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应急处理制度

应急处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急处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应急处理制度

应急处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铁;行车调度;应急处理

行车调度是轨道运输的灵魂和心脏,调度指挥的作用主要是确保行车秩序和轨道运输正常运营,并通过科学合理经济的行车调度处理行车现场的突发事件和设备故障,以减少突发事件对行车效率的影响,保证行车畅通。但在地铁运营中,由于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客流量、突发事件、列车晚点、设备故障等问题都可能会影响行车,在地铁运营中发生突况时,通过行车调度的全局性指挥,对行车组织进行安全、科学、灵活的调度,最大限度的运用即有轨道设备及设施,最大限度的把突发事件对运营的影响降到最低,进而通过调度指挥对运行组织进行优化,最大可能的恢复运行图行车。

一、调度指挥的目标、原则和调度应急方式

(一)目标

行车调度指挥要本着“合理调度、科学调度、经济调度”的目标。

合理调度:即是要求行车调度必须按照列车运行图组织行车,在遇有突发事件需调度列车时,要本着就近、就需行车。

科学调度:是指按照列车运行图,以优化行车组织为根本原则,部分行车中断时要按点保持可畅通线路的正常运营。

经济调度:是指发挥运输设备设施的最大潜能,并根据客流量变化对车辆进行加减计划运输,避免或减少运能运力的浪费。

(二)行车调度要坚持“安全、快速、全面、服务”的原则,科学合理的组织运输

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运输安全做为第一位的责任,确保车辆、设备、设施以及旅客人身财产的绝对安全。

快速:调度指挥要做到快速响应、快速处置,把握突发事件初起的关键时间,最大限度的处置问题,将影响降到最低,最短时间恢复行车。

全面:调度指挥要把握全局,综合评定突发事件的影响因素,针对最重要因素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置。

服务:调度指挥也应以保证服务质量为前提,在调度调整时,必须提前向旅客进行公告,减少行车调度对旅客乘车造成的影响。

(三)调度指挥的应急处置方式

主要有十三种方式,即列车加开、替开,列车停开、抽线,列车扣车、区间临时停车,列车限速并增加停站时间,列车越站通过,列车救援,列车反方向运行,列车小交路运行,列车单线双向运行,列车到站前折返,始发站提前或推迟发车,清客,公交接驳。

二、行车调度应急处理存在的问题

行车调度应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如处置盲目、不够合理,信息沟通不畅、缺乏整体观念、决策不够果断、缺乏对事件影响的预判力、分工不够明确、作业不够规范、未合理利用设备条件、对现场控制能力差、随意变更调整方案等,本文列举三种常见且影响面积较广的问题进行剖析。

(一)对突发事件的影响估计不足,造成更大面积的影响行车

地铁运行中遇有突发事件时,调度指挥中心存在侥幸心理,在未准确分析事件影响和因素排除情况的前提下,盲目行车,使问题在初发阶段未能得到有效处置,从而造成更大面积的影响行车。由于对问题的估计不足,也致使调度指挥的决策缓慢,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问题处置。

(二)信息反馈渠道不畅,延误行车恢复时间

调度指挥过程中,现场受令后不能与调度指挥中心保持一致联络,且调度指挥中心线路繁忙,与现场的调度排路相抵触,造成调度指挥与现场的联系脱节,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现场情况,予以调度调整,错过了事件处理的大量时机,信息因素延误行车恢复时间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调度指挥方式单一,不能体现调度指挥的综合性能

在调度指挥中,调度人员作风保守,调度指挥方式单一,不能综合运用调度指挥方式进行应急处置,简单的调度方式造成应急处置效率低,影响大,乘客不满,并损害地铁运营形象等。

