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六年级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调查报告
题目:南楼工地节水
中队:六(5)中队
负责人:满云彤
成员:孔潇潇、白学思、沈棋云、
沈晨笛、
辅导人:张悦
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内容
一、调查研究报告课题名称:
二、导语:
现在,淡水越来越少,而人们的需求正不断增加,节约水资源以成为重中之重。现在北京的工地很多,所以工地节水的问题也不得不重视。时常可以听见大人们在议论工地浪费水,滥用水,可浪费情况真的那么严重吗?我们要用这个调查来说明。
三、调查报告写作格式:
1、调查目的是什么?了解南楼工地用水情况
2、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手段选择:①访谈法 ②问卷调查法 ③实地考察法 ④其它
根据调查范围选择:①全面调查 ②抽样调查
③个案调查
3、调查计划:
(1)访谈计划
调查目的:了解工地用水情况
访谈对象:南楼工地水利工程师
访谈时间:2006年1月27日
访谈准备材料: 记录本,访谈提纲
具体的访谈内容:
第一组访谈记录
组员:白学思、沈棋云、沈晨笛
1、您是否曾经浪费过水?如果有,是为什麽?
2、那您有没有看到过其他工人浪费水?您制止了吗?您是如何制止的?
3我们进来是外面的水龙头一直在滴水,根本关不上,您向主管反映过吗?
(2)问卷调查计划
调查目的:了解居民对工地节水的看法
调查对象:居民
人员分工:
1、设计问卷:满云彤 、孔潇潇
2、发放问卷:白学思、沈棋云、满云彤
3、整理数据: 满云彤
4、撰写调查报告:满云彤
5、录象:孔潇潇、沈晨笛
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节约型社会调查问卷
各位居民:
您们好!
为更好的地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倡导节约生活方式,争创“节约社会”,北师大实验小学六年级5班“??”节约型社会调查组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了解您对小学校工地节水情况的意见与建议。这些问题没有对错之分,采取不记名方式,只表明您的观点和态度,希望您能如实填写
每个问题后面有2-4个答案,请您在认为正确的答案下面打上对勾。每个问题只选一个答案。最后的开放题请您不要忘记填写。
非常感谢您的参与与支持!
六五班“??”调查组
1、您对“工地节水”这一问题重视吗?
1、重视
2、还可以 3、不重视
2、您是否曾经看到过工人在工作中浪费水?
1、有
2、没有
3、没注意
3、您是否曾经看到过工人在生活中浪费水?
1、有
2、没有
3、没注意
4、您对工地节水情况满意吗?
1、满意
2、不满意 3、还可以 4、没主意
5、您认为工地在节水方面做得:
1、无可挑剔2、满意
3、还可以 4、糟糕透顶
6、您认为工地在节水上有无可改进的地方:
1、有
2、没有
7、您对工地有关节水的建议是:
4、调查记录:(调查记录的写作格式,选择几项调查手段填写几项记录)
(1)访谈记录:(多人可另附表,鼓励加上录音或DV资料)
访谈对象:
访谈时间:
访谈地点:
记录人:
访谈的具体问题:
第一组访谈记录
组员:白学思、沈棋云、沈晨笛
问:您是否曾经浪费过水?如果有,是为什麽?
答:有,当时没注意。
问:那您有没有看到过其他工人浪费水?您制止了吗?您是如何制止的?
答:有,制止了,我告诉了他节水的重要。
问:我们进来是外面的水龙头一直在滴水,根本关不上,您向主管反映过吗?
答:有。
(2)问卷调查样表 :
节约型社会调查问卷
各位居民:
您们好!
为更好的地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倡导节约生活方式,争创“节约社会”,北师大实验小学六年级5班“??”节约型社会调查组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了解您对小学校工地节水情况的意见与建议。这些问题没有对错之分,采取不记名方式,只表明您的观点和态度,希望您能如实填写
每个问题后面有2-4个答案,请您在认为正确的答案下面打上对勾。每个问题只选一个答案。最后的开放题请您不要忘记填写。
非常感谢您的参与与支持!
