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职业道德教育在高职院校的现状
1.教学内容陈旧,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时效性。
不少高职院校在职业道德教育课方面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教学内容陈旧。教材内容过于概念化、理想化,缺少鲜活的案例。教材体系结构比较死板、程式化。这种教材既不能及时反映社会的热点问题,又不能及时反映和体现企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与评价,更缺少世界各国职业道德教育的优秀成果及经验。
2.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性。
在职业道德的教学中,灌输一直是最大的痼疾。教师只注重职业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缺乏对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内容缺乏理解和消化,缺乏实践认知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致使不少学生感到有些事好坏难辨,在遇到一些问题时无所适从。
3.缺乏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不少学生对本行业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不了解,缺少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很多高职院校在学生考查、接触有关行业和生产经营实际方面,很少安排相关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将来所从事职业的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
4.师资力量薄弱,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正常实施。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师资队伍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任课教师中,专职教师较少,兼职教师较多;教师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师道尊严”、“唯我独尊”观念仍然存在,对学生缺少民主、平等和尊重,等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正常实施。
5.评价方式简单,降低了职业道德教育实施的实效性。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较为简单,仍是以试卷考试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重大缺陷: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轻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重视教育者评价,轻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由于现行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因此很难准确地反映教学实际状况与水平。最终出现学校的评价结果与社会、企业的评价结果有较大的差异。
二、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1.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呈现多元化倾向。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推陈出新,富有时代气息。因此,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完善一套切合学校实际、结合专业特点、具有时代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实用课程体系,包括显性课程的教学计划、大纲、教材,隐性课程的活动方案,模块化组合的教学案例资料,多媒体教学的相关应用课件等。
2.改变单纯说教的教学方法,注重说理论证的结合。
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要改变单纯的说教方法,创设民主的对话形式,使学生能真正投入到交流、对话中,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在自觉的内心体验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完成职业道德内化。另外,还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实践。只有在职业实践中感受、体会和锻炼,学生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习惯。加强实习、实训,既是高职院校专业实习训练的需要,又是职业道德养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3.改善学校“孤岛”教育,重视家庭、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师生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启示和引导、社会对职业道德的评价和认同,都会对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能力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高职院校只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之一,家庭、企业、社会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实施主体。只有各方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职业道德教育才会卓有成效。
4.优化整合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的师资队伍是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要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提高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二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三要加强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的科研工作,以提高部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并逐步形成职业学校的德育学科带头人。
5.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礼仪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改项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职业道德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GJJG280)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介于本科学前教育和中等幼儿教育的中间层次,培养的是适应时展需求的幼儿教师,他们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更是实现“中国梦”的筑梦之才。幼教职业也被誉为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是园丁,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近年来不断曝光“虐童事件”:扯耳朵、粘嘴巴、扇耳光、幼儿人肉坐垫等等这些触目惊心的行为,严重损坏了幼教的形象,社会反响相强烈。“虐童事件”折射出的“幼教之殇”,实质是师德的缺失。
教师的职业道德,核心是“师德”, 师德教育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体职业道德品质,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是一个公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标志,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礼仪教育更是学生提高自身职业道德品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礼仪教育现状
