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四年级的科学的知识

四年级的科学的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四年级的科学的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四年级的科学的知识

四年级的科学的知识范文第1篇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3.

2.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3来解决问题.3.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教学思想.

4.通过相似性质的学习,感受图形和语言的和谐美,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二、教法引导先学后教,达标导三、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是性质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习提问]叙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讲解新课]让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得出性质定理2.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同样,让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得出命题.“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教师对学生作出的这种判断暂时不作否定,待证明后再强调是“相似比的平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注:(1)在应用性质定理3时要注意由相似比求面积比要平方,这一点学生容易掌握,但反过来,由面积比求相似比要开方,学生往往掌握不好,教学时可增加一些这方面的练习.(2)在掌握相似三角形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相似前提,如:两个三角形周长比是,它们的面积之经不一定是,因为没有明确指出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以此教育学生要认真审题.例1已知如图,∽,它们的周长分别是60cm和72cm,且AB=15cm,,求BC、AB、、.

此题学生一般不会感到有困难.例2有同一三角形地块的甲、乙两地图,比例尺分别为1:200和1:500,求甲地图与乙地图的相似比和面积比.

教材上的解法是用语言叙述的,学生不易掌握,教师可提供另外一种解法.

解:设原地块为,地块在甲图上为,在乙图上为.

∽∽且,.

学生在运用掌握了计算时,容易出现的错误,为了纠正或防止这类错误,教师在课堂上可举例说明,如:,而

[小结]

1.本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和定理3.

2.重点学习了两个性质定理的应用及注意的问题.

四年级的科学的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道;法;术;教学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1-0055-03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教学质量问题一直是教育理论界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但纵观以往关于教学质量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术”——也就是操作层面上,即探讨的都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而对“道”以及“法”——即对“教学质量管理”这一本体的理论研究,对介乎理念与策略之间的“教学质量管理”的原则研究却并不深入。“道”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术”是规律指导下的方法,而“法”则是“道”与“术”之间沟通的桥梁。《大学》中有一句话:“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句话道破了“道与术”的玄机。意思就是我们首先要把握“道”,认清什么是事物的根本和原因。因此,本文拟从“道、法、术”这三个层面,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质量管理的认识以及对在这一内涵理解基础上的教学质量管理的原则和策略进行研讨。

一、教学质量管理之“道”:以人为本的教学质量管理观

(一)对教学质量内涵的理解

《教育大辞典》中对“教育质量”的解释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并以学生的优劣程度来衡量教育质量的好坏、高低。但“教学质量是什么”在教育学的各种专著中没有系统的论述。在普罗大众乃至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意识中,“教学质量”就是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在各级各类考试中的成绩;而另有人将“教学质量”等同于“学业水平”。以上两种观点显然都是片面的。持有这两种观点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目标上必然重分数而轻素质;在教学内容上必然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必然重识记、练习而轻实践、体验,在教学评价上必然重甄别而轻过程评价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正本清源,对教学质量的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并藉此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教学质量管理观。

笔者认为,教学质量的内涵是指教学活动的产品——学生的质量,学生的成就水平和学生在学校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能力及价值观,为其离开学校以后的生活作准备以及满足既定目标的适用性程度。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而教学质量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动态概念。不同时期,教学质量的内涵与外延不尽相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特别在评价上,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并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等。因此,我们对教学质量内涵的理解,应该更多地关注人才培养,关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基。

(二)教学质量管理观的重建

教育发展史上曾经盛行过英才教育,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就是其一。英才教育的目的就是选拔所谓“适合教育的人”,因此,所使用的教学质量管理的手段即为选拔性考试。随着中小学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英才教育逐渐被大众教育所取代,教育的选拔功能也在逐步减弱。大众教育的质量管理以评价为中心,开始关注教和学的过程。但在教学质量标准问题上,以评价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和选拔性考试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仍旧强调终结性评价。

基于以上对教学质量内涵的认识和对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观演进的了解和分析,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质量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管理。

首先,教学质量管理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英国教育家约翰·怀特说过:教育应该增进受教育者的幸福。的确,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幸福感是教育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目的。而教学质量管理就是要促使这个目的得以顺利实现。