六五班“??”调查组
1、您对“工地节水”这一问题重视吗?
1、重视96%
2、还可以2% 3、不重视2%
2、您是否曾经看到过工人在工作中浪费水?
1、有2%
2、没有0%
3、没注意98%
3、您是否曾经看到过工人在生活中浪费水?
1、有0%
2、没有4%
3、没注意96%
4、您对工地节水情况满意吗?
1、满意50%
2、不满意0% 3、还可以48% 4、没主意2%
5、您认为工地在节水方面做得:
1、无可挑剔6%2、满意10%
3、还可以80% 4、糟糕透顶4%
6、您认为工地在节水上有无可改进的地方:
1、有88%
2、没有12%
7、您对工地有关节水的建议是:
1、找专人管理46%2、浪费水就扣工钱10%3、设节水装置44%
5、调查数据的分析与整理:
现在工地浪费水的情况不是很严重,居民也很重视。工地也比较节约水,并不像大人们想象的那麽严重。
6、调查结论:
南楼工地总体来说是节水的,居民也很重视。
7、调查感受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有了不少收获。我们的胆子在这次调查中变大了,心细了,最重要的是我们比以前更加明白节水的重要性了。这次调查很有意义。
8、参考文献资料:
无
调查时间: 2010年10月15日星期五
调查地点: 棠湖小学十字路口,福达宾馆十字路口
调查方法: 一、实地走访,观察
调 查 人: 双流县实验小学六年级八班 张婧萱
调查分工: 以小组形势,每组十人。
调查正文:
前言
瑰丽双流,文明双流,和谐双流,是我们每一个双流儿女的期望,而现在双流正为创建文明县城而努力着,我们更应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为此,在本周的社会实践课上,学校 “S&W”社区的的老师们就带着我们来到了街头,倡导文明行动。
一、人们对文明行为的重视程度
在社区旗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棠湖小学的十字路口前,在那里展开了我们的行动。在短短的十分钟,我一边和大家一起宣传着,一边注视着周围。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在那十分钟,就有15个行人闯红灯,难道他们都那么急吗?为了抢那几秒钟,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了,还不包括那些站在斑马线上等着的人们,我真不明白,生命在他们的眼中就真的是儿戏吗?为什么要抢那几秒钟?
在那几分种,满地的果皮纸屑让我哭笑不得,弯弯腰一个小小的动作只要几秒钟,那难道也会让人感觉到麻烦吗?面对着那些垃圾,许多人都无动于衷,只有寥寥的几个人将它们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
二、大家对双流建设文明县城的态度
在我们的宣传过程中,有许多人对我们爱理不理的;还有一些人对双流建设文明县城抱着一种事不关己的样子;而还有一些人将我们拿着倡议书远远的避开了;甚至还有一些人表示不愿意为双流建设文明县城出一份微薄之力,还有……
但有一群人的表现与他们截然不同。他们看了一眼宣传单,就立刻问我们可以做什么,并像他们的同伴宣传了起来。虽然我并不知道他们是否会继续行动下去,还只是三分钟的热度。但那一刻我的心里好温暖,因为我们的行动得到了回报。
三、人们不注重环保和文明行为的原因
在观察了许多之后,我们发现了许多人乱扔垃圾多是因为觉得拿在手上太占地方,又太丢人了。而
闯红灯则是为了节约那几分钟。几分钟,就真的那么重要嘛?