三、对优化行车调度应急处理的对策

(一)重视应急预案演练,提前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未雨绸缪,调度指挥中心要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对各种行车组织中的问题进行预案演练,组织调度人员对各种预案进行熟记硬背,并定期进行演练安排,全部模拟现场应急处置情景,并要在演练中注重单一调度方式和综合调度方式的整合,培养调度人员全局观念和机变能力,确保高效的调度指挥,提高应急处置的时间和质量。同时,要定期组织调度人员的技能比武活动,通过单项技能比武和综合技能比武,提高调度人员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强化调度人员提高技能的优越感,为应急处置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另外,健全应急演练的评估体系和绩效激励机制也尤为重要,通过对演练全面、认真地评估,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从而优化和完善班组分工,提高调度班组及个人的岗位合力。对演练结果要纳入绩效管理,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打消调度人员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岗位依赖性,提高调度员的整体素质,确保应急演练质量,实现学习致用。

(二)重建作业流程,形成标准化作业程序

调度员生产岗位要有规范的作业过程,从调度员岗前准备至交班后退勤止,全部实行程序化、标准化作业流程,对调度员的作业过程进行细节规范,明确标准和要求,以强化调度人员的岗位责任感。与此同时,对于应急处置的相应标准和方法要公示上墙,让调度员在日常的工作中熟悉、学习、运用和掌握,在遇有突发事件需要应急处置调度指挥时,依图索样,按部就班的进行应急处理,从而提高调度人员应急处置的准确率和果断性,最大程度的降低突发事件对行车组织的影响。并要从全局出发,培养调度人员全局观念,在应急处置中要综合全局的利益,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因对应急处置的综合因素进行考虑,防止出现调度遗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畅通信息反馈渠道,依靠多媒体软件提高调度效率

调度指挥中心要建立规范的信息反馈流程,明确各职人员信息反馈的责任,现场信息反馈的类别,时间,以及反馈的渠道等,对重要信息反馈后要随时对进度进行跟踪反馈补充,保证调度指挥中心掌握信息的及时性,严格信息反馈考核管理制度,对违反信息反馈制度的严肃处理。在此基础上,调度指挥中心要尽快完全正确实现信息化,对目前使用计算机调度管理软件进行重新开发和完善,形成调度指挥的综合管理体系,并要在调度中心引进高技能的信息人才,通过在使用中改进,在改进中完善,使调度指挥的信息沟通系统不仅仅是能通话、能录音,而且能够同步实施全线在线视频,现场机车工作人员及救援岗位人员可同步调度指挥,按照调度人员指令作业,提高调度指挥的效率。

总之:地铁行车调度是综合性较强的岗位,关键因素取绝于岗位人员的业务能力、敬业能力和机变能力,并且与日常设备维护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行车调度必须选择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从调度的日常作业程序规范抓起,养成习惯,减少行车调度的变更量,保持现场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严格按照运行图行车,为地铁运营创造最佳的环境和条件。也通过惯性养成,减少行车调度的突发事件发生机率,从而避免调度指挥失误。

参考文献:

[1]刘浩江.地铁行车组织中的调度调整方式[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

应急处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次生环境影响;制度

中图分类号:X8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15803

1引言

随着环境保护由“末端控制”到“源头控制”的管理模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环境影响评价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但是我国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环境影响的界定范围狭小,对于次生环境影响问题涉及很少。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次生环境问题开始受到关注,相关理论的研究也相继展开。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政治、社会)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次生环境影响(Deduced Environment)是指原生环境影响因素与环境中其他成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新的环境影响。这种影响不是由一定的项目建设和运营直接所引起,而是人们围绕项目而从事的其他相关的社会、经济开发活动引起的对自然、社会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广义上包括次生环境影响,但是在我国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各项规定中缺乏关于“环境影响”的明确界定,并且只是以“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简略带过。在《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提到了“产生的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这样的规定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环境影响的界定重点落到了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也就是说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仍然是以对“环境污染”影响为评价重点。立法上对“生态环境”相对次之地位的规定,导致实践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实质上成为专门对环境污染影响的评价报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的评价几乎为空白,而这些正是次生环境问题。因而建立次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控制次生环境问题,笔者认为是必要的。

对于次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法理基础、环境保护、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几个方面。