其次,教学质量管理应该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是造就新型公民,而新型公民素质发展的核心在于品德,重点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型公民,还应该是科学和人文精神并重的“全人”,具有环境意识,能形成终身学习的基础,具有和谐的个性等。因此,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应该是教学质量管理的要务。

二、教学质量管理之“法”:“三全”教学质量管理原则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以人为本”的教学质量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员管理的原则

在学校常规岗位设置中,校级有主持全面工作的校长和分管校长;中层有教导处主任和各科分管主任;基层设有科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备课组长等岗位。尽管学校各个岗位的职责不同,但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除了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负有教学质量管理的责任以外,学校的教辅人员等同样负有支持、配合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责任,因此,教学质量的管理过程中强调全员参与,必须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工作之中。要加强全员教育和培训,让每一个教职员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乐于并积极实施质量管理。另外,要强调团队合作。除了明确各自的职责外,还要让教职员工明确自己是整个“质量链”中的一环,个体之间要相互配合,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

(二)全面管理的原则

教学质量管理强调全面性。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要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工作进行全面设计并全面进行质量控制。教学质量的提高,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自然是中心环节,但不能就事论事,将教学质量片面化、狭隘化,将提高教学质量的任务限定在教导处这一个部门。教学质量管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条线的通力合作,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任务也应该是学校中每一个部门和条线的主要工作任务。

(三)全程管理的原则

坚持教学质量管理的全程性。强调过程管理。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阶段,辅以阶段性目标,以每一个阶段性目标的不断实现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强调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一个阶段出现了质量问题,要马上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组织改进实施后,要及时进行检测评价,促使教学质量实现螺旋式上升。

三、教学质量管理之“术”:教学质量管理策略

笔者认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完整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策支持、制度保障、人财物的配备、监测体系的运行等等,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对教学质量进行综合管理,但更要抓住主要问题。下面,笔者就教学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教学过程主要环节的质量管理进行如下的研讨和阐述。

(一)科学地制订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1.开齐开好各类课程。

从教学的本质来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长、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学生的发展,应该是指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本次课改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三类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整体。无论哪一种课程,都是课程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承担着各自独特的育人功能,都是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要开齐开足这三类课程,不能偏废其中的任何一类;也不能将学生的综合素养等同于学科成绩,而对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过分重视,从而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另外,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关注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层次性,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要体现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便于学生选择,以此体现适切性,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等等。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通过集体备课研讨,发挥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教师多角度地分析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促使教师科学地制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并在目标的引领下,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流程的设计。

(二)有效地实施教学过程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知、不懂的,学生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为了保障和提高常态课堂的教学质量,学校应安排相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集体备课活动、学科教研活动等,并建立完善课堂教学常规要求、教研活动的形式和要求,教师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以保证学校课程计划的实施。

(三)严谨地实施教学检查

实施教学质量管理,必须对学校课程计划实施过程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监控,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适当措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学校行政领导及教研组长以听随堂课、积极上好研究课的方式进行有效课堂的过程管理;语数英学科推行命题责任制、综合学科加强课堂教学考核管理等进行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

另外,还可运用信息技术,形成动态的分析系统。学校要用好现代教育装备,帮助教师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网络和计算机软件对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使学校、教师、学生及时获取教学过程的各种反馈信息,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性。

(四)合理地实施教学评价

随着以人格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文化价值观的确立,教学的主流精神已从单纯地关注知识、能力等问题转向对个性发展、个性教育的关注。因此,时代需要与以人格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文化价值观相一致的、反映时代精神的教学评价。新课程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以及评价方式多元化。

多元化学生评价应注重评价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统一,以相互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定性分析能更多地关注学生掌握了什么,展示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进步状况,能够更逼真地反映教育现象。

Dao, Fa, and Shu: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New-Curriculum-Based

Teaching Quality Administration

LU Li-ling

(Zhu Diwen Primary School, Taicang 215400, China)

四年级的科学的知识范文第3篇

2019——2020学年上期

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

(重大版第八版)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的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第八版教材。该教材内容难度适中而且比较实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这套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体现出了个计算的侧重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八版四年级上册由四个单元共12课组成,包含了文件(文件夹)管理.图片处理(美图秀秀).分享展示.计算程序四个模块的教学。

