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术室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手术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在传统的医院分工中,护理人员仅仅起到辅助医师进行手术的作用,但是不能满足现代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需要。为了能够尽量减少现代医院护中的医患矛盾,就要求医院的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细致入微的护理,这也是出现细节护理的主要原因。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采取细节护理,不仅可以控制与减少手术工作失误,还能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医患矛盾[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需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15~71岁,平均(45.32±5.08)岁;手术时间41~248min,平均(136.9±13.8)min。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16~73岁,平均(46.21±4.19)岁;手术时间43~248min,平均(137.4±12.9)min。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及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在本次试验中,对照组2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2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细节护理。
1.2.1术前:在实施手术前,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的向患者普及与本次手术的相关知识,如手术的整体流程、采取的手术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果。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要使患者在术前尽量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在患者提出疑问与问题后,护理人员要进行耐心的解答,在实施麻醉前,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使患者能够树立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信任手术医生与护理人员。
1.2.2术中:患者进入手术室,即将实施手术时,医护人员可以同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能够拉近医患之间的关系,增强患者的信心,并能培养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向患者合适基本信息资料,并向患者介绍手术环境,并能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疑问进行解答,如患者存在紧张、焦虑、忧愁等心理,就要及时的帮助该患者的消极情绪进行疏导;使其能够在比较放松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同时,还需要保持手术室环境安静。在执行护理操作的时候也要是患者能够了解该操作的目的并进行配合。
1.2.3术后:在术后的1~4d,相关的医护人员要及时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术中舒适度、术后是否出现压疮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等进行随访,其中存在并发症的患者要及时的采取治疗、护理手段。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录入、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分析。通过对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满意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8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细节护理工作的效果分析。通过加强手术室的细节护理管理。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患者能够听从医护人员的建议,从而能够较好的消除其紧张与恐惧心理;医护人员能够通过解答患者的疑问,并对其进行鼓励,从而鼓励患者配合手术与治疗,有效的提高病人病愈的几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病概率。在手术中,护理人员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减少误差,提高手术成功率。从而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结论
细节对服务质量的好坏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保证医院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就要重视细节护理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强细节护理工作。在手术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加强细节服务,重视手术的各个细节,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手术事故与护理事故的发生,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少医患矛盾[2]。通过加强细节护理,能够有效的避免在手术与护理中的问题与纰漏出现,在对一些病情比较严重,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护理时采取细节护理的方式,在手术的各个环节,都要给予护理与关心,与患者及时沟通与交流,也能使患者主动积极的配合手术与治疗,从而能够实现其预期的治疗效果,甚至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3]。在本次的试验中,共有40例患者参与,观察组20例患者实施细节护理,患者的满意度为95%,对照组2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患者满意度为85%(P<0.05)。综上所述,在医院的手术治疗中,通过给予患者细节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有效的缓解紧张、焦虑的心理;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并能使患者配合相关治疗,减少手术时间,从而有效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并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以在临床手术、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丛美瑜 车毅 单位:山东省威海口腔医院
参考文献:
[1]朱春丽.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具体措施和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9(04):245.
1提高术前术中护理管理达到无“痛苦”手术