2法理基础

法是以权利义务配置为机制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律现象逻辑联系的各个环节。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权利义务理论的基本内容。权利义务是对立统一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义务是互相对应、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辩证过程,它们是在对应、依存、转化的过程中在一组关系内由对立走向统一。权利义务功能的互补性,对于同一主体权利义务同时贡献着启动与抑制、激励与约束、主动与被动、受益与付出的对应机制。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利益并存的社会,各种各样利益的平衡、实现运用了多种手段与方法来协调、调节,如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其中,利益的维护和保障所运用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法律。法律的产生就是为了社会、公共、个人利益的平衡。法律通过界定利益主体权利义务并强制保障这些权利义务的实现来满足多元的、错综复杂的利益。当然,为了更有效地保护环境、人类与环境中权利义务的分配,运用法律成为必然选择。

现今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环境权利则是人权——生存权中最基本的权利。根据权利和义务平等性、一致性原则,人们在依法享有环境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共同持有的战略的今天,提出和强调人类对于环境要权利义务的平等与一致显得尤为重要。次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就是平衡环境权利义务,实现权利义务的对等性、对应性达到环境公平。次生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于行使其民事权利,而对环境这一“非竞争性,非排他性”资源环境进行利用的主体,即:对环境权的行使者主体,同时承担起预测、评判、制定替代方案的预防环境污染的义务,达到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3环境保护理论基础

“预防为主”、“源头控制”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预防是指在国家的环境管理中的事前控制机制,是通过计划、规划等行政管理手段,采取防范性措施,防止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社会活动对环境的损害。“预防为主”是针对环境的特点和国内外环境问题的解决的主要经验和教训提出的。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一旦发生往往难于消除与恢复,甚至不可逆转。如果事后再进行治理,从经济上来说往往要耗费巨资。而且环境问题时空上可变性大,问题的产生上有缓发性和潜在性,这些特性在次生环境问题上表现得尤其突出,再加上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人类认识问题的局限性,人类对环境的损害活动造成的长远影响和最终后果,往往难以及时发现与认识。但当问题出现,往往已无法挽回,或者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这种情况要求人类活动必须谨慎注意对环境的长远的、全局的影响,防患于未然。

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基于“末端治理”局限性考察的基础上提出的环境保护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社会的关注领域逐渐扩大,生态环境问题在各个领域开始备受关注。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末端治理”兴起,同时人们吃惊地发现,尽管某些地方环境污染的剧烈程度有所减轻,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在全球范围全面爆发,并且与日俱增范围不断扩大,已影响到经济增长、人体健康、文明延续、政治稳定等社会发展的所有宏观和微观层面。总结历史和反思现实,末端治理的致命缺陷显而易见。末端治理是一方面犯了“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的错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末端治理既不能完全处理废弃物,又在处理废弃物的同时消耗着资源。在反思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分析“末端治理”的局限性的过程中,“源头和过程控制”应运而生,其目的是对环境负责,防患于未然,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水平。次生环境影响评价就是本着“源头控制,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理念,而建立的一项基本制度,是一项事前预防制度。通过这项制度的实施,不仅可以将一些环境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还可以对一些可能的环境问题事先制定出预防机制,应急预案及替代方案,对环境问题做出全方位的预测与防范,减少环境问题。

2013年2月绿色科技第2期

杜晓丽,等:次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理论基础浅析环境与安全

4经济学理论基础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造福人民。但为了经济发展却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在本质上与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相悖的。在经济学领域,社会的发展的考量主要以工业上正常成本的投入与产出为分析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将社会发展的考量推到更广阔的领域,将环境因素纳入到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以经济学的投入产出理论分析环境—经济问题。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是经济学中的基础分析理论,即对经济系统各部门间的数量依存关系进行研究,以确定国民经济部门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再生产重要比例关系的方法与技术。在环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突破传统的成本观念,将环境污染、资源损耗及改善环境、维护环境等内容纳入国民经济成本中,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已成为人类、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传统思想对于生产和经营中所产生的问题,如将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随意处理,很少将处理这些废弃物、污染物的费用计算在成本中。就我国而言,由于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市场经济自身弊病自发性、盲目性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以追求最大利益为出发点所导致的。对利益的追求使得大多数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发展时忽略环境成本,这种成本通常被他们以“外推”的方式,以损害人类健康、生态系统的形式转嫁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对整个社会是一个负效应,因而又被称为“外部不经济性”。为了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老路,必要的制度建设成为必然,次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就是对预期存在的环境、生态影响进行全面、战略性的评价活动进行制度化、法制化规制,以实现降低环境治理增加的经济损耗——外部不经济性的法律保障。