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礼仪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当前礼仪教育存在一定的困境。由于学生生源复杂,在文化程度、生活态度、周围环境、教养方式等方面差异明显,学生礼仪素质参差不齐,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普遍存在。
教师在礼仪培养方面存在缺位。礼仪教学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一些教师无论在自身仪表,还是精神状态方面,没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在现任礼仪教师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是其他相近学科教师转行过来的。
学校对礼仪教育简化、淡化甚至被忽视。即便开设了礼仪课,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教学课时相对较少,无论在内容、数量及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迫切要求。
礼仪教育中还存在教学形式简单,学生受教育途径狭窄的问题。现在的礼仪教学多为教师课堂讲授,理论多,而操作的技能、技巧讲得少,甚至有的学生会认为,礼仪教学仅是“吃穿坐立走”的礼仪规范。除了在课堂上系统的接触礼仪教育,学生们大多会选择在网络上自学一些感兴趣的礼仪文字或影像资料,但主动学习礼仪知识的学生人数少之又少。学校的礼仪讲座也是学生们接受礼仪教育的途径之一,但由于场次、场地、学生自身认识等原因,起不到明显效果。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加强礼仪教育的途径
(一)把礼仪教育提高到必修课的地位
现阶段的礼仪教育中,课堂教学仍是系统学习规范训练的最佳方法,对学前专业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礼仪教育与职业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他们的职业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
(二)加快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在实施礼仪教育中,教师展现出的良好礼仪风范,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材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学校要加大礼仪教师培养力度,划拨专门经费,创造条件让礼仪教师接受定期的培训、进修,不定期的参观考察,建立一支懂理论、会实训的优秀的礼仪课程教师队伍;定期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有计划安排礼仪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多渠道、大力度的培养,提升礼仪课教师的专业水平,为高质量的教学夯实基础。
(三)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知行合一
礼仪教学 “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这个特点决定了礼仪课的教学应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实践教学、职业道德教育为一体,不能死搬教条、按部就班,而应生动灵活、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倡“做中学”,通过布置教学任务和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艺术。
礼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学中礼仪教育的因素,形成全方位礼仪教育的态势,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注目礼、上课发言先举手、课堂谈吐举止文明,对照镜子、玩手机、零食进课堂等不文明行为“零容忍”,使学生的礼仪意识多方面反复强化,逐渐养成良好习惯。礼仪教学必须与修身、立德、养性结合起来,既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四)、以礼仪主题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提高礼仪修养要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实践活动中。个体既要作为礼仪教育成果的受益者,又要成为整个礼仪教育过程的参与者。我校在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礼仪素养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院举办《国学与先进文化系列讲座》,自2006年以来,举办国学讲座400多场,听课学生达到6万人次,对于培养学生“传承中华美德,拓宽知识视野,学会为人处事,塑造健全人格,指导人生之路,励志成才报国”发挥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触及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热情。
2、举办大学生逐梦行动“君子风度淑女形象”大赛,大赛的主题是“培养君子风度,塑造淑女形象;练就应用技能,助力健康成长;德才成就未来,奠基中国梦想”,彰显了学院独具特色的育人理念。为学生实现个人的梦想,并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梦想融入中国梦而助力。
3、为了增强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的思想意识,引导广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规划精彩人生 铸造锦绣前程”为主题,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助推学生迈入大学校门后的自我规划、走向职场、实现幸福人生目标,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素质、礼仪修养水平,促进了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
4、强化高职校园文化的引领、育人、凝聚功能,多部门、多渠道组织系列活动,把礼仪教育从课堂扩展校园、社会。有效、有序的展开立体化、多样化的课外文化活动,利用有历史纪念价值的传统节日,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影响深远、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贴进大学生的实际,走进大学生的心间,使礼仪文化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参与,事事关心”的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学礼,无以立”。高职院校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提升人才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学生礼仪教育,提升学前教育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对深化高职生全面素质教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只要我们坚持高职教育的特殊属性,遵循高职人才培养规律,不断深化礼仪教育教学改革,必将会对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建设人才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欧阳静.大学生礼仪教育手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一、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途径
1.课堂教学是对师范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对师范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最重要途径应该是课堂教学。在当前的素质教育研究中,应该提倡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由于学科教学的课堂不同于思想教育课,所以利用课堂教学对师范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在渗透上下工夫,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而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则可以集中有效的时间和内容对师范生进行专门的师德教育。可见,只要我们重视利用课堂教育的途径对师范生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一般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班、团主题活动是对师范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班级和团组织具有较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应该利用班级和团组织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而主题班团会这一活动形式对处于青年初期的师范生具有较大的教育作用。主题的启示作用对于学生自觉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分析自己,为自己确定奋斗目标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3.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师范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课堂