任务式教学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最佳方式,能让学生更快乐.更主动进行学习。第一单元所教授的规划和文件管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电子文件系统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第一课《我满十岁了》,为十岁主题做规划和准备资料,也为学习用建立文件夹的方式来分类管理文件做准备。第2课《我的文件夹》和第3课《整理文件夹》学习电子文件的管理和操作。所以熟练地掌握本单元中的知识点对学生今后合理使用计算机十分重要。

第二单元为图片处理,使用了美图秀秀5.1版。由第4课《我们来美图》.第5课《图片填趣味》.第6课《图片炫起来》和第7课《去月球旅行》四课组成。

第三单元是分享展示模块,学习移动端手机(或PAD)的制作分享,

在网络空间上分享了自己的十岁成长故事。制作精美的十岁成长纪念册,网络打印制作个性成长实物,以及精彩MV视频等作品。一起来讲解我们的十岁成长历程,让十岁成长故事分享到网络朋友圈。

第四单元是儿童编程模块,以SCRATCH软件基础知识学习为主线,以编程猫逃离未来机器人的追踪为故事载体,本单元包括“初识Scratch”、“逃离时空隧道”、“摆脱机器人追踪”三课。

二.学情分析

(一)

心理特点

1.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的四年级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四年级的学生非常难引导,身体方面有高矮胖瘦,心理方面: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小时候看不懂,听不懂的一些知识,现在很快可以搞明白,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2.四年级的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复杂的分析,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受大人控制,有一点叛逆。四年级孩子注意力增强,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

3.四年级孩子开始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但是,这种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所以对孩子的欣赏和鼓励仍然是孩子进步的关键。

(二)信息技术学习方面

1.四年级学生处于小学中断,在对计算机有了初步认识,并掌握了基础操作技能后,学生上机操作欲望更加强烈。

2.四年级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嫌狭隘,学生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文件的选取、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删除的操作方法以及对文件夹功能的理解。

2.使用了美图秀秀来处理图片。

3.熟悉Scratch

2

的工作界面舞台区、角色区、脚本区、编辑区的功能。

4.熟练掌握指令的拖动、拼接、移动、复制、删除等基本操作方法。

5.灵活使用说.造型切换.重复执行、移到、滑行、背景切换等指令,为自己的故事服务,在掌握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更多适合讲故事的指令,丰富故事的表现形式。

6.学会解读教材中对任务的分析过程,并尝试将自己编写的故事,进行分析,比如按照舞台.角色.脚本等元素进行分析,也可以根据故事发展的线索进行分析。

7.Scratch儿童编程的核心是“想象、编程、分享”,学生完成教材上的任务只能是完成三分一,要充分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最后要让学生作品有分享平台。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

1..对文件夹功能的理解和文件的合理分类;文件的选取、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删除的操作方法以及对文件夹功能的理解。

2.学会给相片添加并编辑贴纸。

3.学会使用“自动抠图”抠出相片中的人物。

4.学会使用“模板拼图”制作成长拼图。

5.分享、交流自己的十岁成长故。

6.通过学习“说”指令,掌握Scratch工作界面,体验编程。理解造型重复切换与角色运动的关系。

7.熟练运用拖动角色定位与滑行指令配合实现角色的移动。

8.熟练掌握背景显示顺序和时间的管理,通过舞台切换来激活角色动作。

9.运用重复指令,以“下一造型”为例简化程序指令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第1周

新学期机房文明教育

第2周

1课我满十岁了

第3周

第2课我的文件夹

第4周

第3课整理文件夹

第5周

国庆放假

第6周

第4课我们来美图

第7周

上机操作练习

第8周

第5课图片填趣味

第9周

第6课图片炫起来

第10周

第7课去月球旅行

第11周

上机操作练习

第12周

第8课快乐共分享

第13周

第9课十岁大家秀

第14周

第10课初识Scratch

第15周

第11课逃离时空隧道(1)

第16周

第11课逃离时空隧道(2)

第17周

上机操作练习

第18周

第12课摆脱机器人追踪(1)

第19周

第12课摆脱机器人追踪(2)

四年级的科学的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动机 学习行为 学习心理

大学生学习心理主要是指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等。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学习行为是学生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和表现。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个系统、动态的过程,具有开放性、互促性、创造性、自主性等特征。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1.调查对象