四、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1.有些人在我们宣传的过程中,表现出不耐烦,认为双流创建文明县城是多此一举。
2.不愿意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五、调查感想
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大二学年的暑期如约而至,针对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我有幸参加了文法与外语学院支教队的招募,并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这支队伍的一员。背起行囊,带着最初的渴望,在张晶书记和闵文副书记的带领下,同另外13名同学一起开始了一场首踏京山支教行。在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杨集镇小学,从7月7日到8月7日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一席九个女生和五个男生一起开启新的生活篇章。而与我们朝夕相对的即是一群00后学生,小至幼儿园,大至小学六年级。
作为一个普通的班级,我参照着这所小学的课程表为这52个小学生量身打造了专属于他们的课程表。当然,也属于我们这15个老师。因为有的学生的家距离学校有好一段距离,所以我将课时从固定规格中的4+3模式浓缩为4+2模式。安排两个班级的课表,可真是煞费一番苦心。而我在这个支教过程中,则是担任高年级的作文老师和低年级的普通话老师,偶尔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太过调皮而帮着体育老师代课。
我们习惯将完整而有规律的一天安排为:上学、放学;吃饭、午休;上学、放学;吃饭、晚休,其中偶尔穿插着数个同小学生们在操场、教室、宿舍,总之在这个学校的角角落落里闹腾的时间。不知是不是因为面对的人是一群00后的孩子们,我这个名副其实的90后不曾感到一丝不好意思,甚至在第一次见面是就将手搭在他们的肩上,可以说在这个混熟的过程中,我如鱼得水。当然这里面不乏有难以搞定的学生,或是上课时嬉笑得不规不矩,或是一副不苟言笑的镇定自若。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至始至终都要学会这不以大学生的姿态来高高在上的对待这群小学生,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平等交流与沟通的氛围。
而在这里,我也不得不在这一个月的支教活动后对支教衍生出另外的看法。毕竟网络上反对支教活动的号召不绝于耳,因为觉得正处童年中的孩子们被硬生生的剥夺了假期,更甚至是在支教队员潇洒的离开后徒留孩子们过多的想念。当然,我不否认这样的说法有其根据性,但是我也想用“利大于弊”四个字概括一下我眼中的支教。
第一,学生们是自愿报名参加支教活动,小学校方及参加支教行的我们并没有硬性强求任何一人参与。
第二,当然,其中不乏有家长强制要求自己的孩子在暑期进行上课,但这只占五分之一的比例。与孩子们参加培训班相比,也许我们带不去太多的知识,但是我们带给了他们更多的快乐。我们也和学生们达成了协议,如果他们之中的部分人实在不想来,我们甚至可以和其家长进行洽谈,还孩子一个完整的暑期。
第三,我们不教常规知识,例如数学和语文。年级和年纪的各不同造成了我们不想教他们已经学过了的东西,也不想教他们即将会学的东西,毕竟在某个时刻会减少他们的积极性。而是将手语、手工、魔术和日语这些他们鲜少接触的东西带进他们的生活。
第四,谈谈所谓的“弊”。除了给校方带去的日常麻烦之外,似乎只剩和孩子们平日接触中所积累的感情不曾被轻易的抹去。
20xx年的暑期社会实践让我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在与小孩子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更或者说是在为人出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一、善于与他人沟通
无论何时何地,这一点都在与他人的交往合作中显得至关重要。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语言解释就是: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感情进行传递和反馈的桥梁,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因为和学生们的年龄存在差异,因而导致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有错不同。但是作为从小学阶段过渡来的我们,多少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问题。但是年龄尚小的他们,却不一定理解我们的做法,因而叛逆。这个时候,需要的则是一种心平气和的沟通。
就像学生们不喜欢写作文,我却会耐心的告诉他们:我希望从他们自己的文字中了解到他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直观而方便。于是,他们就会想尽方法的用词汇修饰自己的文章以便我更容易的记住他们。就像学生中的这么一段开头:我是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开朗女孩。于是,我很自然而然的记住了这个女孩叫做张碧辉。而每次听见这句话,在反射弧的作用下,脑袋里的第一映像也是她。
二、耐心的与人交往
顽皮是小孩子的天性,因而在与我们这群小大人交往的一个月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摩擦。没有谁从一生下来就注定了乖巧或是顽皮,性格的养成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学校、乃至个人。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找到问题,才能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这个时候,耐心就成了重中之重。当成人的我们对着孩子苦口婆心的劝诱,这样的话多了则显得适得其反,孩子们无非是“左耳朵进,右耳多出”。
支教活动的第一次见面会,有一个特别沉默寡言的小男生坐在教室的角落,不言不语,甚至不曾将眼光投向正前方。轻手轻脚的走到他的身边坐下,温柔的询问却依旧换来不理不睬,这个时候一定要将耐心挖掘出来,不然对孩子将是更大的打击。不妨采取我问你答的形式,哪怕只是一个点头摇头的回应都是好的。“是不是你不想来,爸爸妈妈偏要让你来,所以你不开心”、“其实我小学时候成绩也不好”之类的话来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候预备一个善意的谎言在恰当的时候用上,也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弥补。