教育实践活动是师范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师范生以一个教师的身份与学生接触,其心理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时他们所受到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外在的动力,更多的是内在的动力。另外在教育实践中,他们和小学、幼儿园的教师天天接触,这些长期从事基础教育,无私奉献、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品质会对师范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他们自觉地向这些教师们学习,并形成自己的优秀品质。
二、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方法
对师范生进行思想品行教育方法与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基本相同,但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又有其自己的特点。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以下几种方法是比较科学有效的。
1.学科渗透法
学科渗透法是指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学科渗透,有结合教学知识的渗透、结合教学过程的渗透、结合教学方法的渗透、还有教师治学精神的渗透。如教学方法的渗透主要是教师以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如何做一名优秀教师。教师治学精神的渗透,则是以教师对学生、对学业的自律精神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来实现的。
2.教师人格影响法
教师是师范生直接学习的榜样,因此师范院校的教师应该自觉按照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成为对学生精神影响的最大力量。如我校有位退休的老教师,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对事业对学生有一颗令人敬佩的无私奉献的心,并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人格上的影响力对学生的启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3.专题研究讨论法
所谓的专题研究讨论法,是指教师可以在特定的集体活动中,提出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命题,组织学生集体研究相互讨论,然后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教育要求。这种教育方法效果非常明显。
4.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是指定期组织小学、幼儿园中的优秀教师或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优秀毕业生对在校学生现身说教,让优秀的典型和实际生活的榜样,启发学生自觉按照教师的职业道德完善自己。
关键词: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实效性
引言
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丝丝入扣,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多样化发展,快节奏的生活,令人们自顾不暇,也间接地导致了人们职业道德的缺失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再加上各大高校对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这门课程不够重视,以及各方面的综合原因,从整体上限制了这门课程的发展。
一、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呆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任课教师无法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无法挣脱这层思想束缚,只能依照老一套的“灌输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使得专业知识与行业要求、企业需求以及社会发展动向相互脱节,无法根据实际发展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和适当补充,也无法结合真实案例,对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进行模拟测试。课堂之中无法形成良性互动,学生只是机械地接收,教师所传输的内容,单一式的教学法,大大地降低了教学质量。2.考核评价体系单一,缺乏科学性和真实性考核评价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文化素质,卷面考试是现代教育对学生综合评价的唯一方式。单一式的评价体系,过于片面化、主观化,缺乏科学性与真实性,无法从整体上对一个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所以,也就间接地导致了学校评估结果与学生的真实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给企业择优录取人才带来了困难。
二、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素养的必要性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素养,是现展的趋向性要求,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必然性需求。市场的日益扩大,不仅带动了经济消费,也全面推动了企业发展。然而,一些职业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也渐渐出现,缺斤少两、假冒伪劣,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等不良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面对这样的情形,只有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素养,加强公民意识,才能确保社会的有序发展,才能培养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既具备职业道德,又拥有良好法律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实效的必要性。
三、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1.提高认识,增强教师对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的责任感
教师是知识的先驱,也是教学的实施者和培养者,因此,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技能,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备职业道德,又掌握法律知识的专业型人才。此外,教师要有时代的使命感,以培养符合企业需求,诚实守信、刚正不阿的学生为终极目标。