5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法理论内核即:持续观、系统观、公平观、和谐观,这4大板块构成了可持续环境观的理论体系,其中持续是核心,和谐是基础,系统是认识,公平是表现。持续观就是要使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持续性,实现代际公平,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可持续发展就是,以自然环境为系统,以人类为中心,系统内自然、经济、社会和政治是相互联系的系统要素。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环境承载能力及缓冲能力、经济的生产能力、社会的需求能力、政府的调控能力等各种能力的相互调适。评价这个系统的运行状况应以系统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为衡量标准,即在宏观的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进行取舍,使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经济的发展目标与环境目标相统一,使系统各要素达到平衡。

次生环境影响评价就是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以持续的眼光来对自然、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是否协调、是否持续发展的评定,是对现今建设与长远发展、具体建设与整体布局、正面效益与负面效益的评定与分析以及保障措施的设计。其目的就是使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6结语

通过对次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的法理中权利义务理论、环境保护、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几个方面分析,建立次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具有一定理论意义。现实中次生环境影响评价目的是鼓励社会建设、决策中考虑次生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次生环境影响评价是传统意义环境影响评价的纵向的延伸,是现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补充与完善。次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为次生环境影响的评价提供了法律依据与保障,有利于强化环境管理,有利于为社会发展战略提供导向。因此,建立次生环境评价制度对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促进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收稿日期:20121201

作者简介:王 彬(1985—),男,陕西旬邑人,主要从事清洁生产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金瑞林.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姚建.环境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王家鼎,刘雪霞.浅谈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观[J].地理教育,2005(3):21.

[5]郭震,郭合章,杨艳,等.合理行使环境权利 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C].福州:2001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2001.

应急处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

新疆集体林权改革是加快新疆林业发展、壮大林业经济和致富广大林弄的根本途径,是涉及到新疆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深刻变革。同时,改革新疆的集体林权制度,对于调整新疆的农林产业结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新疆集体林权的现状,对其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系进行阐述说明,以期为新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

1 改革要处理好林权和农民的收入问题

新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因此,在改革中,首先就要处理好农民的收入问题,这对维持农民的生活,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有着最直接的意义。

新疆地域辽阔,总体上分为北疆、南疆和东疆,其中北疆的集体林主要是生态林,防护林,和薪炭林,南疆和东疆主要是经济林和防护林。农民可以根据林区类型的不同,灵活的选择致富方式。如北疆的农民对于防护林和薪炭林,可以采用家庭承包经营的方式,明确产权,做到均山均林,解决自身的用材和薪炭问题;南疆的农民对于经济林,可以采用家庭承包的方式,拓宽致富渠道,增加自身收入,对于防护林,农户可以用来发展林业产业,可以根据农户的意愿,采用家庭承包和联户承包的形式;对于东疆的防护林和经济林,要采用分类经营改革的模式,如对于农民依赖程度高的防护林,政府可以用家庭承包或者联户承包的方式确权到户;对于农民依赖程度一般的防护林,政府可以采用集体统一经营、股权分配到户的方式;对于农民依赖较低的防护林,政府可以采取招标、拍卖的方式转让林地经营权,所得收入按规定分配给农民。

对于新疆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政府要桌号产权的明晰工作,维持林区林业的可持续经营,切实增加林区农民的收入,调动农民的承包经营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要做好对改革林区人们的财政补贴和技术扶持工作,对新疆林区的农民从思想上进行宣传教育,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积极性。

2 改革要处理好林区的建设工作

对于新疆集体林权改革,政府不仅要明确林权,还要做好林区的建设工作,维持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经营,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增加农民经营林地的收益。

首先,林区农民要组织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区农民个人和各户的力量有限,要想提高林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走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的模式,如组建股份合作林场和建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模式。这样可以扩大经营规模,对于提高林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有极大帮助。