1.1提高手术护理的措施面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为了提高竞争力,结合手术室特点,我们实施了一系列提高手术护理的措施。具体做法是:在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立即指派科里进行过专门礼仪培训、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护士,到病人床前进行术前心理护理,了解病人情况,解答病人及家属的疑惑,达到病人及家属对本次手术明白知情。之后把情况及时反馈科室,根据反馈情况作出相应的准备和具体措施。例1,患者,女,52岁,因患子宫肌瘤,准备手术。笔者到病房查看病人时,发现她很焦虑和恐惧,因她对疼痛异常敏感,担心这么大手术会很疼,又怕发生意外以及会不会留后遗症等等。对于病人的担心和疑问,笔者耐心地向病人介绍了手术室的环境和手术要实行腰硬联合麻醉,告诉她这种麻醉只是下半身的麻醉,效果很好,不会疼。子宫摘除在妇科不算大手术,出血不多,一般不会有什么后遗症,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只要彻底放松,晚上休息好,术中积极配合大夫和麻醉师,手术一定能顺利完成。通过解释病人打消了顾虑,第2天手术配合得很好,非常顺利。由此可见,术前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2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把病人安全接进手术室后,巡回护士立即给病人建立静脉通道,然后协助麻醉师做好麻醉,调整好手术所需,在术中积极配合台上物品供应的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与病人交谈,分散其注意力,从而消除其心理压力。当术中即将出现牵拉痛时巡回护士及时向患者讲明,这种情况的产生完全属正常现象,不必担心,正确对待,同时引导患者做深呼吸,使之配合手术顺利进行,达到无“痛苦”手术。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从语言、语气、体态等都要以消除患者紧张压力为目的,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2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合理调配人员
2.1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手术室护士长应用科学的态度,分析测定本科室所需的工作时数,包括年度手术平均数、工作总量等,在本科内把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的人员与年轻缺乏临床经验的人员进行合理搭配,使技能较差的得到传帮带。在工作许可的情况下及时选派人员到先进的外院科室进行专业学习,取长补短,以求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我科的业务水平。
2.2合理调配人员在当前市场经济、控制成本、降低消耗的情况下,确保急症手术的同时,我们试行了弹性工作制,在预知无常规手术的时候安排人员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支出,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3医疗设备的管理
3.1学习相关医疗知识制定集体学习日,有计划地请医疗器械部门的专业人员到科讲课,对于科内的医疗设备和精密仪器,让全科人员充分认识先进医疗设备非一般仪器,了解设备的成本价格特点及设备的性能,同时熟练掌握该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保养措施,并责任到人。使人人对设备使用熟练掌握,形成价格成本印象,增加成本概念,爱护和保养好设备。
3.2医疗设备的维护手术室的医疗设备是比较难控制与维护的,不可避免地增加医疗设备的意外折损费和维修费,此时护士长应了解设备损坏的原因、责任,根据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同时提醒大家在使用设备时不忘维护设备安全意识,使之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充分盘活运营成本,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4防止差错是完成任务的关键
护士长每天的工作重点,一是了解护士工作状态、手术情况、环境卫生、器械、物品、抢救药品准备情况,及时掌握手术室的动态信息,以便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二是监督检查护理人员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杜绝差错,尽量努力减少缺陷,确保医疗安全。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安全隐患; 预防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提供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具有工作量大、病种多、病情重、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故存在一定的护理隐患,而且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新手术的开展,也必然导致手术和手术室护理意外和风险的增加[1]。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加,维权观念的增强,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要求更高、更严格,在不断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很可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伤害。现将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报告如下。
1 手术室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手术室护理工作压力大,心理状况欠佳 由于手术室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护士必须长期的站立,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加上连台手术及新业务的开展和经常超复荷的工作,导致护士出现过度疲劳、紧张,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产生心情压抑,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容易发生护理差错。
1.2 护理业务知识及技术操作水平不高 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对护士业务知识的要求较高,包括手术每个部位的系统解剖、手术特殊器械的准备、手术步骤等,都必须掌握。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手术室各种先进医疗设备大量使用以及各专科新技术及新业务的开展,对手术室护理技术提高要求不断增加,手术室护士缺乏外出学习新技术、新业务的知识及经验,在手术配合中护士处于被动状态,手术物品准备不全,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加大患者感染的几率。
1.3 手术摆放不当 术中患者安置不当,双手臂未包入床单内,碰到金属物,导致患者使用电刀时烫伤;没有根据手术的要求摆放合适的,不能充分的暴露手术野,增加了医生手术操作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导致皮肤长期受压,引起压疮;特殊摆放时约束过紧或肢体过度外展,造成周围神经、肌肉的损伤。
1.4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责任心不强,术中用药及输血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导致术中用错药、输错血。术前、关闭体腔前后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等清点不清,手术器械螺丝用前没有认真核对,用后发现螺丝有缺失,以及术中添加物品没有及时核对和记录,导致手术物品遗留在患者体腔内,给患者带来各种伤害,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1.5 仪器操作不当和器械准备不全 术前仪器准备时未开机检测仪器的性能,造成手术中使用时出现故障;术中使用电动气压止血带时,止血带压力及时间上调过高,引起患者肢体神经、血循环受损;手术器械的准备与手术所需不相符,影响手术的进展,延长手术时间,增加了患者感染的机会。
1.6 违背无菌原则引起切口感染 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参加手术人员洗手不规范以及手术患者术前准备不到位,如患者皮肤未清洗、备皮,到手术间备皮,严重违背了无菌操作原则,无菌器械包未严格执行查对消毒效果,过期使用;手术间参观人数过多等原因,严重加大了手术切口感染的机会。