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可以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增强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要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沟通,活跃整个课堂氛围。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讲述中,教师要结合真实案例,可以以话剧形式,让同学扮演法官、律师等人物,进行模拟法庭演练,甚至还可以模拟招聘会、模拟律师之间辩论会、法律知识抢答会等,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实践性与创新性,让学生明白法律在生活中的意义。此外,还可充分借助电影、视屏、图片等媒体,通过观看法律电影、职业道德人物宣传、相关图片,在富有趣味的情节发展中,曲折离奇的故事演绎中,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好奇与猎奇心理,使他们深刻认识到树立职业道德,增强法律意识对社会的重要性。
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理论必须要与实际相结合,贴近社会,立足现实,教师要以超前的目光,顺应时代的需求,了解社会的发展,将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与现实社会相互融合,以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断给这门课程注入新鲜血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法律政策、社会热点、焦点新闻、真实案例与所学专业、所学知识相互融合,使教学能充分联系实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文化修养,除了课堂教育,教师还可以选择让学生观看“今日说法”“法制教育”“法律援助”“焦点访谈”等电视内容,此外,可以通过收听广播,观看大量法律书籍、道德书籍等多种途径、多个渠道。只有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中,立足于现实,让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综上所述,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素养,离不开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同时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专业知识与社会发展充分融合,相互交织.只有不断地更新和变革,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职业道德与法律素养要立足于现实,溶于实践,才能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赵丽艳.实践性法律教学与法学教育目标反思[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2]段德臣.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高职法律教学体系重构——以《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课程为例[J].科技信息,2011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源素质下降的现状,重点论述了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道德行为教育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措施。以求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处于思想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有效的道德行为教育,让学生建立起爱祖国、爱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信念,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高尚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工作者应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充分发挥学生工作系统的重要作用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管理、教育好学生,学生工作系统是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教育的职能科室,包括学生工作党支部、学生科、班主任、团委、招生办等,要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的作用,在校党委领导下,以学生管理为基础,以班级为阵地,以道德行为教育为主要目标展开各项工作。我校有二十多个班主任,占教职工总数的四分之一,是一支强大的教育力量。要重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选拔和培养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精力充沛的教师担任。班级建设是否有成效,整体素质是否能提高,与班主任的素质有直接关系。要当好班主任,他们应该是学生的导师、父母、朋友。作为导师,要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父母,要倾注全部爱心,承担全部的责任,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的有用人才。作为朋友,要和学生坦诚相见,交流思想,加深了解。良好的班风,需要班主任和各科任课老师的无私奉献及精心培养。如果每个班都能建立良好的班风,形成良好的校风就有基础,学生管理工作就较为顺利,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德育教育中去,形成管理与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以身立教是进行道德行为教育的重要保证
以身立教,即身教。是以教育者自己的模仿行为,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多数学生喜欢模仿,可塑性大,而教师又是学生的直接模仿对象。老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学作风、行为规范、风度仪表等方面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育都有更深刻的教育作用,具有形象感人的特点,更有说服力。孔子:“其身正,虽令不从。”教育者一定要保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自己的行为去教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如果教育者本身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就没有说服力,学生对教师就失去信心,对教育都产生怀疑,难以起到教育实效,甚至起反作用。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批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就不难了。同时要抓好全体教职工的道德行为教育,良好的校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具有强大的教育影响作风。使学校全体成员自觉接受他的影响,自觉地抵制和改变不良行为和作风。因此,要重视全体教职工的师德建设的典范作用。
三、引导学生组织进行道德行为教育是必要措施
学生工作系统要注意引导、培养、健全学生中的各种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力量和作用。建立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参与学生管理和道德行为教育。他们由品尝兼优的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组成,主要包括学生会干部、团干、班干、青年突击队和各种其他学生组织,在学生工作系统领导下开展各种工作。通过培养和锻炼,形成一支撒得开,收得笼,品行优、立场稳、能力强、效率高的学生干部队伍,成为学生中的典范。以他们的模范行为,以点带面。其工作任务是:监督和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考核记载各种出勤、维护学校的各种秩序,开展各种有益活动。量化考核内容包括两操、自习、上课、劳动、宣传、会议、就餐、寝室、治安及各种活动的纪律检查。学生干部定点到各部门,分散在各班级,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发现问题,现场解决,使违纪违规的现象得到及时制止。学生会考核各班级,各班考核每个学生,这种双重考核结果,定期向学校公布,按情况提出表扬和批评。学生干部在管理教育过程中,既是管理教育者,在行为约束中又是被管理者和被教育者,要求学生做到的,他们必须做到。我校实践证明,学生干部在管理与教育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进一步完善发展这种管理教育模式。
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是进行道德行为教育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