选择上海商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 980份,回收 952份,回收率97.14%,有效问卷为930份,有效率97.69%,符合调查要求,结果有效。样本的具体构成见表1。

2.调查内容

问卷由 19道客观选择题以及涉及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的附加问题组成。客观选择题中,多选题 8题,单选题11题,其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学习动机:共有 3 题,旨在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涉及对学习本身的态度、学习的目的;第二,学习需求:有4题,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了解课堂课外学习状况、课外时间安排,以及学生乐意参与的活动;第三,学习行为特点:共有 6题,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特点,调查大学生对本专业的态度、对自身学习状况的认识,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计划以及存在的旷课情况;第四,校园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共有 6题,涉及本校教学质量、校园班级学习风气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二、数据统计和分析

1.学习动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进入大学的学习动机比较复杂,除“其他”项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为个人、为家庭、为国家。而在学习动机排序中,前三项主要反映在个人方面:“找一份好工作”(93.80%),“对知识的追求”(68.01%),“证明自己的价值”(62.92%),说明,大学生上大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己。在家庭和国家方面,占比则比较小,选择“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选项的调查对象占比46.33%,而因“报效祖国”进入大学的更是仅有23.27%。可见,当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带有比较浓厚的功利性色彩,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找一份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进入大学的主要因素,这不仅反映了大学生的学习价值取向,也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导向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表2数据,纵向比较不同年级发现,虽然四个年级同学的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个人方面,但不同年级的选择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相对于其他年级,四年级同学在“找一份好工作”方面占比偏高,而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报销祖国”方面占比较低,由此说明,不同年级的同学学习动机是不同的,相比其他年级,四年级的同学学习动机体现了更强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2.学习需求

(1)大学生花费精力的方面

根据表3可以看出,总体上,四个年级的学生花费精力最多的方面为“老师安排的课堂学习内容”以及“自学感兴趣的专业”,有些同学也会花费较多的精力“博览群书”。可见,在学习方面,大学生并不仅仅满足老师安排的学习内容,他们会根据兴趣拓展自身的知识面。

具体分析表3可看出,在老师安排的课堂学习内容方面,四个年级比例呈抛物线形状,然而,在博览群书方面,虽然四个年级的比例都在20%以下,但却呈上升趋势,由12.44%上升到19.13%。以上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学习需求逐渐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也产生了变化,从课堂转到了课外,学生从“跟着老师走”逐渐转变为“跟着知识走”。

(2)大学生安排课余时间的方式

表4显示,一年级同学课余时间投入中选择在图书馆看书或寝室学习是排在第一位的。排在第二位的参加社团活动所占比例与前者接近。说明了大一学生对于学习和参加校园活动很热衷,而且在纵向对比中,对于校园活动,大一同学是积极性最高的,相对二、三、四年级的12%左右,投入了接近四分之一的课余时间量。

二、三、四年级同学安排课余时间的方式同样多种多样,上网看视频或游戏的同学比例持续增加并排在了首位,选择在图书馆或寝室看书学习的同学比例下降,但是上网浏览学习视频的比例却持续快速上升,与此同时,一到四年级逛街聚会时间的投入也逐步地在增加,四年级的比例近五分之一。

综合上述分析看出,虽然同学们安排课余时间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游戏看视频以及逛街聚会的同学的比例却是较高的,甚至超过了学习的同学的比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还不够深入,对自主学习的自我约束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学习态度

(1)大学生学习计划执行度

大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大学生需要制定合乎自身的恰当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质量。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四个年级的大学生都有近30%的同学没有制定学习计划,随意的进行学习,说明,大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较大,学习的计划性不强。在制定学习计划的同学中,每个年级有仅只有部分同学能够按照学习计划执行,每个年级会有40%以上的同学无法按时完成学习计划,这显示了大学生具有较差的自主学习约束力。

根据表5,具体来说,一年级制定学习计划的同学比例最高,达到73.06%,有学习计划但很少能完成的比例达到了49.68%。可见,一年级同学虽然有较强的学习计划性,但自控能力却不高,无法按时完成计划。而四年级数据显示,没有学习计划且随意学习的同学在四个年级中占比最高,为13.33%,反映了四年级同学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最高。