三、牢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间上市公司,小到一个几人小组,都是一个追求共同利益和梦想的团队。而这中间总会存在着一个犹如另领头羊一样起着关键作用的领导或队长,牵引着成员对其行为规则进行认知和奋斗。只有牢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才能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乐趣。
即使产生了与领导或队长不一样的观点,也要学着耐心的沟通,弄清楚孰轻孰重、孰是孰非,进而站在以集体利益为基础的立场上同众人商议决策,而不能任由自己的小性子我行我素。即使地球是圆的,也没有人是中心,其他人更没有必要围绕着其旋转。可是当你有一丝不适时,却成为这个团队其他成员所关注的焦点,满是照顾与问候。倘若是这样,那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这个团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呢?与他人合作,也就显得不那么繁琐与乏味了。
四、不要吝啬自己的“对不起”
勇于道歉,即使相处的对象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小学生。就算自己在理,可在孩子面前,很多事情都有可能变得无理可循。如果他想做一件事,任凭“不许做”的恶言厉色,也不过是适得其反。为自己的粗鲁行为道个歉,然后告诉为何“不能做”,是不是更有可能换来对方不许做的效果?作为老师,即使并非名正言顺的真真老师,但是也不要摆出一副高姿态,自己错了,还是得道歉。
就像我发现一学生的作文存在抄袭现象,而在课堂上批评了他。事后觉得不妥,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该同学说了一声“对不起”。本是一件小事,为何要小题大做而闹得一发不可收拾呢?即使是小学生,也有着满满的自尊心,或者更甚于我们这群成年人。一句“对不起”,即使换来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笑脸,又何乐而不为呢?
20xx年的暑期,是从出生到现在以来最充实的一个暑假,亦是最美好的一个暑假。和一群孩子们度过的假期,哪怕有疲倦有抱怨,却也依旧满足和感动。孩子们简单而美好的世界,真的不应该被岁月的年轮所侵蚀。而从孩子们和【筑梦】支教队中学习到的东西,将是终生受用。
20xx年的暑假,充满感动和感恩。
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一、引言
在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而农村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也引人关注。为响应学院鼓励大学生走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的和国家鼓励大学生走进农村,帮扶农村的号召,国际商学院团总支特组织了此次以“关注农村发展,关爱农村儿童”为主题的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
二、调查
农村由于其自身经济发展相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以及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局限,其教育水平发展相对缓慢,儿童的学习和心灵成长得不到足够的关注。针对这一现状,我支教团队特选取了菏泽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经过12个小时的旅途展开了为期1个月的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注重调研的延展性,并未局限于一村一镇的调研,而是采取辐射调研的方式,团员分批前往周边的区、县、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其情况进行了详细细致的调查研究。
通过1个多月的支教服务和调查活动和为期2周的信息整理工作,我团队得到了以下信息和结论:
(1)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在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指引下,菏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产量稳步增加,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数量不断提高,农田水利会战成效显著,农村交通状况改善。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和相对薄弱的经济基础,菏泽地区的农村相比较其他地区农村的发展状态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农村教育得到发展,但发展速度缓慢,发展状态失衡。
1.学校
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农村中小学数量增加并且添置了相应的教学设备但是由于农村自身多方面的局限,学校能提供的教学服务力仍旧有限。
2.教师
我们在支教活动中发现,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工资普遍不高且大多为退休或年龄较大的中老年教师,虽然该部分教师拥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普遍不是很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并且这些教师教学现代化程度较低,即使学校在政府的帮助下引进了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情况下,由于许多教师对现代化社会的使用水平较低,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无法良好的发挥作用。同时,许多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在进行农业生产,精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分散,为教学工作的进展带来了阻碍。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严重缺乏音、体、美等从事素质教育的教师,很多农村的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课程都由语文数学老师代课,甚至会出现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在课表中排出音、体、美等素质教育课程但并不进行教学的现像。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素质发展,影响了素质教育在农村的推行和实施。
