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申论工作方案

申论工作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申论工作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申论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职;德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56-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为我国职业教育今后10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要求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贯彻好《教育规划纲要》,职业学校必须强化质量意识,保证学生“学得好,就业好,发展好”。为此,首先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做人教育,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修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德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目前,各个中职学校都在进行德育方式改革和探索,但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还没有特别奏效的模式。笔者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把“利剑”,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职校园,将会开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中职学生的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行业需要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定位决定了中职学校对中职生源挑选的宽松性,这种宽入口就决定了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问题。虽然就整个群体而言,中职学生道德素质是好的,他们爱祖国,爱家庭,爱社会,爱他人,爱劳动,有理想,有道德,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但还是有相当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较差,人格不够健全,缺乏积极应对挫折的态度,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不懂感恩,不讲孝悌,没有健康的荣辱观,缺乏青少年应有的远大志向,学习目的不明确。不少学生来中职学校上学只是为了满足家长要求,对待学习也只是应付,目的是“混个毕业证,混够年龄后去工作”,被动学习情况很普遍。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部分学生的道德水平出现了“滑坡”现象。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作用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中职学生学会做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中职学校德育中的作用。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品德美、艺术美、行为美,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夯实思想道德基础,形成道德行为规范,最终学会做人。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中职学生学会孝悌

“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缺德缺在孝,修德从孝敬父母下工夫,孝门开,百门开。孝即孝敬父母,悌指尊敬兄长。一个人,有了孝悌之心,才能够感念父母的恩德,感念到父母的不容易,才能够推己及人。一个人假如对含辛茹苦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尚且不去关爱,他又如何能去爱他人,爱工作,爱社会,爱国家,爱人民呢?我们要教导中职生孝敬父母,不仅仅要养父母之身,而且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心,就是不能让父母担忧。比如,来到学校学习,功课不好,父母会担忧,这就是不孝;和同学相处不好,让父母担忧,这还是不孝;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还会让父母担忧,这都是不孝,更何况是打架斗殴呢?一个真正的孝子,就是一个完美的人。如何养父母之志呢?父母养育我们,都希望我们能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就是养父母之志。学生如果时刻想着对父母尽孝,就会激发责任心,就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在学校他们就会努力学习、自觉学习。在现代社会中悌的思想应该推广为同学、同事、朋友之间的尊重友爱。同学间能像兄弟般互相关心、友爱,学校里的打架、偷盗现象就不会再发生。正如《论语》所说:“君子敬而不矢,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现代企业中也更需要团队精神,更需要考悌思想的扩大和延伸,做到孝悌的学生,也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中职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是提升个人道德素养的需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不乏感恩的传统文化。知恩,才可能感恩;感恩,才可能向善。感恩是人格品德;感恩是公共道德,是社会责任;懂得感恩,就懂得爱,可让人生境界升华,让人的道德素养得到提升。我们要教会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同学、感恩社会、感恩自然。让学生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既要有报恩之心,更要有感恩之行。只有这样,中职学生才能做到:在家里孝敬父母,孝敬前辈,讲文明礼貌;在学校尊敬教师,关爱同学;在社会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尊老敬贤,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保护环境,爱护自然。

中职学校如何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模式

笔者认为,在中职校园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以《弟子规》等为教育载体和行为规范,使学生学习、力行《弟子规》。为此要做好“五个一”工作。

(一)有一个清晰、正确的指导思想

中职学校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模式,必须有一个清晰且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但也存在一些腐朽的“毒素”,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必须要剔除的。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清醒地了解、认识传统文化,取精华,去糟粕,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二是对中职教育培养理念的认识。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讲到:“职业教育要把‘人人成才’的理念真正融入到教育体系、教学环节和育人的实践中”。这就意味着职业教育是人人成功的教育,不是淘汰选拔式教育,德育工作也要围绕这样的理念开展。