(2)大学生缺课原因

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除了体现在学习的计划性方面,还体现在对待上课的积极性上。表格显示,大学生缺课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因其他事情耽搁、缺乏兴趣、不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影响学生不去上课的三大主要因素,即大部分学生缺课是出于自身的主观意识,而不是客观环境的影响。

根据一年级调查结果显示,因其他事情耽搁和身体不舒服缺课的同学占比最高,分别为34.67%和27.25%,二三年级则由于对课程不感兴趣和想自学课程,21.79%的四年级同学认为对课程不感兴趣。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喜欢老师的上课方式上,四个年级同学所占比例是呈上升趋势的,由一年级的6.01%上升到四年级的18.97%。由此说明,随着年级的变化,大学生缺课的原因跟着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迫不得已”变为“主动放弃”,一年级时是由于事情耽搁等迫不得已的原因,二三年级则因不感兴趣放弃上课,四年级则由于不喜欢老师的方式。可见,不同的年级在对待上课的态度是不同的。

4.校园环境

校园学习环境与学生所在的年级具有相关关系。为了更好地了解校园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本文将对大学生的评价进行分级并赋予一定的分数:很好4分;还不错3分;一般2分;差1分。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出各个选项的得分,如表6所示。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和学生所在的年级成负相关,即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逐渐降低。一年级得分最高,为3.1688,说明总体上,一年级班风处于“还不错”水平,但二、三、四年级班风评价得分却在3分以下,即三个年级的同学对本班级的班风评价介于“还不错”和“一般”之间,且四年级更偏向于“一般”。以上反映出,一年级班风较好,拥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四年级时同学们对班风评价则降低,学习环境逐渐变差。

在班风对同学们的影响方面,70%左右的同学表示有影响,但影响度却因年级的不同存在些差异,一年级感到有影响的同学比例达到80.84%,高于四年级的75.56%。由此说明,虽然一年级班风较好,但由于同学们刚刚接触大学生活,更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班风对一年级同学们的影响很大,学校应提高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调查结果及思考

1.学习动机从理想向现实转化

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动机也存在差异。随着年级的变化,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发生了改变,学习动机也逐渐由理想化转变为现实型,尤其是四年级的学生表现更为明显。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动机普遍带有功利性色彩,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进入大学的原因也主要是从自身的长远发展方面考虑。

2.学习需求从课堂转到了课外

学习需求方面,学生并不仅仅满足老师安排的学习内容,他们会根据兴趣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其次,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还不够深入,调查反映多数学生对于生活娱乐需求超过学习需求,学生课余时间利用也存在着不科学性,对自主学习的自我约束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学生因不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而缺课成上升趋势

大学生具有较差的自主学习约束力。大学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成了很多心理不太稳定成熟的大学生滋生懒惰放纵心理的温床。随着年级增长,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不断发生着改变,由重视学习转变为随意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不断下降。

在缺课方面,不仅是出于自身的主观意识,更多的是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因其他事情耽搁、缺乏兴趣、不喜欢老师上课的方式成为影响学生不去上课的三大主要因素。

4.信息技术带来的知识共享对学校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校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成长的重要外部因素。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班级学习风气对学生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和学生所在的年级成负相关,即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本班班风的评价逐渐降低。

此外,学习环境对不同年级的影响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低年级同学抗诱惑力较差,受学习环境影响较大,相反,高年级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学习环境的影响呈递减趋势。同学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学校目前的教育体制、方式和内容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求,越来越不具有吸引力。

但仔细想想,这种现象各个学校也普遍存在,也存在其合理性。从社会环境的变化方面来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教育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更多的希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培养能力,但是多数高校在课程设置等方面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获取知识的方式的变化方面来说,从传统的纸质化学习到现代的电子网络教学,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子书籍得到广泛的推广,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世界名校的公开课,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知识的即时获取,但是绝大数高校的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师大班面授的阶段,无法满足现代化学生的需要。教育体制等方面,中国的大学教育更多地是“批量化生产”,缺乏个性的塑造,师生的教与学是剥离开的,老师进行的是灌输式教学,而不是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这些都需要广大社会和相关教育部门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刘晓华.当代大学生学习行为调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

[2]姚利民.当代中国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104-108

[3]朱丽姣,王贝贝.大学生学习行为结构现状分析——基于对南京农业大学社科学生的调查[J].文教资料,2009(11)

四年级的科学的知识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 383.35 R 1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1-0117-02