3.学生
通过给农村儿童授课和家访我们发现,在义务教育普及的今天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儿童因为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不能正常的接受教育。而接受教育的儿童观念上也存在严重的偏差,对教育的意义和对自我发展的影响认识不清。在对农村儿童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儿童的心理成长状态并没有的到足够的关注。
三、研究分析
1.农村经济状况研究分析
通过对菏泽农村的政府机关、当地农民调查访问我社会实践团队发现菏泽农村在当地政府的引领下健康发展,但是,由于降水分配不均,不少年份出现灾害性的天气,水利设施相对不足,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除农业生产外,农村民营企业发现相对缓慢,数量质量相对不高,而省里的资金支持基数可观,但分摊至各个乡村便显得均数不足,这些情况导致菏泽农村在近几年发展提速但仍与其他地方的农村存在一定的差距。
2.农村教育状况研究分析
学校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虽然逐步走入正轨,但是受限于农村自身发展动力的不足、教师力量薄弱、当地人对对教育重视不足等多方面的限制,菏泽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往往不高,没能够真正的良好推行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这种状态虽然受到了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但相关解决措施不足,推行困难,需要长期的努力加以改变。
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的关键,通过支教活动我们发现,菏泽地区农村教师的年龄普遍中老龄化,这是长期的教育落后造成的,但要想提升整个菏泽地区农村的教育水平,需要改进和提升农村的教师队伍。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同时,由于农村中心小学教师的工资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众多教师不得不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寻求其他的经济来源,这对教学质量影响较大,政府对农村教育工作者待遇的提升很有必要,但也要是视地区经济条件量力而行。
学生的发展是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在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由于教育基础的薄弱、家长的重视不足和错误引导,菏泽地区农村儿童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是未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他们的内心诉求得不到满足,这需要加强学校的教育并且改变家长的观念,对适龄儿童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健康积极的成长。
四、建议对策
通过长时间的支教活动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针对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实际特点,经过思考、讨论我团队提出了以下建议对策:
经济方面:
1.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保障农村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鼓励和支持农村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更多的第一产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劳动力发展。
3.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切实推动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教育方面:
1.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走入农村,帮助农村提升教育水平。
2.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3.当地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通过长期的宣传和不懈的努力推行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
4.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引导农村儿童行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关键词:旨趣型交往;青少年;道德学习;社会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3)04-0021-03
从社会学角度看,旨趣型交往,是以实体社区与虚拟网络为主要载体,以满足青少年兴趣爱好的需要以及在交往中有明确宗旨、强烈动机为主要特征,对青少年道德学习具有目的性、自发性、激励性作用的一种交往类型。