(二)有一个健全有效的组织机构

一个健全有效的组织机构能从组织上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如可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相关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协调保障和检查落实等工作,确保德育创新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三)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是保证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中职德育工作方案的制定应该依据各校实际情况,做到工作面广,跨度大,方法新,内容得当,有人财物的保障。德育工作不仅涉及学生,还要包括领导、教师、职工,教务、后勤等方方面面,要形成“人人讲道德,德育人人抓”的局面。跨度上要有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时间跨度包括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空间跨度包括社会、学校、家庭。方法上要结合中职学生实际,摆脱平淡无味的说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新颖方式。内容上以《中职学校学生手册》为框架,以《弟子规》等为教育载体,培养学生学习、力行《弟子规》。人、财、物都要有保障,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必须有相应的人、财、物保障才能顺利开展。

(四)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

无论开展什么工作,措施得当都能事半功倍。笔者认为本工作的有效措施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领导小组要真正对德育工作起到领导的作用 每月召开一次德育工作会议,每学期召开两次德育经验交流会,部署学校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交流、有总结、有提高。

打造一支教工德育工作团队,提高学校德育质量 打造教工德育工作团队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培养教工良好师德。《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当师德工作做好了,学生德育工作才会有基础。另一个层面是培养合格的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水平。由于多年忽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前中职教师自身文化素质、教学水平难以承担传统文化教育任务。因此,搞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从培训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应通过培养训练,形成一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熟悉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熟悉传统文化教材,熟悉教学方法,有独立德育工作能力的师资队伍。

安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培养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职学生许多是中考失利者,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普遍缺乏文化归属感,行为习惯养成不尽如人意,所以,要安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在学生吸收必需的课本文化知识的同时,用中国传统文化浸染和熏陶他们,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立志、修身、勉学、处世、治家、忠孝等方面的经典章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教师能很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使学生能通过课程系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他们的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影响,更好地矫正和规范行为。

组织一批精英,设计一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模块(不包括课堂教学) 德育模块可方便各个学校按模块统一部署德育的组织实施。德育模块至少包括:教师德育工作合格证培训模块;新生入学强化教育模块;日常行为养成模块;孝道感恩教育模块;“经典诵读”模块;主题活动模块等。这些模块应该形式多样,内容翔实,涉及教工和学生,涵盖学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的德育工作全程,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魅力所在,感受人文情感和关怀。同时,要让师生写感想文章,汇编成册,日后在班级或年级间交流分享,让更多的人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充分发挥这种教育模式的感染和激励作用。由于模块程序规范,设计精心,便于推广,便于考核,便于提高学校德育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教师水平的差异影响德育效果。

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中职学校要把德育系统工程的大厦建筑到一个极有感染力的校园文化的人文环境里,就要营造环境育人的德育氛围。高质量的德育种子只能根植于优秀的校园文化的土壤里,才能长大成型。在培植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时,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有形塑造,在学校教学楼、宿舍墙壁、楼道上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让学校每一面墙都成为德育渗透的好工具,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二是无形塑造,并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具体做法是:把学校的制度、纪律条例内化为学生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行为,美的活动,培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气和良好习惯,使学生把真心的爱内化为美的心态、好的个性和正确的行为,再升华为各种能力,最终达到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

(五)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为使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工作长久有效地开展,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可用“德育银行”的方法记录学生品行优劣。学生每学期凭“德育银行”累计分值获得星级,数量从1星~6星,第6星级为道德明星,按星级在校牌上打上相应个数的星星(平时戴在胸前也作为一种荣誉)。毕业时凭“德育银行”的积累,发放德育合格证书。要给予道德明星精神和物质奖励,实行优先推荐就业等鼓励政策。而对道德星级低的学生可采取补课或延缓毕业的方式激励其改进,争取“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人人进步”。

总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借助于富有特色的系列活动,将教育理念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习惯中,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推动德育工作向品牌化、长效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中职生的道德水平才会大大提高。学得好,就业好,发展好,人人成才就有了前提,德育就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从而达到中职学校多年为之努力而未曾达到的理想效果,增强职业学校的吸引力,实现《教育规划纲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彭鹏,郭耀武.重建青少年的精神家园――基于西安市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理论导刊,2011,(1).

[2]景国敏,曹书敏.突出办学特色 促进学校发展――登封中专特色办学的思考与实践[J].河南教育,2011,(1下).

[3]王传满.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弘扬传统文化[OL].(2010-09-19)..

[4]熊兵.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1,(5).

[5]邬焕庆,万一.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改革[OL].(2006-06-05).http://news.省略/newscenter/2006-06/05/content_4645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