其次,林区的农民可以发展林下经济,增加致富渠道。林区农民在不改变林地用途和不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以发展林下经济,从事林下种植和养殖,以及开发森林景观旅游项目。如新疆林区农民可以发展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促进就业创收;可以挖掘草类和灌木类的经济潜力,采用“林药”、“林牧”等方式,增加自身收入;可以开发森林文化,发展森林旅游业,拓宽自己的致富渠道等。同时,林区企业要走产业化、品牌化的道路,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最后,政府还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企业。政府还要采用“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对林区的非公有制经营主体在税费、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与优惠和扶持,鼓励城镇居民、私营企业主和企事业单位参与林业开发和建设工作。同时,政府还要支持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保护非公有制林业经营主体的合法利益。这些措施不但可以为林区农民创造了致富的环境,而且为林区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帮助林区农民增加收入。

3 改革要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

首先,政府要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采伐管理机制的完善是林权改革彻底的体现,其中放活经营权是林木采伐机制的主要内容。新疆各县(市)应建立林木采伐管理中心对林农和集体林的情况进行登记备案,要依据林区的性质放开经营权限。

其次,政府要落实林权流转政策。新疆地区需要加快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建设,对于森林资源,政府可以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在保证公平交易的基础上,允许林权的流转。同时,政府还要规范评估制度和评估行为,维持各方的利益。

最后,政府要结合新疆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完善水资源的配置和保障机制。

4 结束语

集体林权改革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新疆地区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因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情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时候,要充分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贯彻实施改革措施。既要保证改革后新疆林区的建设工作,又要完善改革后的配套设施,以便切实的增加林区改革地区农民的收入,帮助林区改革农民走上发展致富的道路。

应急处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好氧池 MBR 超滤 RO反渗透

中图分类号:TP2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058-02

Schneider in coking wastewat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depth of processing control

Xu HaiTao

(Benxi steel information automation automation division manager)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schneider PLC in the cok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 process, combined with advanced treatment process requirement, and played a detailed instructions on the set of control system hardware configuration, network configuration and software design. In metallurgical automation control in the cok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industry with the advanced level, the system has been put into oper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ion of qualified standard achieved the effect of wastewater reuse.

[Key words]aerobic MBR pool ultrafiltration RO reverse osmosis

1.引言

焦化S污水处理了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工业废水和含有大量的酚氰、苯、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所以这次采用了生物脱氮以及深度处理工艺,达到了废水再利用的目的。实现这一目标,自动化系统是关键的一环,只有实时进行自动调节,自动化过程程度高,才能达到工艺设计目标。

2.概述

系统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其技术先进、结构开放,自控系统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数据共享”的分层、分布式的拓扑结构,符合当前工业自动化监测系统发展趋势,能够实现全厂工艺参数及设备集中监测和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一)本系统采用的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方案满足如下要求:

(1)根据工艺流程及设备运行要求配置仪表、检测装置,建立监控系统;

(2)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方式,建立污水处理厂中央控制系统,管理整个污水处理厂的运行;

(3)中控系统采用具有开放的符合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并可以与管理系统以及与上级系统和周边系统链接;

(4)主要机械设备的控制采用就地控制、现场控制、中央控制的三层控制模式,现场控制站设置PLC及控制操作人机界面;

(二)污水处理厂工程自动化系统实现的以下基本功能:

(1)具有实时监测全厂的生产过程参数

(2)全自动控制现场设备

(3)在中控室可以实现对全厂设备和仪器仪表的监测和控制。

(4)具有自动进行越限报警和设备故障报警(语音,和画面显示)

(5)本自控系统具有以下三种控制方式为手动控制、遥控控制、自动控制。

系统网络结构配置如下:

3.系统工艺

3.1 A/O工艺,由生物处理装置组成,根据微生物存在形式不同,A/O工艺又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该工艺将预处理的废水依次经过缺氧和好氧处理,其特点在于在一般缺氧/好氧工艺(A/O)的基础上增加厌氧段。厌氧段能较好地对污水水解酸化,以便提高缺氧/好氧的处理效率(水解酸化促使焦化废水可生化性提高)。