在青少年道德学习的影响因素中,相对家庭、同伴、学校交往,以实体社区和虚拟网络为载体的旨趣型交往在情感强度与控制强度上,处于明显劣势。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青少年个性化特征的日益凸显,其道德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需要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对青少年旨趣型交往的发生机制,尤其是对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学习进行社会学研究,有助于拓展道德教育研究的时空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兴趣爱好的满足与道德学习
1. 道德学习的实现离不开其主动性
我们知道,外在的道德诉求需经过学习者的内化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品德,而内在需要或内驱力是道德学习的关键,所以青少年的道德学习离不开其主动性。国内学者对此做过详细论述,如冯建军教授将道德学习的特点归纳为五个方面:对道德规范的接受――建构学习;以情感的生成为核心的学习;交互――合作的社会协商学习;一种情境性学习;一种主体性学习。[1]可见,道德学习的核心在于主体建构、交往中建构和主动建构。道德学习与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后者强调社会或成人的意志,而旨趣型交往恰恰是最能够体现青少年道德学习主动性的一种交往类型。
相对学校、家庭、同伴中的道德学习,网络中的道德学习往往更具有主体性、主动性的色彩。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网民日益呈现出低龄化特征。青少年大多已经能够熟练使用电脑,轻松上网浏览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查看时事评论甚至自己发表评论。网络世界对于好奇心极强的青少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青少年往往将自己的课余时间大量用于上网,这在各大媒体的调查报告中已经得以体现:十年前教育专家都在讨论电视对青少年的影响,而今天网络已经取代电视成为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媒介。由于网络世界对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品德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一种交往类型的旨趣型交往,其地位和作用也逐渐提高。
2. 兴趣爱好满足的过程即道德学习的过程
交往大致可分为两类: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以媒体为中介的交往,如网络、电视等,笼统而言,即以实体社区和虚拟网络为载体的交往。
实体社区中的交往比较容易理解,即青少年基于相同的兴趣爱好而发生的直接交往。如喜爱足球的青少年经常谈论足球赛事,对于足球规则与裁判判罚尺度、球员与教练的职业道德等话题进行激烈的辩论;喜爱看电影的同学常聚在一起讨论电影情节,并且对电影人物孰是孰非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小学六年级同学对《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否是“坏人”的争辩,分持三种观点:分别是“曹操是好人”“曹操是坏人”以及“曹操开始时是好人,后来变坏了”。同学们纷纷举出各种理由来捍卫自己的观点……这些看似幼稚的讨论、争辩恰恰是青少年道德学习的过程,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尚未成熟的价值观对一个看似幼稚的问题进行辩论,尽管难以达成一致,但是道德的内化却在这种价值辨析中发生了。
虚拟网络中的交往以网络为媒介。时下流行的时事评论、跟帖、百度贴吧、微博、论坛等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社交网络,青少年在这里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形形、各个年龄段、各个不同阶层的人进行交流,极大地拓展了交往空间。
皮亚杰认为,青少年道德的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而要实现“自律”就需要提高道德判断、道德抉择的能力。科尔伯格也认为,锻炼青少年的道德判断能力是道德发展的关键,带有冲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有助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而网络仿佛天生就具有这种矛盾冲突的特质,它往往能够向人们展示社会争论的焦点,而青少年通过加入这种观点的争论与交锋,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道德学习,提高了道德判断和反思能力。
二、旨趣型交往中道德学习的发生机制
道德学习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学者王健敏在《道德学习的心理特点与基本方式》一文中归纳出道德学习的四种方式:①情境感受;②活动体悟;③价值辨析;④道德反思。[2]笔者认为,这四种方式往往不是单独发生,而是在道德学习过程中相伴发生或是依次发生的。学习者进入道德学习的环境,通过交往对人对事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通过主动的价值辨析对关乎价值的种种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反思,最终构建自己的品德。
1. 有目的地参与
相较于学校、家庭和同伴群体中的交往,实体社区和虚拟网络中的交往具有鲜明的目的性。青少年很清楚他们需要什么,可以在交往中得到哪些满足。所以他们在这种交往中往往是自信的,他们喜爱这种交往方式,肆意挥洒自己的激情、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尤其在自己爱好的领域,青少年更能够挣脱各种规定性的束缚,对真实的社会、人物、事件形成自己的思考,经过价值辨析和道德反思,从而生成自己信奉的道德规范。正是旨趣型交往所具有的鲜明的目的性,使得青少年的道德学习能够更加自如、顺利地实现。
2. 自觉自发地展开