2 防范措施
2.1 科学合理的安排人力 手术室护理人力的不足及新护士较多的情况下,是影响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护士长应科学合理的安排人力,实行新老搭配,弹性排班,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安排人员休息,以减少护士过度超负荷工作,尽量让当班的护士按时休息,减轻体力消耗,放松心情,最大限度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同时,护士长还应该对护士做好人文关怀,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遵循尊重人、衣靠人、发展人的原则,经常与护士相互沟通,需求解决护士存在的心理困惑的方法,缩小相互之间的距离,尊重和善待护士,把“情感”和“制度”有效地结合起来,不要以势压人,避免伤害护士们的自尊心,造成不好的心理负担,多一些关怀和理解,少一些批评和训斥,为护理人员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帮助她们以愉快的心情,更好的服务患者[2]。
2.2 加强业务知识及专科技能学习,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是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同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遇到危重患者才会忙中不乱,有条不紊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护理管理者根据不同层次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新护士采取一对一的带教,由科室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师承担,新护士必须熟悉与手术相关的局部解剖部位,每配合一台手术,必须术配合笔记,由带教老师每天检查,对写的不规范处,进行讲解来提高护士的配合能力,同时每月进行专科阶段性考核,检查新护士专科手术配合技能及专科理论掌握情况,提出不足及改进,不断提高护士业务技能。科室经常利用早会进行学习“每周一药”、“三基”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每月根据年初制定的学习计划,由科室每名护士轮流授课,授课的内容包括各种手术配合、手术解剖部位以及手术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对新开展的大手术及新业务,进行术前及术后讨论、学习,必要时请外科医生进行讲解来提高护士的配合能力。不定期进行专科技能培训,护士对科室所有仪器都必须熟练掌握使用,对新引进的新设备,由厂家进行讲解和操作演示,建立操作流程,要求人人达到熟练使用仪器的目的,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
2.3 正确的摆放手术 根据手术安置原则,合理正确摆放手术,认真学习和掌握摆放的正确方法,根据不同手术要求正确摆放手术,在充分暴露手术区域的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呼吸循环是否受到影响,是否会压迫血管及神经。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拖、拉等粗暴的动作,动作应轻柔,减少摩擦,保持床单位的平整;术中经常注意和观察身体各部位的循环和受压情况,尽可能减轻局部皮肤的压力;科学合理的使用各种安全、舒适的垫,使用约束带时松紧适宜,必要时每2 h时帮助患者放松约束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证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2.4 严格执行查对清点制度
2.4.1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使用任何药物都必须“三查七对”,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术中急救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医生的口头医嘱,并严格查对药品的溶度、剂量及用药方法,确定无误后方可执行。手术中使用后空安瓿暂时保留,经两人核对后无误后方可弃去。
2.4.2 术中输血时,必须做到“三查、八对”,由麻醉医生与巡回护士共同查对,病历与配血单查对,查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科别、床号、准确无误后,再将配血单与血袋查对,查对献血者编号、血型、血袋号及交叉配型结果、血量等,最后检查血液质量、血的有效期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确保无误后方可输入;同时,在交叉配血单上双签名,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输血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输血后保留输血袋24 h,确定没有发生输血反应后销毁。
2.4.3 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应严格遵守物品清点制度,在手术开始前洗手护士应对所有器械及敷料做全面的整理,做到定位放置、有条不紊,与巡回护士、第二助手以点唱式共同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等物品数目,巡回护士将数字准确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并复述一遍;如术中临时增加的器械或敷料,应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当关闭体腔或深部创口前后,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应共同以点唱式清点记录单上物品,并与术前及术中登记的数字核对无误;缝合至皮下时,再清点1次。手术结束后,洗手护士应再次查一次所点物品,确保无误,并签名。对大手术、危重手术和新手术时,配合护士应坚持到底,尽量避免交接班。
2.5 制定相关手术器械保管及正确使用各种仪器 手术室器械专柜、分科放置,专人管理,手术器械及器械柜内设物品基数卡,便于核对。特殊器械由器械室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负责准备,并定期向医生及配合护士征求意见,不断改进器械准备工作,发现手术器械一旦损坏或性能不佳应及时更换或上报护士长;实施特殊手术或新手术时,要求术者前一日到手术室挑选所需的特殊器械,并检查器械的性能。贵重仪器定期检查及保养,建立使用登记本,随机器保管,记录每次使用时间、使用人员、仪器运转情况,由使用者进行登记,做到班班交接。使用电动气压止血带时,认真检查止血带的性能,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袖带,正确设定止血带的压力、时间,准确记录止血带的压力及时间,避免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引起缺血坏死;手术结束后止血带放气要缓慢,以免压力急剧下降引起患者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2.6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是控制手术室感染最关键的环节,是一项非常严密的操作技术,而且贯穿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应保证手术所需器具的无菌[3]。加强手术人员的管理,对参加手术的人员,应从洗手、皮肤消毒、穿衣到整个手术过程,层层把关,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及时改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物品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凡能高压灭菌的手术物品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对不能高压灭菌手术物品使用低温等离子进行消毒灭菌,对临时或应急的手术器械可放在手术室内的快速灭菌锅进行消毒灭菌,植入器械包内放置5类化学指示卡,包外贴指示胶带,严密监测消毒灭菌效果。根据手术切口等级来合理安排手术顺序进行手术,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分室进行,如果没有条件,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感染手术;两台手术之间地面进行湿拖,将上一台手术物品清除手术间,更换一次性物品,做到一人一物,避免交叉感染。认真做好患者术前的皮肤准备,如果毛发不影响手术,可不去除毛发,如果手术需去除毛发,则在手术前2 h进行,并选择使用剪毛法或脱毛剂。严格限制参观人数,30 m2以上手术间不超过3人,30 m2以下的手术间不能超过2人,以减少空气污染的机会。
