表示不喜欢。可见,绝大多数农村初中生喜欢语文课与所使用的语文教材。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调查结果显示:78.51%的农村初中生能够在课外主动阅读书籍报刊,19.53%的很少阅读,1.95%的从不读书。学生喜欢的语文学习方式,25.00%的农村初中生选择了“自主探索学习”,34.67%选择了“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40.33%选择了“听老师讲授”。可见,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被农村初中生所接受,但由于传统思维惯性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为数不少的农村初中生依然偏爱于“听老师讲授”这种教学方式。
(3)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学语文的兴趣与用语文的能力,从图1可以看出农村初中能够定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只有极少数学校,绝大多数学校一学期只是点缀性地偶然开展几次,甚至还有不少学校一学期一次都不开展。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得知,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班级人数过多、课程资源短缺、缺乏有效的教师培训、考核制度滞后等。
图1:农村初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情况
4.考评制度
课程评价在新课程改革中起着质量监控与导向的作用。新一轮课改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即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我们通过学校对教师教学成效的评价以及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两方面对目前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考评情况进行了了解。
(1)学校对语文教师教学成效的评价
访谈中发现,学校考核教师的标准有考试成绩、学生的发展状况、教师教科研活动等,但考试成绩仍是各校考核教师的主要标准,其他方面所占比重非常小。而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希望的考核标准与上述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具体如图2所示。(横轴中的数字代表各选项,其对应关系为:①考试成绩;②学生发展状况;③教师教研活动;④同行间的评价;⑤教科研成果;⑥其他。)
图2: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标准与教师希望的
考核标准对比图
(2)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从图3和图4(横轴中的字母代表各选项,对应关系为:A:考试成绩;B:考试为主,参考平时表现;C:平时表现为主,参考考试成绩;D:平时表现)可见,在评价学生时,其综合素质与平时表现虽已被学校及教师所考虑,但成绩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这与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当前升学制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图3:学校评价学生的依据
图4:教师评价学生的依据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1.存在问题
(1)认识问题
调查发现,10.88%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对新课改目标的实现非常有信心,62.13%的较有信心,24.48%的有些怀疑,2.51%的完全没有信心。可见,语文课改推进中存在的困难造成了约26.99%的教师对其产生了顾虑,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教师是课程改革最直接的实施者,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直接关系到课改实施的成败。可以说,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即使是最微小的课程改革,也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教师的态度即使是极少数教师的态度都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应努力避免这极少数消极态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语文新课改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变教师的观念、态度,强化其对新课改的正确认识,充分调动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和对课改的积极支持,使语文新课程改革能够进一步地深入推进。
(2)资源问题
一方面,硬件基础设施短缺或简陋的状况使农村初中无法将语文新课程的理念落到实处。如:可供观摩共享的网络教学软件的欠缺使得教师无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无法及时获得相关信息,而课堂中也无法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另外,农村校外资源虽然丰富,但碍于时间、精力的束缚,不少教师仍主要以教科书为主,很少去开发校外资源。访谈中很多教师表示:“资料短缺对我们影响很大”、“设备短缺使得学生无法实现自己动手操作而只能以听课和做练习为主”。另一方面,师资队伍薄弱使得农村语文课改方案难以真正落实。虽然现在农村教师可以通过国家开展的多种途径(如在职培训等)来提高自己的学历,但不可否认,不少教师的学历虽然提高了,但其整体素质与具体的操作能力等仍无法达到目前课改中对教师的要求。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不少农村初中教师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兴趣、热情并不高,他们选择教师职业只是为了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因此,新课改对他们来说更是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了。当然,也有一部分教师热爱自己的工作,但他们头脑中那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已经根深蒂固,这也无法激发起他们改革的热情。
(3)教师培训问题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了解到,由于经费投入太少,不少教师只经过三五天培训就上岗了。出现了培训中“走走过场,应付了事”的形式化倾向。对于“新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这一问题,63.41%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选择了“缺乏卓有成效的教师培训”。多数教师认为“培训内容、形式等比较单调,理论性过强,缺乏与教学实际的联系,教师的可操作性不强”;而且很多教师认为“培训过于重形式,表面上看热热闹闹、感觉挺好,但真正操作起来时又是一头雾水了”。访谈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农村教师太需要培训了。可见,以往所组织的让大家集体来听报告、听讲座的培训形式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进一步访谈中也了解到互动式交流研讨和有针对性的实践指导是教师们比较欢迎的培训形式。
(4)评价问题
目前,评价已成为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成了我们课程改革难以突破的“瓶颈”。访谈中也了解到,大多数语文教师对课标中倡导的多元评价制度比较认可,主观上也愿意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再唯成绩论英雄。但他们也表示,目前国家在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方面的指标体系还不健全,成绩和升学率仍被作为评价学生和学校的主要标准,因此,在这种大背景下,教师也不得不去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无暇顾及学生的其他表现。“一方面,想通过课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又怕课改不成功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使家长怨老师,同时我们还怕自己的年终考核会受到学生成绩的影响。”一位李姓教师道出了大多数农村语文教师的心声。
2.建议
(1)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政策倾斜
农村新课程改革除需先进的教育思想等软件外,还需较好的硬件支撑,否则,将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为了保证农村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和持续性,政府要将课程改革经费纳入教育经费的范畴,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斯坦豪斯称:“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2]。新课改倡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理念。可以说,虽然教师不再是主体,但其教学行为的优劣仍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然而,农村基层学校由于条件差、待遇低等因素往往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所以,国家或地方政府要加强相应的政策引导,使更多优秀教师能够投身于农村基层学校,也为农村新课改的顺利推进提供智力支持。
(2)创造培训机会,提高培训效果
众所周知,农村基层学校不仅办学条件相对薄弱,教师参与各种学习的机会也比城市教师要少。但是作为基层学校,我们不能仅仅抱着“等、靠、要”的思想,而是自己应该积极去争取。比如,学校可以请县教研室牵线,通过与一些先进学校、先进教师联系,积极开展“城乡共话”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农村教师了解城市教学与科研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请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来进行示范课教学,也可以让农村教师去城市学校讲课等。同时,各级教育部门在组织培训时,要注意对农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改变以往单调的讲授模式,要注重教师与培训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
(3)完善评价体系,加强考试研究
一方面,国家应根据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制定真正能够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并结合具体措施将其落到实处,彻底唯升学率的评价方法,真正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另外,地方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中考命题与阅卷的研究。评价体制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可以预见在此之后的很长时期内,考试还将会是我们评价的主要方式,考试的内容、形式以及评卷的标准、倾向等也将会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的方向标。因此,加强考试命题与评卷的研究就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可以逐步地使考试内容与新课程理念更加对应,并使之向联系实际、学生能力发展等方面倾斜,使考试中的不合理之处逐步得到改进,让考试在课程改革中真正发挥出指挥棒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