前已述及,道德学习尤其是青少年道德学习的实现离不开其主动性,这一点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交往都可以适用。但是与学校、家庭中先天被动的环境与后天主动的学习不同,实体社区和虚拟网络中的旨趣型交往先天具有了学习者强烈的动机,青少年在这种交往类型中能够满足兴趣爱好的需要,而道德学习在满足兴趣爱好过程中自然地发生了,这一点在虚拟网络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以网络为媒介的交往中,青少年的道德学习从开始到结束一直是其主动体悟、主动交流、主动辨析、主动判断和主动反思的,成人世界的教化或强制仿佛已不复存在,道德学习变成一件自觉自发的事情。这种无痕的教育效果恰恰是学校和家庭所缺失的,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迷恋网络的重要原因。
3. 自我激励中发展
旨趣型交往所具有的目的性、自发性特征,使得青少年在这种道德学习过程中自觉注入了更多自身的印记。青少年在旨趣型交往中,或与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们进行交流,或对热点新闻进行评论,或在论坛上发表观点并和素未谋面者辩论,能够感觉到正在自主形塑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个人品德,感觉到自己不再是德育课堂上的被灌输者,而是主动参与到自身品德建构过程的创造者。对此,他们往往怀着难以名状的兴奋感甚至自豪感,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如果说,青少年在学校和家庭中的道德学习是教师和家长所主导的倡导性规范学习和禁止性规范学习,[3]那么,在实体社区和虚拟网络中,青少年几乎是彻底挣脱了传统德育对学生种种“不容置疑”的规定性的束缚,完全实现了自我主导,自我体验,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在信息时代锻炼了自身的道德抉择与道德反思能力。正是旨趣型交往所具有的激励性特征,使得青少年有了源源不断的道德学习动力,这在呼唤学生主体回归的时代更具有现实意义。
上述三方面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旨趣型交往中道德学习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使得青少年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建构自身品德的道德学习中来。
三、旨趣型交往中道德学习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旨趣型交往广泛发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和网络空间的各个领域,其中道德学习的现状既令人鼓舞,也伴有忧患,需要教育工作者仔细鉴别分析,以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青少年道德学习的主动性较强,但道德学习的能力亟待提高。前已述及,旨趣型交往以满足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和强烈动机为主要特征,青少年在满足自身兴趣爱好的同时进行道德学习。这种几乎是毫无强制、毫无压力的学习方式使得青少年对道德学习不再拒斥,所以道德学习的主动性较强。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学生在交往中有学习的意识,但道德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道德学习的水平、品德建构的水平还停留在感性经验层面,难以上升到理性思考的水平。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水平分段,这些学生大多还停留在习俗水平阶段。说明青少年道德判断、道德反思的水平还有待提升,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有意识地加强指导,而学生道德学习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青少年道德学习比较自由,但缺乏教育工作者的正面引导。现实生活中,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对中小学生在社区和网络中的交往,要么施以压迫式的管理,如禁止学生上网、禁止在班级谈论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等等;要么置若罔闻,熟视无睹。前者自然是僵化的德育方法,后者表面上给予了学生自由,实质上却增添了学生的现实困扰,他们在强大的网络世界面前往往进退失措,难以顺利地发展道德水平。青少年毕竟还是未成年人,智识、思想还未成熟,教育者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道德学习中,帮助青少年更科学、更从容地面对网络,在实践中进行道德学习,而不至于在网络面前迷失自我。
青少年道德学习的空间比较广阔,但其环境需要优化。实体社区和虚拟网络作为道德学习的重要领域,其空间比学校、家庭等传统德育场所更加广阔,使青少年能够更加自如、更具创造性地进行道德学习。同时也应看到,社区中不良团体的存在、网络中不良信息的传播,都对青少年道德学习构成了极大危害。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社会有识之士携手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学习环境。
青少年道德学习的方式较新颖,但是需要其它类型道德学习的配合。正因为告别了家长和教师的管束,学生在社区或者网络中少了压力而多了自信,尤其是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青少年在网络中得到了在现实中难以获得的与成人几乎是平等的话语权,这种学习方式极大地释放了青少年道德学习的热情,弥补了传统德育的缺陷。但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弥散性,青少年易于受其控制与支配。这就需要传统道德学习方式的配合,如家庭中长辈的教化给予青少年以最大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学校中教师的教育引导给予学生最大的信任感与责任感,同辈群体的交往给予学生以最大的认同感等。这些传统形式的交往类型在青少年道德学习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不同类型的交往相互配合,对青少年道德学习形成教育合力将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时代课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