3.2 预处理:包括重力除油池、调节池及浮选除油池等内容。

3.3 重力除油池:蒸氨废水及其它酚氰废水大约35m3/h,进入除油池,重油沉在底部,由重油泵抽送至重油罐储存,经进一步油水分离后装车外运;轻油浮至除油池表面,由除油池刮油机收集到集油罐中,通过管道自流入2#吸水井。

3.4 调节池:当生物处理过程不稳定或系统发生故障时,来水不能进入下段处理构筑物时,由调节池储存来水量。当系统运行正常后,再把废水均匀送到1#吸水井。经泵送到除油池进行处理。

3.5 浮选除油池:采用部分水加气浮选工艺,去除乳化油。除油池出水经泵加压后进入浮选器,溶气水采用生产水,压缩空气由生产水经水射器送入溶气罐,在压力溶气罐中生产水溶入压缩空气,充分溶气的生产水进入浮选器,经释放器将水放出,废水中的乳化油与微气泡吸附并浮至浮选器表面,由浮选器内刮油板收集到集油槽中,通过管道进到油水分离池中。浮选器出水经管道自流到3#吸水井。进水量35m3/h。

3.6 生化处理:主要设施有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污水污泥回收设施、加药几次消泡设施等。

3.7 缺氧池:在此以进水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和能源,以回流沉淀池出水中的硝态氮为反硝化的氧源,在池中组合填料上生物膜(兼性菌团)作用下进行反硝化脱氮反应,使回流液中的NO2--N;NO3--N转化为N2排出,同时降解有机物。

3.8 好氧池:微生物的生物化学过程主要在好氧池中进行的。废水中的氨氮在此被氧化成亚硝态氮及硝态氮。缺氧池出水流入好氧池,与经污泥泵提升后送回到好氧池的活性污泥充分混合,由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C物,充氧采用双螺旋テ器,同时对混合液进行搅拌。另外还需投加纯碱(Na2CO3)及磷盐,纯碱沿好氧池混合液流向分段投加。回流污泥量应为好氧池处理水量的3~4倍。

3.9 二沉池:好氧池末端出水管自流进入二沉池中心管,在二沉池中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出水经自流管道流到混凝系统,其中一部分出水由泵送到粉焦沉淀池进行熄焦,多余水流到混凝沉淀系统的混合反应池。二沉池分离出来的活性污泥经回流污泥泵提升后,大部分作为回流污泥送回好氧池循环使用,剩余部分作为生化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送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处理。

4.回流沉淀池

也是用来分离好氧池出来的泥水混合液。好氧池2/3处出水自流进入回流沉淀池中心管,在回流沉淀池中进行泥水分离。其出水经自流管道流到4#吸水井,和厌氧池出水一起由泵送至缺氧池,经过进水布水器均匀布水,在缺氧池中进行反硝化脱氮。回流沉淀池分离出来的活性污经管道和二沉池的活性污泥一起经回流污泥泵提升后,作为回流污泥送回好氧池循环使用。

4.1 污泥处理:主要由污泥浓缩池等组成。

4.2 污泥浓缩池:混凝沉淀池排出的絮凝污泥和二沉池及回流沉淀池排出的剩余污泥,分别由泵送到污泥浓缩池中,污泥在污泥浓缩池中浓缩,分离后的上清液经出水槽收集,并经管道自流回到污水提升井,进入系统重新处理。污泥浓缩池的运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也可按两天排一次泥进行操作,排泥时间约2小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应不大于98%。

5、结束语

深入研究焦化废水的先进处理技术,既是当前经济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将来进行技术攻关的重点,只有不断提高现有处理技术的处理能力、增强新技术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找到治理焦化废水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平,王彬.生物法处理焦化废水评述.化工环保,2001,21(3):144~149.