3 结论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患者法律意识增强的状况下,手术室的安全质量成为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手术室是医院的窗口科室,为了提高手术护理安全,应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落实监管措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技能及业务水平,更好服务患者,将护理隐患降至最低状态。
参考文献
[1] 魏革,胡玲,吴波.“举证责任倒置”与手术室护理的“证据”意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4-356.
[2] 陈丽萍,夏淳和.新形势下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5,20(2):60-62.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疗事故最容易发生的高风险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手术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意义。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贯穿整个手术过程,因此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就直接决定了手术进行的成功与否,当然其中如果存在有一些护理风险,其同样也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手术室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与手术科室、血库、麻醉复苏室等多个部门和学科之问的紧密联系,而且手术室中相关人员也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手术和麻醉过程的不可预知性等,这些因素使得手术室变成了一个高护理风险的科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有机敏的应变能力、高效的工作效率和严格规范的操作方法。本文笔者浅谈一下手术室中常见的一些护理不良事件,进一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对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现将报道如下。
1 手术室常见的风险因素
1.1 人员因素: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不乏有责任心不强,专业技能不熟练,应变能力差者,这些都可能导致工作失误,且失误率较高。
另一方面,有些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术主动学习性差,致使在手术护理工作过程中无法独立的完成。如在于术中选择患者合适的或者使用气压止血带时,可能对患者造成压伤、挤压伤等。
1.2 管理因素: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或者各项规章制度无法贯彻实施,没有得到落实。如在接送患者的过程中,不穿外用衣和鞋,参观新展开手术的人数较多,造成室内糟杂,室内菌落升高,影响手术操作者的正常发挥和增加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
1.3 执行的无菌技术操作标准不高:在手术室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其是防止患者手术室内发生感染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如在无菌包打开后不执行无菌操作而直接敞开抖落器械,容易给患者造成感染。
1.4 器械物品清点核对:手术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器械物品直接与患者的身体接触,因此在手术前、中、后一定要认真清点手术器械物品,防止其遗留在患者的体腔或深部组织中,而且还要检查器械物品的完整性,消除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2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及其发生原因
2.1 压疮:在手术病人中,较容易发生压疮。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病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由于手术时间过长压迫而成,不仅给患者造成疼痛,还对手术护理工作和l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影响患者的正常恢复。分析压疮发生的原因有几方面:(1)压力因素:受力面上的压力是导致压疮的重要因素,其与受压时间密切相关,因此手术时间越长越容易引发压疮。(2)剪切刀因素:剪切引起组织相对移动,阻断周围较大区域内的血流供应,造成组织受损形成压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摩擦力因素:患者直接与床单接触直接产生的摩擦力可以诱导压疮形成。(4)体温因素:手术中患者处于低温麻醉中,低温下血液粘度增加,血流运行变慢,造成组织缺氧,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压疮发生的几率。(5)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营养不良,使其身体各项机能下降,皮肤抵抗力也随之而下降,诱发压疮。
2.2 输液液体外渗: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常常出现液体外渗的情况,其主要与药物、疾病、机械性损伤、年龄等因素有关。药物浓度高,输液速度快,血管硬化,同一部位多次穿刺,血管细,皮下脂肪层保护弱等原因都会引起液体外渗。
2.3 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清: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中后清点器械物品不认真,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4 电刀灼伤:在使用电刀过程中,由于患者体瘦,身体和电刀接触不良,或者是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工作不认真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灼伤。
3 防范措施
3.1 预防压疮的措施: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要求,将手术室内的手术床进行改良,改制成高质量舒适度高的床,舒适的手术可以减少压疮的发生。另一方面,还要制定高效的手术配合流程,尽量的缩短手术持续时间,这样也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压疮的发生。