【关键词】 裂头虫幼病;感染;学生;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农村人口

曼氏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裂头蚴寄生于人体组织和器官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国内已有21个省市报道了500余例[1,2]。2007年初杭州淳安县发现首例眼部曼氏裂头蚴病患儿,并对患儿居住地蛙体感染情况进行调查,蛙体内裂头蚴感染阳性率高达45.63%[3]。为了解该地区小学生曼氏裂头蚴病预防知识、行为及感染情况,为制定曼氏裂头蚴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患儿所在小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血清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淳安县临歧镇卸岭完小三~六年级学生142名为调查对象,获有效问卷136份。其中男生72名,女生64名;三、四年级学生66名,五、六年级学生70名。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发放调查表,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前先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与要求;学生当场填写调查表,随即收回。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年级、曼氏裂头蚴接触史、曼氏裂头蚴病知识、态度、行为情况等。

1.2. 2 血清学检查 在问卷调查的同时,采集每名学生静脉血3~5 mL,分离血清后置于-20 ℃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曼氏裂头蚴IgG抗体,检测试剂由深圳康百得生物公司提供,批号为S.m050201。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曼氏裂头蚴预防知识知晓情况 曼氏裂头蚴预防知识总知晓率为50.2%。三、四年级学生知晓率为41.7%,五、六年级学生知晓率为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曼氏裂头蚴预防行为形成情况 曼氏裂头蚴预防行为总形成率为66.0%,其中三、四年级学生形成率为61.7%,五、六年级学生形成率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预防知识与行为形成情况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曼氏裂头蚴预防知识总知晓率为50.2%,预防行为总形成率为6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血清学检测结果 采用ELISA检测的136人中,发现1例血清曼氏裂头蚴IgG抗体阳性者。

3 讨论

人体感染裂头蚴病的方式和途径[4,5]可归纳为4种:(1)局部敷贴生蛙肉、蛙皮,将捣碎的生蛙肉或蛙皮敷贴在患眼、伤口或脓肿上造成直接感染;(2)吞食生的或未煮熟的蛙肉、蛇肉或其他转续宿主的肉类;(3)喝生水和游泳误食感染裂头蚴的剑水蚤或原尾蚴直接从皮肤、粘膜侵入;(4)经母体胎盘感染胎儿。

调查显示,五、六年级学生的裂头蚴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三、四年级学生,且五、六年级学生的裂头蚴病预防行为形成率高于三、四年级学生,表明曼氏裂头蚴病预防知识、行为与文化层次有关。提示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预防知识的丰富与预防行为的形成。其中“生吃没有煮熟的蛙肉会患曼氏裂头蚴病”,“曾经在电视、报刊、广播里或其他方式看到或听到过生吃或半生吃蛙肉会患寄生虫病”,五、六年级的知晓率明显高于三、四年级。2007年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裂头蚴病患儿后,迅速开展了该地区蛙体内曼氏裂头蚴感染率的调查,并联合媒体进行了防病科普宣传。高年级学生通过收看电视,对该病有了较具体和直观的认识,表明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重要性。

各年级小学生大部分都无生吃或半生吃蛙肉(90.4%)及用青蛙敷贴伤口史(98.5%)。尽管该地区蛙体内裂头蚴感染阳性率高达45.63%,但人群血清阳性率较低。且裂头蚴病预防行为总形成率高于知识总知晓率,考虑与当地不生吃或半生吃肉类的饮食习惯有关。

调查结果还表明,各年级小学生都有饮用生水的习惯(86.03%)或游泳的习惯(39.0%),因此误食受感染的剑水蚤或原尾蚴直接经皮肤和粘膜侵入而患病的可能性很大。学生感染该病的危险性仍处于较高水平,若不加强健康教育,很可能再度出现疫情。

4 参考文献

[1] 杨文川,周霖,侯金英.我国当前重要人体食源性寄生虫病原.厦门大学学报,2006,45(21):163-165.

[2] 吴冠陵.人体寄生虫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72-582.

[3] 朱素娟,徐卫民,王佳,等.杭州市1例裂头蚴病例与蛙体内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4):附页1-3.

[4] 周本江,王文林,雷霖.云南省曼氏裂头蚴病流行概况.热带医学杂志,2005,5(2):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