[2] 徐亚同,黄民生.废水生物处理的运行管理与异常对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应急处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Fenton 深度处理 斜板沉淀 砂滤

造纸废水是水体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其水质的COD含量高,色度大。随着与“十二五”规划相关的环保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执行,制浆造纸废水排放标准进一步提高,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没有办法降解和去除不可生物降解的木质素所代表的COD,废水无法保证稳定达标排放。针对这种形势,越来越多的造纸厂在废水的生化处理单元之后,新增废水深度处理单元,进一步降解废水的COD,其中,以Fenton氧化技术为核心的高级氧化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Fenton氧化技术是指H2O2在Fe2+离子的催化作用下,产生活性极强的羟基自由基(HO-),能有效降解水中污染物,并使其氧化为CO2,H2O等无机物质[1]。另一方面,反应中生成的Fe(OH)3胶体具有絮凝、吸附功能,也可去除水中部分有机物[2]。人们把H2O2和Fe2+合称为Fenton试剂。

1 废水来源及水质水量

福建省晋江优兰发纸业有限公司以废纸及浆板为原料,深度处理设计日均处理废水2000m3/d,2013年4月,公司设计并建设的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经调试,目前系统出水的水质已达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并连续稳定排放。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1。

2 工艺设计

2.1 工艺流程

废水经原有的SBR好氧生化系统处理后,进入新建的深度处理系统,深度处理系统采用Fenton氧化―斜板沉淀―砂滤处理为主体的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废水自SBR出水池泵送至Fenton氧化池,氧化池内的有在线pH计,并通过投加H2SO4来调节其pH值,从而保证维持氧化池内为酸性环境。在酸性条件下投加H2O2和FeSO4溶液,发生Fenton反应。Fenton氧化池出水进入回调池内,由于氧化池出水的pH值一般为酸性,需要加碱回调至中性范围才能排放。后续在脱气池中通入空气进行搅拌,把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微小气泡脱除。脱气池的废水流入絮凝池内,PAM投药系统将向池内添加絮凝剂,从而可以形成大的絮凝体。

絮凝池出水自流进入斜板沉淀器。在斜板沉淀器内,絮凝体沉淀,上清液自流进入后续的活性砂滤系统,沉淀的化学污泥经过污泥泵泵送污泥处理系统。砂滤系统是将悬浮颗粒和絮状物体在液体中过滤去除的装置,经过过滤后,废水外排,滤砂的清洗水则回到前端SBR出水池内。

2.2 设备

主要设备参数见表2。

2.3 构筑物

主要构筑物均为钢砼结构,详细设计参数见表3。其中Fenton氧化池,回调池,脱气池,絮凝池池内壁防腐按《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2008的强腐蚀性等级设计,均作玻璃钢防腐。

3 调试及运行

3.1 运行参数

调试运行时深度处理系统进水量保持在60m3・h-1,经过约15d的摸索,确定去除1mg/lCOD需要0.8~0.9mg/lH2O2,同时Fe2+投加量是H2O2投加量的1.2倍(质量比),氧化池的pH控制在3.2~3.8,PAM投加量控制在2mg/l。根据需要的投加量调整加药泵的冲程,砂滤出水COD稳定在80mg/l以下,出水澄清,无微小絮体。

3.2 处理效果

深度处理系统自2013年5月8日起进行了为期10d的性能测试,进出水水质见表4。

3.3 运行成本分析

根据当地化学药品的价格,深度处理系统每日运行成本约1.7元/m3水,成本低廉,成本分析详见表5。

只要前端SBR出水的COD能稳定在350mg・l-1以下,加药泵的流量不需要频繁调整,可保证最终出水的达标排放,非常适合污水站的长期运行维护。

4 结语

针对难降解COD的处理,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各种深度处理净化技术的研究,包括了活性炭吸附法,膜分离技术,混凝法等[3]。而对Fenton氧化技术本身也有传统Fenton,UV/Fenton[4],微电解法[5]等尝试。实践证明,以传统Fenton为基础的深度处理方法因其设备要求简单,运行效果稳定可靠,易于操作,已在越来越多的污水厂得到了使用。福建省晋江优兰发纸业有限公司深度处理系统的调试成功,也为传统Fenton深度处理工艺增加了一个典型案例。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Fenton氧化技术有望在深度处理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金莲,金永峰,钱慧娟,等.Fenton试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化工科技市场,2006,29(6):28-33.

[2]包木太,王娜,陈庆国,郭省学,李希明.Fenton法的氧化机理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化工进展,2008,27(5):660-665.

[3]章志萍.高级氧化法深度处理造纸废水生化处理水的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08.