3.2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定期给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每个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安排一定的时间给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培养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提高其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通过多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于术室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3.3 加强管理制度:完善手术室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还要贯彻落实。通过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加强护理人员的认真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检查清点器械物品,确保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 手术室隐患;风险管理;效果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46-02
随着医疗服务的发展,护理的理念也由原来的注重临床护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因此现在的手术护理除了配合好医生完成手术外,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心理及社会各种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影响[1]。为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本文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分析手术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可行性的措施,旨在为进一步改善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提供可行性的意见。
1 手术室存在的风险
1.1 护理人员对操作规程缺乏了解 护理人员并没完全依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或者未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认真进行了解,从而导致患者打错针、配错药等过失性护理行为的出现;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药物使用情况的巡视不够或对患者病情观察不够仔细,对于手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及时发现,从而引起患者出现各种不适[2]。
1.2 护理人员业务欠佳 一些护理人员由于专业知识比较缺乏,经验不足,导致护理操作技能不够规范,对患者的病情及并发症缺乏预见性,未能及时为患者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操作不熟悉,从而延误了患者抢救及治疗的时机,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
1.3 缺乏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手术患者一般情况下多面临发病急,病情较重的情况,部分患者时刻需要面对死亡的威胁,因此患者的心理护理是相当重要的,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患者树立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克服疾病。但在实际工作中某些医护人员社会经验不足,不懂得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与患者进行沟通时态度生硬,忽略了患者的心理需求,从而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3]。
1.4 法律意识薄弱 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常发生记录不及时、记录过程不严谨、医护人员出现错记、漏记、补记及涂改等现象,尤其是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防范及评估中的记录不够重视,从而导致记录出错,导致当出现风险发生时,记录却无法完整、准确反应手术时的真实情况。
2 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
护理安全是为了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人身安全,是避免出现各种医疗事故,通过加强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出现。相对其他的科目,手术室患者更容易出现各种不安全因素,导致患者出现死亡。
2.1 护理人员应及时转变护理观念 加强安全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法律意识,对苛责责任化进行改革,强化系统分析,从而建立一个让护理人员做正确事情容易,做错误事情困难的大环境中工作。建立安全护理提示牌、建立完善的安全护理系统、落实手术室护士巡回、管理等制度,并建立应急安全预警案例。
2.2 强化核心制度 提高护理安全策略,增加手术室护士长的职责安全制度,完善护理人员评估制度、对查对制度、危重病人的救治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制度应落实到位,让每位手术室护理人员能熟知,护理人员需要考核过关才能上岗就职。
2.3 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 护理人员应尽量熟悉各种操作技能,尤其是静脉穿刺操作等基本技能操作。某些患者发病急,病情凶险,导致静脉穿刺时难度较大。对于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更应尽量保证静脉穿刺能一次性完成,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2.4 重视患者心理护理 手术室患者大多数由于病情凶险,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因此部分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护理人员应认真留意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悲观、消极、低落的情绪,行为是否发生异常,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鼓励患者乐观积极面对疾病,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疾病的治疗。
3 医院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效果分析
医院2012年12月选取6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以未开展手术室风险管理实施护理的患者共35人为对照组,开展了风险管理后护理患者25人为观察组,对60例患者进行调查、访问,发现实施手术室风险管理护理措施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优于未开展风险管理护理的患者,结果见表1。
4 小结
医疗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以及对手术室的风险管理,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安全,通过对手术室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加强手术室风险管理使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工作责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也得到了加强,对于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护理人员能及时采用有效的防控措施,从而确保将手术室的风险降至最低,对健全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强化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翠琴,穆睿华,李慧芳.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4):464-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